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雅文、鄭峰齊(主編)
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過勞死、職業病、職業傷害是台灣勞工難逃的宿命?
以高昂社會成本及沈痛代價為前提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
過去為政者宣揚標榜的「經濟奇蹟」和當前主流媒體高度鼓吹的「經濟成長」,其實都是建立在勞動者的斑斑血淚與土地的哀鳴撕裂之上。以高昂社會成本及沈痛代價為前提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難道「發展」非得犧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才能成就?而誰又在發展過程中真正受益?這一連串的終極探問,是為了找回台灣失落已久的勞動尊嚴及人性價值。
《職業,病了嗎?》的出版標誌著一股由下而上的改變力量,特別是在資本家傲慢跋扈、政府失位無感、媒體傾頹失能的黑暗時代,更顯得珍貴而別具意義。作者群透過紮實的研究與訪談調查,抽絲剝繭地指出整體制度結構的問題所在;而歷史縱深的視野及跨國經驗的比較,則豐富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與想像力。本書除了為職災勞動者發聲、揭櫫社會正義的價值外,更提醒所有讀者——職業安全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唯有全面修補職業健康保護機制,人們從工作中獲得友誼、歸屬、尊嚴及成就感的日子,才會真正到來。
作者簡介:
鄭雅文
台大公衛系畢業,之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取得環境衛生碩士與流行病學博士,目前任職於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喜歡閱讀與寫作學術論文,更希望研究的結果能被更多人閱讀,從而帶來些微的改變。因為有許多認真敬業的朋友,讓我們懷抱著希望,繼續前進。
鄭峰齊
7年級生,台北人。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法學士,台大公衛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理學碩士。大學生涯在公共行政和國際關係之間遊走,因為想學好統計開始修了不少社會學的課。碩士在台大念了公共衛生。跨個領域,沒想到因此開啟一段難忘的非洲旅程。雖然話不算少,但也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沉澱、閱讀與思考。有空時喜歡用煮食、攝影、桌球、慢跑來解消壓力;喜歡旅行而去考了導遊領隊執照。希望有機會去北歐看極光,到南美看企鵝。相信知識的轉化和推廣可能帶來一些些改變的力量,所以投入編輯這本書。
吳挺鋒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醫學院「醫學、科技與社會中心」專案助理教授。現任天下雜誌調查中心資深研究主任。
陳怡欣
台北人,喜歡動物,目前為台大健管所雅文老師的專任助理。
林良榮
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立法院助理、工運團體幹部、社區大學講師、台大公衛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專任助理教授。現職為政治大學法律系(勞工所合聘)專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勞動法學、法社會學、社會法基礎理論。
翁裕峰
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醫學系暨傳染性疾病與訊息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育有三名子女,實屬五年級中罕見的動物。曾任臨床心理師、國會助理,進而轉入勞動研究、職業安全衛生社會學、科技與社會以及知識社會學的領域。持續關心人們何以不健康,致力使各種專家與社會大眾互相了解人們如何會健康。
尤素芬
個性急,做事慢,幾乎都要到最後一分鐘才交卷。在「少子化」的現在,生了三個小孩而樂在其中。喜歡透過理性的討論及平等的互動和年輕孩子交往,深信樂觀自信的年輕人才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好奇心重,導致學習背景廣而雜,跨法律、勞工、衛生政策、醫療社會學等領域。研究上則是無可救藥地喜歡做弱勢族群的議題,包括:移工(外籍勞工)的健康照護、勞工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等。
孫友聯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現任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蔡雅如
目前正在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就讀。《行南》雙月刊編輯群。生長於台北,大三開始參與社會運動。曾在愛滋機構、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負責組織社工員工會、國際人權、稅制改革、職業災害與勞保修法等等。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讓人關心公共事務、為自己做選擇與負責。研究所開始真正認識台灣南部,參與在南部跨校學生權利行動與網絡串連。
林依瑩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研究員。因為大學時期一份關於農保財務的暑期報告,開始接觸社會保險議題,從此對於社會保險制度及政策有著極大的研究興趣與熱情。
王嘉琪
台中人。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畢業後,再進入台大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就讀。曾在台大職衛所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協助職業傷病補償政策的研究工作。
王榮德
1975年台大醫學系畢,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造,先後獲工業衛生碩士(1979)與職業醫學博士(1982)。國立台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教育部終身榮譽之國家講座主持人。現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專長為環境職業醫學與流行病學。返國多年來證實了20種以上的職業病與環境病,促成我國在1993年頒布「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近年來憂心台灣全民健保這個巨大社會工程的永續經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與健康計量及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的研究。
郭育良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碩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博士。現任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環境及職業醫學科與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合聘教授。專長為環境職業醫學、內科學、毒物學與流行病學。
鍾佩樺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喜歡動物與小孩的純真,目前有兩隻黃金獵犬及一子。
范國棟
天生硬頸。高醫醫科延畢一個月,花四年取得成大公衛碩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花七年,仍選擇肄業。曾幹過醫院產業工會的理事,協助醫護人員籌組工會,目前暫任「醫勞盟監事」。行醫生涯簡述如下:曾在全台數十家醫療院所執行過麻醉業務,醫師執照暫時登錄在署立旗山醫院,不過一週卻有八成的工作時間,投入在牙科門診鎮靜的教育和推廣。
吳宣蓓
高醫公衛系畢業後,進入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跟隨鄭雅文老師,開啟健康不平等與勞動健康的研究旅程。畢業後曾與職醫穿梭在各大醫院和工廠公司之間,目前在國衛院擔任研究助理。喜歡體驗各種形式的生活,但現在整天在電腦桌前勞勞碌碌,夢想到非洲與野生動物玩耍。
名人推薦:
本書是從社會正義與關懷勞工的角度,來看待台灣的職災補償制度,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此問題的人,包括每位職業病醫師、職業衛生護理師、安全衛生專業工作人員與社會大眾,希望大家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王榮德(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使我們全國正視職業傷病的存在,在各個層面協助罹患職業傷病的勞工,找回健康、保持工作權。希望本書使我們國人及政府官員,真正「看」到職業傷病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職業傷病勞工是需要更多的正義與支持。期望本書使我們醒悟,再也不願作職業衛生的窮國。
——郭育良(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今日公共衛生的努力,必須超越職業傷病的預防、診斷、治療與補償,更要重視解決社會、工作與健康之間的難題,以實現人人健康的理想。本書內容雖然偏重職業傷病防治,但卻更為完整豐富,對於一些新興的工作與健康議題,如職場健康促進及過勞問題等亦著墨不少,值得向讀者鄭重推薦。
——江東亮(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終於有一本專業書籍,以台灣人的角度,探討本土職業傷病所暴露出職業安全健康制度不足與社會不正義問題。書中所有活生生的案例,不是遠渡重洋而來的國外資訊,而是正發生在您我左右的真實故事。我們希望主政者,能以開放的心情來傾聽並評估作者們的訴求,共同建立更合理的職業健康保護制度。
——蕭淑銖(台灣大學護理學系所副教授)
當政府面對愈來愈多職災案件量卻毫無頭緒時,本書的出版,正適時的點燃明燈。這本書不只是從學術領域檢討職業健康保護的論文合集,出版者更企圖為「知識」與「行動」之間建立一座橋樑,為體系的改革提供必須的元素和方向。期待本書之中諸多學者的研究苦心,能讓具備前瞻與全面性思維的職業健康保護體系,得以及早落實,還給台灣千萬名辛勤的勞動者,一個遲來的安心職場環境。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主編序:思考是改變的開始
鄭峰齊
小時候,報章雜誌上念到的「台灣奇蹟」,鏡頭目光總是稱頌著「優秀幹練」的國家菁英與「雄才霸氣」的企業鉅子如何帶領經濟起飛;學校課堂上也不斷把這套發展模式「理論化」,繼續傳唱不已。直到自己開始踏入公衛領域,在醫院巨塔之間穿梭研究,目睹許多職災勞工與一篇篇怵目驚心的故事,不禁讓我反覆回想,那些年,我們不斷傳唱的發展故事,往往遺忘隱身其後那一大群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與奉獻。故事中,她/他們模糊的身影當下因為職業傷病的血淚而在眼前逐漸鮮明。
工作者的傷殘、疾病、死亡,在社會上總被認為是個人粗心大意、衰運纏身。不過,我們在這本書要強調的是,這些不幸的個人遭遇,許多困境來自於目前台灣整體制度與結構上的問題。包括每況愈下的勞動條件,掛一漏萬的預防保障,都使得勞工在職場之路上步步驚心;處在不對稱的勞資權力關係下,更加深勞工面對職災發生後求助無門的無力處境。不完整的勞動權益保障以及實踐低落的情況,某種角度也是反映出整個社會、國家與產業對於職場健康權益的看法。但是,經濟成長與勞動保障、生命價值之間,是否彼此對立?是必須犧牲其一才能成就的「必要之惡」嗎?這套邏輯就是所謂的「發展」嗎?到底,「發展」的意義是什麼?誰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真正獲益?我們沒有其他「發展模式」的選項嗎?
一討論到這些公共政策、法律制度與社會結構,往往給人過於抽象複雜、沉重難懂的距離感。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和社會,對於勞動權益與健康的議題概念都相當漠視與模糊;講到相關的政策制度,對很多人來說更是遙遠又生硬。因此,在各章節的開頭,我嘗試放入一些報導或者一小段訪談故事,希望利用發生在各行各業、不同社會階級、性別、族群與國籍工作者的案例,能夠和讀者的生活經驗有所連結。各章作者在書中帶入歷史的縱軸與跨國經驗的比較,則是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視野來豐富我們對問題解決的想像力。我們希望利用這些小小的安排,儘可能地引導讀者進入閱讀的情境,聯想到這些職業健康議題如何與你我密切相關。
這幾年,每當和家人朋友相互討論到我對研究與編輯工作的想法,往往會聽到一句無奈地回應:「就算我們知道了,但又能帶來什麼改變呢?」的確,這種對公共事務的疏離與無力感,是當代民主政治運作的困境。部分民眾會去寄望下一位政治新秀,或是說服菁英,抑或是直接進入體制,希望可以取得比較快速的改變效果。
不過,社會對於職場健康權益的看法,也會影響法令、政策的制定與實踐。我們不要忘記,透過社會大眾的認識與推廣,這種「由下而上」的力量也可以為「改變」提供紮實穩固的基礎。雖然,這條路緩慢且艱辛困難,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Sisyphus)永不停息地將巨石推到山頂那般艱辛,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勞動權利與人性尊嚴的認識,成為深入人心的價值,就有可能為下次行動與改變營造出穩固的社會基礎。衷心企盼這本書的出版,激發各位讀者對相關議題的關心,為推動更進步的勞動健康立法,提供堅實的論述後盾。這些想法,也是這段日子我接下這份工作,投入編輯寫作的動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7 |
7折 | 1 |
8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鄭雅文、鄭峰齊(主編)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過勞死、職業病、職業傷害是台灣勞工難逃的宿命?
以高昂社會成本及沈痛代價為前提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
過去為政者宣揚標榜的「經濟奇蹟」和當前主流媒體高度鼓吹的「經濟成長」,其實都是建立在勞動者的斑斑血淚與土地的哀鳴撕裂之上。以高昂社會成本及沈痛代價為前提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難道「發展」非得犧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才能成就?而誰又在發展過程中真正受益?這一連串的終極探問,是為了找回台灣失落已久的勞動尊嚴及人性價值。
《職業,病了嗎?》的出版標誌著一股由下而上的改變力量,特別是在資本家傲慢跋扈、政府失位無感、媒體傾頹失能的黑暗時代,更顯得珍貴而別具意義。作者群透過紮實的研究與訪談調查,抽絲剝繭地指出整體制度結構的問題所在;而歷史縱深的視野及跨國經驗的比較,則豐富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與想像力。本書除了為職災勞動者發聲、揭櫫社會正義的價值外,更提醒所有讀者——職業安全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唯有全面修補職業健康保護機制,人們從工作中獲得友誼、歸屬、尊嚴及成就感的日子,才會真正到來。
作者簡介:
鄭雅文
台大公衛系畢業,之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取得環境衛生碩士與流行病學博士,目前任職於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喜歡閱讀與寫作學術論文,更希望研究的結果能被更多人閱讀,從而帶來些微的改變。因為有許多認真敬業的朋友,讓我們懷抱著希望,繼續前進。
鄭峰齊
7年級生,台北人。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法學士,台大公衛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理學碩士。大學生涯在公共行政和國際關係之間遊走,因為想學好統計開始修了不少社會學的課。碩士在台大念了公共衛生。跨個領域,沒想到因此開啟一段難忘的非洲旅程。雖然話不算少,但也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沉澱、閱讀與思考。有空時喜歡用煮食、攝影、桌球、慢跑來解消壓力;喜歡旅行而去考了導遊領隊執照。希望有機會去北歐看極光,到南美看企鵝。相信知識的轉化和推廣可能帶來一些些改變的力量,所以投入編輯這本書。
吳挺鋒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醫學院「醫學、科技與社會中心」專案助理教授。現任天下雜誌調查中心資深研究主任。
陳怡欣
台北人,喜歡動物,目前為台大健管所雅文老師的專任助理。
林良榮
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立法院助理、工運團體幹部、社區大學講師、台大公衛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專任助理教授。現職為政治大學法律系(勞工所合聘)專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勞動法學、法社會學、社會法基礎理論。
翁裕峰
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醫學系暨傳染性疾病與訊息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育有三名子女,實屬五年級中罕見的動物。曾任臨床心理師、國會助理,進而轉入勞動研究、職業安全衛生社會學、科技與社會以及知識社會學的領域。持續關心人們何以不健康,致力使各種專家與社會大眾互相了解人們如何會健康。
尤素芬
個性急,做事慢,幾乎都要到最後一分鐘才交卷。在「少子化」的現在,生了三個小孩而樂在其中。喜歡透過理性的討論及平等的互動和年輕孩子交往,深信樂觀自信的年輕人才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好奇心重,導致學習背景廣而雜,跨法律、勞工、衛生政策、醫療社會學等領域。研究上則是無可救藥地喜歡做弱勢族群的議題,包括:移工(外籍勞工)的健康照護、勞工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等。
孫友聯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現任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蔡雅如
目前正在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就讀。《行南》雙月刊編輯群。生長於台北,大三開始參與社會運動。曾在愛滋機構、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負責組織社工員工會、國際人權、稅制改革、職業災害與勞保修法等等。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讓人關心公共事務、為自己做選擇與負責。研究所開始真正認識台灣南部,參與在南部跨校學生權利行動與網絡串連。
林依瑩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研究員。因為大學時期一份關於農保財務的暑期報告,開始接觸社會保險議題,從此對於社會保險制度及政策有著極大的研究興趣與熱情。
王嘉琪
台中人。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畢業後,再進入台大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就讀。曾在台大職衛所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協助職業傷病補償政策的研究工作。
王榮德
1975年台大醫學系畢,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造,先後獲工業衛生碩士(1979)與職業醫學博士(1982)。國立台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教育部終身榮譽之國家講座主持人。現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專長為環境職業醫學與流行病學。返國多年來證實了20種以上的職業病與環境病,促成我國在1993年頒布「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近年來憂心台灣全民健保這個巨大社會工程的永續經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與健康計量及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的研究。
郭育良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碩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博士。現任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環境及職業醫學科與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合聘教授。專長為環境職業醫學、內科學、毒物學與流行病學。
鍾佩樺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喜歡動物與小孩的純真,目前有兩隻黃金獵犬及一子。
范國棟
天生硬頸。高醫醫科延畢一個月,花四年取得成大公衛碩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花七年,仍選擇肄業。曾幹過醫院產業工會的理事,協助醫護人員籌組工會,目前暫任「醫勞盟監事」。行醫生涯簡述如下:曾在全台數十家醫療院所執行過麻醉業務,醫師執照暫時登錄在署立旗山醫院,不過一週卻有八成的工作時間,投入在牙科門診鎮靜的教育和推廣。
吳宣蓓
高醫公衛系畢業後,進入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跟隨鄭雅文老師,開啟健康不平等與勞動健康的研究旅程。畢業後曾與職醫穿梭在各大醫院和工廠公司之間,目前在國衛院擔任研究助理。喜歡體驗各種形式的生活,但現在整天在電腦桌前勞勞碌碌,夢想到非洲與野生動物玩耍。
名人推薦:
本書是從社會正義與關懷勞工的角度,來看待台灣的職災補償制度,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此問題的人,包括每位職業病醫師、職業衛生護理師、安全衛生專業工作人員與社會大眾,希望大家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王榮德(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使我們全國正視職業傷病的存在,在各個層面協助罹患職業傷病的勞工,找回健康、保持工作權。希望本書使我們國人及政府官員,真正「看」到職業傷病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職業傷病勞工是需要更多的正義與支持。期望本書使我們醒悟,再也不願作職業衛生的窮國。
——郭育良(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今日公共衛生的努力,必須超越職業傷病的預防、診斷、治療與補償,更要重視解決社會、工作與健康之間的難題,以實現人人健康的理想。本書內容雖然偏重職業傷病防治,但卻更為完整豐富,對於一些新興的工作與健康議題,如職場健康促進及過勞問題等亦著墨不少,值得向讀者鄭重推薦。
——江東亮(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終於有一本專業書籍,以台灣人的角度,探討本土職業傷病所暴露出職業安全健康制度不足與社會不正義問題。書中所有活生生的案例,不是遠渡重洋而來的國外資訊,而是正發生在您我左右的真實故事。我們希望主政者,能以開放的心情來傾聽並評估作者們的訴求,共同建立更合理的職業健康保護制度。
——蕭淑銖(台灣大學護理學系所副教授)
當政府面對愈來愈多職災案件量卻毫無頭緒時,本書的出版,正適時的點燃明燈。這本書不只是從學術領域檢討職業健康保護的論文合集,出版者更企圖為「知識」與「行動」之間建立一座橋樑,為體系的改革提供必須的元素和方向。期待本書之中諸多學者的研究苦心,能讓具備前瞻與全面性思維的職業健康保護體系,得以及早落實,還給台灣千萬名辛勤的勞動者,一個遲來的安心職場環境。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主編序:思考是改變的開始
鄭峰齊
小時候,報章雜誌上念到的「台灣奇蹟」,鏡頭目光總是稱頌著「優秀幹練」的國家菁英與「雄才霸氣」的企業鉅子如何帶領經濟起飛;學校課堂上也不斷把這套發展模式「理論化」,繼續傳唱不已。直到自己開始踏入公衛領域,在醫院巨塔之間穿梭研究,目睹許多職災勞工與一篇篇怵目驚心的故事,不禁讓我反覆回想,那些年,我們不斷傳唱的發展故事,往往遺忘隱身其後那一大群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與奉獻。故事中,她/他們模糊的身影當下因為職業傷病的血淚而在眼前逐漸鮮明。
工作者的傷殘、疾病、死亡,在社會上總被認為是個人粗心大意、衰運纏身。不過,我們在這本書要強調的是,這些不幸的個人遭遇,許多困境來自於目前台灣整體制度與結構上的問題。包括每況愈下的勞動條件,掛一漏萬的預防保障,都使得勞工在職場之路上步步驚心;處在不對稱的勞資權力關係下,更加深勞工面對職災發生後求助無門的無力處境。不完整的勞動權益保障以及實踐低落的情況,某種角度也是反映出整個社會、國家與產業對於職場健康權益的看法。但是,經濟成長與勞動保障、生命價值之間,是否彼此對立?是必須犧牲其一才能成就的「必要之惡」嗎?這套邏輯就是所謂的「發展」嗎?到底,「發展」的意義是什麼?誰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真正獲益?我們沒有其他「發展模式」的選項嗎?
一討論到這些公共政策、法律制度與社會結構,往往給人過於抽象複雜、沉重難懂的距離感。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和社會,對於勞動權益與健康的議題概念都相當漠視與模糊;講到相關的政策制度,對很多人來說更是遙遠又生硬。因此,在各章節的開頭,我嘗試放入一些報導或者一小段訪談故事,希望利用發生在各行各業、不同社會階級、性別、族群與國籍工作者的案例,能夠和讀者的生活經驗有所連結。各章作者在書中帶入歷史的縱軸與跨國經驗的比較,則是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視野來豐富我們對問題解決的想像力。我們希望利用這些小小的安排,儘可能地引導讀者進入閱讀的情境,聯想到這些職業健康議題如何與你我密切相關。
這幾年,每當和家人朋友相互討論到我對研究與編輯工作的想法,往往會聽到一句無奈地回應:「就算我們知道了,但又能帶來什麼改變呢?」的確,這種對公共事務的疏離與無力感,是當代民主政治運作的困境。部分民眾會去寄望下一位政治新秀,或是說服菁英,抑或是直接進入體制,希望可以取得比較快速的改變效果。
不過,社會對於職場健康權益的看法,也會影響法令、政策的制定與實踐。我們不要忘記,透過社會大眾的認識與推廣,這種「由下而上」的力量也可以為「改變」提供紮實穩固的基礎。雖然,這條路緩慢且艱辛困難,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Sisyphus)永不停息地將巨石推到山頂那般艱辛,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勞動權利與人性尊嚴的認識,成為深入人心的價值,就有可能為下次行動與改變營造出穩固的社會基礎。衷心企盼這本書的出版,激發各位讀者對相關議題的關心,為推動更進步的勞動健康立法,提供堅實的論述後盾。這些想法,也是這段日子我接下這份工作,投入編輯寫作的動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7 |
7折 | 1 |
8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