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遼寧號航空母艦的成軍典禮,完成了自毛澤東以降,中共領導人斷斷續續地提出建構航空母艦作戰武力的構想
。然遼寧號航空母艦的服役,更是人民解放軍海軍真正邁向遠洋海軍的重要指標。如今中共航空母艦的發展,不僅是中國大陸之大事,更是飽受國際矚目之事。
本書是針對中共航空母艦的發展與分析之專著,為了讓國內外人士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共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與影響,共分成八章論述之。此分別為:〈第一章 海軍戰略演進建構航空母艦武力的爭論〉、〈第二章 發展的動機〉、〈第三章 發展的規劃與戰略〉、〈第四章 研製的能力〉、〈第五章 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第六章 艦載機的購置與發展(上)-2010年艦載戰鬥機的傳聞〉、〈第七章 艦載機的購置與發展(下)-艦載戰鬥機與其他艦載機的發展〉與〈第八章 綜合評析與未來展望〉。
最後,本書除了詳盡探究與分析中共發展航空母艦之內涵外,並配有約320張圖片與相關圖說,藉以更加生動地襯托文中內容,提升閱讀之趣味,而使讀者能更為深刻地了解中共航空母艦與國際相對應情勢之發展,可說是一本圖文並茂之作。
作者序
1983年就學於台東師專,並加入大陸問題研究社。雖年僅十五歲,然基於對時事之關心與偏好軍事,故開始撰寫有關海峽兩岸的軍事問題,更對中共想要建構航空母艦之傳聞,甚為關注。
十餘年後,亦即1995-1997年之期間,吾人就讀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之際,亦曾對當時國內外學者預測中共將在2005年之際,即會擁有航空母艦之說,表達不同之意見,並提出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未能擁有良善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的護衛武力之前,而為免航空母艦不致於成為靶艦,因此在2005年之前,北京當局應不會急於建構航空母艦之作戰武力,相對的,其會以水面戰艦與潛艦之現代化為要務,而後才是建構航空母艦之見解。如今觀之,中共海軍的實際發展與此論頗為接近。
但二十一世紀初,中共在研製先進水面戰艦與潛艦之成果,已獲得相當豐碩之成就。前者之水面戰艦方面,護衛艦有054A江衛級II型護衛艦,甚至於還有所謂的054B/江衛級III型護衛艦,而驅逐艦則有號稱「中華神盾」之052C/旅洋級II型驅逐艦,以及正在進行測試的052D/旅洋級III型驅逐艦。至於後者之潛艦方面,中共除研製與量產041/元級傳統潛艦之外,第二代與第三代核子動力攻擊潛艦(093/商級與095/秦級)或已服役,或正在建造與測試之中。如此之軍備發展形勢,使中共已具備提供護衛航空母艦武力之能力。於是乎,遼寧號航艦之服役以及此後國產航空母艦,旋即浮出檯面。
事實上,就目前中共軍備發展情勢而論,航空母艦堪稱是人民解放軍海軍現代化之核心。或可如此言之,航空母艦是中共海軍現代化的火車頭。中共以發展航空母艦之作戰武力為主,藉此反過來帶動與強化水面戰艦與潛艦,並據此建構一支或數支強而有力之航空母艦戰鬥群。因此,吾人在當前規劃中共海軍現代化之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中,首先即是以航空母艦為題,進行更為詳細之論述與分析,用以提供有興趣探索中共航空母艦之發展者,能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事實上,目前已有幾本關於中共航空母艦發展的中文專著,亦多有可看之處。然與彼等甚為不同的是,戰略思維、歷史性的探索以及與其他國家航空母艦之比較,均非本書論述重點,但吾人並不否認會有部份關於探索中共海軍戰略與其對航空母艦發展之沿革。只不過,戰略是與航空母艦發展之意涵,具有高度的緊密結合者,而歷史性的探索亦只是論述航空母艦發展之背景性的陳述而已,主軸還是置當前的實際發展現況之論述與評析。至於中共航空母艦與其他國家之比較,則基於是專論中共,故不在此論述之列。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曾言:「有調查研究者,才有發言權」。然在台灣卻是想負盛名者,即是萬事通,而多有無所不談,無所不懂者。如此之禍,小則,總統易於不究其實,以名取才,故有剽竊他人著作,而能擔任部長者;大則,或有挾諾貝爾獎得主之盛名,執掌教育改革,而導致現今高等教育與國民教育之頗多亂象與社會之不幸。其實,人才不得進用,雖是有才者之不幸,但更是國家與人民之大不幸,然值此之際,或有末代傾危之兆,又豈是吾等布衣微末之士,所能扶之。悲嘆之餘,然吾人仍不敢妄自菲薄,消極度日,相對的,仍需更加努力,以不負上蒼所賜之天賦,親友殷切之期望,更深信唯有如此,方能有益於國家社會。
本書之完成,首先必須感謝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電腦工程師許登翔之協助與指教,若無其幫忙,則書籍編排之諸多問題,恐難解決。其次,甚為感謝台大法政研圖館員葉彥邦博士,長期以來,給予宗達借書方面之協助,使此書增色不少。最後,感謝前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林中斌博士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指導,以及多年來的關懷之情。而家人與親友的鼓勵之情,特別是內人鳴霄的支持,更是必須銘謝者。
林宗達
2013年11月於文山清風廬
1983年就學於台東師專,並加入大陸問題研究社。雖年僅十五歲,然基於對時事之關心與偏好軍事,故開始撰寫有關海峽兩岸的軍事問題,更對中共想要建構航空母艦之傳聞,甚為關注。
十餘年後,亦即1995-1997年之期間,吾人就讀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之際,亦曾對當時國內外學者預測中共將在2005年之際,即會擁有航空母艦之說,表達不同之意見,並提出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未能擁有良善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的護衛武力之前,而為免航空母艦不致於成為靶艦,因此在2005年之前,北京當局應不會急於建構航空母艦之作戰武力,相對的,其會以水面戰艦與...
目錄
自序 1
第一章 海軍戰略演進與建構航空母艦武力的爭論 3
壹、海軍戰略的演進 4
一、近岸積極防禦戰略 4
二、近海積極防禦戰略 11
三、遠洋戰略 14
貳、發展航空母艦作戰武力的爭辯 19
一、反對建立航空母艦作戰武力之論 20
二、贊成創建航空母艦作戰武力之見解 26
參、結 語 29
第二章 發展的動機 41
壹、國際軍事情勢的壓迫 41
貳、強權政治與軍力的表徵 45
參、安全與戰略的需求 49
肆、促進科技創新與帶動經濟成長的要求 51
伍、提升民族尊嚴的政治壓力 53
陸、結 語 56
第三章 發展的規劃與戰略 61
壹、發展航空母艦武力的三個階段 61
一、1958年至1981年之不切實際的空談階段 62
二、1982年至1997年期間之相關論證與人員培訓階段 64
三、1998年後之全面性發展階段 70
貳、研製戰略—「二步走」之發展戰略 74
一、從廢棄航空母艦學習外國製造航空母艦之技術 78
二、自行研製國產航空母艦 82
參、實際作為-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發展與評析 90
一、發展 90
二、評析 96
肆、結 語 100
第四章 研製的能力 109
壹、艦體與艦載機系統整合的設計 110
一、高強度耐熱鋼板之獲取與其研製技術 112
二、建造巨型艦體的能力 114
三、研製動力強勁的推進系統 118
貳、航空母艦之艦載機起降技術的研製 123
一、艦載機之起飛器具的研製技術 123
二、艦載機之降落的研製技術 129
參、結 語 132
第五章 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 137
壹、尋求航空母艦起降訓練技術的支援 138
貳、航空母艦空中戰鬥武力訓練的兩大重要階段 144
一、在烏克蘭與中國大陸培訓航空母艦飛行員 145
二、利用遼寧號航空母艦進行實地起降操作訓練 149
參、訓練航空母艦飛行員過程的關鍵問題與困境 152
一、航空母艦試飛員的經驗傳授問題 153
二、建造海軍飛行測試中心的設備技術 155
三、進行起降飛行之實地訓練的平台與艦載機 156
肆、結 語 157
第六章 艦載機的購置與發展(上)—2010年前艦載戰鬥機的傳聞 161
壹、建構航空母艦空中武力選項之一—購置俄國Su-33KUB艦載戰鬥機 164
貳、建構航空母艦空中武力選項之二—仿製俄羅斯Su-27型戰機
之殲11B(X)艦載戰機 175
參、建構航空母艦空中武力選項之三—自行研製殲10改良型艦載戰機 182
第七章 艦載機的購置與發展(下)—艦載戰鬥機與其他艦載機的發展 197
壹、殲15艦載戰機 197
貳、艦載預警機、反潛機與空中加油機 211
一、預警機 212
二、反潛機與加油機 219
參、結 語 225
第八章 綜合評析與未來展望 229
壹、航空母艦最初部署之推測 230
貳、航空母艦戰鬥群編組之評析 237
一、水面之護衛航空母艦的作戰武力 241
二、水下之護衛航空母艦的作戰武力 246
參、正面助力與負面影響 250
一、正面助力-增強中共海軍戰略力量 251
二、負面影響 253
參考書目 267
一、中文部份 267
貳、英文部分 271
自序 1
第一章 海軍戰略演進與建構航空母艦武力的爭論 3
壹、海軍戰略的演進 4
一、近岸積極防禦戰略 4
二、近海積極防禦戰略 11
三、遠洋戰略 14
貳、發展航空母艦作戰武力的爭辯 19
一、反對建立航空母艦作戰武力之論 20
二、贊成創建航空母艦作戰武力之見解 26
參、結 語 29
第二章 發展的動機 41
壹、國際軍事情勢的壓迫 41
貳、強權政治與軍力的表徵 45
參、安全與戰略的需求 49
肆、促進科技創新與帶動經濟成長的要求 51
伍、提升民族尊嚴的政治壓力 53
陸、結 語 56
第三章 發展的規劃與戰略 61
壹、發展航...
商品資料
出版社:晶采文化事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11-15ISBN/ISSN:978986898053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