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二十則短文介紹了晚清眾多畫報中除《點石齋畫報》以外的二十八種畫報,所選畫報均遵循當年較為重要、存世較多、製作相對精美的三個原則,且每種畫報配十到二十幅圖像,為讀者呈現了晚清最後近三十年(1884—1911)的歷史巨變與社會生活場景。這些徘徊於“娛樂”與“啟蒙”之間的晚清畫報,對於今人直接“觸摸晚清”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也為我們了解晚清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視角。
作者簡介:
陳平原
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 ;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千古文人俠客夢》《小說史:理論與實踐》《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當年遊俠人》《當代中國人文觀察》《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學者的人間情懷》《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大學有精神》《歷史、傳說與精神—中國大學百年》《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作為學科的文學史》《讀書的“風景”—大學生活之春花秋月》《大學小言—我眼中的北大與港中大》《學問、思想與情懷—當代中國的“人文學”》等著作三十餘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3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章節試閱
《飛影閣畫報》與《飛影閣畫冊》
談論晚清畫報,以下四因素不可或缺:西學大潮的湧動、都市生活的形成、報章及石印術的引進、畫師參與傳播新知。前三者牽涉甚廣,乃晚清新學迅速崛起的前提,第四點則是畫報的特殊性決定的。從1884年《點石齋畫報》開啟以圖像講述新聞的先例,到1912年照片敘事為主的《真相畫報》創刊,中間這三十年,最為本色當行的畫報畫師(或曰插圖畫家)非吳友如莫屬。
江蘇吳縣人吳嘉猷,字友如,生於1840年或之前,自幼勤奮好學,擅畫人物肖像。1884年加盟剛剛創辦的《點石齋畫報》,因其出色的插圖聲名鵲起;1890年轉而獨立創辦《飛影閣畫報》,不再追求與新聞結盟,更多地著意於仕女人物等。1893年秋(陰曆八月初一)改出《飛影閣畫冊》,不到半年便因病辭世。
十二年前,我撰文討論《點石齋畫報》時,接受魯迅、鄭振鐸、阿英等人的意見,著力表彰吳友如“時事畫”的貢獻,對其捨棄“點石齋”而獨創“飛影閣”不以為然,批評其不該拋棄其時正如日東升的“新學”而回歸傳統的筆墨、造型及趣味(參見陳平原《晚清人眼中的西學東漸》,載《慶祝王元化教授八十歲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事後想想,如此立論,更多基於所謂的“啟蒙事業”,很少顧及畫家本人的感受與追求,不無偏差。
為甚麼畫家非另起爐灶不可,其中可能蘊含商業利益或人事糾紛,但更重要的,或許是藝術家的自尊心。吳友如於庚寅(1890)仲秋所撰“飛影閣主人謹白”,除了交代飛影閣設在上海英租界大馬路石路口公興里內、畫報委託鴻寶齋精工石印、上海申報館以及各外埠售《申報》處代售、每冊計價洋五分等信息,還有對於自家為何創辦此畫報的表白:
畫報昉自泰西,領異標新,足以廣見聞,資懲勸。余見而善之,每擬仿印行世,志焉未逮。適點石齋首先創印,倩余圖繪。賞鑒家僉以余所繪諸圖為不謬,而又惜夫余所繪者,每冊中不過什之二三也。旋應曾太宮保之召,繪平定粵匪功臣戰績等圖,圖成進呈御覽,幸邀稱賞。回寓滬,海內諸君子爭以縑素相屬,幾於日不暇給,爰擬另創《飛影閣畫報》以酬知己。事實爰採乎新,圖說必求其當。每月三期,每冊十頁,仿摺疊式裝成,準九月初三為第一期,逢三出版,並附冊頁三種,約百獸圖說、閨艷彙編、滬裝士女。
這份“謹白”,置於各號畫報的上端,隨時間遷移而略有增刪,如“曾太宮保”改為“曾忠襄公”、“幸邀稱賞”改為“由是忝竊虛名”、“日不暇給”改為“應接不暇”等,後面所署年月,也隨著發生變化。
與這則“謹白”相對應的,是《飛影閣畫冊》卷首小啟。為何捨棄“畫報”而改作“冊頁”,就因為在吳友如及時人看來,後者更能顯示畫家的才華。“小啟”藉讀者來信口吻,表達自家的藝術理念:“蒙閱報諸君惠函,以謂畫新聞,如應試詩文,雖極端揣摩,終嫌時尚,似難流傳。如繪冊頁,如名家著作,別開生面,獨運精思,可資啟迪。何不改弦易轍,棄短用長,以副同人之企望耶!”所謂“改弦易轍”,說白了,就是與新聞脫鈎,將“畫報”變成“畫冊”。如此更改,使得原本作為附錄的“冊頁”,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有趣的是,畫報上推介自家冊頁,一開始是這麼排列的:“百獸圖說、閨艷彙編、滬裝士女”;起碼從第77號起,次序倒過來了,變成“時裝仕女、閨艷彙編、百獸圖說”。以“時裝仕女”打頭,確實更能體現吳友如的特色及才華。如第22號的《體清心遠》、第54號的《徵歌選武》、第66號的《一鞭殘照》、第77號的《陟彼高岡》、第72號的《媲美夜來》,以及第88號的《氣象萬千》【圖1—6】,描摹晚清上海女性的遊樂、嬉戲以及日常生活,雖有誇飾,也見時代氣息。
《飛影閣畫報》與《飛影閣畫冊》
談論晚清畫報,以下四因素不可或缺:西學大潮的湧動、都市生活的形成、報章及石印術的引進、畫師參與傳播新知。前三者牽涉甚廣,乃晚清新學迅速崛起的前提,第四點則是畫報的特殊性決定的。從1884年《點石齋畫報》開啟以圖像講述新聞的先例,到1912年照片敘事為主的《真相畫報》創刊,中間這三十年,最為本色當行的畫報畫師(或曰插圖畫家)非吳友如莫屬。
江蘇吳縣人吳嘉猷,字友如,生於1840年或之前,自幼勤奮好學,擅畫人物肖像。1884年加盟剛剛創辦的《點石齋畫報》,因其出色的插圖聲名鵲起;1890...
作者序
多年來,我曾在不同場合提及:“創刊於1884年5月8日,終刊於1898年8月的《點石齋畫報》,十五年間,共刊出四千餘幅帶文的圖畫,這對於今人之直接觸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是個不可多得的寶庫。”這話有瑕疵,須略為修正:不僅《點石齋畫報》,眾多徘徊於“娛樂”與“啟蒙”之間的晚清畫報,都將“對於今人之直接觸摸‘晚清’”起決定性作用(參見《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2頁,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之所以不厭其煩,再三談論此話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醒學界關注《點石齋畫報》之外的晚清畫報。
《點石齋畫報》當然很重要,中外學界持續關注,且多有著述,我自己也曾撰寫長篇論文,編輯《點石齋畫報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與夏曉虹合作,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可我更想說的是,別的畫報同樣不能忽視。因為只有這樣點面結合,方能更好地呈現晚清最後近三十年(1884—1911)的歷史巨變與社會生活場景。
撰寫二十則短文,介紹二十八種晚清畫報,每種畫報配十到二十幅圖像,這樣一冊圖文書,對於讀者了解晚清畫報的基本面貌,自認不無裨益。選擇畫報的標準,一是當年重要,二是存世較多,三是製作精美—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至於撰文立場及選圖策略,我希望兼及史學、審美以及價值判斷。換句話說,此讀本是編給今人看的,故多選晚清社會生活、教育文化、民俗儀式等畫面,關注重大歷史事件的呈現,還有今人很可能依然感興趣的景觀或建築。至於當年頗為流行的因果報應、神鬼故事、科學新知以及西洋景觀等,則暫時擱置。
毫無疑問,短文只能點到為止,那三百多幅圖像,也只是嘗鼎一臠。若讀者因此而上癮,轉而關注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至今仍頭緒紛繁的晚清畫報,作為本書的編寫者,我“深感榮幸”。至於學界中人,若能像此前關注《點石齋畫報》(以及《圖畫日報》)那樣,從文化交流、現代性、城市感、出版業、大眾閱讀、圖文關係等角度入手,探索這些畫報與同時期其他出版物的關聯、對峙與互補,對於理解晚清如火如荼且錯綜複雜的啟蒙事業,將大有幫助。至於具體怎麼操作,研究者各有立場與趣味,悉聽尊便。
編一冊好看的圖文書,兼及大眾與專家,這是當年與夏曉虹合編《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時就定下來的“宗旨”。只是近年雜事繁多,好些出版計劃一再推遲或落空。直到去年年初,東方出版社希望重刊《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極力慫恿我編寫與之配套的《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這自然是個好主意,只是需要時間。此前我已答應《新京報》開專欄,怕再也騰不出手來。正猶豫不決,恰好以前的學生趙婕接手主編《看歷史》,希望我每期寫點東西。於是,“一魚兩吃”的誘惑,促使我硬著頭皮上,這才有了“晚清畫報”的連載。一年半下來,兩個專欄都完成得不錯,分別結集為《大學小言—我眼中的北大與港中大》(香港/ 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還有就是這本《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了。
考慮到“大學小言”專欄文字不多,出書顯得單薄,我配上了這兩年所撰關於大學的評論或隨感。至於“圖像晚清”,結集成書時又增加了配圖,且對相關文章做了修訂與補充。各文的順序,沒有固守連載時格局,而是按照畫報出版先後重新編排。若一文涉及兩種畫報,則兼及文章的內在脈絡。只有《時報附刊之畫報》情況特殊,單獨處理。此乃報社集印本,有邊款但無日期,考訂的結果是刊行於1912年。此前的《時報》(1904年6月12日創辦),估計也會像其他大報一樣派送畫報單頁,可具體哪一年開始,沒見到實物,不好亂說。今人見不到的,不等於就不存在。作為權宜之計,姑且將《時報附刊之畫報》放置在同類型的《民呼日報圖畫》後面。
在《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的“前言”中,我感謝了許多國內外圖書館,這裡不贅。具體到本書的編寫,需要特別致謝的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和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還有就是幫我複製《星期畫報》《正俗畫報》的夏曉虹教授,以及幫我取得《平民畫報》的李偉銘教授。
2014年3月29日於圓明園花園
多年來,我曾在不同場合提及:“創刊於1884年5月8日,終刊於1898年8月的《點石齋畫報》,十五年間,共刊出四千餘幅帶文的圖畫,這對於今人之直接觸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是個不可多得的寶庫。”這話有瑕疵,須略為修正:不僅《點石齋畫報》,眾多徘徊於“娛樂”與“啟蒙”之間的晚清畫報,都將“對於今人之直接觸摸‘晚清’”起決定性作用(參見《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2頁,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之所以不厭其煩,再三談論此話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醒學界關注《點石齋畫報》之外的晚清畫...
目錄
序
一、《飛影閣畫報》與《飛影閣畫冊》
二、《啟蒙畫報》
三、《時事畫報》
四、《賞奇畫報》
五、《北京畫報》與《北京時事畫報》
六、《星期畫報》
七、《開通畫報》與(新)《開通畫報》
八、《人鏡畫報》
九、《醒俗畫報》與《醒華日報》
十、《益森畫報》
十一、《日新畫報》與《正俗畫報》
十二、《時事報館戊申全年畫報》
十三、《時事報圖畫旬報》
十四、《圖畫日報》
十五、《醒世畫報》
十六、《燕都時事畫報》與《神州畫報》
十七、《民呼日報圖畫》
十八、《時報附刊之畫報》
十九、《淺說日日新聞畫報》與《淺說畫報》
二十、《平民畫報》與《菊儕畫報》
參考書目
序
一、《飛影閣畫報》與《飛影閣畫冊》
二、《啟蒙畫報》
三、《時事畫報》
四、《賞奇畫報》
五、《北京畫報》與《北京時事畫報》
六、《星期畫報》
七、《開通畫報》與(新)《開通畫報》
八、《人鏡畫報》
九、《醒俗畫報》與《醒華日報》
十、《益森畫報》
十一、《日新畫報》與《正俗畫報》
十二、《時事報館戊申全年畫報》
十三、《時事報圖畫旬報》
十四、《圖畫日報》
十五、《醒世畫報》
十六、《燕都時事畫報》與《神州畫報》
十七、《民呼日報圖畫》
十八、《時報附刊之畫報》
十九、《淺說日日新聞畫報》...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5-04-15ISBN/ISSN:978988828471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2頁開數:16開(170X230X25m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