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克.史蓋茲克
定價:NT$ 400
優惠價:88 折,NT$ 352
本商品已絕版
從德州、法國、蘇格蘭、義大利、日本到阿根廷
第一本橫跨全球四大洲 探尋舌尖極上風味的牛排全書
今年度最「肉慾橫陳」的飲食經典
「麥可.波蘭(Michael Pollan)關心的是環境,我追求的是風味。」─馬克.史蓋茲克
★什麼樣的牛排稱得上「頂級」?你該在意的是油花分布、牛肉產地或者牛隻品種?
★大理石花紋、霜降、羽毛脂肪…牛排的油花分布學問竟蘊含天大學問?
★糟糕的廚藝、恐怖的醬汁…什麼樣的錯誤足以快速毀掉一片上等牛排?
★人們對肉食的渴望原來出於天性?祕魯森林的男人若是無法帶肉回家與妻子共享,可能絕子絕孫?
★牛排擁有與紅酒相仿、為數眾多的化合物,絕對足以讓風味評論家分門別類品頭論足!
★擁有十四顆米其林星星的法國名廚亞倫.杜卡司(Alain Ducasse),對牛排有著什麼樣的獨到見解?
義大利人會因為水牛奶作的莫薩瑞拉乾酪好吃,還是牛奶作的比較好吃而面紅耳赤噴口水;西班牙農夫為了火腿的風味,還會餵小豬吃橡果…當絕大多數的饕客們將心思放在這些單一品種細緻過濾的橄欖油、陳年香醋、昂貴稀有的日本清酒、單一麥芽威士忌、頂級波特酒等名堂上,本書作者馬克.史蓋茲克不禁問道:
啊,牛排咧?
為什麼北美洲牛排館裡,人們討論的是葡萄產地而非肉牛品種呢?為什麼雜誌架上堆滿品酒雜誌,卻連一本薄薄的牛排通訊都沒有?大家都愛牛排,但誰真的懂牛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受夠了再吞下連一口都嫌多的二流牛排,這位無畏的專欄作家啟程吃遍全世界,試圖為頂級牛排追求定義。他的足跡遍及傳奇性的頂級牛排聖地──德州、法國、蘇格蘭、義大利、日本、阿根廷,以及讓他發現瘋狂的牛排愛好者如何致力追尋「極致肉片」的愛達荷州帕斯墨萊山谷。
史蓋茲克投身尋找醇美風味,並廣泛涉獵牛隻配種、血統歷史、大理石油花,以及更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草飼或穀飼方式(草飼拔得頭籌)、風味化學(牛排內含有二十五種左右的脂肪)、進化史與肉食主義的關連、羅蘭.巴特對肉類的摯愛、牛肉狂熱者與多樣化選購者的差異(馬克就常擔憂自己要變成後者了),這還僅僅是他關注的幾個面向之一。他的冒險筆記幽默動人,每個篇章都塞滿讓人有飽足感、散發出肉香與歡樂的文字。
在斟酌過美國黑牛(Black Angus)、神戶牛、奇亞那牛(Chianina)以及一種在滅絕四百年後被納粹復育的歐洲野牛的優點後,史蓋茲克甚至和大廚麥可.史達蘭德通力合作,在多倫多以北的牧場養了屬於自己的小母牛,餵以水果、橡實進行完熟,並且為牠究竟是寵物還是食物的矛盾心理尋找解答,同時為這趟驚人的探索之旅畫下句號。
筆者以極盡宗教信仰般的狂熱,對牛排在德法義日等世界各主要產地做了徹底的經驗分享。書中除了用生活化的方式,有趣的介紹牛種來源外,也清楚描述出各地區不同的民族對牛排喜愛有所不同之處。此外,作者也對於各地區飼養方式、牛排部位、熟成過程的品質改善,和燒烤料理方式做了精湛的解說。
─台灣牛排教父鄧有癸
因為多年前的一份美味牛排始終縈繞著心頭,美國《石板》網路雜誌專欄作家史蓋茲克踏遍四大洲的八個國家,吞下了約一百磅的牛排,以尋找足有風味的牛肉。酒神式的冒險筆記裡,他具體而微地探究美味牛排的迷思:難道大理石油花(蜷繞於紅肉上的纖白脂肪斑點)比血統重要?當動物承受壓力時,味道會變差嗎?我們有足夠描述牛肉風味的辭彙嗎?在德州,史蓋茲克讓草飼與穀飼肋眼一決高下;蘇格蘭則是安格斯牛肉的天地;日本則用聲明顯赫的神戶和牛誘惑著他。每當他抵達新的國家,新論點融合進固有知識裡,終極目標就是探討現代商業配種與食品製造,是否只在乎出貨量,卻將品質拋諸腦後。史蓋茲克觀察犀利,又有十足好奇心,他用帶有喜感的語調,時而像肉販老闆一樣侃侃而談(翻到牛肉派那部份),轉眼間又切入奧妙的話題(關於鮮味的迷思),讓讀者目不暇給。為了要得到大一統的牛排理論,史達茲克甚至自己養了一頭牛,還親自送牠去屠宰,最後讓他得到頗富禪機的啓示,那就是「好牛排的關鍵就在牛排本身。」《全球頂級牛排紀行》必然是關於牛排的非食譜書籍裡最幽默又最暗藏玄機的一本。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專屬於食肉動物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八成非牛排莫屬。鮮紅多汁的牛肉燒烤至表面深褐色,烙印出格狀的紋路──這是人們對牛排的典型印象。對理想牛排的著迷,驅使加拿大作家史蓋茲克橫跨地球表面,尋找那塊完美的、滋滋作響的發熱鐵板。從德州的牧場開始,他注意到蘇格蘭、法國、義大利、日本及阿根廷等聲稱擁有上等品質牛肉之地區的牛隻生產狀況,為了替自己的評價帶入客觀性,史蓋茲克為牛排的品質設計出一份詳細、全面且足以與品酒準則相較的清單。
他在眾多風味中區分出木材味、動物肝臟味、小黃瓜味、血味、奶油味和栗子味幾種可能,同時就牛排的質地和柔軟度評分。史蓋茲克最終甚至養了一頭牛。此書將令肉食愛好者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書單雜誌(Booklist)
《全球頂級牛排紀行》非常值得一讀,這是一本慷慨激昂、教人折服、並且為牛排此一主流肉食為何值得一嘗提出由衷辯述的好書。透過作者充滿熱情且機敏的好奇心,以及有力的敘述,史蓋茲克將他與牛──一種擁有他熱衷消費的腹肉、臀肉、腰肉的動物──的深層關係,打造成一段故事…《全球頂級牛排紀行》老練地融合了熱情、對牛排的著迷,以及吉卜齡所謂「可滿足的好奇」。無論牛排狂熱者或素食者,這本書皆發人省思。
─泰德‧安東尼(Ted Anthony),美聯社
作者簡介:
馬克.史蓋茲克(Mark Schatzker)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專欄作家,作品常見於《CN旅行者》(Conde Nast Traveler)及《石板》(Slate)雜誌。曾入圍詹姆斯比爾德新聞獎(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現居多倫多。
譯者簡介:
李靜怡
紐約州立大學電影系畢業,副修社會學系,熱愛青年集體公社、泥潭泛舟和漫畫。曾於紐約、北京、《破報》等處工作,一窺堂奧。現為影像設計、導演、鬼丘鬼鏟現場藝術團體成員,於游泳池、柏林戲院、釜山打麵店、美術館發表作品。譯有《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遠足文化)。
名人推薦:
Danny & Company、D&C Bistro餐廳經營者 鄧有癸
「傑克廚房」周維德
中廣流行網節目主持人 吳恩文
媒體推薦: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專文介紹
耗時三年,作家馬克.史蓋茲克終於找到了完美牛排
馬克.史蓋茲克花了三年時間尋找美味牛排,其冒險過程詳實記載於他甫出版的美食聖經《全球頂級牛排紀行》裡。他同時還是個烤肉高手,環球郵報記者伊恩.布朗,就品嚐了他親手煎的牛排。
在馬克位於多倫多的家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客廳地上攤平的大片牛皮地毯。他的小女兒葛列塔老愛在上面玩耍。那牛皮來自馬克養的牛,牠叫作佛羅昂絲。佛羅昂絲除了被製成地毯以外,還生產了味道無與倫比的草飼牛排,葛列塔可忘不了那好味道。她看起來並沒有為佛羅昂絲感到哀傷。馬克的家,可真是道地的牛肉之家。
在你眼前的,可是從六歲開始,就在爸爸帶領下愛上牛排的傢伙;如今,他花了整整三年的時光,尋覓味道驚人的好牛排。答案就在《全球頂級牛排紀行》這本書裡。
三年前,史蓋茲克先生(這可不是單純敬語,我們得用充滿肉感的姓氏稱呼這位剛寫了一本關於牛排的書的大哥)動身出發,準備重新點燃被北美飼育工廠穀飼牛肉所澆熄的肉渴望。令他吃驚的是,當時還沒有任何一本以牛排為主題的書出版。
在愛達荷州,葛倫.亞倫希亞經營的愛達史普林牧場那兒,馬克終於吃到了能帶他上天堂的牛排。
「食譜成千上萬,」他解釋道,「但確實沒有人用《全球頂級牛排紀行》的方式談論牛排。」《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投身尋找醇美風味,並廣泛涉獵牛隻配種、血統歷史、大理石油花,以及更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草飼或穀飼方式(草飼拔得頭籌)、風味化學(牛排內含有二十五種左右的脂肪)、進化史與肉食主義的關連、羅蘭.巴特對肉類的摯愛、牛肉狂熱者與多樣化選購者的差異(馬克就常擔憂自己要變成後者了),這還僅僅是他關注的幾個面向之一。他的冒險筆記幽默動人,每個篇章都塞滿讓人有飽足感、散發出肉香與歡樂的文字。
但讀《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是一回事,要專程拜訪深入作者家中吃他煎煮的肉塊,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和老婆在八點後抵達馬克家,他的太太蘿拉.麥克里歐德正把剛出生的雙胞胎凡爾特和亨利送上床。(他們家的寶貝吃草飼牛肉泥當嬰兒食品)。馬克都在自家廚房為他的三個小天使準備食物。
馬克拿出一片他稱呼為「貨品牛排」的玉米飼育肋眼牛排,他從當地肉鋪買來的。他正是為了這種標準、通用版的牛排,踏遍七個國家,尋找更讓人心服口服的美味答案。
另外還有一大片黑毛和牛草飼肋眼,那頭牛是佛羅昂絲終於一去不復返後,他在安大略省一起幫忙農人飼養出來的,靈感來自日本神戶牛排。史蓋茲克先生還沒算出每份牛排的成本攤銷,但一頭牛成本就要兩千美金。
旁邊還有兩片愛達荷州帕斯墨萊城帶回來的兩份草飼肋眼。
在剛寫了一本關於牛排的書的男人家中吃牛排,好處是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置身粗暴而武斷的食物世界,許多人早已語無倫次:他們意見多多,但品味偏狹。史蓋茲克卻想打破所有刻板印象。
馬克尋找美味牛排的第一站是德州(讓他心涼了半截與徹底失望,還被迫吸入滿胸腔的飼育場糞塵);前往法國(在那兒參觀了拉斯科牛排壁畫,並吃下納粹所復育的一萬年前野牛);造訪蘇格蘭(這篇包含了大量駭人的陰囊與人工授精細節,和動人的高地草飼牛排);義大利(好吃);日本(比好吃還好吃)和阿根廷(營火烤肉課程);接著,他回過頭來養了佛羅昂絲(和大廚麥可.史達蘭德通力合作,養在多倫多以北的牧場,以大量橡實、蘋果和胡蘿蔔進行完熟,我所提到的還只是牠日常大餐的一小部份而已)。最後,他來到愛達荷州,葛倫.亞倫希亞開的愛達史普林牧場,那裡的牛排立刻讓他碰觸到天堂的滋味。
「聞聞看。」史蓋茲克指了指他廚房裡的幾塊肉類樣本。我和老婆聞了牛排。這輩子,我一直以為,肉販賣的牛排其味道就是標準的肉味。肉的味道也還不壊。但是,如果將味道深沈豐富的和牛比擬為危險派對上碰到的性感美女的話,那麼愛達荷州的肋眼則徹底讓我了解到肉販所賣的樣本牛排,根本沒有一點真實肉味。頂多,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牛肉概念罷了。
史蓋茲克扯下一張廚房紙巾,擦拭著牛排。調味和煎烤前必須先讓牛排保持乾燥,以免產生「沸水味」。有時,史蓋茲克的語調會突然切換成肉類科學家模式。一位他在蘇格蘭碰到的法國人就因為相同理由,堅持要用鑄鐵鍋,特別是當他要煎的是真空包裝的牛排時。
接著,如果你有高血壓的話可以跳過以下步驟,馬克撒上一大把猶太粗鹽,抹在牛排兩面。當他撒鹽時,還一邊滔滔不絕講著演化論。
「人腦有百分之十三是由Omega-三脂肪酸組成的,」他說,「事實上,有某些論點認為,當人類開始品嚐非洲海岸的生蠔時,那正是人類智慧進化的開端。」他直接拋出書中的重要辯證,也就是人腦產生的肉渴望,促使人類狩獵較為肥胖的動物,而不像其他靈長類動物老想揀些死掉的乾瘦動物來吃。
「從演化論的觀點來看,很有趣的是,人類是不會去吃太瘦的肉的,因為那會讓我們死掉。」史蓋茲克相信人類喜歡美味牛肉是因為進化優勢,因為美味肥肉同時也帶給我們生存與智力提升。這理論太棒了! 史蓋茲克不像許多烤肉作家有著濃濃的男人味,但他可不是全素者,甚至他還極力暗示全素者母親很有可能會阻礙幼兒的智力發展。到時,當反對肉食的族群閱讀《全球頂級牛排紀行》,一場戰爭勢必隨之引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史蓋茲克的祖父當年為納粹槍殺身亡,因此,他特別愛強調希特勒也是個素食者。
我們踏過佛羅昂絲的牛皮來到陽台。「我當時也不確定安大略的草是不是夠好。」史蓋茲克一邊說的同時,牛排在煎鍋裡被瓦斯火加熱了十分鐘。(他補充說:瓦斯火並不像阿根廷人說得那麼糟。)草飼牛肉充滿變數,甚至連閹牛在什麼時間吃草,都會影響牛肉品質。產量和品質穩定程度(此為穀飼牛肉的最大優勢)相當複雜。史蓋茲克吃過的難吃草飼牛排比好吃的多很多。
但好吃的草飼牛排真的很棒。「我有點毀了我爸的牛排興致,」他坦承,「現在,每當他上牛排館時,我問他味道如何?他都會說爛透了。」
愛達荷肋眼對蘿拉來講有點太生了,因此牛排又被放回鍋子再煎兩分鐘。當史蓋茲克碰到她時,蘿拉還是個全素主義者。「很多人認為牛排的祕訣在於料理方式,」史蓋茲克說,「其實不是。牛排本身才是重點。」他回到餐桌上,將牛排切成半吋厚的薄片,分給大家。
要開動了,史蓋茲克說自己是個牛排控,並且執著於一些小細節。他要我們從貨品牛排開始,再吃黑毛和牛,最後才是愛達荷州肋眼。
我承認我不太挑牛排。甚至偶爾還會跑去麥當勞吃東西,而且還很滿足。肉販牛排感覺還滿美味的,至少是一開始啦。烤牛肉香氣和脂肪前味早已讓我飢腸轆轆,這也是一開始而已。但那牛肉味道只在我嘴裡停留數秒鐘之久,幾乎是第一口之後就不見蹤影。(《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書裡對所謂的第幾口有著詳細的討論。)接著,就完全沒味道了。
相比之下,黑毛和牛還真是宇宙爆炸級的美味:更多汁、味道更豐富,讓人沈醉。我好像吃下了什麼罕見珍品一樣,感到些微的罪惡感。它的中味更強,牛排風味勁道十足,我嚼了五口以上都還是那麼有味道,而且飽含脂肪。我吃了五片和牛,就已經是極限了。不是因為它不夠好,而是它太好吃了,就像糖果一樣不能貪多。
坦白說,我以為愛達荷草飼牛肉會令人失望。風味十足的黑毛和牛,恐怕已經是本人此生所吃過最美味的牛排了。但草飼肋眼更是宛若天啟。我知道這樣的形容詞讓人覺得美食專欄作家都很愛自嗨。但寶貝,這可是千真萬確。愛達荷牛排有著黑毛和牛的中味與力道,但卻沒有那鼓肥膩感。而它的味道,確實是如假包換的牛肉味。它像迷人的戀人一樣,豪放不羈,但又持久。我像是來到了牛肉風味的地底殿堂。每一口,草飼牛排的風味勢頭就愈加複雜,而非減少。我想,牛排除了堅果味與核果味之外,還帶有一點檸檬草的味道。容我再重複一次,這才是真的牛排味。我吃下五片草飼愛達荷牛排,又再吃了兩片貨品牛排,以再次確認我的重大發現,接著又吃了兩片愛達荷牛排。之後,我覺得自己該停止了。
「事實上,我們現在吃的牛肉已經沒有以前多了。」史蓋茲克說。他已經找到了好牛排,而愛達荷來的好牛排一份要價二十五美金。(貨品牛排則花了他八點六塊美金。)但一分錢一分貨。史蓋茲克認為他和作家同時也是當地廚師的麥可.波蘭(Michael Pollan)有著相同使命。「他關心的是環境,但我追求的是風味。我們吃下太多的工業製食品,而那些東西一點味道也沒有。」
我們又多待了一個小時,大聊牛排,以及一頓美好晚餐會讓你聯想到的主題:劇場、小孩、寫作、出版,最不有趣的則是納粹。「美味終究是難以言喻的個人感受。」史蓋茲克說。好險,要吃出好味道可沒那麼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10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馬克.史蓋茲克
優惠價: 88 折, NT$ 352 NT$ 400
本商品已絕版
從德州、法國、蘇格蘭、義大利、日本到阿根廷
第一本橫跨全球四大洲 探尋舌尖極上風味的牛排全書
今年度最「肉慾橫陳」的飲食經典
「麥可.波蘭(Michael Pollan)關心的是環境,我追求的是風味。」─馬克.史蓋茲克
★什麼樣的牛排稱得上「頂級」?你該在意的是油花分布、牛肉產地或者牛隻品種?
★大理石花紋、霜降、羽毛脂肪…牛排的油花分布學問竟蘊含天大學問?
★糟糕的廚藝、恐怖的醬汁…什麼樣的錯誤足以快速毀掉一片上等牛排?
★人們對肉食的渴望原來出於天性?祕魯森林的男人若是無法帶肉回家與妻子共享,可能絕子絕孫?
★牛排擁有與紅酒相仿、為數眾多的化合物,絕對足以讓風味評論家分門別類品頭論足!
★擁有十四顆米其林星星的法國名廚亞倫.杜卡司(Alain Ducasse),對牛排有著什麼樣的獨到見解?
義大利人會因為水牛奶作的莫薩瑞拉乾酪好吃,還是牛奶作的比較好吃而面紅耳赤噴口水;西班牙農夫為了火腿的風味,還會餵小豬吃橡果…當絕大多數的饕客們將心思放在這些單一品種細緻過濾的橄欖油、陳年香醋、昂貴稀有的日本清酒、單一麥芽威士忌、頂級波特酒等名堂上,本書作者馬克.史蓋茲克不禁問道:
啊,牛排咧?
為什麼北美洲牛排館裡,人們討論的是葡萄產地而非肉牛品種呢?為什麼雜誌架上堆滿品酒雜誌,卻連一本薄薄的牛排通訊都沒有?大家都愛牛排,但誰真的懂牛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受夠了再吞下連一口都嫌多的二流牛排,這位無畏的專欄作家啟程吃遍全世界,試圖為頂級牛排追求定義。他的足跡遍及傳奇性的頂級牛排聖地──德州、法國、蘇格蘭、義大利、日本、阿根廷,以及讓他發現瘋狂的牛排愛好者如何致力追尋「極致肉片」的愛達荷州帕斯墨萊山谷。
史蓋茲克投身尋找醇美風味,並廣泛涉獵牛隻配種、血統歷史、大理石油花,以及更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草飼或穀飼方式(草飼拔得頭籌)、風味化學(牛排內含有二十五種左右的脂肪)、進化史與肉食主義的關連、羅蘭.巴特對肉類的摯愛、牛肉狂熱者與多樣化選購者的差異(馬克就常擔憂自己要變成後者了),這還僅僅是他關注的幾個面向之一。他的冒險筆記幽默動人,每個篇章都塞滿讓人有飽足感、散發出肉香與歡樂的文字。
在斟酌過美國黑牛(Black Angus)、神戶牛、奇亞那牛(Chianina)以及一種在滅絕四百年後被納粹復育的歐洲野牛的優點後,史蓋茲克甚至和大廚麥可.史達蘭德通力合作,在多倫多以北的牧場養了屬於自己的小母牛,餵以水果、橡實進行完熟,並且為牠究竟是寵物還是食物的矛盾心理尋找解答,同時為這趟驚人的探索之旅畫下句號。
筆者以極盡宗教信仰般的狂熱,對牛排在德法義日等世界各主要產地做了徹底的經驗分享。書中除了用生活化的方式,有趣的介紹牛種來源外,也清楚描述出各地區不同的民族對牛排喜愛有所不同之處。此外,作者也對於各地區飼養方式、牛排部位、熟成過程的品質改善,和燒烤料理方式做了精湛的解說。
─台灣牛排教父鄧有癸
因為多年前的一份美味牛排始終縈繞著心頭,美國《石板》網路雜誌專欄作家史蓋茲克踏遍四大洲的八個國家,吞下了約一百磅的牛排,以尋找足有風味的牛肉。酒神式的冒險筆記裡,他具體而微地探究美味牛排的迷思:難道大理石油花(蜷繞於紅肉上的纖白脂肪斑點)比血統重要?當動物承受壓力時,味道會變差嗎?我們有足夠描述牛肉風味的辭彙嗎?在德州,史蓋茲克讓草飼與穀飼肋眼一決高下;蘇格蘭則是安格斯牛肉的天地;日本則用聲明顯赫的神戶和牛誘惑著他。每當他抵達新的國家,新論點融合進固有知識裡,終極目標就是探討現代商業配種與食品製造,是否只在乎出貨量,卻將品質拋諸腦後。史蓋茲克觀察犀利,又有十足好奇心,他用帶有喜感的語調,時而像肉販老闆一樣侃侃而談(翻到牛肉派那部份),轉眼間又切入奧妙的話題(關於鮮味的迷思),讓讀者目不暇給。為了要得到大一統的牛排理論,史達茲克甚至自己養了一頭牛,還親自送牠去屠宰,最後讓他得到頗富禪機的啓示,那就是「好牛排的關鍵就在牛排本身。」《全球頂級牛排紀行》必然是關於牛排的非食譜書籍裡最幽默又最暗藏玄機的一本。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專屬於食肉動物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八成非牛排莫屬。鮮紅多汁的牛肉燒烤至表面深褐色,烙印出格狀的紋路──這是人們對牛排的典型印象。對理想牛排的著迷,驅使加拿大作家史蓋茲克橫跨地球表面,尋找那塊完美的、滋滋作響的發熱鐵板。從德州的牧場開始,他注意到蘇格蘭、法國、義大利、日本及阿根廷等聲稱擁有上等品質牛肉之地區的牛隻生產狀況,為了替自己的評價帶入客觀性,史蓋茲克為牛排的品質設計出一份詳細、全面且足以與品酒準則相較的清單。
他在眾多風味中區分出木材味、動物肝臟味、小黃瓜味、血味、奶油味和栗子味幾種可能,同時就牛排的質地和柔軟度評分。史蓋茲克最終甚至養了一頭牛。此書將令肉食愛好者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書單雜誌(Booklist)
《全球頂級牛排紀行》非常值得一讀,這是一本慷慨激昂、教人折服、並且為牛排此一主流肉食為何值得一嘗提出由衷辯述的好書。透過作者充滿熱情且機敏的好奇心,以及有力的敘述,史蓋茲克將他與牛──一種擁有他熱衷消費的腹肉、臀肉、腰肉的動物──的深層關係,打造成一段故事…《全球頂級牛排紀行》老練地融合了熱情、對牛排的著迷,以及吉卜齡所謂「可滿足的好奇」。無論牛排狂熱者或素食者,這本書皆發人省思。
─泰德‧安東尼(Ted Anthony),美聯社
作者簡介:
馬克.史蓋茲克(Mark Schatzker)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專欄作家,作品常見於《CN旅行者》(Conde Nast Traveler)及《石板》(Slate)雜誌。曾入圍詹姆斯比爾德新聞獎(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現居多倫多。
譯者簡介:
李靜怡
紐約州立大學電影系畢業,副修社會學系,熱愛青年集體公社、泥潭泛舟和漫畫。曾於紐約、北京、《破報》等處工作,一窺堂奧。現為影像設計、導演、鬼丘鬼鏟現場藝術團體成員,於游泳池、柏林戲院、釜山打麵店、美術館發表作品。譯有《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遠足文化)。
名人推薦:
Danny & Company、D&C Bistro餐廳經營者 鄧有癸
「傑克廚房」周維德
中廣流行網節目主持人 吳恩文
媒體推薦: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專文介紹
耗時三年,作家馬克.史蓋茲克終於找到了完美牛排
馬克.史蓋茲克花了三年時間尋找美味牛排,其冒險過程詳實記載於他甫出版的美食聖經《全球頂級牛排紀行》裡。他同時還是個烤肉高手,環球郵報記者伊恩.布朗,就品嚐了他親手煎的牛排。
在馬克位於多倫多的家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客廳地上攤平的大片牛皮地毯。他的小女兒葛列塔老愛在上面玩耍。那牛皮來自馬克養的牛,牠叫作佛羅昂絲。佛羅昂絲除了被製成地毯以外,還生產了味道無與倫比的草飼牛排,葛列塔可忘不了那好味道。她看起來並沒有為佛羅昂絲感到哀傷。馬克的家,可真是道地的牛肉之家。
在你眼前的,可是從六歲開始,就在爸爸帶領下愛上牛排的傢伙;如今,他花了整整三年的時光,尋覓味道驚人的好牛排。答案就在《全球頂級牛排紀行》這本書裡。
三年前,史蓋茲克先生(這可不是單純敬語,我們得用充滿肉感的姓氏稱呼這位剛寫了一本關於牛排的書的大哥)動身出發,準備重新點燃被北美飼育工廠穀飼牛肉所澆熄的肉渴望。令他吃驚的是,當時還沒有任何一本以牛排為主題的書出版。
在愛達荷州,葛倫.亞倫希亞經營的愛達史普林牧場那兒,馬克終於吃到了能帶他上天堂的牛排。
「食譜成千上萬,」他解釋道,「但確實沒有人用《全球頂級牛排紀行》的方式談論牛排。」《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投身尋找醇美風味,並廣泛涉獵牛隻配種、血統歷史、大理石油花,以及更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草飼或穀飼方式(草飼拔得頭籌)、風味化學(牛排內含有二十五種左右的脂肪)、進化史與肉食主義的關連、羅蘭.巴特對肉類的摯愛、牛肉狂熱者與多樣化選購者的差異(馬克就常擔憂自己要變成後者了),這還僅僅是他關注的幾個面向之一。他的冒險筆記幽默動人,每個篇章都塞滿讓人有飽足感、散發出肉香與歡樂的文字。
但讀《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是一回事,要專程拜訪深入作者家中吃他煎煮的肉塊,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和老婆在八點後抵達馬克家,他的太太蘿拉.麥克里歐德正把剛出生的雙胞胎凡爾特和亨利送上床。(他們家的寶貝吃草飼牛肉泥當嬰兒食品)。馬克都在自家廚房為他的三個小天使準備食物。
馬克拿出一片他稱呼為「貨品牛排」的玉米飼育肋眼牛排,他從當地肉鋪買來的。他正是為了這種標準、通用版的牛排,踏遍七個國家,尋找更讓人心服口服的美味答案。
另外還有一大片黑毛和牛草飼肋眼,那頭牛是佛羅昂絲終於一去不復返後,他在安大略省一起幫忙農人飼養出來的,靈感來自日本神戶牛排。史蓋茲克先生還沒算出每份牛排的成本攤銷,但一頭牛成本就要兩千美金。
旁邊還有兩片愛達荷州帕斯墨萊城帶回來的兩份草飼肋眼。
在剛寫了一本關於牛排的書的男人家中吃牛排,好處是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置身粗暴而武斷的食物世界,許多人早已語無倫次:他們意見多多,但品味偏狹。史蓋茲克卻想打破所有刻板印象。
馬克尋找美味牛排的第一站是德州(讓他心涼了半截與徹底失望,還被迫吸入滿胸腔的飼育場糞塵);前往法國(在那兒參觀了拉斯科牛排壁畫,並吃下納粹所復育的一萬年前野牛);造訪蘇格蘭(這篇包含了大量駭人的陰囊與人工授精細節,和動人的高地草飼牛排);義大利(好吃);日本(比好吃還好吃)和阿根廷(營火烤肉課程);接著,他回過頭來養了佛羅昂絲(和大廚麥可.史達蘭德通力合作,養在多倫多以北的牧場,以大量橡實、蘋果和胡蘿蔔進行完熟,我所提到的還只是牠日常大餐的一小部份而已)。最後,他來到愛達荷州,葛倫.亞倫希亞開的愛達史普林牧場,那裡的牛排立刻讓他碰觸到天堂的滋味。
「聞聞看。」史蓋茲克指了指他廚房裡的幾塊肉類樣本。我和老婆聞了牛排。這輩子,我一直以為,肉販賣的牛排其味道就是標準的肉味。肉的味道也還不壊。但是,如果將味道深沈豐富的和牛比擬為危險派對上碰到的性感美女的話,那麼愛達荷州的肋眼則徹底讓我了解到肉販所賣的樣本牛排,根本沒有一點真實肉味。頂多,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牛肉概念罷了。
史蓋茲克扯下一張廚房紙巾,擦拭著牛排。調味和煎烤前必須先讓牛排保持乾燥,以免產生「沸水味」。有時,史蓋茲克的語調會突然切換成肉類科學家模式。一位他在蘇格蘭碰到的法國人就因為相同理由,堅持要用鑄鐵鍋,特別是當他要煎的是真空包裝的牛排時。
接著,如果你有高血壓的話可以跳過以下步驟,馬克撒上一大把猶太粗鹽,抹在牛排兩面。當他撒鹽時,還一邊滔滔不絕講著演化論。
「人腦有百分之十三是由Omega-三脂肪酸組成的,」他說,「事實上,有某些論點認為,當人類開始品嚐非洲海岸的生蠔時,那正是人類智慧進化的開端。」他直接拋出書中的重要辯證,也就是人腦產生的肉渴望,促使人類狩獵較為肥胖的動物,而不像其他靈長類動物老想揀些死掉的乾瘦動物來吃。
「從演化論的觀點來看,很有趣的是,人類是不會去吃太瘦的肉的,因為那會讓我們死掉。」史蓋茲克相信人類喜歡美味牛肉是因為進化優勢,因為美味肥肉同時也帶給我們生存與智力提升。這理論太棒了! 史蓋茲克不像許多烤肉作家有著濃濃的男人味,但他可不是全素者,甚至他還極力暗示全素者母親很有可能會阻礙幼兒的智力發展。到時,當反對肉食的族群閱讀《全球頂級牛排紀行》,一場戰爭勢必隨之引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史蓋茲克的祖父當年為納粹槍殺身亡,因此,他特別愛強調希特勒也是個素食者。
我們踏過佛羅昂絲的牛皮來到陽台。「我當時也不確定安大略的草是不是夠好。」史蓋茲克一邊說的同時,牛排在煎鍋裡被瓦斯火加熱了十分鐘。(他補充說:瓦斯火並不像阿根廷人說得那麼糟。)草飼牛肉充滿變數,甚至連閹牛在什麼時間吃草,都會影響牛肉品質。產量和品質穩定程度(此為穀飼牛肉的最大優勢)相當複雜。史蓋茲克吃過的難吃草飼牛排比好吃的多很多。
但好吃的草飼牛排真的很棒。「我有點毀了我爸的牛排興致,」他坦承,「現在,每當他上牛排館時,我問他味道如何?他都會說爛透了。」
愛達荷肋眼對蘿拉來講有點太生了,因此牛排又被放回鍋子再煎兩分鐘。當史蓋茲克碰到她時,蘿拉還是個全素主義者。「很多人認為牛排的祕訣在於料理方式,」史蓋茲克說,「其實不是。牛排本身才是重點。」他回到餐桌上,將牛排切成半吋厚的薄片,分給大家。
要開動了,史蓋茲克說自己是個牛排控,並且執著於一些小細節。他要我們從貨品牛排開始,再吃黑毛和牛,最後才是愛達荷州肋眼。
我承認我不太挑牛排。甚至偶爾還會跑去麥當勞吃東西,而且還很滿足。肉販牛排感覺還滿美味的,至少是一開始啦。烤牛肉香氣和脂肪前味早已讓我飢腸轆轆,這也是一開始而已。但那牛肉味道只在我嘴裡停留數秒鐘之久,幾乎是第一口之後就不見蹤影。(《全球頂級牛排紀行》書裡對所謂的第幾口有著詳細的討論。)接著,就完全沒味道了。
相比之下,黑毛和牛還真是宇宙爆炸級的美味:更多汁、味道更豐富,讓人沈醉。我好像吃下了什麼罕見珍品一樣,感到些微的罪惡感。它的中味更強,牛排風味勁道十足,我嚼了五口以上都還是那麼有味道,而且飽含脂肪。我吃了五片和牛,就已經是極限了。不是因為它不夠好,而是它太好吃了,就像糖果一樣不能貪多。
坦白說,我以為愛達荷草飼牛肉會令人失望。風味十足的黑毛和牛,恐怕已經是本人此生所吃過最美味的牛排了。但草飼肋眼更是宛若天啟。我知道這樣的形容詞讓人覺得美食專欄作家都很愛自嗨。但寶貝,這可是千真萬確。愛達荷牛排有著黑毛和牛的中味與力道,但卻沒有那鼓肥膩感。而它的味道,確實是如假包換的牛肉味。它像迷人的戀人一樣,豪放不羈,但又持久。我像是來到了牛肉風味的地底殿堂。每一口,草飼牛排的風味勢頭就愈加複雜,而非減少。我想,牛排除了堅果味與核果味之外,還帶有一點檸檬草的味道。容我再重複一次,這才是真的牛排味。我吃下五片草飼愛達荷牛排,又再吃了兩片貨品牛排,以再次確認我的重大發現,接著又吃了兩片愛達荷牛排。之後,我覺得自己該停止了。
「事實上,我們現在吃的牛肉已經沒有以前多了。」史蓋茲克說。他已經找到了好牛排,而愛達荷來的好牛排一份要價二十五美金。(貨品牛排則花了他八點六塊美金。)但一分錢一分貨。史蓋茲克認為他和作家同時也是當地廚師的麥可.波蘭(Michael Pollan)有著相同使命。「他關心的是環境,但我追求的是風味。我們吃下太多的工業製食品,而那些東西一點味道也沒有。」
我們又多待了一個小時,大聊牛排,以及一頓美好晚餐會讓你聯想到的主題:劇場、小孩、寫作、出版,最不有趣的則是納粹。「美味終究是難以言喻的個人感受。」史蓋茲克說。好險,要吃出好味道可沒那麼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10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