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潔伊‧鮑許
定價:NT$ 280
優惠價:88 折,NT$ 246
本商品已絕版
悲傷不是人生唯一的版本,生命其實還有許多可能!
一本深刻動人、充滿力量的生命之書,讓人明白:
失去,往往是一種「得到」——得到走出傷痛、開始活出自己的勇氣!
2008年,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撼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他告訴所有人,要找出自己的夢想,並全心跟隨。
如今,潔伊‧鮑許要告訴你另一個妻子版的《最後的演講》,
讓你知道,夢碎之後,你依然可以再造新夢想!
★《商業周刊》1300期「商周書摘」精選推薦
★有讀者評為更勝《奇想之年》、充滿生命教育意義的陪伴之書
生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不打算浪費任何一天。
我經歷過悲劇嗎?是的,我經歷過。然而,假如我走不出悲傷,就會錯過一路上許許多多快樂的時刻,那麼就會成就另一樁真正的悲劇。
我的夢想粉碎了嗎?沒錯,而那樣的事會再次發生。但是,當那種狀況發生時,我會拾起夢想的碎片,然後創造出新事物。
我永遠都會持續構築新的夢想。
愛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是什麼滋味?面對傷痛,需要多大的勇氣?遭受生命無情的打擊之後,又該如何找出方法,走上重生之旅?
因為《最後的演講》,你或許對蘭迪‧鮑許很熟悉,也被他面對癌症所展現的樂觀、幽默、勇氣與智慧深深感動。現在,他的太太潔伊‧鮑許從她的觀點出發,以感性與知性兼備的筆調,刻畫出因蘭迪的生病與離去,讓她必須面對的死別、哀傷、療癒與重生的過程。
在本書中,她談到與蘭迪的相識、蘭迪不為人知的細膩與脆弱,以及蘭迪生病之後,她從妻子與母親的角色轉為全職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兩人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如何跟小孩談生死。而蘭迪過世後,她又如何走出悲傷、如何陪伴孩子接受父親的死亡、如何在親朋好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展開失去蘭迪之後的新人生,構築屬於自己的新夢想。
假如人生對你投出變化球,該如何正面迎接,並揮出可以為生命加分的一棒?假如夢想破碎了,該如何拾起碎片,藉此創造出新的夢想?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讀來讓人熱淚盈眶,卻絕不沉溺於悲情。如果你是《最後的演講》的讀者,潔伊敘述的故事會給你新的啟發;如果你自己正在面對,或是你正陪伴親友面對生命的挑戰、面對「失去」這個議題,本書會讓你知道,縱使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總有能力擁抱新夢想。
「一本關於走出悲傷、令人動容的回憶之作……你會看見人在面對焦慮與悲痛時,忍受度有多大。」
——《寇克斯評論》
「蘭迪‧鮑許罹癌之後的演講激勵了千千萬萬人,而在本書中,他的太太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見他們的掙扎。」
——《洛杉磯時報》
2008年,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撼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他告訴所有人,要找出自己的夢想,並全心跟隨。如今,潔伊‧鮑許要告訴你另一個妻子版的《最後的演講》,讓你知道,夢碎之後,你依然可以再造新夢想!一本深刻動人、充滿力量的生命之書,讓人明白:失去,往往是一種「得到」——得到走出傷痛、開始活出自己的勇氣!
愛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是什麼滋味?面對傷痛,需要多大的勇氣?遭受生命無情的打擊之後,又該如何找出方法,走上重生之旅?
因為《最後的演講》,你或許對蘭迪‧鮑許很熟悉,也被他面對癌症所展現的樂觀、幽默、勇氣與智慧深深感動。現在,他的太太潔伊‧鮑許從她的觀點出發,以感性與知性兼備的筆調,刻畫出因蘭迪的生病與離去,讓她必須面對的死別、哀傷、療癒與重生的過程。
在本書中,她談到與蘭迪的相識、蘭迪不為人知的細膩與脆弱,以及蘭迪生病之後,她從妻子與母親的角色轉為全職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兩人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如何跟小孩談生死。而蘭迪過世後,她又如何走出悲傷、如何陪伴孩子接受父親的死亡、如何在親朋好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展開失去蘭迪之後的新人生,構築屬於自己的新夢想。
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讀來讓人熱淚盈眶,卻絕不沉溺於悲情。如果你是《最後的演講》的讀者,潔伊敘述的故事會給你新的啟發;如果你自己正在面對,或是你正陪伴親友面對生命的挑戰、面對「失去」這個議題,本書會讓你知道,縱使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總有能力擁抱新夢想。
作者簡介:
潔伊‧鮑許(Jai Pausch)
她的丈夫是暢銷書《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鮑許,她自己原本是卡內基美隆大學資訊科學學院電子出版部的主任,現在則是胰臟癌行動網絡全國董事會與國家綜合癌症基金會的成員,為胰臟癌研究與照顧者發聲。近來,潔伊認識了有愛心又肯付出的男子李察‧艾森梅契,與之結為連理。她和孩子們現在一起住在維吉尼亞州。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近期譯作:《寂寞廚房的神秘香料》《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派特的幸福劇本》《等待美麗》《像發明家一樣思考》《夜行馬戲團》等。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當從人生舞台上謝幕時,掌聲雷動!
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
在網路上或陳文茜的節目中看過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影片的人,一定都印象深刻——一位胰臟癌末期的病人帶著幽默的態度,淋漓盡致地活到生命最後一刻。他的演講成功地為其人生畫下精采的句點。而蘭迪在二○○八年過世之後,至今四年,他的妻子潔伊‧鮑許以《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這本書治療她的哀傷,懷念蘭迪,並以之為禮物,送給同樣遭遇喪親之痛的人。
潔伊雖然在喪夫之後再婚,但並不表示她已經走過悲傷,因為她時常惡夢連連,頻說夢話,需要她的新任丈夫李察將她從夢魘中喚醒。或許寫這本書才能真正治療她深沉的哀痛,而其治療價值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說。
一、「生命回顧」的治療價值:
本書從潔伊第一次遇見蘭迪的許多細節開始,一路闡述他們如何相遇、相識、相戀,到共組家庭。兩人婚後連續生了三個孩子,度過幸福美滿的六年家庭生活與婚姻生活。然而,一記晴天霹靂狠劈下來,蘭迪罹患胰臟癌的噩耗及接下來兩年的病痛苦難折磨,粉碎了他們的夢想。這一路的生命回顧,使潔伊重新活過一遍所有的甜蜜與艱辛,因而才能「放下」。這是最好的哀傷撫慰方法。
二、失落引起哀傷,而「永恆的連結」能治療哀傷:
「哀傷」的起因是「失落」,失落者為有「愛結」(love tie)的對象。然而在本書中,潔伊處處表達了她與蘭迪強韌的連結,以及建立於信任與溝通之上的愛。這種「連結」不因死亡而解散,因此,當潔伊從本書的寫作中體驗到「蘭迪永遠與她連結」時,她的哀傷就獲得了救贖。
三、「利他的動機」是最佳療傷藥:
蘭迪在患病的兩年間,備嘗胰臟癌本身及各種治療所造成的痛苦,而要照顧重病丈夫的潔伊,也備受身心煎熬。她在蘭迪與三個幼兒之間奔忙,屢屢只能向天吶喊:「救命啊!我應付不來了!」書中描述潔伊孤單奮戰,那瀕臨崩潰邊緣的混亂與無助,使有過照顧重病或臨終家人經驗者一灑同感之淚!潔伊將這些經歷寫出來,讓大家重視照顧病人的家屬承受的負荷與傷痛,這種「利他的動機」反過來治療了潔伊自己。過去的經歷不再只是傷痛,反而成了一種藥,提醒醫療體系或政策主導者要重視病人家屬的「喘息服務」。台灣的「喘息服務」制度還不健全,希望這本書能帶來政策制度面的修正。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在長短,蘭迪在四十八歲時英年早逝,卻給全世界留下了動人的《最後的演講》。而他的妻子潔伊在四年後寫出了這本《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在哀傷中懷抱新夢想,讓世人領悟到:生命重要的是「淋漓盡致,精采過一生」。從人生舞台謝幕時,希望不是噓聲一片,而是掌聲雷動!
〈推薦序2〉
失去之後,因愛重生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從翻開第一頁開始閱讀,我的眼眶便一直濕潤著,一份熟悉的感受始終觸動著我。我想,那是我感受到潔伊‧鮑許寫出的經歷是以生命交織著淚水、心痛、辛酸、失落與無限的懷念,而引發的心疼。
為什麼說這是一份熟悉的感受?那來自於我聆聽許多照護者(家庭主要照顧者)說著他們守護在生病的親人身旁,時時刻刻依著病人的身體治療需要、心理情緒需要與日常生活需求而默默地、無聲地扛起許多責任,也扛起許多痛苦時,我的心正是如此感受:心疼、感動,與不捨。我深知,若不是因為愛,人很難承受如此之大的煎熬與痛苦。
病人,當然是首要被關懷的對象。在患病的歷程中,一位病人所要經歷的挑戰、考驗,甚至折磨,從來不是輕省的重擔。但是照護者呢?照護者陪同在側,無以喘息、也無以迴避地一同經歷這一切,誰又真正看見總是守在身旁的他們,聽見總是無聲承受的他們,關懷了也一樣受苦的他們?
有時候,連他們自己也已經習慣,或情非得已地漠視自己所承受的痛楚。
當病人離世後,始終緊緊相隨的照護者是無法就此快速切割掉情感的。那些和親人一同深刻經歷的患病與治療歷程,成為不斷湧現的痛苦記憶。而與至愛至親生命所共構的生活回憶,也亟需他們的回望、整頓與處理。
在告別之後,一大半的生命空間因此空出,活著的人認知上當然都知道,沒錯,日子還是會繼續,生命仍要向前。但問題是,你不見得能在生命的破碎中立即找回自己,也不一定能在困難的時刻從心底明白,接下來的日子究竟要往哪裡去。
在這本書裡,我看見潔伊透過書寫告別丈夫蘭迪,以及他們一同經歷過的日子。她也透過書寫拼回完整的自己。她因此深知,自己仍有愛的意願與能力,也依然渴望著愛的存在。陪伴蘭迪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讓她意外成為一位貼近的照護者,使她對於照護者的痛苦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與慈悲,更進一步促使她願意將接下來的生命投注在看護的議題上,給予人們富有影響力的支持。
許多喪親、喪偶者在告別之後,處於人生的困頓與破碎中,他們使我看見生命的毅力與韌性讓他們仍撐起了生命的重量。但能夠再活出意義,開創出人生新格局的人,我看見的是他們的勇氣與相信:帶著勇氣繼續分享愛的能力,並願意相信悲傷不是人生唯一的版本,生命其實還有許多可能。
而潔伊正是如此。她勇敢地寫下她的新人生篇章,也以愛回應她的人生所經歷的失落。失落的發生雖已無法挽回與阻止,但生命會因愛而重生、而療癒。這是潔伊的生命故事讓我最感動的意義。
〈推薦序3〉
永不後悔的人生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吳庶深
人終其一生,總是會遇到生命的挑戰及死亡的威脅,本書作者潔伊‧鮑許和丈夫蘭迪結婚六年後,發現丈夫罹患胰臟癌,無法有效治療,內心感受到極大的恐懼與悲傷,似乎自己人生的夢想及家庭的幸福瞬間消逝。潔伊一方面對蘭迪全心照顧、不離不棄,另一方面則與家人坦承討論死亡及規畫喪禮的安排。她選擇用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在陪伴丈夫抗癌的整個過程中,潔伊接受萊絲醫師的心理諮商輔導,學習面對抗癌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議題,並接受安寧護士與家人朋友的建議及支持,共同面對生命的逆境。潔伊在照顧生病的蘭迪及陪伴三個小孩的過程中,珍惜生命每一刻的相聚,勇敢向前走,並在人生有限的歲月中,發現生命的豐富性。
蘭迪的去世對潔伊與小孩來說,是刻骨銘心的痛,並且是一段漫長的悲傷歷程。親朋好友在情人節當天代替蘭迪送了幾束花給潔伊,希望讓她感受到愛與支持。但因為潔伊的悲傷太強烈,哀痛讓她盲目,因而無法完全感受到大家獻上的美麗事物與愛。幸好,潔伊願意找親朋好友分享內心錯綜複雜的感受,並透過參加網球班的課程,認識新的朋友,抒發心中的壓力。
在面對親人去世的失落後,潔伊努力在以下兩者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對蘭迪的愛與回憶,以及自己對平和與寧靜的需求。她漸漸開始轉移焦點,找到生命的動力與新方向,擔任非營利組織「胰臟癌行動網」的董事,全力推動胰臟癌的研究與防治工作,激發社會大眾對胰臟癌病患的關懷與支持。潔伊用正面的態度擁抱自己的悲劇,創造出嶄新又美麗的自己。最後,她遇見了人生的新伴侶,而且孩子都很支持她再婚,她也因此勇敢地選擇幸福的人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3折6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4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潔伊‧鮑許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悲傷不是人生唯一的版本,生命其實還有許多可能!
一本深刻動人、充滿力量的生命之書,讓人明白:
失去,往往是一種「得到」——得到走出傷痛、開始活出自己的勇氣!
2008年,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撼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他告訴所有人,要找出自己的夢想,並全心跟隨。
如今,潔伊‧鮑許要告訴你另一個妻子版的《最後的演講》,
讓你知道,夢碎之後,你依然可以再造新夢想!
★《商業周刊》1300期「商周書摘」精選推薦
★有讀者評為更勝《奇想之年》、充滿生命教育意義的陪伴之書
生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不打算浪費任何一天。
我經歷過悲劇嗎?是的,我經歷過。然而,假如我走不出悲傷,就會錯過一路上許許多多快樂的時刻,那麼就會成就另一樁真正的悲劇。
我的夢想粉碎了嗎?沒錯,而那樣的事會再次發生。但是,當那種狀況發生時,我會拾起夢想的碎片,然後創造出新事物。
我永遠都會持續構築新的夢想。
愛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是什麼滋味?面對傷痛,需要多大的勇氣?遭受生命無情的打擊之後,又該如何找出方法,走上重生之旅?
因為《最後的演講》,你或許對蘭迪‧鮑許很熟悉,也被他面對癌症所展現的樂觀、幽默、勇氣與智慧深深感動。現在,他的太太潔伊‧鮑許從她的觀點出發,以感性與知性兼備的筆調,刻畫出因蘭迪的生病與離去,讓她必須面對的死別、哀傷、療癒與重生的過程。
在本書中,她談到與蘭迪的相識、蘭迪不為人知的細膩與脆弱,以及蘭迪生病之後,她從妻子與母親的角色轉為全職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兩人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如何跟小孩談生死。而蘭迪過世後,她又如何走出悲傷、如何陪伴孩子接受父親的死亡、如何在親朋好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展開失去蘭迪之後的新人生,構築屬於自己的新夢想。
假如人生對你投出變化球,該如何正面迎接,並揮出可以為生命加分的一棒?假如夢想破碎了,該如何拾起碎片,藉此創造出新的夢想?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讀來讓人熱淚盈眶,卻絕不沉溺於悲情。如果你是《最後的演講》的讀者,潔伊敘述的故事會給你新的啟發;如果你自己正在面對,或是你正陪伴親友面對生命的挑戰、面對「失去」這個議題,本書會讓你知道,縱使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總有能力擁抱新夢想。
「一本關於走出悲傷、令人動容的回憶之作……你會看見人在面對焦慮與悲痛時,忍受度有多大。」
——《寇克斯評論》
「蘭迪‧鮑許罹癌之後的演講激勵了千千萬萬人,而在本書中,他的太太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見他們的掙扎。」
——《洛杉磯時報》
2008年,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撼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他告訴所有人,要找出自己的夢想,並全心跟隨。如今,潔伊‧鮑許要告訴你另一個妻子版的《最後的演講》,讓你知道,夢碎之後,你依然可以再造新夢想!一本深刻動人、充滿力量的生命之書,讓人明白:失去,往往是一種「得到」——得到走出傷痛、開始活出自己的勇氣!
愛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是什麼滋味?面對傷痛,需要多大的勇氣?遭受生命無情的打擊之後,又該如何找出方法,走上重生之旅?
因為《最後的演講》,你或許對蘭迪‧鮑許很熟悉,也被他面對癌症所展現的樂觀、幽默、勇氣與智慧深深感動。現在,他的太太潔伊‧鮑許從她的觀點出發,以感性與知性兼備的筆調,刻畫出因蘭迪的生病與離去,讓她必須面對的死別、哀傷、療癒與重生的過程。
在本書中,她談到與蘭迪的相識、蘭迪不為人知的細膩與脆弱,以及蘭迪生病之後,她從妻子與母親的角色轉為全職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兩人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如何跟小孩談生死。而蘭迪過世後,她又如何走出悲傷、如何陪伴孩子接受父親的死亡、如何在親朋好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展開失去蘭迪之後的新人生,構築屬於自己的新夢想。
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讀來讓人熱淚盈眶,卻絕不沉溺於悲情。如果你是《最後的演講》的讀者,潔伊敘述的故事會給你新的啟發;如果你自己正在面對,或是你正陪伴親友面對生命的挑戰、面對「失去」這個議題,本書會讓你知道,縱使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總有能力擁抱新夢想。
作者簡介:
潔伊‧鮑許(Jai Pausch)
她的丈夫是暢銷書《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鮑許,她自己原本是卡內基美隆大學資訊科學學院電子出版部的主任,現在則是胰臟癌行動網絡全國董事會與國家綜合癌症基金會的成員,為胰臟癌研究與照顧者發聲。近來,潔伊認識了有愛心又肯付出的男子李察‧艾森梅契,與之結為連理。她和孩子們現在一起住在維吉尼亞州。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近期譯作:《寂寞廚房的神秘香料》《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派特的幸福劇本》《等待美麗》《像發明家一樣思考》《夜行馬戲團》等。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當從人生舞台上謝幕時,掌聲雷動!
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
在網路上或陳文茜的節目中看過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影片的人,一定都印象深刻——一位胰臟癌末期的病人帶著幽默的態度,淋漓盡致地活到生命最後一刻。他的演講成功地為其人生畫下精采的句點。而蘭迪在二○○八年過世之後,至今四年,他的妻子潔伊‧鮑許以《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這本書治療她的哀傷,懷念蘭迪,並以之為禮物,送給同樣遭遇喪親之痛的人。
潔伊雖然在喪夫之後再婚,但並不表示她已經走過悲傷,因為她時常惡夢連連,頻說夢話,需要她的新任丈夫李察將她從夢魘中喚醒。或許寫這本書才能真正治療她深沉的哀痛,而其治療價值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說。
一、「生命回顧」的治療價值:
本書從潔伊第一次遇見蘭迪的許多細節開始,一路闡述他們如何相遇、相識、相戀,到共組家庭。兩人婚後連續生了三個孩子,度過幸福美滿的六年家庭生活與婚姻生活。然而,一記晴天霹靂狠劈下來,蘭迪罹患胰臟癌的噩耗及接下來兩年的病痛苦難折磨,粉碎了他們的夢想。這一路的生命回顧,使潔伊重新活過一遍所有的甜蜜與艱辛,因而才能「放下」。這是最好的哀傷撫慰方法。
二、失落引起哀傷,而「永恆的連結」能治療哀傷:
「哀傷」的起因是「失落」,失落者為有「愛結」(love tie)的對象。然而在本書中,潔伊處處表達了她與蘭迪強韌的連結,以及建立於信任與溝通之上的愛。這種「連結」不因死亡而解散,因此,當潔伊從本書的寫作中體驗到「蘭迪永遠與她連結」時,她的哀傷就獲得了救贖。
三、「利他的動機」是最佳療傷藥:
蘭迪在患病的兩年間,備嘗胰臟癌本身及各種治療所造成的痛苦,而要照顧重病丈夫的潔伊,也備受身心煎熬。她在蘭迪與三個幼兒之間奔忙,屢屢只能向天吶喊:「救命啊!我應付不來了!」書中描述潔伊孤單奮戰,那瀕臨崩潰邊緣的混亂與無助,使有過照顧重病或臨終家人經驗者一灑同感之淚!潔伊將這些經歷寫出來,讓大家重視照顧病人的家屬承受的負荷與傷痛,這種「利他的動機」反過來治療了潔伊自己。過去的經歷不再只是傷痛,反而成了一種藥,提醒醫療體系或政策主導者要重視病人家屬的「喘息服務」。台灣的「喘息服務」制度還不健全,希望這本書能帶來政策制度面的修正。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在長短,蘭迪在四十八歲時英年早逝,卻給全世界留下了動人的《最後的演講》。而他的妻子潔伊在四年後寫出了這本《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在哀傷中懷抱新夢想,讓世人領悟到:生命重要的是「淋漓盡致,精采過一生」。從人生舞台謝幕時,希望不是噓聲一片,而是掌聲雷動!
〈推薦序2〉
失去之後,因愛重生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從翻開第一頁開始閱讀,我的眼眶便一直濕潤著,一份熟悉的感受始終觸動著我。我想,那是我感受到潔伊‧鮑許寫出的經歷是以生命交織著淚水、心痛、辛酸、失落與無限的懷念,而引發的心疼。
為什麼說這是一份熟悉的感受?那來自於我聆聽許多照護者(家庭主要照顧者)說著他們守護在生病的親人身旁,時時刻刻依著病人的身體治療需要、心理情緒需要與日常生活需求而默默地、無聲地扛起許多責任,也扛起許多痛苦時,我的心正是如此感受:心疼、感動,與不捨。我深知,若不是因為愛,人很難承受如此之大的煎熬與痛苦。
病人,當然是首要被關懷的對象。在患病的歷程中,一位病人所要經歷的挑戰、考驗,甚至折磨,從來不是輕省的重擔。但是照護者呢?照護者陪同在側,無以喘息、也無以迴避地一同經歷這一切,誰又真正看見總是守在身旁的他們,聽見總是無聲承受的他們,關懷了也一樣受苦的他們?
有時候,連他們自己也已經習慣,或情非得已地漠視自己所承受的痛楚。
當病人離世後,始終緊緊相隨的照護者是無法就此快速切割掉情感的。那些和親人一同深刻經歷的患病與治療歷程,成為不斷湧現的痛苦記憶。而與至愛至親生命所共構的生活回憶,也亟需他們的回望、整頓與處理。
在告別之後,一大半的生命空間因此空出,活著的人認知上當然都知道,沒錯,日子還是會繼續,生命仍要向前。但問題是,你不見得能在生命的破碎中立即找回自己,也不一定能在困難的時刻從心底明白,接下來的日子究竟要往哪裡去。
在這本書裡,我看見潔伊透過書寫告別丈夫蘭迪,以及他們一同經歷過的日子。她也透過書寫拼回完整的自己。她因此深知,自己仍有愛的意願與能力,也依然渴望著愛的存在。陪伴蘭迪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讓她意外成為一位貼近的照護者,使她對於照護者的痛苦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與慈悲,更進一步促使她願意將接下來的生命投注在看護的議題上,給予人們富有影響力的支持。
許多喪親、喪偶者在告別之後,處於人生的困頓與破碎中,他們使我看見生命的毅力與韌性讓他們仍撐起了生命的重量。但能夠再活出意義,開創出人生新格局的人,我看見的是他們的勇氣與相信:帶著勇氣繼續分享愛的能力,並願意相信悲傷不是人生唯一的版本,生命其實還有許多可能。
而潔伊正是如此。她勇敢地寫下她的新人生篇章,也以愛回應她的人生所經歷的失落。失落的發生雖已無法挽回與阻止,但生命會因愛而重生、而療癒。這是潔伊的生命故事讓我最感動的意義。
〈推薦序3〉
永不後悔的人生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吳庶深
人終其一生,總是會遇到生命的挑戰及死亡的威脅,本書作者潔伊‧鮑許和丈夫蘭迪結婚六年後,發現丈夫罹患胰臟癌,無法有效治療,內心感受到極大的恐懼與悲傷,似乎自己人生的夢想及家庭的幸福瞬間消逝。潔伊一方面對蘭迪全心照顧、不離不棄,另一方面則與家人坦承討論死亡及規畫喪禮的安排。她選擇用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在陪伴丈夫抗癌的整個過程中,潔伊接受萊絲醫師的心理諮商輔導,學習面對抗癌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議題,並接受安寧護士與家人朋友的建議及支持,共同面對生命的逆境。潔伊在照顧生病的蘭迪及陪伴三個小孩的過程中,珍惜生命每一刻的相聚,勇敢向前走,並在人生有限的歲月中,發現生命的豐富性。
蘭迪的去世對潔伊與小孩來說,是刻骨銘心的痛,並且是一段漫長的悲傷歷程。親朋好友在情人節當天代替蘭迪送了幾束花給潔伊,希望讓她感受到愛與支持。但因為潔伊的悲傷太強烈,哀痛讓她盲目,因而無法完全感受到大家獻上的美麗事物與愛。幸好,潔伊願意找親朋好友分享內心錯綜複雜的感受,並透過參加網球班的課程,認識新的朋友,抒發心中的壓力。
在面對親人去世的失落後,潔伊努力在以下兩者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對蘭迪的愛與回憶,以及自己對平和與寧靜的需求。她漸漸開始轉移焦點,找到生命的動力與新方向,擔任非營利組織「胰臟癌行動網」的董事,全力推動胰臟癌的研究與防治工作,激發社會大眾對胰臟癌病患的關懷與支持。潔伊用正面的態度擁抱自己的悲劇,創造出嶄新又美麗的自己。最後,她遇見了人生的新伴侶,而且孩子都很支持她再婚,她也因此勇敢地選擇幸福的人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4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3折6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