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隆盛
定價:NT$ 480
優惠價:88 折,NT$ 422
本商品已絕版
前環保署署長張隆盛先生
個人旅遊行腳紀錄之集大成
透過地表最大貓科動物的故事
帶您窺探人類文化藝術的脈動
什麼動物是歐亞大陸的代表?
其實不難從民間的舞龍舞獅、廟宇前的石獅子乃至歐亞許多國家的國旗上都看的見獅子圖樣中看出端倪。
獅子之於人類,其「萬獸之王」的強者形象往往被視為權力的象徵,讓古今中外的帝王都對獅子有種想擁有又怕受傷害的征服慾望。
但是,你知道中國其實不產獅子嗎?
可是為什麼獅子形象卻在傳統文化中無所不在呢?
西方國家的獅子雕像和亞洲的獅子雕像,明明都叫獅子卻長得很不一樣?
這些差異與印度本土藝術和宗教發展有著多緊密的關連?
亞洲獅如今瀕臨滅種危機,居然和羅馬帝國有關?
這其中又是什麼樣的淵源和文化流傳?
讓我們沿著文化與歷史的腳步去一探究竟吧!
作者簡介:
張隆盛 Chang, Lung-sheng
1940年生,台中縣東勢鎮人,服務公務長達四十年,從基層公務員作起,歷任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內政部常務次長、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專任委員等職,退休時是行政院環保署署長,他在營建署長任內大力推動設置國家公園。曾擔任國家公園學會理事長以及國際環境保護聯盟保護區委員會東亞委員會主席等。
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後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專研都市與區域計畫。返國服務後,獲有若干榮譽,包括美國艾森豪獎金、亞洲基金會獎助金、傅爾布萊特五十週年傑出榮譽獎、聯合國地球環境大學榮譽博士、第十二屆東元獎,以及政府各項獎章,目前擔任財團法人牽成永續發展文教基金會以及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朋友都笑稱他為「退而不休的人」。
作者喜歡旅行,退休後旅行更為頻繁,足跡遍布世界六大洲。他的旅行重點在世界遺產以及自然保護區方面。著有「勇闖企鵝王國」(2007年)、「漫遊白令的領域」(2010)、「北極的呼喚」(2011)、「冰海奇航」(2012)等書,希望將親身的遊歷經驗呈現給愛好大自然的讀者。
張隆盛的世界行腳
1. 勇闖企鵝王國
2. 漫遊白令的領域-堪察加紀行
3. 北極的呼喚-斯瓦巴、冰島、格陵蘭紀行
4. 冰海奇航-東南極紀行
5. 王者流風-淺談獅子文化與歷史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張隆盛先生乃是具高生活品味且值得敬重的文化人,為官時知人善任、積極任事且具高度的前瞻視野,尤其對環境資源之保育與經營管理見解獨到,在1980年代悉心擘劃我國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育系統,是我國少數具永續發展觀念的政務官。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退休之後,轉任民間的財團法人牽成文教基金會及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任董事長,孜孜矻矻以其專業為社會國家服務,閒暇之餘遊遍中外大江南北,足跡遍及世界六大洲,尤其是國家公園、自然保護與世界襲產地區,曾說過:「只要動得了,就要繼續做地球旅人。」在此之前,已出版的代表作有《勇闖企鵝王國》(2007)、《漫遊白令的領域》(2010)、《與北極的呼喚─斯瓦巴、冰島、格陵蘭紀行(2011)》及《冰海奇航-東南極紀行》(2012)等書,有系統有內容的圖文,佐以親臨實地拍攝之精彩照片,令讀者能深入淺出地領悟這幾個人跡罕至地理區的自然與歷史人文面貌,完成具有深度的知性之旅。今以《王者流風─淺談獅子文化與藝術》為名,乃是一本作者數十年天涯遊蹤的集大成記錄,更上一層樓地以獅子為文化表徵(Cultural Trait)解說東西方文化與藝術所流布的歷史過程與意義。
獅子在東西方歷史文化中成為宗教、王權、國家與安居避邪的象徵,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巴比倫、埃及、印度與中國文化的交流,扮演了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在東方,獅子隨著佛教的傳播,從印度向南傳至非獅產地的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及印尼,獅子隨藝術家之想像造型也隨之變化,然而宗教象徵與守護神獸之功能則不變。東傳至中國、韓國、日本、台灣的佛教與藝術,亦將獅子文化以不同造型廣泛運用在宮殿、寺廟、官衙、府邸、公司、行號、餐廳、豪宅、橋墩以及宅第,作為守護或驅邪鎮魔除厲之神獸。西藏地區之佛教則分由唐朝時中國與尼泊爾傳入,特殊的雪獅造型為其特色。在西方自五千多年前古巴比倫時期蘇美城邦文化(西元前3500-1595年)始,歷經古赫梯帝國(西元前1640-1525年)、新赫梯帝國(西元前1450-1250年)、亞述(西元前911-605年)、新巴比倫(西元前604-539年)、波斯帝國(西元前550-338年)及希臘(小亞細亞及兩河流域地區,西元前301-247年)等時期,獅子成為權力象徵外,獵殺獅子變成西方獅子文化之傳統,一直延續至羅馬時期(西元前509至西元395年)是為獵獅全盛時期,造成獅子之大量滅絕。一萬年來亞洲獅子的足跡遍及土耳其、兩河流域、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廣闊地帶,亞洲獅也被引進歐洲希臘、羅馬帝國與北非埃及等地,然與人類長時期生存競爭的結果,目前祇剩下西印度古吉拉特省「吉爾保護區」的四百多頭原產亞洲獅,又有近親繁殖的問題,如未能改善,整個族群將有滅絕的危險。
《王者流風》透過作者親自探訪印度及日本的亞洲獅與坦尚尼亞的非洲獅,並造訪亞、歐、非洲各大博物館,包括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柏林培加蒙博物館、土耳其伊斯坦堡歷史考古博物館、安卡拉安那托利亞博物館、埃及開羅博物館、突尼西亞巴都博物館、印度德里國家博物館與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拍攝並搜集完整資料。更難能可貴者,為完成此巨著,親臨印度十餘次,搜集自古印度孔雀王朝以降的有關資料,並循佛教的傳播路線,向南、向東、向西藏實地訪查,足跡踏遍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尼、西藏、中國、日本及台灣(包括金門),因此所有書中所用之照片,皆為作者透過高超的攝影技術展現其最新的一手資訊,作者以為官做事認真的態度轉到獅子文化與藝術的研究,除具有獨到的見地外,深具眼到、手到、心到的治學嚴謹之研究精神令人讚佩。
尤有進者,由於作者造訪印度十餘次,對印度起源之宗教多所探討,包括婆羅門教、耆那教、錫克教以及佛教在本書中皆有深入淺出的解說,闡述宗教文化與獅子之關係及其代表之意義,尤其論及印度孔雀王朝最偉大帝王時期阿育王(西元前304-232年)所設置之石柱及石柱上的獅子柱頭與佛教南傳與東傳的豐功偉業亦甚為引人入勝,增添對印度文化與宗教之認識與嚮往。
張隆盛先生與我自1970年代末至屏東墾丁探勘國家公園龍鑾潭相識相交迄今已有三、四十年,期間為台灣國家公園與環境保育分別在實務與研究上共同努力,台灣目前已成立8座國家公園,而墾丁國家公園業已成立三十年,一路走來看似平順,然若非張隆盛先生具政務官之遠見與堅持,實難竟其功。退休之後,與其結伴同遊印度、斯里蘭卡、泰國、中國各地,寓教於樂地著實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深覺《王者流風》之出版乃是作者另類才能之延伸,難能可貴。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張長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隆盛
優惠價: 88 折, NT$ 422 NT$ 480
本商品已絕版
前環保署署長張隆盛先生
個人旅遊行腳紀錄之集大成
透過地表最大貓科動物的故事
帶您窺探人類文化藝術的脈動
什麼動物是歐亞大陸的代表?
其實不難從民間的舞龍舞獅、廟宇前的石獅子乃至歐亞許多國家的國旗上都看的見獅子圖樣中看出端倪。
獅子之於人類,其「萬獸之王」的強者形象往往被視為權力的象徵,讓古今中外的帝王都對獅子有種想擁有又怕受傷害的征服慾望。
但是,你知道中國其實不產獅子嗎?
可是為什麼獅子形象卻在傳統文化中無所不在呢?
西方國家的獅子雕像和亞洲的獅子雕像,明明都叫獅子卻長得很不一樣?
這些差異與印度本土藝術和宗教發展有著多緊密的關連?
亞洲獅如今瀕臨滅種危機,居然和羅馬帝國有關?
這其中又是什麼樣的淵源和文化流傳?
讓我們沿著文化與歷史的腳步去一探究竟吧!
作者簡介:
張隆盛 Chang, Lung-sheng
1940年生,台中縣東勢鎮人,服務公務長達四十年,從基層公務員作起,歷任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內政部常務次長、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專任委員等職,退休時是行政院環保署署長,他在營建署長任內大力推動設置國家公園。曾擔任國家公園學會理事長以及國際環境保護聯盟保護區委員會東亞委員會主席等。
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後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專研都市與區域計畫。返國服務後,獲有若干榮譽,包括美國艾森豪獎金、亞洲基金會獎助金、傅爾布萊特五十週年傑出榮譽獎、聯合國地球環境大學榮譽博士、第十二屆東元獎,以及政府各項獎章,目前擔任財團法人牽成永續發展文教基金會以及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朋友都笑稱他為「退而不休的人」。
作者喜歡旅行,退休後旅行更為頻繁,足跡遍布世界六大洲。他的旅行重點在世界遺產以及自然保護區方面。著有「勇闖企鵝王國」(2007年)、「漫遊白令的領域」(2010)、「北極的呼喚」(2011)、「冰海奇航」(2012)等書,希望將親身的遊歷經驗呈現給愛好大自然的讀者。
張隆盛的世界行腳
1. 勇闖企鵝王國
2. 漫遊白令的領域-堪察加紀行
3. 北極的呼喚-斯瓦巴、冰島、格陵蘭紀行
4. 冰海奇航-東南極紀行
5. 王者流風-淺談獅子文化與歷史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張隆盛先生乃是具高生活品味且值得敬重的文化人,為官時知人善任、積極任事且具高度的前瞻視野,尤其對環境資源之保育與經營管理見解獨到,在1980年代悉心擘劃我國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育系統,是我國少數具永續發展觀念的政務官。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退休之後,轉任民間的財團法人牽成文教基金會及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任董事長,孜孜矻矻以其專業為社會國家服務,閒暇之餘遊遍中外大江南北,足跡遍及世界六大洲,尤其是國家公園、自然保護與世界襲產地區,曾說過:「只要動得了,就要繼續做地球旅人。」在此之前,已出版的代表作有《勇闖企鵝王國》(2007)、《漫遊白令的領域》(2010)、《與北極的呼喚─斯瓦巴、冰島、格陵蘭紀行(2011)》及《冰海奇航-東南極紀行》(2012)等書,有系統有內容的圖文,佐以親臨實地拍攝之精彩照片,令讀者能深入淺出地領悟這幾個人跡罕至地理區的自然與歷史人文面貌,完成具有深度的知性之旅。今以《王者流風─淺談獅子文化與藝術》為名,乃是一本作者數十年天涯遊蹤的集大成記錄,更上一層樓地以獅子為文化表徵(Cultural Trait)解說東西方文化與藝術所流布的歷史過程與意義。
獅子在東西方歷史文化中成為宗教、王權、國家與安居避邪的象徵,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巴比倫、埃及、印度與中國文化的交流,扮演了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在東方,獅子隨著佛教的傳播,從印度向南傳至非獅產地的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及印尼,獅子隨藝術家之想像造型也隨之變化,然而宗教象徵與守護神獸之功能則不變。東傳至中國、韓國、日本、台灣的佛教與藝術,亦將獅子文化以不同造型廣泛運用在宮殿、寺廟、官衙、府邸、公司、行號、餐廳、豪宅、橋墩以及宅第,作為守護或驅邪鎮魔除厲之神獸。西藏地區之佛教則分由唐朝時中國與尼泊爾傳入,特殊的雪獅造型為其特色。在西方自五千多年前古巴比倫時期蘇美城邦文化(西元前3500-1595年)始,歷經古赫梯帝國(西元前1640-1525年)、新赫梯帝國(西元前1450-1250年)、亞述(西元前911-605年)、新巴比倫(西元前604-539年)、波斯帝國(西元前550-338年)及希臘(小亞細亞及兩河流域地區,西元前301-247年)等時期,獅子成為權力象徵外,獵殺獅子變成西方獅子文化之傳統,一直延續至羅馬時期(西元前509至西元395年)是為獵獅全盛時期,造成獅子之大量滅絕。一萬年來亞洲獅子的足跡遍及土耳其、兩河流域、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廣闊地帶,亞洲獅也被引進歐洲希臘、羅馬帝國與北非埃及等地,然與人類長時期生存競爭的結果,目前祇剩下西印度古吉拉特省「吉爾保護區」的四百多頭原產亞洲獅,又有近親繁殖的問題,如未能改善,整個族群將有滅絕的危險。
《王者流風》透過作者親自探訪印度及日本的亞洲獅與坦尚尼亞的非洲獅,並造訪亞、歐、非洲各大博物館,包括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柏林培加蒙博物館、土耳其伊斯坦堡歷史考古博物館、安卡拉安那托利亞博物館、埃及開羅博物館、突尼西亞巴都博物館、印度德里國家博物館與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拍攝並搜集完整資料。更難能可貴者,為完成此巨著,親臨印度十餘次,搜集自古印度孔雀王朝以降的有關資料,並循佛教的傳播路線,向南、向東、向西藏實地訪查,足跡踏遍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尼、西藏、中國、日本及台灣(包括金門),因此所有書中所用之照片,皆為作者透過高超的攝影技術展現其最新的一手資訊,作者以為官做事認真的態度轉到獅子文化與藝術的研究,除具有獨到的見地外,深具眼到、手到、心到的治學嚴謹之研究精神令人讚佩。
尤有進者,由於作者造訪印度十餘次,對印度起源之宗教多所探討,包括婆羅門教、耆那教、錫克教以及佛教在本書中皆有深入淺出的解說,闡述宗教文化與獅子之關係及其代表之意義,尤其論及印度孔雀王朝最偉大帝王時期阿育王(西元前304-232年)所設置之石柱及石柱上的獅子柱頭與佛教南傳與東傳的豐功偉業亦甚為引人入勝,增添對印度文化與宗教之認識與嚮往。
張隆盛先生與我自1970年代末至屏東墾丁探勘國家公園龍鑾潭相識相交迄今已有三、四十年,期間為台灣國家公園與環境保育分別在實務與研究上共同努力,台灣目前已成立8座國家公園,而墾丁國家公園業已成立三十年,一路走來看似平順,然若非張隆盛先生具政務官之遠見與堅持,實難竟其功。退休之後,與其結伴同遊印度、斯里蘭卡、泰國、中國各地,寓教於樂地著實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深覺《王者流風》之出版乃是作者另類才能之延伸,難能可貴。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張長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