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或家人正遭受癌症折磨,你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嗎?你對癌症了解多少?
你知道癌症有哪些治療方式嗎?治療時、治療後會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癌症復發?
醫生所說的專業醫學術語都聽不懂,該怎麼辦?
家中有人罹癌,家人如何凝聚向心力,一同走過這段生命幽谷?
抗癌鬥士李九如,戰勝喉癌末期,成功度過七年復發期,如今體內已無癌細胞。
他是如何做到的?
書中搭配豐富照片,包括李九如38年記者採訪生涯的精彩記錄,以及他在醫院接受化療的完整歷程。
* * *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人罹癌,癌症年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然而弔詭的是,一般人普遍認為:我(或我的家人、朋友……)這麼健康,怎麼可能罹患癌症!於是我們總是在毫無戒心的情況下,繼續在超時工作、過度玩樂、上網滑手機中,揮霍寶貴的健康,直到有一天,癌症找上了門……
本書作者李九如,任職於美國ABC電視台長達38年,擔任香港亞洲區製片人,為他所熱愛的新聞工作投入畢生心力。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不論採訪地點多麼危險,上山下海、日夜顛倒是稀鬆平常之事,數十年來,他在新聞事業中屢獲上司和觀眾肯定,使得他花更多時間追逐工作上的成就和經濟上的財富,久而久之忽略了身體健康。
2006年,就在李九如接近退休之際,一回他陪太太到醫院治療肌肉扭傷,自己順便請醫生幫他按摩一下因長期工作而造成的肩膀酸痛,但醫生卻無意中碰觸到他喉嚨裡的一個硬塊,幾天後,他被確診為「晚期喉癌」!
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且從不懷疑自己會長命百歲的李九如,就和一般人一樣,從沒想到癌症會找上自己。在得知診斷結果的那一刻,他感覺到自己一生的努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幸福和財富,頃刻間都化為烏有。不過李九如並未沉溺在震驚、悲傷、不甘之中太久,他很快就辦理提前退休,積極治療癌症,用勇敢、正面的態度,面對這段艱辛的抗癌之路。
幸運的是,李九如在香港一位腫瘤專家的幫助下,經歷了一系列的化療和手術,輔以中醫療法,最終得以存活下來,至今腫瘤已經消除六年多而沒有復發。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化療和放療帶來的不適感,李九如都咬緊牙關撐過來。即使在復原期,也要擔心療後副作用,內心總是有癌症可能復發的焦慮。這段期間,他除了必須承擔身心的不適和壓力外,也持續做了許多關於癌症原因及發展過程,以及如何處理癌症的研究,期望有朝一日當自己重拾健康時,能夠和更多人分享健康的重要性。
而今,李九如以「癌症倖存者」的身分,以同理心出版這本書,跟我們分享他在抗癌之路上的親身經歷,幫助人們更了解癌症,並學會如何在還來得及時加以防範。所有和他有相同處境的人,或者我們身旁有親朋好友也正經歷身體重大難關的人,都可從此書中獲得非常有價值的醫療資訊,對癌症患者心理重建也極有助益。
抗癌之路也許困難重重,漫長而痛苦,然而只要不放棄希望,生命就不會輕易終止。
作者簡介:
李九如(Eddy Li)
香港人,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屬於嬰兒潮一代,自幼只有一個夢想,就是拼命工作,從而獲取名利,相信安逸舒適的生活會隨之而來。38年的國際電視新聞採訪生涯豐富了我的人生,在業界贏得多項殊榮,包括三次艾美獎,意想不到的是事業上的成就卻換來絕症──癌症,殘酷的診斷轉瞬間摧毀了我安享退休生活的美夢。
然而過去艱困的生活造就了我堅強的意志,我沒有向癌症低頭,縱然治療過程的痛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內心所承擔的焦慮不安也不足為外人道,卻從不輕言放棄,並且在七週就擊退癌細胞,重拾健康。
我現時於香港中文大學授課,傳授新聞及傳理系碩士學生國際新聞製作技巧,同時也開始著手寫一本如何減輕患癌風險的食療書。
別癌無恙,我現時的生活十分充實,罹癌經歷將我帶到另一境界──正向的及有意義的。我樂意與讀者分享我的抗癌、防癌心得、工作經驗、人生觀等。
我的電郵是:ekyl@netvigator.com或eddykuryakin@gmail.com
Facebook:http://facebook.com/eddy.li.370
Twitter:http://twitter.com/eddyLi1
座右銘:沒有健康的身體,生命便沒有意義;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帶來優質生活。
嗜好:烹飪,高爾夫球
譯者簡介:
馬勵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奧勒崗大學圖書管理學碩士。曾在兩岸三地及美國從事圖書管理、新聞媒體、出版、口筆譯與中英雙語教學工作。譯著二十多本,涵蓋政治、文學、宗教、心理輔導等領域。目前任職於文藻外語大學華語中心。
作者序
前言
我住在魅力之都香港。每天走在街上,望著周遭熙熙攘攘的人群,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似地為生活奔波,眼中似乎只有一個目標──快速賺錢致富。四十年前我剛畢業時就是那麼想的。
三、四十年代,許多中國人為了避開日益升高的內戰、日本入侵,以及隨後而來的共黨政權,被迫逃離大陸。我父母跟他們一樣。他們從廣州附近的家鄉徒步數百哩,越過邊界,在珠江流入太平洋的南方小島上定居下來。這個英國治理的地方被稱為「東方之珠」。
戰爭使我們上一代淪入貧窮之境。他們展開頑強的家庭重建工作,真正是所謂的白手成家。他們秉持堅韌的精神,辛苦工作,讓家計不致於入不敷出,撐起了家業,也將子女撫養長大。他們同心協力、努力不懈,扭轉逆境,為現代化香港打下基礎,造成今日奇蹟般蒸蒸日上的經濟榮景。
我屬於嬰兒潮這一代,從小就了解各方面都必須表現良好,才能改善生活水準,遵循父母腳步,用辛勤努力與全心奉獻來克服艱苦困難。我們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取得最好的教育,以便增加美夢成真的機率。我們興致勃勃,堅持信心與本領,相信很快就會得到舒適生活,將這份犒賞與父母分享,以回報他們的辛勞。我們想,人生有那樣的結果就夠了。
執著追逐名利時,更重要的一件事被漠視,也就是跟健康有關的事情。我們因只想致富而目光如豆。對我輩許多人而言,到了四十歲時,不論是否得到成功,身體都累垮了。隨便就可講出一些問題,像是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臟病,比比皆是。我的中年身體跟我的高爾夫球技一樣,總有可改進之處。
然而有一種病,罹患人數一直在增加,對付起來卻非易事。這就是癌症。可悲的是,幾乎沒有人願意聽到這方面的事,更別說想知道跟它有關的事情了。誰會知道忽視這個問題會受到巨大的懲罰,就像我的遭遇一樣?
我從十九歲開始為美國廣播公司做事以來,就在追逐新聞故事,真的就像個瘋子,為了趕截稿時間,發了狂地拼命工作。五十四歲那年,正是數十年辛勤工作後準備擷取成功果實之際,醫生說我得了癌症,於是我開始有了疑問: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我看到命運之輪已經很不巧地轉到我從未考慮的東西上──我的病是一般所謂的不治之症。
說真的,我的運氣非常好。從發現癌症到康復,每一步都似乎注定我走過地獄的唯一原因,是要讓引之光帶領我走出幽暗隧道。從第一天遇到的醫生到那些告訴我該怎麼做的人,以及我自己收集的與癌症療癒和與預防相關的重要資訊,全都有助我恢復健康。
我退休前的工作是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亞洲新聞片編輯。就一個全方位報導新聞故事的人而言,工作內容包括經常出差、團隊合作、肩負重任,我們採訪小組決定了觀眾應該看什麼。話雖如此,我必須承認自己生病時,做出了一些不理性的決定,全然無視西方傳統治療準則。
今天我已度過了七年的復發期,大致可說我已無癌症細胞。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問題已經解決。但是我並未因這樣的結果而掉以輕心、以為健康來得容易。癌症再來的可能性一直都在。
寫作此書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歷劫歸來。我不是能提供忠告或建議的醫生或營養師。我寫的不是醫療指導,頂多只是我與大家分享自己得以倖存所做的事,以及我發現的防癌方法。
我的「別癌無恙」反映了一個普遍現象。我們太常把生活重心放在完成野心上,以至於那邁向目標的努力可能超過身體能耐。
癌症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襲擊任何人,不論年齡性別。你一旦聽到診斷,有品質的生活就屈指可數。治療過程很痛苦、非常痛苦。就算已經「處理好」,癌症還是可能輕易回來。再說,你如果得了癌症,受苦的不只是你,你的配偶與近親同樣在受折磨。
癌症這種東西古時候好像沒有,可能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前沒有。根據英國進行的研究,癌症是一種「人造」疾病,是工業化的副產品,其成因是環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今日亂七八糟的飲食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WHO)二○一二年發布的報告表示,癌症在全球死亡原因中居首。預計今後因癌症而死的數字會繼續上升。吸菸是癌症最大的可以預防的原因。這個訊息意義十分清楚。
在中國大陸,連兒童的癌症罹患率也在上升中。衛生專家已經警告,中國大陸十四歲以下兒童罹患癌症比例增加的主因是污染和環境惡化。
早期癌症的偵測可以藉由現代醫學設備做到,因而大大提高存活率。但是癌症死亡人數還是繼續上升,每年都有年輕人進入死亡行列。
令人欣慰的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六年二月公布的二九七號癌症報告,全球癌症病例的四成可以用健康飲食和運動加以防止。但我們若是繼續不注意,如何能夠預防?
我們當然可以用開放的心、以及獲取更多癌症資訊而戰勝癌症。不要懼怕吸收更多癌症知識,尤其因為癌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病因。真相是,你對癌症知道得愈多,避開它的機會也愈大。
飲食與呼吸都跟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我們生活在步調快速的都市裡,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經常吃進可能感染有毒化學物質的食物,也喝進不純淨的水。我們可能明知故犯,也可能不夠聰明,因而不注意健康問題,也不關心身體狀況。我們如非太忙,就是不在乎。定時炸彈已在倒數計時。無動於衷往往就會導致原可避免的病症。
開發中國家每種專業都各有要求與挑戰,有時候十分危險。我的也不例外。這是一份艱難的工作,往往奪走了需要用來注意身體健康的時間。從青少年時代,我的行為方式就好像自己對任何疾病都免疫。我很少喝水,蔬菜水果吃得很少,離開學校後就幾乎沒運動。我只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那種偏食行為形成多年來的飲食習慣。現在回顧,那時真是太不小心了。
我不抽菸、也不喝酒。但在二十多歲時,曾經抽了幾個月的菸。新的事業主宰了我的生活形式,經常感到壓力和緊張。那時一心一意只想把工作做好,多賺錢。以我的生活方式而言,老早就可能得到癌症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我的人生路程可能不會一樣。
不過,我不免思索,如果沒有癌症,我會活多久?我或許繼續不注意健康,直到為時太晚。現在我會在極大的悔恨中度過餘生。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領悟癌症可能在你不知情時悄然來到,等你覺得有什麼事不對勁時,可能已經太遲了。
我在很多方面都很幸運,我發現癌症是很偶然的,時間正好在情況尚未失控前;我有堅強的家人做抗癌後盾;我有許多朋友和同事,他們無與倫比的支持,在我灰心喪志時給了我生命的力量。我還有幸能夠選擇私家權威醫生,提供我最新的抗癌技術;我擁有豐厚的保險,足以應付龐大的醫療費用;而且我住在香港,得以輕易接觸最好的西方醫療設施與傳統中醫。更大的福氣是,我有個可愛的妻子安妮。她一直在背後支持我,給我力量和希望。如果沒有她和她的影響力,我應該已經不在人世了。
想想如果癌症現在臨到你或你親近的人身上,你要怎樣應付?你準備好了嗎?你對癌症了解多少?或者換句話說,你想要知道多少?
一個人病重時,任何想做的事都不能做。你可能一夜之間就失去全部或部分自由。別人可能接手,告訴你要做什麼。到時候完全沒有討論或詢問的必要,尤其是當你生命垂危時。不論你是市井小民或達官顯要、公司老闆或億萬富豪,這時都一樣。如果你想活下去,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必須乖乖坐著聽醫生的指示。那就是身體健康與不健康的差別。我被確診罹患癌症時,覺得自己彷彿是一隻折翼的老鷹,從天空墜落下來。我經歷了發怒、否認和沮喪,但最後我俯伏下來,接受難以接受的事實。
你一生中有多少次覺得害怕或生命不保?我們究竟如何界定「害怕」?對我而言,那是面對一種自己無法確保生命存活與否時的感覺。那時候即使你已做出最大努力,不論有無名利,都不足以拯救自己。
你可以說我活下來全憑運氣。但我真正的好運,是過了那麼多年極不健康的生活才罹患癌症。現在我雖然必須活在癌症復發的陰影下,但我只要具備預防與克服它的知識和意志,就不再怕對付它。從另外的角度而言,生活比以往更好了。
我在行將離世時起死回生,不得不相信命運。如果此事重演,上帝或許是再一次考驗我的意志和力量。不必提到死,但感謝上帝我得了癌症。我的折磨完全改變了我看事物價值的方式,也完全改變了我以往生活的方式。良好的生活不可能沒有健康。好的健康也無法以豐富的金錢買到。生命說到底,不只是金錢、地位而已。
4.發現之路
高爾夫的關聯
我們在東京結識的好友之一是李光浩(Daniel)。他大約跟我們同時搬回香港。短暫工作一段時間後,他決定提早退休,住到中國南方距離香港大約一小時火車距離的廣州市。
二○○五年十月,加拿大高爾夫教練伊辛德.馬奇(Izidor Markic)從多倫多飛到廣州的至尊高爾夫鄉村俱樂部(Masters Golf & Country Club),履行他的四個月教練合約。他橫跨太平洋,避開冬雪,到這個中國南方城市考察十三億人國家的教練生涯潛力。
十二月中有一天,小名伊辛的伊辛德在至尊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標準桿三桿的第八洞碰到光浩。伊辛自我介紹,並在打完後為光浩在練習場免費上了一課,令光浩印象深刻,答應在球友中廣為宣傳。
伊辛創造了一個稱為「節奏型高爾夫」(Rhythmic Golf)的系統,以正確的節奏揮桿。光浩為之心動而試做,結果確實打得比較好。他告訴我這個新發現。我出於好奇,某個週末就搭火車到廣州,親自下場嘗試。我發現受教於伊辛兩天後的成績確有不同。
很快地,安妮週末也在廣州的練習場上擊打小白球了。伊辛的教導很快就改變了我們這項運動,安妮和我得到徹頭徹尾的進步。毫無疑問,我倆在遇到伊辛後經歷了我們最好的表現,高爾夫從來沒打得這麼好、這麼愉快。
有個重要事件肯定了我們的進步。二○○六年三月六日,香港滘西洲賽馬會公眾高爾夫球場排了一項每年一度的職業──業餘球手併組比賽。伊辛要我們參加,取得公開賽的經驗。此舉將測試我們的技術水準和處理高爾夫球的能力。
這時,滘西洲高爾夫球場已成為安妮的主場。一個微涼早晨大約十點時,伊辛、光浩、安妮和我這個團隊準備好將在高爾夫球場一試身手。
伊辛針對我們的弱點和強項定下策略。他和光浩將處理發球座和球道上的揮桿,安妮和我則負責短桿,我以推桿結尾。我們開始前,他強調:「用你已有的技巧打球,比賽時不要試圖修正揮桿。」
在蓋瑞‧普雷爾(Gary Player)設計的艱難十八洞北方球場(North Course)上,最後分數是低於標準桿六桿。我們這組名列第七。這個結果不錯,但沒好到可以奪冠。我們很開心。我培養安妮高爾夫興趣的努力以此具體成就得到回報。
伊辛看到他的學生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樣的進步也很滿意。安妮在公共球場的教練簡鏡堂和馬金發也在球場上,他們過來道賀。那真是充滿樂趣、令人興奮的一天,進一步加深了我們的高爾夫興趣。
安妮受傷
安妮熱情高漲。併組賽的成績將她對高爾夫球的喜愛推向另一個層次。我們繼續在週末前往廣州看伊辛,希望在春天去多倫多之前盡可能花時間在球場上。
光浩、安妮和我討論過安排一次兩週的高爾夫之旅,從廣州一路開車到廣東省西南邊緣的肇慶,路上住在小旅館裡。
我們展開這趟長途之旅前,伊辛用切高球桿教安妮將球距控制在五十碼內。安妮在練習場上花了三小時,認真演練,最後將左手肘弄傷了。這是由於重複擊打硬墊的動作造成的。她覺得痛,但當時不知道受傷程度。
二○○六年三月底,我們興致勃勃踏上旅途。我們打算在十四天內打十四場。聽來有點瘋狂,但我們不介意就這麼做。光浩和我輪流駕駛配上全球定位系統的吉普車。
第十二天,肇慶這座美麗的城市陰雨寒冷,我們抵達了充滿魅力的肇慶高爾夫鄉村俱樂部。那時安妮和光浩的身體狀況已經讓他們只能勉力為之。最後安妮不得不在十二洞處停下來,無法繼續打下去,手肘的疼痛已經不堪負荷。她從這趟旅行的第一場球賽開始就戴著護肘,但那天她沒戴,行動不便。
光浩右手手肘也有類似疼痛。我感到我們對於球戲與旅行有點認真過頭了,因此第二天我們就開車回廣州。歸途上,我們談著打過的球賽,評論駐足過的球場,就連糟糕的時刻心情也很好。
我們回到香港,安妮開始一連串治療。因為打高爾夫造成另一種疼痛,她不再打球。接下來四個月,她的情況沒有改善,甚至不能用左手舉起咖啡杯。
光浩事實上認識一個了不起的專長肌肉傷害的醫生郭醫生(Dr. C. P. Kwok)。這又是高爾夫球場上的緣分。郭醫生及太太每週從香港到廣州打球,光浩和他們在球場認識。
郭醫生是一位物理治療師,用中國針灸加上微電流治療患部。微電流器材最早於一九七九年在美國使用。郭醫生結合東西方療法,盡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但郭醫生也熟悉鐳射治療,之前曾與腫瘤科醫生參與治療腫瘤。
他們認識後,光浩曾因治療肌肉受傷而看過郭醫生,效果很好。不過安妮既怕針頭又怕電流,她選擇去港安醫院,每週三次接受物理治療。但是幾週後看不到顯著進步,她的挫折感加深了。
二○○八年八月最後一週,我建議安妮週末到中國大陸的汕尾市看她表弟。他有一個診所,用中國的「跌打」療法處理筋骨傷害。她家三代承續此行,醫術在家鄉廣為人知,特別是在安妮舅舅退休前。我自忖由近親來做檢查應該比較清楚受傷詳情。她同意了。
安妮在香港還有另一位同樣以「跌打」治病的表弟。陳招炯醫生雖然不是安妮汕尾舅舅的正式學徒,但跟他學到這項技術。不過,她也想去探望退休後搬到那裡的父母。他們住在一個寬敞的公寓,可以遠眺有漁船停泊的小漁港。一些近親住在附近,兩位退休老人住得很舒服。搬到這裡唯一不便的是,如果需要看病,就得回到香港。總之,兒女們的探視必定會令他們高興。
同時,我正在待命以於八月二十六日星期六前往東京,準備一篇某個新聞節目感興趣的、有關日本皇位繼承問題的報導。根據日本憲法,只有皇室出生的長子可以繼承皇位。日本皇太子德仁的妻子雅子妃沒有生出兒子,但皇位繼承排名第二的文仁親王的妻子紀子卻懷孕了。孩子的性別將決定菊花王朝未來大位誰屬。整個國家陷於日益高漲的焦慮中。
星期五晚上,電話並未響起,這表示要不是不用去、就是尚無大事發生。既然星期六早上不用前往機場再度北飛,我就與安妮和她姐姐安娜、以及她的其他幾位家人一起搭上跨越邊界的巴士。這是一趟三小時的旅程,越過深圳邊界,沿著廣東省海岸線北上,奔馳一百六十哩,抵達汕尾漁港。
當天陽光明媚,蔚藍天空十分漂亮。我們情緒很高,盼望著美好週末的來臨。安妮最小的弟弟王蔚虹已經準備了一個烤肉聚會,我們的到來使大家聯想到家族團聚。老一輩看到我們全都一起來,十分激動。安妮急著想知道能不能立刻見到表弟。令她失望的是,他的診所太多病人,一直要忙到半夜。他建議安妮星期天上午過去。
大陽台上舉行的烤聚會令大家很愉快,吃的喝的非常豐富,遠遠超過我們能夠享用的份量。小漁村裡沒有重工業,空氣清新。各式各樣的海鮮唾手可得,漁獲以鰻魚為例,遠銷日本。零污染的夏日微風從海上吹來,讓聚會氣氛更為輕鬆。我喝了些許啤酒,專心大吃。人人盡興,吃吃喝喝直到午夜過後。
次日早晨,安妮和我決定分頭行動,以便節省時間,及時趕上下午兩點半最後一班返回香港的巴士。她打算去看表弟,我則與岳父約好在我們知道的一家理髮店剪頭髮。
我們約好,不論誰先辦好事,都到對方在的地方,然後大家一起吃一頓點心午餐,再去趕最後一班巴士。
結果是岳父和我先理好頭髮。我們找了一部三輪車,在小巷混亂交通中旋風而過,不斷被無情的喇叭聲騷擾,終於在中午之前抵達診所。這趟三輪車車程喚起我奔波於金邊和胡志明市巷弄間的回憶。
到達診所門口,她表弟陳昭瑜醫生迎接我。他是唯一的醫生,承襲家庭多年來在鄰里間治病的傳統。
他還在治療安妮的手肘時,我望向隔壁房間,看到掛在牆上的祖先黑白大照片,經過房門俯視診所,彷彿正瞪著我。那一刻的感覺十分特別。
安妮手肘的檢查和治療終於結束,她的傷勢很嚴重。陳醫生告訴她,如果要痊癒,至少得持續關注一個月,這種情況若無適當安排是辦不到的。不過至少我們有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案。他為安妮做了一些治療,暫時減緩疼痛。
告別前,我坐下來請陳醫生幫我僵硬的肩膀按摩一下。見面問候過後很快就消失,好像不太恰當。我告訴他,電腦工作讓我很累。那些用中國傳統方法治療筋骨傷害的醫生似乎都會功夫。他們的手勁很強,通常按摩得很好。毫無疑問,陳家除了女眷,幾乎人人都會一些功夫。
陳醫生的魔術手指幾乎瞬間就釋放了我肩膀和頸部的緊張。但故事還沒完,他的指頭在我頸部右側觸摸到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硬塊,而在他碰到之前我完全沒注意到。
陳醫生不知道這硬塊究竟是什麼,表示應該不會有什麼要緊張的。但他建議我回家後去看醫生。我完全不擔心。我們照計劃回到家中。
發現
接下來的星期一,生活一如往常。我十點進到辦公室,沒有什麼工作要做。我思忖跟牙醫重新約時間,彌補前一週取消的約定。本來那次看診時我必須開始植牙的第一個療程,結果我沒去,只是發懶。
安妮家鄉發生的事並沒煩到我。我幾乎忘了。那天上午大約十點半,安妮打電話過來,催我找個醫生去看看頸部凸起是怎麼回事。我爭辯說可以慢慢來,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安妮下午四點又打來,堅持要幫我跟家庭醫生沈德昌(Dr. John Sham)約時間。因此五點後我就跟她一起去了。
沈德昌醫生在他診所研究我的狀況,建議我去看診所就在同一層樓隔壁的耳鼻喉專家蔡德佳醫生(Dr. Alexander Choy)。
蔡醫生讓我坐在椅子上,口張大,然後將一根管子送進喉嚨檢查。影像立刻顯示在我頭部上方一個電視螢幕上,錄影機快速轉動。房間每個人,包括安妮,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白色東西散佈在我的喉部。蔡醫生的臉色嚴肅鎮定。我迫不及待問那是什麼東西。他說,有可能是癌症,或者是感染。癌症這個字讓我心臟幾乎停止跳動。
他繼續說,我需要到醫院做些檢驗。他立刻安排了次日在香港養和醫院進行此事。詭異的證據包括了頸部右側的凸起。那會是什麼?
我們離開診所時,我有了別的想法,萬一是真的。蔡醫生經驗豐富,或許已經知道真相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會活很久,那種想法如今受到了考驗。
星期二,我開始在著名的養和醫院進行檢驗,包括核磁共振。走廊的潔淨、特殊的氣味、牆上掛的警示海報、人們帶著面罩行走、以及只跟疾病有關的會話──所有這一切都使我想著:「我在這裡做什麼?」護士友善的笑容和醫院設施給人的舒適後面,整個環境有一種嚴肅感。進入核磁共振房間的人都被認為是癌症的潛在病人。就那麼簡單。
回到辦公室,我跟同事提到此事,揣測可能性,分享故事。不過,整個氣氛還是樂觀的。
星期三,我心情沉重進入辦公室,十分焦慮。我期待次日得到檢驗報告。萬一是真的呢?安妮看來一切如常,但是我可以看出她在擔心。對於一個工作本質要求很快得到答案、要迅速完成事情的人而言,這種等待很殘忍、令人憤怒。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四,下午五點,辦公室電話響起,是蔡醫生診所打來的。護士說報告已經出來,我必須次日上午十一點去看醫生,然後她就掛了電話。我立即拿起電話,我不能再等一天,我當下就需要知道。當天晚上六點前,我到達診所。
診斷結果確定是癌症。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那真是我一生最黯淡的一天。我立刻打電話給安妮,她跟同事馮寶蓮(Pauline)趕來跟我會合。她給我一個紅包(利是),這是中國傳統趨善避惡的做法。完美的時間點,正是我最需要的。我不知道接下來打給誰。
從那時以後,我迷失了,找不到自處位置,失去做事能力。我一片慌亂,不論做什麼似乎都不對,也似乎都不能改變現狀。我突然感到無力和孤立。我嚇壞了。
測試結果就像死刑判決。就在我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是好時,蔡醫生做了一件很棒的事,他介紹我去見大師級腫瘤專家韋霖教授(Professor William Wei)。他是世界著名的頭頸部癌症外科醫生。蔡醫生的介紹日後證明是正確的第一步。
蔡醫生的助理護士幫我約好次日下午去韋霖教授診所看他。在陰暗的黃昏時刻離開陳醫生診所,我和哭泣的妻子走在中環人行道上,對周遭視而不見,聽而未聞,懷疑自己的死期是否已經指日可數。我血液裡驚駭的情緒浪潮翻騰著,雙腿彷彿失衡一般顫抖著。我似乎是健康人群中唯一的病人。
黑夜降臨,絕望似乎是我的密友。晚餐食之無味,在住家附近一間餐廳裡,我望著桌上的食物,開始思索隨心所欲的自由可能迅速消失。回家後,安妮和我在冷靜的沉默中彼此安慰,不時以擁抱尋求慰藉。我們冷峻接受事實時,也不解此事究竟為何發生,我們能做什麼?雖然有安妮相伴,但我坐在被棄的隔絕感中,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何事,家庭生活從此將不再一樣。
我開始選擇性地打電話,首先給正在紐約當建築師的兒子,然後給我夏天在多倫多的姐姐。我平靜地跟他們談到此事,決定接受自己的命運。鴻鈞知道這是我幾十年睡眠不足與壓力帶來的後果,他提到要馬上回家跟我在一起。我說服他放棄此念,因為現在做決定還太早。他有大好前途,而我似乎毫無前景可言,我不想破壞他的前程。空氣中充滿著不確定。安妮有個大家庭,我挑了幾位通知。我不想驚嚇她父母。她的兩個弟弟也不知道。
接著我告訴紐約的上司查克樂思提(Chuck Lustig)、幾位親近的友人與同事。讓此事為人所知,我沒有什麼要隱瞞。我不知道何時自己會再搭飛機、製作新聞報導。每隔一陣子,我就重複訴說過去幾小時發生的事。那是我所有能說的。我得到的支持鼓勵不勝枚舉,電子郵件塞滿信箱,我幾乎熱淚盈眶。
有人建議我到波士頓去,那裡可以得到最新的癌症治療技術。還有其他出自好意的建議。我就是不知道怎麼辦,腦中一片空白。我不認識任何有癌症知識而可以討論的人。大多數人除了曉得這是絕症以外,對這個可怕的病所知不多。若說有什麼知識,也只是一些著名醫生的名字。此外,大部分人都不能告訴我如何處理這個情況,但他們確實給了我代表支持與愛的充滿關懷和安慰的話語。
我的家好像成了戰情室。住在家裡的菲傭葛萊蒂.羅賽理(Gladys Rosario)在哭。絕望的氣氛充滿屋裡。我步進浴室,看著鏡子,注視頸部那個大大的凸起。之前怎會沒注意到?我真笨,難道就這樣死去了嗎?我坐下來想著自己不免一死。我們都會死,時間早晚而已。如果這就是我的末日,我沒有遺憾。我快樂地從事了一個很棒的行業。我從默默無聞到被大受肯定,到現在的如魚得水,我的一生很不錯。我有個很好的家庭。我曾有幸周遊世界,到過大多數人不會也無法去的地方,看過大多數人不會也不能看到的事情。就像兒子曾經說的,「生命不是用我們活多久來衡量。我們是否活得有意義才真正重要。」
有一刻,我準備好面對死亡。我列出情況最糟時必須做的事。我估計自己身後留下多少金錢。我想著他們會把我葬在哪裡。到了這時,我已淚水漣漣。我以辛勤工作和全心投入而爬上專業高峰,現在五十多歲,眼看可以提早退休,即將摘取成功和聲譽的果實,卻發現幸運之輪轉向。這是命嗎?一切發生得太快、太殘忍,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那天晚上時間彷彿靜止。隨著時間過去,我開始恢復理性。我幾乎完全不了解癌症。它輕易就被認為是絕症。但在還沒增加對它的了解、還沒看一位會告訴我病症發展狀況的腫瘤專家、還沒給自己一個奮鬥的機會時,就認定無法可施,未免太早了。
誰會想到與高爾夫的關係會帶來癌症的發現?多年來,我逃過墜機的死亡威脅、去過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危險地方、比一般人親眼目睹過更多悲劇。我看過人們瞬間失去摯愛:奪取將近二十五萬人命的南亞海嘯、四川地震,等等。現在我有一個不一樣規模的自己的悲劇故事。但是我去過北方,又回到南方。如果我的生命像星相學預測的那樣正向,最後應該沒事而且活得很好。
我回想導致癌症被發現的一連串事件。如果我那個決定命運的八月二十六日星期六飛去東京,那麼就會錯過這項發現。如果我們抵達安妮父母家後的那個晚上,安妮去看表弟、而我留在烤肉聚會上,也會錯過這項發現。如果我理髮結束得比較晚,安妮就會早點離開她表弟的辦公室來跟我碰面,那麼也會錯過這項發現。如果我跟牙醫約好,鑽了洞做植牙,結果可能是一場災難。如果所有這些「巧合」都跟命有關,那麼必定是指向好的結果。如果我被帶入了黑暗的隧道,必定有一個出來的方法。
我愈想就愈覺得自己要反抗。我出身貧困,生就了戰士的精神。不,我不能就這樣棄守,還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事。我希望將來能看到兒子結婚,也許有一個孫子傳宗接代。我還可以把高爾夫打得更好,更多烹飪要做。安妮不該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爾夫寡婦。我要戰鬥到上帝真正點了我的名字為止。我也向過世的父母祈禱求助。
我聽說過西方傳統治療癌症的方法是速戰速決,不管其副作用,因此我下定決心去看韋醫生。但是我打算如果活下來,就要用中醫方式來復原。我的生命曾經被傳統中醫救回來,我估計這回中醫應該也能發揮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我想到乾爹,如果他還活著,現在我會多麼安心。
不用說,那晚家中沒有一人睡得著。我反覆起床與睡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客廳,毫無目的和理由地想找些事情做。然後我又回到床上,被思緒攪擾得筋疲力盡。不管怎樣,我得睡覺。
推薦序
《別癌無恙:我的重生旅程》是一個人走過人生一段艱難歷程的深刻記錄。但李九如以感恩和自尊的態度面對挑戰,這兩種特質也是我以上司身份與他在「美國廣播公司」(ABC)共事多年觀察到的。九如將抗癌成功歸功於醫生、家人、朋友,使我想到ABC新聞部門多年來仰仗他提供了許多很棒的新聞報導。我們的觀眾透過九如的電視工作了解世界大事,現在讀者們也可信賴他提供克服與預防一個危險病症的方法。
──查克.樂思提(Chuck Lustig)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ABC News)前國外新聞部主任
處理耳鼻喉頭頸部癌症一直是深具挑戰性的工作。許多病人求助頭頸外科時,已處於癌症後期。對一些癌細胞,放射線治療與化療是主要的療法,但另外有些在放療與化療之後還需進行切除。
下咽癌與吸菸喝酒有關,慢慢形成。因為早期這種癌症的症狀似乎不明顯,病人或甚至一般內科醫生經常會忽略這些症狀。這類癌症病人往往在後期才來就醫。對於後期的下咽癌,手術切除會除去喉頭與咽頭,產生療效。儘管近年復健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但病人會失去正常說話和吞嚥的能力。
近年發展顯示,化療配合放射線治療,並考慮手術切除,將能產生療效,同時在大約三分之二病人當中保存吞嚥和說話功能。不過,化療和放療同時進行兩個月療程也出現大量不適:因產生黏性物質而導致吞嚥痛苦和呼吸困難、因減少白血球而易於感染,以及營養不良導致的體重減輕與精神萎頓。還要加上知悉自己罹患末期惡症。許多病人無法完成整個化療和放療過程,以致結果不理想。
九如不幸罹患了後期下咽癌。確定療程後,他以勇氣和決心面對。整個治療過程中,他成功處理化療和放療帶來的不適狀況。即使在復原期,病人也要擔心療後副作用,並且總是有癌症可能復發的焦慮。他做了許多關於癌症原因及其發展過程、以及如何全方面處理癌症的研究。他在這方面的知識對於戰勝癌症有極大的貢獻。
現在九如是癌症倖存者。他以同理心出版這本書,與別人分享他在治癌道路上的個人經歷。對於希望從病人角度知道更多如何成功戰勝癌症的人而言,本書及其內容非常有價值。
近年來,有關處理下咽癌的研究已經促成更有效、更少副作用抗癌藥物的發展。就放射線治療而言,鐳射光現在更集中在腫瘤上,降低了輻射能量傳到附近重要器官組織的機會,因而減少了後遺症。
透過外科醫生與放射專家的緊密合作,現在已可跨領域治療下咽癌。這種做法將可改進癌症控制率,嘉惠所有病患。
──韋霖醫生
香港養和醫院李樹培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外科主任暨腫瘤專家
前言
我住在魅力之都香港。每天走在街上,望著周遭熙熙攘攘的人群,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似地為生活奔波,眼中似乎只有一個目標──快速賺錢致富。四十年前我剛畢業時就是那麼想的。
三、四十年代,許多中國人為了避開日益升高的內戰、日本入侵,以及隨後而來的共黨政權,被迫逃離大陸。我父母跟他們一樣。他們從廣州附近的家鄉徒步數百哩,越過邊界,在珠江流入太平洋的南方小島上定居下來。這個英國治理的地方被稱為「東方之珠」。
戰爭使我們上一代淪入貧窮之境。他們展開頑強的家庭重建工作,真正是所謂的白手成家。他...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從默默無名到備受肯定
生於憂患
電視新聞
早期奮鬥
第二章 派駐日本
北上
旅日生活
第三章 返鄉
千禧年
第四章 發現之路
高爾夫的關聯
安妮受傷
發現
新紀元的開始
上坡戰
第五章 七週擊退癌症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六章 後療程階段
復建開始
結算日:浪潮止步
漫長的復原道路
第七章 新的覺醒
排毒
氧化、抗氧化劑、酸鹼平衡
空氣和水的污染
有毒化學品
微波爐
行動電話
抽菸
第八章 癌症──最令人恐懼的病症
什麼是癌症?
預防癌症
如果想不到的事真發生了
第九章 後見之明
重生的生命
對抗現實
致謝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從默默無名到備受肯定
生於憂患
電視新聞
早期奮鬥
第二章 派駐日本
北上
旅日生活
第三章 返鄉
千禧年
第四章 發現之路
高爾夫的關聯
安妮受傷
發現
新紀元的開始
上坡戰
第五章 七週擊退癌症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六章 後療程階段
復建開始
結算日:浪潮止步
漫...
商品資料
出版社:橡樹林出版日期:2014-04-18ISBN/ISSN:978986640974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