一代士林遺落優雅的人文故事、飄出暗香浮動的花絮軼聞,從一個側翼證示這個時代的品質。各路名人的「經典細節」尤能說明一個時代所達到的品味。大陸近年的「民國熱」,內核可是一聲缺失性驚訝:1930年代的中國人活得如此精彩呵!
本書收入近百現代名人,均為作者歷年發表之作,分輯:「名人名學」、「名人名師」、「名人名事」、「名人名趣」、「名人名戀」。三篇附錄,乃研究士林之心得。
作者簡介:
裴毅然
1954年出生於杭州
1970年底上山下鄉於大興安嶺
1982年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1994年杭州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
2000年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章節試閱
附錄 刺蝟與狐狸──兩大學人類型
1953年,英國思想史家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出版一冊小書(86頁),也是他一生最好最有名的一本書─《刺蝟與狐狸─論托爾斯泰歷史觀》(《The Hedgehog and the Fox: An Essay on Tolstoy’s View of History》),提出一個十分有趣也十分要緊的文化問題:文化名人的不同分類與不同治學目標。書名取自古希臘詩人阿基洛科斯(Archilochus)斷簡殘篇─「狐狸多知,而刺蝟有一大知。」意謂狐狸機巧百出,通曉天文地理百科知識,然不及刺蝟一計防禦,見解深刻。
伯林借此語將西方思想家與作家分作兩大類型:狐狸與刺蝟。狐狸型為百科全書,無所不知無所不包,觀察入微機巧四迸,然思想散漫缺乏深度,屬於藝術型;刺蝟型則有一中心主軸,建有一整套思想體系,有自己的理論框架,綿厚精深,屬於思想型。刺蝟分泌原創思想,總結歸納人類每一階段經驗精華,編織全新思想構架,提供解釋世界的基礎支撐點。狐狸則辛勤消化刺蝟的思想成果,化高雅為通俗,適當補充刺蝟原創體系中的不足,成為「快樂的搬運工」。狐狸型人物:希羅多德、亞里斯多德、蒙田、莫里哀、歌德、莎士比亞、普希金、巴爾扎克、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喬伊絲;刺蝟型人物:但丁、柏拉圖、黑格爾、陀思妥也夫斯基、尼采、易卜生、普魯斯特。伯林說托爾斯泰乃天生一隻狐狸,卻一心想做刺蝟,到頭還只是狐狸。普希金則是19世紀頭號巨狐。
此後,哈佛大學文學教授李歐梵寫了〈「刺蝟」與「狐狸」〉;威斯康辛大學史學教授林毓生寫了「學術工作者的兩個類型」;錢鍾書《管錐編》中也談到刺蝟與狐狸。李歐梵說魯迅是一隻大「狐狸」,評點魯迅的文學技巧及反諷手法都是「狐狸性」,雖然魯迅的思想較一般作家深刻,但沒有一套體系。反之,李歐梵認為茅盾倒是一隻「刺蝟」,文字技巧雖不如魯迅,但他每部作品都有一個大構架,如《子夜》濃縮了1930年代中國社會,體現了作者完整的宏觀構思。李歐梵認為古今中國作家中兼具刺蝟與狐狸優點的只有一位曹雪芹。為錢鍾書作傳的湯晏先生認為錢鍾書與托爾斯泰一樣,一隻天生的大狐狸,但又一心想做刺蝟。
李澤厚先生對這一專題也有一段論述─
海耶克曾把學者分為頭腦清晰型和頭腦困惑型兩種,也有人分為狐狸型和刺蝟型的。大體說來,前一類型善於分析和講授,知識豐富,論證清楚,博聞強記,條理燦然。後一類型則相反,他不見得能記得很多知識,他的論證、講授也可能很不充分或很不明晰,甚至含混晦澀,他經常忽視或撇開各種細節,卻善於抓住或提出一些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觀念或關鍵,其中蘊含著或具有著極大的創造性、新穎性、原動性。前一類型更善於複述、整理、發展前人的思想、學說和材料;後者則更多沉溺於執著於自己所關注的新事物、新問題,而不知其他。如果借庫恩(Thomas Kuhn)的話,前者大抵是常規科學,後者則屬於創造範式(paradigm)。
可見,成為一隻狐狸已相當不易,而想成為一隻刺蝟更難。兩者雖各分工,各有所長,瑕瑜互見,不必硬攀強比,躋身狐狸已然了得。但另一方面,畢竟軒輊可分,高下自別,成了刺蝟也許不會去想狐狸,成了狐狸卻一定會想著刺蝟。說來這點追求,也是刺激眾多狐狸向更高境界攀援的推力。沒了「更」的追求,小才揚趾,小富即安,顧盼自雄,「偉光正」起來,爽則爽矣,終究原地停步─本來還可以更高!
治學追求上,博與深固然辯證互倚,然就兩者難易,創建體系畢竟為最高境界,為人類思想打製一把新鑰匙、開闢一條新路徑、發現一棱新側面、建造一片新機場、構架一套新體系、放飛一套新價值。縱然這把新鑰匙會因初創而粗糙,終究是頂尖級發明創造,掌聲會越來越響,欣賞者越來越眾。古今中外所有學者無不嚮往。
成為狐狸還是刺蝟,決定性因素當然還是天賦稟性+歷史機遇。性格奔放、興趣廣泛、指望「短平快」出成果,懷揣「出名要早呀」的張愛玲式急迫,終難逾越狐狸之限。能夠昇華進入刺蝟級的,必得器局宏大、志趣高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甚至準備吃冷豬肉(身後受祭)。二十世紀中國最後一座文化崑崙錢鍾書,大概是一隻狐狸,卻有衝擊刺蝟的素質,他說過兩句刺蝟級名言─
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危害,還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危害大。
當然,也有「刺蝟」羡慕「狐狸」的。哈耶克(F.A.Hayek,1899~1992)說如果自己是「困惑型」學人,與知曉許多事情的「狐狸型」學人相比,他不願只做「一隻僅知道一件大事的刺蝟。」
據筆者人生經歷,在我們這個乾嘉學風餘緒猶存的國度,敢於思考宏大課題,實在不易。大陸文學研究界向有排序:一流學者搞古代,二流學者搞現代,三流學者搞當代,四流學者搞港台,五流學者搞海外、末流學者搞理論。可見,走向刺蝟的第一步就阻力重重呢。像李澤厚這樣的一流學者,起點不低,1950年從湖南一師入北大哲學系,當年亦遭譏評:「不紮實」。他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後記中─
我也羡慕別人考證出幾條材料,成為「絕對真理」,或集校某部典籍,永遠為人引用……;據說這才是所謂「真學問」。大概這樣便可以「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了。但我卻很難產生這種「不朽」打算……這倒使我終於自暴自棄也自覺自願地選擇了寫這種大而無當的、我稱之為「野狐禪」的空疏之作。
李澤厚起步階段受到的冷嘲,估計絕大多數中國學子不會陌生,抑或感觸更深。筆者45歲還遭陣陣嘲諷,不少人判我「不行」。
當然應該鼓勵青年努力成為「刺蝟」,不成「刺蝟」,還可成「狐狸」,若盡朝著「狐狸」努力,那就沒一隻「刺蝟」了。
附錄 刺蝟與狐狸──兩大學人類型
1953年,英國思想史家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出版一冊小書(86頁),也是他一生最好最有名的一本書─《刺蝟與狐狸─論托爾斯泰歷史觀》(《The Hedgehog and the Fox: An Essay on Tolstoy’s View of History》),提出一個十分有趣也十分要緊的文化問題:文化名人的不同分類與不同治學目標。書名取自古希臘詩人阿基洛科斯(Archilochus)斷簡殘篇─「狐狸多知,而刺蝟有一大知。」意謂狐狸機巧百出,通曉天文地理百科知識,然不及刺蝟一計防禦,見解深刻。
伯林借此語將西方思想...
推薦序
歲月漸遠,名人漸遙,歷史的皺褶間總會飄出三兩花絮,化為「閑坐說玄宗」的茶餘談資,引發「曉風殘月」的詩家興歎。後人拾憶史事,必有側重,現實中缺失的自然最引關注。當代歲月總是填補昔日缺憾,今天的關注勢必首先落在昨天的錯謬,今人也總是走在糾正前人訛誤的山階上。一聲「今不如昔」可是所有文藝作品都無法追及的滄桑興歎。筆者的閱讀與採擷無法掙脫時代局限,不可能不染帶「大陸元素」。
伍員不死江潮壯,西子如生越水寒。一代士林遺落優雅的人文故事、飄出暗香浮動的花絮軼聞,當然也從一個側翼證示這個時代的品質。各路名人的「經典細節」尤能說明一個時代所達到的品味。中共幾代人物「欲數風流」,最後零落成泥碾作塵,常為今人提拎檢視的,均為空前絕後的窩裡鬥─「路線鬥爭」,凸顯「鬥爭中求生存」的紅色特徵,不是沉香而是沉臭。大陸近年的「民國熱」,內核可是一聲缺失性驚訝:1930年代的中國人活得如此精彩,比後來有意思得多呵!
1991年,筆者37歲「高齡」攻碩於杭州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此前,或為留洋專攻英語,或為考碩忙於溫課,無暇自由閱讀,更未潛心向學。進得杭大,初入學術山門,東張西望,一時墜霧,莫知所向。靜心閱讀數月,果然思緒離岸,漸行漸遠,直至風發泉湧,濤聲拍岸。從夜黑人孤到一星引路轉出山坳,再到遍野爛漫滿地金銀,不過數年矣。此時,才真正讀懂沈從文的二字訣─「耐煩」。沈從文(1902~1988),以小學資歷成著名作家、北大教授,人生總結惟此兩字。此後,常將沈氏「二字訣」轉售學生,然學子屆屆,反應平平,竟無一次激起漣漪。多年後,又深悟古代教育名言:「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禮記‧曲禮上》),「內需」才是第一位的。
晨昏捧閱,牖下敲寫,拙集均為歷年發表之作,集腋成裘,敝帚自珍耳。所收各篇絕大多數原載大陸報刊(兩篇未刊),形格勢禁,不少要緊處無法直言。這次編集台灣,不必避諱大陸禁忌,添補上當年被迫隱刪的各種「缺失」。
第一輯「名人名學」展示名人初稚腳印,有助父母訓子。第二輯「名人名師」介紹師長風範,有助春花秋實。第三輯「名人名事」,鋪敘名家故事,寓教於樂,引你會心莞爾,撿拾一二。第四輯「名人名趣」、第五輯「名人名戀」,採擷花絮─塞上孤煙,江南一笑,敘歷史於穿梭,展風月於榭前,一路觀景,感受當年。最後三篇附錄,研究文化名人心得,增助興味。
出書出集,少不得一篇序言。實話實說,不是名人不願求,若是名人不好求。討要序文實類演員邀掌,人家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求序名家,似為雅事,實為苦活。還是自己孩子自己抱,簡介於前,求諒於後。
歲月漸遠,名人漸遙,歷史的皺褶間總會飄出三兩花絮,化為「閑坐說玄宗」的茶餘談資,引發「曉風殘月」的詩家興歎。後人拾憶史事,必有側重,現實中缺失的自然最引關注。當代歲月總是填補昔日缺憾,今天的關注勢必首先落在昨天的錯謬,今人也總是走在糾正前人訛誤的山階上。一聲「今不如昔」可是所有文藝作品都無法追及的滄桑興歎。筆者的閱讀與採擷無法掙脫時代局限,不可能不染帶「大陸元素」。
伍員不死江潮壯,西子如生越水寒。一代士林遺落優雅的人文故事、飄出暗香浮動的花絮軼聞,當然也從一個側翼證示這個時代的品質。各路名人的...
作者序
第一輯
名人名學
胡適初識字
顧頡剛的初級教育
梁漱溟的家教
馮友蘭考北大
王力進清華國學院
羅爾綱的愚擇
朱自清初上講台
偏科生汪靜之
臧克家考大學
十元資助改變人生──張友漁求學記
艾青留洋
錢偉長學物理
李歐梵的新大陸
第二輯 名人名師
蔡元培教書
蔡元培延聘梁漱溟之實
李叔同的鞠躬
胡適攜吳晗
彭柏山與恩師
錢基博批59分
熊慶來慧識華羅庚
第三輯 名人名事
梁啟超會試被黜
一生三變梁啟超
康有為狂傲敗事
超前劉鶚
秋瑾就義的背後
刀下餘生黃炎培
汪精衛並非謀刺攝政王「主凶」
人才東渡正紛紛
鴛鴦蝴蝶派
慈禧買車
袁世凱過年
袁世凱就任秘聞
袁二公子──袁克文
仁撫程德全
小人物與孫中山
戴季陶改名
陳公博捧戲子
五四文人
五四時期北大派系
文人相輕亦無妨
編輯當如惲鐵樵
約稿舊趣
編輯與作者
魯迅的辮子
晚年魯迅亦遭冷遇──成名的難度
內山完造眼中的魯迅與郭沫若
蓋叫天軼事
朱湘之死
馬君武〈哀瀋陽〉二首來歷
戴笠跪蔣
羅素訪華細末
洋和尚陸徵祥
丁龍故事與中國文化
蔡元培五四學潮真實心態
范長江悟識:清代何無蒙藏邊患?
第四輯 名人名趣
辜鴻銘軼事
蘇曼殊軼事
《子夜》軼事
趣說「裝假胎」
梁漱溟擇偶
詩怪林庚白
包天笑被竊記
程小青破案
王實味遇賊
陳白塵遭竊
林語堂名言
十年之約
七十年前一則廣告創意
四川茶館
含淚之笑──吳祖光的驚遇
杜月笙與《大公報》滬版
錢穆與城防司令的學術情
化解矛盾的中國式智慧
蔣夢麟評點湖南人
民初文化人的收入與地位
民國初期的副刊
五四京滬文壇花絮
舊時京滬文藝界聚會集錦
第五輯 名人名戀
李涵秋與《廣陵潮》
徐枕亞與《玉梨魂》
一生低首紫羅蘭──周瘦鵑的人生與文學
張恨水與調包計
張恨水與小說姻緣
汪靜之五四情詩
風流李石岑
早期留美生軼聞
冰心偶識吳文藻
蔣光慈讓美
名戀如名局
還珠樓主李壽民──平生不二色
白薇婚戀傳奇
曹禺之戀
趙丹婚戀花絮
「多事」唐納
胡風夫婦的屬相
羅隆基花生米
遠看劉清揚,近學浦熙修
附錄
知識分子的「傲」
個人主義與清高
刺蝟與狐狸──兩大學人類型
結語
名氣給名人帶來的……
跋
第一輯
名人名學
胡適初識字
顧頡剛的初級教育
梁漱溟的家教
馮友蘭考北大
王力進清華國學院
羅爾綱的愚擇
朱自清初上講台
偏科生汪靜之
臧克家考大學
十元資助改變人生──張友漁求學記
艾青留洋
錢偉長學物理
李歐梵的新大陸
第二輯 名人名師
蔡元培教書
蔡元培延聘梁漱溟之實
李叔同的鞠躬
胡適攜吳晗
彭柏山與恩師
錢基博批59分
熊慶來慧識華羅庚
第三輯 名人名事
梁啟超會試被黜
一生三變梁啟超
康有為狂傲敗事
超前劉鶚
秋瑾就義的背後
刀下餘生黃炎培
汪精衛並非謀...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5-09-30ISBN/ISSN:978986920646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其他頁數:362頁開數:16x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