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物質的大小在奈米化之後不論是物性、化性、或活性等各方面都會產生明顯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雖然可以提供人類在工業、醫學、農業等各領域的應用,但是也可能改變物質本身對於環境與人體安全、健康上的危害風險。目前關於奈米微粒之毒理、安全性、暴露評估等各方面的資料雖然仍處於建置之階段,但是一般相信物質在奈米化之後,由於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因此相較於大粒徑微粒其具有較大的生物活性,此外,奈米微粒也可能有別於一般微米粒徑微粒,其可以直接穿透人體之屏蔽系統(如細胞膜、有傷口皮膚等)並隨著循環系統在體內流布,換句話說,物質一旦奈米化之後,關於其暴露、作業安全、沉積吸收、及毒性等問題可能都與原物質截然不同(Oberdorster, 2005; Gwinn, 2006)。儘管奈米微粒對人體的危害是由於奈米科技的發展才逐漸受到重視並被廣泛地討論,然而從氣膠微粒產生的機制來看,一些傳統產業如:鑄造業、焊接等作業所產生的金屬燻煙微粒,其粒徑也屬於奈米微粒的範圍,因此站在工業衛生的觀點,若只針對大粒徑的微粒進行評估測定,有可能會低估氣懸微粒的危害風險。目前,雖然各國都尚未有完整的奈米微粒環境監測與毒性資料來進行風險評估,也未有足夠的奈米微粒濃度與風險數據來訂定容許濃度,更缺少完整之生產處理奈米微粒之作業安全規範,但儘管如此,為了避免奈米微粒對現場作業人員之健康衝擊,研發機構與事業單位,應該積極應用現有之技術進行適當之評估工作,並針對舊有之控制防護策略,進行自我規範,希望透過適當作法,能夠避免研發與作業人員受到傷害。基於這樣的理念,研究所過去從職業衛生的觀點,執行一連串相關之研究計畫,希望能夠對於奈米科技所可能產生之風險與防範措施,提出適當之策略,以達到減少不必要之奈米微粒暴露及逸散、作業環境應該有適當之防範措施、降低奈米微粒逸散暴露、並避免可能造成之健康安全衝擊 (NIOSH 2005,2007)之目標。此外也逐步對於奈米微粒之危害與暴露進行研究,使得相關的控制策略能夠更加完善。本文將說明過去研究所就職業衛生上所採取之策略與作法;另外對於習知的職業衛生控制防護技術,雖然有文獻根據理論推測,但是並沒有提出實際的測試數據,因此研究透過測試系統,實際評估口罩濾材、局部排氣技術等相關控制防護設備對於奈米微粒暴露之防護性能。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開數:A4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