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一葉輕舟,溯江而上,山影人面倒映在水裡,
微風拂鬢,水聲潺潺,真有無限的詩意……
熊佛西是中國現代戲劇運動的先驅,與藝文界的多位大師有深交並長期致力於文學事業。《山水人物印象記》在熊佛西的著作中是較為稀見的一本,收錄多篇山水遊記與懷人散文,詞句意味深長,內容引人入勝。
這部別開生面的散文集記山水、寫人物,共三十篇,作於一九四○年代。遊記寫了桂林山水、峨眉山風光、牯牛山的中秋月,也寫了故都西山的紅葉;人物寫了田漢、柳亞子、徐志摩、梁啟超、許地山、司徒雷登,以及畫家齊白石、湯定之、王夢白、溥心畬等,都是作者認識的前輩和師友。
熊佛西的散文從取材到運筆都不脫學人的氣質,以內容扎實、文風質樸取勝,極少空乏浮華之詞。讀者可藉由本書返回民國初期,與熊老先生同遊青山綠水、緬懷故舊知音。
作者簡介:
熊佛西(一九○○~一九六五年),原名福禧,字化儂,筆名戲子。江西豐城人,知名的戲劇教育家及劇作家,是中國話劇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北方劇壇的泰斗,與南方的田漢齊名,有「南田北熊」之稱。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院長、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等職。著有長篇小說《鐵苗》、《鐵花》,戲劇劇本集《賽金花》、《佛西戲劇集》,以及專著《寫劇原理》、《佛西論劇》等多部作品。
章節試閱
憶印度詩聖泰戈爾
人類的智慧,在個人方面或因環境與教育的不同而有相當的差異,但就各民族而論,大致都是平等的,無所謂優劣。譬如非洲人一向是為自認文明的歐洲人目為野蠻民族,然而他們在音樂方面顯露的天才卻非世界任何民族所能及。又譬如我們兄弟之邦而今又是國際政治中心的印度,三百年來就被壓迫著、被人認為是劣等民族,其實只要將印度幾千年的文化史略略地研究一下,我們便不能不承認它是世界偉大的民族之一。它的宗教與哲學早已影響了幾千年的人類生活,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同為東方文化的主流。
在現代最能代表印度精神文明的,無疑的,要首推去年逝世的詩聖泰戈爾,他與甘地同為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聖人。不過泰翁與甘地不同,他雖然也偶爾發表些政治的意見,但他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是一位純詩人,真正足以代表東方精神的詩人,與中國的杜甫、李白應同列為東方的詩聖。他的詩是那樣的超脫、飄逸、清麗,是最崇高的理想人生的表現。讀他的詩,就好像在做夢,引導著我們進入幻覺的神仙境地,使我們忘卻人間一切愁苦。當你在煩惱的時候,何妨讀讀他的《園丁集》或《新月集》,包你會從中得到莫大的安慰。這不是麻醉劑,而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食糧。他歌頌理想的人生,他讚美偉大的自然,他咒罵現代人吃人的物質文明!中國的新詩人徐志摩、謝冰心的作品都很受他的影響。
他於一九二四年到過中國,那時他已是鬚髮皤皤的七旬老翁。他在北平住了相當的期間,在各大學講演,志摩給他任翻譯。為慶祝他的生日,當時北平的文化界曾假座協和禮堂上演他的戲劇《齊德拉》,由張彭春先生與林徽因女士分任導演和主演,可謂盛極一時。志摩新由英倫歸來,風流倜儻,雅興甚濃,他一方面陪著泰翁遍遊全國,同時又在北平成立新月社,此為中國新文學運動中所謂「新月派」之由來也。
在遊歷全國的旅程中,從北平到漢口的這一段,志摩曾約我同行,因得與泰翁朝夕相親。在兩星期的相處中,我不但得著機會聽詩翁自己誦讀與解釋他的作品,並且很親切地瞭解了他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泰翁的體態、表情,是畫,是雕塑。他那魁梧的體格,他那清秀而又和藹的面龐,他那銀絲飄飄的鬚髮與他那印度式的長衫相節奏,真是人間最美麗的塑像!他的聲音,是宇宙間最美的音樂。他說話就像誦詩,他演說就好像從萬丈懸崖傾瀉下來的瀑布。在說英語的人群中,我沒有遇著第二人將「英語」說得像他那麼好聽,寫得像他寫的那樣美妙。不,這不是英文的美,而是泰翁的聲音美、筆下美。當然,他說印度文,我雖不懂,但聽起來也是一樣的好聽,寫起來也是一樣的好看。記得在長江輪船的甲板上,我們曾一同賞月,他將他當時所得的詩句用梵文題在我的團扇上,真是精美絕倫,至今還成為我的珍藏之一。
他愛好「大自然」,所以他喜歡在露天講學、演說、寫詩。他最厭惡現代西洋的建築物,他特別喜悅北平的太廟與天壇,他說這是東方建築的代表作。所以他自己手創的「國際大學」便完全採取東方式的建築,教員與學生儘量在露天生活著,他們在山坡上課,在溪邊寫作,在花間草地睡眠;他希望他們接近的自然,期與自然同化。泰翁反對近代一切矯揉造作不自然的教育,他講學的態度非常慎重,擬講的寫見和材料事先必與他的祕書討論。
他晨起極早,天微亮即起床。每日必寫作,甚至在旅行期間也無間斷。他每日有一定的時間「靜默」(Meditation)與散步,他認為一切的文藝都是從「靜默」中得來。他說美國人整天整夜地忙,絕不能產生偉大的文藝創作。東方各民族最大的優點是「恬靜」。
他雖異於甘地的政治主張,但於反對外來的侵略他們是相同的。他非常痛恨日本,對中國極有好感,九一八以後他曾不斷地發表正義之論,申斥日本強盜的侵略。可惜在這中印兩個偉大民族攜手抵抗敵人的今日,而他老先生卻已逝世了。假使九泉有知,他必會含笑看著這兩個兄弟之邦共同抵抗敵人的英勇,他必會以他那雄壯美麗的詩句歌頌「東方各弱小民族翻身的日子到了」,「東方精神文明已經有興起的曙光了」!
憶印度詩聖泰戈爾
人類的智慧,在個人方面或因環境與教育的不同而有相當的差異,但就各民族而論,大致都是平等的,無所謂優劣。譬如非洲人一向是為自認文明的歐洲人目為野蠻民族,然而他們在音樂方面顯露的天才卻非世界任何民族所能及。又譬如我們兄弟之邦而今又是國際政治中心的印度,三百年來就被壓迫著、被人認為是劣等民族,其實只要將印度幾千年的文化史略略地研究一下,我們便不能不承認它是世界偉大的民族之一。它的宗教與哲學早已影響了幾千年的人類生活,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同為東方文化的主流。
在現代最能代表印度精神文明的,...
作者序
前言 趙國忠
十多年前,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套在讀書界甚獲好評的「新世紀萬有文庫」,當時曾把熊佛西的《山水人物印象記》選入,為此請唐振常先生撰寫了〈熊佛西先生及其《山水人物印象記》〉為該書代序。
熊佛西(一九○○~一九六五年)是中國現代戲劇運動的拓荒者,著名的劇作家和教育家,先後出版有《佛西戲劇》四集及《佛西論劇》、《寫劇原理》等論著,被譽為北方劇壇的泰斗,與南方的田漢齊名,有「南田北熊」之稱。唐先生有感於僅歷三十載,熊氏幾被人們遺忘了,不禁悵然:「今之話劇界人士,恐怕未必人人皆知熊佛西其人……至於話劇界中,未讀佛老眾多的劇本和戲劇理論、不知佛老畢生從事戲劇教育之經緯者,想來或亦不在少數。進而談到文學,今天還知道佛老是一位文學家,是文學研究會會員,與許地山、徐志摩、聞一多、冰心等大師有深交並共致力於文學事業者,幾乎微乎其微了。」而重印《山水人物印象記》,意在不忘斯人,但這本書最終未見出版。
熊佛西原名熊福禧,字化儂,筆名有佛、戲子、向君等。江西豐城人。他出生在一個茶商家庭,九歲開始在私塾識字讀書,一九一四年進漢口教會學校聖保羅中學,翌年秋轉入輔德中學。在聖保羅期間,耶誕節常有戲劇表演,他生平第一次看的話劇名《馬槽》,寫耶穌降生的故事。這個戲除宣教之外,並無多少戲味,然而卻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啟發了對戲劇的憧憬。之後在漢口「大舞臺」劇場又看到文明戲的專業演出,從此對戲劇的興趣日益濃厚。
一九一五年他寫出處女作《徐錫麟》,還與同學組織新劇社,經常在校內外演出自編自導的戲劇。一九一九年秋考入燕京大學,置身於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使他有機會廣泛閱讀莎士比亞等戲劇大師的劇作,這對他劇藝的增長無疑具有促進作用。在校期間,他加入民眾戲劇社和文學研究會,課餘積極從事戲劇活動,接連創作了《這是誰的錯》、《新人的生活》等劇。一九二三年燕大畢業後他回輔德任教,次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深造,與留美的余上沅、趙太侔、聞一多等人過從甚密,參與組織「中華戲劇改進社」,並創作了《洋狀元》、《一片愛國心》等劇。一九二六年秋回國後,他應聘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主任兼教授,講授《戲劇概論》等課程。一九二九年五月創辦《戲劇與文藝》月刊,還與余上沅一起組建「北平小劇院」,採取業餘演出的形式,活躍北平的話劇舞臺。一九三○年十二月,主編《北平晨報‧劇刊》,在此期間先後創作《蟋蟀》、《芝蘭與仲卿》、《臥薪嚐膽》等劇。
一九三二年,受戲劇大眾化運動影響,他毅然辭去教職,與部分師生應邀到河北定縣主持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的農村戲劇實驗,直至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而止。在這五年中,他除創作《屠戶》、《過渡》等劇外,把相當多的精力投入到組建農民劇團、興建露天劇場、開展農民演劇等活動中。抗戰爆發後,他組織「抗戰劇團」在長沙、成都等地演出《後防》、《吳越春秋》等劇,鼓舞民眾士氣,繼而又創辦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並編輯《戲劇崗位》。之後他到了桂林,創作《袁世凱》等劇。抗戰勝利後,他應邀到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任教,先任研究系主任,後任校長,繼續致力於戲劇教育事業。一九四九年後,實驗戲劇學校先後更名為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均由他擔任校長、院長。
《山水人物印象記》是熊佛西的一部別開生面的散文集,我為此寫過一篇書話,現稍作修改,抄錄如下:
一九四一年八月,劇作家熊佛西攜夫人葉子由重慶抵達桂林,在灕江橋畔崇善路十六號租到幾間雖遭轟炸卻遺存下的老屋,簡單拾掇後入住。因屋外有棵石榴樹,熊佛西便在門口掛上一塊木牌,題名「榴園」,過起清貧卻不失情趣的書齋生活,直至一九四四年八月隨著湘桂大撤退離開。
在桂林這段時期,他先後主編月刊《文學創作》、《當代文藝》,創作長篇小說《鐵苗》、《鐵花》,此外還寫下了一組散文,發表在當地的報章雜誌上,後以《山水人物印象記》為名,於一九四四年五月作為《當代文藝》的一本,由大道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山水人物印象記》在熊佛西的著作中是較為稀見的一本,小三十二開,一一八頁,收文三十篇,前有〈小記〉,寫得很簡略,僅交代了這本書的出版情況,而首篇〈先來一點閒話〉看作序我以為更為恰當。作為一位劇作家,他說:「二十年來,關於戲劇理論的文章也寫得差不多了,再寫恐怕要成為無病呻吟了。且理論必須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文字等於廢話。現在只好冒充風雅,談談個人所見到的山水和人物,不拘形式,不事藻飾,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將這些拉雜的印象記載下來。」
關於山水遊記的文字,他寫了桂林的山水、峨眉山的風光、牯牛山的中秋月,也寫了故都西山的紅葉。人物寫了田漢、柳亞子、徐志摩、梁啟超、許地山、司徒雷登,及畫家齊白石、湯定之、王夢白等。這些人物他說都是自己認識的前輩和師友,「我只表揚他們的長處,而不指責他們的短處,我不是阿諛,只是表示敬佩」,話是這樣說,但寫起來他就放言無忌了,盡情地抒發所感,不由自主地把人物身上的某些缺點或弱點也捎帶上了。如寫舊王孫溥心畬,說九一八之後,溥儀再三請其出關,均被拒絕,在故都只能靠出筆單賣畫為生。對溥儒的畫,他並不是一味地說好話:「心畬的畫充滿了高貴與富貴的氣氛,同時亦有無窮的詩意與書卷氣,這是他作品的長處,也是他作品的短處。他的畫掛在富貴人家或書香門第是非常相稱的,太平年月以之點綴升平,那真是再好沒有的寶物。但懸之於十字街頭或生活窮苦的農工之家,又未免不協調。這都是由於他的生活環境使然,他出身於帝王之家,平日受著封建貴族環境的薰陶,自然不能產生與大眾生活接近的藝術。假使他能突破他那象牙之塔的富貴環境,我相信他在藝術上會有更大的成就。」熊氏筆下的人物因此比較真實可信,有一種誘人的魅力。姜德明先生說:「讀他的散文很自然地會使人想起學人散文的特點,這本散文集從取材到運筆都不脫學人的氣質,以內容扎實、文風質樸取勝,極少空乏浮華之詞。」確是的評。
除《山水人物印象記》收入的作品之外,熊佛西寫的這類文字,還有〈貴州花溪之遊〉、〈採茶記〉、〈悼鄧承勳〉、〈徐志摩與戲劇〉、〈悼蒲伯英先生〉、〈悼聞一多先生〉、〈悼朱自清先生〉、〈全才畫家張大千〉、〈記馬思聰先生〉等等,這些文章一併收入本書當然是最為理想了,但限於篇幅關係和保持叢書體例統一,如今只好割愛了。
前言 趙國忠
十多年前,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套在讀書界甚獲好評的「新世紀萬有文庫」,當時曾把熊佛西的《山水人物印象記》選入,為此請唐振常先生撰寫了〈熊佛西先生及其《山水人物印象記》〉為該書代序。
熊佛西(一九○○~一九六五年)是中國現代戲劇運動的拓荒者,著名的劇作家和教育家,先後出版有《佛西戲劇》四集及《佛西論劇》、《寫劇原理》等論著,被譽為北方劇壇的泰斗,與南方的田漢齊名,有「南田北熊」之稱。唐先生有感於僅歷三十載,熊氏幾被人們遺忘了,不禁悵然:「今之話劇界人士,恐怕未必人人皆知熊佛...
目錄
前言 趙國忠
小記
先來一段閒話
桂林風景甲天下
八桂山水中的幾個人物
桂林的三寶及其他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新都風光
憶廬山小住
懷北平
北平西山的紅葉
漫記興安靈渠之遊
長生鄉
牯牛山下中秋月
劫後香港
懷白石老人
書畫家湯定之
故畫家王夢白
舊王孫溥心畬
憶印度詩聖泰戈爾
南國劇翁田壽昌
南社詩翁柳亞子
憶志摩
憶亡友許地山
懷司徒校長
梁任公先生二三事
一位不相識的青年
棄嬰
不平凡的和尚
懷香港文化人
寫給母親在天之靈
前言 趙國忠
小記
先來一段閒話
桂林風景甲天下
八桂山水中的幾個人物
桂林的三寶及其他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新都風光
憶廬山小住
懷北平
北平西山的紅葉
漫記興安靈渠之遊
長生鄉
牯牛山下中秋月
劫後香港
懷白石老人
書畫家湯定之
故畫家王夢白
舊王孫溥心畬
憶印度詩聖泰戈爾
南國劇翁田壽昌
南社詩翁柳亞子
憶志摩
憶亡友許地山
懷司徒校長
梁任公先生二三事
一位不相識的青年
棄嬰
不平凡的和尚
懷香港文化人
寫給母親在天之靈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5-04-18ISBN/ISSN:978986573295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2頁開數:14.8*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