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但煩惱似乎也越來越多。有什麼方法可以真正地擺脫煩惱呢?
生活中的技巧在於擁有平和的心態,對任何事情都隨意地去看待,不為物役、不為境遷,「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就能感到真正的自在、解脫。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給別人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與尊重,那麼人與人之間會相處得更好,生活也因此而顯得灑脫輕鬆、自由愜意。
修禪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但是說難也真難。禪本來就是不假外求,俯拾即得。本書搜集了若干這樣的故事,讀者從中便可窺視禪機之一二,或許可讓你煩躁的內心稍稍平靜下來。
章節試閱
一、 心中有愛,便是世間自在人
禪宜默
禪來
石門文偃的家風就是文詞俊烈,口舌輕快,一般人不敢在雲門文偃的面前放大話和輕狂地說什麼。有一次,雲門文偃正在參禪,在佛堂上拜佛,這時一個和尚就在他的面前隨意念了一句詩:「光明寂照遍河沙……」
還沒有念完,雲門文偃就高興地轉向了他,覺得他不執著於禮拜的形式,想知道他心中到底悟得了什麼。雲門文偃問他:「這句詩的後面一句是『涅生死等空花』吧?是張拙秀才的作品,是吧?」
「是。」
「是什麼?」
「是張秀才的詩句。」和尚知道這下可能要遭受禪師的口舌利劍了,於是匆忙回答。
雲門文偃說道:「你錯了,完全錯了。你執著於詩歌自身。這難道不是你和世界融合嗎?難道不能是詩人的心靈感受嗎?」
禪師說了後,剩下的就是一片靜默了,大家在佛像的面前靜思著那句詩:「光明寂照遍河沙,涅生死等空花。」
後來,雲門文偃名聲大了,曾經在朝堂上講經。那天,雲門文偃見到了一群沒有慧心的人,一幫無事生非的人。很多大臣和貴族聽說著名的雲門禪師來講經,都來到這裡問東問西,想聽他一講就悟道。
雲門文偃不說話。最後,雲門文偃對他們說:「禪宜默。」這在禪門傳為佳話。
纏去
事實上,禪的講經也是一種引導,並不是講什麼不變的道理。如果那樣的話,禪宜默。
雲水隨緣
禪來
法眼文益開始的時候在慶輝禪師處參禪,始終不能悟道,甚至連入門之道都找不到。於是,他就拜別師父四處雲遊。這樣,一方面可以接觸到更純真的自然;另一方面可以拜訪著名的禪師,向他們求教。
一年夏天,天上忽然下起了雨。他就在一個小寺院中避雨。這個寺院的方丈出行去了,只剩下幾個僧人和一個知客僧。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就熟悉了起來。知客僧問法眼文益:「法師往何處去呀?」
法眼文益答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四處走走而已。」
知客僧說:「你這麼四處雲遊,有什麼收穫嗎?」
「雲水隨緣。」
知客僧羡慕地說:「雲水隨緣。你真的是逍遙自在啊!」法眼文益一下子豁然開朗,原來自己一直急急忙忙地求道,尋找成佛的解脫還不如自己的逍遙自在。
纏去
隨緣,正是人生適意的表現。
如何快樂
禪來
某日,無德禪師遇見三位信徒,他們向禪師詢問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嗎?如果是真的,那為什麼我們信佛多年卻還是不快樂呢?」
無德禪師說:「你們為什麼要活著呢?」
過了片刻,甲說:「我活著是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著。」
乙說:「我活著是為了現在努力勞動,老的時候能享受豐裕的生活。」
丙說:「我活著只是為了能養活一家老小,沒有我他們就無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頂樑柱,缺了我,這個家就要崩潰。」
禪師說:「你們整天想著死亡、年老、辛勞,怎麼能夠快樂呢?你們應該想到理想、信念和責任,想著這些你們就會快樂!」
信徒們對禪師的話半信半疑,說:「這些說著容易,實際上它能當飯吃嗎?沒有飯吃怎麼會快樂呢?」
禪師說:「那你們說擁有什麼才能夠快樂呢? 」
甲說:「擁有了名譽就擁有了一切,所以擁有名譽就能夠快樂。」
乙說:「愛情是最甜蜜的,擁有了愛情,就能夠快樂。」
丙說:「金錢是最有用的,擁有了金錢,就能夠快樂。」
禪師說:「為什麼世上有那麼多的人擁有了名譽、金錢和愛情,還是很煩惱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纏去
理想、信念和責任體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和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
一枝藥材
禪來
南山寺的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請了許多郎中用了好多藥都不見好轉,後來一郎中建議:「要不試試這種藥?」他說出了藥的名稱。
這是一種名貴的藥材,須每年春天連花帶枝一併採摘。這種藥材一株要賣到十多兩銀子。南山寺後面的南山裡就有,生長在懸崖峭壁上,數量甚少,極難採摘。
一位信佛的藥農聽說此事後,心甘情願獻出一枝藥材。住持服用後,病奇蹟般地好了。
這年春天,住持開始讓寺裡的徒弟上山採藥。這些徒弟個個年輕力壯,有的還有一身好功夫,所以每年總能採摘到這樣的藥材。住持每年總是精心挑選一枝給那個藥農,轉眼間九年過去了。
寺裡的光景並不寬裕,好多徒弟對住持的做法不解:用一枝還一枝就可以了,哪有年年給的道理?
這天坐禪,住持問:「我們給了送藥的施主幾枝藥材? 」
眾徒弟異口同聲:「九枝。」
只有一個徒弟不開口。住持便問那徒弟。那個徒弟說:「一枝。」
住持又問:「何解?「那個徒弟說:「沒有一哪來九。」
其他徒弟恍然大悟。不日,住持彌留之際,便傳位於他。
纏去
人生是短暫的,短短的一生所經歷任何事,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也無論和什麼樣的人接觸,每一個過程都是來之不易的,同時也是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都值得我們懷著感恩的心,生活在其中。
萬象之中獨露身
禪來
福州長慶寺的慧棱長老是著名的得道高僧,很多成名的禪師都到那裡去求教,去印證自己的證悟。但是,慧棱長老並不善於教授弟子,因為他的家風是一豎佛塵,靜默地看著世間的鐘聲,只是偶爾開口。他的親傳弟子子方法師,不滿法眼文益的家風,就從福州來見法眼禪師。
子方來到法眼禪師的寺院後,不願透漏身分,讓法眼禪師出來見他。法眼禪師知道後,就趕緊出來迎接,見是自己長慶寺的師兄弟(他曾經也在慧棱長老門下參學了一段時間),就熱情地招呼他們。這時,子方問道:「你的師承究竟是誰?」手中的佛塵在胸前豎著。
「我是地藏院羅漢桂琛門下的弟子。」
「我還記得你在慧棱長老門下參學的情景,你竟然說是羅漢桂琛的門下。怎麼對得起長老呢?」
「不敢忘懷長老的教誨,但我確實在羅漢桂琛門下獲益良多。」
「那是因為你未能得長老真傳。」
法眼文益聽到這裡,就說道:「長老真傳,長老門下是不是盡得了呢?那麼,我問你一句,請告訴我長老的意思。」
「請問。」說完這話,子方再不說話,只是將慧棱長老傳下來的佛塵一豎。法眼文益知道他還沒有真正體悟到禪的真諦,就說:「你這樣並不代表你就得了長老的真傳。我問,長老曾經說過:萬象之中獨露身,他是要撥開萬象呢,還是不撥開萬象呢?」
子方也覺得這樣的沉默沒有顯示什麼禪法修為,又沉默了一會兒說:「不撥開萬象,視萬象如無物。」這時,和他一起來的僧人見他說話了,說道:「要撥開萬象,把人間的一切是非、執著、迷霧都撥開,才能見到生命的真相。」
只聽法眼文益提高了聲音說道:「已在萬象之中看清生命的人,還談什麼撥與不撥呢?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纏去
「萬象之中獨露身」確實是人生的一大境界。真正體會到的人就不再執著於任何的事情和生命的表像,而是在世間安心寧靜地生活著,自有一份會心的幸福。
丙丁童子來求火
禪來
法眼文益在南京的清涼寺做住持時,寺院的監院(總管)玄則法師也是一個禪師,只是他原來是報恩寺的,不是法眼文益一派,所以很少參與禪事。一來,他也自持身分;再者,他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很高了,也不願向住持求教。
這一天,法眼文益正在方丈室中講經,看見玄則法師蹙著眉頭走了過去,就招呼道:「玄則監院,何不入室來共同交流佛法,互相印證一下修行?」
他沒有辦法,就進來了,說:「我已經入了佛法的門戶,當年我在青峰禪師的開導下已有所得了。」
「喔!那就太好了,我們正好交流一下。你就給我們說說吧。」法眼文益放下手中的經書,笑著說道。
玄則想了一下,說道:「我曾經向青峰禪師請教,問他:如何是佛?如何成佛?如何了悟人生,如何認識到真正的自己?他告訴我說:丙丁童子來求火。」
法眼文益哈哈一笑道:「說得好,好一句『丙丁童子來求火』!」
頓了一下又說,「不過,你可能誤解了青峰禪師的意思,你再來解釋一下吧。」
「丙丁,在五行中屬火。火童求火,就是自求多福,求佛要向自己求,自己就是佛。」
法眼文益一笑道:「果然你理解錯了。」
沒想到玄則竟然大怒,說:「飯桶法眼,名為法眼,卻不長法眼。」說著拂袖而去。回到僧房,他越想越氣,竟然收拾行李離開了。
法眼文益看著他離去的身影,大聲地告訴弟子們:「這個人太過執著,執即無救。如果回頭,他還有救,否則就無救了。」
玄則隱隱地聽到了法眼禪師的話,越想越覺得不對,就又轉回方丈室,默默地等待法眼禪師的開示。他問法眼:「如何是佛?」
法眼文益說:「丙丁童子來求火。」玄則終於明白了,這句話什麼也不是,不必執著於它。心明即佛。
纏去
執著地認為自己的理解是真諦,還拒絕別人的開導,這是我們平時做人做事時應該避免的。
一個契機可以改變思想
禪來
契嵩禪師七歲就出家了,到了十九歲的時候,終於悟道了。他深得仁宗讚歎,寵賜封號為「明教大師」。
當時歐陽修以儒家的立場譭謗佛法,得到了許多人的回應,明教禪師於是著書立說加以反駁。當歐陽修看到明教禪師的書時,立刻被他的觀點折服,說道:「不意僧中有此龍象。」
於是便去拜見明教禪師,見到明教禪師以後,歐陽修更是對他肅然起敬,並且大有省悟,從此以後他完全改變了自己的觀念,說道:「以前我不知道佛法的奧秘,譭謗佛法,現在我完全醒悟了!」於是信仰佛教,自稱為「六一居士」。
又有一次,歐陽修到嵩山去,看到一位老和尚獨自聚精會神地閱讀經典,於是便問道:「禪師在此多長時間了? 」
老僧回答說:「很長時間了。」
歐陽修又問:「我聽說有一些高僧,臨終時能夠預知未來,這是為什麼呢? 」
禪師答道:「這是定慧的力量。」
「可是現在的人為什麼做不到呢? 」
「定慧的人,臨終的時候怎麼會散亂?散亂的人,臨終的時候怎麼會定慧? 」
歐陽修聽了這些話以後,恍然大悟。後來他做了宰相,篤信佛教。
一個人的想法往往是隨著時間而變的,或許在某一個契機,一切都改變了。
纏去
生活中的技巧在於擁有平和的心態,對任何事情都隨意地去看待,不為物役、不為境遷,「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就能感到真正的自在、解脫。
一、 心中有愛,便是世間自在人
禪宜默
禪來
石門文偃的家風就是文詞俊烈,口舌輕快,一般人不敢在雲門文偃的面前放大話和輕狂地說什麼。有一次,雲門文偃正在參禪,在佛堂上拜佛,這時一個和尚就在他的面前隨意念了一句詩:「光明寂照遍河沙……」
還沒有念完,雲門文偃就高興地轉向了他,覺得他不執著於禮拜的形式,想知道他心中到底悟得了什麼。雲門文偃問他:「這句詩的後面一句是『涅生死等空花』吧?是張拙秀才的作品,是吧?」
「是。」
「是什麼?」
「是張秀才的詩句。」和尚知道這下可能要遭受禪師的...
作者序
前言
現代人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但煩惱似乎也越來越多。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說:「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心靈的人來說,痛苦與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但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煩惱當然是越少越好。
有什麼方法可以真正地擺脫煩惱呢?
唐代有位詩人叫李涉,曾經當過太學博士。有一天,他心中煩悶,就到鎮江黃鶴山麓的鶴林寺遊覽,和僧人飲茶談天,心情就好起來了,還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題鶴林寺壁》:「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僧人和李涉談了些什麼呢?自然不是升官發財、柴米油鹽之類,他們談的是禪。
禪,是梵文「禪那」的略稱,漢語譯作「靜慮」,是佛教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法。心靈若能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心經》中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所謂「行深」,就是禪定。當人能夠達到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一切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而修禪,可以讓心靈變得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
修禪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但是說難也真難,因為禪的特點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沒有說明書似的子丑寅卯、一二三四。禪的教化,都是明心見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所以並非人人能解,也常受人曲解。平時,禪師考驗或印證弟子悟道,會問一些看似無從回答的問題,叫做「打機鋒」。回答也往往是稀奇古怪的,並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其答也不是從思考理解得來的,而是隨各人的根性與時間、地點而變化。也就是說,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直接用源於自我內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本書便搜集了若干這樣的故事,讀者從中便可窺視禪機之一二,或許可讓你煩躁的內心稍稍平靜下來。
一般人誤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不假外求,俯拾即得。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用慧眼來看,大地萬物皆是禪機。其實修禪並不難,也不必拋家捨業到深山裡當和尚,不必棄置生活上的情趣,只要專心於眼前的工作,手中的事物,而不必探究這有什麼「好處」,那有什麼「助益」,便一樣能體會禪心的清靜而忘卻煩惱。
前言
現代人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但煩惱似乎也越來越多。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說:「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心靈的人來說,痛苦與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但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煩惱當然是越少越好。
有什麼方法可以真正地擺脫煩惱呢?
唐代有位詩人叫李涉,曾經當過太學博士。有一天,他心中煩悶,就到鎮江黃鶴山麓的鶴林寺遊覽,和僧人飲茶談天,心情就好起來了,還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題鶴林寺壁》:「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僧人和李涉談了些什麼呢?自然不是升官...
目錄
一、心中有愛,便是世間自在人
禪宜默
雲水隨緣
如何快樂
一枝藥材
萬象之中獨露身
丙丁童子來求火
一個契機可以改變思想
化解仇恨
亂石中的佛珠
一隻手的乞丐
蕩漾的水不結冰
三百年前的樹葉
向石頭道歉
盤山的教誨
找到自己
快樂的高僧
任它枯與榮
心燈滅了
本性是什麼
溪水倒流
一村菊香
沉香木魚
無字秘方
什麼是美德
籠子與小鳥
你能克制自己
看破紅塵
心亂
皆因繩未斷
空空如也
坐臥
二、惜情感恩
天性相隨
等待中也有幸福
何必再回頭
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過猶不及
摩尼珠的顏色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沒有第二次選擇
僧與佛珠
象跡之辨
一輩子也忘不了
服從
我也可以為你忙
四個小販
禪師話琴弦
不做你的郵差
不再護法
沒有永恆
拾得與寒山
回頭並不難
佛桌開花
荷花與荷葉
夢窗挨打
緣起緣滅
禪話禪音禪事禪心
一休娶妻
自然法則
三、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生活之中
你辜負了我
求人不如求己
禪師的建議
不懂裝懂會惹人譏笑
想辦法征服風
不淋一人
不過一念間
一次機會也沒有遇上
一切皆禪
最害怕的是什麼
最大的缺點
瘋子
四面都是山
一文錢
夢中去見古聖先賢
慧眼見真相
一件小事
一偈得道
不是淨瓶
泥中蓮花
做人的本色
不能代替
吃人的黃金
真正的地獄
最中意的龍頭壺
信眾生還是信佛
飯特別香
真相不可說
發揮自身的能力
四、世間只有不完美的事物
醜陋的石頭
為什麼不接受
最容易的也是最難的
點茶
還不夠危險嗎
給你一種境界
渡人
因緣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已經謝過了
梅子成熟了
是這樣的嗎
知非便捨
直接問意思
人生的真諦
是否看得透
超越與捨棄
何必假惺惺
尊師而不「唯師」
活在當下
美德讓心靈不荒蕪
偷吃蜂蜜
依葫蘆畫瓢
莊嚴的寺廟
擔子越來越輕
一、心中有愛,便是世間自在人
禪宜默
雲水隨緣
如何快樂
一枝藥材
萬象之中獨露身
丙丁童子來求火
一個契機可以改變思想
化解仇恨
亂石中的佛珠
一隻手的乞丐
蕩漾的水不結冰
三百年前的樹葉
向石頭道歉
盤山的教誨
找到自己
快樂的高僧
任它枯與榮
心燈滅了
本性是什麼
溪水倒流
一村菊香
沉香木魚
無字秘方
什麼是美德
籠子與小鳥
你能克制自己
看破紅塵
心亂
皆因繩未斷
空...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