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後還用年輕時職場上的工作標準
──效率、財富、應酬、頭銜──檢視人生,
那豈不是太單調了?
認老不是服輸,而是另一段更輕鬆愜意的人生起點!
日本amazon讀者★★★★★滿分感動推薦
老,若是人之必然過程;面對老去,若是順勢而為、清心寡欲、無欲則剛,會不會更讓人知道生命的節奏,本就該宛如春夏秋冬之流轉,有其起承轉合的規律,而非一套邏輯硬撐到底。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人終究會變老,無論我們曾經在職場上多麼意氣風發,也有淡出舞台的一天。作者教你以柔和的心態、不勉強自己的體力作為指引,讓老後生活更輕鬆自在,也更讓人喜愛。
──范佩貞 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本書教導我們如何享受老後的生活,從以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中,醞釀出面對老年的智慧,從容不迫,以寬鬆的心態活在當下。
──賴德仁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從小我們就相信自己不會變老,鼓勵消費的社會從沒教育我們如何面對老後的生活,然而體力衰退、記憶力不如年輕時卻是不爭的客觀事實。老後的人生應該和年輕時不同,四十則生活小事,讓你輕鬆面對新的另一段人生。
作者從人生最重要的五大面向:生活態度、人際關係、財富運用、珍惜回憶、面對死亡,讓你看見原來老後離開職場,生活不再只以效率和功利衡量,人生的品質可以更好;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多了,常和親友連繫感情可以更濃。
本書四十則生活指引,淺顯易懂卻蘊含深刻的人生智慧,讓你為老後的退休生活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
老後愜意人生你一定要做的事:
◎不要再用職場上的效率、績效判斷人事物
◎不要再以以往職場的頭銜強化自己的自尊
◎不要勉強自己做體力和精神無法負荷的事
◎珍惜孩子,無論他們幾歲了,都是你的寶貝
◎不要為了虛榮心而亂花錢
◎因為已經退休沒有收入了,不要再投資
◎和你的醫生保持連繫以確保健康狀況良好
◎無論是旅行或聚會,都不要帶相機
◎任何用不到的東西全丟了
作者簡介:
山﨑武也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廣島縣。一九五九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除了以商業顧問身分廣泛從事各種國際相關業務外,也投注心力在寫作上,擁有多本暢銷書與長銷書,同時持續活躍於日本茶道等文化領域。著有《一流的條件》《有氣質的人、沒水準的人》等書。
譯者簡介:
謝佳玲
台南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因愛上日本的人事物,而赴日居遊。喜歡透過翻譯增廣見聞。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共鳴力》《東大醫科高材生的滿分思考法》《孩子成績決定於媽媽說的話》《腦科權威教你父母健康不失智的20個方法》等書。
hsieh_julia8@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專業人士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淑花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范佩貞 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賴德仁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專文推薦
名人推薦:各界專業人士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淑花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范佩貞 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賴德仁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專文推薦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淡然活出無遺憾的人生
1 人生不在「過去」,而在「現在」
人一旦活超過六十年,就會回復到與出生時相同的天干地支,因此,六十歲又稱「還曆」(#即花甲,以前年齡以天干地支的方式計算,如甲子、癸亥,共有六十組,因此每六十年就會重複)。這原本是件可喜可賀的事,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表示自己真的老了而不高興的。只要觀察一個人如何評價還曆,就能了解他是怎樣看待過往人生的。
凡事全力以赴、擁有一定成就感的人,總是從容不迫,以寬鬆的心態回首過往,因此,即使面對未來的人生,也能勾勒出充滿希望的藍圖;另一方面,時常活在悔恨之中的人,必然覺得自己的將來烏雲密布。
換句話說,六十歲過後的人生最後會如何,一般來說從這些地方就能大致看出端倪。
不過,這項觀察結果只適用在那些維持既有思考模式、一切依然故我的人身上。人生或許有其延續性,但只要我們能將這個自己周遭環境也將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當作一個分水嶺的話,心念一轉,就會力求改變。
即使過去的生命中有許多悔憾,只要人生的終點圓滿,過去那些不愉快就會煙消雲散。也就是「結局好,則全部都好。」人生的實際感受,並非存在於過去,而是那些一個接一個、來了又去的瞬間,也就是「現在」。只要懂得充實未來的日子、努力挽救過去的錯誤,就能享受更優質的人生。
此時,最有幫助的就是我們以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這些知識與經驗的內容或許不全然正面,也可能有一些負面的教材。不過,作為借鏡來說,還是有極大的利用價值,全都是自己的「知識財產」。
更進一步,大家還要具備以知識與經驗為基礎、加上科學與哲學上的考察後所磨練出的智慧。智慧不等同於學問素養,而是我們在不間斷的人生中,一分一秒、日日夜夜、歲歲年年,自己所培養出來的。
智慧未必放諸四海皆準,也可能對其他人完全沒助益,這本來就很正常,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當然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智慧,不過卻要將智慧徹底活用在自己的人生中。
我們身上的智慧,會持續跟著我們這麼多年,代表它對我們很有幫助。如果一種智慧會讓我們承受負面的結果,早就被我們捨棄或修正了。因此,大家大可對自己的智慧抱著多點信心。
然而,時代的潮流瞬息萬變,大家千萬不能懈怠,而要一個個仔細去確認,看看這些智慧是否依然合乎時宜。我們要提醒自己經常站在宏觀的角度觀察,別讓自己流於專斷,同時也要記得別偏離良知。
講到良知,很多犯罪者在下對自己有利的判斷時,都會辯稱自己做的是有良知的判斷,不過這全是一派胡言。要談良知,先決條件是自己本身要廉潔,不站在正義的共通基礎上,根本沒資格談良知。
對於年屆還曆之年的人來說,未來的人生將比過去短,若再參考平均壽命的話,甚至會覺得自己幾乎等於沒有未來。人一旦這麼想,便不會允許自己嘗試錯誤或從長計議,不過,心慌意亂之下會造成判斷錯誤,並且會招來不符合意願的結果。
太過清楚自己的未來,只會感到焦躁不安,什麼事都做不好。因此,第一步就是先讓心冷靜下來,之後再緩慢而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周遭。如此一來,就能輕鬆找出自己能做的事。當然,即使年屆六十,也要持續擁抱自己的理想,只是不能流於畫餅充飢,而是要很有把握實現的目標才行。
緊盯自己的腳,一步步,穩穩當當地走,別讓自己被絆倒或跌跤,沒必要非往前進不可,偶爾走走岔路,甚至是往後倒退都沒關係。總之,要腳踏實地,持續度過每一天,懂得多去感受活著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2 別再用「商業手法」思考
當我們還在職場上時,無不奮力工作,用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來形容也不為過,壓抑自己所有個人欲望,竭盡所能為公司付出,最後在自己都沒注意到的情況下,成了所謂的工作狂,時常處於明明不是很喜歡工作,但不工作的話又很不安的心理狀態下。
簡單來說,就是完全被公司馴服,養成拚命工作的習慣,甚至變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公司對此自然樂觀其成,不過對於需要擁有主體性的個人來說,卻不是件好事。
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作,勢必會被經濟與金錢所操控,就算想發揮自主性,範圍還是極為有限;哪怕想自由奔放地思考與行動,也會因被公司或社會的框架束縛而備感侷促。附屬於公司的結果就是,即使你有心想獨立行動,還是難逃商業社會的制約。
就算是備受世人注目、活躍於當代的投資人或實業家,也無一能倖免,通通只是資本主義下被壓榨的一名「勞工」。站在商業社會的角度來看,就連外表看起來風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大公司老闆,也不過是任人擺佈的「棋子」。因為人只要被追求利益等目的束縛,處境就跟「奴隸」沒兩樣。
職場上,不管你是正在偷懶或打算偷懶的員工,只要你腦中的某個角落,存在不得不工作的念頭,就代表你即將成為工作狂,連不工作的時候都在想工作的事,腦筋完全無法得到休息。
當然,工作態度認真投入的人,不只在公司,隨時隨地滿腦子都是工作。這樣其實就是除了到公司上班外,其他時間也都還在加班,把自己完全賣給公司。
這種人當他因退休或發生其他事不得不離開職場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因為平常當作目標的事物突然消失不見,整顆心就像失去支柱的感覺,儘管可以就此擺脫以往的工作束縛去享受自由的生活,但心裡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人是有惰性的動物,對於自己習慣的事物,哪怕再不喜歡,突然少了它,心裡還是會像被挖了個大洞般覺得空虛,甚至有點不捨。因此,即使本人不是刻意的,多少還是很難擺脫工作狂的狀態。
而且,在嘗試新事物時也一樣,不管是興趣或單純的玩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用到商場上的手法,哪怕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事物,也會設想周到地排定計畫,將它做到完美。
關於這點,年輕時愛玩的人,就比較知道該如何處理與對應,像是「重操舊業」般,立刻就能將吃喝玩樂那一套運用到退休生活上,依照自己當下的心情做事,或靈活順應當場的狀況。
學生時代光顧著念書,出了社會又只會工作的人,只懂得處理別人交辦的事物,在工作上或許能「功成名就」,但在工作以外的世界,卻非常不靈光。
如果你是這種人,千萬別太認真,記得一定要學著稍微隨便點、邊做邊玩。當一件並非足以影響人生的大事,往左或往右偏離也沒太大差異,就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對於未來的事,只要想著走一步算一步就好,試著先隨便做一半,等到自己真的看不下去了,再來補救也不遲。
很多人離開職場後便會了解,人生並非只有工作,人生的航路,更不是靠計算或理論就能運行的,有時稍微停頓一下比較好,有時則要到處去「玩樂」,多半不用想得太認真。
3 不要再堅持職場上無聊的「自尊心」
某人在為退休後找去路,雖然動用了工作上的人脈,還拜託朋友與熟人介紹,但結果都不理想,無法如願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蹉跎之下,退休的日子終於到來,跟長年任職的公司說再見,成為貨真價實的失業者。
之後他跑來找我這個過去跟他工作上有過交集的人,問我是不是可以幫他介紹一份新工作,他一邊說著:「這是我以前的名片。」一邊遞上印有他最後任職公司和頭銜的名片。
名片上印著的是,某大知名公司部長級的重要職務。當我問他在這間公司都做些什麼工作時,他只強調這個職務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手下帶了多少名員工,本來希望他能具體說明一下實際的工作內容,但他完全沒回答,很像是我們常開玩笑說,問人在公司都做什麼,得到的卻是「做部長」之類的答案一樣。
看得出他不光想表現自己曾擔任過主管,還刻意想凸顯這件事,此舉雖稱不上「狐假虎威」,但明顯有「退休上班族想憑借舊頭銜之威」的意圖,反倒彰顯他對自己的實力沒信心、想依賴以前任職的公司並躲在其庇護下的弱點。
這種人不懂得拜託別人:「能否請你幫我留意或介紹一下可以去哪裡工作?」只會用以上對下的方式說:「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地方嗎?」好像跟人低頭拜託就會降低自己格調似的。
像他這麼想的話,不管走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把他當一回事,因為沒有哪家公司會「好心」到願意雇用一個沒有實力,而只有超強自尊心的人。再加上他本人似乎也覺得「受雇於人」有損自己的尊嚴,所以縱然有「想要工作」的念頭,卻講不出自己能做什麼工作,或曾做出些什麼實績,以展現他對工作的展望和企圖心,自然也就找不到工作。
自尊心需有實力做後盾。空有自以為是的自尊,看在別人眼裡,只會覺得你很傲慢;且太過重視無聊的自尊,也只能滿足自己,對其他人來說,不只是無聊的「堅持」,更是沒用的廢物,倒不如趁早丟掉還比較好。
唯有如此,你才會變得坦率,願意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給別人看,也才會了解,原以為無聊的自尊能保護自己,沒想到它反而是阻礙自己走向外面寬廣世界的障礙物,所以自尊心只需在自己快要變得卑賤時「啟動」就好。還有,別把自尊心當成保護自己的盾牌,而要把它視為幫助自己發揮實力的助力。
別將自尊心彰顯於外,而要將它放在不為人知的內心深處,隱密地藏著,如此一來,就會累積出能量,成為潛力與實力的基礎。自尊心不能展示於人,而要像「傳家寶刀」般祕密地藏著。藏得愈好,別人愈會認定它具有深不可測的力量,公開示人的話,反而會讓人覺得「無聊」。
頭銜代表一個人在公司的地位。當然,想要得到這個頭銜,之前勢必累積了極大的努力,同時表示自己負責的工作範圍有多大,也可說明自己在公司中的權限,但它未必能代表「個人」的實力。就這點來說,頭銜不過是個識別符號罷了。
因此,過去的頭銜,充其量只能看出一個人過去部分的績效,但並不能讓我們完全了解他目前的實力。過去的豐功偉業談得愈多,只會愈凸顯現在的落魄,所以過去的事,最好等到別人問起時,再輕描淡寫說明一下就好。
在公司上班時,不管官階或地位再高,一旦離開公司,就是無官也無位。沒記住這點,茫茫人海中沒人會把你當一回事,因為你在大家眼中不過是個老先生、老太太而已。
第一章 淡然活出無遺憾的人生
1 人生不在「過去」,而在「現在」
人一旦活超過六十年,就會回復到與出生時相同的天干地支,因此,六十歲又稱「還曆」(#即花甲,以前年齡以天干地支的方式計算,如甲子、癸亥,共有六十組,因此每六十年就會重複)。這原本是件可喜可賀的事,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表示自己真的老了而不高興的。只要觀察一個人如何評價還曆,就能了解他是怎樣看待過往人生的。
凡事全力以赴、擁有一定成就感的人,總是從容不迫,以寬鬆的心態回首過往,因此,即使面對未來的人生,也能勾勒出充滿希望的藍圖;...
推薦序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這問題,問得真好?也問得,是時候!
我是指,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這類的問題。
即使,你還很年輕,年輕到這樣的問題會讓你覺得問的人很白目、很無聊哪。
但仔細想想,你正值壯年的父母,難道不會老嗎?或者說,不是正在逐漸老去嗎?
他們如何面對「『老』這件事」,不也會影響你的現在,乃至於未來嗎?
我有個朋友,他在踏出大學校門沒多久,父親因經商失敗、負債累累,變賣家產尚不足以還清債務,便躲到鄉間隱姓埋名。我朋友受到牽連,不但放棄了原先出國的計畫,還在年輕時便扛起債務,一直還到近四十歲,才算了結了父親的遺憾與託付。誰說,父母親的老去這件事,不影響我們呢!
至於,一般人都要面對父母老化的種種問題,那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所以,我們不單要坦然面對父母的老去,還要直接面對自己的老去。
父母的老去,可以說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那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去,常常就是我們這一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世代)、念茲在茲不想自己成為下一代負擔的人,必須好好思索的「老之議題」!
大多數人的思索,總是從「加法」的角度著手,比如,要多一點財富、多一點老本、多一點累積等等,才可為老去後的自己,堆疊多一點防堵老來衝擊的堤防。
而加法的防老思維,多少是建立在將「老去」這件事視為一個明顯的界碑,一過界,你就老了。於是,在那之前,你該怎樣做好準備,在那之後,你又該怎樣自處等等。
事實上,老去這件事,是可以「另類思維」,是可以「順勢思維」的。
「另類思維」就是替代「加法思維」的「減法思維」,也就是本書作者山﨑武也所傳遞的訊息。
讀者若細讀山﨑武也的觀點,不難發現一種淡淡卻深幽的熟悉感。似乎跟我們華人社會在儒家傳統下,不斷告誡大家的「老年人戒之在得」、「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等價值觀,若合符節。或許也不必意外,日本本來就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嘛。
但,在一個已然資本主義化的現代社會裡,無論日本或台灣,一切都以投資、理財角度著眼的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從「加法角度」來確立或堆疊防老的堤防,到底有無意義呢?還是,反倒會製造年輕人對「老去」這件事,平添了無謂的恐懼?老,若是人之必然過程;面對老去,若是順勢而為、清心寡欲、無欲則剛,會不會更讓人知道生命的節奏,本就該宛如春夏秋冬之流轉,有其起承轉合的規律,而非一套邏輯硬撐到底。那,人會不會比較快樂,比較安於生命在不同階段交付的使命呢?山﨑武也,在這方面,是滿有說服力的。
若大可不必把「老去」這件事,硬是劃出一條楚河漢界,那麼,我們確實是要多想想,「老去」就跟年輕與否、就跟成熟與否一樣,除了有它生理年齡的樣態外,一定也有心理年齡的狀態。我們固然可以不認老,努力調養自己,讓自己看起來不像實際的年齡,然而,我們在心理狀態上,卻不能不重新調整「認知程式」,使之更吻合人生走到某一階段後該有的認識。這就像,中古車保養再好,也不宜、不必去跟改裝車拚飆速、拚尬車,不是嗎?
老去的人,更知道歲月之可貴;老去的人,更了解關愛之必要;老去的人,更疼惜知交之難得;老去的人,更體悟健康之無價;老去的人,更明智人生抉擇何者當先、何者猶如糞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強調的也是老去之智慧啊。
不過,老去不完全等於智慧之化身;老者,不皆等同於智者。
於是「老去這件事」,就真該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我們要知道,「老去之前」的所有人生過程,都注定影響「老去之後」。我們要了解,「老去之後」對「老去之前」的種種,都該放下、都該淡然。我們要接受,「老之將臨」無可避免、無須規避。我們要坦然,「老之降臨」是人生旅程的最後一哩,讓它安然度過,不僅對自己是一種交代,對家人、對關切自己的所有親朋好友,都是最好的一份禮物。
山﨑武也問得好: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讀過這本書,我認真在思索了。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這問題,問得真好?也問得,是時候!
我是指,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這類的問題。
即使,你還很年輕,年輕到這樣的問題會讓你覺得問的人很白目、很無聊哪。
但仔細想想,你正值壯年的父母,難道不會老嗎?或者說,不是正在逐漸老去嗎?
他們如何面對「『老』這件事」,不也會影響你的現在,乃至於未來嗎?
我有個朋友,他在踏出大學校門沒多久,父親因經商失敗、負債累累,變賣家產尚不足...
目錄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 蔡詩萍
前言
第一章 淡然活出無遺憾的人生
1 人生不在「過去」,而在「現在」
2 別再用「商業手法」思考
3 不要再堅持職場上無聊的「自尊心」
4 拋棄對新事物先入為主的觀念
5 非能力所及時,就試著改變「思考方式」
6 別不自量力做過高的期盼
7 「下坡」比上坡更要注意
8 享受深諳「知、情、意」的隱居
第二章 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9 跟適合自己「眼鏡」的人往來
10 讓「義理」與「人情」復活
11 別再當好人,稍微使壞一下
12 對任何人都要謙虛
13 不管到了幾歲,孩子都還是一輩子的寶
14 要有責任感,別過度溺愛孫子
15 退休後,要去拜訪遠在他處的親戚
16 「遺言」要先得到全家人的同意
第三章 錢要怎麼用比較好
17 別因虛榮而花錢
18 為人徹底付出,就是要將錢花到「一毛都不剩」
19 「租借」比「擁有」更自由
20 把商人想像成小偷
21 別被消費場所的氣氛所吞噬
22 建議「過一天算一天」
23 別想增加資產
24 別相信金融機關
第四章 開心度過六十歲後的每一天
25 要和年輕時不同,反過來過生活
26 不違逆年齡的生活方式最有魅力
27 不追趕流行,享受「跟不上時代」的樂趣
28 沒沒無聞才能享受自由
29 同學會「場場都到」
30 跟醫生成為「肝膽相照」的夥伴
31 固定到附近度假勝地的某間旅館投宿
32 不管是旅行或聚會都別帶相機
第五章 千萬別遺忘的老後方法
33 窩在公司的「井底之蛙」奔向大海之日
34 毫不眷戀地丟棄舊衣服
35 預防失智就是「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36 整理並丟棄用不到的東西
37 趁還活著時,就做好財產分配
38 辦慶祝宴會不要跟別人收費
39 不要做無法實現的計畫
40 準備好切斷對「這個人世」的眷戀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 蔡詩萍
前言
第一章 淡然活出無遺憾的人生
1 人生不在「過去」,而在「現在」
2 別再用「商業手法」思考
3 不要再堅持職場上無聊的「自尊心」
4 拋棄對新事物先入為主的觀念
5 非能力所及時,就試著改變「思考方式」
6 別不自量力做過高的期盼
7 「下坡」比上坡更要注意
8 享受深諳「知、情、意」的隱居
第二章 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9 跟適合自己「眼鏡」的人往來
10 讓「義理」與「人情」復活
11 別再當好人,稍微使壞一下
12 對任何人都要謙虛
13 不管到了幾歲,孩子都還是...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