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本書特色
白話新譯‧經典重現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
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平定南越
匈奴西邊有一個烏孫國,一向是匈奴的屬國。當時烏孫國王叫昆莫,昆莫的父親被月氏人殺害時,昆莫還很小,由遺臣布就救下。布就尋找食物時,把昆莫藏匿在草間,狼和烏鴉都趕來餵他,布就知道他不是凡人,就把昆莫抱到匈奴。
昆莫長大成人,匈奴已攻破月氏,斬殺月氏王,剩下的月氏人向西逃去。昆莫乘機復仇,借匈奴的勢力,再將月氏人趕走。月氏遷往大夏,改建大月氏國。所有塞上故土都被昆莫占住。昆莫建立了烏孫國,募馬招兵,漸漸強盛,不願再臣服於匈奴。匈奴與漢朝連年交戰,無暇西顧,後來被衛青、霍去病二軍打敗,勢力更不如從前。非但烏孫國不願臣服,就是西域一帶,以前奉匈奴為共主的小國,也各有異心。
武帝探知此事,又想開道西域,於是命張騫為中郎將,讓他西行。張騫入朝獻計說:「陛下派臣西去,最好是先聯合烏孫國。若能厚待烏孫王,招入他居住在渾邪王的故地,砍斷匈奴右臂,再與他和親,那麼烏孫國以西,如大夏等國,定會聞風歸附。」武帝好大喜功,只要夷人能稱臣,無論子女還是玉帛,都在所不惜,聽了張騫的話,當即准奏。
張騫到達烏孫後,烏孫王昆莫出來接見,張騫傳達皇上的意思,並把所帶的物品賜給他。張騫見昆莫不肯下拜,便對昆莫說:「大王若肯歸附漢朝,漢朝便會遣嫁公主與大王為妻,並與大王一同抗拒匈奴,豈不更好?」昆莫聽了,猶豫不決,就留張騫暫居帳中,自己召集部下商議。部下不知漢朝強弱,擔心與漢朝聯合,會令匈奴憤恨,招來禍患,所以商議多日,仍無定論。其中還有一段隱情,更令昆莫左右為難。昆莫有十來個兒子,太子早死,臨終時曾哭著請求昆莫立自己的兒子岑陬為嗣,昆莫垂憐太子,答應了他的請求。昆莫次子官至大祿,強健善戰,在邊防守衛。聽說太子病死,便想父親會立自己為太子。不料昆莫另立孫子繼位,次子大失所望,於是召集親屬,計畫攻打岑陬。昆莫得知此事,分派一萬騎兵給岑陬,讓他抵禦,自己也召集一萬多騎兵,以防不測。國中分作三部,如何治理?昆莫年老,精神委靡不振,也就姑息偷安。
張騫在烏孫國逗留了幾天,並未得到昆莫確切的回信,就另派副使,分別去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傳諭漢朝威德。副使去了多日,也沒來覆命。烏孫國讓張騫回國,特派使臣相送,並贈送良馬數十匹。張騫同番使一同入朝,番使見了武帝,格外禮敬,所獻的馬都很雄壯。武帝見了,更覺欣慰,於是優待番使,封張騫為大行。張騫上任一年多就病死了。
又過一年,張騫派遣的副使才陸續還都,西域各國也各派使人隨來,於是西域與漢朝建立關係。西域一帶,地形廣袤,東西六千多里,南北一千多里,東接玉門陽關,西至蔥嶺。蔥嶺以外,尚有幾個國家。據史傳記載,西域共有三十六國,後來分為五十多國,與漢朝往來的有四十多個國家。這些國家以前多臣服於匈奴,現在與漢朝建立關係。匈奴聽說後,多次發兵攔截西域各國使者。漢朝於是又在酒泉、武威兩郡外,增設張掖、敦煌二郡,並派人防守,嚴防匈奴。不料西北未平,東南忽然又生戰亂,漢朝上下又要調兵徵餉,平定東南。
南越王趙胡曾派遣太子嬰齊入都為宿衛,一住幾年。嬰齊本來已有妻子兒女,只是未曾帶到都城,於是準備另娶一婦。邯鄲人樛氏的女兒,常與灞陵人安國少季私下往來。嬰齊對她一見傾情,也不管她品性如何,立即請人說合。娶到樛女後,嬰齊心滿意足。不久樛女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興。後來趙胡病重,遣使到京,請嬰齊回去。武帝准許他回去探視,嬰齊於是帶領妻兒南歸。不久趙胡死了,嬰齊繼承王位,上奏朝廷,請封樛女為王后、立興為太子。武帝都准奏,並常派遣使臣讓嬰齊入朝。嬰齊擔心再被羈留,不肯應命,只派遣小兒子次公前去,自己與樛女整日淫樂,竟致中年斃命。太子興繼立為主,尊奉母親樛氏為王太后。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又召他們母子一同入朝。並在御殿選擇使臣,諫大夫終軍自願前去。武帝見他年輕氣盛,便令他與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後來查得安國少季曾與樛太后相識,也令他一同前往。
終軍字子雲,濟南人,這次出使南越,見了南越王趙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勸興歸附,興也甘心臣服。南越相呂嘉做了三朝丞相,權高望重,極力阻止興歸附漢朝。興猶豫不決,將此事稟告太后,請她定奪。太后樛氏出殿召見漢使,兩眼瞟去,早已瞧見那少年情夫,立即把他叫到座前,詳問一番。安國少季將朝廷意旨轉告一番,樛太后毫不辯駁,樂於從命。於是囑咐興上疏漢朝,願和內地諸侯一樣,三年朝拜一次。終軍得到奏疏後,立即派人將此事飛報長安。
呂嘉始終不服,又聽說安國少季出入宮禁,更加懷疑,於是借病不出,暗地圖謀。安國少季與樛太后重續舊歡,非常親暱,擔心呂嘉從中搗亂,就勸樛太后帶著兒子入朝,自己好隨同北上。樛太后雖然下令整治行裝,心中卻想先除去呂嘉,然後起程,於是在宮中置酒,款待漢使,同時召丞相等人入宴。呂嘉不得不去,他的弟弟是將軍,在宮外領兵保衛。
樛太后見呂嘉已經入席,便開口問道:「南越歸附漢朝,利國利民,只有丞相不贊成這樣做,究竟是何意呢?」呂嘉聽了這句話,料知太后是想激怒漢使與他作對,因此不敢發言。漢使也因為呂嘉的弟弟在外,不便發作,只好袖手旁觀。樛太后不免有些著急,就離座取矛,向呂嘉刺去。南越王趙興慌忙起身阻止太后,將呂嘉放走。呂嘉回到府中,便想造反,轉念一想,大王興並無歹意,倒也不忍起事。又過了幾個月,忽然聽說漢朝派前濟北相韓千秋與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兵前來南越,就急忙召來弟弟商議:「漢兵遠道而來,必是淫后串通漢使召兵入境,來滅我全家,我兄弟豈能束手就擒?」呂嘉的弟弟是一介武夫,聽到這句話非常氣憤,便勸呂嘉趕快行動。呂嘉也無暇多顧,馬上與弟弟率兵入宮。宮中未曾防備,立即被攻入,樛太后與安國少季正坐在一起論事,呂嘉兄弟持刀進來,一刀一個,把他們殺了。二人再去搜尋南越王趙興,興也慘遭殺害。呂嘉索性前去攻打使館,殺死漢使,可憐終軍、魏臣等人,雙手不敵四拳,一併殉難。
呂嘉立即在全國下令說:「大王年少,太后與漢使淫亂,不顧趙氏社稷,所以特起兵除奸,另立君主,保我江山。」國人素來仰慕呂嘉,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呂嘉於是迎立嬰齊的長子術陽侯趙建德為王,自己仍為丞相,並派人通知蒼梧王趙光。
蒼梧為南越的大郡,趙光與呂嘉感情非同一般,當然贊成。呂嘉做好了一切準備,專等韓千秋到來,並下令邊境將士,開道供食,誘敵深入。韓千秋請命南來,一進入南越邊境,就與樛樂攻破好幾座城池。後來見南越吏卒殷勤接待,自願為嚮導,還以為他們害怕,所以才一路暢行無阻。誰知在距南越都城四十里時,突然看見南越士兵從四面殺來,將他們重重包圍。韓千秋只有兩千人馬,前無去路,後無救兵,最終全軍覆滅。
武帝極為惱怒,派兵前去討伐南越。命衛尉路博多為伏波將軍,由桂陽到湟水﹔主爵都尉楊僕為樓船將軍,由豫章到橫浦﹔還有二人同去零陵,這兩個人一個叫嚴,為戈船將軍,一個叫甲,為下瀨將軍;又派馳義侯遺,帶領巴蜀罪人,從夜郎發兵,下牂牁江,在番禺會集。
番禺就是南越郡城,北邊有石門等地,地勢險要,但都被楊僕搗破,於是大軍直逼番禺。路博多的部下沿途逃散,只有一千多人來到石門與楊僕會合。兩軍同路並進,到了番禺城下,楊僕攻擊東南,路博多攻打西北。
楊僕想奪取頭功,所以指揮部下奮力猛撲,越相呂嘉率兵死守。路博多卻從容不迫,在西北角上,設置旗鼓,虛張聲勢。然後派人射勸降書入城,勸他們投降。城中已是非常危急,又聽說路博多在西北立營,將要夾攻,急得守將倉皇失措,棄城夜出,投降路博多。路博多好言撫慰,並賞賜給他們官印,讓他們回城勸降。
楊僕攻城不下,焦躁異常,令手下的士兵縱火燒城,東南一帶,煙焰沖霄,西北的士兵和百姓,都嚇得魂飛天外,聽說投降可以免去一死,於是踴躍出城,爭著向路博多投降。呂嘉及南越王趙建德也乘夜逃出,投奔到海島。等楊僕破城直入,路博多早已從西北門進來,安坐府中。楊僕費了很大的氣力,反讓路博多先入,很不甘心,便想逮捕南越國的君主和丞相,再立大功。路博多卻笑著對楊僕說:「你連日攻城,士兵疲憊不堪,可稍稍休息!南越國的君主和丞相就快捉住了,你不用擔憂。」楊僕半信半疑。
果不其然,過了一兩天,越司馬蘇弘捉到建德,越郎都稽捉到呂嘉。路博多下令將他們處斬,然後上奏告捷,保舉蘇弘為海常侯,都稽為臨蔡侯,並在奏章中詳細地敘述了楊僕的功勞。楊僕這才知路博多善於撫慰投降的人,以夷制夷,智高一籌。戈船、下瀨二位將軍及馳義侯所發的夜郎士兵尚未趕到,南越已經平定。蒼梧王趙光不等漢軍前去討伐,已經聞風喪膽,慌忙投誠,後來被封為隨桃侯。
自從南越起事,朝廷急需軍餉,不得不催收租稅。倪寬當時正為左內史,待民寬厚,從不強迫,因而很多租稅收不上來,遭到朝廷的譴責。百姓聽說倪寬將被免職,競相繳納租稅,不久便全部繳齊,所以倪寬仍然留任。輸財助邊的卜式,已由縣令升任為齊相,主動請求讓他們父子從軍,前往南越。武帝雖然未曾准奏,卻也下詔褒獎,封卜式為關內侯,賜金四十斤,田地十頃,公佈天下,讓百官效仿。
哪知除卜式外,竟無一人主動請求效力,致使武帝懷恨在心。恰逢秋祭在即,又行嘗酎禮,列侯按照慣例繳納貢金。武帝想借此洩恨,特意囑咐少府收驗貢金,遇到有成色不足的,立即以不敬罪論處,奪去侯爵。大約一百人中有六人遭此禍秧。丞相趙周也被連累下獄,氣極自殺。武帝另升御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召齊相卜式為御史大夫。
不久武帝車駕東巡,前往緱氏。走到桐鄉,正值南越捷報傳來,武帝非常欣慰,便把桐鄉改名為聞喜縣。走至新鄉中的汲縣,又聽說呂嘉被殺,就在新鄉添置獲嘉縣。並傳諭南軍,把南越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命路博多等人班師回朝。
路博多被封為符離侯,楊僕封為將梁侯,此外,有功之人均得到封賞。馳義侯遺徵兵赴越時,南夷且蘭君抗命,殺死使者,背叛漢朝。遺奉詔回軍,殺死且蘭君,乘勝攻破邛、莋,連殺兩位酋長,冉駹等國都不敢輕舉妄動。遺將此事上奏朝廷,不久武帝又下詔,改且蘭為牂牁郡、邛為越嶲郡、莋為沈藜郡、冉駹為汶山郡。此後夜郎及滇等地先後降附,西南平定。
說也奇怪,東越王余善竟不怕滅亡,造起反來了。余善曾打算征討南越,於是上疏自薦,發兵八千,願聽樓船將軍指揮。樓船將軍楊僕到了番禺,並未見余善的軍隊到來,於是寫信責問。余善只說是兵到揭陽時,為海中風波所阻。等到楊僕攻破番禺,詢問投降的人,才知余善暗通南越。楊僕於是向朝廷請命,移兵東討。武帝因士兵過於勞累,決定收兵,只命楊僕部下的校尉留在豫章,防備余善。余善擔心被討伐,索性先發制人,拒絕臣服漢朝,封將軍騶力為吞漢將軍,自稱武帝。漢武帝於是再次派遣楊僕出兵,與橫海將軍韓說等人分道進入東越境內。
相持幾個月後,繇王居股等人合謀殺死余善,率眾歸降,東越又被平定。武帝認為正因為閩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東越王才叛服無常,不如把東越居民遷居到江淮。楊僕等人依詔辦理,閩嶠從此虛無人跡了。先零羌人是唐虞時三苗後裔,散居湟中,暗地裡勾結匈奴,合兵十多萬,侵掠令居、安故等縣,進而圍攻枹罕。武帝任用李息為將軍,讓他同郎中令徐自為一同率兵十萬,攻打羌人,然後特置護羌校尉在那裡整治。
武帝見萬事順手,自然欣慰,記起渥窪水旁曾有異馬產出,就命人把馬送入都城。暴利長奉命獻馬,到了都中,武帝親自驗看,見此馬果然肥壯得很,與烏孫國所獻的良馬大致一樣。武帝於是稱它為神馬,或與烏孫馬一樣稱為天馬。
武帝下令營造柏梁台,高達幾十丈,因此台用香柏為梁,故而取名為柏梁臺。這座臺是供奉長陵神君的。長陵神君是誰呢?查考起來,實在不值一提。長陵有一位婦人,生了男孩,卻年幼夭折,婦人悲鬱而亡。後來妯娌宛若為她塑像,把她供奉起來,說是婦魂附身,能預知民間吉凶。一群愚夫愚婦都去拜祭,說是有求必應,連武帝的外祖母臧兒也曾前去祈禱,果然子女都成了貴人,於是臧兒供稱長陵婦為神君。武帝曾聽母親提起過,就派人迎入神君像,供奉在磃氏觀中。後來因為磃氏觀規模狹小,特意築柏梁台移供神像,並創作柏梁台詩體,與群臣互相唱和,譜入樂曲。又令司馬相如等人編制歌詩,合成聲律,稱為樂府。
得了神馬後,武帝也仿照樂府體裁,親制一首〈天馬歌〉。暴利長不但被免罪,而且得了很多賞賜。忽然河東太守有奏摺呈上,稱汾陰后土祠旁挖出大鼎,不敢藏匿,因此特意上報。汾陰的后土祠本是元鼎四年新建的,剛過幾個月便有大鼎出現,分明是有人暗中作祟,哄騙朝廷。偏偏武帝很迷信,懷疑是后土神顯靈,立即派人把鼎迎入甘泉宮。武帝率領群臣前去觀看。這個鼎很大,上面只刻有花紋,並無款識。眾人不識新舊,說是周物,都向武帝道賀。只有光祿大夫吾邱壽王說這個鼎是新造的。他的話被武帝聽到,把他召來責問,吾邱壽王辯道:「從前周朝興盛,感應上天,鼎為周而出世,所以稱為周鼎。如今漢朝自高祖以來,德威兼併,並且陛下又開拓祖業,天瑞並至,寶鼎自然就出來了。這乃漢寶,並非周寶,臣因此稱它不是周鼎!」武帝轉怒為喜,連聲說是,群臣也高呼萬歲。武帝賞賜給吾邱壽王黃金十斤,又親自作了〈寶鼎歌〉。
平定南越
匈奴西邊有一個烏孫國,一向是匈奴的屬國。當時烏孫國王叫昆莫,昆莫的父親被月氏人殺害時,昆莫還很小,由遺臣布就救下。布就尋找食物時,把昆莫藏匿在草間,狼和烏鴉都趕來餵他,布就知道他不是凡人,就把昆莫抱到匈奴。
昆莫長大成人,匈奴已攻破月氏,斬殺月氏王,剩下的月氏人向西逃去。昆莫乘機復仇,借匈奴的勢力,再將月氏人趕走。月氏遷往大夏,改建大月氏國。所有塞上故土都被昆莫占住。昆莫建立了烏孫國,募馬招兵,漸漸強盛,不願再臣服於匈奴。匈奴與漢朝連年交戰,無暇西顧,後來被衛青、霍去病二軍打敗,勢力更...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
目錄
平定南越
封禪求仙
東征西討
蘇武牧羊
太子兵敗被殺
漢武帝之死
六齡小皇后
內憂外患
短命皇帝
獄中長大的天子
顯貴無比的霍氏一族
滅門
名臣賢吏
邊地戰事再起
匈奴內亂
平定南越
封禪求仙
東征西討
蘇武牧羊
太子兵敗被殺
漢武帝之死
六齡小皇后
內憂外患
短命皇帝
獄中長大的天子
顯貴無比的霍氏一族
滅門
名臣賢吏
邊地戰事再起
匈奴內亂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4-19ISBN/ISSN:978986598182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