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萊茵哈特、羅格夫
定價:NT$ 480
優惠價:88 折,NT$ 422
本商品已絕版
紐約時報暢銷書、彭博評選金融危機年度十大好書
歷史證明人類會一直犯同樣錯誤,差別只在於過程或形式不同
但帶來的結果都是一樣……
● 一個蕞爾小國,面積9,250平方公里,人口數一百多萬,GDP250億美元,爆發金融危機有誰會在乎?但這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塞浦路斯,那就不同了,為什麼?
●為什麼德國(從二次大戰後)不曾發生金融風暴?
●為什麼歐洲PIIGS國家(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因政府負債過高,債信評等遭到調降的消息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小國寡民的塞浦路斯,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積極發展旅遊業,2004年後,受惠於歐元區的一員,塞浦路斯的國家信貸評等上升,加上塞浦路斯的優惠稅制吸引不少海外資金流入塞浦路斯的銀行體系,情況一如金融危機前的冰島。當塞浦路斯銀行體系資金多了,利率也和歐元區看齊,信貸也變得容易,銀行的放款變得大膽、審核趨於寬鬆,也因此與風險越走越近。」
這段對塞浦路斯的描述,其實可說是放諸四海皆宜,假如我們在上文將「塞浦路斯」改作「冰島」或是「美國」,除了經濟體大小有別,這段話也差不多說出了冰島和美國金融危機的部分原因。金融危機並不是偶發的,金融危機必然是金融體系出現了問題,而作為資金主要融通的管道──銀行,更是金融危機發生不可或缺的主角。
800年金融危機史、數百件主權國家債務危機
人民即國家,對於破產國家的人民這無疑是一大諷刺
「要專精地質學,得研究大地震;經濟要學得通,就要鑽研大蕭條!」──柏南克
800年的金融危機史告訴我們一件事:信心是世上最脆弱的東西。不管是哪一種金融危機,都始於過度擴增的負債和樂觀情緒,認為「這次不一樣」。本書記載800年66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歷史資料,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金融泡沫史,可說是迄今研究金融危機史跨時最長的一部著作。作者利用廣泛的資料加以分析,顯示歷史上各種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持續的時間和影響程度都極度相似。他們研究了流動性危機、惡性通貨膨脹、內外債務,以及資產價格、資本流動、失業和稅收等。從中世紀的貨幣流通問題到今天的各類金融危機發現,每每看似「空前絕後」的金融危機,其實不然,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各種金融風暴無論看起來是如何的「這次不一樣」,其實在其它國家或地區,還是其它時間都曾經發生過。
作者簡介:
萊茵哈特 Carmen M. Reinhart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系教授、國際經濟中心主任。1980年代任職貝爾斯登首席經濟學家和副總裁期間,對金融危機、原物料商品價格的循環以及國外金融情勢惡化之連鎖影響產生濃厚興趣,後來轉任到國際貨幣組織繼續鑽研相關主題。
2007年與羅格夫都曾發出警告說,次級房貸亂象可能引發美國金融風暴。
官方網站http://terpconnect.umd.edu/~creinhar/
電郵: creinhar@umd.edu
羅格夫 Kenneth S. Rogoff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公共政策Thomas D. Cabot講座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與研究部主管。
2008年曾經準確預言美國將會有大型銀行破產。
官方網站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faculty/rogoff
電郵: krogoff@harvard.edu
譯者簡介:
劉道捷
台大外文系畢,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翻譯作品包括《善惡經濟學》、《賺錢,再自然不過》、《股票作手回憶錄》等,譯作繁多,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陳旭華
英國里茲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曾任時報出版商業叢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財經記者、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記者、新加坡聯合早報台北通訊員、遠東經濟評論。現為出版社總編輯。
名人推薦:
專家讚譽
「金融史上最危險的五個字就是這次不一樣,由於二位作者的這本傑作,蒐羅了金融研究所需的大量數據資料,再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句話。」──馬汀‧沃夫(Martin Wolf)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市面上關於金融危機實證分析著作中最出色的一本。萊茵哈特和羅格夫將數百年的資料整合分析,對金融史有傑出而非凡的貢獻。這本書讓人讚嘆,勝過上千個數學模型。」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學歷史和金融教授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對於想瞭解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讀者提供了清楚的看法。如果不對過去的危機深度分析,就無法理解眼前的危機是怎麼一回事,而這本好書正是提供這樣的內容。」──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
「書中詳實的研究,已經使得《這次不一樣》成為政府決策者、學者、記者經常引述的內容,所有與金融政策相關的人都要有這本書。」──Greg Ip《經濟學人》雜誌美國經濟編輯
「要找一本兼具深度與廣度的金融危機分析還真不容易。《這次不一樣》對於那些希望瞭解現在和過去危機的讀者,以及謀劃如何應付未來危機的讀者來說,是必讀之書。」──穆罕默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兼共同投資長
「關於債務和違約史實的書籍中,本書精彩非凡、耐人尋味、話題不斷,值得每個人架上收藏一本。」──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美國著名經濟歷史學家
「金融危機不是偶發事件,是可以預測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
「要專精地質學,得研究大地震;經濟要學得通,就要鑽研大蕭條!」──柏南克(Ben Bernanke)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
媒體佳評如潮
紐約時報暢銷書,BBC、New Yorker、Barron、Bloomberg、Business Week、Market Watch、CBS News、Boston Globe、CNN Money、Chicago Tribune、Economist、Financial Times、Guardian、Forbes、New York Times、 Newsweek、Observer、Wall Street Journal、USA Today……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1 |
7折 | 2 |
7折以上 | 5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萊茵哈特、羅格夫
優惠價: 88 折, NT$ 422 NT$ 480
本商品已絕版
紐約時報暢銷書、彭博評選金融危機年度十大好書
歷史證明人類會一直犯同樣錯誤,差別只在於過程或形式不同
但帶來的結果都是一樣……
● 一個蕞爾小國,面積9,250平方公里,人口數一百多萬,GDP250億美元,爆發金融危機有誰會在乎?但這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塞浦路斯,那就不同了,為什麼?
●為什麼德國(從二次大戰後)不曾發生金融風暴?
●為什麼歐洲PIIGS國家(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因政府負債過高,債信評等遭到調降的消息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小國寡民的塞浦路斯,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積極發展旅遊業,2004年後,受惠於歐元區的一員,塞浦路斯的國家信貸評等上升,加上塞浦路斯的優惠稅制吸引不少海外資金流入塞浦路斯的銀行體系,情況一如金融危機前的冰島。當塞浦路斯銀行體系資金多了,利率也和歐元區看齊,信貸也變得容易,銀行的放款變得大膽、審核趨於寬鬆,也因此與風險越走越近。」
這段對塞浦路斯的描述,其實可說是放諸四海皆宜,假如我們在上文將「塞浦路斯」改作「冰島」或是「美國」,除了經濟體大小有別,這段話也差不多說出了冰島和美國金融危機的部分原因。金融危機並不是偶發的,金融危機必然是金融體系出現了問題,而作為資金主要融通的管道──銀行,更是金融危機發生不可或缺的主角。
800年金融危機史、數百件主權國家債務危機
人民即國家,對於破產國家的人民這無疑是一大諷刺
「要專精地質學,得研究大地震;經濟要學得通,就要鑽研大蕭條!」──柏南克
800年的金融危機史告訴我們一件事:信心是世上最脆弱的東西。不管是哪一種金融危機,都始於過度擴增的負債和樂觀情緒,認為「這次不一樣」。本書記載800年66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歷史資料,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金融泡沫史,可說是迄今研究金融危機史跨時最長的一部著作。作者利用廣泛的資料加以分析,顯示歷史上各種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持續的時間和影響程度都極度相似。他們研究了流動性危機、惡性通貨膨脹、內外債務,以及資產價格、資本流動、失業和稅收等。從中世紀的貨幣流通問題到今天的各類金融危機發現,每每看似「空前絕後」的金融危機,其實不然,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各種金融風暴無論看起來是如何的「這次不一樣」,其實在其它國家或地區,還是其它時間都曾經發生過。
作者簡介:
萊茵哈特 Carmen M. Reinhart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系教授、國際經濟中心主任。1980年代任職貝爾斯登首席經濟學家和副總裁期間,對金融危機、原物料商品價格的循環以及國外金融情勢惡化之連鎖影響產生濃厚興趣,後來轉任到國際貨幣組織繼續鑽研相關主題。
2007年與羅格夫都曾發出警告說,次級房貸亂象可能引發美國金融風暴。
官方網站http://terpconnect.umd.edu/~creinhar/
電郵: creinhar@umd.edu
羅格夫 Kenneth S. Rogoff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公共政策Thomas D. Cabot講座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與研究部主管。
2008年曾經準確預言美國將會有大型銀行破產。
官方網站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faculty/rogoff
電郵: krogoff@harvard.edu
譯者簡介:
劉道捷
台大外文系畢,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翻譯作品包括《善惡經濟學》、《賺錢,再自然不過》、《股票作手回憶錄》等,譯作繁多,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陳旭華
英國里茲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曾任時報出版商業叢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財經記者、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記者、新加坡聯合早報台北通訊員、遠東經濟評論。現為出版社總編輯。
名人推薦:
專家讚譽
「金融史上最危險的五個字就是這次不一樣,由於二位作者的這本傑作,蒐羅了金融研究所需的大量數據資料,再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句話。」──馬汀‧沃夫(Martin Wolf)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市面上關於金融危機實證分析著作中最出色的一本。萊茵哈特和羅格夫將數百年的資料整合分析,對金融史有傑出而非凡的貢獻。這本書讓人讚嘆,勝過上千個數學模型。」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學歷史和金融教授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對於想瞭解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讀者提供了清楚的看法。如果不對過去的危機深度分析,就無法理解眼前的危機是怎麼一回事,而這本好書正是提供這樣的內容。」──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
「書中詳實的研究,已經使得《這次不一樣》成為政府決策者、學者、記者經常引述的內容,所有與金融政策相關的人都要有這本書。」──Greg Ip《經濟學人》雜誌美國經濟編輯
「要找一本兼具深度與廣度的金融危機分析還真不容易。《這次不一樣》對於那些希望瞭解現在和過去危機的讀者,以及謀劃如何應付未來危機的讀者來說,是必讀之書。」──穆罕默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兼共同投資長
「關於債務和違約史實的書籍中,本書精彩非凡、耐人尋味、話題不斷,值得每個人架上收藏一本。」──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美國著名經濟歷史學家
「金融危機不是偶發事件,是可以預測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
「要專精地質學,得研究大地震;經濟要學得通,就要鑽研大蕭條!」──柏南克(Ben Bernanke)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
媒體佳評如潮
紐約時報暢銷書,BBC、New Yorker、Barron、Bloomberg、Business Week、Market Watch、CBS News、Boston Globe、CNN Money、Chicago Tribune、Economist、Financial Times、Guardian、Forbes、New York Times、 Newsweek、Observer、Wall Street Journal、USA Today……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1 |
7折 | 2 |
7折以上 | 5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