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瑟琳.梅爾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已售完,補貨中
《Time》時代雜誌選為改變世界的十大趨勢!
愈活愈年輕的世界趨勢,我們稱他們為「逆齡族」
從年輕到死亡,他們都用同一種生活態度活著!
幾歲是適婚年齡?幾歲適合為人父母?
幾歲是該退休的年紀?幾歲又算是步入中年?
如果你心裡面的答案愈來愈模糊,甚至覺得這些問題是老一輩的觀念;
那麼,歡迎你加入逆齡流行浪潮!
逆齡族並非抗拒長大,只是不在乎社會對年齡數字的期待,
他們避免不了歲月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卻有不停歇的衝勁!
月曆只是裝飾品,年齡只是數字,要過幾歲的生活,自己決定!
《Time》時代雜誌歐洲總編輯梅爾,以長達30年新聞工作資歷,長期觀察社會變遷,首度精闢剖析社會趨勢:逆齡現象(Amortality)。
她研究發現,拜科技所賜,近百年來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增加30歲,雖然人口老化是無法遏止的趨勢,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超過六十歲,這是從已開發國家到新興經濟中產階級,最大規模的遷徙。
在健康飲食、長壽科技、健身保持活力等趨勢下,這群人卻愈活愈年輕,
他們對於結婚生子、愛情、宗教、工作、心理健康和消費習慣,也與傳統世代大不同!
不但勇於突破常規,也更樂於追求自我、盡情享受人生。
除了國際統計數據與權威媒體引文外,全書援用大量歐美名人金句與案例,
如:瑪丹娜、艾爾頓.強、史汀、黛安娜王妃、伍迪.艾倫、梅莉.史翠普等人,廣泛且深入討論逆齡現象。
他們不是盲目地相信青春永駐,而是更願意以健康的心態,對生活與冒險充滿熱情。
不管壽命數字是多少,生活方式永遠選擇青春!
這股重新定義年齡的浪潮,正快速改變我們對工作、生活與消費的選擇!
如果不了解這個改變生活價值觀與消費態度的新趨勢,將是地球上最落伍的族群。
《逆齡社會》的各面向:
對於繁衍下一代:就像《精選完美男》的珍妮佛.安妮絲頓,或是《備胎女王》的珍妮佛.羅培茲,挑戰大自然的繁衍法則,不照傳統婚姻生子制度,甚至像艾爾頓.強克服性別問題,一求體驗為人父母的人生經驗。
對於愛情:敢為愛情冒險,雖然離婚痛苦,但一旦愛情變調或人生規劃改變,會勇於另尋真愛。即便高齡也如此,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夫婦在結婚 40 年後分手,但也有破百歲還甜蜜新婚的史上最熟齡新娘與新郎。此外,由於流行文化與藍色小藥丸等藥物研發,年輕人與年長者對性生活的圓滿,也比以往更加重視。
對於宗教信仰:從單一宗教信仰,變成廣義的精神慰藉。無論是為死亡做準備或重視生命,都期望度過一個更有意義、更快樂的人生。
對於心理上的需求:講求自我認同,會像戴安娜王妃和凱特.摩絲等好萊塢名人般,善於借用心理治療,來獲得心靈上的解放。逆齡族相信:外表年輕,心理也要健康!
對於工作:追求不停歇的生活,不是用另一種形式延長工作生涯,如成為「熟齡創業家」(olderpreneurs)等,就是開發多元興趣、安排豐富活動,來填補第二人生。
對於消費:相較於縮衣節食的傳統老世代,逆齡族更樂於消費,會購買諸如旅遊、汽車和娛樂服務等商品。對逆齡族而言,消費有趣的不是在買到完美物品,而是追求完美物品時的過程。所以,旅行要活動滿檔才好玩,蘋果產品等新潮科技是他們的最愛。
無論你是不是逆齡族,人生是一趟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健康與活力是享受人生的關鍵。
書中附逆齡測驗:你趕上愈活愈年輕的生活態度了嗎?
作者簡介:
凱瑟琳.梅爾(Catherine Mayer)
《時代》雜誌歐洲總編輯,英國外籍記者協會(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前會長,從事新聞工作30年,擅長時事及社會趨勢分析。過去曾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主筆、《商務旅行家》(Business Traveller)和《國際管理》(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副主編,以及德國新聞周刊《焦點》(Focus)特派員。
梅爾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分別在美國及歐洲就學,獲有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及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學位。已婚,先生為搖滾音樂家,現居倫敦,對未來滿懷希望。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傾聽沈默的聲音》、《幸福的九個房間》、《通往夢想的10個黃金法則》、《杜拉克跨世講堂》、《新世代科技冒險家》、《全心待客》、《勇敢抉擇》、《雄霸亞洲》、《更快更好更有價值》等書。
名人推薦:
巨大集團董事長 劉金標
台灣安麗公司總經理 劉惠雯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別蓮蒂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麻辣教授 曲家瑞
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青春啦啦隊》導演 楊力州
本書從模糊的年齡定義、年齡混淆的年代所呈現的社會現象,談到許多逆齡的精采人生。它讓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讓我們有機會擺脫年齡的枷鎖,把握當下、永遠向前,創造精采人生。──巨大集團董事長 劉金標
逆齡現象是全民運動,現代人一輩子都可以追求愛情、進出婚姻、組織家庭、創造生命、開創事業和參與社會。──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別蓮蒂
逆齡族不斷追求理想、嘗試新產品、樂在工作,積極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麗人生!希望讀者用心閱讀這本好書,並從中得到工作上的新啟示,以及終身學習的勇氣。──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我相信,逆齡社會即將來到。身體的逆齡,我們要努力養生來達到,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逆齡才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推薦序1
騎上逆齡之路∕劉金標
許多朋友見到我的時候,都是看到我騎著自行車。一般人總認為,騎車運動是青壯年人的玩意,需要體力、活力及耐力,老年人似乎不適宜做過度消耗體能的自行車活動──我的所作所為似乎也是「逆齡」。
我開始認真騎自行車,是從七十三歲開始。那時,正要展開環繞台灣一周的壯舉(對七十三歲的老人而言,可說是壯舉。)在此之前,我總覺得年歲已大、體能漸衰,各種老年人可能有的疾病我都有,例如:高血壓、呼吸中止症、靜脈栓塞、椎間盤突出等,而且還在十七年前罹患胃癌零期,所幸在體檢時及時發現而予以切除。在事業上,當時我也覺得年事已高,應該要交棒給年輕人了。總之,感覺上,我該準備從人生舞台上謝幕了。這就是傳統認知人生舞台「上台」及「謝幕」的常規。
然而,那趟環島騎行之後,我愛上騎車運動,上癮了,停不下來。從此之後,除了每天騎車上下班之外,我還陸續展開長時間、長距離的自行車「壯遊」:二○○九年花二十天進行從北京騎到上海一六六八公里的「京騎滬動」、二○一○年到荷蘭展開五天五百公里的「騎心荷力」、二○一○年四天的大陸陽澄湖、周庄及崇明島騎行,以及二○一二年到日本愛媛縣及廣島縣進行島波海道之行。
騎自行車帶給我健康活力,證明我並不老,我還年輕、體力也不錯,對人生充滿了信心,更願意去挑戰新事務。尤其是我親身投入推動自行車新文化後,也獲得媒體及社會的高度認同和讚美,「老人囝仔性」,騎車愈騎愈起勁。事實上,騎自行車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健康,過去我的種種病痛,也都因為常態性的騎車運動而消解了。我當然知道,歲月不饒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終有一天我無法再騎車。而我目前每天騎車,就是繼續做健康儲蓄,要把不能騎車的那一天,盡可能往後推延。依目前的情況看來,「那一天」還很遙遠呢!
中國人常說:「人生七十才開始」。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活到八、九十歲,乃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重點是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基因雖然無法讓我們維持長生不老,社會化卻讓我們得以維持年輕的生活態度。年齡混淆的年代,年長者可以擺脫年齡的枷鎖,仍然可以追求愛情、宗教,以及在職場上永不停歇的衝勁,讓人生活得更精采、無所畏懼。
《逆齡社會》一書,從模糊的年齡定義、年齡混淆的年代所呈現的社會現象,談到許多逆齡的精采人生。它讓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擺脫年齡的枷鎖,把握當下、永遠向前,創造精采的人生。這與金標近年來對人生的體會,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如果您自認年歲已大,思維及行為都開始自我設限了,建議您閱讀此書,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巨大集團董事長)
推薦序2
被忽略的身分證資料∕別蓮蒂
「逆齡」,或許是個新名詞,但此現象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早已是現在進行式──「凍齡」。
中國文化的傳統是強調「恰如其分」,幾千年來教導每一個人: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建立了一套隱然於每個人心中的年齡行為準則,以及成家立業的人生順序;甚至應該「少年老成」,才是值得稱許的。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當社會大眾對年齡的態度開始轉變時,反差是特別明顯的,很快就引起廣告行銷人的注意。早在二、三十年前,保養品的廣告就告訴我們:「我不能改變身分證上的年齡,但可以改變看起來的年齡。」原來,我們社會的逆齡現象,早就悄悄地蔓延開了。
到了這幾年,逆齡現象更是全民運動。媒體邀請「凍齡美魔女」的明星或素人,大談與她的孩子一起哈韓追星,觀眾看著節目中兩個孩子的媽皮膚緊緻、穿著迷你裙,心中開始建立一套新時代的行為典範──「向下認同」──在五十歲若能從事二十歲年輕人的活動,才是走在流行尖端。
根據我們多年來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年齡」結果顯示(如下圖),在台灣,一般人在二十歲以前的青春期,心理年齡比真實年齡略長一些;到二十歲以後,心理年齡開始延緩成長速度,逐步落後於我們生理年齡成長的速度。兩者間的差距,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大,到六十幾歲時,覺得自己才只五十出頭。標準定義的心理年齡包括自覺年齡、外貌年齡、行動年齡、興趣年齡四個面向,正是本書中一再描述的情況:戰後嬰兒潮的銀髮族們,自覺還處於壯年,努力以微整型或是手術維持自己的外表和體態,並持續從事青壯年時期的工作和嗜好,甚至是激烈的運動和戶外活動。
「跨界」是這個時代的流行語,「跨齡」也是跨界的一種,年齡的界線不再清晰。青少年參加各種選秀比賽,言語動作有如成人;高齡產婦的定義不斷向後推移,黃昏之戀受到憧憬與欽羨。因為年齡界線的模糊,讓原本在特定年齡層該做的事,擴大到全年齡層;換言之,現代人一輩子都可以追求愛情、進出婚姻、組織家庭、創造生命、開創事業和參與社會。
我們不認命、不接受現階段生命的窠臼與規範,這種不安分的心態,其實是期待在生活中不斷出現新鮮的刺激,以常保年輕。但這也會形成一種自我壓力,當生活一成不變時,就會覺得厭倦;當自己無法「凍齡」時,就會擔心自己不如人。這年頭,對人的最得體讚美,已經是:「你已經……,真的嗎?一點都看不出來!」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推薦序3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韓良誠
一週前,收到《康健》雜誌總編輯李瑟的來信,希望我為《逆齡社會》與《逆齡族的活力祕密》這兩本即將出版的新書寫推薦序。
李瑟總編輯一向對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的工作不遺餘力,加上《康健》雜誌也為達成這個目標而不計代價地付出。這兩件事,使我自從在二○○五年為《把父母變健康──照顧父母小百科》寫前言時開始,直到今日,都一直感受良深。更何況,這兩本即將上市的好書,讀者如能從「謀取健康」、「增智」與「勵志」的角度去閱讀、去思考、去力行,我相信會讓讀者有「不虛此讀」之感。
全民健康的提升,應以加強預防疾病為首要,包括衛教與次段預防的篩檢等,也應從加強醫學教育去努力。至於診斷、治療、復健與追蹤,則是疾病發生之後無可避免的工作,唯應該盡量以預防的辦法避免發生疾病。但是,健保局的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在疾病預防上應有的努力,似乎距離我們的理想還很遙遠,把有限的資源大力投注、甚至浪費在疾病發生之後的措施,這在「投資成本效益」而言,似乎不是聰明的做法。所幸,還有《康健》雜誌之類的民間力量,如出版這兩本新書幫了不少的忙。其實,這種預防工作,應該是健保局,尤其是衛生署,和民間一起提倡,並且給予鼓勵,進而獎賞才對。美國的醫療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在工業國家居第一,大約七成的醫療支出,是用在治療慢性病上;因此,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或者退而求其次,以更積極的態度防止變成慢性疾病,也是《逆齡族的活力祕密》著力的重點。
多年以前,第一次叫醒我,讓我對「逆齡族」刮目相看的是在一九九○年,我去夏威夷大學,以研究員身分進修老年醫學時。當年的老年醫學科教授兼主任布藍雪(Prof. Branchette)為我們上課時,以一系列她自己蒐集的照片,教我們知道,只要從中年之後,經年不斷地繼續從事適當運動,不但能像年輕人一般,擁有不錯的骨骼與肌肉,還能因而經常保持愉悅的笑容。以目前的研究,表面上看起來健康的老年族群之中,最讓人擔心的是「肌肉缺乏症」(sarcopenia)。這個新名詞也是新的觀念,對普羅大眾,甚至包括大部分醫護人員在內,都是相當陌生的。然而,健康的骨骼與肌肉,卻是有利於延緩老化、增強記憶、活化腦細胞及加強免疫力的重要原因,並且又不需花錢,只要做適當的運動與遵行健康的飲食,就可以得到。
正如書中所說的「人類的壽命雖然愈來愈長,但保有健康的時日,卻沒有跟著增加」,這個現象,在我們當前的社會,的確是個嚴肅的課題。
家兄良信(Liong-shin Hahn)自小熱愛數學,並且也圓了他小時候的夢想──當上教授,終身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並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於一九八八年獲得了美國數學學會頒發得之不易的公共服務獎(Citation for Public Service)。
他自大學教職退休五年前開始,至今已連續出版了四本數學專書,最近又經台大出版中心評審通過,即將出版第五本──前四本分別由美國數學學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Jones and Bartlett出版社、新墨西哥大學出版中心,以及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他以將近八十歲之齡,克服了高齡的限制,仍充滿鬥志持續熱愛數學,享受破解數學題目之樂,並且一步一步實現少年時的志向,發揚並享受「數學之美」。我以身為他的弟弟為榮、為傲,並且也認為他是學術工作上的逆齡族典範。
他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逆齡族」一樣,「他們忽略年齡漸長這件事,總是不斷追求理想,嘗試新產品、樂在工作,積極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麗人生!希望讀者用心閱讀這本好書,並從中得到工作上新的啟示,以及終身學習的勇氣。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推薦序4
逆齡之可逆或不可逆?∕林依瑩
細細看完這本書,心中有很大的衝擊,因為作者的逆齡描述,十分透澈地呈現出接下來的台灣高齡社會。
我從事老人服務十五年多,目前面對的多數是傳統老化的長輩,他們歷經戰亂、貧窮,終其一生地奮鬥著。他們有的是用濃濃的鄉音,訴說不完的家鄉事;有的是歲月的刻痕,盡在他們老邁的臉龐上。白髮、皺紋,多數都是典型的老化。但很快地,十年後,愈來愈多分辨不出年齡的人出現了。他們不單是身心上不老,更重新解構家庭型態的樣貌:晚婚、少子、媽寶、單親、重組家庭等。家庭型態的改變,不但直接影響到人類之間的互動關係,更重新定義人存在的價值。
想要逆齡終老,老實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身心都保持健康,才是首要之道。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永保青春、不願意老,其實只是「假性的」逆齡族,因為人終究需要面對生老病死。因此,我們應倡導「積極的」逆齡族,不管身體狀況如何,健步如飛或輪椅隨侍,都永保對生命的熱忱與多元的參與。若你坐上輪椅後,仍樂在規劃各種生活安排,如下廚、種花、上課、旅遊等,我想這就是逆齡族的最高境界。
因此,逆齡族不應只是讓別人看不出你的真實年齡,更重要的是,當你逐漸老邁時,仍持續參與活動,熱情地活著。甚而,更積極的逆齡族,會開始欣賞白髮及皺紋之美,會安然看待坐上輪椅、行動不便臥床的日子。我相信,逆齡的社會即將來到。身體的逆齡,我們要努力養生來達到,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逆齡才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
細細思索逆齡時,我卻開始懷念起傳統自然老化的社會,特別是懷念我那充滿皺紋、老人斑、人情味、九十五歲坐著輪椅,登上台北小巨蛋參加「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全國總決賽,在九十六歲離世的童養媳阿嬤,以及八十七歲不老騎士賴清炎團長,他三進三出醫院,仍帶領著不老騎士們完成環島創舉!
(本文作者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4折1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5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凱瑟琳.梅爾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已售完,補貨中
《Time》時代雜誌選為改變世界的十大趨勢!
愈活愈年輕的世界趨勢,我們稱他們為「逆齡族」
從年輕到死亡,他們都用同一種生活態度活著!
幾歲是適婚年齡?幾歲適合為人父母?
幾歲是該退休的年紀?幾歲又算是步入中年?
如果你心裡面的答案愈來愈模糊,甚至覺得這些問題是老一輩的觀念;
那麼,歡迎你加入逆齡流行浪潮!
逆齡族並非抗拒長大,只是不在乎社會對年齡數字的期待,
他們避免不了歲月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卻有不停歇的衝勁!
月曆只是裝飾品,年齡只是數字,要過幾歲的生活,自己決定!
《Time》時代雜誌歐洲總編輯梅爾,以長達30年新聞工作資歷,長期觀察社會變遷,首度精闢剖析社會趨勢:逆齡現象(Amortality)。
她研究發現,拜科技所賜,近百年來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增加30歲,雖然人口老化是無法遏止的趨勢,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超過六十歲,這是從已開發國家到新興經濟中產階級,最大規模的遷徙。
在健康飲食、長壽科技、健身保持活力等趨勢下,這群人卻愈活愈年輕,
他們對於結婚生子、愛情、宗教、工作、心理健康和消費習慣,也與傳統世代大不同!
不但勇於突破常規,也更樂於追求自我、盡情享受人生。
除了國際統計數據與權威媒體引文外,全書援用大量歐美名人金句與案例,
如:瑪丹娜、艾爾頓.強、史汀、黛安娜王妃、伍迪.艾倫、梅莉.史翠普等人,廣泛且深入討論逆齡現象。
他們不是盲目地相信青春永駐,而是更願意以健康的心態,對生活與冒險充滿熱情。
不管壽命數字是多少,生活方式永遠選擇青春!
這股重新定義年齡的浪潮,正快速改變我們對工作、生活與消費的選擇!
如果不了解這個改變生活價值觀與消費態度的新趨勢,將是地球上最落伍的族群。
《逆齡社會》的各面向:
對於繁衍下一代:就像《精選完美男》的珍妮佛.安妮絲頓,或是《備胎女王》的珍妮佛.羅培茲,挑戰大自然的繁衍法則,不照傳統婚姻生子制度,甚至像艾爾頓.強克服性別問題,一求體驗為人父母的人生經驗。
對於愛情:敢為愛情冒險,雖然離婚痛苦,但一旦愛情變調或人生規劃改變,會勇於另尋真愛。即便高齡也如此,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夫婦在結婚 40 年後分手,但也有破百歲還甜蜜新婚的史上最熟齡新娘與新郎。此外,由於流行文化與藍色小藥丸等藥物研發,年輕人與年長者對性生活的圓滿,也比以往更加重視。
對於宗教信仰:從單一宗教信仰,變成廣義的精神慰藉。無論是為死亡做準備或重視生命,都期望度過一個更有意義、更快樂的人生。
對於心理上的需求:講求自我認同,會像戴安娜王妃和凱特.摩絲等好萊塢名人般,善於借用心理治療,來獲得心靈上的解放。逆齡族相信:外表年輕,心理也要健康!
對於工作:追求不停歇的生活,不是用另一種形式延長工作生涯,如成為「熟齡創業家」(olderpreneurs)等,就是開發多元興趣、安排豐富活動,來填補第二人生。
對於消費:相較於縮衣節食的傳統老世代,逆齡族更樂於消費,會購買諸如旅遊、汽車和娛樂服務等商品。對逆齡族而言,消費有趣的不是在買到完美物品,而是追求完美物品時的過程。所以,旅行要活動滿檔才好玩,蘋果產品等新潮科技是他們的最愛。
無論你是不是逆齡族,人生是一趟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健康與活力是享受人生的關鍵。
書中附逆齡測驗:你趕上愈活愈年輕的生活態度了嗎?
作者簡介:
凱瑟琳.梅爾(Catherine Mayer)
《時代》雜誌歐洲總編輯,英國外籍記者協會(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前會長,從事新聞工作30年,擅長時事及社會趨勢分析。過去曾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主筆、《商務旅行家》(Business Traveller)和《國際管理》(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副主編,以及德國新聞周刊《焦點》(Focus)特派員。
梅爾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分別在美國及歐洲就學,獲有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及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學位。已婚,先生為搖滾音樂家,現居倫敦,對未來滿懷希望。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傾聽沈默的聲音》、《幸福的九個房間》、《通往夢想的10個黃金法則》、《杜拉克跨世講堂》、《新世代科技冒險家》、《全心待客》、《勇敢抉擇》、《雄霸亞洲》、《更快更好更有價值》等書。
名人推薦:
巨大集團董事長 劉金標
台灣安麗公司總經理 劉惠雯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別蓮蒂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麻辣教授 曲家瑞
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青春啦啦隊》導演 楊力州
本書從模糊的年齡定義、年齡混淆的年代所呈現的社會現象,談到許多逆齡的精采人生。它讓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讓我們有機會擺脫年齡的枷鎖,把握當下、永遠向前,創造精采人生。──巨大集團董事長 劉金標
逆齡現象是全民運動,現代人一輩子都可以追求愛情、進出婚姻、組織家庭、創造生命、開創事業和參與社會。──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別蓮蒂
逆齡族不斷追求理想、嘗試新產品、樂在工作,積極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麗人生!希望讀者用心閱讀這本好書,並從中得到工作上的新啟示,以及終身學習的勇氣。──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我相信,逆齡社會即將來到。身體的逆齡,我們要努力養生來達到,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逆齡才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推薦序1
騎上逆齡之路∕劉金標
許多朋友見到我的時候,都是看到我騎著自行車。一般人總認為,騎車運動是青壯年人的玩意,需要體力、活力及耐力,老年人似乎不適宜做過度消耗體能的自行車活動──我的所作所為似乎也是「逆齡」。
我開始認真騎自行車,是從七十三歲開始。那時,正要展開環繞台灣一周的壯舉(對七十三歲的老人而言,可說是壯舉。)在此之前,我總覺得年歲已大、體能漸衰,各種老年人可能有的疾病我都有,例如:高血壓、呼吸中止症、靜脈栓塞、椎間盤突出等,而且還在十七年前罹患胃癌零期,所幸在體檢時及時發現而予以切除。在事業上,當時我也覺得年事已高,應該要交棒給年輕人了。總之,感覺上,我該準備從人生舞台上謝幕了。這就是傳統認知人生舞台「上台」及「謝幕」的常規。
然而,那趟環島騎行之後,我愛上騎車運動,上癮了,停不下來。從此之後,除了每天騎車上下班之外,我還陸續展開長時間、長距離的自行車「壯遊」:二○○九年花二十天進行從北京騎到上海一六六八公里的「京騎滬動」、二○一○年到荷蘭展開五天五百公里的「騎心荷力」、二○一○年四天的大陸陽澄湖、周庄及崇明島騎行,以及二○一二年到日本愛媛縣及廣島縣進行島波海道之行。
騎自行車帶給我健康活力,證明我並不老,我還年輕、體力也不錯,對人生充滿了信心,更願意去挑戰新事務。尤其是我親身投入推動自行車新文化後,也獲得媒體及社會的高度認同和讚美,「老人囝仔性」,騎車愈騎愈起勁。事實上,騎自行車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健康,過去我的種種病痛,也都因為常態性的騎車運動而消解了。我當然知道,歲月不饒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終有一天我無法再騎車。而我目前每天騎車,就是繼續做健康儲蓄,要把不能騎車的那一天,盡可能往後推延。依目前的情況看來,「那一天」還很遙遠呢!
中國人常說:「人生七十才開始」。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活到八、九十歲,乃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重點是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基因雖然無法讓我們維持長生不老,社會化卻讓我們得以維持年輕的生活態度。年齡混淆的年代,年長者可以擺脫年齡的枷鎖,仍然可以追求愛情、宗教,以及在職場上永不停歇的衝勁,讓人生活得更精采、無所畏懼。
《逆齡社會》一書,從模糊的年齡定義、年齡混淆的年代所呈現的社會現象,談到許多逆齡的精采人生。它讓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擺脫年齡的枷鎖,把握當下、永遠向前,創造精采的人生。這與金標近年來對人生的體會,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如果您自認年歲已大,思維及行為都開始自我設限了,建議您閱讀此書,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巨大集團董事長)
推薦序2
被忽略的身分證資料∕別蓮蒂
「逆齡」,或許是個新名詞,但此現象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早已是現在進行式──「凍齡」。
中國文化的傳統是強調「恰如其分」,幾千年來教導每一個人: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建立了一套隱然於每個人心中的年齡行為準則,以及成家立業的人生順序;甚至應該「少年老成」,才是值得稱許的。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當社會大眾對年齡的態度開始轉變時,反差是特別明顯的,很快就引起廣告行銷人的注意。早在二、三十年前,保養品的廣告就告訴我們:「我不能改變身分證上的年齡,但可以改變看起來的年齡。」原來,我們社會的逆齡現象,早就悄悄地蔓延開了。
到了這幾年,逆齡現象更是全民運動。媒體邀請「凍齡美魔女」的明星或素人,大談與她的孩子一起哈韓追星,觀眾看著節目中兩個孩子的媽皮膚緊緻、穿著迷你裙,心中開始建立一套新時代的行為典範──「向下認同」──在五十歲若能從事二十歲年輕人的活動,才是走在流行尖端。
根據我們多年來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年齡」結果顯示(如下圖),在台灣,一般人在二十歲以前的青春期,心理年齡比真實年齡略長一些;到二十歲以後,心理年齡開始延緩成長速度,逐步落後於我們生理年齡成長的速度。兩者間的差距,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大,到六十幾歲時,覺得自己才只五十出頭。標準定義的心理年齡包括自覺年齡、外貌年齡、行動年齡、興趣年齡四個面向,正是本書中一再描述的情況:戰後嬰兒潮的銀髮族們,自覺還處於壯年,努力以微整型或是手術維持自己的外表和體態,並持續從事青壯年時期的工作和嗜好,甚至是激烈的運動和戶外活動。
「跨界」是這個時代的流行語,「跨齡」也是跨界的一種,年齡的界線不再清晰。青少年參加各種選秀比賽,言語動作有如成人;高齡產婦的定義不斷向後推移,黃昏之戀受到憧憬與欽羨。因為年齡界線的模糊,讓原本在特定年齡層該做的事,擴大到全年齡層;換言之,現代人一輩子都可以追求愛情、進出婚姻、組織家庭、創造生命、開創事業和參與社會。
我們不認命、不接受現階段生命的窠臼與規範,這種不安分的心態,其實是期待在生活中不斷出現新鮮的刺激,以常保年輕。但這也會形成一種自我壓力,當生活一成不變時,就會覺得厭倦;當自己無法「凍齡」時,就會擔心自己不如人。這年頭,對人的最得體讚美,已經是:「你已經……,真的嗎?一點都看不出來!」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推薦序3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韓良誠
一週前,收到《康健》雜誌總編輯李瑟的來信,希望我為《逆齡社會》與《逆齡族的活力祕密》這兩本即將出版的新書寫推薦序。
李瑟總編輯一向對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的工作不遺餘力,加上《康健》雜誌也為達成這個目標而不計代價地付出。這兩件事,使我自從在二○○五年為《把父母變健康──照顧父母小百科》寫前言時開始,直到今日,都一直感受良深。更何況,這兩本即將上市的好書,讀者如能從「謀取健康」、「增智」與「勵志」的角度去閱讀、去思考、去力行,我相信會讓讀者有「不虛此讀」之感。
全民健康的提升,應以加強預防疾病為首要,包括衛教與次段預防的篩檢等,也應從加強醫學教育去努力。至於診斷、治療、復健與追蹤,則是疾病發生之後無可避免的工作,唯應該盡量以預防的辦法避免發生疾病。但是,健保局的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在疾病預防上應有的努力,似乎距離我們的理想還很遙遠,把有限的資源大力投注、甚至浪費在疾病發生之後的措施,這在「投資成本效益」而言,似乎不是聰明的做法。所幸,還有《康健》雜誌之類的民間力量,如出版這兩本新書幫了不少的忙。其實,這種預防工作,應該是健保局,尤其是衛生署,和民間一起提倡,並且給予鼓勵,進而獎賞才對。美國的醫療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在工業國家居第一,大約七成的醫療支出,是用在治療慢性病上;因此,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或者退而求其次,以更積極的態度防止變成慢性疾病,也是《逆齡族的活力祕密》著力的重點。
多年以前,第一次叫醒我,讓我對「逆齡族」刮目相看的是在一九九○年,我去夏威夷大學,以研究員身分進修老年醫學時。當年的老年醫學科教授兼主任布藍雪(Prof. Branchette)為我們上課時,以一系列她自己蒐集的照片,教我們知道,只要從中年之後,經年不斷地繼續從事適當運動,不但能像年輕人一般,擁有不錯的骨骼與肌肉,還能因而經常保持愉悅的笑容。以目前的研究,表面上看起來健康的老年族群之中,最讓人擔心的是「肌肉缺乏症」(sarcopenia)。這個新名詞也是新的觀念,對普羅大眾,甚至包括大部分醫護人員在內,都是相當陌生的。然而,健康的骨骼與肌肉,卻是有利於延緩老化、增強記憶、活化腦細胞及加強免疫力的重要原因,並且又不需花錢,只要做適當的運動與遵行健康的飲食,就可以得到。
正如書中所說的「人類的壽命雖然愈來愈長,但保有健康的時日,卻沒有跟著增加」,這個現象,在我們當前的社會,的確是個嚴肅的課題。
家兄良信(Liong-shin Hahn)自小熱愛數學,並且也圓了他小時候的夢想──當上教授,終身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並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於一九八八年獲得了美國數學學會頒發得之不易的公共服務獎(Citation for Public Service)。
他自大學教職退休五年前開始,至今已連續出版了四本數學專書,最近又經台大出版中心評審通過,即將出版第五本──前四本分別由美國數學學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Jones and Bartlett出版社、新墨西哥大學出版中心,以及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他以將近八十歲之齡,克服了高齡的限制,仍充滿鬥志持續熱愛數學,享受破解數學題目之樂,並且一步一步實現少年時的志向,發揚並享受「數學之美」。我以身為他的弟弟為榮、為傲,並且也認為他是學術工作上的逆齡族典範。
他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逆齡族」一樣,「他們忽略年齡漸長這件事,總是不斷追求理想,嘗試新產品、樂在工作,積極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麗人生!希望讀者用心閱讀這本好書,並從中得到工作上新的啟示,以及終身學習的勇氣。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推薦序4
逆齡之可逆或不可逆?∕林依瑩
細細看完這本書,心中有很大的衝擊,因為作者的逆齡描述,十分透澈地呈現出接下來的台灣高齡社會。
我從事老人服務十五年多,目前面對的多數是傳統老化的長輩,他們歷經戰亂、貧窮,終其一生地奮鬥著。他們有的是用濃濃的鄉音,訴說不完的家鄉事;有的是歲月的刻痕,盡在他們老邁的臉龐上。白髮、皺紋,多數都是典型的老化。但很快地,十年後,愈來愈多分辨不出年齡的人出現了。他們不單是身心上不老,更重新解構家庭型態的樣貌:晚婚、少子、媽寶、單親、重組家庭等。家庭型態的改變,不但直接影響到人類之間的互動關係,更重新定義人存在的價值。
想要逆齡終老,老實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身心都保持健康,才是首要之道。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永保青春、不願意老,其實只是「假性的」逆齡族,因為人終究需要面對生老病死。因此,我們應倡導「積極的」逆齡族,不管身體狀況如何,健步如飛或輪椅隨侍,都永保對生命的熱忱與多元的參與。若你坐上輪椅後,仍樂在規劃各種生活安排,如下廚、種花、上課、旅遊等,我想這就是逆齡族的最高境界。
因此,逆齡族不應只是讓別人看不出你的真實年齡,更重要的是,當你逐漸老邁時,仍持續參與活動,熱情地活著。甚而,更積極的逆齡族,會開始欣賞白髮及皺紋之美,會安然看待坐上輪椅、行動不便臥床的日子。我相信,逆齡的社會即將來到。身體的逆齡,我們要努力養生來達到,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逆齡才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
細細思索逆齡時,我卻開始懷念起傳統自然老化的社會,特別是懷念我那充滿皺紋、老人斑、人情味、九十五歲坐著輪椅,登上台北小巨蛋參加「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全國總決賽,在九十六歲離世的童養媳阿嬤,以及八十七歲不老騎士賴清炎團長,他三進三出醫院,仍帶領著不老騎士們完成環島創舉!
(本文作者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5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4折1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