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多元的角度分享他對數十本東西方思想議題類之書籍的深度體悟。他的作品不僅可以快速的讓讀者得知一本好書的中心思想,架構精要,更可以幫助讀書跳脫思考窠臼。文字流暢易讀且兼具廣度與深度,令讀者會有想找出該篇文章推介之書來細讀的慾望。
資深媒體人、《太平輪一九四九》作者張典婉 推薦――
那年在長沙四十攝氏度的暑日,有幸與向敬之長談。驚人的閱讀視野,十歲起手捧外公的老書開始,向敬之多年來已是頭號書癡,長期積累閱讀能量,博學多聞的筆觸,讓他可以享有書寫評語的自由,不限於人情壓力,選擇書寫獨白,與閱讀者交心。
很高興他有三本書在台灣出版,各有寛度、廣度、力度和深度的內容。從歷史的深處,到思想的高潮,與生活的弔詭,向敬之認真地引經據典,遠紹旁搜,深入淺出,用心梳理不同的文字版圖。多年積累,多年潛學和覃思,使這位年輕的藏書人、讀書人、寫書人、編書人,有了很多值得喝彩的成績單。
對於習慣速食文化的我們,也難得藉由一位愛書人的筆記,馳騁世界書房,窺探古今圖文。我迄今還記得他幽默有趣的侃侃而談,記得他近似尖刻的挑剔推敲,當然,也更欣喜他的文字和情思,從楚辭故鄉,飄過嶽麓山下的長長湘江,飄過我夢繞的淺淺海峽,讓我們台灣讀者一同分享愛書人誠懇的閱讀筆記。
作者簡介:
向敬之,編輯、書評人,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新民週刊》、《新京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航空畫報》等媒體發表圖書評論、歌詞,近三百萬字。著有《現場與背後》、《思想的高潮》等九部書評書話集。
章節試閱
「理想國」的理想讀本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無論是帶有強烈的激進思想,還是萌生朦朧的小資情感,總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演繹自己的堅持與選擇。柏拉圖的《理想國》,以其獨特的基本內容和深遠聲譽,影響後世,近現代英國哲學家阿弗烈•諾夫•懷海德贊道:「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注腳。」斯言雖說得有些過實,但足見柏拉圖作為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哲學大家,確有與眾不同又斐然獨立的地位和意義。
柏拉圖(西元前427—西元前347)生於雅典城邦衰落時期,是時疫癘流行,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代表人物伯利克里染病去世,雅典同斯巴達爭奪霸權又展開伯羅奔尼薩斯戰爭慘遭失敗,致使城邦內群龍無首、危機四伏,也使出身名門的貴族子弟柏拉圖雖有從政期待,但身處局勢混亂、私人傾軋、到處械鬥的艱難社會,機遇不得,莫知所措。而在此時,乃師兼友蘇格拉底,因不願做民主政治革命者們的槍桿和幫兇,而被控為傳播異說、荼毒青年,招致法庭處以死刑。
老師的死,震驚了柏拉圖,讓其在貴族親友伸出參政橄欖枝時望而卻步,不敢想像寡頭政權下的城邦政治與國家圖景。雖然在他的理想中,領導與群眾之間,應該有分工合作的結構和體制,農民、工人與商人生產物資財富以供養領導階層,領導者治理國家、捍衛城邦且給予群眾教育、治安和國防的權益保障,但在當時,如此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只能遠效東方的孔孟出走他國,試圖用自己的帝王術,營造一片自由民主、國泰民安的人間樂土。他周遊地中海地區,尋找實現理想的路徑和勝境,在西西里島敘拉古城,遇上了酷好哲學又喜實行的迪恩。二人一見如故,但未能促成柏拉圖政治願景為老邁的城主接納。於是,他逃回雅典,辦起了學園,幾經周折,時有學者登門質疑問難,常見城邦子弟、世家兒女虔誠問道,形成了雅典的最高學府和希臘的學術中心。時間慢慢過去,昏弱的敘拉老主辭世,其子繼位,迪恩攝政,聘請柏拉圖重返古城為王師。
不論是游離他國,還是修園講學,柏拉圖的政治生涯都被現實無情地遏制。他只好放棄政治上的實際追逐,然在其內心深處,時刻想著城邦的正義性,想著各得其所、各居其位的社會分工。他將個人視為城邦的縮影,把城邦看是個人的放大。柏拉圖上師蘇格拉底,下啟亞里斯多德,一生追求哲學家應是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的最高理想,一直貫穿在前後著述25篇對話之中。除晚年代表作《法律篇》外,皆以蘇師口吻闡發己見。他在《理想國》中,借蘇師代言,同凱洛帕、波策瑪爾科、特拉需瑪科、格勞康等人,就優生、節育、婚姻、專政、獨裁、共產、民主、宗教、自選、文藝、教育、男女平等、善惡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展開了深刻而廣泛的探討。其中,關於城邦與靈魂的四種美、家庭與城邦、公妻制與身體的私有性、小家與大家、愛欲與正義、愛欲之流、「幾何學的必然」與「愛欲的必然」、哲學家的愛欲與正義、政治德性與哲學德性、公民道德與信念、音樂教育、體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與禁欲主義、禁欲主義的共產主義、道德信念與禁欲主義、哲學家——王及其教育、身體的自足與靈魂的正義、身體的需要與政治德性,以及國家的起源、性質、結構和不同政體,都被對話者們實施了條分縷析,巧妙地道出了柏拉圖思考不斷、夢寐以求的治國計劃綱領。
柏拉圖在理念論的基礎上,對公民的教育問題、三個階層(統治階層、軍事階層和生產階層)的劃分、王的統治、哲學的界定,以及城邦的正義與靈魂的正義、正義處在作為個體的人的靈魂中、靈魂的三分結構(欲望、激情和理性)與四種德性(智慧、勇敢、自制、正義)、靈魂中正義的劃分等,一一進行了由遠及近、深入淺出的闡述。他無限地強調城邦的整體和正義,賦予統治者無上的權力而鄙視個人幸福,甚至將人民看作是低下卑微,讓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其將正義作為《理想國》的主要論題,穿插凱洛帕、波策瑪爾科父子對正義是個人「私利」還是「公有之好」的問詢,特拉需瑪科將正義看作強者利益的理解,格勞康兄弟認為正義不過是弱者的恐懼,並結合城邦政治下的時代背景,清晰地提出正義問題、界定正義本質。
成於柏拉圖壯年時期的《理想國》,十卷篇幅,為其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的整體表述,屬於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完整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其三分結構與後來「三權分立」制度有著淵源。然,它帶有一定的空想主義色彩,肇始了社會政治烏托邦思想和理念。柏拉圖囿於時代的局限與處境的缺失,對國家的構思,自是帶有奴隸主政治的理想色彩,但也是一種思想和追尋,一種思維和意圖,甚至是一種帶著無數美好而懵懂的期待與憧憬。兩千多年來,後人將其視為一個傑出的哲學主張,並結合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存在語境,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評判。
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卡爾•波普爾認為,柏拉圖的烏托邦理想是極權主義的源頭。柏拉圖對理想國的設計,是為維持城邦的德性,雖主張廢除家庭和私有制,改造人的品質,但沒有對人賦予生而平等的基本權利。他完全採取社會分工來組合和諧有序的社會共同體,彰顯國家城邦的整體主義秩序,反映了西方古典時代對正義的追求。我們透視柏拉圖的根本思想同內在精神,也能發現,他將社會劃為不同階層,唯一的標準是人格品性,而非出身觀念、血統理論,亦不是經濟地位、財富數量,即便是統治者的孩子也會因品行不端而淪為第三階層。如此區分,不是等級制度的表現,也便無所謂極權主義的肇源。柏拉圖的理想學說,不但對人進行了綜合論述,而且包含了多種學科的經典理論,甚至由城邦的正義推及個人,呼籲各司其職、互不侵擾,構建一幅近乎完美的藍圖。後代研究西方人文社科史,也必然會朝古希臘哲學追根溯源,向這部「哲學大全」取經求證。
怎樣認識和理解柏拉圖寫在《理想國》中原始思想和基本理念,著譯學界已有很多學家名士,做出了殫精竭慮的努力和思考。在中國社會上流傳甚廣的,原皆為商務印書館版本,前有1929、1957年二度印行的吳獻書移譯五冊本,但語近古奧,不及1986年推出的郭斌和、張竹明譯本那般文采酣暢、語勢宛轉。由嶽麓書社出版的《理想國》(吳天岳校注,嶽麓書社2010年7月版),為已故翻譯家顧壽觀據古希臘原文直譯,成書於1980年代,更具精彩特色和原始味道,對於廣大讀者精準把握柏拉圖學說和思想,確有其他譯本難以企及且不可替代的價值。
顧先生1921年生在常州,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曾在中國哲學會西洋哲學編譯委員會任研究編譯員,1948年與吳冠中、吳文俊等40人同期考取公費留學的中法交換生,然未滿三年便回國,在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從事翻譯工作,1959年調入商務印書館從事哲學編輯工作,譯有德國謝林《先驗唯心論系統》之《導論》與第一篇、費希特《人的天職》與法國拉梅特里《人是機器》等問世。他所譯的《理想國》,以希臘文文本為底本,參考多種英、法、德譯本和注本,力求貼近原文語序與語氣,有時甚至不惜犧牲漢語表達的流暢性,而不虞有支離冗贅嫌疑為讀者詬病,在國內已有多種譯本流行的情形下,選擇取信原著,堅持嚴謹通譯,方便我們直接感受柏拉圖形而上學與理念論的魅力,走近他的理念世界與表像世界,當然,最多的還有《理想國》中不斷遠去而又熟悉親切的很多討論。校注者吳天岳在保持原譯文風格的前提下,借鑒晚近20年西方柏拉圖研究成果,統一術語概念,修訂明顯訛誤,加以校注說明,盡可能地減少專名翻譯與通行譯名的差別,以配合顧氏翻譯,為漢語學界的柏拉圖研究與閱讀,提供了一卷近距離接近柏拉圖靈魂、清晰洞察《理想國》真義的理想讀本。我們在是書之中,讀到的也不僅是柏拉圖的理想與苦痛,而且更多的是顧、吳二氏對學術的尊重和理想。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9日)。
「理想國」的理想讀本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無論是帶有強烈的激進思想,還是萌生朦朧的小資情感,總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演繹自己的堅持與選擇。柏拉圖的《理想國》,以其獨特的基本內容和深遠聲譽,影響後世,近現代英國哲學家阿弗烈•諾夫•懷海德贊道:「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注腳。」斯言雖說得有些過實,但足見柏拉圖作為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哲學大家,確有與眾不同又斐然獨立的地位和意義。
柏拉圖(西元前427—西元前347)生於雅典城邦衰落時期,是時疫癘流行,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代表人物...
作者序
讀好書,足以清心。
清心,為的是清新和清醒,要的是使自己為之傾心。
這幾年,我在新書和舊書,好書和差書的夾縫裏,感受文字的溫度,感覺思想的熱度,感念歷史的濕度,有過不少期待、歡欣、憧憬、戀愛,有過擊潰小資情感的激進思想。當然,很多時候總被林林總總的生活煩惱與繁冗,捆縛得甚是乏力,困惑著艱難掙扎。
這是感傷和蒼涼,還是溫柔和慰藉,或者茫然和呆傻……都過去了。我得到過不少,但也錯失了許多,想透了,想通了,其實也沒有多少還可留在記憶裏。
我學會了感恩,感謝那些對我好、愛護我的朋友、老師、親人,感激那些無意中開始不理會我的人。更多的時候,我感受著伴我度過炎炎夏日、清清冬夜的書。
那些書,讓我放不下,讓我有了說不盡的衝動和感觸。
在繁忙、冗雜的工作之餘,去臨近的書店看看,慢慢踱步,待上一些時候。雖不能時時遇上可心的新書舊籍,卻也會耐著性子看個仔細。
時間久了,寓所的書,越積越多,愈來愈厚。曾有過一年半的、正兒八經的書房,近三十平米,三面臨牆書櫃,頂天立地,擺得滿滿。有些還碼了雙層。
好景不長,家庭變故,連夜打包,輾轉他處。我又開始流浪,又瘋狂買書。
自離開老家,夢旅星城,十餘年來,我一直都是漂泊的,漂泊在這個原本陌生、後來有了感情的城市。書一天天地多了,情一天天地濃了,心一天天地靜了,我不時謝絕了外地熱心朋友勸我移居他地的美意,不時和煩惱、猶豫、夜班和莫名電話進行交手。
別人以書為友,他人和書為伍,我同書為敵。因為敵手,我可以在它的背後,看見它的錯亂、訛誤和失實,看到我必須偷學的生存、思想、信念、歷史和一招一式。
今日晨起,忽然想起,曾有心帶一朋友從業出版。雖然出版已很不景氣,但我知道朋友還是喜歡文字,喜歡讀,喜歡寫,喜歡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作家的書。一個女孩子,居於當前繁繁雜雜且熙熙攘攘的現實社會,還有一顆神往自由自在的心靈,自是不易。
我想過真實地幫她一把,也沒有因為彼此單身,想像太多美好的遠景。我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囉嗦自己的如煙往事,擊潰她對我也許曾產生過的些許好感。
於是,我將昨日剛剛寫下的QQ簽名「寫文字,寫的是才氣和靈氣,雅氣和俗氣,正氣和邪氣」,改為了「編輯對文字,為諍友,為死敵,既虛懷攜手,又竭誠拼戰。持此志者,能成熟自身,且優化文字,更益於閱讀」。
我希望她能在上QQ是看到,看到做出版、當編輯、出圖書甚至是寫文字的無情和必須。這是編輯的責任和義務。
我一直想做書,因為這樣能約束、吸引和放鬆自己好好讀書。
我不否認,曾想遠離書,又曾想借離職閒居的機遇,去北京,去桂林,去上海,和那些一直默默支持我、鼓勵我的朋友,因書為鄰。
千書散盡還複來。這個念頭至今是我心中的隱晦。
周遭的朋友虎視眈眈,企圖瓜分我這多年來的心血。
我捨得?
往往想起一本書,我會半夜從熱被窩裏爬起,翻櫃檢袋,逐一尋覓,直到找見,才複上床,安心而眠。
我不捨?
偶爾聽到某位交心的師友,喜歡讀書,總是欣欣然推薦。曾有一套通俗類歷史讀本,被我連續向近十位忘年小友重推,然後通過各種關係,為之提供閱讀的方便。
捨與不捨?
唯唯否否。
身邊的書,與日俱增。有淘的,有買的,有師友無私送的,有出版社為尋求書評的贈書。狂喜過後,似乎給了我許多溫暖和親近。
書,是為了用的。我非常贊同胡適先生的收書觀,也非常鄙夷某些人藏書的或孤燈獨賞,或待價而沽。
這些,也許是我與書締結情緣的雅趣。
書是讀的,讀多了,慢慢有了一些長長短短的感觸……靜心而慮,舒心而記,不經意間,也能看到粗略不能看到的內容和涵蘊。
不論前路多艱,還是時世多難,與書相親,使自己有了信念和堅定,有了憂樂和冷靜,當然也有了自始至終不曾放棄的責任與選擇。
這一份責任,是對讀者和作者、對家庭和自己、對婚姻和生活的一份簡單、真實而素樸的負責。
而這一種選擇,我選擇的只是無怨無悔和在無自拘處讀書,讀我應該也必須堅守的責任和義務。
讀好書,足以清心。
清心,為的是清新和清醒,要的是使自己為之傾心。
這幾年,我在新書和舊書,好書和差書的夾縫裏,感受文字的溫度,感覺思想的熱度,感念歷史的濕度,有過不少期待、歡欣、憧憬、戀愛,有過擊潰小資情感的激進思想。當然,很多時候總被林林總總的生活煩惱與繁冗,捆縛得甚是乏力,困惑著艱難掙扎。
這是感傷和蒼涼,還是溫柔和慰藉,或者茫然和呆傻……都過去了。我得到過不少,但也錯失了許多,想透了,想通了,其實也沒有多少還可留在記憶裏。
我學會了感恩,感謝那些對我好、愛護我的朋友、老師、親人,感激那些無...
目錄
「理想國」的理想讀本
迎接第二個30年的燦爛禮炮
堅持與選擇之間的灑脫
亦莊亦諧讀「易」趣
解讀經典是二度創作
重溫《論語》
歷史觀照下的唐詩學研究
在圖文中審視明朝科舉
母性的勇敢與冷靜
西方搖滾史上不屈的靈魂
走讀大中東
甘地:一個偉大的苦行者
陽光底下的福樓拜性情
不可忽視的知識魂靈
約定帶來的奇異之美
電影大師的心路歷程
胸針也是一種外交語言
美國學者剖析中國知識分子與現代中國
思想者的歌聲最有情
足跡中的智慧與理性
思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女博士看美國
兩種思維的同一期待
孤獨並非一種殘缺美
清心原有術
我們距離大師有多遠
麥卡錫主義把錢學森送給了中國
李澤厚的堅持與選擇
閒書作枝好為依
文化彰顯建築的魅力
尋蹤缺席者,微言曉大義
吳敬璉的清醒與勇敢
林毅夫的榮耀與傷痛
許倬雲:思想智者的真實歷史
跨越金庸說明教
蔣友柏:向下一個懸崖挑戰
不被遺忘的精神
范用的書之旅
與那些好書不期而遇
「理想國」的理想讀本
迎接第二個30年的燦爛禮炮
堅持與選擇之間的灑脫
亦莊亦諧讀「易」趣
解讀經典是二度創作
重溫《論語》
歷史觀照下的唐詩學研究
在圖文中審視明朝科舉
母性的勇敢與冷靜
西方搖滾史上不屈的靈魂
走讀大中東
甘地:一個偉大的苦行者
陽光底下的福樓拜性情
不可忽視的知識魂靈
約定帶來的奇異之美
電影大師的心路歷程
胸針也是一種外交語言
美國學者剖析中國知識分子與現代中國
思想者的歌聲最有情
足跡中的智慧與理性
思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女博士看美國
兩種思維的同一期待
孤獨並非一種...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釀出版出版日期:2012-11-01ISBN/ISSN:978986597666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