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網站心理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突破百萬暢銷書《祕密》思想源頭
最權威之「吸引力法則」宗師原著
吸引力法則:一個埋藏千年從上帝到不知來源的能量
世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只要學著吸收周圍的力量,並且能夠運用它們,這些我們夢寐以求的好事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正因看到本書,才讓我動了寫作《祕密》一書的念頭,阿特金森才是這個祕密的真正發現者,我不過是傳播它而已。
—《祕密》作者 羅伯特•柯里爾
本書可能是你讀過的書當中最重要的一本,我很感激作者完成了這部著作。
—《矽谷禁書》作者 查理斯•哈奈爾
沒有一本著作能夠與阿特金森的《吸引力法則》媲美,第一次發現了這個祕密,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 —《喚醒心中的巨人》作者 安東尼•羅賓
吸引力法則在二十世紀初就有記載,第一個發現它的人就是阿特金森,我的這本書是在一百年後對它的一種致敬!
—2007年美國暢銷書《吸引定律》作者 麥可•羅西爾
作者簡介:
威廉沃克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
生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20歲就開始經商,32歲時被賓夕法尼亞法庭錄用為律師。儘管他的律師職業給他帶來了物質上的富足,然而強大的壓力和過度的消耗最終令他筋疲力盡,這段期間他遭受了生理和精神上的雙重崩潰。他試圖尋求治療,後來他從一本期刊《新思想》上找到了療傷之法。
康復後便開始寫作,後來,他成了《新思想》的總編輯,發表了諸多作品,這些作品擁有一個龐大的讀者群,尤其是醫生和律師。
阿特金森不僅完成了大量的著作,還用假名出版了一些充滿神祕色彩的圖書,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富神奇色彩的勵志大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
宇宙由一個法則來統治一個偉大的法則。它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但從根本上來看,只有一個法則。現在每天我們都更多瞭解它一些,面紗正逐漸被揭開。
我們很隨意就談到萬有引力法則,然而卻忽略了同樣令人驚歎的徵象「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我們對吸引且維持構成物質的微粒結合在一起的法則所表現出來的奇妙現象很熟悉。
我們認識到吸引物體到地面和維持圓周世界有序運行的法則的力量,但對吸引我們渴望或恐懼的事物,以及建造或毀壞我們生活的強大法則,我們卻閉上了眼睛。
當我們漸漸明白思想是一種能量的,一種磁性的,就像吸引力,我們就開始理解為何迄今為止許多事物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隱密的。沒有任何研究能夠給學生投入的時間和努力帶來這麼好的報償。
當我們思考時,我們會傳送出一種美好精妙的物質波,它們就像呈現為光、熱、電和磁的波那樣真實。我們的五種感官無法明顯地感知到這些波,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
一塊強大的磁石會放射出波,並施加足夠的力量來吸引一塊一百磅重的鋼鐵,但我們既不能看見、品嚐、聞到、聽到,也不能感覺到這種強大的力量。
同樣的,這些思想波,不能看見、品嚐、聞到、聽到,也不能以通常的方式來感覺到,儘管有記載案例說感官特別靈敏以致能通靈的人已感知到強大的思想波是真實的,以及我們之中的很多人能夠證實我們曾本能地感覺到他人的思想波,包括近在眼前和相隔遙遠距離的傳播者。心靈感應及其相似的現象並非徒耗時間的白日夢。
表現為光和熱的波,其強度遠遠低於思想波,唯一的不同只在於波的頻率。科學的記載在這個問題上投入了一線有趣的曙光。伊利沙.格雷教授,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在他的小書《自然的奇蹟》裡說:「有大量資料可以作為依據來推測,在思想裡存在著人類的耳朵聽不到的聲波,和眼睛看不見的有色光波。長遠、黑暗、無聲的空間,聲波的頻率在四萬赫茲和四百兆赫茲之間,而光波的頻率極限則僅止於七百兆赫茲,在這些頻率範圍之外還有無限的波頻範圍。」
威廉斯在他題為《科學上的簡短篇章》的著作中說:「在使我們產生聲音感覺的最快速的波動或振動和最慢的、給我們喚起最輕微的溫暖感覺的那些波之間並沒有等級之分。在它們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間隔,寬廣得足以包含另一個運動的世界,一切存在於我們聲音的世界和我們熱與光的世界之間;沒有任何合適的理由能假定物質不能進行這樣中間狀態的運動,或這樣的運動不能引起中間狀態的感覺,如果有器官來感受或感覺它們的運動的話。」
我引用上面的權威論述只是給你提供資料來思考,不是試圖給你證明思想波存在的事實。名字後面標明姓氏的事實已足夠讓這個課題的審查者感到滿意,只要進行一點思考,你就會明白它與你的親身經歷相吻合。
我們經常聽到眾所周知的精神科學的陳述:「思想就是事物」,我們嘴裡說著這些話,卻從未明白地意識到這個陳述的確切涵義。如果我們充分理解這個陳述的真實性及其背後帶來的自然結果,我們將會理解許多原本我們覺得隱晦難懂的事物,而且能夠運用這種令人驚奇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恰如我們運用其他任何形式的能量一樣。
正如我已經說過的,當我們思考時,我們便開始放射出一種強度非常高的運動波,它恰如光、熱、聲和電的波一樣真實。當我們理解並支配這些波產生和傳送的法則,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就像我們更清楚理解能量的形態一樣。我們不能看見、聽到、秤重或測量這些波,但這並不證明它們不存在。有不少波是人類的耳朵所不能聽到的,但這些波的一部分無疑是被一些昆蟲的耳朵注意到了,而其他的波則被人類所發明的精密的科學儀器捕捉到。
然而,在被最精密的儀器感知到的聲波和人類心理所能察覺到的聲波限度之間仍有一個巨大的間隔,依此類推,可知聲波和一些其他形式的波之間確實存在著分界線。同樣地,也有人類的眼睛所不能注意到的光波,其中一些可能可以被更精密的儀器覺察到,而許多更為纖弱的光波,能覺察到它們的儀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儘管每年在這方面的發展都不斷地在進步,尚未探索的領域也逐漸在減少。
由於新儀器被發明出來,因此新的波也被它們注意到,然而在這些新儀器被發明之前,波還是像儀器發明之後一樣確實存在。假如我們沒有儀器用來測量磁力,那麼,一個人否認這種強大的力量很可能被認為是正常的,因為它不能被品嚐、觸摸、聽到、看見、秤重和測量。可是,這種強大的磁石仍然傳送出足夠的磁力波來吸引幾百磅重的鋼鐵。
每一種形式的波需要符合它本身形式的儀器來檢測。目前人腦似乎是唯一可以注意到思想波的器官,儘管神祕主義者說:「在這個世紀科學家將會發明出足夠精密的裝置來捕捉和記錄下這樣的思想感覺。」而且,從目前看來,這種發明終究有望在任意的時刻實現,因為既然有需求存在,供給無疑不用多久就會得到滿足。但對於那些已經沿著實用的心靈感應路線進行實驗的人,沒有比他們自己實驗的結果更進一步的證明。
我們任何時候都在傳送強度或大或小的思想波,同時我們收穫這些思想波的結果。我們的思想波不僅影響我們自己和別人,同時它們具有一種吸引力,它們吸引別人的思想、事情、環境、人群和「幸運」到我們這裡,而吸引來的這一切與我們心中最重要的思想特質相一致。
愛的思想將給我們吸引來別人的愛、與這種思想相一致的環境和周圍的事物,以及喜歡這種思想的人們。惱怒、憤恨、嫉妒、惡意和猜疑的思想則將為我們吸引到從別人那裡散發出來的惡臭的相似思想;我們所身處的環境將被邀約來證明這些糟糕的思想,而且我們也接受來自別人的同樣糟糕的思想;還有表現得不和諧的人們如此等等。一種強烈的思想或持續長久的思想,將使我們成為吸引他人相應思想波的中心。在思想的世界裡,同類相吸,你怎樣播種,就將怎樣收穫。
充滿愛的男人或女人在任何情境下都看見愛,而且吸引來別人的愛。滿懷憤恨的人只會得到一切他所能承受的憤恨。想著戰鬥的人,在他獲得認同之前,通常不得不面對所有他招惹來的戰鬥。道理就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會透過心理的無線通信而獲得他所召喚的。早上起床感覺「易怒」的男人,在早餐吃完之前常常想方設法使全家人處於同樣的情緒狀態。「嘮嘮叨叨」的婦人,一般整天都會找到足夠的事情來使她「嘮叨」的習性感覺愉悅。
思想吸引是一件重大的事情。當你停下來思考它,你就會明白一個人確實製造了他自己的環境,儘管他把原因歸咎於別人。我已經瞭解到,掌握這項法則的人持有一種積極、平靜的思想,而且絕對不受他們周圍不和諧環境的影響。
他們就像裝滿油的容器被注入煩人的水,當風暴在他們周圍肆虐,他們還是安然平靜地歇息。一個懂得這項法則運行之道的人是不會任由一陣陣思想的風暴擺布的。
我們已走過肉體力量的時代,進而來到智力至高無上的時代,現在正進入一個全新和幾乎一無所知的領域,那就是精神力量。這個領域的能量有它的建構法則,正像其他的領域一樣,而我們應該讓自己熟悉它們,否則,我們將由於在努力層面上的無知而陷入困境。我會努力為能讓你順利掌握關於這個新領域能量的偉大潛在原理鋪平道路,這些能量正在我們面前展現,你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偉大的力量,將它用於合理且有價值的目標上,就像今天人們應用蒸汽、電和其他形式的能量一樣。
第二章:同類相吸、異類相斥
就好像一塊被拋入水中的石頭,思想也能在我們的頭腦中激起一重又一重的波紋和浪花,它們會在思想的汪洋大海中蕩漾、擴展,直到遍布我們的整個頭腦。但是,頭腦中的浪潮和大海中的浪花又存在這樣一個顯著的差異:不管向多少個方向擴散,水中的波紋只處於一個平面上;然而,思考的波紋卻是從一個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展,就好像太陽發射出的光芒一樣。
我們現在都知道,當我們站在地球上時,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浩如汪洋的空氣包圍著;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同樣的,我們也無時無刻不被我們思想的海洋包圍著。而我們思考的波紋就在這片精神的大海之中擴展、飄散,如同水中的波紋一樣,這種浪潮會隨著距離的增加漸漸削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思緒彼此之間的聯繫、牽制和阻礙,以及包圍著它們的思維海洋對它們的摩擦、阻塞,這一點和波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一個道理。
這些思維浪潮還具有其他一些水波所不具有的性質。首先,它們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它們和聲波的共同之處更大。這就好像小提琴奏出的音符能讓薄玻璃杯跟著顫抖,甚至「唱起歌來」;同樣的,一個強烈的思想也能引起我們內心深處思想的共鳴,不管它們曾經被深埋了多久。
很多時候,他人強烈的思想,能讓我們自己許多散佚已久的想法又重新浮現。但是,除非和我們自身的思想和諧,否則,再強烈的思想也無法讓我們產生共鳴。如果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一個正確想法的思考中去,我們就能為我們的思想定下一個基調。這個基調一旦得到確立,我們就能很容易地和他人類似的想法產生共鳴。截然不同的是,如果我們養成了按錯誤的方式思考的習慣,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成千上萬的反對者,而我們思想的浪潮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會遭到這些人的圍堵追截。
基本上,我們希望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我們就在自己想法的獨木橋上,借助別人的建議和思想努力保持著平衡。
一個堅持相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強烈自信和決心的人,即使整日和一個沮喪絕望的人待在一起,也絕不會受到他散播出來的這些負面想法的影響,但是,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把我們的主角換成一個思想上傾向於灰暗的人,這些想法無疑會加重他絕望頹廢的情緒,如果說絕望的火焰正在吞噬著他的力量,這樣的結果無異於火上澆油,或者,讓我們換個你更喜歡的比喻:這樣的結果,熄滅了這個人激情和活力的火焰。
我們內心的想法能吸引其他具有類似想法的人。譬如說一個內心充滿了對成功的渴望的人,就會很容易和有類似想法的人產生共鳴,而這種共鳴,會讓他們互相吸引,並且最終走到一起。
對世界充滿了絕望的人,一定會看到更多的絕望,而他遇見的人,似乎也都在證明他的看法是多麼的正確。可是,一個認為生活中充滿了美好的人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景象,他看到的事物都是那麼的美好,他遇見的人都是那麼的樂觀……事實上,我們懷著什麼樣的心看世界,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學過關於「心靈電波」的理論,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對別人有著怎麼樣的影響力,但是事實上,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我們也就吸引了更多情緒低落的人,而他們的壞心情,會向我們的頭腦「發射」沮喪低落的電波,這些影響,會讓我們的心情越來越低落。可是這時候,如果我們的情緒在偶然之間變得熱情洋溢、活力四射,很快的,我們就能感覺到我們周圍那些具有積極向上心態的人們散發出來的熱情,那些勇氣、活力、歡欣的情緒、積極的思想……它們就在我們的周圍,無時無刻不在,它們一直都歡快的流淌著。
我們的情緒是非常多樣化的,從最積極、最活力充沛的情緒,一直到最消極最低落沮喪的情緒;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情緒都是處於這兩者之間的,具體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和這兩種極端的距離。
當你的頭腦沿著一條積極的軌跡運行時,你會感覺自己強壯、輕鬆、聰敏、愉悅、快樂、自信、勇氣十足,這個時候,你感覺自己能勝任任何工作,你自信一定能實現自己的想法,你就像一台功率強大的發報機,不停地發射著積極向上的信號,這些信號會吸引其他積極進取的人們,讓他們與你展開合作,或是追隨著你的領導。
但是,相反的,如果你的頭腦滑向了消極的一端,你只會感覺沮喪、虛弱、被動、遲滯、怯懦、退縮。這種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取得較大的進步,更不用說獲得成功了。這種情況下,你對他人的影響也降到了零點。
在有些人身上,你能看到積極的因素佔了主導地位;可是在另外一些人身上,消極的因素很明顯佔據了優勢。很顯然的,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積極和消極的因素都在不停地改變著的,而這種改變無論從程度或是範圍上來看都有可能非常的大。
舉個例子:同一個人張三,他有可能和李四在一起的時候很積極,同時,卻在和王二在一起的時候很消極。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通常情況下,都會有一場精神層面上的交鋒,這場交鋒靜默無聲,卻激烈異常,兩個人先是相互試探,試探對方的信心和決心,並且最終透過這場交鋒確定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地位。這個過程在很多情況下都未被我們察覺,但是,它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調整的過程經常都是無意識地進行著的,雖然如此,這場鬥爭有些時候卻是如此尖銳,他們之間的競爭太過火爆,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都開始有意識的想要贏得這場競爭。有些時候,競爭的雙方都全力想贏得這場競爭,而他們倆恰巧在信心上也旗鼓相當,那麼,他們都不會在精神上做出妥協,這兩個人將永遠不可能真正和諧地相處,他們最後的結局將不外乎因為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分開,或是永遠都生活在爭吵和煎熬中。
我們對周圍每個和自己有關係的人的態度都不外乎積極或是消極。我們可能會以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員工或是那些依賴著我們的人,而與此同時,我們又會以一種消極的態度對待那些讓我們感到自慚形穢,或是讓我們感到沒有安全感的人們。當然了,有些時候,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我們會忽然對一個本來一直讓我們抱有消極態度的人積極起來,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這個世界上,心情低落,精神消極的人總是比開拓進取,精神處於積極層面的人要多,而正是因為如此,在我們頭腦運轉的過程裡,它始終處於一種消極電波佔據優勢的環境裡。但是,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積極的電波裡包含的力量要遠遠比消極的思想裡所具有的力量大得多,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它們數量上的不平等。所以,如果我們能夠依靠意志的力量讓我們的精神電波爬升到一個更高的基礎頻率上,我們自然就能夠掩蓋掉那些消極抑鬱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進行暗示,暗示他一定能做好一件事,不是偶爾為之,而是長期的進行這種暗示,漸漸的,他那些有助於這件事的成功的能力將會得到培養,而與此同時,他還把自己頭腦的「頻率」調節到了最合宜的「波段」,在這個「波段」中,他最有可能接收到那些能幫助他成功的訊息。
永遠不要讓你的內心被這一類不利的、消極的思想侵襲,要小心,它們遍布我們周圍的每個角落。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靈移居到更積極,更高層次的處所,同時,你應該把自己的頭腦調整到更樂觀積極的頻率,只有做到這些,你才能遠離那些不利的訊息,遠離那個消極的思想層面。
到那個時候,你將不但可以對那些消極的資訊免疫,更重要的是,你將會和那些堅強、積極的思想建立聯繫,而這不正是渴求成功的人最渴望得到的嗎?那
你要做的是:掌握一種方法,一種能讓你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激發自己的神經,讓它們處於合適的狀態的方法,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這就足夠了。如果能夠掌握這些知識,你就能夠在讓自己的頭腦保持輕鬆的同時,讓情勢隨時都處於自己的掌控之中。
意志的成長和我們對肌肉的鍛鍊非常類似,它們都需要不斷地進行鍛鍊,而且,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鍛鍊的過程可能會很枯燥,但是,隨著練習的不斷深入,你會漸漸變得越來越強壯,直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力量的確得到了提升,變得更強大而且不會再衰退。
大部分人只有在別人要求或是有其他情況時才會突然緊張起來,一如我們通常習慣於在形勢所迫的情況下才「痛下決心」。但是透過合理的練習,你會發現自己的頭腦得到了極大的強化,以前那些讓你覺得習以為常的情況會變得有些不同,你會發現自己能試著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漸漸地你發現能依靠自我激勵讓自己隨時保持在「鬥志昂揚」的狀態,一旦做到這點,你會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以前連做夢都沒想過的舞台上。
能夠學會放鬆身心並且具有一定程度承受壓力的能力對我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只要做到這幾點,你就總能夠依靠自己的意志力量從巨大的壓力中振奮起來。總是習慣性的保持亢奮的人會失去許多生活的樂趣和消遣。亢奮的時候,你能對別人給出許多建議,但善於傾聽,你才能從別人那兒獲得有用的建議。
第三章 關於頭腦的討論
人類不只擁有一顆頭腦,並且具有眾多的精神能力,而這其中任何一個能力在我們的精神上都有著兩方面截然不同的作用。但是這兩方面的能力之間並不存在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它們之間水乳交融,漸漸演變,如同光譜上的顏色一樣。
我們的精神上的主動努力能轉變為能力上的進步,實際上,我們精神能力上任何一次進步必然是由一次精神上的努力所推動的。而我們精神能力上一次被動的進步則有可能是我們前述任何一個原因造成的,而且,有可能和我們主動取得的進步具有完全相同的誘因。此外,取得主動的進步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多接受別人的建議。思想的電波來自於其他人的頭腦;思想還能由我們的祖先遺傳給我們,這是由自然界中的遺傳法則決定的(從人類起源的上古時代開始就由每一代人薪火相傳的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思想也具有推動作用,而這正是這項法則中所包含的內容,這種推動作用剛開始的效果並不明顯,它是在我們數億年的進化中,一點一點顯露出來的)。
主動努力嶄新的如同剛從鑄幣廠裡被鑄造出來的新硬幣,而與此同時,被動的成就跟它比起來就顯得缺乏創造力,而且實際上,被動的成就常常是很久很久之前偶然的精神衝動所帶來的波動造成的。積極的努力會開闢自己成功的道路,一路上人會披荊斬棘,推開攔在路上的障礙,踢飛絆腳的石頭……
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止它。而被動的努力只會沿著前人鋪就的道路前行。思想上或是行動上的衝動,通常都是由主觀的努力推動的,這種衝動有可能被堅持下來,成為我們的習慣,甚至是本能,這種由主觀的努力推動的衝動有可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動力能讓我們把這種行為一直堅持下去,漸漸的,轉變為一種被動的行為,直至另外一種主觀的衝動出現,改變了我們堅持的這一切,然後,我們會進入另外一輪循環。
同樣的,反過來說,思想上的衝動,或是行動上的衝動,如果是沿著被動努力的方向行動,那麼這種衝動很有可能被我們的主觀意願所阻止,或是因為受到主觀意願的影響而改變方向。
我們精神上創造、改變和摧毀的力量都源於一個相同的源頭,這個力量的泉源就是我們那些積極的行為。我們精神上被動的行為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它亦步亦趨地執行著我們的主動意志所做出的決定,並且嚴格遵守著它指定的規則,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們的主觀意願讓我們養成了思想以及行為上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會給我們的身體發射精神電波,指揮它們按部就班的工作,將你思考的結果貫徹執行。我們的主觀意志還具有另外一種能力:它能向外釋放一種電波,這種電波能抑制我們長久以來養成的那些習慣,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同時,它還能釋放一種新的電波,這種電波的作用更強,它能幫助我們克服以前的習慣,強迫我們改變自己的頭腦和身體,並且藉此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習慣。我們身體裡所有的思考反應,當然了,行動上的反應也一樣,一旦開始了它們的使命,它們就會一直「運行」下去,直到我們的主觀意志,也有可能是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力,發射出我們前面所說的那種電波來改變或是阻止它們的運行為止。在這種初始的衝動持續不斷的作用下,它們的運行又被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若還想阻止它們的運作,這件事就會變得尤其困難。明白了這層道理後,我們就不難解釋人們常說的「習慣的力量」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很輕易的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可是想要克服這個習慣時,卻發現這實在太困難了;有過這種經驗的人對我們所說的這個道理將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這項法則對於好的習慣以及壞毛病都同樣適用。人類的道德準則就是明證。
經常的,我們的幾個能力會聯合起來發揮作用,顯現出一個共同的結果。現實中的任務常常要求我們不得不同時發揮多種能力的作用,而它們之中,可能既有主動培養出來的能力,也有我們早已養成習慣的行為。
當我們遇到新的狀況,當然也包括新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主動反射來處理;但是,如果只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問題,或是任務,那麼我們就可以只依靠已經養成的被動反射弧來處理這件事,而不必動用它那個更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兄弟」。
在自然界裡,任何一個活著的生物體都具有一些本能上想要表現出來的行為,對於一個完整的高等生命,它所具有的本能就是不斷地去追尋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的方法。這種本能在有些情況下會被稱之為欲望。這種「欲望」是真真正正的被動的精神反應,是從人類最初的起源就開始流傳的原始動力所推動的精神反應。
這種精神反應隨著生命的進化歷程也在完成著自己的完善和進步,在完善和進步的過程中,它不斷吸取著力量。而我們進化的原始動力在推動這個反射的進化過程中還得到了更高層次的力量的幫助,我們把這種力量稱為「絕對的力量」。
在植物身上,這種本能的趨勢是明白可感的,我們只要去找到它們從低等到高級各個層次品種的樣本放在面前,結果就再明白不過:它們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算得上是本能。我們常常把這稱為植物的「生命力」。但是同樣的,一個未經發展的原始精神只會沿著我們本能的路線運作。在許多更高等的植物身上,我們能看到「生命活動」所顯現出來的微弱跡象,它們開始顯現出微弱的意志。植物生命學的研究者記錄下許多與此現象相關聯的匪夷所思的現象。毫無疑問的,這就是生命體最根本、積極的精神活動的展現。
在低等動物的世界裡,我們找到了一種進化程度非常高的被動的精神成果。同時,隨著不同物種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不同程度的改變,這種主動的精神活動會發生顯而易見的改變。我們都認為低等的動物跟人類相比,毋庸置疑,牠們只能具有更低等的精神力量,但是事實上,智慧動物所展現出來的意志力量經常能夠達到較低智慧的人類,或是人類兒童的水準。
人類。這顆行星上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高等的生命體,向我們展示了主動精神力量的最高級形式。這種形式的主動精神力量和我們在低等動物身上所見到的相比,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與此同時,儘管同樣是人類,由於各自族群個體上的巨大差異,這種精神能力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而且即使是同一種族的人類,每個個體的精神能力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區別既不取決於這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程度」,也不取決於他現有的社會地位,或是曾經接受的教育程度。人所掌握的文化知識和對自己心理的發展能力是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
你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裡努力搜尋,搜尋那些能讓你的精神能力得到發展的方法。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積極的精神能力只比那些原始的被動的精神能力稍強。每個人的意志都寄託在自己的思想裡,但這些人所展現出來的具有強大的意志力的思想寥寥無幾。他們總喜歡別人為自己做出決定。積極主動的思考讓他們感覺乏味而厭煩,他們總是「跟著感覺走」,讓自己的直覺做決定,本能做出決定總是要比思考得出結果要簡單的多。他們的頭腦永遠選擇阻力最小的路線前進。這種人從本質上講和綿羊沒有任何區別。
在低等的動物以及「低等的人類」身上,積極的精神能力極大程度上受限於他們物質上的能力,我們所處的精神層面上可供使用的材料越多,我們本能所具有的能力也就越強,我們也就能更輕易地跟隨我們的本能做出決定。
在那些低等的生命體漸漸進化為高等生命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將潛藏在他們身體裡的精神能力喚醒,並且最終將它們發掘出來。這些能力總是披著一層「外衣」出現,這層「外衣」在形式上常常表現為我們某些未發展的本能。然後,這些能力會逐步發展成為更高等形式的本能行為,它們將一直發揮作用,直到我們主觀積極的思想接管這一切。這種進化過程還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它們會一直沿著把我們的主觀思想推向更高層次的這個方向進行下去,在循著這個目標前進的道路上,它將永遠不會停歇。這個進化的過程是受我們的「最初起源」所提供的持續的震盪推動的,另一方面,我們所說的「絕對力量」也對這個過程提供了它的幫助。
這種進化的法則還在發揮著作用,而且人類已開始學著發展自己思想上新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最早又是以我們的本能的形式顯現的。有些人已經把這些剛剛開發出來的能力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可觀的程度,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我們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沿著我們的主動思想的方向來鍛鍊我們自己的頭腦。事實上,我們已經發展出了一點這種力量。這本來是一些東方的「術士」們的祕密,知道這個祕密的,還包括一些他們在歐美的同行們。透過正確的指導,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合理的練習,並且藉此增強我們的思想對自己意志的服從性。我們所常常說的「決心的力量」,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對我們的思想進行訓練,讓它能夠意識到並且發掘出潛藏在我們內心裡的力量。
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其實都是足夠強大的,我們已經不需要對它再進行強化了。但是我們要對它們進行訓練,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夠接收到我們的意志對它的指示,並且將其付諸實行。
我們的意願其實是「我們自己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願望的電流總是沿著精神的線路在全力向前奔湧著;但是你必須瞭解讓你自己的「電車電路」和這條線路接通的方法,只有這樣,你的「精神電車」在抵達時才能夠馬上開始正常的運行。如果你總是習慣接受那些傳統精神力量的研究者的看法,那麼這又將是一個和你以前接觸到的理論或多或少有所牴觸的觀點,但是,我沒有騙你,它的的確確是正確的,比以前那些研究成果更準確。如果你打算遵循著正確的方法去實踐這個觀點,那麼最終你一定能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亦將證明我剛才說過的話。
「絕對力量」對人類的吸引力一直都在驅使著我們進步,而「最初起源」所傳遞下來的波動性的力量也還沒有耗盡。當人類有能力幫助他們自己的時候,人類就將迎來又一次的進化。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同時也就懂得了發展自己的思想力量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他們甚至可以完成我們眼中的奇蹟,與此同時,那些對這項法則一無所知的人們,則有可能終其一生都與真理背道而馳。
那些懂得自己精神本質的人們能夠很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並且合理地運用這些偉大的力量。他們從不輕視自己本能中所具有的那些能力,也會充分運用好這些能力,他們會把這些能力用在最能發揮它們作用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他們總能從他們的工作中得到最好的回報。這些人能好好地訓練和掌握他們的本能,讓這些本能的能力去執行他們本我的命令。如果這些能力沒能很好的完成它們的任務,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引導,而且我們的知識可以保證我們不會不理智地對它們進行干擾,因此也就避免了由此引發的對我們自己造成的傷害。我們應該學會發展潛藏在我們體內的能力和本領,並且能夠在主動和被動方面的精神活動中顯現出它們的力量。這樣我們就能夠瞭解到潛藏在我們身體裡的那個「我」才是我們自己的主人,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的本能都只不過是他進行自己統治的工具。他祛除了我們心頭的恐懼,並且充分享受著我們賦予他的自由。他終於找回了自我。他,最終明白了「我們自己」的祕密。
第一章 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
宇宙由一個法則來統治一個偉大的法則。它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但從根本上來看,只有一個法則。現在每天我們都更多瞭解它一些,面紗正逐漸被揭開。
我們很隨意就談到萬有引力法則,然而卻忽略了同樣令人驚歎的徵象「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我們對吸引且維持構成物質的微粒結合在一起的法則所表現出來的奇妙現象很熟悉。
我們認識到吸引物體到地面和維持圓周世界有序運行的法則的力量,但對吸引我們渴望或恐懼的事物,以及建造或毀壞我們生活的強大法則,我們卻閉上了眼睛。
當我們漸漸明白...
作者序
序言 吸引力法則:一個埋藏千年的祕密
在「新思想主義者」新思想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美國發生的一場思想運動,主要發起者為當時的心理學家、作家和醫生等,影響非常廣泛,他們對吸引力法則的普遍共識是「相似的吸引相似的」,並把它應用到有意識的渴望中。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和信念會引起物理世界的變化,即吸引與上述思想一致的積極或消極的經驗,且透過或不透過行動獲得這樣的經驗。這個過程一直被描述為「吸引力法則的和諧共振」或「你獲得你所想的;你的思想決定你的經歷」。
這個說法與新思想的信念及實踐緊緊相繫,它最普遍的定義也就從其中產生,但它也在其他深奧的領域,如神祕主義和神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得到更複雜的發展)。近年來,因為二○○六年的電影《祕密》,新思想運動在一百年前的觀念重新大為流行。
吸引力法則中「物理世界能夠不透過任何物理作用而被改變」的觀念一直遭到科學界的嚴厲批評,舉出「法則」這個科學辭彙的誤用及宣導吸引力法則者和一些新思想運動、精神性廣泛的支持者所做的聲明缺乏科學證據。
其實,吸引力法則背後的觀念並非創新。這個觀念可以在印度教中找到。由於印度教在神學上的影響,它在早期的神學教程中也被提到。在一八七七年,「吸引力法則」被赫勒娜.布拉瓦特斯基(Helena Blavatsky)在她第一本關於神祕學深奧理論的書—《揭開伊西斯的神祕面紗:古老智慧傳統的祕密》中提到。
真正研究吸引力法則的鼻祖是威廉.沃克.阿特金森,他在他的新思想主義書籍中第一次運用這個說法,即《吸引力法則》。阿特金森是《新思想》雜誌的編輯,信奉印度教,是一位印度大師的學生,還是一百多本各種各樣關於宗教、神靈和神祕學等主題書的作者。之後,「吸引力法則」這一概念在當時很多的作家、心理學家的著作中得到廣泛的介紹,如華勒斯.華特斯的《失落的百年致富聖經》、查理斯.哈奈爾的《世界最神奇的24堂課》、羅伯特.柯里爾的《祕密》系列叢書、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等著作都對「吸引力法則」進行了大量的闡述。
到二十世紀中期,並持續到二十一世紀早期,不同的作者在一個術語範圍內對這個主題進行了闡述,諸如積極思考、精神科學、新思想、實用形而上學、心理科學和宗教科學等。
二○○六年,一部建立在「吸引力法則」的基礎上、名為《祕密》的電影得到發行,進而發展為一本同名的書籍。這一成功的電影和書籍在美國的媒體上得到廣泛的關注,從《星期六夜生活》(Saturday NightLive)到《歐普拉.溫弗瑞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都報導了這一現象。二○○六年九月,一本埃斯特.希克斯(Esther Hicks)寫的名為《吸引法則》的書上了《紐約時報》(NewYorkTimes)的暢銷書排行榜。也是在二○○六年,演講家貝斯(Beth)和李.麥克采恩(Lee McCain)出版了他們的書籍《感激生活:活生生的吸引力法則》;該書成為一本暢銷書,緊接著他們收到演講邀約,並在《奧普拉和朋友》(Oprah and Friend)XM廣播節目中接受採訪,其中他們把他們積極的職業生涯的轉變歸因於吸引力法則。
許多接受吸引力法則,作為正確生活的指導者的人們,以他們對宇宙和宇宙法則的信念作為基礎;正是如此,對他們來說,法則的本質不是科學地被安置,「法則」這個詞帶有同樣的信念基礎,就像來自其他非科學的「律令」那樣有價值,例如「因果法則」和「十戒」。在那些遵守各種新思想的人中,這尤其正確。新思想主義者遵循的一個普遍方法是:透過積極的斷言練習來應用吸引力法則。
一些更現代的吸引力法則研究者宣稱,它(吸引力法則)在量子力學中有科學根基。他們認為,思想具有一種吸引相似能量的力量。為了控制這種能量,人們必須練習四件事:
1.知道一個人渴求什麼,並要求宇宙為它服務。(「宇宙」被廣泛提到,說明它可以是個體所想像的任何事物,從上帝到不知來源的能量。)
2.帶著巨大的情感如熱情或感激之情把一個人的思想全部集中在所渴求的事物上。
3.像所渴求的目標已經實現那樣感覺和行動。
4.開放地接受它。
一個人如果時刻想著一個人所沒有的,它自然會在現實中得到相同的結果,如果一個人遵循這些原理,並避免「消極的」思想,宇宙一定會顯現出一個人的渴求之物。
這個四步驟的清單(不確定來源),用科學的術語表達,類似於米爾德雷.曼在《成為你所相信的》一書中第一次概括的「示例七步驟」的影響:
渴望
對你在生活中所想要的事物懷有強烈的熱情,並對一些現在還沒有的事物真正渴求。
決心
明確地知道你想要什麼,以及什麼是你想做或擁有的。
要求
(在確定和充滿熱情的時候)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要求得到它。
相信
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帶著強烈的信念相信能夠得到它。
工作
為它工作……然後每天幾分鐘,想像你自己身在已經完成的圖景中。永遠不要描述細節,但要看到你自己正享受著特定的事情……最終,你會看到在某個時刻它恰好出現,作為一個禮物或類似的東西,或者你將得到一個能獲得你正在要求的事物的機會。
感激
總是記得說:「謝謝!」並開始在你的心裡感覺到感激之情。如果我們真正感覺到它,那麼我們所做過的最強而有力的祈禱,就是這兩個單字。要像你已經得到你所想要的那樣來感覺。
期待
訓練你自己生活於一種幸福的期待狀態中……找到一種使它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的方法,並對之保持信心。或許是某些人把它送給你,或者你找到一個啟發來獲得它。
不管我們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去驗證「吸引力法則」的正確性,事實上,這一法則一直存在,就像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萬有引力定律也一直存在一樣。
本書是「吸引力法則」領域最早的一本著作,也是最權威的著作。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你現在遇到諸多困難,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心中充滿了消極、失落的情緒,想尋找人生的終極答案,那麼,本書就是寫給你的!在這裡,你會找到人生的終極答案,並且教給你一些簡單實用的祕訣,讓你快速改變人生!
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想讓你的人生好上加好,讓生活更加幸福、快樂、富有,能夠輕鬆擁有最美好的事情,那麼,這本書同樣也是寫給你的!你將輕鬆地得到你想要的,從容不迫、毫不費力!
如果你已經聽說過吸引力法則,讀過一些這方面的書,卻在運用上不那麼順心自主、施展自如;似懂又好像非懂,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要怎樣才有改善的餘地,想從更基礎、更系統的理論學起,本書將告訴你「吸引力法則」的所有祕密!
關於作者和本書
威廉.沃克.阿特金森生於馬里蘭州的巴爾迪摩,他於二十歲那年起開始經商,三十二歲時被賓夕凡尼亞法庭錄用為律師。儘管他的律師職業給他帶來了物質上的富足,然而強大的精神壓力和過度的精力消耗最終令他精疲力竭。
這段時期,阿特金森遭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重創,加上他在財政上的重重危機,他整個人幾近崩潰。於是,他試圖尋求治療。他發現了一本《新思想》期刊,並從中找到了絕佳的療傷方法。
阿特金森康復後不久,便開始在那本期刊《新思想》中發表文章。這本期刊後來更名為《精神科學》。不久,他寫的一篇命名為《精神科學教本》的文章刊登在了這本期刊上。
一年後,阿特金森成為了《新思想》的一個副刊—《建議》的副總編輯,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書《吸引力法則》。之後,他又遇見了《新思想》的知名出版商西德尼.弗勞爾。他們兩人開始通力合作,阿特金森出任《新思想》的總編輯,在這個職位上,他一直做了五年。
阿特金森在《新思想》上發表了許多作品,這些作品在《新思想》忠實的讀者群,尤其是醫生和律師中廣受歡迎,影響頗大。阿特金森的名氣也被廣泛地流傳開來。
《吸引力法則》是作者的第一本著作,更是「吸引力法則」領域的最早著作和文獻,可以說是「吸引力法則」的開山之作。這本書在塑造個人魅力、提高精神影響力、增強思想的力量、集中注意力、培養意志力,以及實用精神科學方面都有發人深省的見解。
在這本「新思想」的經典著作中,阿特金森專注於吸引力法則在思想世界中的作用。他指出萬有引力法則和心理吸引力法則之間的相似性。他解釋說,思想振動波就像那些表現為光、熱、磁和電的波一樣真實。不同之處只在於振動波的頻率,這也闡明了「思想波」為何不能被我們的五種感官感知到的事實。
他說明在光和聲音的波譜中其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波動空間,該空間寬闊得足以包含其他世界。這些空間裡的波動將被與它們相互諧調的感覺器官所感知到,這是符合邏輯的。更加精密的科學儀器就能夠記錄更多這些隱藏著的頻率。
在消極和積極的思想波之間經常有著相互作用—個體的任務就是透過意志的作用來把他們心理的主要振動頻率提高到一個積極的程度上。阿特金森從兩方面討論斷言的目的:首先,建立一個新的心理態度,第二是提高心理波的主要振動頻率。他也提到,在釋放表達和吸收印記之間必須有一個可以接受的平衡狀態。
許多心理的功能被發現和討論,作者宣稱意志力之流沿著精神導線激烈地流動著,但個體必須訓練,以便最好地接通這個能量的泉源。「我」是心理的主人,「意志」是「我」的工具。用來內化這種洞察力的斷言在這裡獲得提供。
阿特金森也說明怎樣克服消極的情感,如恐懼、焦慮、嫉妒、憤怒和仇恨。他堅決相信宇宙法則在一切環境中運行,並建議讀者使自己與這些法則互相諧調。我發現宣揚生命力量和訓練心理習慣的章節尤其有用和令人振奮。
儘管這本書寫於多年以前,但其內容依然令人聽來就感到新鮮和屬於當代。其中對「吸引力法則」的解釋及過程非常清晰,各種訓練也相當簡單和實用。作者極具感染力的樂觀主義和他簡明、直接的表達方法深深地吸引了無數的讀者。
如果誰還沒有讀到這本書的精華,那麼你正在錯過一件真正美好的事物。對於如何運用「吸引力法則」,阿特金森闡述得極其精彩,如怎樣永遠不反抗進入你心裡的消極、對立的想法,以及如何將注意力只集中到你所想要的事物上。而且,在必要的地方以幽默而彷彿話家常一樣的方式進行極清楚的解說。而在這本書中他闡述的最重要的理念是:他強調把你的能量投入到唯一的目標上是多麼重要,對於它,你的注意力永遠不要動搖。
對於如何消除恐懼,阿特金森指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開始「切除」恐懼。恐懼思想是眾多不幸和失敗的根源。你已經被告知這種情形一遍又一遍,但它仍將繼續重複。恐懼是一種被消極思想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心理習慣,但透過個體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自由。他指出,我們要選擇「勇氣」而不是恐懼……因此,不是重複說:「我不害怕!」而是大膽地說:「我充滿了勇氣!」、「我是勇敢的。」你必須宣稱:「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如此一來,儘管在本質上也是否定的,但與其簡單否定導致恐懼的客觀事實,不如承認恐懼自身,然後否定它。
正如一位讀者所說:「這本書將改變你的心理程式,安裝上那些你所想要的,而非你所不想要的模式。」
你是否正在期待一本系統化講解吸引力法則,有助於你從基礎學起,系統化學習其理論和應用的書?你是否學了吸引力法則卻還是常常覺得使用困難?窒礙難行?那麼,從本書開始吧!
序言 吸引力法則:一個埋藏千年的祕密
在「新思想主義者」新思想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美國發生的一場思想運動,主要發起者為當時的心理學家、作家和醫生等,影響非常廣泛,他們對吸引力法則的普遍共識是「相似的吸引相似的」,並把它應用到有意識的渴望中。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和信念會引起物理世界的變化,即吸引與上述思想一致的積極或消極的經驗,且透過或不透過行動獲得這樣的經驗。這個過程一直被描述為「吸引力法則的和諧共振」或「你獲得你所想的;你的思想決定你的經歷」。
這個說法與新思想的信念及實...
目錄
第一章 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
第二章 同類相吸、異類相斥
第三章 關於頭腦的討論
第四章 頭腦的建構
第五章 意志的祕密
第六章 消滅你的恐懼和憂慮
第七章 清除走向成功的路障
第八章 精神控制的法則
第九章 發掘生命的力量
第十章 訓練你的慣性思考
第十一章 情感心理學
第十二章 開發大腦的新領域
第十三章 有吸引力的力量─欲望的力量
第十四章 強大的動力
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
第十六章 法則,不是機率
第十七章 神奇的「個人磁力」
第十八章 你想要什麼,就吸引什麼
第十九章 學會運用思想的力量
第二十章 發揮你心靈的感召力
第二十一章 一點世俗的智慧
第二十二章 眼神的力量
第二十三章 有魔力的眼神
第二十四章 揮發性的力量
第二十五章 直接影響力
第二十六章 神奇的心靈感應
第二十七章 集中精力練習
第二十八章 最後的忠告
第一章 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則
第二章 同類相吸、異類相斥
第三章 關於頭腦的討論
第四章 頭腦的建構
第五章 意志的祕密
第六章 消滅你的恐懼和憂慮
第七章 清除走向成功的路障
第八章 精神控制的法則
第九章 發掘生命的力量
第十章 訓練你的慣性思考
第十一章 情感心理學
第十二章 開發大腦的新領域
第十三章 有吸引力的力量─欲望的力量
第十四章 強大的動力
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
第十六章 法則,不是機率
第十七章 神奇的「個人磁力」
第十八章 你想要什麼,就吸引什麼
第十九章 學會運用思想的力量
第二十章 發揮你心...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14-08-05ISBN/ISSN:978986593684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