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新譯,經典重現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甘露事變
李訓想把宦官剷除乾淨,就和鄭注商量,等鄭注到藩鎮後,馬上選幾百名壯士作為親兵,假裝進京保護王守澄的葬禮,等宦官前來送葬的時候,讓這些親兵一併將他們殺死。彼此商議已定,鄭注起程去了鳳翔。不料,李訓變了想法,他擔心事成之後鄭注得了大功,就和舒元輿等人密謀,另外任命大理卿郭行餘為邠寧節度使,戶部尚書王璠為河東節度使,並招來一大幫壯士作為殺手。又提拔刑部郎中李孝本為御史中丞,提京兆尹李石為戶部侍郎,封太府卿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這些人除了李石之外,都是李訓的私黨,分別安排在重要位置,這樣一旦大功告成,不但能殺盡宦官,就連合謀的鄭注也可以一併除去。
太和九年十一月間,文宗上殿議事。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匆匆上奏,說:「左金吾大廳後面的園子裏,石榴上夜有甘露,這是個吉兆,請陛下前去觀看。」石榴上凝霜結露,本來並不稀奇,但李訓和舒元輿竟然帶領文武百官下拜道賀,並且請文宗親自去觀看。文宗同意後,坐著車駕出了紫宸門,來到含元殿。先派李訓等人去察看究竟,好半天才回來,卻說沒看到甘露,不便宣佈。文宗道:「有這種事嗎?」於是派宦官仇士良、魚志弘等人,帶領手下再去察看。仇士良等人一走,李訓馬上召郭行餘、王璠兩個人上殿受命。王璠渾身發抖不敢上前,只有郭行餘應召上殿。當時,兩個人已經招募了幾百名壯士,都帶著刀在丹鳳門外待命。河東親兵也陸續趕到,邠寧兵卻觀望不定,沒有到來。宦官仇士良等人來到金吾廳,遇著韓約,見他慌慌張張,額頭冒汗,仇士良不覺驚訝問道:「將軍慌什麼?」話沒說完,忽然見風吹起帷幕,裏面埋伏著軍兵。仇士良心裏一驚,慌忙往含元殿跑去。
李訓見仇士良等人跑回大殿,急忙對金吾衛士喊道:「快快上殿護駕,每人賞錢一百貫。」金吾兵正要上殿,仇士良眼疾手快,已經先指揮宦官扶著文宗上了車駕,從殿後毀牆逃出。李訓上前拉著車駕對文宗道:「臣還沒奏完事,陛下稍等片刻。」仇士良大喊:「李訓反了!」隨後,護著車駕跑進了宮門,把宮門緊閉。李訓見事情敗露,急忙從旁邊人身上換了件衣裳,上馬逃出。郭行餘、王璠等人也逃得無影無蹤。一時間天下又變成了宦官的。
宰相王涯和賈餗本來沒參與密謀,見殿中忽然大亂,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只好回到中書省靜候消息。舒元輿也假裝不知道。中午時候,忽然有人來報:「左神策軍副使劉泰倫,右神策軍副使魏仲卿,帶領禁兵一千多人,從後門殺出來了。」舒元輿聽完後第一個逃掉,王涯和賈餗不知所措,也狼狽逃走。文武百官和金吾兵一千餘人奪門逃出,沒等跑出去一半,禁兵已經殺到,好似砍瓜切菜一般殺死了六百多人。仇士良等人又分兵屠殺,可憐那些大臣都冤冤枉枉地做了刀下鬼,血流滿地。
仇士良又派騎兵一千餘人追捕逃跑的人,舒元輿和王涯都被禁兵捉回左軍,嚴刑拷打。王涯已經七十多歲了,哪裡經受得起,於是屈打成招,說自己和李訓謀行叛逆,要尊立鄭注為帝。王璠剛逃回家,也被捉到左軍。他見王涯等在一旁,就質問道:「你們謀反為什麼要牽連上我呢?」王涯答道:「老弟先前當京兆尹時如果不向王守澄告密,哪至於有今天呢?」王璠啞口無言。禁軍又搜捕同黨,並趁機大肆搶劫大臣家裏的財物,簡直像強盜一般。民間的流氓無賴也趁火打劫,假稱是禁兵,燒殺搶掠。一時間京城烏煙瘴氣,火光沖天,煙塵蔽日。
第二天,百官上朝時,禁兵持刀夾道站立,只准每個大臣帶一個隨從。文武百官戰戰兢兢來到宣政門,四下一看既沒有宰相、御史,也沒有帶班官員,一片混亂,毫無秩序。好不容易等到升殿,文宗問宰相王涯等人為什麼沒來,仇士良答道:「王涯等人謀反,已押在獄中。」說完把王涯的供詞呈上。文宗略略看了一下,就召來左僕射令狐楚和右僕射鄭覃問道:「這是王涯的手筆嗎?」二人答道:「確實是王涯的筆跡,王涯果真謀反。」文宗於是留他兩人參政議政,並起草詔書,宣告天下。令狐楚在寫李訓、王涯等謀反一事時,用語模棱兩可。仇士良很不高興,就反對令狐楚當宰相,只同意鄭覃任同平章事。繼而又升任戶部侍郎李石,與鄭覃同為宰相。這時,外面的流氓無賴還在搶掠,神策將軍楊鎮、靳遂良等人各率五百人出面鎮壓,殺死多人,混亂才漸漸平息。
賈餗換了衣服,躲進一戶老百姓家。後來聽說各處都有禁兵把守,料想不能逃脫,就騎驢來到興安門,途中遇到禁兵,自己承認道:「我是宰相賈餗,不幸為奸人誣陷,你們可以送我到左右兩軍。」禁兵於是把他押送右軍。李孝本一個人騎馬逃奔鳳翔,到咸陽時被追兵抓獲,也押送回了京師。李訓從京城逃出,直奔終南山,投奔寺僧宗密,宗密和李訓關係很要好,打算把他剃度為僧,以便躲避搜查。偏偏僧侶害怕私藏罪犯招來禍患,把李訓趕出了山門。李訓轉而投奔鳳翔,卻被守軍活捉,押送京師。半路上李訓料想自己難免一死,又擔心到京城後難免受辱,就對解差道:「得到我雖然可以讓你們升官發財,但你們人太少,一進京城,必然被禁兵搶走,不如帶我的人頭前去。」解差於是砍下李訓的人頭,送回京都。
仇士良當即命令左右神策軍各三百人,把王涯、王璠、郭行餘、賈餗、舒元輿、李孝本等人,連同他們的家屬一併斬首示眾,人頭懸掛在興安門外,連孩子也不放過,慘不忍睹。只有王涯因為為官苛刻激起民憤,百姓見他被處死無不拍手稱快。
令狐楚被封為鹽鐵轉運使,左散騎常侍張仲方升任京兆尹。朝廷又派人帶密旨去鳳翔,命令監軍張仲清立即把鄭注斬首。鄭注本來帶領五百名親兵去了扶風。路上聽說李訓的事情敗露,連忙返回鳳翔。張仲清採用牙將李叔和的計策,邀請鄭注過府飲酒。鄭注仗著有衛兵,欣然赴約。張仲清迎接鄭注進了客廳,格外殷勤。李叔和又帶著鄭注的衛兵出去喝酒,然後帶刀來到客廳,見鄭注正和張仲清喝茶談話,就搶步上前,將鄭注的人頭砍了下來。張仲清搜捕副使錢可復、節度判官盧簡能、觀察判官蕭傑、掌書記盧弘茂等人,將他們一併處斬。其他如鄭注及錢可復等人的家屬,也被全部殺掉。張仲清派李叔和把人頭送到京城,於是全案人犯被一網打盡。仇士良、魚志弘等人全都加官晉爵。
甘露事變後,一切生殺任免,全由兩個中尉宦官主持,文宗已經如同木偶一般,能保全性命,已經是萬幸,哪裡還敢再和宦官慪氣?仇士良、魚志弘等人氣焰囂張,上威脅天子,下欺淩宰相,每次到延英殿議事時,仇士良都傲然上座。鄭覃和李石發表意見時,往往被仇士良當面呵斥,或者拿李訓、鄭注謀反的事駁斥。一次,鄭覃和李石齊聲反駁道:「李訓和鄭注確實是叛亂的罪魁禍首,但不知李訓和鄭注是誰引薦的,竟然鬧出這種大禍。」仇士良聽到這話,也無話可說了。
宦官痛恨李訓和鄭注等人,從此牽連不斷,接連打擊異己,整天不是殺人就是貶官,滿朝文武不得安生。一天,文宗上朝,問宰相道:「京城近來太平嗎?」李石答道:「京城基本太平,但近日天氣特別寒冷,恐怕是殺人太多導致。」鄭覃也建議道:「罪人和親屬已經全都處死,其餘人可以不必追究了。」文宗點頭退朝。接連過了好幾天,卻並不見有赦免的旨意。
忽然京城謠言又起,說有賊寇到了。百姓四散奔逃,塵埃四起,文武百官也沒命地亂跑,京城大亂。只有李石鎮定自若,從容安排防守事宜。左金吾大將軍陳君賞,率兵把守望仙門,軍容整齊,戒備森嚴。一幫民間的惡少,手拿刀槍,準備趁亂搶掠。幸好城內有李石,城外有陳君賞,從容坐鎮,才平安無事。到了晚上,毫無變動,人心這才安定下來。
幾天之後,赦免的詔書終於頒佈。凡是罪人的親黨,除去前面已經處死的,以及指名搜捕的之外,一概不再追究。畏罪潛逃的官吏,也不再追捕,全部官復原職。這道詔書一下,陰霾漸漸散去,天空終於放晴。
只是禁軍仍然暴虐,京兆尹張仲方向來懦弱,不敢過問。李石見他不能勝任,就上奏請求讓他出任為華州刺史,改派司農卿薛元賞繼任。薛元賞剛正不阿,很有氣節。偶然到李石府中,聽到李石和一個禁軍部將大聲爭辯,於是大步來到客廳中,對李石道:「相公輔佐天子,約束四海,如果不能制伏一個軍將,讓他如此無禮,將來怎麼能制伏天下呢?」說完喊來侍從,拿住軍將,命令帶到下馬橋候審。薛元賞來到下馬橋,那名軍將已經被扒掉軍服,跪在道旁,薛元賞立即命令動刑。忽然有一個宦官前來,說是奉仇中尉命令,請他過去談話。薛元賞道:「我有公事,辦完就來。」接著處死軍將,然後改穿白衣,去見仇士良。仇士良冷笑道:「狂妄書生太大膽,竟敢處死禁軍大將嗎?」薛元賞道:「中尉是國家大臣,宰相也是國家大臣,宰相的屬下如果在中尉面前失禮,中尉將如何處置呢?現在中尉的屬將,在宰相面前失禮,難道可以輕饒嗎?中尉是國家重臣,理當維護國法尊嚴,如今元賞已經穿素服而來,任憑中尉處置,生死任命!」仇士良見他理直氣壯,反而和顏悅色地安慰,又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一番,薛元賞才起身告辭。
隔年元旦,文宗來到宣政殿,接受百官朝賀,然後大赦天下,改元開成。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上表責問王涯等人的罪名,其中有「內臣擅領兵甲,妄殺無辜,流血千門,僵屍萬計,臣當習練兵馬,入清君側」之類的話。仇士良等人得知後,非常害怕,就勸文宗加封劉從諫,晉爵司徒。劉從諫又上表推辭,有「死未申冤,生難受祿」的話,並且歷數仇士良等人的罪惡,請求處死這幫宦官。仇士良雖然知道劉從諫是想借機叛逆,但心裏也非常驚慌,因此言行稍稍收斂。此後,鄭覃和李石才能夠正常發表意見,就連文宗也借此保住了性命,得以苟延殘喘。令狐楚又上奏說王涯等人全家被殺後,屍體暴露野外,請官府安排下葬,文宗也答應下來,安排京兆尹收葬王涯等十一個人的屍首。仇士良餘恨未消,竟然私自派人發掘墳墓,把他們的屍骨扔進了渭水。
甘露事變
李訓想把宦官剷除乾淨,就和鄭注商量,等鄭注到藩鎮後,馬上選幾百名壯士作為親兵,假裝進京保護王守澄的葬禮,等宦官前來送葬的時候,讓這些親兵一併將他們殺死。彼此商議已定,鄭注起程去了鳳翔。不料,李訓變了想法,他擔心事成之後鄭注得了大功,就和舒元輿等人密謀,另外任命大理卿郭行餘為邠寧節度使,戶部尚書王璠為河東節度使,並招來一大幫壯士作為殺手。又提拔刑部郎中李孝本為御史中丞,提京兆尹李石為戶部侍郎,封太府卿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這些人除了李石之外,都是李訓的私黨,分別安排在重要位置,這樣一...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
目錄
序 言 .................................................. 002
誘殺田希鑒 .............................................. 008
竇桂娘智取逆賊 .......................................... 017
三朝元老李泌 ............................................ 026
功過不分的荒唐事 ........................................ 034
順宗的短暫統治 .......................................... 043
平定西川 ................................................ 052
剿撫不定的平藩策 ........................................ 061
大唐罕見的賢公主 ........................................ 070
活捉吳元濟 .............................................. 079
劉悟倒戈 ................................................ 088
憲宗因驕致禍 ............................................ 096
河朔紛爭再起 ............................................ 105
郭太后叱奸 .............................................. 114
滅燭之變 ................................................ 123
烽火連三月 .............................................. 132
李訓施計除宦官 .......................................... 141
甘露事變 ................................................ 149
序 言 .................................................. 002
誘殺田希鑒 .............................................. 008
竇桂娘智取逆賊 .......................................... 017
三朝元老李泌 ............................................ 026
功過不分的荒唐事 ........................................ 034
順宗的短暫統治 .......................................... 043
平定西川 ................................................ 052
剿撫不定的平藩策 ........................................ 061
大唐...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5-28ISBN/ISSN:978986573215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6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