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般若心經」這篇佛經的名稱,以及經文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甚至經文最後「揭諦揭諦……」這句真言,不僅耳熟能詳,而且亦時常出現。
縱觀今昔歷史,除了這一篇「心經」以外,沒有任何經典,能受到如此眾多的人所喜愛及誦讀。
在以前,為了方便不識字的人唸誦,甚至還有所謂的「圖畫心經」,廣受民眾的歡迎。不過,關於這一篇經文的內容真義,卻幾乎沒有任何人去把它說明白。
或許是因宗教以及信仰並非屬於「道理」的範疇,以致人們才一知半解地認為經典的內容本來就是很深奧的,只要會讀它,至於內容的真義嘛,並不是那麼重要的!
然而到了現代,所有的事物都以科學的立場來說明,一切的事情莫不以利用頭腦理解為最優先。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若有如符咒一般,在不明其理的情況下唸誦經文,將逐漸使人感到乏味。
正因為如此,近幾年來,坊間出現了許多經典解釋本,以及注解本。
既然如此,那麼為何要錦上添花似地再出版新的「般若心經」解釋本呢?恰有如人類的臉孔千變萬化一般,人們對經卷的理解,亦可分為很多層次。或許有些人對以前出版的注釋本,還是無法理解,是故,才出版這本書。
一旦降生於這個人世,隨著成長,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一番作為,但是卻往往未能達成,而不知不覺間邁入老境,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生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趁著有生之年,好好地思考自己活著的真正意義。
一旦你存有這種心理,你就會感覺到「般若心經」所說的每件事,都是非常適切的人生教導。
焦躁、鬱悶、呆板、狹隘―─等叫人厭煩的生活方式,只要你能夠理解這一篇經卷的精髓,就能夠消除泰半。
本書每翻一頁,就能夠發現嶄新的生活方式。由衷希望每一位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夠了解人類生活方式的真諦。
章節試閱
《般若心經》能教我們生存之路
誕生
死、愛、別離
異性、幸福、家族
財產、傳統……
我們誕生於這個世界以後,經過了成長、老化、生病,一直到迎接死亡的絕對事實為止,都必須經過種種的考驗與磨難。
有時會受到無上的愛所包圍,享盡幸福;然而,有時也會受到別離的不幸所打擊。
有人獲得莫大的財富,也有一些人為了三餐疲於奔命。
更有一些人陶醉於成功的滿足感,然而,也有一些人會陷於失意的深淵,甚至連一絲光明也看不到。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到底是誰那樣安排的呢?
在這世間做為一個人,到底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呢?
正因為有自以為迷惘、煩悶的人們,因此《般若心經》的教諭,才會格外受到注目。
三藏法師所翻譯的經典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一聽到三藏法師的名字,大家都會不約地想到他跟孫悟空一塊到天竺(印度)取經的故事。
從岩石中蹦出來,具有種種神通能力的孫悟空、豬化身的豬八戒,以及居住於流沙河中的沙悟淨,乃是後人所杜撰的小說中的人物。
不過,世稱「三藏法師」的那一位和尚,本名叫做玄奘,乃是被稱之為唐三藏的真實人物。
唐三藏生於西元六○○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俗家姓名叫陳禕),西元六二九年(唐貞觀十三年)以唐太宗御弟的身分到天竺取經。在途中受到種種的磨難,吃盡了苦楚。抵達目的地後認真鑽研佛教,十六年後,約西元六四五年,帶著好幾百部用梵文書寫的佛教經典回到長安。
玄奘旅行的紀錄,被整理成一部《大唐西域記》,後來《西遊記》就是根據這一部書寫成的。
回到長安的唐三藏,一直到二十年後去世為止,前後把多部的經典翻譯成中文,其中之一就是《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為般若經的精髓
玄奘從天竺帶回的中國佛教經典中,以所謂「般若部」的經典最多。
通常人們提起經典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所有的佛教經典。事實上,佛教經典包括─―經、律、論三種。
「經」佛教開山祖釋迦的教論。
「律」僧人在日常生活上,所必須遵守的戒律。
「論」對於釋迦教論的解釋及注釋。
把這三種經典整理在一起者,稱之為「三藏經」或「大藏經」,數目超過五千部
所謂的佛教,乃是開山祖釋迦在紀元前五世紀創立的宗教。不過,那麼多的經典並非在一個時期裡完成,而是經過了幾百年以後,方才慢慢地被整理成今日的形態。
到了西曆的紀元前後,佛教分成了兩大流派。
在這以前,佛教以出家的僧人為中心,教義方面也偏向消極、虛無的解釋。也就是所謂的「小乘佛教」。
後來,才又興起了「大乘佛教」。
最初的大乘經典為「般若經」,而首先把它譯成中文者,就是玄奘。
般若經本身就是部龐大的經典群,而取出其精髓,並整理成冊者,即是流傳千古的《般若心經》。
教義使用何種語言陳述?
現代人所聽到的佛經,都是把中文寫成的經典,照樣地唸誦下去而已!
那麼,佛教開山祖釋迦牟尼到底是使用哪一種語言說教呢?
關於這一點雖然眾說紛紜,然而,其實那些被保留下來的文章,不是使用古代印度梵文寫成,就是使用一種俗稱「巴里文」的文字書寫而成。
這以後,使用巴里語寫成的經典,從印度傳到南方各國,變成上座部佛教(也稱為小乘佛教)的經典。
另一方面,利用梵文寫成的經典,被大乘佛教(也就是地方佛教)當成經典。這些經典主要從印度傳到北方,以漢文和藏文為始,前後被翻譯成各種國家的語文,廣為傳播。
如此這般,從梵文被翻譯為中文,再流傳到日本、朝鮮等地方,就是現在的《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中仍然有很多梵語的音譯,漢譯字本身並沒有任何的意義。或許是由於其內容很深奧,又被認為是形而上的東西,不適於翻譯,以致才採用音譯的方式吧!
《般若心經》能教我們生存之路
誕生
死、愛、別離
異性、幸福、家族
財產、傳統……
我們誕生於這個世界以後,經過了成長、老化、生病,一直到迎接死亡的絕對事實為止,都必須經過種種的考驗與磨難。
有時會受到無上的愛所包圍,享盡幸福;然而,有時也會受到別離的不幸所打擊。
有人獲得莫大的財富,也有一些人為了三餐疲於奔命。
更有一些人陶醉於成功的滿足感,然而,也有一些人會陷於失意的深淵,甚至連一絲光明也看不到。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到底是誰那樣安排的呢?
在這世間做為一個人,到底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呢?
...
目錄
般若心經全文與現代語譯
般若心經活於現代
1《般若心經》能教我們生存之路
2 三藏法師所翻譯的經典
3《般若心經》為般若經的精髓
4 教義使用何種語言陳述?
5 比海深,比太空更為廣大
包括一切智慧之世界
1「佛」就是指釋迦這個人
2 只有兩百六十二個字的「巨大世界」
3 般若是佛陀所獲得之正確智慧
4 波羅蜜多是到達開悟世界的方法論
5《心經》是佛陀教義的精華
6 永垂不朽的教義
「今日」才有幸福?
1 觀自在,觀世音,觀音菩薩
2 觀音超越性別
3 改變容姿救拔眾生的觀音菩薩?
4 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徵
5 目的並不止於現世利益
6 所謂的波羅蜜多是指六種修行
7 六波羅蜜乃是「彼岸」的起源
解除迷惘以及痛苦
1 人類存在的本身就是痛苦
2 有而似無者就是「空」
3 看到了真正的姿態嗎?
4 為何會迷惘、煩惱以及痛苦呢?
5 遠離愛與怨憎的話
6 一切的苦厄來自身.口.意
一切都是「空」
1 舍利子是釋迦十大弟子之一
2「色即是空」乃是捕捉世間真實的智慧
3「空」到底是什麼呢?
4 冷眼看著既有的現實
5 心有時也會變
6「不異」與「即是」相同嗎?
超越時空而活著
1 因為會變化,所以沒有實體
2「我」是一時的假象
3死亡後也不能化為烏有
4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絕對」
5永遠之美只不過是虛幻而已
6勿受部分現象及存在物所拘束
7人類不可能滅亡
捕捉這個世界的真實
1你還「揹」著那個女人嗎?
2看、聽、氣味……一切都相同
3看無之物,聽無之音
4縱然有東西,如果沒有看的意志的話……
5沒有眼睛亦能看到「真實」
6意識到,但是要貫徹於無意識
7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空都是無
無始也無終,一切都無
1 所謂的無明也者,乃是指不知世間的真理
2「十二緣起」從無明開始,止於老死
3 輪迴轉生的想法
4 四個真理也是「空」
5 人類本來就是一無所有
自由而寬大的心
1 菩薩乃是努力向開悟邁進的人
2 到底害怕一些什麼呢?
3 只要持著平常心,就不會引起恐怖心
4 覺悟到自己的無力
5 所謂涅槃就是指「死有如生」的境地
6 以原本的姿態活著?
以本來面目生活的妙樂
1 三世諸佛之一為釋迦牟尼
2 獲得「完全而正確的智慧」
3 般若波羅蜜多的實踐
4 所謂「咒」,乃是用文字表示真理的東西
5 四種咒的含意
6 正確的智慧才能拔除一切痛苦
7 把一切看成空吧!
飛翔到安樂的世界!
1 踏出到彼岸的第一步?
2 所謂真言,乃是表示開悟內容的祕語
3 再也不回到迷執的世界
4 到達開悟的世界
5「可喜可賀」
6 佛的說法到此結束
般若心經全文與現代語譯
般若心經活於現代
1《般若心經》能教我們生存之路
2 三藏法師所翻譯的經典
3《般若心經》為般若經的精髓
4 教義使用何種語言陳述?
5 比海深,比太空更為廣大
包括一切智慧之世界
1「佛」就是指釋迦這個人
2 只有兩百六十二個字的「巨大世界」
3 般若是佛陀所獲得之正確智慧
4 波羅蜜多是到達開悟世界的方法論
5《心經》是佛陀教義的精華
6 永垂不朽的教義
「今日」才有幸福?
1 觀自在,觀世音,觀音菩薩
2 觀音超越性別
3 改變容姿救拔眾生的觀音菩薩?
4 觀音菩薩...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蠍座製作工作室出版日期:2015-05-13ISBN/ISSN:978986316638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