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十七年中,表裡萬端,變化百出。
馮玉祥以倒戈將軍出名,開始他以一個混成旅長駐防湖北,通電反對段祺瑞;這是第一次倒段合肥之戈。民國四年他駐防成都,反對陳宧將軍,這是第二次倒四川將軍之戈。民國十三年二次直奉戰,他受張作霖收買,回師北京,囚禁總統曹錕於延慶樓,以致直軍大敗;這是第三次倒曹、吳之戈。民國十四年他密令駐廊房旅長張之江,劫殺合肥親信徐樹錚,並在北京威脅段執政下野;這是第四次又倒合肥之戈。至於與閻錫山合作,搞起中原大戰,這算是第五次倒國民政府蔣主席之戈。不過他沒料到自己會死於黑海之中,所以機變多者,終死於機變。
大抵吳佩孚之成功,皆能於險中求勝。是以哀兵憤兵,一鼓作氣而得之。幸其所遇之敵,初爲皖系之驕兵,此次又爲奉張之惰兵。但他於勝果,未能多加計慮而善爲運用,是以徒能耀彩於一時,而不克收成於久遠。他於二次奉直戰喪敗之餘,力持不入租界之失言。初則遵海而南,繼則遡江西上,猶復徘徊鄭洛,棲遲鷄公山,小住黃岡,託庇岳陽,以迨漢口查家墩之復出;其輾轉奔投之經過,與堅毅硬斡之精神,實非歷來下野人物所能望其項背!
本書特色
◎集結《春秋雜誌》、《大人》、《中外雜誌》等有關北洋軍閥的篇章,極具史料價值
◎整理出北洋軍閥的輪廓,讓讀者輕鬆了解混亂的北洋軍閥時代
封面文案
北洋政局,前後十七年間,
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
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奕棋之一局一局;
或由於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於依附勢力之消長,
倐興倐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
北洋時代 軍人干政
軍人竊國 禍國殃民
作者簡介:
畢澤宇
吉林長春人,曾入奉天公立法政學校。一九一五年畢業後,任吳佩孚手下的參議處處長。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在冀南組織游撃隊。一九三九年二月,升任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一九四○年十二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九軍軍長。翌年八月代理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一九四三年五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員。抗戰勝利後,任吉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一九四八年三月當選行憲國民大會代表。八月,任哈爾濱市市長。來臺後,繼續任國民大會代表。
章節試閱
我隨吳大帥入川/畢澤宇
章君穀先生在《中外》寫〈又談吳佩孚〉,文中曾提到張其鍠、蔣雁行、張方巖、張佐廷和我隨吳佩孚先生同行自河南鞏縣經嵩山,走南陽,入四川的事。因此《中外》編者要我寫一篇吳佩孚先生入川事略,盛情難卻,特將舊時日記加以整理撰為〈我隨吳大帥入川〉以饗《中外》讀者諸君。
民國十五年,馮玉祥的西北軍退北平,吳佩孚先生電靳雲鶚會同奉軍,圍繳西北軍械,靳違命並暗為西北軍補充軍械,先生憤極,夜趨保定,解靳雲鶚職,西北軍聞訊退據南口,先生赴平,晤張作霖,共商軍事,張勸先生回鎮武漢,西北軍由奉軍負責解決,先生對馮玉祥含恨已深,必欲親自解決,張由是對先生不滿,張回奉。南口攻守戰兩月有餘,西北軍總退張家口,而湘鄂重鎮岳州被南軍占領,先生將西北軍事交張宗昌、張學良等處理,即率總部人員回漢口,此時沿粵漢路進軍至洋樓司,與南軍會戰,受挫,旅團長陸雲等傷亡數人,汀泗橋會戰又不利,退守武昌,此時孫傳芳按兵不動,先生屢電催出兵修水,以遙擊南軍後路,解岳州之圍,孫不聽,先生派參謀長蔣方震赴浙與孫面商出兵事,孫意志甚堅,欲迫先生下野,蔣遂電先生謂:「馨遠堅不出兵,大勢已去,勸先生下野,以息仔肩。」並告先生他不回去,將由上海出洋,武漢局勢至此成不可挽救之勢。
武漢撤退
民國十五年,九月六日清晨。先生同幕僚,在漢口查家墩總部樹林中,席地坐談,忽有砲彈數枚,自龜山方面飛來。落於院內荷花池中,大家極為驚訝!初時據報,說是自己的砲,調錯了方向,繼則說據報劉佐龍師叛變!吳急召武漢警備司令靳雲鶚計議,靳不至,並將交通完全阻塞,逼吳先生下野,先生聞訊憤甚,遂率總部各處官佐及衛隊一團,登車北上,擬退信陽,車不能通,不得已,乃下車步行,至祁家灣停止休息。此時,潰兵如潮水般退下,先生派人收容,幾乎無人聽命,所謂兵敗如山倒,愈多愈亂!
翌晚登車至信陽,未久,靳與南軍謀和未成,亦被迫退至信陽,向先生請罪,當以變亂之際,不便深究,姑容忍之。
時張作霖聞形勢驟變,乃於九月十一日,急派張學良,韓林春率勁旅進駐黃河北岸,以阻吳軍過河,先生恐後方被擾,乃調高汝桐師駐守黃河橋,以防奉軍南犯,總部亦北遷駐鄭州。
當時,奉軍野心勃起,急欲統一全國,見先生勢迫力蹙,欲使之就範。乃遣使到鄭遊說。許以軍需裝備供給先生所部,盼先生承認奉軍張作霖為海陸軍大元帥,先生置之不理,旋由秘書長張其鍠建議,不談政治,先由奉軍供給軍需彈藥。補充完備後,直軍由平漢線反攻武漢,奉軍出津浦,收復南京,軍事結束之後,先生駐軍武漢,大江以北任由奉軍處置,經過多次協商,未獲結論,而張部將領韓林春、張學良等認為先生已成強弩之末,不可使之強大,為患將來,現在南軍勢弱,不堪一擊,奉軍實力雄厚,自不難一鼓盪平,統一全局,張作霖惑其言,乃與先生絕,迫先生離平漢線,先生乃移駐鞏縣兵工廠,高汝桐師退住馬店,時先生所部尚有廿餘萬,分布南陽武勝關一帶待命,奉軍過河駐鄭許一帶,與先生部對峙。
十六年一月十七日,先生到鞏縣後,張學良不時遣使贈先生食米及日用品,先生亦以好言相答,時局動盪不安,國內各處均受影響,如山西之閻錫山、山東之張宗昌,皆感不安,各派長川代表隨先生行止,以觀風色,閻曾數邀先生移駐運城,張亦希望先生去山東,均被婉拒,一日先生與左右談及當時形勢,先生謂效坤(張宗昌號效坤)不學無術輕投去就,百川(閻錫山號百川)處境艱危,未可深信,雨亭(張作霖號雨亭)幾次進關,皆是乘火打劫,實非謀國之人,余走後群龍無首,大部軍隊,必為南軍吸收,南軍實力增強,但其內部共產黨操權弄勢,將來亦恐難以善其後。
農曆三月初七,為先生誕辰,洛陽一帶士紳,對先生素極信仰,是日大張祝壽之筵,軍樂奏〈滿江紅〉詞(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潮大作……此歌係先生自作。);回憶十三年春先生雄據洛陽,全國各界來為先生祝壽,亦曾演奏此歌,當時聞之雄壯無比,今日聞之則不勝其凄凉之感,是日午後三時,忽傳來砲聲,接二連三的急報,知奉軍又犯汜水,先生聞報乃命前方部隊速向後撤,一面令各處官佐即刻準備出發,地方賀客各自散去,先生命將所有械彈,不能携帶者一律封閉,不准破壞,交原有駐廠官兵接管,第二天拂曉出發,計隨行高級幕僚,如張其鍠、蔣雁行、張方巖、張佐廷、秦懋叔、汪崇屏及筆者本人等十數人而已,先生於五月十五日離鞏縣,午後宿登封,次晨繼續南進,經臨汝、寶望、魯山、南召、博望,行程七日到南陽,駐前鎮守使署舊址。沿路各城鎮居民,多遷居山寨,似有避難情形,據鎮長報告,聞奉軍將至,恐被騷擾,故暫遷避山上。但,聞先生至,則不分老幼婦孺,均下山來迎。飲食之需,餽贈不絕。
先生部第九軍軍長于學忠,率所部分駐南陽、鄧縣、新野等處共六師。本部駐鄧縣,聞先生至率領各師長來謁,並舉行會議,決定最後目的為四川,先向鄂西移動,與川軍楊森將軍取聯繫,此時楊部駐宜昌,故第一步先到宜昌,于學忠回鄧縣待命。此時平漢線戰事爆發,奉軍與靳雲鶚師高汝桐部先接觸,戰事相當激烈。
初靳雲鶚之胞兄靳雲鵬在奉軍張作霖處作謀主,又與張係兒女親家,故張頗為信賴,靳有組閣希望,令其胞弟就範,聽張指揮,意想不到,靳雲鶚早已加入反張陣線。又突然先向奉軍開砲,其兄大窘,幾乎無地自容。一場翻雲復雨的大計畫,亦頓成泡影,在此戰役中,高汝桐師長陣亡,奉軍亦因損失過重,而造成頹勢。
南陽入川
六月十九日,先生離南陽到鄧縣,會合于學忠,決定進川之行期及路線,乃發覺于已投降,改稱安國章第廿軍軍長,先生初聞報尚不以為真有其事,至出發之日,于避不見,始信之。唯所部師長,受于欺騙,頗有怨言。先生出鄧縣卅里,據報前方有軍隊阻截,遂在一小村莊地名「田營」暫停,派探查明,係馬廷福、楊織雲兩師在前方築戰溝,未久,馬楊兩師長皆來謁見,報告奉軍長令挖戰壕,謂大帥已過去,後來任何軍隊,都不准過,適才得悉大帥尚未出發,恐有誤會,特來報告,這很顯然是于學忠不願隨先生赴四川的詭謀,以掩飾其背主作竊之醜行!他效法靳雲鶚在漢口之故事,逼先生下野,于某與先生同里追隨十餘年,由營長提升至軍長,待之不為不厚,素日依為心腹,臨事卻不如路人,可見知人之難。
吳見形勢有變,乃告于部暫駐原防待命,不必跟隨,是日宿「田營」,襄陽鎮守使張聯升(係吳舊部),派人來連絡,並商討渡襄河問題,決定在老河口與樊城之間「太平店」渡河,船隻及掩護部隊,由張負責部署,原來由田營去太平店兩條路線,如果經太山廟是大路。遠五里,經溝陵關近五里,乃決定走大路,衛隊旅第一團先出發,第二團隨本隊行動,後因各路皆平靜,本隊遂改走溝陵關,出發時秘書長張其鍠所乘之馬,忽狂跳不肯向前,張怒連鞭之乃就道,正午到溝陵關午餐後,地方耆老持紙求書,吳不忍拒,遂一一為之書寫,時在午後二點,南崗忽傳來斷續槍聲,時張其鍠不耐久等,同秘書處人員先行出發,吳恐有失,急催部隊前進,行約三里地名灰店鋪,果然發現驚人慘劇,張其鍠已遇難身死,部隊散開,遍地搜索,不見敵人踪跡,後經地方人報告,始知係樊忠秀匪部,誤以為商旅,欲行打劫財物,未及搜檢,大隊已到,乃呼嘯而去,先生見老友慘遭橫禍,撫屍大慟,命地方士紳代為購棺木成殮,浮厝關帝廟內,是日乃在附近村莊宿營。由於行軍命令前後不一,前衛部隊與本隊脫離,乃鑄成大錯,第二天中午到達太平店,第一團已先到,正調集船隻,午後第一團先渡過襄河,在對面掩護,第二團及本隊才上船,四面槍聲大起,乃馮玉祥部葛金城旅,奉馮令截擊,即張聯升口中所謂掩護部隊也。當時河中船隻,驟形慌亂。第一團已登陸,向東岸還擊,致使自己部隊亦無法站腳。敵人隱避樹林中或高粱田裡。尤無法對抗,約經一小時之紛擾,先生及夫人與隨從人員,均已上岸,計沉三隻船,死於水者百餘人,傷者十餘人,副秘書長張佐廷腿部受傷,不能行動,著地方人畀送樊城就醫,先生渡河後,步行十餘里,即行營宿,截擊部隊,亦未尾隨。是夜南漳縣長,率地方人士卅餘人,來營地歡迎,天明即出發,是日正逢吳夫人的誕辰,南漳各界,正準備慶祝,午後三時到南漳,先生下榻商會,晚飯後地方士紳求書者頗多,先生正忙於書寫時,縣長同民團司令,倉皇來報,刻有張道旅長率隊已將城東南兩面包圍,情勢危急,請先生速出城上山,遲則恐不能出城,勢將坐困於此,先生聞報,未作任何表示,依然筆不停揮,似無其事,縣長同士紳們,皆侷促不安,為大帥著急,先生書寫完了,對縣長說;你代表我告張道,我明天六點出發,他七點進城,對他的長官就說我沒從這條路上來就得了,說完不等縣長說話,便進臥室睡覺,時已九時半,參謀長蔣雁行同一般幕僚,會議了一番,除命令一、二兩團加緊防守外,別無他法,夜間走也是危險,何況先生說不走,誰也無法請他,縣長去了一夜無消息,天亮,先生洗過臉,商會預備點心,大家隨便吃點,先生便一聲令下說走,隊伍早就準備好了,一齊出了西門登山,半小時後,人都上山了,也沒聽見一聲槍響,張旅的兵,還在南門外未動,這很顯然的是,對一個沒有罪惡的人,不肯向他開槍,又誰能像張聯升那鬼東西,投降了敵人不算,必要對多年的老長官打他幾槍,才算夠味。
斯時,楊森將軍已退巴東,宜昌之行作罷,乃轉向保康,所走路線,沿著中山與白沙河間的一條小路,路上人家很少,無處可以找到給養,由南漳所帶,只夠一、二天用的,這條路走的時間較長,還要上山攀籐附葛,衣著盡被樹枝拖破,鞋子也沒了底,因為渡襄河的時候,衣服行李沒有上船,全部丟失,即是吳夫人,也連換腳的鞋都沒有,帶出來的三歲孩子,直喊餓,沒吃的,士兵找來土豆或花生,亦是最好的了,甘草根及樹皮,有時乃成為主要的食品,有一天走到一處地方,叫黃柏坪,地面稍微寬敞,有幾家人家,一個老道廟有點麵粉和綠豆,主人就全拿出來供客,成為幾天來最豐富的一次午餐,尚未吃完,護送我們的張道旅長,又跟上來了,槍聲又響起來了,可是沒有傷亡,山上下來一匹馬,舉著一面白旗,先生端著一碗綠豆湯,手裡拿著一張餅,由廟裡走出來,邊走邊吃,問來人是幹什麼的,來人便舉著一封信送過來,是張道所寫,大意是請先生不要走了,四面都已包圍,即刻交出隊伍,隨他到南京去,他絕對負責保護,如不聽勸告,後果無人負責。先生看完了信,蔣參謀長流著淚說:「咱們總算對得起國家,即或到南京,也不會有什麼危險,如此向外衝,必有大禍。」先生聽完,當時大怒,兩隻眼睛如冒出火來一般,用手推開蔣某說:「跟我走,我不知道什麼是大禍。」說罷即先向山路前進,留一小部分隊伍在後面掩護,那個送信來的人,如木鷄一般閃在一邊,看先生走後,才回去報告,一小時之後,在山腰稍停,俟後面部隊全部到達之後,又沿山路前進,當夜宿於山上,張旅也沒有襲擊,此次突圍,行列較為紊亂,吳夫人身體魁梧,走平路已夠困難,登山之難可想而知,他的使女秋桂,十七、八歲,最為忠實,雖然兩隻腳都起了泡,仍舊扶持夫人,孩子則由副官傳抱,有時跌倒了,在半山打幾個滾也不哭,六月行軍,本是苦事,宿於山上,罡風透骨,如沒有禦寒軍氈,就無法安寢,在山下宿營,又有蚊蟲,更是不能入睡,所幸追擊的人,夜間未能來打攪,脫離張旅之後,扶定向興山進發,途經歇馬河,是一個大鎮,南面靠山,北面臨河,必須渡河,才可到達鎮上,當時鎮上已有軍隊駐守,據地方人士報告,兵力約有一團,係由宜昌方向來的,這又是一個困擾的問題,先生照例不理,吃睡一切如常,吉人自有天相,第一天的情報,前面敵人已開走了,先生在尖兵的後面,一聲不響的前進,不到半小時,先頭部隊已渡河,果然未遇阻擋,安抵鎮上,鎮上似經過一番驚擾,才煮好的飯沒有人吃,許多軍需棄置滿地,最寶貴者為軍鞋,士兵收集起來,呈由長官分發。
說起來也真有趣,先生自南漳出發時,帶來民伕不少,他們聽說前面有兵阻擋,深怕一定要作戰,夜間先偷著過河了,而被守軍捉去,追問來歷,他們便繪聲繪影,把吳大帥的威風說的很大,說有三萬人,後面追來的軍隊,均被打退,而把守軍嚇跑了。
先生向不畏艱難,尤不怕危險,好容易有了給養,便在鎮上休息下來,駐了三天,忽有消息說:由興山方面有一旅人左右向此地前進,先頭部隊昨日下午已到馬良坪,先生的部下,無論大小官佐,從軍已久,都學會鎮靜工夫,但膽量則係天賦,偽裝只在表面,內心恐懼,仍然要流露出來,蔣參謀長對大家說:不要緊,不要亂走,聲音雖大,卻有些不正常,可見其內心之不安,最後始探明,使大家如釋重負,原來是楊森將軍雖已退入四川,但無時不關心先生行止,賀國權旅,乃是奉命在尖山一帶預作保護的準備。當夜賀旅長到鎮上來謁先生,並面致楊森將軍關懷之意,此後一切均由賀旅負責,生活遂行安適,過興山界嶺到巫山,於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抵巴東,楊將軍率所部各師旅長迎於巫山,與先生及隨從人員一一握手,楊夫人更誠懇的招待吳夫人,情形至為熱烈,飯後即登艦駛白帝城。
我隨吳大帥入川/畢澤宇
章君穀先生在《中外》寫〈又談吳佩孚〉,文中曾提到張其鍠、蔣雁行、張方巖、張佐廷和我隨吳佩孚先生同行自河南鞏縣經嵩山,走南陽,入四川的事。因此《中外》編者要我寫一篇吳佩孚先生入川事略,盛情難卻,特將舊時日記加以整理撰為〈我隨吳大帥入川〉以饗《中外》讀者諸君。
民國十五年,馮玉祥的西北軍退北平,吳佩孚先生電靳雲鶚會同奉軍,圍繳西北軍械,靳違命並暗為西北軍補充軍械,先生憤極,夜趨保定,解靳雲鶚職,西北軍聞訊退據南口,先生赴平,晤張作霖,共商軍事,張勸先生回鎮武漢,西北軍由奉軍負責...
目錄
【導讀】北洋軍閥的倏興與倏滅/蔡登山
從褚玉璞、畢庶澄說到靳雲鶚/魯柴
韓復榘與馮玉祥/王念康
韓復榘脫離馮玉祥的前因後果/江平
馮玉祥抽後腿‧吳佩孚摔得慘/老隨員
吳佩孚憑通電成覇業經過/中州散人
吳佩孚兵敗入川記/李寰
又談吳佩孚/章君榖
我隨吳大帥入川/畢澤宇
吳玉帥遊川/楊森
吳佩孚得全晚節內幕談/星盧
將軍與詩人―吳佩孚、楊雲史遇合悲歡/王培堯
郭松齡倒戈之失敗及其影響/王盛濤
張作霖、曹錕親家變寃家記/朱冠文
張作霖被炸殞命經緯/趙慶昇
民初東北第二號人物吳俊陞/簾外風
張少帥為什麼要殺楊宇霆?/金人俊
北洋官場現行記最後一幕/薛觀瀾
北洋成敗縱橫談/射陵外史
【導讀】北洋軍閥的倏興與倏滅/蔡登山
從褚玉璞、畢庶澄說到靳雲鶚/魯柴
韓復榘與馮玉祥/王念康
韓復榘脫離馮玉祥的前因後果/江平
馮玉祥抽後腿‧吳佩孚摔得慘/老隨員
吳佩孚憑通電成覇業經過/中州散人
吳佩孚兵敗入川記/李寰
又談吳佩孚/章君榖
我隨吳大帥入川/畢澤宇
吳玉帥遊川/楊森
吳佩孚得全晚節內幕談/星盧
將軍與詩人―吳佩孚、楊雲史遇合悲歡/王培堯
郭松齡倒戈之失敗及其影響/王盛濤
張作霖、曹錕親家變寃家記/朱冠文
張作霖被炸殞命經緯/趙慶昇
民初東北第二...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4-10-22ISBN/ISSN:978986572934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