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城市的味道與記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氣質,
城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中國縮影,
18座城市,你將看到18個中國!
建築架構了城市,但人文造就了城市。
但在一個地方裡生活生活久了,身體的氣息反倒會散發出這個城市的特質,一種純粹屬於這個城市的精神能量。
杭州南路的清粥與小菜、南京東路的百貨與下午茶、長春戲院的電影與爆米花、重慶南路的書香與書店、成都路的年輕人與西門町、廣州街的龍山寺與萬華夜市,以及長安西路的當代藝術館,這些都是台北人熟悉的生活記憶與城市意象,但這些街道名稱卻有他們各自的城市歸屬,在對岸那遼闊的中國大陸上,是我們不曾真正瞭解的城市。
劉二囍,一位來台陸生,第一本書寫台灣,所以第二本書決定寫中國,他以短暫過客的角度挑選十八個城市進行書寫,然後邀請在地友人以當地人的眼光寫出家鄉的味道,期盼透過文字,讓自己成為兩岸文化的溝通橋樑,所以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十八個城市,與它們交織在一起的三十二個面向。
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但它對每一個城市的描寫,卻比任何一本旅遊書都要來得深刻而親近,遊歷於文字與城市之間,你會看見最像中國,卻也最不像中國的中國。
作者簡介:
劉二囍
建築師,業餘寫手,咖啡館店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學士,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陸生。專欄作者,曾出版《青春是一場春夢》、《亞細亞的好孩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兩岸開放之初,我曾在短短一兩年間密集走訪了大陸幾個地方,南京、廣州、海南、西安、北京,八○年代的內地大城市,整個感覺像蒙了塵似的灰撲撲,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沉重,除了彼岸親人的深情厚意,其他所接觸到的路人、售貨員或公辦人員,都有種難以言言喻的距離,一種穿不透的漠然與不信賴,擺明了雖同文同種,卻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我原以為這距離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拉得攏,但不過短短十幾二十年間,兩岸之間的鴻溝也就給填實了。當然經貿往來,人民所得提升,絕對有助兩岸交流,但我以為新一代當家,把意識形態放在一邊才是如此快速拉近兩岸距離的主因,繼之而來的文化交流,各種制約鬆綁,讓人們藉各種名義得以穿梭兩岸,彼此遂展開了更具深度的探索。
旅遊當然是互相認識最便捷的方式,但短短數天蜻蜓點水的吃喝玩樂,是很難達到深度理解的,若再加上不肖旅行業者或旅遊景點的商家海削觀光客,那真就適得其反了,近幾年因為民國熱,臺灣成了彼岸同胞趨之若鶩的旅遊選擇,這看在我的眼底很是心虛,日月潭會比西湖美嗎?阿里山、陽明山會秀麗過黃山、張家界嗎?就算別那麼妄自菲薄,但只要想到臺灣觀光景點商家攬客做生意的模式,真的會讓人冒出一身冷汗。相同的,未做好功課即至對岸旅遊,一樣會有被識為呆胞肥羊的疑慮。
所以當我看到二囍繼《亞細亞的好孩子》(以大陸交換學生的角度看臺灣)後,又出版了這本《十八個中國》很是欣然,他特為我們揀選了內地十八個城市,以多樣的角度切入中國,若以單篇看,那是對一個城市的認識,若由頭看到尾,雖如二囍自謙也許不能成為大陸通,但對彼岸的認知絕對就不僅是浮光掠影了,至少之於我,這本書可以補足中間二十多年未踏上彼岸的遺憾。
這兩年重新結識的彼岸新知,多是八○後的「小朋友」,他們連我們這一代要質疑兩岸何來那麼多的愛恨情仇都不必,直接的就和你交心,談政治管不著的人生與文學,回到最樸質的「人」上頭。我也因此擁有了幾位忘年交,還和其中一位貼心的小朋友成為知己,常以最原始的魚雁往返談天說地,她不止為我處理一些對岸的出版事宜,更是我理解彼岸年輕一代思維的窗口,正是這些新一代沒有包袱的孩子,努力的在為兩岸搭起互信的橋。
二囍也一直以成為兩岸的橋樑自許,以他曾有的社會歷練,以他具備人文建築的素養,以他交換學生的身份,是再適合不過了,更重要的是,他夠理性,自命憤青的二囍執筆書寫時,卻總能沉靜下來,在《亞細亞的好孩子》中,他看到臺灣的好,但也同時直言了臺灣的欠缺,透過他,我們似乎可以重新再檢視一次自己生存的環境,許多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原來是該被珍視的,許多自以為的事,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二囍的提醒及建言,是可以讓我們明白自己該珍重甚麼的。
《十八個中國》確實不是旅遊導覽,書中沒有購物指南,也未教我們如何在這十八個城市搭地鐵、搭公交車,甚至連如何吃喝玩樂都付之闕如,但他讓我明白了,為甚麼時間走到廈門、成都就放緩了,為什麼重慶妹子麻辣的令人又愛又敬,為什麼在影劇版中老是出現湖南衛視,為什麼東山省之前出了個張學良,爾後又出了個趙本山……,這是旅遊指南無法告訴你的,也是一趟旅遊無法盡知的,所以許多的事,還是得依賴對彼岸那片土地有情感,又自覺對這岸同胞有責任的人,如劉二囍般的慢慢與你細訴。
朱天衣
名人推薦:兩岸開放之初,我曾在短短一兩年間密集走訪了大陸幾個地方,南京、廣州、海南、西安、北京,八○年代的內地大城市,整個感覺像蒙了塵似的灰撲撲,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沉重,除了彼岸親人的深情厚意,其他所接觸到的路人、售貨員或公辦人員,都有種難以言言喻的距離,一種穿不透的漠然與不信賴,擺明了雖同文同種,卻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我原以為這距離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拉得攏,但不過短短十幾二十年間,兩岸之間的鴻溝也就給填實了。當然經貿往來,人民所得提升,絕對有助兩岸交流,但我以為新一代當家,把意識形態放在一邊才...
章節試閱
五年一夢
文∣衛軻
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一個生活了五年的城市,這個城市離家的距離只有短短的九十二公里,小時候,沒有所謂的地理概念,覺得除了首都北京,省會合肥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那兒有大人們經常去的城隍廟,有孩子們憧憬的逍遙津公園,有車水馬龍的三孝口、四牌樓,有著長達半個世紀歷史的長江飯店。多少年後,走過城隍廟,人頭攢動依舊如母親所形容的那樣,但卻發現與它格格不入,那個年代的痕跡已在自己身上尋摸不著,如同一個八○後對於五、六○年代的印象影影綽綽般不真切,歷史與自己無關,剩下的只有木然、徬徨和街口的一碗涼皮米線。於是,路過兒時朝思暮想的逍遙津,雖然沒有再踏入,卻很值得開心。每個人,或許都有幾個這樣的地方,放在最深處,曠遠而又真切,一旦想到就會打開記憶的閘門,頃刻間,無數的冷暖和人情湧上心頭。這種體驗源於獨自靜靜斟酌的美,走近了,觸摸了,也許,就不那麼美好了,景沒變,我們的心態已千差萬別。
青春,如同一場春夢,從沒想過,自己會把最美好的青蔥歲月留在這樣一片土地上,如果可以,我希望這個夢不要醒來。
二○○四年的某個早晨,一家老小把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送到這裡,然後這個孩子在這個城市結識了一幫稱為朋友的傢夥,開心的度過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直至第五個年頭,某天即將遠行之際突然發覺對這個城市依依不捨,與朋友們抱頭痛哭一場後堅定地背著包坐著火車離開。很難說清楚這個城市給予了什麼,就如同很難界定我與這個城市的關係:朋友,家人抑或是戀人。記憶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我與她似乎談了一場短暫的戀愛,醒來後,愛情已經變為親情,濃香得久久無法忘懷。依稀記得車子在高架橋上穿梭,望著縱橫交錯的水泥墩子,彷彿初戀般莫名興奮。
剛來到合肥的時候,總喜歡去找尋每一條以省內城市命名的街道,彷彿這樣離家的距離就不那麼遙遠,多少次徜徉在紅星路、淮河路、長江路、金寨路,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路,將這五年的青春軌跡連同那些歡笑、失意、癡語串在一起,於是青春也就不那麼渺小了。
每次透過大巴的車窗遠遠望見大蜀山,我就知道合肥已不遠了。這座因火山噴發的大別山餘脈,不管是在豔冶如笑的春天,蒼翠欲滴的夏天,明淨如故的秋天,還是慘澹如臥的冬天,始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靜地訴說著關於這個城市的故事,見證著屬於這個城市的歷史。
讀大學沒多久,高速的動車將原本兩小時的回家車程縮短到半個小時,但對於生性就有很多不安因素的我來說,離群索居似乎是最好的自我釋放方法,所以,也只有在節日才會踏上歸程。日子像爬滿牆上的藤,對這城市的漸漸熟悉就如同生命個體的長大,有些東西會悄無聲息地鑽入身體內部,安營紮寨,將自己與原本毫無關聯的它緊緊聯繫。你探尋得越多,根紮得越深,直到某天不得不離開時,才發現腳步已沉重的不能自已。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身體的氣息就會散發出這個城市的特質,一種純粹屬於這個城市的精神能量。人需要不停的行走,從一個地方搬去另一個地方,將所有路過的不同幻化成自己的逍遙快樂。但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快樂嗎?離開合肥幾年,現在的我,每天忙忙碌碌穿梭在多米諾的夾縫中,幾乎看不到日月交替,卻總是站在窗邊看著夕陽映射在遠處的玻璃幕牆上,想念遠方的親人和朋友,想念四季更替的噓寒問暖,想念落日餘暉下天鵝湖飛奔的快感,想念著家鄉的方圓一百公里,想念那回不去、只能如電影膠片般在腦海中閃過的從前。
在陌生的城市聽到鄉音,辨識鄉人,如同在一個黑暗房間裡,跌跌撞撞地打開一個開關,所有的燈在瞬間點亮的同時,那種久違的安全感又肆無忌憚地俘獲了我們的心。這是一個永遠玩不膩的遊戲,雖然知道終將擦肩而過,茫茫人海中散佈著、點綴著多少說著同一種方言的人,但偶爾的捕捉,使得語言早已喪失其原有的功能,只是扭轉到同一個頻率,一切都回歸到質樸的原點,簡單、純粹。
生命中有多少個五年,如果每個五年都待在一座城市中,又可以在自己小小的地圖上,驕傲地添上幾個圈,掐指算算,除去前面不諳世事的二十幾年,也不過十個城市左右。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與路過的風景打照面,希望從一去不復返的點滴中,再去挖掘被時光磨滅的影子,城市一次次包容著我們的無理取鬧,一次次寬恕著我們的可悲,把人們從迷失中拉回正軌。走得遠了、累了,我們需要的就僅僅只是一份安寧,合肥這樣一個圈,給予了我滿滿的存在感,她不需要過多的修辭,在「天地轉,光陰迫」的歷史輪迴中,本分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每次面對她,心會變得越來越柔軟,每當手指劃過她的皮膚,會有驚喜和悸動,會感覺到她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呼吸,會感知她的脈搏,願意傾聽她訴說的故事,沉浸在她的臂彎中沉沉睡去,哪怕這個故事只有開頭沒有結尾。難道這些不足以說明你對這個城市的渴求?
這幾年,我與合肥唯一的交集就是從機場降落,再從同樣的機場起飛,機場等候廳的面孔始終是我為之牽盼的理由。二○一三年,機場搬遷到了郊區,我也許會直接坐上機場大巴回家,不再路過合肥,我不知道自己與她邂逅的機率還有多少,但我知道,這個被稱作「兩個胖子」的城市,承載著我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是我不管走到哪兒都會魂牽夢繞的地方。
我與這個城市的夢漸行漸遠,卻仍願一醉方休。
重慶人都是孫悟空
文∣甘果
是重慶人還是四川人?
以前大學宿舍有一部特別破舊的座機,聽筒的透聲性能特別囂張,每次閨蜜打電話來,我都得把聽筒拿開距離耳朵二十公分的位置,才能在避免耳朵折壽的情況下聽清她說什麼。終於幾次後,幾個室友終於忍不住問我為什麼她老是打來吵架。我嘿嘿:這就是典型的重慶妹兒嘛!日常聊天都有本事突然激動起來,且邏輯清晰語速極快,得理不饒人,語感似罵人。就像外地遊客在重慶問路,可能會得到對方劈哩啪啦外加手舞足蹈的指路,不要以為他不耐煩,他只是熱情過頭,講不清楚,又容易激動。
我人生的前二十四年是重慶土著,幾個室友都是外地人,山西、江西、浙江這幾個地方對那時剛進校的我來說算是擴展了本人在中國地圖西南角以外的認知,很欣喜自己總算認識了活的川渝以外的朋友了。在那之前對我和我的小夥伴來說,介不介意被叫做四川人,和成都之間長久的西南老大之爭誰又贏了一局,成渝快線什麼時候建成,可以提速多少,重慶火鍋還是成都串串更好吃,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觀」。自從直轄後,大多重慶人就開始介意被叫做「四川人」,可當別人講四川人壞話時,又忍不住跳出來罵他。這十六年來重慶與成都的關係變化很微妙,也很自然:從早期默默積蓄怨恨、明爭暗鬥,到中間不知什麼時候矛盾突然爆發開始公開口水戰,再到後來兩地都各自經歷幾次巨大天災人禍時的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到如今把口水戰升級為爭奪西南話事權的實戰——其實就是一對相愛相殺的親兄弟。
這裡是江湖
許多在外地念了幾年書、至今仍飄泊在外的重慶人,說起家鄉,那都是各自各話,沒個準調。譬如,有人認為杭州的城市形象和氣質好過重慶,擁有全球聞名的美景,富有藝術氣息的城市空間,乾淨的街道,完善的公共設施,和相對高素質的市民……。而相比這樣的陽春白雪,重慶當然就特別的下里巴人了:沒什麼特別拿得出手的城市景點,混亂無章的空間佈局,垃圾隨處可見的街道,小巷裡橫七豎八的小攤兒,在哪兒都能高分貝私聊的市民……。但是我要說,這些表面上看來特別讓人厭惡的缺點,在我看來就是重慶的魅力。如果每個城市都如杭州般「完美」,你真的還會愛它們?如果不能半夜出門就吃到路邊的燒烤,人生還有什麼樂趣?重慶自古就沒有高冷的命,可我們本來走的就是接地氣的路線,包括重慶人的俠氣和豪邁使得這個城市更具有別的城市無法複製的個性。當然,也有人恨鐵不成鋼,也有人認為花是自家香……我們雖然無法預測或引導重慶未來的樣子,但都希望它的個性和素質能共存。
瘋狂的石頭 vs. 重慶森林 vs. 盜夢空間
幾年前的那部電影《瘋狂的石頭》讓重慶很是火了一把,托它的福,這幾年羅漢寺的香火旺得有點過分,過江索道也成了外地遊客的必遊景點,這簡直就是部重慶城市的宣傳廣告片。《重慶森林》倒是跟重慶沒什麼關係,可莫名地讓眾多根本沒看過此片的文青認為重慶就是一座特別文藝的森林城市。而對我來說,《盜夢空間》才是最能描述重慶如此奇葩的城市空間的電影,只有在這裡你才能體會走進大樓門口發現竟是三樓,而回家得下一層且還不是地下室的奇幻感受。
在香港坐巴士路過西營盤那幾條向山上延伸坡度近三十度的街道時,同行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只有我覺得特別親切;每天爬十分鐘的陡坡上到位於半山腰的學校後,其他同學都快斷氣,只有我氣閑神定;當大家對深夜的小巴車神以F1速度靈活地穿梭在扭曲糾結的羊腸小巷中表示下次再也不坐的時候,我想起了重慶幾年前由於超速屢屢出事故、已被取締的七字頭小巴。作為山裡的孩子,從幼稚園到高中,我前十八年求學生活都必有一天往返兩次、一次近一個小時的翻山越嶺。爬坡上坎不喘氣是每個重慶人的天生自帶技能,而相反的,作為眾多城市重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車,在重慶只能淪為娛樂項目,因為街道大都與山體走向自由連接,毫無邏輯規劃和東南西北。如果你跟計程車司機講「請一直往北走到頭,然後向西轉」的話他會請你下車,這時你應該機智地開啟重慶模式說「直起開抵攏左倒拐」。山地城市就是3D城市。
除了山,我們還有江。兩江匯合的朝天門是重慶的門戶,是重慶古城十八座城門之首,也是自古以來這座城市的大碼頭。如果非要說出這個毫無生長邏輯的城市原點,那必屬朝天門——山體圍繞而立,江水以此發散,說得朝天門者得重慶一點也不過。也因兩江貫穿主城,重慶的橋多到讓人覺得江上總有未建完的鋼筋巨柱。而前面提到拉風的過江索道曾在兩江上各有一座,而如今只剩下長江索道,既是居民日常通勤工具,也是如摩天輪般的休閒娛樂設施,它們在二○一○年成為了重慶最年輕的文物。
重慶可能是全國、甚至全球唯一除基本地面交通外,還同時擁有地鐵、輕軌、索道、渡輪等交通工具的大型城市。遊覽重慶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些交通工具挨個兒坐一遍,繞著主城區一圈下來就一天了,這個城市也就立體地收進你心裡了。上山下海淩空穿梭,山城兩江四岸天塹變通途,重慶人每天都做孫悟空。
真正的魅力在全景
時不時有外地朋友問我「去重慶玩一兩天,有什麼推薦的景點?」,原來我總是不經大腦地脫口而出:「當然就是解放碑購物,朝天門觀江,洪崖洞小吃,磁器口毛血旺,歌樂山辣子雞,南山一棵樹,洋人街遊樂場啦……。」後來發現這些旅遊書式的推薦太過千篇一律,且不能體現重慶獨特的山城魅力,於是我開始告訴朋友:你將所有交通工具都挨個坐一遍,繞著主城區轉一圈,幾乎就可以感受整個重慶的特色了。如果可能,相信你離開之後還會再想起這座城市。因為我覺得一個城市真正值得被瞭解的不應該是幾個精彩的景點,而是平淡的全景,整體的感受。再者說,去景點多半遇上的也是同樣的遊客,還不如搭個索道跟旁邊的棒棒兒(重慶話:替人搬運物件維生的體力勞動者)學兩句重慶話呢。
重慶天氣不好,冬冷夏熱,天空常年都是灰濛濛的,哪天突然來個藍天白雲,我們可能會懷疑是不是要地震了。所以白天蹲在街邊打望(重慶話:打量觀望,賓語多為美女)就好,到了晚上就可以出來活動了,兩江四岸的燈光工程還是很能唬一唬人的,被稱「小維港」是不用臉紅的。
攔都攔不住的熱愛
如今的重慶,已經開啟了準大城市發展模式。每隔幾個月不見,再見的時候必定能發現一些不知道何時冒出的高樓。其中不乏全國,乃至全球著名建築師的作品。城市天際線開始被重視,主要街道的舊樓立面改造很新穎,至少從外表上整個城市翻了個新。規劃更新,街道擴寬,交通整治,景觀改造,再加上軟實力的全面提升,它正在為成為西南第一城市拼命地努力著。在發展程度上重慶還沒趕上「北上廣」,可對它的發展潛力,任何一個稍有眼力的人都不會忽視。它發展速度之快以至於我連它一年後的樣子也無法預估。我沒能力也沒足夠客觀的心態去評論好與壞,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會繼續愛它。
《新週刊》有期重慶特刊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能像重慶人一樣,如此熱愛他們的城市」。我很贊同。
北方版江南
文∣劉二囍
剛出濟南西火車站,回望這個建築物,北方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對於一個長期生活在北回歸線以南的人而言,此時,北方這個字眼很帶感。
晚飯跟一個久違的大學同學謀面,約在了一個大排檔,這是一個市井味十足的地方,我很是喜歡。在這裡,民間百態很容易被察覺,有時,這樣的場景,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在不算炎熱的盛夏傍晚,燒烤攤的大排檔熱鬧非凡。一群老少爺們赤著上身三三兩兩地圍坐在餐桌前,壯碩的屁股下面是弱不禁風的小馬紮,而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四處可見,光膀子儼然已經成為了漢子們的生活習慣;旁邊一桌,走了幾個,換來一對夫婦,約莫四十歲左右,檯面上擺滿了啤酒,只見兩人如嘮家常一般,坐在熱風陣陣偶爾散發著下水道騷臭味的街邊,暢飲甚歡,上演了一場民間的市井浪漫;服務員端上來一大把烤肉串,香噴噴的孜然,惹得人眼饞,來不及等它稍稍涼下,就放到了嘴邊,定眼一看,肉串的中間都間隔著放有大蒜,真是應驗了無蔥無蒜不歡。一頓飯的時間,讓我深感這裡是北方,這裡是山東。
除了東北大漢、西北大漢以外,在中國地理名詞中,唯有山東作為前綴最為順耳了,即便是東北大漢,很多都是山東人闖過關東定居後留下的後人。耳聽周邊人的山東腔,口音厚重中氣十足,眼觀老闆眉宇之間,濃眉上斜兩側漸寬,恍惚間,我有身處《水滸傳》場景的錯亂感,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故事背景正是發生在山東,一幫梁山好漢,群起為雄,依仗著江湖義氣,謀其公平正義。水泊梁山的這一群大漢,雖為草寇,言行舉止不雅,但心中卻是明大義,尚且清澈。這一群人,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成為濟南,乃至山東的代言。
比起南方,北方盛產粗人,這點在山東體現得很明顯。街上的大爺可以隨口噴出一口痰,路邊的小孩可以隨地撒出一泡尿,一個人要是在小賣部買罐飲料,找老闆要根吸管的話,絕對會被輕蔑的眼神鄙視半天。計程車司機嘴裡總習慣罵著娘,無論是道路擁塞,還是紅燈時間過長。連續幾次坐計程車,我都報上了確切的位置,司機沒有任何疑義,最後都把我丟在了我目的地的周邊,我還向他確認是不是到了,他們都用點頭默認,最終我必須要折騰一番才能夠找到目的地。我覺得計程車司機的這種粗已經越過了粗糙,顯得有些兒粗卑了。從幾次搭乘計程車的經驗,可以看出濟南不是一座好品質的旅遊城市,無論我如何用普通話與其交流,他永遠用一口濃郁的濟南話接應。
濟南雖流露著北方的豪放與厚重,但並非沒有細膩的一面,意想不到是濟南竟相容了江南的清秀與靈潤,甚至是集蘇杭以大成。早在九百多年前,北宋名士黃庭堅就有「濟南瀟灑似江南」的感慨。
杭州城依靠浩淼的西湖揚名,水中的滿塘曲院風荷,岸邊的萬千垂柳細絲,勾勒了屬於杭州的江南,然而同樣的物與景,在濟南一樣可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說的就是它。同樣,濟南市中心也有一個內湖,它雖不及西湖的名號響徹,但「大明湖」這三個字也早已聲名遠揚。湖內成片成片的闊大圓葉在水面鋪開,層層疊疊,在粼粼波光的映襯下,即便荷花凋落,沒有了紅嫩的花朵,少去了一抹亮色,只是眼前這一片碧綠,荷韻清芳足以躍然而出;而大明湖的岸邊,垂柳追隨著湖岸線密聚成蔭,在微風的吹拂下,飄逸多姿,盡顯婀娜,搖曳出一份江南意境。西湖優勢在於除了景色,更有人文的底蘊,詩詞歌賦都是它的絕佳廣告文案,而大明湖雖有些文人墨客造訪,卻少有留下詩篇,這點上有些欠弱,然而其作為乾隆下榻地,成為與夏雨荷結緣的風雪場,為世人津津樂道,增添了幾分人文的厚度。
湖光山色的大明湖,在我眼中,完全可以與西湖媲美,即便水體面積稍稍小了些。但我說的是曾經的大明湖,如今,它的風景則是在湖與山這兩個元素上硬生生地加了個建築物,林立的高樓大廈讓天際線頻繁被攔腰剪斷,以致破壞了傳統的整體風貌。
西湖雖好,可是一到盛夏,西湖水就成了熱氣騰騰的滾湯,用自身熱度降低了遊人興致的熱度,帶來幾分掃興,大明湖可就不會,無論烈日當頭,還是酷暑難耐,水溫都可以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因為大明湖內的水是濟南城內的眾多泉水彙集而成,在炎炎夏日依舊得以保持清涼。泉水為這個城市添興的地方不僅有大明湖,更有縱橫交織的溝渠。濟南城內有大小泉上千眼,因此得有別稱泉城一說,出了名的景點就有趵突泉、黑虎泉,除此以外,在老城深巷,隱藏著無數長流不息的泉,於是,常常可以見到清澈的泉水在河溝裡流淌,相結成網,四處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象。由於湧之不斷的泉眼,濟南也成了北方城市中最多水的一個,使其具有了水的潤澤與靈動。出了大明湖景區的南門,跨過大明湖路,進入一片老街區,名叫百花洲的河塘是曲水亭街的起端,深入進去,博來我陣陣讚歎,直呼驚豔,這裡儼然是北方版的江南。彎柔的河道兩側襯以低矮古樸的房舍與婀娜多姿的垂柳,隔三差五地橫跨著一座小橋,河岸邊有老人品茗飲茶,有孩童嬉戲玩耍,恍惚間我以為夢迴蘇州古城,然而,坐在石拱橋上,低頭望,流動的河水,比蘇州河道裡的清澈多了,甚至可見水中雜草隨著水流左右擺動,青色的魚兒在雜草間躥動暢遊,而不遠處,有老婦在河邊用這清澈的泉水洗衣,身後,一對父親在帶著兒子捕魚,手中是自製的漁具。
在劉鶚的《老殘遊記》裡,「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是對濟南的描述。這八個字言過其實,算是對濟南的一種美化,尤其在當今,老城不復存在,泉水枯斷擱淺,然而,我眼前的這份景色,確實是對這句話的完美寫實。我沒想到,我以為早已枯死在腦海裡的傳統情趣畫面竟然可以在這濟南中心城區的現實中上演。事實上,讓我覺得似曾相識的記憶並不只是在曲水亭街這一條街,這整個一片古城區內都不斷有驚喜發現。
我先出現的地方是恆隆廣場,這是濟南城區新興的購物中心,引領這個城市的時尚與潮流。恆隆廣場的另一側,一條馬路之隔,從那一個帶有牌坊的路口進入,上面寫著芙蓉街三個字,眼前的景象則從奢華大氣的購物空間轉變為人潮湧動的細街小巷,兩邊都是低矮的古房舍,繼續往前走,穿過這喧囂的半段,則是一番令人歡喜的天地。你能夠見到某戶人家門口放著一個籃筐,裡面放著熱騰騰的大饃,有孩童蹦蹦跳跳而來,然後拎著一袋子歡歡喜喜離去;你可以見到刷著深綠色油漆的木門,上面玻璃直接寫著理髮兩個大字,裡面是上了年紀的剃頭匠,而非美容美髮店裡油光滿面的髮型師;你可以見到商鋪店家在門口的街邊支上一張桌子,全家圍成一團盡享午餐,完全不顧及過路人的觀望,偶爾有街坊湊上來聊幾句家常。在這個老城區,傳統的生活形態依舊在延續,它保留的不止是建築物樣貌,更有老百姓的。過去的歷史在這裡活靈活現,這是我所見過最精彩的大城市老城區之一。眼下,周邊正在大動干戈地開發改造,希望它可以躲過劫難,可以以一如既往地在這裡屹立,直到永久。
行走於濟南的古街老巷、泉邊湖畔,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這是一座被文化和歷史浸潤的城市。行走在大陸城市,通常會因現代印跡毀掉歷史沉澱而懊惱不已,在濟南,也不例外。倘若,濟南只是古城濟南的放大版,我一定會想與其相擁長眠。
詢問過不少山東人,他們對青島的傾情明顯大於濟南,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舊的東西被毀掉了,而新建設出的東西又太不入眼,或許這是濟南在吸引力上逐漸被新崛起的青島超越的一個原因吧。山東最有名的人是孔子,最有名的景是泰山,前者在曲阜,後者在泰安,而在山東最有名的城,現在已經變成了青島。山東是個不容小覷的省分,然而濟南在省會城市影響力排行榜上並不靠前。這些對濟南而言,多少有些尷尬。
五年一夢
文∣衛軻
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一個生活了五年的城市,這個城市離家的距離只有短短的九十二公里,小時候,沒有所謂的地理概念,覺得除了首都北京,省會合肥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那兒有大人們經常去的城隍廟,有孩子們憧憬的逍遙津公園,有車水馬龍的三孝口、四牌樓,有著長達半個世紀歷史的長江飯店。多少年後,走過城隍廟,人頭攢動依舊如母親所形容的那樣,但卻發現與它格格不入,那個年代的痕跡已在自己身上尋摸不著,如同一個八○後對於五、六○年代的印象影影綽綽般不真切,歷史與自己無關,剩下的只有木然、徬徨和街口...
作者序
大陸城市話
上一年,跟研究所的台灣同學一起去雲南之前,他們以為來自廣東的我會對雲南的狀況理所當然地瞭如指掌,但他們不清楚,時間上我從廣州過來台北比前往昆明還要快捷,廣州與北京的文化差距甚至要大於廣州與台北之間。在台灣,很多人對位於北中南的北京、上海與廣州沒有區域概念,只覺得它們都是一起的,反正都在大陸,這使得與他們在地域文化的溝通上經常出現混亂。前段時間,四川雅安地震的時候,台灣朋友關懷我身在安徽的親人,擔心他們受到災難波及,我在感激與感動之餘,也不免感歎。
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曾經試圖作為橋樑,以一個大陸學生的視角,用文字詮釋自己在台灣的零距離觀察與體驗,與讀者,尤其是大陸民眾,分享了我眼中的台灣。眼下,文字已經彙集成書,告一段落。《亞細亞的好孩子》按我的意願如期出版,某一個瞬間,我心想,作為一扇窗,我要成為雙開的,而作為一座橋樑,我也要成為雙向的。
鑒於修讀專業的緣故,我對城市與建築一直持有關注度,而遊歷也是建築師的一門輔修課,目前為止,撇開珠海、桂林、麗江、大理等這種中小城市不算,我的足跡已經觸及了不少大城市,遍佈了大半個中國。於是,接下來,我決定嘗試以一個大陸人的姿態,結合個人成長經歷,相容旁觀感知與臨場感悟,用文字去呈現大陸的省市,展現它們的氣質特徵,並通關聯點串聯兩岸,希望對岸在台灣民眾心中不再只是一個符號,而變得立體豐滿;希望大陸的省市在對岸民眾心中可以有血有肉;希望他們能夠消除誤解,瞭解到一個深層的大陸,提升兩岸的相互認知。
我想,這些更是陸生作為橋樑的意義。
整本書涉及到十八個大陸城市,按照我涉足的先後順序,分別是合肥、上海、南京、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北京、瀋陽、長春、杭州、重慶、成都、西安、廈門、昆明、蘇州、濟南等。考慮到無論我如何客觀,都避不開主觀情感,難免有失偏頗,所以我針對這十八個城市邀了一些在地人,或者在當地有著長期生活經歷的人,請他們以另外一種視角也寫上一篇,這樣兩者呼應,也算是一種多元,也算是彌補了我的缺憾。
這並不是一本旅遊系列的書,從中並不能獲取吃喝玩樂的確鑿資訊,裡頭多的是我通過文字表達我對這個城市的認知,力圖體現更多人文色彩,而非旅遊風光。為了使其更具有可讀性,照顧到台灣背景的讀者,我儘量在每個城市呈現與台灣的共通點,使其具有參與感,通過兩岸的牽連,弱化孤立地看對岸。鑒於自身的專業背景,我常常會從建築學的角度對城市進行相應解讀。建築學這門學科,在我眼中是一門學問,而非技術,在未來,我更熱衷於把我在專業領域的淺薄修讀轉化為文字,而非圖紙。隨著招生年限的遞增,陸生群體越來越壯大,越來越多陸生投身到寫作之中,紛紛將自己在台灣的感悟集結成書,但是,陸生書籍系列中,眼下這本將是另一向度的首次觀察記錄。
溫故這些城市後,自己也收穫頗多,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譬如,很多城市裡司空見慣的巷子,在北京被稱作胡同,而在上海的稱謂則是弄,無論是胡同裡的四合院,還是弄堂裡的石庫門,都以截然不同的風格形式,詮釋著專屬於這個城市的地氣。在上海,可以發現很多以「浜」字為尾碼的路名,諸如洋涇浜、陸家浜、肇嘉浜等等,浜是小水溝的意思,這與上海地處江南近海多水的地理環境相契合;而在蘇州,有山塘街、橫塘街、斜塘街等,很多地名以「塘」字命名,這個城市通過與水休戚相關的塘來表達江南水鄉的特質;武漢的話,則很容易遇到帶有「墩」字的地方,據說這與武漢多洪澇侵犯、民眾頻繁築墩抵抗有關;坪和壩是山城重慶的特色,無論是南坪、大坪、楊家坪,還是沙坪壩、菜園壩、珊瑚壩,都在與山呼應。這些地名、路名的稱謂,承載了城市的文化與歷史,在某種角度來講,就是城市的個性,它們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使所在城市具有強烈的可識別性,功效甚至超越了地域性的建築符號。
我曾經歎息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在高速與盲目的城市建設發展下,使各個城市的建築大同小異,不再具有強烈的地域性,逐漸淪為千城一面。可是,在後來的書寫過程中,我不斷地感歎大陸城市的多元,即便它不通過具象的建築物呈現,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氣質。如果一個人長期生活在大陸的一個城市,可能會不自覺地將這個城市理解成中國的縮影,這樣的話,這本書裡看到的將是十八個中國。
起初,我把書名擬定為《大陸城市話》,言下之意,就是聊一聊大陸的城市,但總感覺有些不夠滿意,一直猶豫不決,眼下,索性就把「十八個中國」定為書名好了。
大陸城市話
上一年,跟研究所的台灣同學一起去雲南之前,他們以為來自廣東的我會對雲南的狀況理所當然地瞭如指掌,但他們不清楚,時間上我從廣州過來台北比前往昆明還要快捷,廣州與北京的文化差距甚至要大於廣州與台北之間。在台灣,很多人對位於北中南的北京、上海與廣州沒有區域概念,只覺得它們都是一起的,反正都在大陸,這使得與他們在地域文化的溝通上經常出現混亂。前段時間,四川雅安地震的時候,台灣朋友關懷我身在安徽的親人,擔心他們受到災難波及,我在感激與感動之餘,也不免感歎。
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曾經試...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大陸城市話
安徽.合肥
故土已故∣劉二囍
五年一夢∣衛軻
上海
一襲華美的旗袍∣劉二囍
走遠的我不追∣朱順麒
江蘇.南京
殤城∣劉二囍
鴨血粉絲湯∣韓曉琪、栗夢悅
湖北.武漢
三線城市大拼盤∣劉二囍
江湖之上∣馮月
湖南.長沙
娛樂至死∣劉二囍
墮落與浪漫∣葉
廣東.廣州
十年∣劉二囍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申威
廣東.深圳
大陸前臉,香港後臀∣劉二囍
我與深圳∣戴小犇
北京
搔首弄姿的大家閨秀∣劉二囍
北京的冬∣翩翩
遼寧.瀋陽
喜感∣劉二囍
陽春白雪∣高悅祺
吉林.長春
日本新京∣劉二囍
北國丁香∣武洋
浙江.杭州
千年等一回∣劉二囍
江南相思∣楊心韻
重慶
瘋狂的石頭∣劉二囍
重慶人都是孫悟空∣甘果
四川.成都
人生得意須盡歡∣劉二囍
唯有安逸最逍遙∣翩翩
陝西.西安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劉二囍
亙古遺城∣徐鈺彬
福建.廈門
一灣淺淺的海峽∣劉二囍
寧靜以致遠∣史紅雁
雲南.昆明
恆春∣劉二囍
高原明珠∣解甘
江蘇.蘇州
小橋流水人家∣劉二囍
軟香溫玉∣沈蘇欣
山東.濟南
北方版江南∣劉二囍
走出鈍感∣亓文飛
後記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大陸城市話
安徽.合肥
故土已故∣劉二囍
五年一夢∣衛軻
上海
一襲華美的旗袍∣劉二囍
走遠的我不追∣朱順麒
江蘇.南京
殤城∣劉二囍
鴨血粉絲湯∣韓曉琪、栗夢悅
湖北.武漢
三線城市大拼盤∣劉二囍
江湖之上∣馮月
湖南.長沙
娛樂至死∣劉二囍
墮落與浪漫∣葉
廣東.廣州
十年∣劉二囍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申威
廣東.深圳
大陸前臉,香港後臀∣劉二囍
我與深圳∣戴小犇
北京
搔首弄姿的大家閨秀∣劉二囍
北京的冬∣翩翩
遼寧.瀋陽
喜感∣劉二囍
陽春白雪∣高悅...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旗出版出版日期:2014-01-01ISBN/ISSN:97898662346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