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供完整且深入地介紹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的理論基礎、政策發展與實務規畫,能提供讀者對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歷史?向與實務橫向面之深度理解。本書也帶領讀者進入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的實踐歷程,透過族語教師的生命故事敘說,了解族語教育發展困境,明白族語教師的堅持與使命,希望能感染更多關心原住民族群發展之讀者,一起探尋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的意義。
作者簡介:
顏淑惠
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馬里蘭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北美華人教育研究策劃協會傑出博士論文獎得主
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 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美國馬里蘭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年度最有潛力研究者獎學金得主
Promising Researcher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Maryland,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學術專長:原住民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課程與教學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序
從小沒有接觸過原住民的我,在24歲那一年遇見了我的阿美族丈夫。多年前他曾撰寫了一篇自傳,將自己從部落到都市生命歷程的轉變做了一個回憶與省思,我有幸成為他第一個讀者,為著他的族群遭遇與失落感到心痛。因著他的故事,我開始進入原住民教育領域,接觸了許多中生代原住民菁英,發現許多族人有著同樣的生命經歷。由於經濟環境差、社會地位低、再加上被歧視的族群身分,從小就在自卑與認同迷失的光景中,極力遮掩自我族群、語言、與文化記號,如同蝶蛹用保護色將原始美麗的紋路模糊化,努力地讓自己隱藏於大自然環境中,以免遭受外在野蠻與無情的攻擊。
身為漢人的我,因緣成為原住民媳婦,開始我的異文化家庭生活。七月豐年祭是家族中的重要節日,公公每年時間一到就歸心似箭。他是部落裡的長老,在祭典中居首位,輩受尊重。每次回到臺東部落,公公就如魚得水般地宜然自得,那種在臺北獨自一人飲酒的落寞感全然消失。族人習慣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看著公公的臉永遠是滿足喜樂,即使是一整天坐著面向烏石鼻的大海。
而我是一個外來者,如同其它外籍配偶,因語言的隔閡,無法融入部落文化,部落的人也從不勉強我。但是,夫婿呢? 每當回到部落,我看見他因著語言的流失,產生無法與族人溝通的無力感;因著遠離部落生活,產生文化無法連結之陌生感。原鄉的意義何在? 這是離鄉背井、生活在都會地區的下一代一直在追尋的答案與衝突,明明就是自己的根,卻為何總有回不去的感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的鴻溝,深深地隔離都市與部落的原住民族。
而我的二個原住民孩子,每當老師要介紹臺灣多元文化時,他們總穿著奶奶親手縫製的綁腿褲,揹起色彩鮮艷的情人袋,大方地展示原住民服飾文化。幼稚園的孩子投以羡慕的眼光,他們也因著與其他同學的不同而自豪。每當問起:「你們是什麼人?」,二人會大聲地回應:「我們是原住民阿美族人」。我們欣喜於孩子能以身為原住民為榮,但心裡疑惑這樣的單純能維持多久呢?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族群身分?我希望那一天永遠不會來到,但是眼見臺灣社會對少數弱勢族裔存在價值還是那麼多的不肯定,讓我對孩子未來身分認同感到憂心。於是我開始思考,我能為原住民的孩子做些什麼?如果我沒有做什麼,孩子就只是具有原住民血統的漢人,當他們長大時,又再一次落入文化、語言、認同迷失的循環。
為著下一代的未來著想,我從博士論文開始,就試著了解到底漢人老師是如何教導原住民孩子,探討有效教育原住民學生的教學方法。2010年獲得國科會研究計畫補助,我開始涉入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研究,探尋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語言傳承的教育作為,本書就是研究計畫的詳盡成果。本書第一篇統整性引介我國推動族語教育的政策方針,透過國內外文獻蒐集,分析政策決定背後的理念基礎,進一步從國際與臺灣社會結構的轉變,鋪陳國內族語教育政策發展的歷史,再從政策實踐層面進行探討,了解在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育之規畫與問題。希望藉由全方位檢視族語教育政策,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作為,以供讀者對臺灣族語教育有著歷史縱向與實務橫向面之深度理解。
除了政府的作為外,族語教育的成敗取決於族語教師。然而,面對主流語言環境及現代化衝擊,族語教師要以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族群語言得以延續發展?這是所有族語教師所期待的答案。本書第二篇是作者採訪8 位原住民族語教師之故事實錄。這些族語老師每位都具有豐富的族語教學經驗,透過老師生命故事的敘說,探尋這些教師使命感與成就感的源頭。從八位老師的教學對話中,也了解族語教育不為人知的辛酸與成就,及對族語教育最深的企盼。本書最後一篇則綜合整理影響族語教育的因素,歸納有效族語教學策略,並進一步提出改善族語教育的建議,提供族語教師、族語課程設計者、師資培育機構與相關行政單位參考,期望能推動更完備之族語教育永續經營機制。
然而,我知道自己所能做的與所完成的有限,與這一群族語教師所付出的比較,這些老師走在巨浪的前端,我實在如海中的一粒沙,如此微不足道。但仍願這一本書的出版,能提供簡潔而深入地介紹族語教育的理論基礎、政策發展與實務規畫,讓正在尋找族語教育資源者,減少摸索的沈重負擔。也願這本書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族語教育發展的困境,明白族語教師的堅持與使命,感染更多關心原住民族群發展的臺灣人,一起探尋族群、語言、文化教育的意義。
本書的完成特別要感謝八位族語教師,杜洛琳老師、洪艷玉老師、柯菊華老師、林照玉老師、浦正昌老師、高進財老師、林春妹老師、陳春源老師,因他們傾囊分享,讓讀者能深刻體會族語教育的精髓,使本書有豐厚之閱讀價值,若不是他們付出,這本書永遠不會存在。本書的完成也要感謝孟君、拉苞兒、毅柔研究團隊,協助文字與圖片的編輯,減輕我撰文的負荷,他們的辛勞反映在每頁字裡行間,我滿懷感激。特別要感謝本書之審查專家學者詳細閱讀本書,明確指出本書疏漏之處,並提供寶貴之建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組編輯團隊用心規劃、校對與美編,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獻上我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小組姊妹們為本書的代禱及在撰寫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鼓勵。二個原住民血統的孩子─善牧與書亞是我喜樂的泉源,成為我努力的動力。最重要的是我的先生惠民,他是上帝在此生中賜給我最棒的禮物。因著他的智慧,讓我對原住民族驚歎不已。因著他堅定不渝的愛與幫助,讓我能完成本書的著作。也願先生目前在原文會的職份,能帶下影響力,為原住民文化、藝術、教育與傳播事工,接續那傳承的使命。
最後將一切的感恩都歸於上帝,願主祝福每一位閱讀本書的人。
顏淑惠
從小沒有接觸過原住民的我,在24歲那一年遇見了我的阿美族丈夫。多年前他曾撰寫了一篇自傳,將自己從部落到都市生命歷程的轉變做了一個回憶與省思,我有幸成為他第一個讀者,為著他的族群遭遇與失落感到心痛。因著他的故事,我開始進入原住民教育領域,接觸了許多中生代原住民菁英,發現許多族人有著同樣的生命經歷。由於經濟環境差、社會地位低、再加上被歧視的族群身分,從小就在自卑與認同迷失的光景中,極力遮掩自我族群、語言、與文化記號,如同蝶蛹用保護色將原始美麗的紋路模糊化,努力地讓自己隱藏於大自然環境中,以免遭受外在野...
目錄
自序
上篇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緣起
第一章 族語教育之立論基礎
第二章 族語教育之政策發展
第三章 族語教育之課程規畫
第四章 族語教育之師資培育
第五章 族語教育之教材教法
中篇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之實踐
第六章 我沒有忘記回家的路──杜珞琳(Ljemingas Zngej)老師
第七章 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洪艷玉(Sukudi Maretukaw)老師
第八章 守護文化是無悔的使命──柯菊華(Legeane Kasepelane)老師
第九章 殷勤灌溉族語的種子──浦正昌(Avay Poiconu)老師
第十章 從分享中湧流出滿足的喜樂──林照玉(Amoy)老師
第十一章 族群的心為心──高進財(Nikar)老師
第十二章 做孩子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林春妹(Mosako)老師
第十三章 族語是通往原鄉的橋──陳春源(Yavai)老師
下篇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的現在與未來
第十四章 族語教學之綜合分析
第一節 教學信念與行動
第二節 家長溝通與參與
第三節 社區聯繫與關懷
第四節 文化為學習內涵
第五節 活化教學之策略
第六節 專業素養與成長
第七節 教學支援與保障
第十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族語教育未來發展之建議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原住民族語)
附錄二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
附錄三
自序
上篇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緣起
第一章 族語教育之立論基礎
第二章 族語教育之政策發展
第三章 族語教育之課程規畫
第四章 族語教育之師資培育
第五章 族語教育之教材教法
中篇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之實踐
第六章 我沒有忘記回家的路──杜珞琳(Ljemingas Zngej)老師
第七章 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洪艷玉(Sukudi Maretukaw)老師
第八章 守護文化是無悔的使命──柯菊華(Legeane Kasepelane)老師
第九章 殷勤灌溉族語的種子──浦正昌(Avay Poiconu)老師
第十章 從分享中湧流出滿足的喜樂──林...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4頁開數:正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