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本商品已絕版
長壽、健康平安、得善終,人生最圓滿。
從今天開始,學習照顧父母,延緩退化、縮短臥床、預約圓滿老年。
當你對爸媽說,今晚我不回家吃飯、下個月我再回去看你時,他們正不停地老下去。
無論現在他們多有活力,仍難逃老、病、死的劇本,
你為心底時而閃過的那一天,做好準備了嗎?
如同「育兒教養書」為兒女的成長做好準備,
學習為長輩創造健康、圓滿的人生下半場,也有你一定該知道的幾件事。
為人子女,必做的三件待辦事項:
1 發現和預防:學會判斷關鍵徵兆,掌握爸媽健康狀況。
2 照顧:未雨綢繆,照顧爸媽有預備。
3 善終:安排有尊嚴的人生九局下。
本書特色
依據長輩身體的不同狀態,提供完整、實用的待辦事項指南,
照顧所愛的人依循方法、預做準備更輕省!
• 圖解一看就懂
• 引用故事講述熟齡照護觀念
• 整理最新老人福利與照護資訊
• 輕鬆達成全方位照顧的實用指南:身心狀態檢測、照護小技巧、Check list、申請流程與文件等。
• 熟齡者照護自主規畫:詳盡解說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讓老人家自主決定接受什麼樣的照顧。
作者簡介:
張曉卉
現任康健雜誌副總編輯,曾因報導「蒸發的病床」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深度報導獎。台大社會研究所碩士畢業,具護理師執照。採訪製作《身體百科套刊》心臟一百問、肺臟一百問及腎臟一百問;著有《跟親愛的說再見》、《愛腎好生活》、《小心!肝》,《愛腎好生活》獲國民健康局優良好書推薦。
諮詢審稿專家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曹昭懿(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主任)
邱銘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詹鼎正(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
彭仁奎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徐愫萱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名人推薦:
推薦人
周美青
黃春明(台灣文學大師)
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小 野(作家)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柯文哲(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郎祖筠(春禾劇團藝術總監)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推薦序1
【推薦序】照顧長輩,是我們的責任
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依內政部的資料,截至去(2012)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比率為11.2%,如果老化趨勢不變,到2017年,老人人口將達14%,至2025年,老人人口將高達20%,也就是說,我們在四、五年後,即進入高齡社會,十二年後,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愈來愈長壽,老人愈來愈多,但不論外表再怎樣醫美拉皮,大腦、關節或五臟六腑,卻無法青春永駐。那麼,關於高齡長者的服務、身心照顧,甚至如何善終,就有其嚴肅以對的必要。有鑑於此,財團法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與《康健雜誌》合作,出版《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一書,希望以「健老與善終」為經緯,建立讀者正確與完善的「健康老化與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觀念,讓自己或家中長輩及早認識老化、學習貼心照護及與慢性病共處、學習準備死亡、最後能預約一個人道且尊嚴的告別,完成老有所安的心願。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但是我們一向只注重生,少談老、病,「死」更是忌諱。每一個老人都曾年輕過,他們對家庭、社會都有過付出與貢獻,無奈人老了,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過去的努力與付出一筆勾銷,一旦被視為不事生產,難免就惹人嫌,尤其是老而失智或失能者。據統計台灣有九成的老人有慢性或重大疾病,每一百位老人,就有五位罹患失智症。照顧長輩的責任,可以說是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四、五年級生,近年來最大的重擔。即使這幾年大家對於失智或失能者的關注與了解已逐漸增多,但對於預防、早期偵測、延緩惡化等相關資訊仍有不足;對於失智或失能長者的照顧,不論是尋求外勞或機構的協助,或居家設備、生活安排、照護心態及技巧,《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都提供了許多國內外的實例、醫護專家的意見,告訴我們該注意父母那些身體警訊(有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事關重大)、可能的風險,特別是各種實用指南,是為人子女者很好的參考。
拜醫療科技之賜,現代人的壽命可以一直延長,但正如書中所說,其實往往延長的是「死亡」,並非「生命」。醫生以救人為職志,但耗費大量醫療資源,救回來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人是否會有基本的生活品質與尊嚴?在關鍵時刻,究竟是以好死不如賴活為優先?還是以減輕親人痛苦、一路好走為優先?這些以前不敢有人質疑,但近來漸受關注的問題,是本書第三個重點。
如何啟齒和父母談善終,確實是個難題,本書提供了幾個實例,幾位長者的生命格局,讓人欽佩。其實我們父母那一輩,前半生多半顛沛流離,一生克勤克儉,看盡悲歡離合,他們也許比我們想像的睿智豁達許多。了解父母的意願,幫父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讓他們享有替自己決定善終的權利,讓他們保有具品質、有尊嚴的晚年,最終能安詳的告別人世,應該也算是新孝道吧。本書對於生命末期,如何和醫療團隊溝通?該做那些治療?有那些安寧緩和醫療資源可用等問題,都有詳盡的介紹,都可以幫助父母做決定。
本書雖然著眼於如何照顧父母的晚年,但是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年代所出生的「嬰兒」,轉眼也將邁入初老一族,我們替自己的老老之年(85歲以上)規畫好了嗎?希望在哪裡安養頤年?如何預防長期臥床?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日後失智或失能時,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照顧?希望怎樣的謝幕告別?這本書應該也是替我們自己規畫的參考。盡心照顧父母,好好照顧自己,從這本書開始。
周美青
推薦序2
【推薦序】人生拋物線墜落前,做好三件大事
如果把人類生命的載體,比作一艘裝著「60兆乘客」的巨輪,向大海航行,在航程中「船主」必須盡全力照護好每一位乘客的安全與健康,使他們安全到達彼岸,醫學就是這個巨輪上的保健設施。但是這趟旅程還必須每位乘客自我照護好安全與健康,否則即便有再好的醫療設備,還是不如自己可靠。我自撰一幅對聯「治病信良醫,保健靠自己」放在診桌上,隨時提醒自己和病人。
本書中所介紹的108歲人瑞崔介忱先生就是最好的榜樣。他40年沒看過醫生、沒用過健保卡,靠的就是持之以恆地運動和正確的保健。我觀察人類生命發展的軌跡,就如同一條曲折的拋物線,任憑你有飛天遁地的本領,也難逃如來佛的「手掌心」。不過,人類雖然逃不出這個無情的自然法則,卻可藉著正確保健方法,使生命拋物線繼續延長,這條拋物線終歸還會墜落。因此,本書所揭示的為人子女對父母必學會的人生三件大事──預防、照護與善終,就顯得特別重要。
現代社會家庭成員常散居各地,不像過去農業時代,子女對父母可以晨昏定省、出告反面,所以除了子女外,每個人都應學會這三件重要的事情,以便早做準備。
我經常受邀至醫療中心或老人照護中心看診,看到一些遭受「死亡套餐」折磨的無辜患者或臨終老人,明明接近生命拋物線的盡頭了,卻仍忍受一些加工苟活的摧殘,設身處地,我心中著實不忍。而晚輩眼看他們只能仰賴機器奄奄一息,不知怎樣做才好,醫護人員也只是奉命行事,久而久之大家也認為這樣做才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並非當然。
現在《康健雜誌》副總編輯張曉卉觀宏察微,以黃勝堅院長陪伴他年逾九旬的雙親安享天年為例,希冀世人都能未雨綢繆,做好善終大事。
孟子說:「養生送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相信這本前瞻性的大著,定能帶給眾多讀者對於生命的另一種體察,做好書中提示的三件待辦事項,這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至要也是必要的作為。
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榮譽院士)
推薦序3
【推薦序】新孝道,提供長輩有尊嚴的照顧
雖然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可是台灣人對於死亡的議題卻相當的避諱。由於平常不討論、沒有準備,一旦親人碰到了、往往束手無策。而且台灣醫界長期以來忽視這個問題,再加上醫病關係日益緊張,因此,就算不是面對突然的「無常」,應該有機會逐漸老去,壽終正寢的老先生老太太們,也都接受不到最後一程舒適有尊嚴的照護。
台灣已進入老人化社會,而且進展的速度相當地快。接踵而來的,老人症候群、失能、失智、虛弱、臥床、褥瘡、高度依賴、憂鬱、死亡及家庭負擔暴增等,都不是靠醫療技術進步以及高度分科醫療所能解決的。
個人在臨床上常常看到家屬面對親人的死亡陷入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人本身的意願,再加上不捨與放不下,以至於病人走得辛苦,家屬也無法心安。
最近有機會參與本書的企畫,深深感受到為了父母、兒女、配偶和自己的幸福,最好有能力能夠「知老」、「認老」、「備老」以及面對死亡。企畫團隊了解坊間類似的書籍相當多,為了提高本書的可讀性與教育性,因此刻意以讀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讓讀者很容易地就能知道要如何面對老化、能有機會陪著父母走到最後。
書中第一件待辦事項──預防和發現,提醒大家及早察覺長輩失智、失能,從日常生活做起以預防臥床人生。醫學無法返老還童,但書中告訴你可以健康老化、成功老化,用學習的心,讓生活及社交更多樣有趣。
書中第二件待辦事項──照顧,陪伴失能父母,不留遺憾。臨床上常常碰到長者不小心跌倒,反應好一點的,用手一撐,前臂骨折;反應慢的,股骨骨折;更差者,脊椎骨折或顱內出血,進入臥床人生。其實這些意外都是可預防的,隨著父母失能的程度,真實的面對照護的負擔,調整照護方式,尤其是千萬不要忽視老人家的尊嚴,書中都有詳細的闡述。
書中第三件待辦事項──善終,為父母預約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其實,依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和父母談死亡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主要還是你願不願意。我因為工作關係常常碰到個案說,當新聞事件、連續劇情節、好友死亡等事件發生時,讓老人家感慨嘆氣,想跟兒女談談後事規畫,可是他們往往顧左右而言它,就是所謂的「天上掉下禮物常被反射性的漏接!」其實,這個時候只要一句:「爸爸,你有什麼想法?」給長輩一個機會,他會說出心中的想法。書中告訴你面對生死決策,如何不後悔,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讓父母有機會走得舒適尊嚴。無論您在青、壯或中年,都可在《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書中找到新孝道,其實也就是為未來的自己預做準備。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推薦序4
【推薦序】解萬民對老年困惑的好書
去年我深愛的96歲阿嬤因身體不適,送進急診室時,我正值生下我們家二寶的坐月子期。所以只能在家,無法到醫院去。關於阿嬤的照護,許久以前,我已事前安排家族會議,與爸爸、叔叔等親人達成共識,不做不必要的急救。因此,陪在醫院的叔叔心急地打電話給我,說他已經跟醫生說不急救了,可是醫師覺得我們很不可思議。於是我請叔叔將電話轉給醫生,我再次表達我們家族的共識,沒想到醫師狠狠地丟下一句話:「我沒看過你們這樣不急救的家屬!」阿嬤就在急救的三天後走了。
看見《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書中指出,台灣的醫師應更該誠實地面對死亡時,我心中的困惑被解放了。儘管自己從事老人照顧16年,但面對許多的老人生活與照顧,仍要面對許多抉擇的難題。此書除了引進了許多國際性的前瞻觀點,且深度融入台灣當下高齡生態的案例,深入淺出詮釋,實在是一本適合全民閱讀的好書。
每個人都會面對老、病、死,可能是沉重的,但若有充足的準備與學習,相信從容安老、安詳善終都是我們人人可及的人生句點。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0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曉卉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長壽、健康平安、得善終,人生最圓滿。
從今天開始,學習照顧父母,延緩退化、縮短臥床、預約圓滿老年。
當你對爸媽說,今晚我不回家吃飯、下個月我再回去看你時,他們正不停地老下去。
無論現在他們多有活力,仍難逃老、病、死的劇本,
你為心底時而閃過的那一天,做好準備了嗎?
如同「育兒教養書」為兒女的成長做好準備,
學習為長輩創造健康、圓滿的人生下半場,也有你一定該知道的幾件事。
為人子女,必做的三件待辦事項:
1 發現和預防:學會判斷關鍵徵兆,掌握爸媽健康狀況。
2 照顧:未雨綢繆,照顧爸媽有預備。
3 善終:安排有尊嚴的人生九局下。
本書特色
依據長輩身體的不同狀態,提供完整、實用的待辦事項指南,
照顧所愛的人依循方法、預做準備更輕省!
• 圖解一看就懂
• 引用故事講述熟齡照護觀念
• 整理最新老人福利與照護資訊
• 輕鬆達成全方位照顧的實用指南:身心狀態檢測、照護小技巧、Check list、申請流程與文件等。
• 熟齡者照護自主規畫:詳盡解說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讓老人家自主決定接受什麼樣的照顧。
作者簡介:
張曉卉
現任康健雜誌副總編輯,曾因報導「蒸發的病床」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深度報導獎。台大社會研究所碩士畢業,具護理師執照。採訪製作《身體百科套刊》心臟一百問、肺臟一百問及腎臟一百問;著有《跟親愛的說再見》、《愛腎好生活》、《小心!肝》,《愛腎好生活》獲國民健康局優良好書推薦。
諮詢審稿專家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曹昭懿(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主任)
邱銘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詹鼎正(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
彭仁奎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徐愫萱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名人推薦:
推薦人
周美青
黃春明(台灣文學大師)
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小 野(作家)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柯文哲(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郎祖筠(春禾劇團藝術總監)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推薦序1
【推薦序】照顧長輩,是我們的責任
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依內政部的資料,截至去(2012)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比率為11.2%,如果老化趨勢不變,到2017年,老人人口將達14%,至2025年,老人人口將高達20%,也就是說,我們在四、五年後,即進入高齡社會,十二年後,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愈來愈長壽,老人愈來愈多,但不論外表再怎樣醫美拉皮,大腦、關節或五臟六腑,卻無法青春永駐。那麼,關於高齡長者的服務、身心照顧,甚至如何善終,就有其嚴肅以對的必要。有鑑於此,財團法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與《康健雜誌》合作,出版《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一書,希望以「健老與善終」為經緯,建立讀者正確與完善的「健康老化與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觀念,讓自己或家中長輩及早認識老化、學習貼心照護及與慢性病共處、學習準備死亡、最後能預約一個人道且尊嚴的告別,完成老有所安的心願。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但是我們一向只注重生,少談老、病,「死」更是忌諱。每一個老人都曾年輕過,他們對家庭、社會都有過付出與貢獻,無奈人老了,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過去的努力與付出一筆勾銷,一旦被視為不事生產,難免就惹人嫌,尤其是老而失智或失能者。據統計台灣有九成的老人有慢性或重大疾病,每一百位老人,就有五位罹患失智症。照顧長輩的責任,可以說是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四、五年級生,近年來最大的重擔。即使這幾年大家對於失智或失能者的關注與了解已逐漸增多,但對於預防、早期偵測、延緩惡化等相關資訊仍有不足;對於失智或失能長者的照顧,不論是尋求外勞或機構的協助,或居家設備、生活安排、照護心態及技巧,《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都提供了許多國內外的實例、醫護專家的意見,告訴我們該注意父母那些身體警訊(有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事關重大)、可能的風險,特別是各種實用指南,是為人子女者很好的參考。
拜醫療科技之賜,現代人的壽命可以一直延長,但正如書中所說,其實往往延長的是「死亡」,並非「生命」。醫生以救人為職志,但耗費大量醫療資源,救回來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人是否會有基本的生活品質與尊嚴?在關鍵時刻,究竟是以好死不如賴活為優先?還是以減輕親人痛苦、一路好走為優先?這些以前不敢有人質疑,但近來漸受關注的問題,是本書第三個重點。
如何啟齒和父母談善終,確實是個難題,本書提供了幾個實例,幾位長者的生命格局,讓人欽佩。其實我們父母那一輩,前半生多半顛沛流離,一生克勤克儉,看盡悲歡離合,他們也許比我們想像的睿智豁達許多。了解父母的意願,幫父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讓他們享有替自己決定善終的權利,讓他們保有具品質、有尊嚴的晚年,最終能安詳的告別人世,應該也算是新孝道吧。本書對於生命末期,如何和醫療團隊溝通?該做那些治療?有那些安寧緩和醫療資源可用等問題,都有詳盡的介紹,都可以幫助父母做決定。
本書雖然著眼於如何照顧父母的晚年,但是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年代所出生的「嬰兒」,轉眼也將邁入初老一族,我們替自己的老老之年(85歲以上)規畫好了嗎?希望在哪裡安養頤年?如何預防長期臥床?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日後失智或失能時,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照顧?希望怎樣的謝幕告別?這本書應該也是替我們自己規畫的參考。盡心照顧父母,好好照顧自己,從這本書開始。
周美青
推薦序2
【推薦序】人生拋物線墜落前,做好三件大事
如果把人類生命的載體,比作一艘裝著「60兆乘客」的巨輪,向大海航行,在航程中「船主」必須盡全力照護好每一位乘客的安全與健康,使他們安全到達彼岸,醫學就是這個巨輪上的保健設施。但是這趟旅程還必須每位乘客自我照護好安全與健康,否則即便有再好的醫療設備,還是不如自己可靠。我自撰一幅對聯「治病信良醫,保健靠自己」放在診桌上,隨時提醒自己和病人。
本書中所介紹的108歲人瑞崔介忱先生就是最好的榜樣。他40年沒看過醫生、沒用過健保卡,靠的就是持之以恆地運動和正確的保健。我觀察人類生命發展的軌跡,就如同一條曲折的拋物線,任憑你有飛天遁地的本領,也難逃如來佛的「手掌心」。不過,人類雖然逃不出這個無情的自然法則,卻可藉著正確保健方法,使生命拋物線繼續延長,這條拋物線終歸還會墜落。因此,本書所揭示的為人子女對父母必學會的人生三件大事──預防、照護與善終,就顯得特別重要。
現代社會家庭成員常散居各地,不像過去農業時代,子女對父母可以晨昏定省、出告反面,所以除了子女外,每個人都應學會這三件重要的事情,以便早做準備。
我經常受邀至醫療中心或老人照護中心看診,看到一些遭受「死亡套餐」折磨的無辜患者或臨終老人,明明接近生命拋物線的盡頭了,卻仍忍受一些加工苟活的摧殘,設身處地,我心中著實不忍。而晚輩眼看他們只能仰賴機器奄奄一息,不知怎樣做才好,醫護人員也只是奉命行事,久而久之大家也認為這樣做才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並非當然。
現在《康健雜誌》副總編輯張曉卉觀宏察微,以黃勝堅院長陪伴他年逾九旬的雙親安享天年為例,希冀世人都能未雨綢繆,做好善終大事。
孟子說:「養生送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相信這本前瞻性的大著,定能帶給眾多讀者對於生命的另一種體察,做好書中提示的三件待辦事項,這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至要也是必要的作為。
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榮譽院士)
推薦序3
【推薦序】新孝道,提供長輩有尊嚴的照顧
雖然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可是台灣人對於死亡的議題卻相當的避諱。由於平常不討論、沒有準備,一旦親人碰到了、往往束手無策。而且台灣醫界長期以來忽視這個問題,再加上醫病關係日益緊張,因此,就算不是面對突然的「無常」,應該有機會逐漸老去,壽終正寢的老先生老太太們,也都接受不到最後一程舒適有尊嚴的照護。
台灣已進入老人化社會,而且進展的速度相當地快。接踵而來的,老人症候群、失能、失智、虛弱、臥床、褥瘡、高度依賴、憂鬱、死亡及家庭負擔暴增等,都不是靠醫療技術進步以及高度分科醫療所能解決的。
個人在臨床上常常看到家屬面對親人的死亡陷入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人本身的意願,再加上不捨與放不下,以至於病人走得辛苦,家屬也無法心安。
最近有機會參與本書的企畫,深深感受到為了父母、兒女、配偶和自己的幸福,最好有能力能夠「知老」、「認老」、「備老」以及面對死亡。企畫團隊了解坊間類似的書籍相當多,為了提高本書的可讀性與教育性,因此刻意以讀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讓讀者很容易地就能知道要如何面對老化、能有機會陪著父母走到最後。
書中第一件待辦事項──預防和發現,提醒大家及早察覺長輩失智、失能,從日常生活做起以預防臥床人生。醫學無法返老還童,但書中告訴你可以健康老化、成功老化,用學習的心,讓生活及社交更多樣有趣。
書中第二件待辦事項──照顧,陪伴失能父母,不留遺憾。臨床上常常碰到長者不小心跌倒,反應好一點的,用手一撐,前臂骨折;反應慢的,股骨骨折;更差者,脊椎骨折或顱內出血,進入臥床人生。其實這些意外都是可預防的,隨著父母失能的程度,真實的面對照護的負擔,調整照護方式,尤其是千萬不要忽視老人家的尊嚴,書中都有詳細的闡述。
書中第三件待辦事項──善終,為父母預約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其實,依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和父母談死亡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主要還是你願不願意。我因為工作關係常常碰到個案說,當新聞事件、連續劇情節、好友死亡等事件發生時,讓老人家感慨嘆氣,想跟兒女談談後事規畫,可是他們往往顧左右而言它,就是所謂的「天上掉下禮物常被反射性的漏接!」其實,這個時候只要一句:「爸爸,你有什麼想法?」給長輩一個機會,他會說出心中的想法。書中告訴你面對生死決策,如何不後悔,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讓父母有機會走得舒適尊嚴。無論您在青、壯或中年,都可在《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書中找到新孝道,其實也就是為未來的自己預做準備。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推薦序4
【推薦序】解萬民對老年困惑的好書
去年我深愛的96歲阿嬤因身體不適,送進急診室時,我正值生下我們家二寶的坐月子期。所以只能在家,無法到醫院去。關於阿嬤的照護,許久以前,我已事前安排家族會議,與爸爸、叔叔等親人達成共識,不做不必要的急救。因此,陪在醫院的叔叔心急地打電話給我,說他已經跟醫生說不急救了,可是醫師覺得我們很不可思議。於是我請叔叔將電話轉給醫生,我再次表達我們家族的共識,沒想到醫師狠狠地丟下一句話:「我沒看過你們這樣不急救的家屬!」阿嬤就在急救的三天後走了。
看見《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書中指出,台灣的醫師應更該誠實地面對死亡時,我心中的困惑被解放了。儘管自己從事老人照顧16年,但面對許多的老人生活與照顧,仍要面對許多抉擇的難題。此書除了引進了許多國際性的前瞻觀點,且深度融入台灣當下高齡生態的案例,深入淺出詮釋,實在是一本適合全民閱讀的好書。
每個人都會面對老、病、死,可能是沉重的,但若有充足的準備與學習,相信從容安老、安詳善終都是我們人人可及的人生句點。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0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