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生活,除了填滿各式意義的文字,
更需要一個個頓號、逗號,與刪節號……
生活的趣味,就來自於在撿來的光陰夾縫間
擺脫慣性的日常定律
讀一段詩、爬一段山、溯一小階溪
在日光窗影下,填寫生命最美的註腳
忙碌,是不是已經成為你掛在嘴邊的藉口?
因此錯過親人的相聚時光,季節的更迭變換。
等一下,是不是已經成為你的口頭禪?
忘了不僅是歲月不待人,身邊的友人、師長,
乃至於自己的健康與活力都會漸漸衰退。
從生活出發,一則則直書其心的散文,都是一個幸福提案。
提醒我們,停下腳步好好體會,即便是看慣的風景,也有不同的新意;
與我們分享,在每個人生轉彎處,經歷柳暗花明的感觸。
生命,不該只有往前不斷衝刺的奮鬥史,
更要留下私屬、珍藏的生命印記,添上專屬的風華,揉合成獨一無二的生命之書。
讓美好成為生活的必需,感動成為日常;
讓幸福成為生命的基調,隨著游乾桂的文字,進入指數於你的桃花源。
作者簡介:
游乾桂
生於宜蘭員山的溫泉小鎮,自陳是個以「人文」為師的文化人。
創作常以「關心」為引子,寫作出溫柔的親職教育、心理健康、環保保育、生命教育等作品;難懂的理論,在他筆下變得深情款款,直入人心,寫作風格自成一派。
覺得自己堪稱幸運者,集合作家、專家與演說者三種角色於一身,得以在不同場域裡散播理念。書,在他眼裡並非只是書,而是種籽;希望透過演講傳播、以書來深化,持續地書寫一種理想。
近年來,四處演講,希望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生命中的感動;除了台灣各地,更遠行至馬來西亞偏鄉,傳遞獨具一格的生活美學觀。
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祕書長,閒盪在家的自由人,以及換個方式醫心的助人者。
【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yu/
【FB粉絲專頁】:請搜尋「游乾桂」
【演講預約專線】:0963391205、02-22395029
章節試閱
<一瞬之間>
瑞士浪遊兩個月,友人一臉疲憊回來,直說值得。他只能說幾句英語,法語不懂,德語更是一竅不通,便敢隻身一人四處閒行;這膽子向誰借的,我唯一可以連結的是他爺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這個人應該夠大膽了,連頭都不要,想來基因裡是有一些不怕的因子。
他有錢嗎?
這點我可以證明,他不止沒什麼錢,或許還算窮;老人家退休月領不足一萬元,瑞士旅行即使省吃儉用,還是足足花了二十萬元,算一算要二十個月不吃不喝。值得的理由是人生一瞬,再老一點便什麼都做不來,臨老之前,他樂於用錢換閒。
他一直是這樣的人,在我們這群懂得偷閒的人當中,他一直是異類,對錢的思考與眾不同,我們想的是賺,他想怎麼花,所以活得極精采。
他願意點一杯一百六十元的咖啡,坐在五星級大飯店的廳堂,聆聽兩小時的爵士樂,或者花數小時聽一場他喜歡的講座。
劉寧生的「太平公主號」啟航招兵買馬,徵求試航員,他報名繳費,當起體驗員;這些事他未必精通,但冒險的基因使其勇於嘗試,向未知飛去,更重要的是他信人只此一生,不把握就沒有了。
金錢這種東西,我一度以為愈多愈好,要把我辛苦得來的銀子送人是一件困難的事;這些年有了明顯改變,是他讓我重新思考:錢不再只是錢,也可以是一種交換、幫助,或者給人幸福的代替。
以前我的演講是價格,現在多了價值。五場演講邀約在同一天,價碼不同,我選了最低的一場,只因它多了意義。
原住民校長來電,問我可否替他們的家長上一堂課,最後他笑稱:「我知道你應該是不會來的啦。」我學他的原住民腔:「我一定是會去的啦!」他喜出望外,頻頻稱謝。那一天,我不止去了,還帶了五百本童書。回程時,校長堅持要請我用晚餐,並且緊緊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謝謝兩字不知說了多少遍;那是我演講多年,最美好的畫面,顯然不是用錢換來的。
偏鄉的確路迢迢,錢少景好,很多人等著我去開釋;即使可能事多錢少離家遠,但卻添得滿滿回味,我依約而行,得了歡喜心。
「一直到昨天之前,還有人說,游老師不可能風塵僕僕來到偏鄉替少少的老師、家長與孩子演講。」這是另一回演講當天,笑盈盈來迎接的校長洩露的擔憂:「一夜難眠呀!」
我明白他們全中了經紀公司的謊言騙術,被告知我非二百人不講,非二萬元不去;真是冤枉,我只好靠一次次的講座澄清汙名,真煩人。
年過半百,夢想的重要性慢慢大過財富,只要費用別低廉得像個義工,家人兒女有飯吃,偏鄉造夢反而是我的重要使命。
演講分享的當日,我這樣告訴與會的幾個小孩子:「希望今天的一席話真能成為你圓夢的理由,有一天,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一點小小成就時,能告訴他人,小學畢業前聽了游老師的演講因而有了改變。」
如能如是,再苦再遠的智慧布施都值。
我不止帶去了夢,豐富他們的幻想,還帶去一箱箱童書,希望一併豐富他們的心靈。
我的臉書有一筆「善念基金」,原不在我的規劃之列,但是讀者圓淳一家人意外開啟這個奇幻之旅。他們匯款兩萬元,指定訂購《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一書捐贈給有關單位,學校當成班書,一部分則到了女子監獄的受刑人手中;一些人爭相仿效,順勢成立「善念基金」,這些引動另一個活動:「送書到偏鄉」,很多是讀者兒女長大後的珍藏之物,童書、繪本被割愛轉寄到我手上。
忙碌不再是我的藉口,我甚至推掉一些講座,將郵局便利箱中的書整理出來,一一分類清理;用嶄新的抹布淨塵,使它光潔如新,再宅配寄到偏遠山區的小學,或者從事教化的單位。書不夠用時,再花錢到二手書店購買,整理這些舊書的確是苦差事;即使有兒女幫忙,我依舊常吃不消,即便如是,仍雖苦亦樂。
尤其當小朋友人人一張畫捎來用心寫成的感謝卡時,那種感動更難言喻。
原來善這件事可以這麼美,偷閒做好人真的不錯,人生一瞬或許會因而有了一次美麗的交錯。
只是當一個人忙到時間也沒有時,想當個好人可能只是天方夜譚。
莎士比亞說得好,愛是黑暗歲月中還有陽光的午後,但願這溫煦常駐我心,至少偷閒當好人。
【閒情隨筆】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放慢腳步>
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寫出一本《空谷幽蘭》,隨著這本書問世,世人才知道,距離西安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早有五千多位來自中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大陸的青春文學圖書編輯張劍峰被這種生活想望深深吸引,開始終南山隱士的採訪歷程,並且刊登在《問道》雜誌,一則則《尋訪終南隱士》的報導催生很多人心中的隱士夢。
終南山這個隱居勝地在古代便很有名,在歷代詩人的吟咏之下,早是出塵之所。宋之問曾在此修了藍田別墅,王維接手後變身輞川別業,因而寫出閒居心得《輞川集》;可能閒出心得,還力勸孟浩然也一起閒居,歸隱山林。
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意境別具,讓藏身都市叢林裡,住在鋼筋水泥中,耳膜充斥各種噪音,沒有一絲安寧的人,讀來添了想像,給自己放一段精神長假的動念,讓心靈真正休息。
遁世或求道?出世還是入世?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的趨樂避苦論或可解答迷津,吸引忙碌的現代人放棄便利的生活條件,沿著窄小的野徑,攀爬糾結纏繞的樹根,越過群峰,搭座茅棚閒隱,一定有其更出人意表的原因?
至少我可以這麼說,在這些閒隱者看來,隱居應該比毫無止境的忙碌工作來得快意多了,才會做出隱遁山中的決定。
慢城、慢食、慢活等等運動,大約也是這種觀念的化身。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人們應該已經難以接受快速帶來的煩亂感,馬力強大的車子,閃爍不停的霓虹燈,夜以繼日的工作,速食餐飲,生活質感因而跌入谷底;義大利奧維托城感受這股內在壓力,因而成立慢城總部,帶領革命性十足的慢活風潮。人們反思被快如閃電的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回應讓全人類著魔沉淪的快速文化,釐清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緩緩鬆手,放慢腳步看見擦身而過的美好景色。
截至目前,全世界至少有十六國一百一十四個城市響應,規定商店周休二日,不可通宵營業,盡量少開車多走路,慢食有機飲食,復甦傳統手作工藝,不再陷在速度的泥淖之中。
無論隱士或慢活都代表,現代人對於目前所處環境的壓力與難以容忍已達極限;人人行屍走肉,無魂附體,似人非人,我們創造了機器,卻使得自己的人生更似機器。
忙碌空轉卻所得不多,忙窮、窮忙,簡直荒謬透頂;繼之而來的是,身體出現疲憊、痠痛、煩憂、失眠、乏力等警訊,終於有人思考工作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不算長的一輩子之中,如果只有工作算是好事嗎?功成名就是必須的想望嗎?有錢沒命好嗎?我們到底是追夢者還是毀夢者?一連串自問自答,聽來神傷。
層層疊疊的慾望,讓人上癮似的,醉在其中,無力自拔;雖說慾望的沉溺自己該負一大部分的責任,但如果少了人為操縱,一部分慾望是不會存在的。每回搭乘捷運,看見年輕的學子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人人低頭十指猛按,飛速游移,心中不禁酸楚,時間用罄後還有時間尋求專業嗎?少了專業,得花更多時間工作填補慾望,一來一往,悲慘的人生藍圖全洩底。
著名的散文家陳之藩先生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失根的蘭花>,原指人在異鄉彷彿無根之蘭的處境,如果把它套用在忙碌的現代人身上也很恰當。很多現代人的心情直比失根的蘭花,被速度牽著鼻子走,彷若一頭耕作的牛;我們都太相信時間有魔法,以為忙碌這件事可以帶我們到更曼妙的優勝美地,事實卻非也,我們一直停在原處,不斷辛苦拚搏。
隱士與慢城成了一種夢之天堂,只是與其出塵而居,搭一座大唐天寶茅棚,過著仿古生活,無電、無水、無手機,不如放慢速度紅塵過活。在我看來,慢活並非牛步化的生活,而是平衡人生: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確的速度生活。
放慢速度沒有一定的公式,正確速度也非萬用守則。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只要記得騰出空間容納風花雪月,這個世界便會變得更加豐富。
結廬在仙境,而無車馬喧?可遇不可求,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或許更接近凡夫俗子;因為重點在心,非境,只要慢了下來,人生就不止是流動的光影,而是曼妙風情。
如果偷閒隱居數日,我倒也不反對,抽離一會,享受一會,應是樂事一樁。
【閒情隨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潛遁在溪中>
我的臨老四絕:
太遠的不去,太累的不幹;夜裡要休息,不要為錢拚了命。
我心知肚明,自己確實有點年紀,實在不宜單純為了錢而忙於工作,舉棋擺譜必須找著平衡處。我把「錢非萬能,沒錢萬萬不能」,修正成「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非萬能」;前後順序對調一下,意境大不同,反而成了叮嚀,而非追逐。
夢想能圓叫理想,不能圓的夢想,是幻想,三生三世也圓不了的應該是妄想。
這是我寫在一本書上的座右銘,用來自我叮囑,卻常忘記。
王維的提點:「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意境別具,讓人動了給自己放一段精神長假的意念,讓心靈真正休息,可是我依舊記不牢。
有幾回,我想閒隱,不過有人的手腳比我快多了,許是厭倦了快速的文明轉輪,周而復始的忙碌,有一群人辭卸工作,登上終南山,過著無水無電的仿唐生活,逍遙自在;只是這些逃遁閒隱,去了仙境的人,多半住不到一年便當不了唐人,恢復現代人的模樣,紛紛下山,繼續孜孜不倦。看到這則報導,不由得莞爾一笑,我應該也做不來這種偏地躬耕,與牛為伍的閒隱生活吧。
古人生活單調,物質生活簡單,欲過樸實日子,難度並不高;現代人相對困難,除了長期被物慾制約,不工作也的確難以生活。
責任與義務兩面相我分得清楚,白天與眾人同,它是工作的時段;只是黑夜降臨,我便想當自己的主人,觀星攬月。
該休必休成了我的信仰,這些年來,我努力學習「放慢生活節奏」,不再行路匆匆,慌張的忘掉生活中俯拾可得的幸福;我讓偷閒的習慣帶我生活,爬山、看海、喝茶去。
何必隱居!
潺潺溪流處,騷蟬低鳴,蒼鷹狂嘯的綠色森林就是妙境。室外溫度高達三十八度時,潛進水溫十八度的溪流,像個野人,天大地大我最大,不止是浪漫,更能醉它三分。
這一味,愛玩的兒子愛不釋手,文靜的女兒也愛,看來便是人人都愛。
「沒時間!」這是我最常聽見的藉口,但只有鬼不缺時間。人的時間都一樣,不多不少,我們的時間多半是浪費掉的。溯溪的友人之中,有些是外來客,朋友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大姐,他們來了,我們同樣盡地主之誼,讓他們歡喜一夏。有一對夫婦是新竹遠道而來的上班族,發誓年年都要來,也真的來了,而且是請假,最後開心賦歸說:「值得。」
我們的出走之地離家並不遠,所以能在紅塵內外穿梭,白天逍遙,夜回塵囂;臺北烏來直到進入福山的地界,有一條阿玉溪是我們一群老戰友的避暑勝地。從臺北集合出發,在日月光休閒旅店前集合,一路上行到孝義派出所辦了乙種入山證,便闖進山林祕境;換裝後魚躍跳進溪谷,那一刻天大地大我們最大,人人忘了年紀,各個童齡,講起話怪腔怪調。
我們依溪流蓄積成潭,編號分出遠近,當天依體力狀態決定走到第幾潭,五個加起來可能逾三百歲的老傢伙,在水中依舊靈活如蛟龍,遇見深潭便大展身手;第三潭有一處台地,他是班長的勝地,必定停下休息,卸下所有裝備,讓人學魚,在溪流漂浮。玩累了,大約已近中午用膳時間,餐畢擇一巨岩小憩,亦是美好時光,蟬聲中遇見周公倒是新奇事。
第四潭是我們的最愛,那裡水質清澈,有兩股流水,造出一處漩渦,可以自然轉動;我們繫上救生圈,躍進水中,便像水上樂園的旋轉杯一樣轉個不停,老人的驚叫聲此起彼落,天真溢滿山林。
多半一天,偶爾半天便出山,在桂山發電廠吃完冰,順便帶上一箱後重返紅塵,塵慮全消。
冬天便不再入水,春天一下子又降臨,與夏的交界處,幾乎人人心都雀躍起來,凡心大動,必問:「何時下水啊?」顯見它有多好玩!
友人真愛說笑,要求我在溪中擺壇開釋,嘿!浮生半日閒何其難得呀,何忍浪費光陰,在紅塵俗事中擺陣,我猜他一定不信畢達哥拉斯的箴言:「在這忙碌的人生舞台上,理應偶爾當個旁觀者。」
人生,偶爾參與,偶爾旁觀,來來去去,將更有味。
【閒情隨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走路的幸福>
阿拉伯有句俗諺:「將幸運兒扔進海中,他也能銜出一條大魚。」
有時我真覺得自己便是阿拉伯俗諺中講述的那個人,朋友常說:「為什麼幸運常常站在你這邊?」
為什麼?我真沒想過。
可能是我堅信「機會不會二次來敲門」,於是當它第一次降臨時,我便緊緊把它抓在手中。
即使如是,我依舊經常錯過擦身而過的幸福美好,或是遲到。
開車讓人遺失走路的妙趣,油門啟動的速度太快,從一地到另一地,往往如一陣風,咻一聲便抵達;路程仿若光影,模糊且不清,這樣的人生太像虛構,活在太虛之中。
速度真像陷阱,把人框起來,以為它是一切的保障,包括財富;萬一少了速度人可能就不知道如何生活,只是人們忘了,速度之外才是美好。很多事,「快」是無法體驗,我們需要慢,慢慢走,才能品嘗春花秋月。
早年朋友示範「走」的好處,他說能邊走邊想,邊想邊走,人生大計因而入懷;許因年輕,我一度嗤之以鼻,喚他瘋子,以為他只是懼怕應驗了「睡了醒過來就是一天,睡了醒不過來就是一輩子」的毒讖,為健康去走那一哩路罷了。
另一位好友經常從上班的基隆路沿著宛若香榭大道的敦化北路,隱身分隔島上的樟樹林,緩步走回內湖的家;這是一條饒富生趣的生態旅行,能在一年之內看盡春的花團錦簇、夏的蟲聲低迴、秋的落葉繽紛、冬的蕭瑟雪白。他把這些片刻偶遇悄悄寫進心靈,有如靈性的修為,自我加持;我也一度當它是囈語,一種文青的浪漫。
用腳走路這件最自然的移動工具,我確實是在這些年才慢慢理解。原來走路是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我走過林美步道、跑馬古道、草嶺古道、深坑茶葉古道,每條古道都載運了一部活生生的先民歷史。
如果走路不止是走路,便會是很有意思的行動,在山林中成了一種歷史的探尋。原來,路途中邂逅的小屋,曾是運送茶葉者的休憩站;小小的山屋裡,送往迎來百年,不知有多少人來去。一處宛若碉堡的地方,可能是躲避野獸的避難所,曾經救過不少人;一棟華美的房子,原是山隘,有著駐軍,守著要害。如果只當一個單純的旅人太可惜了,很多地方都有一部史,等我們挖掘,而且只能用腳。
在父親尚未購買腳踏車前,到離家五公里處的果園,我們必須推著板車,沿路經過野徑,下到溪谷,來到果園,所用的便是雙腳;即使農地離家不遠,但走路也須一段時間,腳在我家寫出一部經濟史,我們把它運到山下,變賣成金,供我讀高中大學的學費。
走路本來再簡單不過,而今看來都得重新學習,方可再度感受到身體在兩腳之間的律動,一左一右,忽左忽右的曼妙,因而看見四季變化。
不走路,怎麼可能隨時隨地停下,在社區的一角,看見馬纓丹開了,一旁還有一棵珍貴的木賊。
如果不走路,我壓根不可能看見,往捷運站的途中,有兩座天然小池子,碩大的睡蓮正綻放,一旁還有幾株原生種的蓮蓬草。如果不走路,我真的會遺忘,路旁邂逅的野花,友善發出的通告,提醒人們季節的變化。
如果不是走路,我可能無法理解,一個人並非孤獨,有時竟是浪漫;背起行囊,四處浪行,可以隨意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用過自備的便當,找一棵樹,一粒石,便可以天地當枕睡一個美好。
看來一雙腳可能還藏了很多被人淡忘的哲思,慢行的幸福。
【閒情隨筆】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瑞士浪遊兩個月,友人一臉疲憊回來,直說值得。他只能說幾句英語,法語不懂,德語更是一竅不通,便敢隻身一人四處閒行;這膽子向誰借的,我唯一可以連結的是他爺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這個人應該夠大膽了,連頭都不要,想來基因裡是有一些不怕的因子。
他有錢嗎?
這點我可以證明,他不止沒什麼錢,或許還算窮;老人家退休月領不足一萬元,瑞士旅行即使省吃儉用,還是足足花了二十萬元,算一算要二十個月不吃不喝。值得的理由是人生一瞬,再老一點便什麼都做不來,臨老之前,他樂於用錢換閒。
他一直是這樣的人,在我們這群懂得偷...
作者序
我的幸福提案
《易經》這本書,給我這位門外漢的最大理解是「變」。
「不變之變」是它蘊藏的美妙哲理,告訴人們:想要不變就要不斷改變;這話給了我醍醐灌頂的思維,奉為座右銘,一直受益到現在。
老子的虛空觀,佛家的「真空妙有」,適時添上一筆,讓我在有處思無,無處思有;終於發現人生是一種迴轉,空有幻變,最好是一日一生,這樣的人生才有起承轉合,得了妙處。
百年爾爾的人生不該只有工作,除了工作之外還得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美好邂逅。不斷付出非人,至多是機器,懂得偷閒才是一個人該具備的。
在這樣的哲思之下,我寫了本書:《偷閒—下班後的幸福提案》,希望藉由這些近年理出的想法,使之化約成行動,能與《易經》的義理一樣改變你的生活。
為了工作,多數人確實付出半生一生,但在工作外,竟是一無所獲,近乎空白;這樣的人生風景太過不可思議,彷彿我們是生來當奴才長工,少了一絲絲自我實現的美學。
因為工作,我們無暇閱讀,但不閱讀,因而欠缺知識,便不專業,只好夜以繼日當一部能用的機器;我們沒空親近大自然,走入森林,潛進海中,溯溪密探桃花源,人因而憂鬱難受;人該有的知音好友,因為無法得閒,難以交際,便漸行漸遠,偶爾想起,拾起手機,該人卻已香消玉殞,這種痛真痛!
錢成了最大的藉口,有時竟連生活中最美的事也一併被遺忘。星星月亮太陽無法進入視界,當我告訴友人日出多美,他的反應令人啼笑皆非:「你何時去合歡山了?」其實,只須依著的床上的枕頭山即可,重點是那份心。
偷閒與不工作常被混為一談,但這是兩回事。
偷閒是運用工作之外的時間,不工作者信仰的是天上會掉下禮物,這如同優雅與懶惰間的差異。德國是悠閒的,但對工作非常認真與執著,有些一絲不苟;希臘是浪漫的,但沒有錢也想買遊艇,我想便可能是懶惰的,一心想不勞而獲。這樣形塑出來的國家便有所不同,德國因而成了解決歐債者,但希臘則一直處在風暴中等待救援。
「游乾桂的桃花源」是時報出版給我空間成立的部落格,當時便是想藉由這樣的頻道,寫出食衣住行育樂美的優雅之道與人分享,這個用心經營的說帖不止用來幫助他人,同時也用來提醒自己。而今有了「臉書」便更方便,我可以用最及時的方式,第一時間分享,並且樹狀分散,顯得更有力量;它們實更像我的「美好生活筆記簿」,如果不是有這些書寫的地方,我的靈感肯定很難結集,而是散佚消失。
我一再表明,這樣美好的想法我頂多是個參與者,不是大師開釋。我只是個好學生,用爬山、溯溪、打球、浮潛、閒山中聽風吻雨與蟬聲鳴唱邂逅、反覆練習自己提出來的理論,並且得到驗證,書中的字字珠璣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反思與實踐。
《爺爺的神祕閣樓》是一本給兒童閱讀的科幻小說,但潛藏了義理,其中一段描述「失魂記」,我把忙碌者形容成典當靈魂的人,把一部分的靈魂賣給「收魂當鋪」,必須再用努力才能贖回靈魂。這是反諷,而今再讀自己的作品,依舊覺得很有巧思與韻味,如果不認真思考,人人都有機會變身「靈魂失竊者」。
「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它曾是我的自我提問,也許你也有過。
庸庸碌碌的盲目找錢,忙得不可開交,成天像隻一直做工的螞蟻;或者聽得見一呼一吸,知覺外界的溫度與力量,理解白天與黑夜有別,星星與陽光處於不同世界。
「賺得到錢?還是用得到錢?」
兩者的哲學並不相同,前者是機器,後者是人,工作辛苦,這點無庸置疑,所以必須用得來的錢獎賞自己,兌換美好,這才是好樣的人生;書中幽幽流淌的散文之中,我藏了美妙的提案。
明天先到?或者意外先到?
我真不知。但盼意外來臨前,當下先到;在轉瞬的人生中,至少擁有一個叫做美好的經驗。
幸福沒到,不是沒有,只是還沒找到,或者找錯了,迷了路,那有何關係,再找就好!不要害怕做錯什麼,即使錯了,也不必懊惱,人生本來就是對對錯錯,這次錯了,下次別犯同樣的錯,幸福就會到來了。
我能做的便是把它寫了下來。
剩下是你該做的,它叫做「行動」。
游乾桂寫於閒閒居
我的幸福提案
《易經》這本書,給我這位門外漢的最大理解是「變」。
「不變之變」是它蘊藏的美妙哲理,告訴人們:想要不變就要不斷改變;這話給了我醍醐灌頂的思維,奉為座右銘,一直受益到現在。
老子的虛空觀,佛家的「真空妙有」,適時添上一筆,讓我在有處思無,無處思有;終於發現人生是一種迴轉,空有幻變,最好是一日一生,這樣的人生才有起承轉合,得了妙處。
百年爾爾的人生不該只有工作,除了工作之外還得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美好邂逅。不斷付出非人,至多是機器,懂得偷閒才是一個人該具備的。
在這樣的哲思之下,我寫了本書:《...
目錄
作者序--我的幸福提案
Chapter1把握,人生一瞬
當下的永恆
放慢腳步
再訪童年
一瞬之間
偶遇的慈悲
關係地圖
偷閒陪家人
窮人的富裕
不要只有工作
Chapter 2相約,大自然間
祕密基地
潛遁在溪中
湖畔花時間
一個人的旅程
浪行的對話
海中老蛟龍
鳥巢記事
咫尺的幸福
Chapter3時光中的,幸福
陽台上的春天
香草的天空
閒飲一杯茶
玩一項收藏
淘寶的樂趣
味蕾的想像
跑步的風景
走路的幸福
手作坊
漫遊者
整理老照片
再當一次情人
Chapter4人文裡的,偷閒者
老房子的記憶
閱讀的冒險
尋訪人文風華
醉在藝術中
電影中的哲思
書寫的味道
訪名人故居
魚市裡的風情萬種
夜市裡的偷閒
護衛舊記憶
作者序--我的幸福提案
Chapter1把握,人生一瞬
當下的永恆
放慢腳步
再訪童年
一瞬之間
偶遇的慈悲
關係地圖
偷閒陪家人
窮人的富裕
不要只有工作
Chapter 2相約,大自然間
祕密基地
潛遁在溪中
湖畔花時間
一個人的旅程
浪行的對話
海中老蛟龍
鳥巢記事
咫尺的幸福
Chapter3時光中的,幸福
陽台上的春天
香草的天空
閒飲一杯茶
玩一項收藏
淘寶的樂趣
味蕾的想像
跑步的風景
走路的幸福
手作坊
漫遊者
整理老照片
再當一次情人
Chapter4人文裡的,偷閒者
老房子的記憶
閱讀的冒險
尋訪人文風華
醉在藝術中
電影中的哲思
書寫的味道
訪名...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