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團隊 BBC Natural History Unit
定價:NT$ 499
優惠價:88 折,NT$ 439
本商品已絕版
地球上最撼動人心、最驚豔眼球的《自然界大變化》,回來了!
本書紀錄片《自然界大事件》,
即將於5月9日在動物星球頻道,
重新帶給台灣觀眾最壯闊的生態史詩!
權威!英國公共電視BBC同名生態影集《Nature’s Great Events》,全中文化影像寫真書,超過400張精彩照片深入訴說美麗又揪心的動物故事
讚譽!英國、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知名網路書櫃「goodreads」讀者5顆星推薦
全面!生態界「求生存大搏鬥」側寫,小自沙丁魚鮭魚、大至北極熊北美灰熊的生存策略
本書側寫地球上六大最壯觀的野生動物生存實相,它們全都應運大規模季節性變化而生,
極端的季節變化徹底改變了環境,致使陸海空動物群隨之大規模遷徙。包括:
大氾濫,非洲奧卡萬戈三角洲,沙漠也有春天
大饗宴,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浮游生物潮,覓食天堂
大遷徙,非洲乾旱賽倫蓋提大草原轉青翠,野生動物近身肉搏
大融化,北極一回暖,冰層融化,在地生物開始見隙覓食
大洄游,鮭魚從海裡返回北美陸地產卵,一路都是生死存亡一線間
大潮流,南非海岸年度沙丁魚潮,餵養上萬隻海鳥與海中鯨豚,飽食大饗宴
六樁大變化,六個影像主導的文字篇章,
由三個扮演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執筆寫下影集拍攝心情
我們因此看見──各種觀點的生。態。記。錄。
作者簡介:
布萊恩‧里斯Brian Leith──《自然界大事件》紀錄片執行製作人
布萊恩‧里斯是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自然歷史團隊製作人及導演,並擔任英國獨立電視台(ITV)格蘭納達野生動物製作小組負責人長達二十餘年,他亦經營一家獨立製片公司。里斯攝製的影片經常獲獎,曾囊括兩項最佳影展影片(傑克遜荷爾野生動物影展、美國國際野生動物影展)、一項皇家電視協會獎、一項義大利電視影展獎。里斯著有《達爾文後裔》(The Descent of Darwin)一書,並定期為《The Listener》撰寫專欄。他目前正擔任英國廣播公司Landmark系列影集執行製作人,除了已完成的《自然界大事件》,現正進行《恆河》(Ganges)及《狂野中國》(Wild China)的攝製。
凱倫‧貝斯Karen Bass──《自然界大事件》紀錄片製作人
凱倫‧貝斯這位熱中旅行的自然生態影片製作人,是位獲獎常勝軍,獲獎作品包括:史上第一部記錄剛果巴諾布猿的《侏儒黑猩猩:最後的巨猿》(Pygmy Chimp – The Last Great Ape)及《鱷魚野性生活特集》(Crocodile Wildlife Special)。她曾製作許多自然生態節目,從紐約的浣熊到喀拉哈里沙漠的大耳狐所在多有。她的成功新作包括──與《自然界大事件》同為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團隊Landmark系列影集的《從安地斯山脈到亞馬遜河》(Andes to Amazon),影片記錄了南美洲絕美的極端地景;另外還有探索世界各地雨林的影集《叢林》(Jungle)等等。貝斯的最新作品為探索加勒比海地區自然風情的《狂野加勒比》(Wild Caribbean)。
譯者簡介:
李宗遠(〈大氾濫〉〈大饗宴〉〈大遷徙〉)
自由文字工作者,自然歷史愛好者。
電郵:flymika@gmail.com
達娃(〈大融化〉〈大洄游〉〈大潮流〉)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祕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現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手斧男孩》等書。二○○七年前往美國追蹤師學校修業,學習美國印第安原住民的原始生活技能及其靈性生活;於二○○八年成為「印第安之成年禮及成人藉以與自我重新連結的『靈境追尋』(vision quest)」的引導者。目前與同為追蹤師的夫婿旅居美國新墨西哥州。
名人推薦:
如果你想多了解生物多樣性、生物與大自然的連動、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本書絕不會讓你失望。同時,本書也可成為老師的指定課外讀物之一,學生一定會喜歡擁有它。
──黃文山 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究員兼動物組主任)
專家推薦!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博士
自然生態書寫作家推薦!(按姓名筆劃順序)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作者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複眼人》《家離水邊那麼近》作者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作者 褚士瑩(熱愛地球的資深旅遊作家)
《鯨生鯨世》作者 廖鴻基(熱愛花蓮山海的海洋文學作家)
超越電視影像的細膩生態書寫
文/黃文山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究員兼動物組主任、
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態暨演化生物學博士)
雖然大自然的變化乍看之下似乎都照著一定的軌道行走,例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都是如此,但是其中細微的氣候變動,卻在在牽連著生活其中的各種形形色色動物和植物。小自一毫米的浮游植物需要陽光以行光合作用,而這竟是地球最基本的生命能量來源;大至最大型的陸生動物大象也需配合乾濕兩季及雨量多寡進行遷徙覓食。這些故事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卻無人身歷其境或領略其中奧祕。
俗稱眼見為憑,到底何人能提供如此真實的素材與地球最猛烈且細微的樣貌給大眾知悉?答案就是職業攝影師。有時候,這些職業攝影師對他們所拍攝的動物生態與行為,甚至比專業研究人員知道得更多、更詳細,原因是攝影師日以繼夜與這些動物為伍,經年累月地追蹤牠們,其一舉一動攝影師皆瞭如指掌。
本書共分六大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史詩,包括:大氾濫──非洲奧卡萬戈三角洲。大饗宴──阿拉斯加海洋覓食故事。大遷徙──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動物遷徙故事。大融化──北極地區。大洄游──加拿大鮭魚返鄉之旅。非洲海洋大潮流──沙丁魚的故事。這六大單元都收錄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紀錄片影集《Nature’s Great Events》中,並且曾在台灣的公共電視播放過;事實上,動物星球、發現頻道、國家地理頻道等生態頻道也曾製播或播映相同主題取材的生態事件。
但眾所皆知的是,電視影片雖然呈現眼見為憑的證據,但其中的轉折與動物的情感表現卻無法定格並細細品味;同時也無法表現出攝影師對這些動物如兄如弟的思念之情。但文字卻可,每字皆可一一呈現並細嚼慢嚥,琢磨出其中味道。
例如,在〈大遷徙〉單元的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獅群所面臨的生死交關,在亞曼達的深入觀察與追蹤下,發現四頭母獅與十頭幼獅歷經缺水及食物(獅子的「食物」牛羚已遷徙到遠處)的乾旱季,導致八頭幼獅死亡,最後僅剩兩隻。雖然亞曼達可隨時出手相救其他幼獅,但大自然就是如此殘酷無情,即使熱心有情的攝影師也無法干預自然界的淘汰制度,僅能含淚默默攝影,並祈禱幼獅來年還能平安出現。這些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是絕無法從電視畫面展現出的。
此外,職業攝影師在拍攝期間所遭受的危險及無助也非旁人所能體會,如遭洪水的包圍、野生動物的襲擊、車子的陷落、潛入冰冷的海洋遭遇殺人鯨等比比皆是。而書中也對人類造成溫室效應,影響了北極夏季大量融冰、南非依賴冷洋流存活的沙丁魚魚潮減低,多所著墨,在在提醒人類應疼惜愛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畢竟,擁有數十年經驗的攝影師,確然是環境變化的第一手接觸者。
如同本書作者所說:「在對的時間到對的地方,才能有所獲。」但我們的讀者卻能在任何時間讀任何的好書。如果你想多了解生物的多樣性、生物與大自然的連動性、或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同時,本書也可成為老師的指定課外讀物之一,學生一定會喜歡擁有它。而譯者李宗遠先生高超的翻譯手法也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他或成語或古文般的翻譯,讓整本書讀起來甚為流暢,讓讀者有如朗誦一首詩或唱一首歌般愉悅。是為序。
專文推薦序
沒有小事件的大自然
文/吳明益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複眼人》、《家離水邊那麼近》作者)
幾年前透過一位長輩Hugu,國內最優秀的空中攝影家齊柏林曾找我為他構想中的台灣空中攝影電影,寫作一部腳本。我原擬從一群南遷大杓鷸的視野寫起,交換數種鳥類的視野,展開一幅臺灣島的地質變動史。還記得那時Hugu借了我不少生態影片參考,特別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大量使用各種先進攝影設備(當然也包括了空中攝影)的一系列影集,常讓我觀看時被某種神祕的力量吸引,以至於那段時間我在陸上行走時,腦海裡卻總像是在空中飛行似的。
後來雖然因故Hugu與我都退出了團隊,不過據說影片計畫仍在進行,就像地球仍在運轉一樣。前陣子,我收到好讀編輯寄來的《自然界大變化(Nature’s Great Events)》書稿(直譯應為《自然界大事件》),檔案裡另附了照片,有一張空中拍攝非洲象的照片喚起了我彼時的記憶。而另一張剛執行完獵殺行動的雄獅緊緊咬住斑馬哀傷身體的照片,畫面中獅子的眼神凝視著鏡頭,那裡頭似乎混雜了疲憊、渴望、冷漠與熱情。
我知道這本書是BBC製作一系列生態影片的書籍版,而那兩張牽動我的畫面,不過是一群帶著耐心、勇氣、知識與浪漫感的攝影者,在漫長追尋裡捕捉到的一景而已。但就像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的一株草也隱喻著壯美、神祕的大自然,這書稿裡的一個畫面、一段文字,都讓我沉晌許久。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雨季、阿拉斯加東南部的海洋生態系、賽倫蓋提大草原令人絕望又充滿求生與殺戮意志的大遷徙,極地冰層、北美雨林、好望角往東的浩緲海域,這些不同又彼此關聯的生態系,以及其上對嚴酷又生養我們的大自然同感困惑的生命,在這本書裡呈現出豐富的質地。雖然這些專業「追尋者」充滿意志的紮實文字與影像已捕捉到某部分野地的靈魂,但對整個大自然來說,也不過就像是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的一株草而已。即便如此,它也隱喻著壯美、神祕,以及無與倫比的想像。
我特別請讀者細細閱讀每段篇章隨後的〈記錄旅程〉。那是由參與的攝影者、工作人員、專家所寫的「記錄時的記錄」。我以為那些段落特別能呈現出導致自然變動的細節中的細節,以及觀察者的態度。那讓我想起,研究芬雀的葛蘭特夫婦發表他們在芬雀(finch)身上觀察到的演化結果時,向聽眾解釋芬雀的喙只差了半公釐,就決定了牠們在面對嚴酷自然界氣候變化時的命運。半公釐?是的,就那麼半公釐。細節決定命運。
是以,我一面希望讀者被這本震懾人心的書打動,一面也能從這些文字與影像中發現影集較難傳遞、我們在閱讀中卻能駐足思考的細節。比方說,奧卡萬戈三角洲旅程的攝影統籌麥克.荷汀(Mike Holding)所寫的記錄提到,在「尋死的月份」拍攝時,團隊所看到的象群動作:「口渴的象群通常會莽撞地闖入水中,盡情地潑灑池水,但是這一群大象的舉動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牠們緩緩地踏入水中,盡可能不擾動池水,母象們訓斥不守規矩的小象,避免牠們攪亂了池水。接著,很不尋常的,象群開始輪流使用自己的鼻子前端,小心翼翼地掃過水面,熟練吸取淤泥上方幾公分的乾淨池水。我不斷地拍照,捕捉這靈巧行為當中的細節。」
對我來說,這段文字簡直在述說著象群某種累積的生存智慧,甚至,請恕我僭越的說法:「這簡直像是某種儀式。」我深深為這樣的細節所震動,而後發現到──自然界沒有小事件,只有大事件。
記錄心情
文/凱倫‧貝斯(《自然界大事件》影集製作人)
從北極到熱帶,我們的團隊冒險進入了地球上最撼動人心的野地之中。攝影工作一展開,我們隨即明白要完整捕捉這些浩大的自然事件,是一件多大的挑戰。對製片工作者來說,變化快速且不可預測的地球是個令人頭痛的拍攝對象。
例如:二○○七年,時值要記錄「奧卡萬戈三角洲大氾濫」,那一年是過去八年來範圍最廣的一次。你或許以為這是好事,只可惜水患反而會把這廣大地區裡的某些動物驅散得更開,以至於好幾個月都找不到牠們的蹤影。而同年,「南非東岸沙丁魚大潮流」根本沒有發生。我們除了等待,別無他法……
地球正在迅速改變中,製作《自然界大事件》這部系列影集,使我們強烈感受到,人類不該將這些壯闊而奇妙的大自然事件視為理所當然。在執行計畫、親眼目睹改變發生的當下,有時,這感覺就像在為地球把脈一般。在歡慶這些自然界大事件的奇妙、複雜與壯觀之際,團隊裡的所有人體認到這些事件的發生竟鬼斧神工得如此精細,而仰賴這些大事件方能決續存亡的野生動物們是何等脆弱與勇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團隊 BBC Natural History Unit
優惠價: 88 折, NT$ 439 NT$ 499
本商品已絕版
地球上最撼動人心、最驚豔眼球的《自然界大變化》,回來了!
本書紀錄片《自然界大事件》,
即將於5月9日在動物星球頻道,
重新帶給台灣觀眾最壯闊的生態史詩!
權威!英國公共電視BBC同名生態影集《Nature’s Great Events》,全中文化影像寫真書,超過400張精彩照片深入訴說美麗又揪心的動物故事
讚譽!英國、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知名網路書櫃「goodreads」讀者5顆星推薦
全面!生態界「求生存大搏鬥」側寫,小自沙丁魚鮭魚、大至北極熊北美灰熊的生存策略
本書側寫地球上六大最壯觀的野生動物生存實相,它們全都應運大規模季節性變化而生,
極端的季節變化徹底改變了環境,致使陸海空動物群隨之大規模遷徙。包括:
大氾濫,非洲奧卡萬戈三角洲,沙漠也有春天
大饗宴,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浮游生物潮,覓食天堂
大遷徙,非洲乾旱賽倫蓋提大草原轉青翠,野生動物近身肉搏
大融化,北極一回暖,冰層融化,在地生物開始見隙覓食
大洄游,鮭魚從海裡返回北美陸地產卵,一路都是生死存亡一線間
大潮流,南非海岸年度沙丁魚潮,餵養上萬隻海鳥與海中鯨豚,飽食大饗宴
六樁大變化,六個影像主導的文字篇章,
由三個扮演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執筆寫下影集拍攝心情
我們因此看見──各種觀點的生。態。記。錄。
作者簡介:
布萊恩‧里斯Brian Leith──《自然界大事件》紀錄片執行製作人
布萊恩‧里斯是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自然歷史團隊製作人及導演,並擔任英國獨立電視台(ITV)格蘭納達野生動物製作小組負責人長達二十餘年,他亦經營一家獨立製片公司。里斯攝製的影片經常獲獎,曾囊括兩項最佳影展影片(傑克遜荷爾野生動物影展、美國國際野生動物影展)、一項皇家電視協會獎、一項義大利電視影展獎。里斯著有《達爾文後裔》(The Descent of Darwin)一書,並定期為《The Listener》撰寫專欄。他目前正擔任英國廣播公司Landmark系列影集執行製作人,除了已完成的《自然界大事件》,現正進行《恆河》(Ganges)及《狂野中國》(Wild China)的攝製。
凱倫‧貝斯Karen Bass──《自然界大事件》紀錄片製作人
凱倫‧貝斯這位熱中旅行的自然生態影片製作人,是位獲獎常勝軍,獲獎作品包括:史上第一部記錄剛果巴諾布猿的《侏儒黑猩猩:最後的巨猿》(Pygmy Chimp – The Last Great Ape)及《鱷魚野性生活特集》(Crocodile Wildlife Special)。她曾製作許多自然生態節目,從紐約的浣熊到喀拉哈里沙漠的大耳狐所在多有。她的成功新作包括──與《自然界大事件》同為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團隊Landmark系列影集的《從安地斯山脈到亞馬遜河》(Andes to Amazon),影片記錄了南美洲絕美的極端地景;另外還有探索世界各地雨林的影集《叢林》(Jungle)等等。貝斯的最新作品為探索加勒比海地區自然風情的《狂野加勒比》(Wild Caribbean)。
譯者簡介:
李宗遠(〈大氾濫〉〈大饗宴〉〈大遷徙〉)
自由文字工作者,自然歷史愛好者。
電郵:flymika@gmail.com
達娃(〈大融化〉〈大洄游〉〈大潮流〉)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祕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現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手斧男孩》等書。二○○七年前往美國追蹤師學校修業,學習美國印第安原住民的原始生活技能及其靈性生活;於二○○八年成為「印第安之成年禮及成人藉以與自我重新連結的『靈境追尋』(vision quest)」的引導者。目前與同為追蹤師的夫婿旅居美國新墨西哥州。
名人推薦:
如果你想多了解生物多樣性、生物與大自然的連動、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本書絕不會讓你失望。同時,本書也可成為老師的指定課外讀物之一,學生一定會喜歡擁有它。
──黃文山 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究員兼動物組主任)
專家推薦!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博士
自然生態書寫作家推薦!(按姓名筆劃順序)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作者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複眼人》《家離水邊那麼近》作者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作者 褚士瑩(熱愛地球的資深旅遊作家)
《鯨生鯨世》作者 廖鴻基(熱愛花蓮山海的海洋文學作家)
超越電視影像的細膩生態書寫
文/黃文山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究員兼動物組主任、
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態暨演化生物學博士)
雖然大自然的變化乍看之下似乎都照著一定的軌道行走,例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都是如此,但是其中細微的氣候變動,卻在在牽連著生活其中的各種形形色色動物和植物。小自一毫米的浮游植物需要陽光以行光合作用,而這竟是地球最基本的生命能量來源;大至最大型的陸生動物大象也需配合乾濕兩季及雨量多寡進行遷徙覓食。這些故事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卻無人身歷其境或領略其中奧祕。
俗稱眼見為憑,到底何人能提供如此真實的素材與地球最猛烈且細微的樣貌給大眾知悉?答案就是職業攝影師。有時候,這些職業攝影師對他們所拍攝的動物生態與行為,甚至比專業研究人員知道得更多、更詳細,原因是攝影師日以繼夜與這些動物為伍,經年累月地追蹤牠們,其一舉一動攝影師皆瞭如指掌。
本書共分六大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史詩,包括:大氾濫──非洲奧卡萬戈三角洲。大饗宴──阿拉斯加海洋覓食故事。大遷徙──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動物遷徙故事。大融化──北極地區。大洄游──加拿大鮭魚返鄉之旅。非洲海洋大潮流──沙丁魚的故事。這六大單元都收錄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紀錄片影集《Nature’s Great Events》中,並且曾在台灣的公共電視播放過;事實上,動物星球、發現頻道、國家地理頻道等生態頻道也曾製播或播映相同主題取材的生態事件。
但眾所皆知的是,電視影片雖然呈現眼見為憑的證據,但其中的轉折與動物的情感表現卻無法定格並細細品味;同時也無法表現出攝影師對這些動物如兄如弟的思念之情。但文字卻可,每字皆可一一呈現並細嚼慢嚥,琢磨出其中味道。
例如,在〈大遷徙〉單元的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獅群所面臨的生死交關,在亞曼達的深入觀察與追蹤下,發現四頭母獅與十頭幼獅歷經缺水及食物(獅子的「食物」牛羚已遷徙到遠處)的乾旱季,導致八頭幼獅死亡,最後僅剩兩隻。雖然亞曼達可隨時出手相救其他幼獅,但大自然就是如此殘酷無情,即使熱心有情的攝影師也無法干預自然界的淘汰制度,僅能含淚默默攝影,並祈禱幼獅來年還能平安出現。這些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是絕無法從電視畫面展現出的。
此外,職業攝影師在拍攝期間所遭受的危險及無助也非旁人所能體會,如遭洪水的包圍、野生動物的襲擊、車子的陷落、潛入冰冷的海洋遭遇殺人鯨等比比皆是。而書中也對人類造成溫室效應,影響了北極夏季大量融冰、南非依賴冷洋流存活的沙丁魚魚潮減低,多所著墨,在在提醒人類應疼惜愛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畢竟,擁有數十年經驗的攝影師,確然是環境變化的第一手接觸者。
如同本書作者所說:「在對的時間到對的地方,才能有所獲。」但我們的讀者卻能在任何時間讀任何的好書。如果你想多了解生物的多樣性、生物與大自然的連動性、或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同時,本書也可成為老師的指定課外讀物之一,學生一定會喜歡擁有它。而譯者李宗遠先生高超的翻譯手法也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他或成語或古文般的翻譯,讓整本書讀起來甚為流暢,讓讀者有如朗誦一首詩或唱一首歌般愉悅。是為序。
專文推薦序
沒有小事件的大自然
文/吳明益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複眼人》、《家離水邊那麼近》作者)
幾年前透過一位長輩Hugu,國內最優秀的空中攝影家齊柏林曾找我為他構想中的台灣空中攝影電影,寫作一部腳本。我原擬從一群南遷大杓鷸的視野寫起,交換數種鳥類的視野,展開一幅臺灣島的地質變動史。還記得那時Hugu借了我不少生態影片參考,特別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大量使用各種先進攝影設備(當然也包括了空中攝影)的一系列影集,常讓我觀看時被某種神祕的力量吸引,以至於那段時間我在陸上行走時,腦海裡卻總像是在空中飛行似的。
後來雖然因故Hugu與我都退出了團隊,不過據說影片計畫仍在進行,就像地球仍在運轉一樣。前陣子,我收到好讀編輯寄來的《自然界大變化(Nature’s Great Events)》書稿(直譯應為《自然界大事件》),檔案裡另附了照片,有一張空中拍攝非洲象的照片喚起了我彼時的記憶。而另一張剛執行完獵殺行動的雄獅緊緊咬住斑馬哀傷身體的照片,畫面中獅子的眼神凝視著鏡頭,那裡頭似乎混雜了疲憊、渴望、冷漠與熱情。
我知道這本書是BBC製作一系列生態影片的書籍版,而那兩張牽動我的畫面,不過是一群帶著耐心、勇氣、知識與浪漫感的攝影者,在漫長追尋裡捕捉到的一景而已。但就像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的一株草也隱喻著壯美、神祕的大自然,這書稿裡的一個畫面、一段文字,都讓我沉晌許久。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雨季、阿拉斯加東南部的海洋生態系、賽倫蓋提大草原令人絕望又充滿求生與殺戮意志的大遷徙,極地冰層、北美雨林、好望角往東的浩緲海域,這些不同又彼此關聯的生態系,以及其上對嚴酷又生養我們的大自然同感困惑的生命,在這本書裡呈現出豐富的質地。雖然這些專業「追尋者」充滿意志的紮實文字與影像已捕捉到某部分野地的靈魂,但對整個大自然來說,也不過就像是賽倫蓋提大草原上的一株草而已。即便如此,它也隱喻著壯美、神祕,以及無與倫比的想像。
我特別請讀者細細閱讀每段篇章隨後的〈記錄旅程〉。那是由參與的攝影者、工作人員、專家所寫的「記錄時的記錄」。我以為那些段落特別能呈現出導致自然變動的細節中的細節,以及觀察者的態度。那讓我想起,研究芬雀的葛蘭特夫婦發表他們在芬雀(finch)身上觀察到的演化結果時,向聽眾解釋芬雀的喙只差了半公釐,就決定了牠們在面對嚴酷自然界氣候變化時的命運。半公釐?是的,就那麼半公釐。細節決定命運。
是以,我一面希望讀者被這本震懾人心的書打動,一面也能從這些文字與影像中發現影集較難傳遞、我們在閱讀中卻能駐足思考的細節。比方說,奧卡萬戈三角洲旅程的攝影統籌麥克.荷汀(Mike Holding)所寫的記錄提到,在「尋死的月份」拍攝時,團隊所看到的象群動作:「口渴的象群通常會莽撞地闖入水中,盡情地潑灑池水,但是這一群大象的舉動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牠們緩緩地踏入水中,盡可能不擾動池水,母象們訓斥不守規矩的小象,避免牠們攪亂了池水。接著,很不尋常的,象群開始輪流使用自己的鼻子前端,小心翼翼地掃過水面,熟練吸取淤泥上方幾公分的乾淨池水。我不斷地拍照,捕捉這靈巧行為當中的細節。」
對我來說,這段文字簡直在述說著象群某種累積的生存智慧,甚至,請恕我僭越的說法:「這簡直像是某種儀式。」我深深為這樣的細節所震動,而後發現到──自然界沒有小事件,只有大事件。
記錄心情
文/凱倫‧貝斯(《自然界大事件》影集製作人)
從北極到熱帶,我們的團隊冒險進入了地球上最撼動人心的野地之中。攝影工作一展開,我們隨即明白要完整捕捉這些浩大的自然事件,是一件多大的挑戰。對製片工作者來說,變化快速且不可預測的地球是個令人頭痛的拍攝對象。
例如:二○○七年,時值要記錄「奧卡萬戈三角洲大氾濫」,那一年是過去八年來範圍最廣的一次。你或許以為這是好事,只可惜水患反而會把這廣大地區裡的某些動物驅散得更開,以至於好幾個月都找不到牠們的蹤影。而同年,「南非東岸沙丁魚大潮流」根本沒有發生。我們除了等待,別無他法……
地球正在迅速改變中,製作《自然界大事件》這部系列影集,使我們強烈感受到,人類不該將這些壯闊而奇妙的大自然事件視為理所當然。在執行計畫、親眼目睹改變發生的當下,有時,這感覺就像在為地球把脈一般。在歡慶這些自然界大事件的奇妙、複雜與壯觀之際,團隊裡的所有人體認到這些事件的發生竟鬼斧神工得如此精細,而仰賴這些大事件方能決續存亡的野生動物們是何等脆弱與勇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