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其共分上、下二卷,由隋代外國沙門菩提燈中譯。內容為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占察木輪相法、占察懺法與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希冀以此方便法門,接引初機懺除業障、求得清淨戒律。傳說是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了救助眾生因業障深厚,於是慈悲指示「地藏王菩薩」為眾生來講演此一善巧法門,雖然占察方法與易經不同,但是那種意義、原理卻是完全一樣。
本經自隋朝譯為中文後,雖經短暫的弘揚,隨即隱沒。逮及明代蕅益大師因自求受菩薩戒、比丘戒,親自制定《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將〈占察懺〉具體化為一般通用的懺本。除原經文外,本書亦收錄蕅益大師所造的《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方便讀者拜占察懺法。
作者簡介:
蕅益大師(西元1599年~1655年)
本姓鍾,字智旭,號蕅益,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江蘇省木瀆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淨土宗九祖。晚年住於浙江杭縣的靈峯,因此又被尊稱為靈峯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提倡三學一源論,認為禪、教、律三學應該相互為用,不當分河飲水;又提出「儒釋同歸」,且註解四書、周易;但是他最終的歸趣則在淨土法門。蕅益大師的佛學深受天台宗學說影響,以一念統攝教禪各家,而最終則歸於念佛的當下之念。蕅益大師不但要把諸宗導歸淨土,還試圖論證諸宗本來就出自淨土,「若律、若教、若禪,無不從淨土法門流出,無不歸還淨土法門」。
明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因為仰慕憨山大師,從其弟子雪嶺出家學佛,時二十四歲。他私淑天台,被認為是天台宗一位大成就者,兼通華嚴、禪、法相,晚年行持是淨土彌陀信仰。
著有:《阿彌陀經要解》、《梵網經玄義》、《菩薩戒本箋要》、《法華經玄義節要》、《法華經會義》、《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閱藏知津》、《法海觀瀾》、《周易禪解》、《蕅益大師全集》等數十種。
章節試閱
前言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的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其共分二卷,由隋代外國沙門菩提登中譯。 內容為地藏菩薩所說的占察木輪相法、占察懺法與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希冀以此方便法門,接引初機懺除業障、求得清淨戒律,傳說是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了救助眾生因業障深厚,於是慈悲指示「地藏王菩薩」為眾生來講演此一善巧法門,雖然占察方法與易經不同,但是那種意義、原理卻是完全一樣。
本經自隋朝譯為中文後,雖經短暫的弘揚,隨即隱沒。逮及明代藕益大師因自求受菩薩戒、比丘戒,親自製定《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將〈占察懺〉具體化為一般通用的懺本。本書亦收錄藕益大師所造的《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方便讀者拜占察懺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 ( 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與無量無邊諸大眾俱。演説甚深根聚法門。爾時會中有菩薩。名堅淨信。從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眾中。欲有所問。諮請世尊。願垂聽許。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便可説之。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説。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一〕。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妬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覩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二〕。令生信心。得除衰惱。以彼眾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如是眾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種智。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隨於何乘速獲不退。佛告堅淨信言。善哉。善哉。快問斯事。深適我意。今此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汝應以此事而請問之。彼當為汝建立方便。開示演説。成〔三〕汝所願。時堅淨信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世尊。無上大智。何意不説。
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説之。
佛告堅淨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受化業故也。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徧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説者。所謂巧説〔四〕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於此世界。眾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説之。爾時堅淨信菩薩。既解佛意已。尋即勸請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開士。如我所問。惡世眾生。以何方便而化導之。使離諸障。得堅固信。如來今者。為欲令汝説是方便。宜當知時。哀愍為説。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語堅淨信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諦聽。當為汝説。若佛滅後。惡世之中。諸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未得決定信。不能修學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淨想。成就現前。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緣法。亦不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於三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於三乘中。皆無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憂慮。或疑或悔。於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眾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繞〔五〕亂。廢修道業。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如是諦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於所疑事。以取決了。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所觀之事。無不成者。不應棄捨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間卜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餘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傍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説名為輪。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别。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别。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别。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别。其輪有六。若欲觀宿世所〔六〕作善惡業差别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若欲占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諮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説。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
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刹土。施作佛事。又念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常〔七〕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開導令修供養。又願我身。速能徧至一切刹土。於一一〔八〕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説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願共一切眾生。修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淨。畢竟圓滿。又應别復係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訶薩。次〔九〕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經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惟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速除諸障。增長淨信。令今所觀。稱實相應。作此語已。然後手執木輪。於淨物上而傍擲之。如是欲自觀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應知。占其輪相者。隨所現業。悉應一一諦觀思驗。或純具十善。或純具十惡。或善惡交雜。或純善不具。或純惡不具。如是業因。種類不同。習氣果報。各各别異。如佛世尊餘處廣説。應當憶念思惟觀察所現業種。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明古吳比丘智旭集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種種方便。教出苦輪。而眾生不了業報因緣。罔知斷惡脩善。淨信日微。五濁增盛。由此劇苦機感。倍關無緣慈應。爰有當機。名堅淨信。諮請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廣歎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於是以三種輪相。示善惡差別。以二種觀道。歸一實境界。仍誡業重之人。不得先脩定慧。應依懺法得清淨已。然後脩習二觀。尅獲無難。此誠末世對症之神劑。而方便中之殊勝方便也。予悲障深。丁茲法亂。律教禪宗。淆訛匪一。幸逢斯典。開我迷雲。理觀事儀。昭然可踐。竊以諸懺十科行法。詳略稍殊。一一鬮陳。纖疑始決。罔敢師心。迺述緣起。
【勸脩第二】
若佛弟子欲脩出世正法者。欲現在無諸障緣者。欲除滅五逆十惡無間重業者。欲求資生眾具皆得充饒者。欲令重難輕遮皆得消滅者。欲得優婆塞沙彌比丘清淨律儀者。欲得菩薩三聚淨戒者。欲獲諸禪三昧者。欲獲無相智慧者。欲求現證三乘果位者。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欲悟無生法忍圓滿證入一實境界者。皆應受持脩行此懺悔法。何以故。此是釋迦如來格外弘慈。地藏菩薩稱機悲願。無苦不拔。無樂不與。依此脩行。淨信堅固。如經廣明。所宜諦信。
【簡擇同行第三】
經中不言人數多寡。准他行法。得至十人。但須嚴擇。必求法器。倘無同志。獨行彌善。或有真實為生死者。堪作伴侶。十人以內。多寡無妨。又必先審所求。或求律儀。或求定慧。或求果證。或求往生。所求相合。方可同脩。於十人內。仍須推一夙德為教授師。事儀理觀。微細秉承。切勿鹵莽。唐捐苦行。
【占察輪相第四】
懺悔之法。雖則普為眾生發露眾罪。然當人無始業習。各有偏強。是故經中先説占初輪相。然後明懺悔法。今欲脩懺悔者。既已嚴淨道場。宜於未建首前各占輪相。簡察善惡。何罪偏重。應的悔之。於脩懺時。庶便陳白。(占法別附於後)。
【正脩懺法第五】
准經自列。亦具十科。
第一嚴淨道場
經云。欲修懺悔者。當住靜處。隨力所能。莊嚴一室。內置佛事。及安經法。懸繒幡蓋。求集香華以脩供養。
第二清淨三業
經云。澡浴身體。及洗衣服。勿令臭穢。准諸行法。每至穢處。必須更觸衣。旋轉既訖。洗浴清淨。還著淨衣。縱一日都不至穢。亦須一浴。終竟一期。或七日。或二七三七乃至千日。以得三業純善輪相為期。於中專莫雜語。及一切接對問訊。或有所需。但可直索。不得因事牽發餘語。專秉一心念所脩法。不得刹那念世雜事。當思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堅精努力。乃克有濟。倘稍違淨法。則唐喪劬勞。不可不慎。
第三香華供養
行者初入道場。至法座前。敷具。正身。合掌倚立。應先緣念一切三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眾生迷惑。流轉可哀。
我為眾生翻迷歸悟。禮敬三寶。作是念已。唱言。
一切恭敬。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三寶。(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
當脩供養。作是唱言。)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
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至此停唱。散華作供。手執香爐。作是想云。)
一切佛法僧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願令以此香華。等
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刹土。施作佛事。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一切世界中有脩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脩供養者。願得開導令脩供養。又願我身。速能徧至一切刹土。於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説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願共一切眾生脩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淨。畢竟圓滿。(此段全用經文。作是念已。唱云。)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禮)
第四啟請三寶諸天
本經無啟請法。准餘行儀。於建首日。宜致三請。良以三寶雖無所不在。而眾生久積迷惑。背覺合塵。念與悲隔。今既翻迷歸悟。應須緣念三寶。充滿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是念已。涕淚翹勤。逐位三請。手執香爐。燒眾名香。口作是唱。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想云。我三業性如虛空。釋迦如來亦如是。不起真際為眾生。與眾俱來受供養。下皆准此。但改佛名及形相來處。至請賢聖。則云一切賢聖亦如是。餘皆准知。三請畢。隨作一禮。)
一心奉請。南無毘婆尸等過去七佛。
一心奉請。南無普光佛等五十三佛。
一心奉請。南無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想云。諸佛法身如虛空。化事住世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惟願影現受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南無占察善惡業報經微妙法藏。(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惟願影現受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法藏。(想如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賢聖。
一心奉請。南無堅淨信菩薩摩訶薩。(此是當機啟教之人。應念菩薩為我等故。請問大法。我今得聞此最勝法。皆是菩薩莫大恩德。)
一心奉請。南無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應念此二菩薩慈悲慧行。普度群迷。與地藏菩薩威神無異。徧吉菩薩即普賢菩薩。)
一心奉請。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應念此是我等的對懺悔之主。依此菩薩大慈大悲威神力故。令我無惡不滅。無善不生。我今歸命啟請。如子憶母。此為道場正主。餘佛菩薩同作證明。涕泣求哀。猶如面奉。必冀菩薩攝受護持。觀想偈文。應知如上。)
一心奉請。梵釋四王天龍八部。僧伽藍內護正法者一切聖眾。(例皆三請。但除禮拜。白衣無妨。)
惟願釋迦慈父。七佛世尊。五十三佛。一切覺者。他心道眼。無礙見聞。身通自在。來降道場。攝取我等。令成淨信。 占察善惡業報尊經。十方一切清淨法藏。等真法性。充滿虛空。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堅淨信菩薩。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十方一切賢聖。不捨大慈。來臨法座。哀憐覆護。證我行法。 地藏菩薩摩訶薩。救世真士。大智開士。善安慰説者。速除諸障。增淨信者。大慈大悲。不違本誓。放大光明。滿我所願。 護法天龍。伽藍真宰。隨我請來。堅守道場。卻諸魔障。示現吉祥。令我所脩。自在成就。(每節執爐三説已。一禮。惟護法處。不須禮拜。白衣無妨。)
第五讚禮三寶
經無讚法。不別立科。但取十輪經中地藏菩薩讚佛二偈。隨行禮敬。合為一科。
我聞徧知海 真實德無邊 度脫諸有情 心歡喜敬禮
曾脩無量福 今得禮尊足 願無量劫中 常脩多供養
一心敬禮。過去毘婆尸佛。(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
珠。毘婆尸佛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八七行法占察善惡業報經
下皆准此。但改佛菩薩名。)
一心敬禮。尸棄佛。
一心敬禮。毘舍浮佛。
一心敬禮。拘留孫佛。
一心敬禮。拘那含牟尼佛。
一心敬禮。迦葉佛。
一心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普光佛。
一心敬禮。普明佛。
一心敬禮。普淨佛。
一心敬禮。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一心敬禮。栴檀光佛。
一心敬禮。摩尼幢佛。
一心敬禮。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一心敬禮。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一心敬禮。摩尼幢燈光佛。
一心敬禮。慧炬照佛。
一心敬禮。海德光明佛。
一心敬禮。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一心敬禮。大強精進勇猛佛。
一心敬禮。大悲光佛。
一心敬禮。慈力王佛。
一心敬禮。慈藏佛。
一心敬禮。栴檀窟莊嚴勝佛。
一心敬禮。賢善首佛。
一心敬禮。善意佛。
一心敬禮。廣莊嚴王佛。
一心敬禮。金華光佛。
一心敬禮。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一心敬禮。虛空寶華光佛。
一心敬禮。琉璃莊嚴王佛。
一心敬禮。普現色身光佛。
一心敬禮。不動智光佛。
一心敬禮。降伏眾魔王佛。
一心敬禮。才光明佛。
一心敬禮。智慧勝佛。
一心敬禮。彌勒仙光佛。
一心敬禮。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一心敬禮。世淨光佛。
一心敬禮。龍種上尊王佛。
一心敬禮。日月光佛。
一心敬禮。日月珠光佛。
一心敬禮。慧幢勝王佛。
一心敬禮。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一心敬禮。妙音勝佛。
一心敬禮。常光幢佛。
一心敬禮。觀世燈佛。
一心敬禮。慧威燈王佛。
一心敬禮。法勝王佛。
一心敬禮。須彌光佛。
一心敬禮。須摩那華光佛。
一心敬禮。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一心敬禮。大慧力王佛。
一心敬禮。阿閦毘歡喜光佛。
一心敬禮。無量音聲王佛。
一心敬禮。才光佛。
一心敬禮。金海光佛。
一心敬禮。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一心敬禮。大通光佛。
一心敬禮。一切法常滿王佛。
一心敬禮。東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想云。諸佛法身如虛空。化事住世難思議。我皆影現化事前。一一皆悉歸命禮。)
一心敬禮。東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禮。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東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下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上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三禮。此恐太繁。依鬮取決。倘能隨十方面。一一致禮。
尤為善也。想云。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下一禮同。)一心敬禮。占察善惡業報經微妙法藏。一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三禮。此亦依鬮取決。倘能隨十方面一一致禮。尤善。)
一心敬禮。堅淨信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地藏菩薩摩訶薩。(此是懺主。應須三禮。想偈如前。但末句須云。為求滅障接足禮。又或各隨所求稱之亦可。如求律儀。即云為求律儀接足禮。求證果。求往生等。類此可知。)
前言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的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其共分二卷,由隋代外國沙門菩提登中譯。 內容為地藏菩薩所說的占察木輪相法、占察懺法與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希冀以此方便法門,接引初機懺除業障、求得清淨戒律,傳說是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了救助眾生因業障深厚,於是慈悲指示「地藏王菩薩」為眾生來講演此一善巧法門,雖然占察方法與易經不同,但是那種意義、原理卻是完全一樣。
本經自隋朝譯為中文後,雖經短暫的弘揚,隨即隱沒。逮及明代藕益大師因自求受菩薩戒、比丘戒,親自製定《...
目錄
前言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的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其共分二卷,由隋代外國沙門菩提登中譯。 內容為地藏菩薩所說的占察木輪相法、占察懺法與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希冀以此方便法門,接引初機懺除業障、求得清淨戒律,傳說是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了救助眾生因業障深厚,於是慈悲指示「地藏王菩薩」為眾生來講演此一善巧法門,雖然占察方法與易經不同,但是那種意義、原理卻是完全一樣。
本經自隋朝譯為中文後,雖經短暫的弘揚,隨即隱沒。逮及明代藕益大師因自求受菩薩戒、比丘戒,親自製定《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將〈占察懺〉具體化為一般通用的懺本。本書亦收錄藕益大師所造的《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暨行法》,方便讀者拜占察懺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 ( 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與無量無邊諸大眾俱。演説甚深根聚法門。爾時會中有菩薩。名堅淨信。從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眾中。欲有所問。諮請世尊。願垂聽許。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便可説之。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説。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一〕。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妬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覩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二〕。令生信心。得除衰惱。以彼眾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如是眾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種智。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隨於何乘速獲不退。佛告堅淨信言。善哉。善哉。快問斯事。深適我意。今此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汝應以此事而請問之。彼當為汝建立方便。開示演説。成〔三〕汝所願。時堅淨信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世尊。無上大智。何意不説。
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説之。
佛告堅淨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受化業故也。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徧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説者。所謂巧説〔四〕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於此世界。眾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説之。爾時堅淨信菩薩。既解佛意已。尋即勸請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開士。如我所問。惡世眾生。以何方便而化導之。使離諸障。得堅固信。如來今者。為欲令汝説是方便。宜當知時。哀愍為説。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語堅淨信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諦聽。當為汝説。若佛滅後。惡世之中。諸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未得決定信。不能修學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淨想。成就現前。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緣法。亦不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於三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於三乘中。皆無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憂慮。或疑或悔。於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眾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繞〔五〕亂。廢修道業。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如是諦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於所疑事。以取決了。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所觀之事。無不成者。不應棄捨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間卜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餘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傍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説名為輪。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别。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别。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别。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别。其輪有六。若欲觀宿世所〔六〕作善惡業差别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若欲占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諮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説。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
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刹土。施作佛事。又念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常〔七〕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開導令修供養。又願我身。速能徧至一切刹土。於一一〔八〕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説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願共一切眾生。修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淨。畢竟圓滿。又應别復係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訶薩。次〔九〕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經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惟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速除諸障。增長淨信。令今所觀。稱實相應。作此語已。然後手執木輪。於淨物上而傍擲之。如是欲自觀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應知。占其輪相者。隨所現業。悉應一一諦觀思驗。或純具十善。或純具十惡。或善惡交雜。或純善不具。或純惡不具。如是業因。種類不同。習氣果報。各各别異。如佛世尊餘處廣説。應當憶念思惟觀察所現業種。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明古吳比丘智旭集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種種方便。教出苦輪。而眾生不了業報因緣。罔知斷惡脩善。淨信日微。五濁增盛。由此劇苦機感。倍關無緣慈應。爰有當機。名堅淨信。諮請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廣歎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於是以三種輪相。示善惡差別。以二種觀道。歸一實境界。仍誡業重之人。不得先脩定慧。應依懺法得清淨已。然後脩習二觀。尅獲無難。此誠末世對症之神劑。而方便中之殊勝方便也。予悲障深。丁茲法亂。律教禪宗。淆訛匪一。幸逢斯典。開我迷雲。理觀事儀。昭然可踐。竊以諸懺十科行法。詳略稍殊。一一鬮陳。纖疑始決。罔敢師心。迺述緣起。
【勸脩第二】
若佛弟子欲脩出世正法者。欲現在無諸障緣者。欲除滅五逆十惡無間重業者。欲求資生眾具皆得充饒者。欲令重難輕遮皆得消滅者。欲得優婆塞沙彌比丘清淨律儀者。欲得菩薩三聚淨戒者。欲獲諸禪三昧者。欲獲無相智慧者。欲求現證三乘果位者。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欲悟無生法忍圓滿證入一實境界者。皆應受持脩行此懺悔法。何以故。此是釋迦如來格外弘慈。地藏菩薩稱機悲願。無苦不拔。無樂不與。依此脩行。淨信堅固。如經廣明。所宜諦信。
【簡擇同行第三】
經中不言人數多寡。准他行法。得至十人。但須嚴擇。必求法器。倘無同志。獨行彌善。或有真實為生死者。堪作伴侶。十人以內。多寡無妨。又必先審所求。或求律儀。或求定慧。或求果證。或求往生。所求相合。方可同脩。於十人內。仍須推一夙德為教授師。事儀理觀。微細秉承。切勿鹵莽。唐捐苦行。
【占察輪相第四】
懺悔之法。雖則普為眾生發露眾罪。然當人無始業習。各有偏強。是故經中先説占初輪相。然後明懺悔法。今欲脩懺悔者。既已嚴淨道場。宜於未建首前各占輪相。簡察善惡。何罪偏重。應的悔之。於脩懺時。庶便陳白。(占法別附於後)。
【正脩懺法第五】
准經自列。亦具十科。
第一嚴淨道場
經云。欲修懺悔者。當住靜處。隨力所能。莊嚴一室。內置佛事。及安經法。懸繒幡蓋。求集香華以脩供養。
第二清淨三業
經云。澡浴身體。及洗衣服。勿令臭穢。准諸行法。每至穢處。必須更觸衣。旋轉既訖。洗浴清淨。還著淨衣。縱一日都不至穢。亦須一浴。終竟一期。或七日。或二七三七乃至千日。以得三業純善輪相為期。於中專莫雜語。及一切接對問訊。或有所需。但可直索。不得因事牽發餘語。專秉一心念所脩法。不得刹那念世雜事。當思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堅精努力。乃克有濟。倘稍違淨法。則唐喪劬勞。不可不慎。
第三香華供養
行者初入道場。至法座前。敷具。正身。合掌倚立。應先緣念一切三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眾生迷惑。流轉可哀。
我為眾生翻迷歸悟。禮敬三寶。作是念已。唱言。
一切恭敬。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三寶。(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
當脩供養。作是唱言。)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
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至此停唱。散華作供。手執香爐。作是想云。)
一切佛法僧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願令以此香華。等
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刹土。施作佛事。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一切世界中有脩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脩供養者。願得開導令脩供養。又願我身。速能徧至一切刹土。於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説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願共一切眾生脩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淨。畢竟圓滿。(此段全用經文。作是念已。唱云。)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禮)
第四啟請三寶諸天
本經無啟請法。准餘行儀。於建首日。宜致三請。良以三寶雖無所不在。而眾生久積迷惑。背覺合塵。念與悲隔。今既翻迷歸悟。應須緣念三寶。充滿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是念已。涕淚翹勤。逐位三請。手執香爐。燒眾名香。口作是唱。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想云。我三業性如虛空。釋迦如來亦如是。不起真際為眾生。與眾俱來受供養。下皆准此。但改佛名及形相來處。至請賢聖。則云一切賢聖亦如是。餘皆准知。三請畢。隨作一禮。)
一心奉請。南無毘婆尸等過去七佛。
一心奉請。南無普光佛等五十三佛。
一心奉請。南無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想云。諸佛法身如虛空。化事住世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惟願影現受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南無占察善惡業報經微妙法藏。(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惟願影現受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法藏。(想如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賢聖。
一心奉請。南無堅淨信菩薩摩訶薩。(此是當機啟教之人。應念菩薩為我等故。請問大法。我今得聞此最勝法。皆是菩薩莫大恩德。)
一心奉請。南無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應念此二菩薩慈悲慧行。普度群迷。與地藏菩薩威神無異。徧吉菩薩即普賢菩薩。)
一心奉請。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應念此是我等的對懺悔之主。依此菩薩大慈大悲威神力故。令我無惡不滅。無善不生。我今歸命啟請。如子憶母。此為道場正主。餘佛菩薩同作證明。涕泣求哀。猶如面奉。必冀菩薩攝受護持。觀想偈文。應知如上。)
一心奉請。梵釋四王天龍八部。僧伽藍內護正法者一切聖眾。(例皆三請。但除禮拜。白衣無妨。)
惟願釋迦慈父。七佛世尊。五十三佛。一切覺者。他心道眼。無礙見聞。身通自在。來降道場。攝取我等。令成淨信。 占察善惡業報尊經。十方一切清淨法藏。等真法性。充滿虛空。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堅淨信菩薩。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十方一切賢聖。不捨大慈。來臨法座。哀憐覆護。證我行法。 地藏菩薩摩訶薩。救世真士。大智開士。善安慰説者。速除諸障。增淨信者。大慈大悲。不違本誓。放大光明。滿我所願。 護法天龍。伽藍真宰。隨我請來。堅守道場。卻諸魔障。示現吉祥。令我所脩。自在成就。(每節執爐三説已。一禮。惟護法處。不須禮拜。白衣無妨。)
第五讚禮三寶
經無讚法。不別立科。但取十輪經中地藏菩薩讚佛二偈。隨行禮敬。合為一科。
我聞徧知海 真實德無邊 度脫諸有情 心歡喜敬禮
曾脩無量福 今得禮尊足 願無量劫中 常脩多供養
一心敬禮。過去毘婆尸佛。(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
珠。毘婆尸佛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八七行法占察善惡業報經
下皆准此。但改佛菩薩名。)
一心敬禮。尸棄佛。
一心敬禮。毘舍浮佛。
一心敬禮。拘留孫佛。
一心敬禮。拘那含牟尼佛。
一心敬禮。迦葉佛。
一心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普光佛。
一心敬禮。普明佛。
一心敬禮。普淨佛。
一心敬禮。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一心敬禮。栴檀光佛。
一心敬禮。摩尼幢佛。
一心敬禮。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一心敬禮。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一心敬禮。摩尼幢燈光佛。
一心敬禮。慧炬照佛。
一心敬禮。海德光明佛。
一心敬禮。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一心敬禮。大強精進勇猛佛。
一心敬禮。大悲光佛。
一心敬禮。慈力王佛。
一心敬禮。慈藏佛。
一心敬禮。栴檀窟莊嚴勝佛。
一心敬禮。賢善首佛。
一心敬禮。善意佛。
一心敬禮。廣莊嚴王佛。
一心敬禮。金華光佛。
一心敬禮。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一心敬禮。虛空寶華光佛。
一心敬禮。琉璃莊嚴王佛。
一心敬禮。普現色身光佛。
一心敬禮。不動智光佛。
一心敬禮。降伏眾魔王佛。
一心敬禮。才光明佛。
一心敬禮。智慧勝佛。
一心敬禮。彌勒仙光佛。
一心敬禮。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一心敬禮。世淨光佛。
一心敬禮。龍種上尊王佛。
一心敬禮。日月光佛。
一心敬禮。日月珠光佛。
一心敬禮。慧幢勝王佛。
一心敬禮。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一心敬禮。妙音勝佛。
一心敬禮。常光幢佛。
一心敬禮。觀世燈佛。
一心敬禮。慧威燈王佛。
一心敬禮。法勝王佛。
一心敬禮。須彌光佛。
一心敬禮。須摩那華光佛。
一心敬禮。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一心敬禮。大慧力王佛。
一心敬禮。阿閦毘歡喜光佛。
一心敬禮。無量音聲王佛。
一心敬禮。才光佛。
一心敬禮。金海光佛。
一心敬禮。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一心敬禮。大通光佛。
一心敬禮。一切法常滿王佛。
一心敬禮。東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想云。諸佛法身如虛空。化事住世難思議。我皆影現化事前。一一皆悉歸命禮。)
一心敬禮。東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西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禮。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東北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下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上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一心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三禮。此恐太繁。依鬮取決。倘能隨十方面。一一致禮。
尤為善也。想云。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下一禮同。)一心敬禮。占察善惡業報經微妙法藏。一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三禮。此亦依鬮取決。倘能隨十方面一一致禮。尤善。)
一心敬禮。堅淨信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徧吉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地藏菩薩摩訶薩。(此是懺主。應須三禮。想偈如前。但末句須云。為求滅障接足禮。又或各隨所求稱之亦可。如求律儀。即云為求律儀接足禮。求證果。求往生等。類此可知。)
前言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的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其共分二卷,由隋代外國沙門菩提登中譯。 內容為地藏菩薩所說的占察木輪相法、占察懺法與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希冀以此方便法門,接引初機懺除業障、求得清淨戒律,傳說是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了救助眾生因業障深厚,於是慈悲指示「地藏王菩薩」為眾生來講演此一善巧法門,雖然占察方法與易經不同,但是那種意義、原理卻是完全一樣。
本經自隋朝譯為中文後,雖經短暫的弘揚,隨即隱沒。逮及明代藕益大師因自求受菩薩戒、比丘戒,親自製定《...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14-08-05ISBN/ISSN:97898659369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56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