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不再等於孤獨,而是我們的生活新選擇!
全球崛起的新風潮:獨居。
獨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獨居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們要學習一個人住的生活方式但其實,獨居不只是我們的選擇,更需要社會的整體設計。
群居了二十萬年的人類,在五、六十年前開始了獨居生活
群居生活,不再理所當然!
全球獨居者大幅崛起
●十年內,全球獨居人口增加了33%。
●美國有七分之一的人獨居,大多集中於都市。
●全球獨居比例最高的四個國家: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有40%至45%的家庭為獨居)
●傳統社交生活仰賴家庭為基礎的國家如日本,約有30%的家庭獨居。
●德國、法國、英國獨居比例高於美國。
●獨居家庭增加最快的國家:中國、印度、巴西。
為什麼我要獨居?
●年輕人的成年禮。
●(年輕專業人士付更高房租)追求自由與隱私:追求第二青春期。
●(三、四十歲的單身貴族)拒絕為不盡理想的伴侶犧牲自己的事業或生活方式。
●(離婚男女)不再相信婚姻是快樂或安定的可靠來源。
●(長者)多半喜歡一個人住,勝於與友人或子女同住。
(最重要的是)獨居,因為我有能力
●經濟發展累積的財富,以及福利國家提供的社會安全。
●世界歷史文化的變化:個體崇拜,我比「團體」更神聖。(如:女性主義)
我們不了解的獨居
●獨居與年齡無關。
●獨居不等於孤獨寂寞。
●相較於已婚者,獨居者更熱衷於社交和公民生活,朋友更多。
●獨居者的心理健康優於與他人同住的未婚人口。
我們可以從獨居學習到什麼?
●在這個媒介與超連結不虞匱乏的世界,獨居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並體會陪伴的樂趣。
●獨居現象帶給世界文化、商業和政治的震撼。
●憑藉著令人大開眼界的數據、原始資料,以及對於諸多獨居人士的生動描繪,克林南柏格顛覆了傳統,進而針對獨居的興起如何改變現代人的生活體驗,提出了深入的見解。
●對於這個前所未見的社會變遷,《獨居時代》融合了扎實的社會科學研究與真實案例。
●獨居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選擇,更需要整個社會的研究與全體設計。包括:
一、都市設計;
二、居住設計;
三、生活物件的設計;
四、社會福利的設計。
本書並非推廣獨居,
也無意忽視獨居所必須具備社交與經濟上的條件,才能維持獨立。
但透過書中人物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獨居經驗,
你可以不必害怕獨居,更進一步在有機會獨居時,也可以擁抱幸福。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著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及《大眾文化》(Public Culture)期刊編輯。
第一本著作《熱浪來襲》(Heat Wave)贏得數項學術及文學獎,並獲《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te)評選為「最愛書籍」。
他的研究已獲《紐約人》(The New Yorker)和CNN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報導。
他的故事則出現在《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滾石》(Rolling Stone)和廣播節目《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
譯者簡介:
洪世民/譯
台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及教學雜誌編輯,現為專職翻譯及家庭主夫,譯有《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等非文學書籍,以及 《靈魂的代價》等小說,育有一女一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的《獨居時代》是一部精心傑作──一本饒富意義、引人入勝又有深刻見解的書。有愈來愈多美國人一個人住,從二十多歲到八十好幾皆然。克林南柏格破除了有關獨居的迷思,創作出一幅微妙的圖畫,既頌揚獨居的好處,也詳盡探討獨居的挑戰。這是一部令人著迷,融合了嚴肅的社會科學研究與精采真人實事的巨著。」
──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作者;哈佛大學經濟學弗瑞德與艾琳娜.葛林普(Fred and Eleanor Glimp)教授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寫了一本徹底剖析獨居的書。他深刻呈現了現代社會的獨居體驗,它的豐富與它的苦處。《獨居時代》以嶄新的觀點探討城市的組織,並闡明了理解孤獨所需的哲學。克林南柏格寫這本書是為了溝通,而非感動。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書。」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著有《在一起:合作的儀式、樂趣與政治學》(Together: The Rituals, Pleasures, and Politics of Cooperation)
「《獨居時代》是一部極具啟發性的作品,也是重要的提醒:城市和社區的設計必須超越建築與環境,反映人們想要或需要的生活方式。每一個關心城市的人,都應該拜讀艾瑞克.克林南柏格這部探討獨居如何改變現代大都會的紀錄。」
──凱特.艾舍(Kate Ascher),著有《高度:摩天大樓解剖學》(The Heights: Anatomy of a Skyscraper)及《作品:城市解剖學》(Anatomy of a City)
「一部迷人而公正,探討獨居崛起的紀錄,既分析獨居對個人的報酬和挑戰,也檢視它對社會無遠弗屆的影響。極具啟發意義。」
──史蒂芬妮.庫恩茲(Stephanie Coontz),著有《婚姻歷史:愛情如何征服婚姻》(Marriage, A History: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
「《獨居時代》出色地探討了一個常遭忽略而有重大意涵的現象,並揭穿了長久以來阻止我們了解獨居之崛起的文化迷思。克林南柏格非但沒有哀悼社區的衰微,反倒要我們關注那些讓我們得以一面與他人聯繫,一面營造反省與個人成長空間的創新方式。他誘使我們重新思考家庭、人際關係與社群的本質。如果你對當代社交生活感到好奇──尤其如果你正在煩惱科技正使人們愈來愈孤寂的話──本書絕對是你的必讀佳作。」
──丹納.波伊德(Danah Boyd),微軟研究中心(Microsoft Research)高級研究員,合著有:《閒晃、鬼混、聊3C:孩子與新媒體的生活和學習》(Hanging Out, Messing Around, and Geeking Out: Kids Living and Learning with New Media)
名人推薦:「艾瑞克.克林南柏格的《獨居時代》是一部精心傑作──一本饒富意義、引人入勝又有深刻見解的書。有愈來愈多美國人一個人住,從二十多歲到八十好幾皆然。克林南柏格破除了有關獨居的迷思,創作出一幅微妙的圖畫,既頌揚獨居的好處,也詳盡探討獨居的挑戰。這是一部令人著迷,融合了嚴肅的社會科學研究與精采真人實事的巨著。」
──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作者;哈佛大學經濟學弗瑞德與艾琳娜.葛林普(Fred and Eleanor Glimp)教授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寫了一本徹底剖析...
章節試閱
獨居的能力:一個人住需要學習
「一個人生活最糟的部分是你一天得工作二十四小時。最好的部分是你可以選擇哪二十四小時。」——《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
一、想要一個人住也過得好,就必須從頭學起
●獨居的挑戰
「我一直一個人住,從來不嚮往其他方式。」心理學家、作者也是單身倡議人士的貝拉.狄波拉(Bella Depaulo)這麼寫。
幾乎沒有人在成年之前就一個人,這代表要開始一個人生活很快就會發現,想要一個人也過得好,需要學習很多事情。
梭羅、《流浪者之歌》或海倫.葛莉.布朗或許很能激勵人心,但是坊間卻沒有一本適合現代人的指南,教導我們如何「居家自主」。無論獨居的人有多興奮,獨居都是一大挑戰,不僅是因為必須在私密的環境中面對自己,也因為獨居讓我們置身新的情況,並且衍生出一套特殊的個人需求。
有些挑戰很實際:學會一個人購物和煮東西吃;平衡隱居和社交生活;與傳播媒體建立健康的關係,從比較被動的電視娛樂消費,到透過電話和網路等比較積極的參與。
其他挑戰則比較深刻:應付孤獨;面對「獨居是社交失利的象徵」的恐懼;在住屋市場或職場遭到差別待遇;和那些只要有親朋好友沒結婚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或感到不舒服的朋友或家人相處。
●我們有的是時間,做甚麼好呢?
雖然每一個培養獨居能力的人都會發現這是一種強烈的個人經驗,但我從訪談中得知,有些經驗其實相當普遍。現在,年輕的單身男女已經重新界定,獨居是卓越和成功的象徵,而不是社交失利。
這些單身男女把獨居當成一種投注時間來追求個人和更重要的事業成長的方式。他們說,這種對自己的投資是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家庭就像大多數的工作一樣脆弱,最後每一個人都必須倚靠自己。
一方面,要強化自我就必須進行「隱居計畫」:取得居家技能、學習享受自己的陪伴,並建立一個人也可以展開冒險的信心。但另一方面這也需要努力交際:建立朋友網絡和工作上的人脈,甚至如記者伊珊.華特斯主張:建立「城市部落」,藉由提供社群和支持來取代家庭的功能。
將自己投入工作和「部落」,固然有助於讓獨居有經濟上的回饋,但是卻很難讓獨居成為長久的經驗。大多數的獨居者邁入三十大關之後,終將發現他們的社群隨著摯友結婚、生子,而愈漸凋零,無論報酬有多高,工作仍然無法滿足他們最深層的需要。這一點讓獨居者處境尷尬。
已經學會享受「獨立時代」的人必須二選一:要不就試著繼續這種獨居經驗,要不就去尋求伴侶和家庭。對男人來說,這個選擇通常沒那麼急迫,但是女人卻另當別論,因為年近四十還獨居,代表夜晚仍要在繼續滴答作響的生理時鐘旁度過,而且必須面對永遠無法生育的可能。
二、獨居者的時間投資︰少了另一半,時間多了一半
●事業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獨居不等於孤立
這些人怎麼運用那些時間呢?
在《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Against Love)一書中,作者蘿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主張,避免盲目的關係能讓人們更自由地遊戲人間。她甚至語帶挑釁地暗示,諸如此類的解放可能會對現狀構成威脅。「自由的人或許會對社會造成危險,」她寫道:「誰知道他們會搞出什麼名堂?接下來還會有什麼要求?」
哎呀,在為本書進行的訪談中,最壯志凌雲的獨居者提出了一個明確而沒太多爭議的答案:他們會把「空閒時間」花在工作上。
現代的經濟結構,有很多人都是自由工作者,互相競爭好的工作。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很難了解空閒時間的真義。
今天的勞動者,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都很清楚勞方與資方之間不再存在社會契約。相反的,每一個人都做了愈來愈多的工作,特別是在職業生涯之初,因為希望能夠靠自己有個穩固的基礎。
對志氣高昂的新一代專業人士來說,二十幾歲到三十出頭絕非結婚和建立家庭的時候。相反的,那是我們可以全心投入學業或工作,為自己留下成功印記的人生階段。我們放棄對時間的掌控權,把權力交給教育和雇用我們的人,剩下來的時間,我們則投入自我提升的事務。我們學習新的技能;展現我們的多才多藝;旅行;搬遷;擴充人脈;培養聲望;攀爬事業的階梯;在市場上找尋更好的東西。然後,從頭再來一次。以上種種,在你不必對誰負責時會容易得多,獨居尤佳。
當代經濟能夠如此繁榮,是有代價的。工作的世界對年輕工作者的需索驚人。不在人生黃金時期把自己獻給事業,就等同放棄功成名就的希望。這種現象在營利企業是千真萬確,但在看似沒那麼剝削的工作場所也是如此,包括大學和旨在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非營利組織。
●獨居者該擔心的是社交生活過分擴張,而不是孤立
青年男女的個人生活與事業生活之間的界線已變得模糊,而辦公室當然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地方。既然智慧型手機是這個文化範圍的標準配備,而諸如臉書等日益擴張的社交網站可以讓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不停聊天,工作與玩樂的世界已經盤繞在川流不息的訊息中,無論他們身在何方。
一項由「全套事實」(Packaged Facts)市調研究公司的大規模研究指出,獨居者比其他人更可能會說,網際網路改變了他們運用空閒時間的方式,更可能上網上到三更半夜,也更可能會說上網干擾睡眠。總之,他們不是家庭至上的人。
根據皮亞基金會(Pew Foundation)一項以社交孤立和新技術為題的研究,網際網路及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比其他人更可能有龐大而多元的社交網絡、造訪可讓陌生人互動的公共場所,並參與志願組織。
未婚和獨居的人上酒館與舞廳的可能性是已婚者的兩倍。他們更常外出用餐、上藝術或音樂課程、參加公共事務,以及和朋友一起購物。當然,很多人偶爾會受寂寞煎熬,而覺得必須做些改變,讓生命感覺更完整。但是話說回來,他們的那些已婚朋友和家人其實也會這麼想──事實上,是絕大多數與他們來到人生同一階段的人都會這麼想。找到配偶或同居伴侶不足以解決社交上的孤寂之痛,這是人類經驗非常根本的部分。
三、獨居者面對的社會壓力
●獨居男性︰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然而,當獨居者年屆中年或近四十歲時,許多獨居的單身男女會開始質疑自己為什麼還沒結婚,還有,如果結婚,日子會不會更快樂。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例如馬克就說,單身度過三字頭讓他得以體驗他那些結婚生子的朋友只能在夢中做的事,他可以:
●在不同國家居住。
●度過充滿危險的假期。
●和許多女性約會,從中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
●他也確定,在事業生涯初期煞費苦心建立事業上的人脈,讓他獲益匪淺,因為在最近的金融危機期間,他正需要這些人脈來找新工作。
當然,在都市裡功成名就的男性,身邊總不乏單身女性,馬克很享受這種同齡女子不以為然的樂趣。最重要的是,他不急著回答自己是否想為人父的問題,他也相信,如果和現任女友進展不順利,可以再找一個,不必擔心自己的生殖能力會衰退。雖然有些女性會對像他這種資深光棍起疑,但馬克也不擔心被污名化的問題。早就準備抱孫子的母親,只會溫和地取笑他;身邊那些對於單身紐約生活充滿幻想的已婚朋友,更偶爾難掩嫉妒地告白,這些都是他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助力。
●獨居女性:經常被汙名化
三、四十歲的獨居女性面對的社會壓力大得多。
無論單身是出自選擇或是因緣巧合,我們訪問的女性大多表示,在二十幾歲以後,要不要找伴侶、該怎麼找、生小孩的煩惱,成了他們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她們會發現某些人,包括了朋友、家人,甚至是最近結識的點頭之交,總是喚起她們注意自己的家庭狀況。這些人幾乎每一次談話都會很快問到她們有沒有對象,或是開始提出合適的單身漢,彷彿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這種經驗在獨居女性之間尤其普遍,普遍到讓很多獨居女性不禁懷疑,這到底是她們自己的事,或是那些熟人投射的焦慮。
但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指出,這讓她們感覺被污名化。無論她們的個人或事業成就有多高,她們認為她們的公眾身分,如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所說的,「被糟蹋了」,她們的身分從某個重要、複雜、有趣的事物,降級為「獨居單身女子」一詞。
●獨居女性結婚生子的壓力
有關約會的問題不是獨居年輕女性唯一的恥辱來源。電視節目和雜誌報導常提出心理學家教妳如何讓自己更有魅力、如何尋找伴侶的建議,或是社會學家的警告:妳不這麼做,就等著受苦受難吧。,比如《婚姻這件事》的作者琳達.威特和瑪姬.賈拉佛:「科學傾向肯定祖母的智慧:一般說來,男人本來就不應該一個人過,女人也一樣。」各黨各派的政治人物也都譴責婚姻的衰落和「自私單身者」的文化。醫師警告女性拖到成為「高齡產婦」才生小孩的風險。
反對單身的訊息甚至來自內心,因為我們很難不把那些聽了一輩子、灌輸結婚生子有多重要的訊息銘記在心,更別說對孤獨老死的恐懼了。
獨居女性都很清楚,晚婚代表懷孕生子的機率降低。她們或許沒讀過這篇近期發表的研究:一九七○年代,每十個「結束生育期」的女性(意即年屆四十五歲,但多數女性會更早),只有一個人沒有生育,如今這個比例已經達到1/5。但是,既然她們認識其他許多相同處境的女性,她們對這個趨勢也不訝異。不過,就算到三、四十歲仍然小姑獨處、膝下無子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些女性的處境並沒有變得比較輕鬆。在我們的訪談中,就連最有自信與成就的單身女性也不諱言,她們懷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
●獨居女性一定要學習的︰自信
三十八、九歲的莫莉說自己是激進的個人主義者。「我一直喜歡有很多獨處時間,」她這麼解釋著,莫莉溫柔的褐色雙眼好像在尋求理解,雙唇微微開啟,讓她看來多少有些脆弱。「我不是那種三頭六臂的人,甚麼事都可以處理得很好。」她和妹妹都是鑰匙兒童,父母離異,而兩人都把莫莉當調解人。「我不但要照顧妹妹,也跟牛仔競技會的小丑一樣。每個人都把他們的東西堆在我身上,我就得幫忙罩著大家。離家上大學時,我好興奮。覺得自己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結果我好幾個月沒打電話回家。」
畢業後莫莉搬到波士頓,租了一間有室友的公寓。她常出門,也發展了一些關係,但都不怎麼認真。六年後莫莉搬到紐約市,能力負擔得起之後,她在吉普斯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莫莉現年三十七歲,不覺得沒有伴侶生命就不完整,就連單獨在家時也一樣。「我真的很喜歡為自己營造這小小的與世隔絕的空間,」她說。「我從來不覺得孤寂。有時甚至連電話響我都不接。這不代表我人際關係不好。而是我覺得有時候他們靠得太近了,至於與人分享,甚至住在一起,那就連喘息的空間都沒有了,我會失去獨處的時間,或是沒有不必掛慮別人與其他事情的時間。那會讓我透不過氣。」
莫莉二十多歲和三十出頭時,會不由自主地以為自己會與人同居或結婚。「我一天到晚約會,」她說:「我在找對象。」她有一些關係維持了一年,而一到時候,她就會問自己:「我想繼續跟這個人走下去嗎?然而我的答案總是否定的。」快三十五歲時,莫莉覺得厭倦了,不想再試了。她的工作時間很長,而拿她辛苦掙得的空閒時間跟男人見面,感覺起來很浪費,甚至自我毀滅。她開始花更多時間和朋友出去,多半是同事和她在滑雪旅行時認識的友人。「我就是喜歡不必擔心別人什麼事情的生活。」這讓她比約會更開心,所以她已經決定不再搜尋男人。
但就連莫莉也無法擺脫這種憂慮:她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或者,更糟的,她滿足於獨居的事實,是否反映出一種個人的失敗。通常她會覺得,此刻能擁有獨居這種選擇是幸運的事。
一個人住是我非常喜歡的事,假如我活在不同的時代,只是從父親的房子搬到丈夫的房子,那麼,我不知道是否還能這麼了解自己。
但莫莉心底卻還是有不同的聲音:
有時我會想,不想和別人在一起,是我有哪裡不對勁嗎?是多年前發生的事影響了我一輩子嗎?
莫莉表示,無論她有多喜歡獨居,或獨居有多適合她,她都要多花很多力氣才能覺得自在。
如果妳是獨居的女性,妳一定要建立的就是「自信」。
獨居的能力:一個人住需要學習
「一個人生活最糟的部分是你一天得工作二十四小時。最好的部分是你可以選擇哪二十四小時。」——《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
一、想要一個人住也過得好,就必須從頭學起
●獨居的挑戰
「我一直一個人住,從來不嚮往其他方式。」心理學家、作者也是單身倡議人士的貝拉.狄波拉(Bella Depaulo)這麼寫。
幾乎沒有人在成年之前就一個人,這代表要開始一個人生活很快就會發現,想要一個人也過得好,需要學習很多事情。
梭羅、《流浪者之歌》或海倫.葛莉.布朗或許很能激勵人心,但...
目錄
▲序論︱獨身社會 ................................................................................... 9
獨居時代崛起,但是,我們還在學習一個人生活,
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1 對獨居的傳統觀點..................................................................................11
2 獨居時代崛起︰人類史上最新的社會實驗..........................................14
3 獨居時代的來臨是因為個人主義的召喚嗎? ................................... 17
4 獨居崛起的真正原因 ............................................................................23
5 個體崇拜背後的社會動力 ....................................................................28
6 為什麼獨居這麼吸引人? ....................................................................33
7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以及這本書如何研究獨居時代 ........................38
▲ 第一章:一個人生活︱我比「團體」更神聖 ................................. 45
「去,回你的小房間坐,你的小房間什麼都會教給你。」西元四世紀的隱士阿巴‧摩西(Abba Moses)
1 現代年輕人生活型態的最大變化 ........................................................47
2 大都會:獨立生活的搖籃 ....................................................................51
3 格林威治村:城市中的「自由人的搖籃」 ........................................56
▲ 第二章:獨居的能力︱一個人住需要學習 ...................................... 79
「一個人生活最糟的部分是你一天得工作二十四小時。
最好的部分是你可以選擇哪二十四小時。」
《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
1 想要一個人住也過得好,就必須從頭學起 ..........................................81
2 獨居者的時間投資︰少了另一半,時間多了一半 ..............................85
3 獨居者面對的社會壓力 ..........................................................................90
▲第三章:分手吧︱兩個人在一起更孤寂 ..............................................113
為了避免獨處,卻引來大災難。
因為沒有比跟錯的人在一起更寂寞的事
1 離婚革命 ..................................................................................................115
2 婚姻還是有些好處,可是,吸引力夠嗎? ..........................................120
3 獨居的好處 ..............................................................................................123
4 選擇獨居等於選擇寂寞嗎? ..................................................................129
5 老來誰為伴 ..............................................................................................136
▲第四章:獨居︱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141
回到家裡,我們可以享受那種不必跟誰互動的平靜,
這也給了自己一個可以與外界緩衝的空間,解除龐大的社交壓力。
1 我們都染上了社交媒體的癮 .................................................................143
2 一個人住,可以緩衝社交生活的壓力 .................................................145
3 獨居是必要之惡︰弱勢獨居者的自我防衛 .........................................150
4 一個真正與世隔絕的獨居者,一段無從瞭解的孤獨 .........................158
▲第五章:一起孤獨︱獨自一人的練習是投入健康關係的先決條件...167
獨身者人數激增,這些「單數」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複數」。
但是,眾多「一個人」如何變成一個族群?單身者該如何自我界定?
1 單身族群崛起︰共同尋找獨居者的共同利益與身分認同 ..................169
2 單身者的政治影響力 ..............................................................................180
3 消費市場的新興目標 ..............................................................................185
4 單身者起義 ..............................................................................................190
5 但是,當人生不如意時……....................................................................192
▲第六章:一個人獨自老去︱長壽革命帶來的社會趨勢 ........................199
為了保有獨立自主的尊嚴,很多老年人只想跟子女保持有距離的親密感,「住得近,但不要住一起」。至於朋友或是伴侶,則「在一起,分開住」,為彼此保留空間。
1 世界在變老 ...............................................................................................201
2 為什麼長者選擇獨居? ...........................................................................204
3 害怕失去自主權的困擾,大過陪伴的需求 ............................................215
4 社交孤立的現象,其實兩性有別 ............................................................218
5 貧窮︰獨居長者社交孤立的風險中影響最大的因素 ............................224
▲第七章:Re-Design—獨居生活需要社會的全面設計 ...........................231
人類有將近二十萬年的群居經驗,卻只經歷了五、六十年的獨居生活,我們的生活日常、政治經濟政策、與居住的空間,都需要全面的設計。
1獨居現象需要更多公共論述與社會的全面回應 ......................................233
2 Re-Design︰獨居的空間 .............................................................................234
3 Re-Design︰日常生活中的物件 .................................................................239
4 Re-Design:輔助生活中心 .........................................................................246
5 Re-Design:獨居者的城市 .........................................................................256
▲結論︱獨居,因為我們可以 .....................................................................261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號稱是「全球獨居首府」。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獨居嗎?因為我們可以。」—瑞典人如是說。
1 獨居是個人的選擇 .....................................................................................263
2 世界各種潮流的先驅︰瑞典 .....................................................................265
3 北歐福利國家為獨居社會立下的典範 ...................................................274
4 政府與民間該做些甚麼? .......................................................................276
5 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讓我們「一起」活得更好 ...............................284
附錄:研究與分析方法 ..............................................................................287
注釋 ..............................................................................................................289
謝詞 ..............................................................................................................325
▲序論︱獨身社會 ................................................................................... 9
獨居時代崛起,但是,我們還在學習一個人生活,
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1 對獨居的傳統觀點..................................................................................11
2 獨居時代崛起︰人類史上最新的社會實驗..........................................14
3 獨居時代的來臨是因為個人主義的召喚嗎? ................................... 17
4 獨居崛起的真正原因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3-09-07ISBN/ISSN:97898659565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