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脫下白袍,今天不寫病歷。
談生活與無解的生命,分享醫師的面對與脆弱,
或許人生不完美,卻可以互相陪伴的一生。
謝謝她,這麼愉悅的分享!
我們怕的是,和我們不一樣的那一部分、或是我們心中無法面對的那一部分。
有時候,願意去聽,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門診國中小傢伙:「我的內心知道我是錯了,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要求自己跨出那一步。我就是做不到。」
「做不到會怎樣?」我問。
他張大了眼睛瞪了我一下, 「當然是很難過阿。ㄟ醫生,我是有良知的ㄟ,我沒進步媽媽會難過阿。我不想讓她失望。」
「那要不要努力想想你做不到的困難?」 我又問。
小傢伙又瞪了我一眼,不耐煩的說:「我想過了,我的罪惡感還沒有大到可以強迫自己做改變。」
專文推薦 王浩威(作家、心理醫師)專文推薦
「學岺,熱情而投入,卻始終維持愉悅的態度。如果時空倒流,當年的她,大概不會相信自己會擔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的理事長吧!倒是這本書《明天吹明天的風:一位精神科醫師脫下白袍之後》,才是她的真性情。任何讀者都可以輕易地從文章裡讀出張學岺醫師在工作上的聰明和熱情,在私下自我解嘲的幽默感。謝謝她,這麼愉悅的分享。」
聯合推薦 翁文能(長庚林口總院院長)、黃美涓(長庚桃園分院院長)、王煇雄(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宋維村(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高淑芬(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范姿庭(生達化學製藥總經理)、陳維齡(知名藝人)共同推薦!
作者簡介:
張學岺 生於新竹,台大醫學系畢。兒童精神科醫師,專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氏症、亞斯伯格症等青少年精神疾病。 於台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後,至美國UCLA進修。 曾任職署立桃園醫院,現為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助理教授。 《明天吹明天的風:一位精神科醫師脫下白袍之後》為張學岺醫師的第一本創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文 張學岺醫師是我二十餘年的同事,曾擔任兒童心智科主任。本書以一位精神科醫師敏銳的心思,簡潔親切的文筆,記錄她行醫之間,對於生命及生活的體驗。幽默平易的文字,自然流露人生的智慧,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翁文能(林口長庚醫院總院長) 「在生命的花園裡,蘊藏著許許多多令人驚豔的奇花異草。作者彷彿是一陣春風,讓小草抬頭,嬌蕊綻放,瞬間春意盎然。帶領我們看到擁有夢想的美好,更期待與人共舞的明天永遠會有春風。」 ——黃美涓(桃園長庚醫院院長) 認識學岺多年,知道她聰明、幽默、能幹、有愛心…,卻直到看這本書,才知道她的文筆這麼好。她的文章有種特別的韻味,融和了台灣的、新加坡的、還有加州的味道。她用特有的文筆,將自己和小生命激盪出來的人生智慧,幽默地和醫生的生涯,呈現在「明天吹明天的風」,我一口氣從頭讀到尾,相信你也會。 ——宋維村(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 張醫師的理性思維、感性心靈、溫柔筆觸,在《明天吹明天的風》中,每例個案、每段見聞、每個幽默、每種感慨,都輕撫著生命幽微的角落,彷彿陰影背面的那道光,鼓勵你我走出昏暗,迎向光明,重拾勇氣,擁抱生命的多彩多姿。 ——王煇雄(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學岺與我相識二十幾年,年輕時就是被她面不改色講的笑話深深吸引著。她非常敏銳也敏感,可以用簡單的話語,將複雜的情感清楚地描述出來。從她開始寫她的部落格,我就是忠實讀者。或許只是一些短文,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她與個案交手後最真實的感受,每每都觸動我心。我為她的出書感到高興,她將兒童精神科醫師在面對個案及家庭的感想寫出來,更讓我感到驕傲。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學岺所描述的時空背景,像是走過228公園、走過常德街1號、走過小小的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彷彿回到那時候許多兒童精神科醫師在討論、聊天、看門診,甚至那些個案的故事……這些從書中所獲得的感受真的是與眾不同,也讓自己對於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工作,有一種感動的感受。總之,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生活化、觸動我心的好書,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高淑芬(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每次跟張醫師談話,說著說著,話題就會轉到小病人身上。他們有時讓張醫師困惑、苦惱,但更多時候為她帶來歡樂、安慰。外界認為不一樣的孩子,是她獨一無二的小寶貝。正如孩子們給予張醫師無比的能量,希望《明天吹明天的風》也能為你我打氣,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給我們希望和快樂。 ——范滋庭(生達化學製藥總經理) 「《明天吹明天的風》讀完令人感動不已。每段故事都告訴我們,永遠不要輕忽陪伴的力量。只要耐心陪伴彼此尋找生命的答案,就會發現每個當下都是最美麗的存在。」 ——陳維齡(知名藝人)
名人推薦:推薦文 張學岺醫師是我二十餘年的同事,曾擔任兒童心智科主任。本書以一位精神科醫師敏銳的心思,簡潔親切的文筆,記錄她行醫之間,對於生命及生活的體驗。幽默平易的文字,自然流露人生的智慧,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翁文能(林口長庚醫院總院長) 「在生命的花園裡,蘊藏著許許多多令人驚豔的奇花異草。作者彷彿是一陣春風,讓小草抬頭,嬌蕊綻放,瞬間春意盎然。帶領我們看到擁有夢想的美好,更期待與人共舞的明天永遠會有春風。」 ——黃美涓(桃園長庚醫院院長) 認識學岺多年,知道她聰明、幽默、能幹、有愛心…...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我的大法師病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請坐好坐穩,慢慢聽著喔。 在醫院的工作中,最令我不喜歡的就是「照會」了。照會就是某科的病人於住院中,因為病情需要,而邀請另一科的醫師前來會診。譬如說:外科醫師照會內科醫師前來看病人的糖尿病問題。 照會的工作大多由年輕醫師負責,原因無它:老奶奶、老爺爺級的醫師在醫院跑來跑去有礙瞻觀。 所以我很少須要去看照會的。 但是,那天看了一個讓人百思不解的懸案喔! 因為住院醫師寫的照會單不清不楚,我決定直接到床邊問診。但是大概心中有個譜:青少年、有幻聽幻視、三個月了。 我心想:大概是精神疾病,只是要區分是否是因感染或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有明顯病因的精神病,傳統上稱為器質性精神病;如:腦炎引起的。反之,找不到病因的,稱為功能性的;如:精神分裂病。) 然而,這位青少年的病史卻是讓人毛骨悚然。他在數個月前開始出現幻覺,有時會與幻覺談話,甚至是讓幻覺中的”人” 先下樓,要禮讓的喔。有時,他會告訴驚訝的家人,往生的先輩愣愣的枯坐在一旁,而且還生動的描述著他們的衣著。 “這是我們最不懂的地方” 父親說,”那些家人他都沒見過,但是講的都對阿。” 精神科醫師不是被嚇大的。青少年是有幻聽及視幻覺,至於前人長相的描述,他可能看過照片阿。是嗎? 但是,父親接著說:”有一天孩子說~ 曾祖父換衣服了!!我們百思不解,後來才發現是,堂兄有去燒新的衣服給他老人家。” 而且,住院期間,父親聽了廟宇友人的建議,在床邊給孩子唸心經。根據父親的說法,孩子當下立即大力掙扎,不斷撞頭,要求父親停止念經。 “那你現在試試給我看好嗎?”我請求父親再表演一次。 他試了好一會,都沒有動靜。 “他現在做24小時腦波,頭上包了紗布,可能心經穿不過去吧?” 父親歪著頭猜測。 …. 我當然還是認為是精神疾病,但是我也有不放心的地方,把這個個案拿到科裡討論。 同事鐵齒黃醫師靜靜聽完我的精采呈述後,慢慢的說;大貓醫師,我也認為是精神病也。因為阿,他都沒有倒過身體來爬樓梯的阿。 人體還是有他的局限的,要完全效法大法師情節,要有練過喔。 內文節選二 親愛的兒子們 自從兒子開酒吧的事曝光,我儼然成了現代好媽媽當如事的表率。 當媽媽的問我如何做到如此開明、豁達、無為而治的境界;當子女的問我如何說服她們父母成為這款家長。 其實我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兒子上了大學,搬了出去,我們的溝通變為某種羅生門事件。 打手機過去,對方小聲的說: 「媽,我在上課/ 聽演講/ 圖書館/ 討論功課…,再打給你喔。」 反正一聽就知道不是他們在白天會做的事,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 歐巴桑我摸摸鼻子,乖乖掛上電話。 過了一會,歐巴桑不死心,再打一次。這次轉到留言信箱。被拒絕掉了。 晚上,再撥一次。 「媽,我在討論功課/ 圖書館/ 聽演講/ 補課…,再聊喔!」又來了,忘了早上用過同樣的台詞。 老天賜於孩子們看透世界、卻不記恨的圓融智慧。小時候,我教大兒子騎腳踏車,因為個性急,常常不耐煩的催促著。但是,當兒子教我騎車時,卻是鼓勵不斷,絕無重話。他說,「我知道學騎車的可怕,媽媽慢慢來。」小小年紀就會同理老人家,讓人汗顏。 二兒子是個溫和的人(相對而言,哈哈)。兩歲開始,去冰箱拿心愛的麥香紅茶時,都會不吝嗇的多拿一盒給哥哥。 時光流轉,讓當年沒有心機、天真無邪的孩子都成為心事重重的年輕人了。 我開始學著尊敬他們的選擇,更多的時候學著要上道。 去他們家時要先約時間,到了樓下要再打電話確認,絕不能有「意外的驚喜」。學著對「我要去政大/ 交大/ 清大讀研究所」、「我不覺得讀研究所有意義」、「我知道我在做甚麼,你不要擔心」…「我要開酒吧」、「我要買公路車環島」、「我的Nikon要升級」、「我可能會暑修/ 補考」、「我這次考國考只是試水溫」…,諸如此類的話,不要有太多的情緒。 有時生他們的氣,我就想想當年的一段對話。 一天,我從醫院興沖沖回家,告訴兒子,我的小病人說我聲音好溫柔喔。 「兒子,你看看,病人還問我是不是在家,也是這麼溫柔喔。」 兒子沒好氣的說:「你告訴他,因為他有付錢啊!」 對啊,孩子是我們這輩子最甜蜜的債。 甘願做,也甘願受的一生事業。 後記: 大兒子的回應: Thanks, Mom, for your tolerance and care. Sorry for my confusing habits as well as my inaccessibility sometimes. I love you, Mom, do take care and be safe! 內文節選三 罪惡感 孩子們總是有著過人的智慧及觀察力的。 門診的國中小傢伙說的頭頭是道:「我的內心知道我是錯了,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要求自己跨出那一步。我就是做不到。」 「做不到會怎樣?」我問。 他張大了眼睛瞪了我一下,只差沒脫口說出『白痴、豬頭』之類的名詞。 「當然是很難過阿。ㄟ醫生,我是有良知的ㄟ,我沒進步媽媽會難過阿。我不想讓她失望。」 「那要不要努力想想你做不到的困難?」 小傢伙又瞪了我一眼,不耐煩的說:「我想過了,我的罪惡感還沒有大到可以強迫自己做改變。」 真是理不直,氣卻很壯。 相形之下,我們大人世界成天掛在嘴上的:「只要有心,一定成功」,卻完全沒有把深沉、陰暗的潛意識中的「阻抗」考量進去。 人,為甚麼一定要改變? 為甚麼一定要成功? 為甚麼一定要愈來愈好? 在這樣陰雨的秋天清晨,開始懷念起巴里島的「發呆亭」。 內文節選四 敗類!! 今天上午的門診,一位亞斯伯格孩子把他的心血之作和給我分享。 我把他寫的密密麻麻的紙從左邊看到右邊,再倒過來看,依然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醫生阿姨,你看!」他指著第一個欄位, 「這是第一種敗類,體育不好的敗類。」 哈!原來這小子把全班同學分為各種敗類;其中1號、8 號及15號,體育不及格,是體育敗類。 他班上數學敗類比較多;我初估,約有15位男女數學小敗類。 我這就忍不住想到我服務的醫院的遊戲規則。 這家醫院以管理良善名聞中外。在這裡服務的醫師的薪資是浮動的,有點像外匯市場的機制。我們每個月初打開信箱看薪水,心情起落不輸樂透開獎時,彩券行門口張大嘴巴、眼中泛著夾雜貪焚、焦慮、期盼等複雜情緒的目光,專心等待開獎的群眾。 我們醫院把醫師的薪資分為三部分:臨床服務、研究論文及工作年資。採用點數的方式打分數,進而結算每位醫師的薪資。 遊戲規則真是講的真是好像是一清二楚、卻又有點不明不白、不公不義的,對嗎? 因著這位聰明的亞斯伯格,我建議我們的積分算法方式可以再細分為: l 臨床服務 門診敗類:每次門診就診人數低於10位的醫師 住院敗類:住院病人數掛零的醫師 l 研究論文 研究敗類:只有國科會及國衛院贊助的研究計畫不列入此類;其餘研究計畫依部門種類分為:衛生署敗類、藥廠敗類。 論文敗類:又分為SCI敗類(論文SCI的 Impact Factor 低於1.0者),篇數敗類(每年少於5篇論文者)。 l 工作年資(這個最傷人…,嘖嘖):為顧及自己利益,我特別細心規劃一番,此項應可再分為中年敗類(45~ 50歲)、中老年敗類(51~ 59歲)及老年敗類(60歲以上)。 遊戲規則是不是清楚多了,各位敗類?
內文節選一 我的大法師病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請坐好坐穩,慢慢聽著喔。 在醫院的工作中,最令我不喜歡的就是「照會」了。照會就是某科的病人於住院中,因為病情需要,而邀請另一科的醫師前來會診。譬如說:外科醫師照會內科醫師前來看病人的糖尿病問題。 照會的工作大多由年輕醫師負責,原因無它:老奶奶、老爺爺級的醫師在醫院跑來跑去有礙瞻觀。 所以我很少須要去看照會的。 但是,那天看了一個讓人百思不解的懸案喔! 因為住院醫師寫的照會單不清不楚,我決定直接到床邊問診。但是大概心中有個譜:青少年、有幻聽幻視、三個...
作者序
推薦序 分享真性情 ◎ 王浩威(作家、心理醫師) 編輯要我寫八百字談張學岺醫師,還有這一本書。對於學岺之於我,八百字實在太短了,甚至八千字字都不夠用。 當年在台大醫院精神部擔任住院醫師,我比學岺低一屆,一切都是跟著她。就像她在〈常德街1號〉一文中描述的,當時精神科住院醫師之間的感情特好,很多專業上和做人做事的學習,都是來自私下的聚會和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如果剛巧學岺和我排在一起值班,許多單身同事也會留下來。學岺就會叫還是第一年住院醫師的我,騎摩托車出去買披薩、買水餃、買飲料,一整晚的值班,即使急診個案再多,都是快樂的派對。可惜當時沒摸清楚她的嗜吃冰淇淋,讓派對少了一味。 交往更深卻是住院醫師訓練以後。 學岺在住院醫師原本就是傳奇。當時精神科專科考試開始要筆試與口試訓練,她才第二年住院醫師,我第一年,原本是不相干的。只是,科裡第一次訓練,三位第三年住院醫師彼此推讓,科裡教授只好找學岺配合示範。沒想到一鳴驚人。當時從國軍北投醫院來代訓的總醫師諶立中(現任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都忍不住私下問我說:她真的不是主治醫師級的醫師?還是台大的住院醫師都是超厲害的? 住院醫師訓練後,前後差一年的我們兩人,一樣都沒有順利完成專科醫師,也沒留在台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而開始一段專業生涯的漂泊之旅。 那是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左右,剛好宋維村醫師開啟了正式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訓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完整的訓練課程。在一間不大的討論室裡,來來去去的人,除了張學岺,還包括王怡靜、吳佑佑、畢新慧、陳美珠等人,南部的王雅琴也帶周文君來,婦幼醫院的鄒國蘇來了,榮總的陳映雪和鄭暉也常帶林亮吟來參與,而丘彥南醫師則像是助教一般,後來還有更年輕的陳質采等等。我自己每週五從花蓮上台北,在週六的聚會裡,像一個旁聽生,自己增加了許多學習,同時也見證了兒童精神醫學在台灣的發展:擠在這小小會談室的這些人,正是現在撐起台灣兒童精神醫學的大部分人。 學岺正是其中一位:熱情而投入,卻始終維持愉悅的態度。如果時空倒流,當年的她,大概不會相信自己會擔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的理事長吧!倒是這本書《明天吹明天的風:一位精神科醫師脫下白袍之後》,才是她的真性情。任何讀者都可以輕易地從文章裡讀出張學岺醫師在工作上的聰明和熱情,在私下自我解嘲的幽默感。謝謝她,這麼愉悅的分享。 自序 那是一段灰暗陰沉的日子,我開始以書寫來自我療癒。當時的想法,單純的只是希望把在醫院的點滴隨筆記下來。 醫院是個很弔詭的地方。不在其間工作的人,受不了它的氛圍、更別說沒事在這種地方待個個把小時的。但是,在醫院工作的人,時間一旦夠久,自然就會發展出某種「視而不見」的防衛心理;最高境界甚至還可以「視院為家」。 我們可以在醫院中過年過節,或是邊為病人急救邊擔心第二天的報告要如何編寫。一心二用,把情緒隔離得透徹。這樣的心理演變,是一種不得不的「成熟」機制。太多愁善感的醫護人員,有時是不稱職的。 然而,當這種心理機制成為一種慣性的思考習性時,內心會變得非常貧乏。長時間的疏離、理性、漠然;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對人、對愛情、對生命的好奇及熱誠。 然而在醫院工作,如果沒有這些恰如其分的自我麻木,就會始終都無法適應這白色巨塔所呈現的無情及冷酷面。保持一定的麻木,醫師才可以不受情緒干擾的思考,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 在這樣的地方長時間的工作著,努力保持致身事外、不捲入無謂的情緒,對於原來在人際界線就很設防的我,是很沉重的精神負荷。 在自己情緒非常低落的時期,才意識到這樣的環境簡直是落井下石,窒息的讓人想拔腿逃跑。 工作之餘,只好選擇躲在電腦前,日復一日的敲著鍵盤。當一排排的文字顯現於光亮的螢幕時,內心的紛亂也得以重新排序。原來有情緒,即使是悲傷負面的,也會讓人有強烈的「活著」的踏實感。 回首自己遇見的個案,邊寫他們,有時是邊哭著、或是邊笑著寫他們。再一次憶起他們,也再一次感受到他們面對困難時的堅強、幽默、或是釋懷。我看到他們和我一樣,在人生旅途上,不得不面對的無奈、挫敗及失落。但是,他們依然無比勇敢、興致盎然地過著每一天。 每個小病人都像個哲學家,他們身處疾病之中,猶能表現出巨大的、感人的力量。 有些孩子得面對死亡的威脅、有些得面對社會的偏見歧視、有些得承受或是情緒或是身體的暴力對待。在應該無憂的歲月裡,這些孩子沒有選擇的概括全收眼前的痛苦。 在醫院裡,我與深陷泥濘的他們短暫相處。 這本書記錄了這一群可愛的孩子的生命故事。他們散發出的堅毅生命力、真摯情感、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及活在當下的勇氣,永遠讓我感到心痛及佩服。 歲月的折騰常讓我忘了,身為人,可以擁有的許多特質及潛力。我由衷的感謝與我擦身而過的每一位小病人。他們樂觀、純樸、真實又坦率,是我永遠的老師。 謝謝悔之給我這個機會,圓一個超現實的美夢。 謝謝有鹿的團隊,以專業及耐心,包容我的混亂及搖擺。畢竟美夢一旦成真,喜出望外、也還真忐忑不安。
推薦序 分享真性情 ◎ 王浩威(作家、心理醫師) 編輯要我寫八百字談張學岺醫師,還有這一本書。對於學岺之於我,八百字實在太短了,甚至八千字字都不夠用。 當年在台大醫院精神部擔任住院醫師,我比學岺低一屆,一切都是跟著她。就像她在〈常德街1號〉一文中描述的,當時精神科住院醫師之間的感情特好,很多專業上和做人做事的學習,都是來自私下的聚會和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如果剛巧學岺和我排在一起值班,許多單身同事也會留下來。學岺就會叫還是第一年住院醫師的我,騎摩托車出去買披薩、買水餃、買飲料,一整晚的值班,即使急...
目錄
推薦序 分享真性情 ◎王浩威 推薦文 自序 今天不寫病例 輯一 忘了就忘了啊——有關於生命的 小豬和老二心理學 天下最大的謊言! How do you how!? 百年孤寂 小學老師的智慧 充滿人生智慧的司機先生 但是我就是不想知道 忘了就忘了啊! 罪惡感 安身立命的元素 人不輕狂枉少年 千金難買真感受 適應障礙的孩子 我的大法師病人 衛生棉的另一種用法 有關於生病的孩子 不曾擁有的未來 有關於生命的 輯二 小草的天空——有關於亞斯伯格 有關於亞斯伯格 迷人的亞斯伯格 這個經典! 我會改進的 不會說謊的人 想要揍人的一天 又是一個想要揍人的日子 為什麼要有法律 名字 敗類! 我終於可以治療醫生了! 我家也有亞斯伯格 男大十八沒有變 安迪‧沃荷的亞斯伯格症狀 小草的天空 輯三 白色長廊——有關於醫師的 繼續教育的聯想 有關於成長的 這一刻我等很久了! ACLS課程可以呈現個人自我意識的強度 有關於精神科的疾病 常德街1號 第45號病人 有創意的媽媽 不可以亂怪小孩子 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有關於醫師的 記得當時年紀小 銀彈生涯總是夢 銀彈的夜生活 精神科的小銀彈 性別與工作 醫學會議 醫師的溝通技巧 醫師的hoarding行為 被告的心理調適 脫不下,又撐不挺的白袍! 白色長廊 無語 窗裡窗外 輯四 一杯咖啡的溫暖——有關於生活的 有關於生活的 沒有走的路 兒子的酒吧 親愛的兒子們 臉書是我們的名片 Paradoxical的228! 行動盥洗室 一杯咖啡的溫暖 肚臍眼的啟示 美國人的框框 那些年,那些事! 知道老師長相的必要性! 金盞花大酒店 天堂信差 因緣 道別的方式 Estoy de vuelta! 姊妹們,我們剪口袋去! 我什麼時候該離婚呢? 人生的祕訣 人生天地間
推薦序 分享真性情 ◎王浩威 推薦文 自序 今天不寫病例 輯一 忘了就忘了啊——有關於生命的 小豬和老二心理學 天下最大的謊言! How do you how!? 百年孤寂 小學老師的智慧 充滿人生智慧的司機先生 但是我就是不想知道 忘了就忘了啊! 罪惡感 安身立命的元素 人不輕狂枉少年 千金難買真感受 適應障礙的孩子 我的大法師病人 衛生棉的另一種用法 有關於生病的孩子 不曾擁有的未來 有關於生命的 輯二 小草的天空——有關於亞斯伯格 有關於亞斯伯格 迷人的亞斯伯格 這個經典! 我會改進的 不會說謊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13-03-29 ISBN/ISSN:9789866281518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