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第22號作品
歡迎來到東京食堂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歡迎光臨)
逛魚店,走市場,發現日常的一餐飯,卻有不日常的人情故事,
受衝擊,得啟發,每一道酸甜苦辣原來都藏了一些說法,
愛上食譜,愛上遠走他鄉,愛上回到家的餐桌上,
點點滴滴留在記憶的味道,在我的東京食堂又重新活了過來……
小時候,生日蛋糕是奢侈的幻想,現在,是家家必備;
父親教我捏壽司的手勢,學起來有一天驕傲想念;
在香港彈琵琶的指法全忘了,卻忘不了紅燒獅子頭的味道;
天婦羅的麵衣,專家用冰塊調製,難怪吃再多也不燒心;
能登屋一套餐,想起15歲秋天第一次單獨旅行的自己;
馬肉說成櫻肉,野豬肉叫牡丹肉,其實日本人心知肚明;
新井一二三說,小時候有個夢想,如果能變成透明人,就想去看看別人家到底吃些什麼。
她不是對大家吃什麼有興趣,而是吃什麼背後的家庭歷史,記憶味道,想念的季節,
也就是,對每個人的故事有興趣……
四季的日本,有四季的料理;
人情味的小鎮,有人情味的菜單;
一家人吃飯,充滿一家人的記憶;
在新井一二三的東京食堂,她透過自己做菜,迷上食譜,
關東關西料理細細研究,日式法式中式菜色時時變換,
小時候變成透明人的夢想原來已經實現,
於是,新井一二三敞開大門,說,歡迎來到我的東京食堂……
ごちそうさま~~(謝謝款待)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あらい ひふみ
日本東京人。
她用中文創作,寫和台灣時差一小時的日本種種。
寫土生土長的東京家鄉,寫一切可愛的日本人。
她用母語日文創作,寫對中文著迷,好像談戀愛。
寫和中文生活的魅力無窮。
她開始中文教學,要把對中文的熱情,繼續發揚起來。
她喜歡台灣,每來一次就更愛台灣一次。
大田出版中文作品:《心井,新井》、《東京人》、《櫻花寓言》、《可愛日本人》、《讀日派》、《東京的女兒》、《123成人式》、《東京時刻八點四十五》、《我和閱讀談戀愛》、《午後四時的啤酒》、《東京上流》、《東京迷上車》、《偏愛東京味》、《東京生活意見》、《我這一代東京人》、《偽東京》、《沒有了鮪魚,沒有了奶油:你無法想像的日本》、《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東京故事311》。
日文作品:《中国語はおもしろい》(講談社)、《中国中毒》(三修社)
章節試閱
揚出豆腐
日本菜的烹飪法,跟中國菜比較,顯然簡單許多了。要麼把材料洗淨後切片生吃,或者直接火烤,抑或在水裡清煮等。猶如做中國菜,先過油再煮等,分兩段三段的料理方法在東瀛家庭的廚房裡,從來沒有普及,更沒有落實過。於是日本名菜之一揚出豆腐,一般都是上館子才能吃到的美味。
我自己第一次吃揚出豆腐,也是大學時代跟朋友去居酒屋的時候。在稍微帶甜的湯水裡,放置著不大不小的豆腐塊,上面擱點柴魚片和生薑泥。當主角的豆腐,是去水後外面沾了澱粉油炸過的。吃時用筷子把豆腐分成小塊,並把掛袍的部分盡量沉浸於湯水裡。這麼一來,炸脆的皮兒吸收水分而呈現出滑潤的口感來,跟豆腐的柔軟質感加在一起,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吃食經驗。
揚出豆腐可以說是日本豆腐料理的代表菜式之一。雖然豆腐本身的味道清淡到極點,但是一經沾上澱粉油炸的過程,吃起來滿足感特大,會留下很豐富的吃後感。
揚出豆腐的揚字,在日語裡是油炸的意思。至於出字,則是出汁即湯汁的意思。油炸後泡在湯水裡就成為揚出了。除了豆腐以外,夏天的茄子也很適合做揚出吃。不過,這種料理的要訣還是在於把易破的豆腐小心裹上澱粉並油炸的過程。相比之下,雖然油炸的茄子一定很好吃,但是再好吃也不能有揚出豆腐一般令人驕傲的成就感。出於同一個原因,給豆腐塊裹上的粉,也最好還是用澱粉而不是麵粉。黏性高的澱粉容易使食品互相黏著,或者附著於鍋底。相對而言,麵粉性子爽快很多,不會到處黏黏糊糊,做起揚出也確實比較容易。可是,吃起來呢,澱粉的效果還是明顯好過麵粉的。澱粉接觸到水分,就變成瑩瑩如珠的透明物質,可以說是廚房中的戲法吧。
我年輕時候去居酒屋,幾乎每次都點了揚出豆腐。過了很多年,最近才學會自己做,並贏得了全家大小的肯定,乃最初用麵粉練習幾次,後來才用難度較高的澱粉而成功的。把豆腐這麼常見平淡便宜的材料,經烹飪化為一道名菜,由我看來是下廚的人才會使的魔法,也是下廚的人才會嘗到的樂趣。
鯛魚昆布締
有一次跟英國出身的飲食記者交談,我驚訝地發現,人家把各種海藻都統稱為海草〈seaweed〉,而沒有詞彙去仔細分類的。對我來說,做湯底用的昆布、配黃瓜做成涼菜吃的裙帶菜、用來捲壽司飯的海苔,以及涼粉的材料石花菜等等,都是不同的食品。
只用一個名字來統稱全部,好比把菠菜、番茄、蘿蔔都統稱為蔬菜一樣,不能不說是過於粗率,簡直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了。
日本人吃海藻的歷史很悠久,好像從史前到今天一直吃過來的。果然用海藻的菜式也非常多。其中,我覺得最妙的,就是鯛魚昆布締,乃把用少量鹽醃過的生魚塊,夾在兩片昆布之間,然後放在冰箱裡,稍微加壓的。這種菜餚,根本沒經加熱,卻歸功於昆布的滲透壓力,魚肉中的水分自然被去掉。再說,昆布含有的好味道就是味精的主材料;鯛魚肉貼近了昆布,除了去掉水分外,還會吸收天然的味精。結果,當初呈著乳白色的鯛魚生肉,用昆布夾了兩三個鐘頭後切成片,早已變得肉凍一般半透明,口感也彷彿義大利、西班牙土產的生火腿,獨特的韌度和滋味迷人至極了。最難得的是,昆布也有殺菌作用,這樣處理過的生魚肉,在冰箱裡放幾天都不變質。而且吃完魚肉後,把昆布切成塊油炸,塗滿了松子、芝麻和白糖,都美味極了。
鯛魚昆布締的做法,我是看詩人牧羊子的散文集《菜餚記》學到的。一九二三年出生於大阪的牧羊子,名門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物理化學系畢業以後,先當了中學老師,後來又任職於三得力洋酒公司的實驗室,三十一歲時第一本詩集《科西嘉的薔薇》問世了。理科出身的女詩人結婚的對象是小她七歲的小說家開高健,而他不僅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壇數一數二的美食家兼酒鬼,又長期是個躁鬱症患者。為了滿足難以伺候的年少丈夫,女詩人天天在廚房裡躲好久,做化學實驗一般地弄出來了日中西各地的美味。牧羊子寫下的一篇又一篇烹調散文,一方面有科學家的具體和準確,另一方面有詩人的想像力和文筆。
我從小在東京長大,做刺身吃的大多是鮪魚、鰹魚等﹁赤身﹂的魚種。反之,在臨近瀨戶內海的大阪,吃鯛魚、比目魚等味道淡的﹁白身﹂魚種比較多。果然在關西,加工「白身」魚肉的技術特別發達。
看大阪詩人寫的菜譜,我這個東京人都學會了其中一些。如今在家做壽司的時候,我準備的材料中一定有早就做好在冰箱裡等候的鯛魚昆布締了。
阿嬤的祕密
我姥姥是一九一一年出生的,如果還在世的話,已有一百多歲了。她在東京東鄰的千葉縣山區出生長大,十五歲就跑到首都來當了公共汽車售票員。據說,在當時而言,那是相當於二十世紀後半的空姐一級的頂級時髦職業。不過,我懂事的時候,姥姥已經是十足的老太太了,天天穿著暗色的和服,料理家務。
在我的印象中,她第一次穿上西服是七十四歲去世的前幾年,跟幾個好朋友一起參加旅遊團去香港的時候。姥姥說:在旅行社主辦的說明會上,導遊給她們講,穿著西服去活動會方便些。於是姥姥穿上了西式襯衫和褲子的樣子,有點怪裡怪氣。後來,母親告訴我:姥姥年輕時候曾是趕時髦的摩登女性,有一次還穿上一身純白色西式套裝,戴著白色大帽子回老家,嚇壞過鄉下親友的。
曾做過摩登小姐的姥姥,後來結婚、離婚,一手帶大了兩個女兒。從戰時到戰後,日本老百姓過的日子也相當苦。一九三五年出生的我母親,講起小時候的回憶來,全是挨餓、挨打的悲慘童年故事,好在到了中年以後,能過起小康日子了。姥姥一代人的回憶則有所不一樣:她十五歲來東京,正逢兩個世界大戰之間的和平時期,享受了幾年的浪漫青春日子,雖然後來一個人帶孩子的年代很不容易,可是兩個女兒前後獨立以後,又能享受人生了。她每個星期一次跟鄰居朋友們一起學彈日本三弦、歌唱民謠,也每年幾次報名巴士旅遊團去日本各地的名勝古蹟。
儘管都是生活在二十世紀日本的女性,但是兩代人的生活經驗不一樣,導致了她們之間很不相同的價值觀念。母親出身於貧困的日本,後來有了錢也不肯放棄節制的生活態度,一輩子都吃喝得簡簡單單。相比之下,姥姥懂得享受人生。
記得我小時候,有幾次一個人去姥姥家待幾天。每一次到晚餐時刻,她都做了我從沒吃過的美味。比如說,紅燒鰈魚,而且是有卵的。在我家最常上桌的鮮魚是沙丁魚,其次是鯖魚和鰺魚,都是在東京最便宜的魚種。鰈魚尤其是有子的鰈魚,是高級食品,連小孩子都知道。於是姥姥邊請我吃,邊耐心囑咐我說:回家別跟妳母親說啊。另外一次,姥姥則做了看起來非常漂亮的粉紅色菜餚。原來,那是鱈魚子炒蒟蒻粉條,很像如今席捲全日本的鱈魚子義大利麵條。分散成一粒一粒的魚子布滿粉條上,口感很特別,有點像粵菜蝦子柚皮,吃起來則特別香。在姥姥家吃了什麼,我從不跟母親說。同時我也牢牢記住了:魚卵就是祕密的奢侈食品。
吃冷飯的日本人
嚴冬的十二月裡,連續兩個週末,我都有大學的工作:第一週末擔任入學考試的面試者,第二週末則在研討會上演講。平日上班,中午能在教職員食堂吃飯。週末食堂休息,於是各項目的主辦單位替大家訂購便當。
日本人歷來有吃便當的習慣。雖然大部分小學和初中提供午飯,但是幼兒園兒童和高中學生一般都是帶便當上課的。也就是各家主婦清早做的便當,到了中午孩子們打開吃。即使是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如果哪天有校外活動,還是要從家裡帶便當去。
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幾週前就有過「社會課參觀學習」活動,是兩個班六十多名學生包租了兩輛大巴士,去電視台的攝影棚和飛機維修廠參觀,到了中午就在機場大樓的屋頂平台上吃便當。班導師一發表活動日期,女兒就告訴我那天的便當要吃什麼:「雞唐揚和炒雞蛋,蔬菜要有青花菜和迷你番茄;主食要有兩個飯糰,一個酸梅乾的和一個鮭魚的,都用海苔包起來;另外想要有應時水果,柿子就可以了。」對小孩子來說,在戶外跟同學們一起吃便當是一年裡只有幾次的難得機會,一定想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去。為了迎合小朋友的期待,很多日本母親都特地從書店買來「便當食譜」,盡量努力做既好看又好吃的便當。
大人也有期待吃美味便當的場合。 例如,觀賞歌舞伎時候,在戲院裡買的傳統日本式便當,雖然價錢貴一點,但確實能吃到高級餐廳的味道。又例如,利用鐵路旅行時候在月台上買的「驛便」即車站便當。日本各地都有以「驛便」著名的車站。比方說:北海道釧路站的螃蟹便當、橫川站的山巔釜飯、濱松站的鰻魚便當、富山站的鱒魚壽司、松阪站的牛肉便當、下關站的河豚便當等,不少人會專門為了吃這些聞名「驛便」而去旅行。東京的百貨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舉行﹁全國驛便大會﹂,出售各地的著名「驛便」而每次都是顧客盈門。
所以,吃便當並不一定總是次善之策。小學生在戶外吃的便當,可說是日本式的野餐。遊客在旅途上吃的「驛便」也是品嘗當地風味的合理方法。然而,初冬的週末在大學會議室吃的便當,叫我飽嘗了做日本人的無趣。
先談第一週的無趣吧。平日熱鬧的日本大學校園,到了週末就變得冷清清。雖然會議室裡開著暖氣,但不知道是為了節約電力還是什麼,室內氣溫還是不夠高。值班的女職員好像得了感冒,戴著口罩,披上毛毯,似乎在發抖。她的任務是給大家分配午飯,
即全冷的便當和紙盒裝的綠茶。便當一般都是吃冷的,所以最好選擇冷了以後也不難吃
的菜餚。然而,這一個冬日,招待我們面試者的午餐內容竟然是中餐:冷的青椒肉絲、冷的麻婆豆腐、冷的雞蛋炒飯、冷的白米飯。既有炒飯又有白米飯的原因,大概由於日本廚師相信炒飯是一種中餐菜餚,而沒考慮它會是主食的可能性。總之,要把冷的米飯和冷的炒菜用冷的茶水嚥下,簡直是一種拷問。
第二週的無趣則是雙重的。我早就知道,日本大學的教員參加本校主辦的研討會,不會另發報酬。不過,星期天額外出去工作,在會議室吃統一訂購的冷便當,喝保特瓶裝的冷烏龍茶,還得自己掏腰包算錢,我個人覺得格外無趣。何況,這天的便當是連鎖壽司店京樽的特級品,價錢比在外面餐廳吃現做的午飯套餐還貴的。同一種便當,如果天氣暖的季節裡吃,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冷冷的冬天吃冷冷的飯菜,會傷胃,
實在吃不下去。
為什麼日本大學發的午餐都是冷便當呢?只能說是古老的飲食文化流傳到今天的。我本人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對日本人吃冷飯的習俗,頗感不以為然。跟物流未發達的過去不同,今天若要提供熱菜應該有辦法的。然而,我從來沒聽過其他日本老師們對冬季裡的冷便當表示不滿。可見,胃腸的狀態都受文化的影響。
當天傍晚研討會結束後,大家一起去附近的義大利餐廳。也是要每人先掏腰包付會費,然後看「喝放題」〈編注:指喝到飽的意思〉飲料單子的。大多人都說「先喝冷啤酒」,只有後來參加的馬來西亞華人老師說「我要喝熱的」,可是﹁喝放題﹂的單子上竟沒有任何熱飲。店員為她特地弄熱了一杯烏龍茶。在座的日本人似乎都覺得:外國人還是規矩不一樣。而我呢,這時又恢復日本人的本性來,大口喝下了冰冷的生啤酒。
揚出豆腐
日本菜的烹飪法,跟中國菜比較,顯然簡單許多了。要麼把材料洗淨後切片生吃,或者直接火烤,抑或在水裡清煮等。猶如做中國菜,先過油再煮等,分兩段三段的料理方法在東瀛家庭的廚房裡,從來沒有普及,更沒有落實過。於是日本名菜之一揚出豆腐,一般都是上館子才能吃到的美味。
我自己第一次吃揚出豆腐,也是大學時代跟朋友去居酒屋的時候。在稍微帶甜的湯水裡,放置著不大不小的豆腐塊,上面擱點柴魚片和生薑泥。當主角的豆腐,是去水後外面沾了澱粉油炸過的。吃時用筷子把豆腐分成小塊,並把掛袍的部分盡量沉浸於湯水裡。這麼...
作者序
作者自序
透過飲食閱讀世界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若能變成透明人,就一家一家地悄悄進去看看別人家到底吃著什麼東西。當年日本社會還不是很富裕,恐怕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不是沙丁魚乾就是秋刀魚乾之類。可是,我想親眼看看的並不僅是一天三餐的具體內容,而且是各個家庭的飲食習慣所表現出來的家族歷史、故鄉回憶等,換句話說:故事。隨著成長,我逐漸放棄了變成透明人的期望。幸好,我找到了溜進他人生活的合法途徑:閱讀。
初中時代,我迷上了日本女作家森村桂(一九四〇~二〇〇四)寫的小說和散文。她以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島的紀行文《最接近天堂的島嶼》走紅,東京書店裡擺的講談社版「森村桂文庫」作品多達三十種了。她父親是東京大學畢業的小說家,母親則是和歌詩人。桂是他們的獨生女,從小學到大學都讀了專門負責教育貴族兒女的學習院,而且跟美智子皇后是好朋友。顯而易見,她來自上流社會。然而,戰後不久的日本社會經濟仍未復興,國際上又相當孤立,連上流社會的女兒都渴望去海外旅行,嘗嘗異國的美味,但不容易。
在一本書裡,森村桂仔細描寫過她如何把憧憬了許久的烤箱終於弄到手,用它烤出來的香蕉蛋糕又多麼好吃迷人。從字裡行間,我看出來她對遠處的熱烈嚮往,也看出來對她而言,香蕉蛋糕不止是一種食品,而且代表未曾見過的美麗世界。何況,她十九歲時候去世的父親,曾給幼小的女兒講敘過一年四季花兒都盛開、甜蜜水果永遠在樹上成熟的天堂般島嶼的故事。所以,自己烘烤南洋風味香蕉蛋糕來賞味,也是她悼念先父的一個方式。
我比她晚二十多年出生,中學時期家裡已有了瓦斯烤箱,用來做香蕉蛋糕並不困難。然而,我家沒有森村家那樣的文化環境;父母兄弟都不理解,為甚麼我偏偏要把好好的香蕉跟麵粉、砂糖、以及當時還昂貴的奶油混在一起,變為一點都不顯眼的「土人食物」。現在回想,其實我也不能怪家人的,因為他們沒有看過森村桂的書,無法對樸素的香蕉蛋糕有跟我一樣熱忱的憧憬。
後來,我出國漂泊很多年,在遙遠的異鄉經常想念日本的食物。我想念的果然不僅是具體的食品,而且是圍繞著它的人和記憶,也就是:故事。正如森村桂的香蕉蛋糕包羅著對已故父親的思念、對遠處的嚮往,同時也牽涉到了法國統治新喀里多尼亞的歷史所留下來的混血食品、用來做它的外國工具,以及作為上述一切綜合的香味和口感,一個一個日本食品在我腦子裡逐漸形成為一系列的故事。
這本書收錄的共八十四篇散文,本來大多是為廣州《南方都市報》文藝版撰寫的。二〇一二年秋天,在中國發生了激烈反日運動後不久,該報編輯就跟我聯絡,邀請寫一週三篇的短文。我實在佩服大陸報人的良知與勇氣。再說,廣州也是我曾在中國留過學的兩所學府之一中山大學的所在地,所以感覺猶如收到了家鄉來信一般溫暖。於是開設的「東京時味記」專欄,開始的半年裡寫的主要是日本的飲食。只是,我向來就認為飲食是窺見世界最好的窗口,所以希望讀者能透過我的專欄,知道多一點日本社會與人的故事。
現在把文章整理起來,要由台灣大田出版社刊行,我實在感慨千萬。因為還沒有上大學開始學中文以前,我已經看過台灣作家邱永漢寫的《食在廣州》,當年對文中講到的烏魚子、肉粽等台灣美食,以及對蝦餃、叉燒包等港式點心所憧憬的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早幾年對新喀裡多尼亞風味香蕉蛋糕的熱望。
邱永漢(一九二四~二〇一二)是台南人,讀了當年的東京帝大,日本戰敗後回台灣遇上二二八事件,被國民黨政府通緝而逃到香港去,有緣娶到當地闊家千金,對粵菜有了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婚後從香港重新搬去日本,邱永漢寫《香港》《濁水溪》等取材於親身經驗的小說,獲得了一九五五年的直木奬,並且跟同一期的芥川獎得主石原慎太郎一起領了獎。然而,當年的日本社會對台灣人的遭遇不大關心。似是為了迎合日本讀者和出版商的口味,他故意按照外界對漢人的成見去做人,開始寫有關飲食和投資的文章了。他很多年都沒有公開自己的血統:實際上,他母親是日本九州人,幾個兄弟姊妹中,除了他以外全都一出生就登記為日本人的。一九五七年問世的《食在廣州》,被名評論家丸谷才一譽為日本三大美食散文之一,成為了作家邱永漢畢生的代表作,至今半個多世紀,仍然能在日本書店買到,可說早進入了古典之列。
二〇一二年,他在東京去世,報導訃聞的日本報紙寫道:發財之神邱永漢先生八十八歲辭世。我二十多歲去廣州中山大學念書,後來也到台灣嘗嘗美麗島風味,如今為廣州報紙寫飲食專欄,該說都是《食在廣州》引的路。如今邱先生已經在九泉之下,我在此表明對他衷心的感謝和尊敬。
作者自序
透過飲食閱讀世界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若能變成透明人,就一家一家地悄悄進去看看別人家到底吃著什麼東西。當年日本社會還不是很富裕,恐怕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不是沙丁魚乾就是秋刀魚乾之類。可是,我想親眼看看的並不僅是一天三餐的具體內容,而且是各個家庭的飲食習慣所表現出來的家族歷史、故鄉回憶等,換句話說:故事。隨著成長,我逐漸放棄了變成透明人的期望。幸好,我找到了溜進他人生活的合法途徑:閱讀。
初中時代,我迷上了日本女作家森村桂(一九四〇~二〇〇四)寫的小說和散文。她以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島...
目錄
壹
123私房菜
黑輪、熬點、關東煮………………………012
壽司神………………………………………015
魚力…………………………………………018
啤酒燉牛肉…………………………………021
雞唐揚………………………………………024
生日蛋糕……………………………………027
神戶牛肉……………………………………030
醬醬燒………………………………………033
烤肉晚餐……………………………………038
揚出豆腐……………………………………041
鯛魚昆布締…………………………………044
肉團子………………………………………047
烘烤和牛肉…………………………………050
炸魚薯條……………………………………053
貳
日本四季味
素麵…………………………………………058
秋刀魚昆布卷………………………………061
三種巧克力…………………………………064
天屜蘿………………………………………067
梨子的季節…………………………………070
初鲣…………………………………………073
桃花節的蛤蜊湯……………………………076
木芽…………………………………………079
栗子飯與鮭魚子……………………………082
牡蠣、鮟肝、白子…………………………087
湯豆腐………………………………………090
日式聖誕蛋糕………………………………093
骨與肉………………………………………096
叁
魚卵的世界
阿嬤的祕密…………………………………100
魚卵的世界…………………………………103
唐墨…………………………………………106
烏魚子………………………………………109
旗津烏魚子屋………………………………112
肆
便當學
冷便當………………………………………115
為孩子做便當………………………………119
冷中華………………………………………122
便當學………………………………………125
吃冷飯的日本人……………………………131
學校給食……………………………………135
伍
菜譜迷
食在廣州……………………………………140
憧憬歐洲菜…………………………………143
菜譜迷………………………………………146
美食家散文…………………………………151
托爾斯泰的大蕪菁…………………………154
海蒂的奶酪…………………………………157
吳雯桑………………………………………160
陸
菜市場之旅
好壞水果店…………………………………164
大梨子、小西瓜……………………………167
櫻桃忌………………………………………170
克萊門泰和春美……………………………173
香港街市的豬肝……………………………176
雅加薯和美國豆……………………………179
紫蘇糖漿……………………………………182
桃太郎番茄…………………………………185
柒
東京人的廚房
庖丁…………………………………………190
櫻肉…………………………………………193
鰻魚世界……………………………………196
沖繩料理……………………………………200
丼……………………………………………203
鐵鯛魚………………………………………206
麵包機………………………………………209
GYOZA………………………………………212
鲣出汁………………………………………215
鯨魚之味……………………………………218
和牛問題……………………………………221
捌
日夜食堂
深夜食堂……………………………………226
新宿天婦羅屋………………………………231
時蕎麥………………………………………234
能登屋………………………………………237
山貓亭………………………………………240
里昂之天空…………………………………243
鯛燒…………………………………………246
玖
食在他鄉
溫泉與牛乳…………………………………250
饅頭學………………………………………253
片倉館的珍味………………………………256
雪國的螃蟹…………………………………259
碗子蕎麥……………………………………262
粉物…………………………………………265
翡冷翠的牛排………………………………268
快餐化的義大利……………………………275
初嘗廣州……………………………………278
中大西門市場………………………………281
刺身和蛙飯…………………………………284
漂泊者的年飯………………………………287
我愛新疆拉條子……………………………290
壹
123私房菜
黑輪、熬點、關東煮………………………012
壽司神………………………………………015
魚力…………………………………………018
啤酒燉牛肉…………………………………021
雞唐揚………………………………………024
生日蛋糕……………………………………027
神戶牛肉……………………………………030
醬醬燒………………………………………033
烤肉晚餐……………………………………038
揚出豆腐……………………………………041
鯛魚昆布締…………………………………044
肉團子……………………………………...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4-02-28ISBN/ISSN:978986179324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14.8*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