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破廟裡出來的窮和尚
明代開國,與元代有很大不同,但後來由興而衰,由盛而亡,卻重蹈元朝五大覆轍。哪五大覆轍呢?第一是骨肉相殘,第二是宦官爭權,第三是奸臣橫行,第四是內戚恃寵,第五是流寇殃民。這五大弊端循環不息,足以損傷國家元氣、傾覆國家命運,再加上內有黨爭、外有強敵,整個國家愈發混亂不堪,勉強支撐了兩百多年,最終一敗塗地,把一片錦繡江山拱手讓給了滿族。
明太祖崛起的時候,正是元朝末年。當時盜賊四起,叛亂不斷,黃岩人方國珍起兵台溫,潁州人劉福通和欒城人韓山童起兵汝、潁,羅田人徐壽輝起兵蘄黃,定遠人郭子興起兵濠梁,泰州人張士誠起兵高郵,還有李二、彭大、趙均用等一幫草寇攻佔了徐州。元朝官府調兵遣將,連年征戰,只抓住了韓山童,趕跑了李二。其他的叛賊不但毫髮無損,而且愈來愈猖獗。
那時元順帝昏庸得很,整日耽於淫樂,把軍國大事都撇在腦後。賢相脫脫出征有功,反而被革職充軍,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和禿魯鐵木兒犯上作亂,元順帝反而言聽計從,恩寵有加。也許是冥冥中激怒了上蒼,山崩、地震、乾旱、水災接連不斷,甚至血雨、隕石、隕火等怪象也時有發生。可元順帝卻不害怕,仍然荒淫昏庸。於是群雄逐鹿,人人都想當皇帝。劉福通捧出韓山童的兒子來做皇帝,國號宋;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天完;張士誠也自號誠王,國號周。就在這個時候,濠州出了一位奇人,姿貌奇傑,氣度恢弘,頗有帝王氣象,此人就是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字國瑞,父親叫朱世珍,從泗州遷居到濠州的鍾離縣,相傳漢鍾離就是在這裡得道成仙的。朱世珍生有四個兒子,最小的就是元璋。元璋的母親陳氏在剛懷孕的時候,夢見神仙給了她一顆藥丸,放在手心光芒四射,她按照神仙的吩咐吞入口中,甘香異常。醒來之後,嘴裡仍有餘香。到了將要分娩的時候,天上忽然紅光閃閃,鄰居們以為是著火了,都呼喊著跑去救火。到了他家門外,卻看不到什麼火光,再到遠處回望,仍舊是熊熊大火,一直不滅。大家莫名其妙,驚訝不已。後來聽說朱世珍家生了一個小孩,愈發傳為奇談,都說這個嬰兒不是尋常人物,將來一定能成大器。這年是元文宗戊辰年,這嬰兒誕生的時日是九月丁丑日未時。後人推測命理,說他是辰戌丑未,四庫俱全,所以貴為天子。
朱世珍給兒子取名元璋。這孩子相貌魁梧,奇骨貫頂,很受父母寵愛。偏偏他不分白天黑夜總是哇哇大哭,聲音異常洪亮,不單讓做爹娘的日夜驚心,就連鄰居也被他吵得無法入睡。朱世珍無計可施,只好到附近的皇覺寺向神明祈禱。說也奇怪,從此以後,小孩子便安安穩穩,不像從前那樣怪哭了。朱世珍覺得神佛有靈,很是感激,等到元璋周歲的時候,便和陳氏抱著孩子到寺裡去還願,並且給元璋取了一個禪名叫做元龍。所以俗稱明太祖為朱元龍。
光陰易過,歲月如流。朱元璋漸漸長大,身體一天比一天魁梧。朱世珍家裡人口愈來愈多,費用也愈來愈大,又碰上荒年,入不敷出,單靠朱世珍一人,哪裡養活得了呢?今天吃兩頓,明天吃一頓,全家人忍饑挨餓,勉強度日。無奈之下,朱世珍讓三個比較大的兒子出去做傭工,只留元璋在家。元璋無所事事,經常到皇覺寺玩耍。寺內的長老喜歡他聰明伶俐,就隨意教給他一些文字,他竟然過目不忘,入耳即熟,到了十歲左右,居然將古今文字通曉了一大半。
朱世珍覺得元璋已經長大,就要他自謀生計。起初元璋不太願意,經朱世珍再三訓導,才到本村劉大秀家放牛。那些牛經過元璋的餵養,愈來愈肥壯,很得主人歡心。但是元璋天性好動,每與村童遊戲,一定要自己當首領,孩子裡有不服氣的,往往被他拳打腳踢,劉大秀怕他惹禍,就讓他回家了。
轉眼間已經是元順帝至正四年,濠泗地區先是大鬧饑荒,接著又發生了瘟疫。朱世珍夫婦相繼逝世,後來元璋的長兄朱鎮也得瘟疫死了,家裡一貧如洗,沒錢買棺材,只好用草席卷著,由元璋與二哥朱鏜抬到野外安葬。剛走到半路上,突然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光閃閃,雷聲隆隆,接著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彷彿銀河倒瀉,澎湃直下。兄弟二人全身都被淋濕了,沒辦法只好把屍體放在野地上,到村裡去避雨。沒想到雨卻下個沒完,過了好長時間才漸漸停止。雨停後,元璋和二哥急忙去察看,只見屍體已經沒入土中,兩邊的浮土被雨水沖積成厚厚的土包。二人覺得非常奇怪,向村裡人一打聽,才知那埋屍的地方是同村劉繼祖的祖產。當下就和劉繼祖商議,劉繼祖也覺得很驚訝,心想老天爺這樣作怪,是不是有些什麼來歷?不如順天行事,做個大大的人情,於是就將這塊葬地慷慨地贈送了朱元璋兄弟。兄弟二人當然十分感謝。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不久二哥和三哥又相繼染上瘟疫一同去世,只剩了嫂子和孩子幾個人,孤苦伶仃,終日以淚洗面。這時朱元璋已經十七歲了,看到這種狀況很沮喪,覺得還不如到皇覺寺去當和尚,免得吃苦受累。想好以後,他就悄悄來到皇覺寺,拜長老為師,當起了和尚。不久長老去世了,寺裡的和尚瞧不起他,經常欺負他,有時飯吃完了才敲飯鐘,甚至有時夜裡不給元璋留門。可憐少年朱元璋晝不得食,夜不得眠,險些做了孤魂野鬼。
朱元璋實在熬不住,心想:「再待下去,多半得死在這裡。」便忍著氣,帶上被子和缽盂,雲遊四方,到處化緣,吃了不少苦。到了合肥地界的時候,他覺得身上忽冷忽熱,四肢疼痛,動彈不得,只好找了一座涼亭,將就休息一下。迷糊之中,覺得有兩個紫衣人陪在他的左右照顧他,口渴時身旁有新鮮的梨,肚子餓時枕邊有蒸餅。那個時候他也沒心思去查問怎麼回事,抓起就吃,吃完就睡,迷迷糊糊地過了好幾天,病竟然好了。他抬起頭來,四處尋找紫衣人,卻連個影子也沒有。他也不再多想,站起身,收拾行李,繼續雲遊化齋。
朱元璋一路經過光、固、汝、潁各州府,雖然遇到不少施主,畢竟是靠討飯過日子,吃了上頓沒下頓。勉強熬了三年多,朱元璋仍舊是一個窮和尚。於是從小路返回皇覺寺,沒想到這裡已經面目全非,到處都是蜘蛛網,佛殿也殘破不堪了。他找了一塊兒空地把行李放下,出門去拜訪鄰居。「這些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沒有餘力供養寺廟裡的和尚,和尚們就都散了。」鄰居們說的這幾句話,讓朱元璋心裡十分感慨。後來鄰居們商議,這寺廟反正沒有人了,就留他暫時當住持。朱元璋也得過且過,又寄居了三四年。
至正十二年春,定遠人郭子興和黨羽孫德崖等人起兵濠州,元朝大將徹里不花奉命討伐,卻不敢攻打叛軍,反而每日裡四處捉拿百姓,報功邀賞。於是人們四散逃亡,一座座村落變為廢墟。皇覺寺雖然僻靜,但也免不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朱元璋見鄰近村民多半逃亡,自己也覺得慌張,捏了一把冷汗。想要留下來,怕世道太亂,找不到吃的,即使不被殺死,也要餓死;想要離開,又無處可去,況且自己是一個和尚,更沒有棲身之所。左思右想,進退兩難,於是走進伽藍殿中,焚香卜卦。先問遠行,不吉;再問留住,又不吉。朱元璋不由得大驚道:「離開不行,留下來也不行,到底怎麼辦?」忽然想起當年在路上生病時,好像身邊有紫衣人護衛,朱元璋不免心中一動,於是又虔誠地問卦道:「去和留都不吉,莫非是讓我造反不成?」隨手卜卦,竟然得了一個大吉。當時他就跳起來:「神明已經指示我的去路,我還守這僧缽做什麼!」於是將缽盂丟到一旁,帶著一條破舊不堪的薄被,大踏步走出寺門,直奔濠州方向去了。
破廟裡出來的窮和尚
明代開國,與元代有很大不同,但後來由興而衰,由盛而亡,卻重蹈元朝五大覆轍。哪五大覆轍呢?第一是骨肉相殘,第二是宦官爭權,第三是奸臣橫行,第四是內戚恃寵,第五是流寇殃民。這五大弊端循環不息,足以損傷國家元氣、傾覆國家命運,再加上內有黨爭、外有強敵,整個國家愈發混亂不堪,勉強支撐了兩百多年,最終一敗塗地,把一片錦繡江山拱手讓給了滿族。
明太祖崛起的時候,正是元朝末年。當時盜賊四起,叛亂不斷,黃岩人方國珍起兵台溫,潁州人劉福通和欒城人韓山童起兵汝、潁,羅田人徐壽輝起兵蘄黃,定遠人郭...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
目錄
序 言 ......................................................... 002
破廟裡出來的窮和尚...............................................008
糟糠之妻 ....................................................... 015
朱元璋的最初功勛 ................................................024
攻佔和陽 ....................................................... 034
「鴻門宴」死裡逃生...............................................042
江山初定 ........................................................048
智擒二將 ....................................................... 055
廖永安太湖失足 ................................................. 062
明朝的第一位謀士 ............................................... 069
完美的防禦戰 ....................................................076
決戰鄱陽湖 ..................................................... 084
兵敗如山倒 ..................................................... 090
張士誠的末日 ................................................... 098
四海歸心登帝位 ................................................. 104
擴廓中計 ....................................................... 109
雪地裡的腳印 ................................................... 115
天下第一奇男子 ................................................. 121
狼子野心胡惟庸 ................................................. 127
胡藍之獄 ....................................................... 135
「孝慈」馬皇后 ................................................. 140
蟄伏的隱患 ..................................................... 147
靖難之役 ........................................................154
圍攻濟南 ........................................................160
序 言 ......................................................... 002
破廟裡出來的窮和尚...............................................008
糟糠之妻 ....................................................... 015
朱元璋的最初功勛 ................................................024
攻佔和陽 ....................................................... 034
「鴻門宴」死裡逃生...............................................042
江山初定 ........................................................048
智擒二將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7-30ISBN/ISSN:978986573243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