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肇東
定價:NT$ 300
優惠價:88 折,NT$ 264
已售完,補貨中
面對資本主義的困境,唯有跳脫服膺1%的思維,
以人為本,勇於創新求異,才能重新檢視商管教育的內涵,為人類尋得出路。
一本帶領所有企業家、經理人、商學院師生重思企業本質的重量之作!
上個世紀我們信奉的是「基業長青」,但在快速、多變的時代,企業組織可能需要的是「基業常變」,像是有機的生物,有彈性、易調適,而不是機械式的官僚階層。我們應該追求的指標或許是快樂,是智慧開發,是福樂(flow),而不是物質或財富的擁有及存量。其實人類可以是多元、健康、分享及共創的面向,而不是你爭我奪的零合遊戲。
商學院是否應勇敢面對,並認真討論變化中的世界,而非躲在華爾街所代表1%的背後,勉力維護此一搖搖欲墜的系統。台灣的本土企業在尋找出路時,也應思及培養的人才是否具備開創能力,學校的教育才能回應從執行到開創時代需求的轉變。
作者簡介:
溫肇東
創新創業導師、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曾任政大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創新創造力中心主任,為多屆研華TIC100、台灣工銀We Win、史丹佛GIT、東京大學AEA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優勝團隊指導、《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數位時代》、《經理人月刊》等專欄作者,並為超過90本「創新與科技管理」相關書籍撰寫推薦序,即將出版《左派商學院》、《創新的機緣與流變》兩本新書。
名人推薦:
本書主要出於溫教授從實務觀察、親身體驗和真實互動中所獲得的發現和悟解,充分發揮了他所闡揚的「做中學」精神,其中許多獨到和中肯的見解,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 許士軍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學院內的知識份子,呼籲學院自省的開端,期待這個漣漪,能引發波瀾壯闊的學院改革。
~大小媒體執行長 姚仁祿
我不能更加同意肇東兄的忠告了:「MBA們!除了Money(金錢)要想到Meanings(意義)。」而「可以衡量的東西通常沒什麼價值」的觀點,顛覆了以生產力平衡計分卡掛帥的台灣企管主流價值,十分深刻。
~若水社會企業及趨勢科技創辦人 張明正
我相信,每位讀者都能在這本書裡面,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好問題,跟那個也許要花一輩子時間才能追尋到的答案。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詹益鑑
推薦序
左右上下,南北東西
小創意齋創意長、大小媒體執行長 姚仁祿
坐在千年古都京都的旅店,向東的窗口,旭日剛過山頭,滿室光影變幻,屋外攝氏四度,屋內二十四度,我很清楚,這樣增加二十度的舒適,來自能源的加持,而,這些能源的原料,許多來自我們已經知道,會讓全球持續暖化、不該再用的東西⋯⋯。
數千年來,我們人類社會,在類似這樣「知與行的大小矛盾」之中顛簸,不知凡幾,從心靈苦樂的生命哲學,到政治經濟的思辨,坦白說,那一樣,不是哲人想得到,而凡人做不到的事?聽起來,實在很像希臘悲劇。
為資本主義尋找可能的出路
桌上的陽光下,老友肇東教授新書草稿靜靜躺著,封面上「左派商學院」幾個字,似乎也追隨著先哲,為這樣的人類悲劇,在狹窄得可能沒路的地方,翻找可能的出路。
答應肇東教授寫推薦序,好久了,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一直覺得,沒寫出什麼意思來,因為,細讀他的書,在「左派商學院」封面下的文章,許多內容,已經超越左右的抉擇,他的宏觀思路,讓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全都涵蓋。
上下,來自他對「價值判斷」的思索(例如,「占領華爾街與教育的墮落」);左右,來自他對「路徑選擇」的拿捏(例如,「京都風格的企業管理」);東西,來自他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例如,「從《一橋商業評論》看華人管理知識話語權」);南北,來自他對「公平創富」的悲懷(例如,「貧窮創新」)。
為什麼能如此?我猜,也許,肇東教授三十歲參與日系企業經營實戰,西洋碩博士求學歸國後,連續在台灣多年教學,讓他確實能:
1、「從東西社會,看透企業文化差異」
2、「從企業上下,看透學院價值偏廢」
3、「從學院左右,反觀企業路線僵固」
4、「從南北企業,反觀社會欠缺公平」
這樣的長期「上下左右,東西南北,串連照見」的結果,讓肇東教授,有著「因看上下,而見左右;因涉東西,而知南北」的特質。
思想的漣漪激起改革行動
隨著屋外陽光的移動,我思索著,這本「左派商學院」核心價值,到底會在哪?
左右,這個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1789年的概念,左,可以解讀為「改變(Movement)」;右,可以解釋做「秩序(Order)」;從那時開始,人類的政治、經濟、商業管理「左右拉鋸」,兩個世紀過去,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沒開始幾年,世界各地,從天候異常、政治動盪、經濟困頓到大企業衰亡,似乎諸事不順;如此看來,人類的思想,又到了「積極改變」要比「維持秩序」來得要緊的時代了。
世界如此,台灣也是,我們正在經歷另一次被打敗的時代,上一次1949年,花了將近三十年,漂亮的站起來;這次,我們還沒承認失敗,因為看起來沒1949年那麼慘,其實,再不覺悟,會更慘,因為,這次,我們敗在學院教育,敗在學院教育故步自封,沒有跟上時代的劇烈改變。
書首的導讀:「左派商學院:勇敢走出舒適圈」一文,肇東教授已經苦口婆心,把傳統學院不知自危的教育困境,說得很清楚。一個學院,應該領導思潮,不應只是企業人才的培訓中心,換言之,學院,不能「只看上下,不辨左右」,更不能「只分東西,不知南北」。
古都旅店的窗邊,日已高升,溫度打斷我因寫序而沈重的思緒⋯⋯。
祝福吧!我猜,這本書應該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學院內的知識份子,呼籲學院自省的開端,期待,這個漣漪,能引發波瀾壯闊的學院改革。
推薦序
人是經營管理的核心
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許士軍
由書名看來,本書所關注的「商學院」在英文稱為「school of business」或「school of management」,因此,本書中有時又稱為「商管學院」,主要是探討有關企業經營或管理人才的培育。
事實上,這種「任務」(mission)被認為是「大學」中的一部分,歷史十分短暫。嚴格言之,始於1960年代的美國大學中MBA學位之設置,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國,尤其近年來經由美國著名的「AACSB」這一認證機構的推廣和EMBA的風行,成為許多國家高等教育內一大亮點和趨勢。
儘管如此,有關商管人才教育的性質和定位,仍然處於一種流動,甚至模糊狀態。以大學校園內的商管學院而言,究竟是一個學術研究單位,如文理與社會科學學院;或是一種專業人才培育單位,如律師、建築師與會計師之類的養成;又或是像在台灣:一方面說是後者,但是在意識上又以從事研究才算高尚的矛盾狀態。這種分歧現象使得甚多歐陸大學至今仍然將其排除在外,認為不屬於傳統上大學應有的範疇之內。
永遠變化中的學科
然而,更根本而重要的影響乃來自「經營和管理」本身的特性。它既不像理學院所要探究的自然世界,在本體論(ontology)意義上乃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待人們去發現(discover);也不像社會科學所重視的,乃是以科學精神去建構(construct)一種系統知識。相形之下,「經營和管理」乃代表一種有「目的性」的作為,也就是如何為人類社會創造某種成效(performance)的能力,這種能力固然建構於各種科學知識之上,但又包涵了倫理(ethics)和美學(aesthetics)所要求的成分;更特殊者,為了實現和達成預期之成效,還要靠主事者的眼光、願景、毅力和領導力,經由這些人的因素造就了一個組織的文化和凝聚力,諸如這些超越知識的上層要素,乃是經營和管理的本質,使它和大學傳統學院發生根本差異所在,並且也構成前此所稱被傳統大學所抗拒的原因。
換言之,「經營和管理」這種人類活動的本體,不是靜止不動的客觀存在,而是屬於永遠處於一種「變化中」(changing)的狀態,也代表人們一種「主觀性的」(subjective)和「規範性的」(normative)追求。
經營管理的價值來自為人服務
基於上述認識,讓我們了解何以溫教授這本著作的英文書名中強調「Business As If People Mattered」的用心,如果將此處所稱的「Business」等同於「經營和管理」的話,則商管學院所關心的,也是居於核心要素地位的,乃是「人」,不是像傳統大學中其他學院,在於科學知識、人文思想或某些技能方面。
首先,「經營和管理」之存在,乃是經由整合多種實體和精神條件,為人群創造福祉,其價值和成效取決於所要服務的「人」。其次,「經營和管理」的履行有賴於做到「群策群力以竟事功」(getting thing done with and through people),也是靠由「人」的合作和努力。
基於以上理解,不禁讓人深深感佩溫教授對於這本書布局上的用心:從第一部「不確定的未來」,讓我們了解經營和管理所面對的處境,不但是不斷在改變之中,而是難以確定和預計的;因此,從事「經營和管理」這一任務的人,不可以「走原路」,這樣會「看不到新風景」(第二部);因此,商管學院所要培育的人才,必須要有眼光和能力去「創新探索」(第三部),這樣布局可說邏輯自然,層次分明。
闡揚「做中學」
至於本書各部內容,主要出於溫教授本人從實務觀察、親身體驗和真實互動中所獲得的發現和悟解,充分發揮了他所闡揚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精神,其中許多獨到和中肯的見解,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最後要建議讀者的是,在讀本書時,先看「後記」部分,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先認識本書作者溫肇東教授的成長背景和歷練,才能體會他在書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件事的深義,也更能了解為什麼他會這樣想、這樣說的緣由。
總而言之,對於個人參與管理教育工作半世紀的老兵而言,深感本書的眼光獨到、發人深省,亦觸動了內心多年來的想法,願借此園地向老友溫教授喝采,並表示欽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5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4折 | 1 |
6折 | 2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溫肇東
優惠價: 88 折, NT$ 264 NT$ 300
已售完,補貨中
面對資本主義的困境,唯有跳脫服膺1%的思維,
以人為本,勇於創新求異,才能重新檢視商管教育的內涵,為人類尋得出路。
一本帶領所有企業家、經理人、商學院師生重思企業本質的重量之作!
上個世紀我們信奉的是「基業長青」,但在快速、多變的時代,企業組織可能需要的是「基業常變」,像是有機的生物,有彈性、易調適,而不是機械式的官僚階層。我們應該追求的指標或許是快樂,是智慧開發,是福樂(flow),而不是物質或財富的擁有及存量。其實人類可以是多元、健康、分享及共創的面向,而不是你爭我奪的零合遊戲。
商學院是否應勇敢面對,並認真討論變化中的世界,而非躲在華爾街所代表1%的背後,勉力維護此一搖搖欲墜的系統。台灣的本土企業在尋找出路時,也應思及培養的人才是否具備開創能力,學校的教育才能回應從執行到開創時代需求的轉變。
作者簡介:
溫肇東
創新創業導師、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曾任政大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創新創造力中心主任,為多屆研華TIC100、台灣工銀We Win、史丹佛GIT、東京大學AEA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優勝團隊指導、《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數位時代》、《經理人月刊》等專欄作者,並為超過90本「創新與科技管理」相關書籍撰寫推薦序,即將出版《左派商學院》、《創新的機緣與流變》兩本新書。
名人推薦:
本書主要出於溫教授從實務觀察、親身體驗和真實互動中所獲得的發現和悟解,充分發揮了他所闡揚的「做中學」精神,其中許多獨到和中肯的見解,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 許士軍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學院內的知識份子,呼籲學院自省的開端,期待這個漣漪,能引發波瀾壯闊的學院改革。
~大小媒體執行長 姚仁祿
我不能更加同意肇東兄的忠告了:「MBA們!除了Money(金錢)要想到Meanings(意義)。」而「可以衡量的東西通常沒什麼價值」的觀點,顛覆了以生產力平衡計分卡掛帥的台灣企管主流價值,十分深刻。
~若水社會企業及趨勢科技創辦人 張明正
我相信,每位讀者都能在這本書裡面,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好問題,跟那個也許要花一輩子時間才能追尋到的答案。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詹益鑑
推薦序
左右上下,南北東西
小創意齋創意長、大小媒體執行長 姚仁祿
坐在千年古都京都的旅店,向東的窗口,旭日剛過山頭,滿室光影變幻,屋外攝氏四度,屋內二十四度,我很清楚,這樣增加二十度的舒適,來自能源的加持,而,這些能源的原料,許多來自我們已經知道,會讓全球持續暖化、不該再用的東西⋯⋯。
數千年來,我們人類社會,在類似這樣「知與行的大小矛盾」之中顛簸,不知凡幾,從心靈苦樂的生命哲學,到政治經濟的思辨,坦白說,那一樣,不是哲人想得到,而凡人做不到的事?聽起來,實在很像希臘悲劇。
為資本主義尋找可能的出路
桌上的陽光下,老友肇東教授新書草稿靜靜躺著,封面上「左派商學院」幾個字,似乎也追隨著先哲,為這樣的人類悲劇,在狹窄得可能沒路的地方,翻找可能的出路。
答應肇東教授寫推薦序,好久了,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一直覺得,沒寫出什麼意思來,因為,細讀他的書,在「左派商學院」封面下的文章,許多內容,已經超越左右的抉擇,他的宏觀思路,讓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全都涵蓋。
上下,來自他對「價值判斷」的思索(例如,「占領華爾街與教育的墮落」);左右,來自他對「路徑選擇」的拿捏(例如,「京都風格的企業管理」);東西,來自他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例如,「從《一橋商業評論》看華人管理知識話語權」);南北,來自他對「公平創富」的悲懷(例如,「貧窮創新」)。
為什麼能如此?我猜,也許,肇東教授三十歲參與日系企業經營實戰,西洋碩博士求學歸國後,連續在台灣多年教學,讓他確實能:
1、「從東西社會,看透企業文化差異」
2、「從企業上下,看透學院價值偏廢」
3、「從學院左右,反觀企業路線僵固」
4、「從南北企業,反觀社會欠缺公平」
這樣的長期「上下左右,東西南北,串連照見」的結果,讓肇東教授,有著「因看上下,而見左右;因涉東西,而知南北」的特質。
思想的漣漪激起改革行動
隨著屋外陽光的移動,我思索著,這本「左派商學院」核心價值,到底會在哪?
左右,這個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1789年的概念,左,可以解讀為「改變(Movement)」;右,可以解釋做「秩序(Order)」;從那時開始,人類的政治、經濟、商業管理「左右拉鋸」,兩個世紀過去,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沒開始幾年,世界各地,從天候異常、政治動盪、經濟困頓到大企業衰亡,似乎諸事不順;如此看來,人類的思想,又到了「積極改變」要比「維持秩序」來得要緊的時代了。
世界如此,台灣也是,我們正在經歷另一次被打敗的時代,上一次1949年,花了將近三十年,漂亮的站起來;這次,我們還沒承認失敗,因為看起來沒1949年那麼慘,其實,再不覺悟,會更慘,因為,這次,我們敗在學院教育,敗在學院教育故步自封,沒有跟上時代的劇烈改變。
書首的導讀:「左派商學院:勇敢走出舒適圈」一文,肇東教授已經苦口婆心,把傳統學院不知自危的教育困境,說得很清楚。一個學院,應該領導思潮,不應只是企業人才的培訓中心,換言之,學院,不能「只看上下,不辨左右」,更不能「只分東西,不知南北」。
古都旅店的窗邊,日已高升,溫度打斷我因寫序而沈重的思緒⋯⋯。
祝福吧!我猜,這本書應該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學院內的知識份子,呼籲學院自省的開端,期待,這個漣漪,能引發波瀾壯闊的學院改革。
推薦序
人是經營管理的核心
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許士軍
由書名看來,本書所關注的「商學院」在英文稱為「school of business」或「school of management」,因此,本書中有時又稱為「商管學院」,主要是探討有關企業經營或管理人才的培育。
事實上,這種「任務」(mission)被認為是「大學」中的一部分,歷史十分短暫。嚴格言之,始於1960年代的美國大學中MBA學位之設置,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國,尤其近年來經由美國著名的「AACSB」這一認證機構的推廣和EMBA的風行,成為許多國家高等教育內一大亮點和趨勢。
儘管如此,有關商管人才教育的性質和定位,仍然處於一種流動,甚至模糊狀態。以大學校園內的商管學院而言,究竟是一個學術研究單位,如文理與社會科學學院;或是一種專業人才培育單位,如律師、建築師與會計師之類的養成;又或是像在台灣:一方面說是後者,但是在意識上又以從事研究才算高尚的矛盾狀態。這種分歧現象使得甚多歐陸大學至今仍然將其排除在外,認為不屬於傳統上大學應有的範疇之內。
永遠變化中的學科
然而,更根本而重要的影響乃來自「經營和管理」本身的特性。它既不像理學院所要探究的自然世界,在本體論(ontology)意義上乃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待人們去發現(discover);也不像社會科學所重視的,乃是以科學精神去建構(construct)一種系統知識。相形之下,「經營和管理」乃代表一種有「目的性」的作為,也就是如何為人類社會創造某種成效(performance)的能力,這種能力固然建構於各種科學知識之上,但又包涵了倫理(ethics)和美學(aesthetics)所要求的成分;更特殊者,為了實現和達成預期之成效,還要靠主事者的眼光、願景、毅力和領導力,經由這些人的因素造就了一個組織的文化和凝聚力,諸如這些超越知識的上層要素,乃是經營和管理的本質,使它和大學傳統學院發生根本差異所在,並且也構成前此所稱被傳統大學所抗拒的原因。
換言之,「經營和管理」這種人類活動的本體,不是靜止不動的客觀存在,而是屬於永遠處於一種「變化中」(changing)的狀態,也代表人們一種「主觀性的」(subjective)和「規範性的」(normative)追求。
經營管理的價值來自為人服務
基於上述認識,讓我們了解何以溫教授這本著作的英文書名中強調「Business As If People Mattered」的用心,如果將此處所稱的「Business」等同於「經營和管理」的話,則商管學院所關心的,也是居於核心要素地位的,乃是「人」,不是像傳統大學中其他學院,在於科學知識、人文思想或某些技能方面。
首先,「經營和管理」之存在,乃是經由整合多種實體和精神條件,為人群創造福祉,其價值和成效取決於所要服務的「人」。其次,「經營和管理」的履行有賴於做到「群策群力以竟事功」(getting thing done with and through people),也是靠由「人」的合作和努力。
基於以上理解,不禁讓人深深感佩溫教授對於這本書布局上的用心:從第一部「不確定的未來」,讓我們了解經營和管理所面對的處境,不但是不斷在改變之中,而是難以確定和預計的;因此,從事「經營和管理」這一任務的人,不可以「走原路」,這樣會「看不到新風景」(第二部);因此,商管學院所要培育的人才,必須要有眼光和能力去「創新探索」(第三部),這樣布局可說邏輯自然,層次分明。
闡揚「做中學」
至於本書各部內容,主要出於溫教授本人從實務觀察、親身體驗和真實互動中所獲得的發現和悟解,充分發揮了他所闡揚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精神,其中許多獨到和中肯的見解,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最後要建議讀者的是,在讀本書時,先看「後記」部分,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先認識本書作者溫肇東教授的成長背景和歷練,才能體會他在書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件事的深義,也更能了解為什麼他會這樣想、這樣說的緣由。
總而言之,對於個人參與管理教育工作半世紀的老兵而言,深感本書的眼光獨到、發人深省,亦觸動了內心多年來的想法,願借此園地向老友溫教授喝采,並表示欽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4折 | 1 |
6折 | 2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5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