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你那原來屬於千山萬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萬水中去吧。
張曉風年輕時熱中旅遊,崇拜山水,她入山喜悅地哼著蘇三起解,為火紅落日驚呆,為古老垂藤落淚,甚至憂心月亮過分明亮。海於她像信使,帶來故鄉的氣息,明孝陸松濤如浪,令她想起上海灘頭,有嚎哭的衝動,從金門遠望故土,心裡遙祭山河漸碎的世紀悲劇。她左眼讀水,右眼閱山,面對大山大海,忽淚忽喜,情感充沛。
生命的種種遇合,造就了人生這或長或短的旅程,異地戰後餘生的哀號、無端的妙問與寫情,對張曉風而言皆是廣義的旅遊文學,因此她溫情細寫蘭嶼第一所幼稚園成立過程,眷戀著旅行中穿戴的長裙黃鞋,以及對無名花草有著「痴寶玉問名」的浪漫情懷。
張曉風云:「人是泥做的,腳不能踏在柏油水泥道,得踏在真實的土壤上。」她與友人走踏臺灣勝景,亦曾遠遊印度、尼泊爾、泰北、香港、沖繩、美國,本書是張曉風的旅遊散文精選,也是她貪山嗜水「一生玩不夠」的人生戳記。
本書特色:
★精選張曉風創作生涯中的旅遊散文,是作者與自然的對話,也是珍惜緣分的點滴心情。
★〈山事〉為尚未發表之作品。
作者簡介:
張曉風
一九四一年生,原籍江蘇省銅山縣(徐州)。筆名曉風、桑科、可叵,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陽明大學。
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獲中山文藝散文獎,為至今得獎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另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學獎等,並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現為「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二○一二年獲選為第八屆中華民國不分區立委。
寫作版圖以散文創作為主,亦旁及劇本、雜文、論述、童書、評述、小說和詩作。著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還沒有愛過》、《再生緣》、《我在》、《從你美麗的流域》、《玉想》、《我知道你是誰》、《星星都已經到齊了》、《曉風戲劇集》、《送你一個字》,三度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小說教室》等。
章節試閱
到山中去
德:
從山裡回來已經兩天了,但不知怎的,總覺得滿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氣息。行坐之間,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見到人,再也想不起什麼客套辭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複著一句話:「你到山裡頭去過嗎?」
那天你不能去,真是很可惜的。你那麼忙,我向來不敢用不急之務打擾你。但這次我忍不住要寫信給你。德,人不到山裡去,不到水裡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說起來也夠慚愧了。在外雙溪住了五年多,從來就不知道內雙溪是什麼樣子。春天裡每沿著公路走個半鐘點,看到山徑曲折,野花漫開,就自以為到了內雙溪。直到前些天,有朋友到那邊漫遊歸來,我才知道原來山的那邊還有山。
平常因為學校在山腳下,宿舍在山腰上,推開窗子,滿眼都是起伏的青巒,襯著窗框,儼然就是一卷橫幅山水,所以逢到朋友們邀我出遊,我總是推辭。有時還愛和人抬槓道:「何必呢?余胸中自有丘壑。」而這次,我是太累了、太倦了、也太厭了,一種說不出的情緒鼓動著我,告訴我在山那邊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我於是換了一身綠色輕裝,登上一雙綠色軟鞋,擲開終年不離手的紅筆,跨上一輛跑車,和朋友們相偕而去。──我一向喜歡綠色,你是知道的,但那天特別喜歡,似乎是覺得那顏色讓我更接近自然,更溶入自然。
德,人間有許多真理,實在是講不清的。譬如說吧,山山都有石頭、都有樹木、都有溪流。但,它們是不同的,就像我們人和人不同一樣。這些年來,在山這邊住了這麼久,每天看朝雲、看晚霞、看晴陰變化,自以為很了解山了,及至到了山那邊,才發現那又是另一種氣象,另一種意境。其實,嚴格地說,常被人踐踏觀賞的山已經算不得什麼山了。如果不幸成為名山,被些無聊的人蓋了些亭閣樓臺,題了些詩文字畫,甚至起了觀光旅社,那不但不成其為山,也不能成其為地了。德,你懂我了嗎?內雙溪一切的優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讓你想到,它現在的形貌和伊甸園時代是完全一樣的。我真願作那樣一座山,那樣沉鬱、那樣古樸、那樣深邃。德,你願意嗎?
我真希望你看到我,碰見我的人都說我那天快活極了,我怎能不快活呢?我想起前些年,戴唱給我們聽的一首英文歌,那歌詞說:「我的父親極其富有,全世界在祂權下,我是祂的孩子──我掌管平原山野。」德,這真是最快樂的事了──我統管一切的美。德,我真說不出,真說不出。我幾乎感覺痛苦了──我無法表達我所感受的。我們照了好些相片,以後我會拿給你看,你就可以明白了。唉,其實照片又何嘗照得出所以然來,暗箱裡容得下風聲水響嗎?鏡頭中攝得出草氣花香嗎?愛默生說,大自然是一件從來沒有被描寫過的事物。可是,那又怎能算是人們的過失?用人的思想去比配上帝的思想,用人工去摹擬天工,那豈不是近乎荒謬的嗎?
這些日子,應該已是初冬了,那寧靜溫和的早晨,淡淡地像溶液般四面包圍著我們的陽光,只讓人想到最柔美的春天,我們的車沿著山路而上,洪水在我們的右方奔騰著,森然的亂石壘疊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急湍的流水和這樣巨大的石塊。而芒草又一大片一大片地雜生在小徑旁。人行到此,只見淵中的水聲澎湃,雪白的浪花綻開在黑色的岩石上。那種蒼涼的古意四面襲來,心中便無緣無故地傷亂起來。回頭看遊伴,他們也都怔住了。我真了解什麼叫「懾人心魄」了。
「是不是人類看到這種景致,」我悄聲問茅,「就會想到自殺呢?」
「是吧,可是不叫自殺──我也說不出來。有一年,我站在長城上,四野蒼茫,心頭就不知怎的亂撞起來,那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跳下去。」
我無語痴立,一種無形的悲涼在胸臆間上下搖晃。漫野芒草淒然地白著,水聲低昂而愴絕。而山溪卻依然急竄著。啊,逝者如斯,如斯逝者,為什麼它不能稍一回顧呢?
扶車再行,兩側全是壁立的山峰,那樣秀拔的氣象似乎只能在前人的山水畫中一見。遠遠地有人在山上敲著石塊,那單調無變化的金石聲傳來,令我怵然以驚。有人告訴我,他們是要開一段梯田。我望著那些人,他們究竟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呢?當我們快被緊張和忙碌扼死的時候,當寬坦的街市上樹立著被速度造成的傷亡牌,為什麼他們獨有那樣悠閒的歲月,用最原始的鑿子,在無人的山間,敲打出遲緩的時鐘?他們似乎也望了望這邊,那麼,究竟是他們羨慕我們,還是我們羨慕他們呢?
峰迴路轉,坡度更陡了,推車而上,十分吃力,行到水源地,把車子寄放在一家人門前,繼續前行。陽光更濃了,山景益發清晰,一切氣味也都被蒸發出來。稻香撲人,真有點醺然欲醉的味道。這時候,只恨自己未能著一身寬袍,好兜兩袖素馨回去。路旁更有許多叫得出來和叫不出來的野花,也都曬乾了一身的露水,抬起頭來了。在別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山徑上揮散著它們的美。
漸漸地,我們更接近終點,我向幾個在禾場上遊戲的孩子問路,立刻有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挺身而出。我想問他瀑布在什麼地方,卻又不知道臺灣話要怎麼表達。那孩子用狡黠的眼光望了望我。「水牆,是嗎?我帶你去。」啊,德,好美的名詞,水牆。我把這名詞翻譯出來,大家都讚嘆了一遍。那孩子在前面走著,我們很困難地跟著他跑,又跟著他步過小河。他停下來,望望我們,一面指著路邊的野花蓓蕾對我們說:「還沒開,要是開了,你真不知有多漂亮。」我點頭承認──我相信,山中一切的美都超過想像。德,你信嗎?我又和那孩子談了幾句話,知道他已是小學五年級了。「你畢業後要升初中嗎?」他回過頭來,把正在嚼著的草根往路旁一扔,大眼中流露出一種不屑的神情:「不!」德,你真不知道,當時我有多羞愧。只自覺以往所看的一切書本、一切筆記、一切講義,都在他的那聲「不」中被否認了。德,我們讀書幹什麼呢?究竟幹什麼呢?我們多少時候連生活是什麼都忘了呢!
我們終於到了「水牆」了。德,那一霎直是想哭,那種興奮,是我沒有經歷過的。人真該到田園中去,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原是從那裡被放逐的!啊,德,如果你看到那樣寬、那樣長、那樣壯觀的瀑布,你真是什麼也不想了,我那天就是那樣站著,只覺得要大聲唱幾句,震撼一下那已經震撼了我的山谷。我想起一首我們都極喜歡的黑人歌:「我的財產放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德,真的,直到那天我才忽然憬悟到,我有那樣多的美好的產業。像清風明月、像山松野草。我要把它們寄放在溪谷內,我要把它們珍藏在雲層上,我要把它們懷抱在深心中。
德,即使當時你胸中摺疊著一千丈的愁煩,及至你站在瀑布面前,也會一瀉而盡了。甚至你會覺得驚奇,何以你常常會被一句話騷擾。何以常常因一個眼色而氣憤。德,這一切都是多餘的,都是不必要的。你會感到壓在你肩上的重擔卸下去了,蒙在你眼睛上的鱗片也脫落了。那時候,如果還有什麼欲望的話,只是想把水面的落葉聚攏來,編成一個小筏子,讓自己躺在上面,浮槎放海而去。
那時候,德,你真不知我們變得有多瘋狂。我和達赤著足在石塊與石塊之間跳躍著。偶爾苔滑,跌在水裡,把裙邊全弄濕了,那真叫淋漓盡興呢!山風把我們的頭髮梳成一種脫俗的型式,我們不禁相望大笑。哎,德,那種快樂真是說不出來──如果說得出來也沒有人肯信。
瀑布很急,其色如霜。人立在丈外,仍能感覺到細細的水珠不斷濺來。我們撿了些樹枝,燃起一堆火,就在上頭烤起肉來。又接了一鍋飛泉來烹茶。在那陰濕的山谷中,我們享受著原始人的樂趣。火光照著我們因興奮而發紅的臉,照著焦黃噴香的烤肉,照著吱吱作響的清茗。德,那時候,你會覺得連你的心也是熱的、亮的、跳躍的。
我們沿著原路回來,山中那樣容易黑,我們只得摸索而行了,冷冷的急流在我們足下響著,真有幾分驚險呢!我忽然想起「世道艱難,有甚於此者」。自己也不曉得這句話是從書本上看來的,還是平日的感觸。唉,德,為什麼我們不生作樵夫漁父呢?為什麼我們都只能作暫遊的武陵人呢?
尋到大路,已是繁星滿天了,稀疏的燈光幾乎和遠星不辨。行囊很輕,吃的已經吃下去了,而帶去看的書報也在匆忙中拿去做了火引子。事後想想,也覺好笑,這豈是斯文人做的事嗎?但是,德,這恐怕也是一定的,人總要瘋狂一下荒唐一下、矯時干俗一下,是不是呢?路上,達一直哼著「蘇三起解」,茅喊他的秦腔,而我,依然唱著那首黑人名歌:「我的財產放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
找到寄車處,主人留我們喝一杯茶。
「住在這裡怎樣買菜呢?」我問他們。
「不用買,我們自己種了一畦。」
「肉呢?」
「這附近有幾家人,每天由計程車帶上一大塊也就夠了。」
「不常下山玩吧?」
「很少,住在這裡,親戚都疏遠了。」
不管怎樣,德,我羨慕著那樣一種生活,我們人是泥作的,不是嗎?我們的腳總不能永遠踏在柏油路上、水泥道上和磨石子地上──我們得踏在真真實實的土壤上。
山嵐照人,風聲如濤。我們只得告辭了。順路而下,不費一點腳力,車子便滑行起來。所謂列子御風,大概也只是這樣一種意境吧?
那天,我真是極困乏而又極有精神,極渾沌而又極能深思。你能想像我那夜的晚禱嗎?德,從大自然中歸來,要堅持無神論是難的。我說:「父啊,讓我知道,祢充滿萬有。讓我知道,祢在山中,祢在水中,祢在風中,祢在雲中。容許我的心在每一個角落向祢下拜。當我年輕的時候,教我探索祢的美。當我年老的時候,教我咀嚼祢的美。終我一生,教我常常舉目望山,好讓我在困阨之中,時時支取到從祢而來的力量。」
德,你願意附和我嗎?今天又是個晴天呢!風聲在雲外呼喚著,遠山也在送青了。德,撥開你一桌的資料卡,拭淨你塵封的眼鏡片,讓我們到山中去。
──選自《地毯的那一端》,原載於一九六三‧十二《中央日報‧副刊》
到山中去
德:
從山裡回來已經兩天了,但不知怎的,總覺得滿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氣息。行坐之間,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見到人,再也想不起什麼客套辭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複著一句話:「你到山裡頭去過嗎?」
那天你不能去,真是很可惜的。你那麼忙,我向來不敢用不急之務打擾你。但這次我忍不住要寫信給你。德,人不到山裡去,不到水裡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說起來也夠慚愧了。在外雙溪住了五年多,從來就不知道內雙溪是什麼樣子。春天裡每沿著公路走個半鐘點,看到山徑曲折,野花漫開,就自以為到了內雙溪...
作者序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 張曉風
香港北角,三月天,週末,香港筆會邀宴。滿座鴻儒,我舉起晶亮的杯子,隔著艷艷且釅釅的葡萄紅酒,和賓客言笑宴宴。香港的筆會,我本來無資格參加,我是台北筆會的,但當時我正在港大任駐校作家,潘耀明先生便邀我前來短講,使我有機會加入盛會。而且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這是我七十三年來第一次沒跟家人一起過生日,卻意外地跟一屋子才俊同歡,內心難免竊喜。
就在這時候,中華書局的編輯于先生跟潘耀明一起來了,我「居安不思危」,沒顧到自己手上做不完的工作,居然就滿口答應拿出一本「旅遊文學選」來。我當時也不知自己究竟寫了多少跟旅遊有關的作品?而且,什麼叫旅遊文學?一時也覺定義困難。狹義的旅遊文學應該長得像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吧?但是:
蘇東坡遭貶到湖北黃州,研發出「黃州紅燒肉」(很可能為了省錢,也加入了山筍),這道美食的說明,算不算旅遊文學?
秦少游的詞〈踏莎行〉,寫明了「郴州旅舍」,那裡面無端的妙問:「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全然寫情,算不算旅遊文學?
孔夫子立於川上,見到直奔天涯的水流,喟然而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那種對時間的哲學思維,算不算旅遊文學?
耶穌遠赴耶路撒冷,望著這屢遭敵人侵占的故城,曰:「噫!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亟欲聚爾之子女,覆而翼之,如母雞之翼小鶵,奈爾不從!」這悲天愴地的哀號,算旅遊文學嗎?
杜甫的泣血之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讀來雖不能令人賞心悅目,卻的確是他人在旅途中,寫的也的確是旅途中的情──悲情。讀者可能不預期讓自己讀到這麼沉重的文字,讀者要的可能只是愉悅的臥遊,加上淺淺的思悟……。
好在,中華書局說,可以,一切從寬定義,作者說了算。我當時又想,這一切選錄都請助理去做,反正什麼算旅遊,什麼不算旅遊,應該也不難分辨。
不意「判斷」一事,原來十分不易,助理雖也幫了忙,緊要關頭自己還是必須親力親為的。
這一來,竟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選文的方法,是把自己五十年來的散文全搬出來,有些扔到什麼老書架上去了也不知道,必須一番好找。有些絕了版,只好到別的選集裡去把它找回來。人還活著,整理文稿就已經如此艱難,一朝死了,大概就更麻煩了。
出版社的構想是出一本十萬字的書,多請幾位作者共襄盛舉,形成一系列壯觀的套書。我選著選著,發現自己寫過的遊記竟已遠超過十萬字。於是,重訂方針,只選早期作品。為了讓有研究精神的讀者知道來龍去脈,我在卷首註明「某篇」出於「某書」。而「某篇」出於「某書」的背後還有點曲折,那就是「某篇」往往不全選,只選其中和旅遊有關的心得。好在散文不像小說,是可以局部呈現的。
為了平衡一下「太多早期作品」的形勢,我又加選了一篇中期作品和近期作品,這兩篇是〈放爾千山萬水身〉和〈山事〉,前者是二○○一年寫的,後者則到此刻尚未發表。
在整理舊作的過程中,我恍然有悟,覺得人生一世,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天地不過一逆旅,時間不過一過客,而我們人類,不過是一介小童,拉著「時間媽媽」的裙角,悄悄隨行。一邊在千巖競秀中目不暇接,一邊不知不覺就老去了。
三十年前,我算是熱衷旅遊的人。有時帶孩子去,理由是他們小,應該讓他們見識見識世界。有時帶老母親去,理由是母親來日無多,難得她仍有出遊的雅興,理該把握時機帶她出去走走。夫妻當然更當偕遊,我們是訂下盟約一世同行的人。自己一人也當獨遊,畢竟人也要對自己厚道一點……。不過後來,大約十五年前,因為世界碳量猛增,旅遊便有了罪惡感。所以,平常都在雜誌中臥遊,在電視機前坐遊,實際的旅遊就只靠開會之便順便遊它一下。像南極,能深夜燈下看攝影集中遠方的萬年積雪,已可謂至福,自己親征,就不必了──也因此,用遊記來代替一部份自己的旅遊,好像也是不錯的。
最後,要謝謝香港的中華書局的大度,允許廣州的花城出版社發行本書的簡體字版單行本,也允許台灣的九歌出版社發行正體字版單行本。
今春去茶園,有人送了我一個小裝飾品,飾品用一鍊串兩物,一頭是紅澄澄的陶土柿子,另一頭是未剝殼的陶製花生,上書「『好柿』會『花生』」,諧音「好事會發生」(閩南人說普通話念「發」為「花」),令人莞爾。出此書,對我而言大概是發生了好事,不過,對讀者是不是好事──這倒是我很想知道的。
二○一四‧六‧二○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 張曉風
香港北角,三月天,週末,香港筆會邀宴。滿座鴻儒,我舉起晶亮的杯子,隔著艷艷且釅釅的葡萄紅酒,和賓客言笑宴宴。香港的筆會,我本來無資格參加,我是台北筆會的,但當時我正在港大任駐校作家,潘耀明先生便邀我前來短講,使我有機會加入盛會。而且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這是我七十三年來第一次沒跟家人一起過生日,卻意外地跟一屋子才俊同歡,內心難免竊喜。
就在這時候,中華書局的編輯于先生跟潘耀明一起來了,我「居安不思危」,沒顧到自己手上做不完的工作,居然就滿口答應拿出一本「旅遊文...
目錄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序) 張曉風
第一章:山長水遠
到山中去
歸去
墜星
好豔麗的一塊土
遠程串門子
交會
山事
第二章:情之所至
愁鄉石
不是遊記
何厝的番薯田
留言版
插手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畫中人
情塚
想你的時候
第三章:人物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獃人獃話
第四章:風物
湖畔的飄綿
承受第一線晨曦的
那部車子
絲路,一匹掛紅
夜診
千手萬指的母親
第五章:方物
藍水手
問名
第六章:傾出古錦囊
一人泉
衣履篇
遇
他們都不講理
地勺
不買票的蝴蝶
路
西湖十景
放爾千山萬水身
選文出處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序) 張曉風
第一章:山長水遠
到山中去
歸去
墜星
好豔麗的一塊土
遠程串門子
交會
山事
第二章:情之所至
愁鄉石
不是遊記
何厝的番薯田
留言版
插手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畫中人
情塚
想你的時候
第三章:人物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獃人獃話
第四章:風物
湖畔的飄綿
承受第一線晨曦的
那部車子
絲路,一匹掛紅
夜診
千手萬指的母親
第五章:方物
藍水手
問名
第六章:傾出古錦囊
一人泉
衣履篇
遇
他們都不講理
地勺
不買票的蝴蝶
路
西湖十景
放爾千山...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5-02-01ISBN/ISSN:97895744498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