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戲劇史上第一部電視影集事舞台劇劇本,首演至今已三度加演,口碑持續蔓延!
◎ 結合諜報情結、臥底探員、音樂劇、寶萊塢、莎士比亞、戲中戲、頒獎典禮和多國語言交織而成的瘋狂喜鬧劇,全長六小時,挑戰演員和觀眾的極限!還有一隻會救人的美人鵝!
◎ 最佳戲劇入門書籍,老少咸宜,深入淺出,徹底實踐劇場空間的想像魅力,送禮、教學、實作皆相宜!
國家劇團即將上演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並由總統千金擔任茱麗葉一角,K24情報局線索顯示,恐怖份子早已混入該劇組,並且計畫將在首演當天的舞台上謀殺總統千金。而就在首演前兩週,飾演奶媽的演員卻離奇失蹤,劇院緊急舉辦演員甄選,探員Mario要如何順利通過甄選,以便獲得貼身保護總統千金安全的mission impossible?究竟莎翁原著當中會有哪一個角色想要刺殺茱麗葉?Mario又該如何在舞台上見招拆招?事件的背後隱藏另一個更大的秘密到底又是什麼?
作者簡介:
蔡柏璋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第二屆畢業
英國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音樂劇碩士
現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並於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國立師範大學英文系擔任兼任講師。
【編劇/導演作品】
2011年:《K24》建國百年版,編導,台南人劇團。
2011年:《Re/turn》,編劇/主演,台南人劇團。
2011年:《木蘭少女》,編導(與呂柏伸聯合執導),台南人劇團X瘋戲樂工作室。
2010年:《Q&A首部曲》,編劇/主演,台南人劇團。
2009年:《木蘭少女》,編劇,台大戲劇系十年大戲。
2008年︰《K24》第一季完整版,編導,台南人劇團。
2007年:《K24》經典重現版,台南人劇團。
2005年:《K24》第一集、第二集,台南人劇團。
《e.Play.XD》之【∞】,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表演作品】
2011年:《Re/turn》,演出角色:Wasir,台南人劇團。
2010年:《少年金釵男孟母》演出角色:鄭某等、尤侍寰…等,創作社劇團。
《Q&A首部曲》,演出角色:劉憶,台南人劇團。
2008年:《The Year Of The Pig》演出角色:Pig,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Embassy Theatre,倫敦。
2007年:《夜夜夜麻3:倒數計時》演出角色:傑瑞,創作社劇團。
《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演出角色:馬克白,台南人劇團。
《白水》,演出角色:許仙,台南人劇團。
2005年:《莎士比亞不插電2:哈姆雷》,演出角色:哈姆雷,台南人劇團。
2004年:《嬉戲Who-Ga-Sha-Ga》,演出角色:阿浩,創作社劇團。
《巫婆煮成一鍋湯》,演出角色:聰明豬,玉米雞兒童劇團。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演出角色:修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第十二夜》,演出角色:Malvolio,台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製作。
《RENT》,演出角色:MARK ,戲劇主義。
2003年:《30P:不好讀》演出角色:17P,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2002年:《VIOLET》演出角色:Radio Singer,美國喬治亞大學(UGA)。
《高加索灰欄記》演出角色:Singer,台大戲劇系。
《抓馬歷險記》演出角色:路人、木蘭父、魅影,如果兒童劇團。
2001年:《櫻桃園》,演出角色:加耶夫,台大戲劇研究所。
【得獎作品】
2011 亞洲文化協會受奬人,赴美國哈佛大學A.R.T.劇團進修聲音演說課程
2008 國藝會戲劇類創作補助專案《Q&A》
2008 獲選第五屆Keep Walking圓夢學堂得主,赴英國劍橋大學參與創業管理課程
2008 公費留學獎學金赴英留學
2007 領銜主演台南人劇團《馬克白》榮獲第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作品
2007 第十三屆府城文學獎劇本類正獎《木蘭少女》
2004 領銜主演創作社《嬉戲︰Who-Ga-Sha-Ga》榮獲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百萬大獎
【翻譯作品】
Christopher Durang《Beyond Therapy》非關治療
《劇場事2》Ann Bogart “Terror, Disorientation and Difficulty” (恐懼、迷惘和難題)
【出版作品】
《吉屋出租︰鳥瞰二十世紀的波西米亞人》音樂時代出版,與邱瑗、郭耿甫、陳煒智、何孟修、車炎江合著。
《劇本集3 Re/turn》台南人劇團出版。
《劇本集2 Q&A首部曲》台南人劇團出版。
《劇本集1 木蘭少女》台南人劇團出版。
媒體推薦:
陳正熙 (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系主任、知名劇場評論人)
蔡柏璋─善於聆聽的創作者
我和蔡柏璋沒有淵源,我不曾教過他,也不曾有過任何形式的合作,唯一的關係是創作者與評論者,僅有的幾次會面,是在我的課堂上,邀請他來和看過戲 (《Q&A首部曲》和《Re/turn》)的同學對談。只有這樣的關係,他竟然說我從小看他長大(他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嬉戲Who-Ga- Sha-Ga》),邀我為這部劇本集寫序。接到邀請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已經年紀大到可以為人寫序了嗎?只是,他在發出邀請的時候,沒有問我一個關鍵的問題:「敢問熙哥,你看過《K24》(第一季)的完整版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答案:「沒有!」
我倒是看過《K24》第一/二集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演出(2006年)。並且,身為美國電視影集《The West Wing》和《24》的粉絲,我非常喜歡《K24》,當時看完之後,就頗期待續集的發展,只是,2008年《K24》第一季的完整演出,忘了是為何錯過,當然更不會想到之後要為劇本的出版寫序,這算是…造化弄人?
這是怎麼個一回事?沒看過完整的演出,竟敢為劇本集寫序?這就好像沒看完演出,卻可以洋洋灑灑寫出一篇評論一樣,說不上是欺世盜名,但也太不負責任了吧?不是因為蔡柏璋沒問,所以我沒有據實以告,但我確實也無隱瞞的意思,更不是因為第一次受邀寫序,得意的昏了頭,而是…
我真正要推薦的不(僅)是《K24》這部作品,而是蔡柏璋這個創作者。
為了這篇序,我回頭再看了為蔡柏璋近期兩部作品:《Q&A首部曲》和《Re/turn》,所寫的評論。即便我對兩部作品都有不錯的評價,但我還是頗不客氣地提出了對創作者的挑戰:「真正讓我不安的,就是《Q&A首部曲》給人太舒服的感覺」,「《Re/turn》對許多觀眾說了許多心底的事,但並沒有真正對這個社會說些什麼,如果我有時間說說愁緒,我會選擇《Re/turn》,但如果我的時間有限,那我比較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
從這兩段摘錄當中,其實可以看出我對蔡柏璋的作品的根本看法:他的作品太容易讓觀眾感覺舒服,而忘了劇場應該是一個危險的、讓人不安的場域。當然,我也必須承認:這樣的差異是我(對劇場、對蔡柏璋)的偏見,而不是關於劇場本質對錯是非的論證。
作為一個評論者,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作品,我總是選擇站在創作者的對立面,對作品一再挑剔,不願輕易接受創作者的體貼善意。在多數的情況下,這樣的選擇並不困難,或者是作品本身就有無法忽略的問題,或者是創作者只聽得到如雷的掌聲,聽不到不滿的嘆息,我的任何批評就停留在它應該在的位置:紙上或風中。
但在面對蔡柏璋的情況下,我卻發現這樣的選擇並不那麼容易,一方面是因為他的作品,無論是文本或劇場的表現,無論是在大小劇場,都有非常不錯的質感,讓人不好說三道四;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觀眾,你不僅會被他說的故事所吸引,更會被他對創作、對劇場的態度所吸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聆聽者:聆聽角色人物的內在,聆聽創作者自我的內在。因為是好的聆聽者,所以他能得到觀眾的共鳴同感。因為是好的聆聽者,所以他聽得到我在咄咄逼人的質問底下,那隱隱流動者的不安:其實我也不排斥那種舒服的感覺,其實我也想只是說說心底的愁緒就好。
因此,我推薦蔡柏璋,是因為他的善於和願意聆聽。
最後,還是回到《K24》。
看完《K24》的第一/二集的時候,我就想:「要想在劇場中寫影集,真不簡單,真要繼續寫下去,更不簡單!」我甚至想:「為何不也寫成電視影集?」
無論是劇場或者電視,《K24》其實都有被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主要人物一旦被創造成形,情節的基本架構和節奏感一旦被建立起來,一個案件的解決,其實是引發更大危機的觸媒,也就是更大格局的前奏。
更大的格局,就是我對《K24》未來發展的想像,第一季結束之後,從國內政局的紛擾到國際政經舞台的鬥爭,或許是「K24」真正揚名立萬的關鍵轉折。
這個10月,《K24》重演的時候,我一定會排除萬難從頭看到尾,把多年前看過首集的緣接續起來,也讓這一篇序文「名正言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蔡柏璋
優惠價: 88 折, NT$ 264 NT$ 300
本商品已下架
◎ 華人戲劇史上第一部電視影集事舞台劇劇本,首演至今已三度加演,口碑持續蔓延!
◎ 結合諜報情結、臥底探員、音樂劇、寶萊塢、莎士比亞、戲中戲、頒獎典禮和多國語言交織而成的瘋狂喜鬧劇,全長六小時,挑戰演員和觀眾的極限!還有一隻會救人的美人鵝!
◎ 最佳戲劇入門書籍,老少咸宜,深入淺出,徹底實踐劇場空間的想像魅力,送禮、教學、實作皆相宜!
國家劇團即將上演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並由總統千金擔任茱麗葉一角,K24情報局線索顯示,恐怖份子早已混入該劇組,並且計畫將在首演當天的舞台上謀殺總統千金。而就在首演前兩週,飾演奶媽的演員卻離奇失蹤,劇院緊急舉辦演員甄選,探員Mario要如何順利通過甄選,以便獲得貼身保護總統千金安全的mission impossible?究竟莎翁原著當中會有哪一個角色想要刺殺茱麗葉?Mario又該如何在舞台上見招拆招?事件的背後隱藏另一個更大的秘密到底又是什麼?
作者簡介:
蔡柏璋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第二屆畢業
英國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音樂劇碩士
現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並於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國立師範大學英文系擔任兼任講師。
【編劇/導演作品】
2011年:《K24》建國百年版,編導,台南人劇團。
2011年:《Re/turn》,編劇/主演,台南人劇團。
2011年:《木蘭少女》,編導(與呂柏伸聯合執導),台南人劇團X瘋戲樂工作室。
2010年:《Q&A首部曲》,編劇/主演,台南人劇團。
2009年:《木蘭少女》,編劇,台大戲劇系十年大戲。
2008年︰《K24》第一季完整版,編導,台南人劇團。
2007年:《K24》經典重現版,台南人劇團。
2005年:《K24》第一集、第二集,台南人劇團。
《e.Play.XD》之【∞】,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表演作品】
2011年:《Re/turn》,演出角色:Wasir,台南人劇團。
2010年:《少年金釵男孟母》演出角色:鄭某等、尤侍寰…等,創作社劇團。
《Q&A首部曲》,演出角色:劉憶,台南人劇團。
2008年:《The Year Of The Pig》演出角色:Pig,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Embassy Theatre,倫敦。
2007年:《夜夜夜麻3:倒數計時》演出角色:傑瑞,創作社劇團。
《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演出角色:馬克白,台南人劇團。
《白水》,演出角色:許仙,台南人劇團。
2005年:《莎士比亞不插電2:哈姆雷》,演出角色:哈姆雷,台南人劇團。
2004年:《嬉戲Who-Ga-Sha-Ga》,演出角色:阿浩,創作社劇團。
《巫婆煮成一鍋湯》,演出角色:聰明豬,玉米雞兒童劇團。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演出角色:修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第十二夜》,演出角色:Malvolio,台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製作。
《RENT》,演出角色:MARK ,戲劇主義。
2003年:《30P:不好讀》演出角色:17P,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2002年:《VIOLET》演出角色:Radio Singer,美國喬治亞大學(UGA)。
《高加索灰欄記》演出角色:Singer,台大戲劇系。
《抓馬歷險記》演出角色:路人、木蘭父、魅影,如果兒童劇團。
2001年:《櫻桃園》,演出角色:加耶夫,台大戲劇研究所。
【得獎作品】
2011 亞洲文化協會受奬人,赴美國哈佛大學A.R.T.劇團進修聲音演說課程
2008 國藝會戲劇類創作補助專案《Q&A》
2008 獲選第五屆Keep Walking圓夢學堂得主,赴英國劍橋大學參與創業管理課程
2008 公費留學獎學金赴英留學
2007 領銜主演台南人劇團《馬克白》榮獲第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作品
2007 第十三屆府城文學獎劇本類正獎《木蘭少女》
2004 領銜主演創作社《嬉戲︰Who-Ga-Sha-Ga》榮獲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百萬大獎
【翻譯作品】
Christopher Durang《Beyond Therapy》非關治療
《劇場事2》Ann Bogart “Terror, Disorientation and Difficulty” (恐懼、迷惘和難題)
【出版作品】
《吉屋出租︰鳥瞰二十世紀的波西米亞人》音樂時代出版,與邱瑗、郭耿甫、陳煒智、何孟修、車炎江合著。
《劇本集3 Re/turn》台南人劇團出版。
《劇本集2 Q&A首部曲》台南人劇團出版。
《劇本集1 木蘭少女》台南人劇團出版。
媒體推薦:
陳正熙 (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系主任、知名劇場評論人)
蔡柏璋─善於聆聽的創作者
我和蔡柏璋沒有淵源,我不曾教過他,也不曾有過任何形式的合作,唯一的關係是創作者與評論者,僅有的幾次會面,是在我的課堂上,邀請他來和看過戲 (《Q&A首部曲》和《Re/turn》)的同學對談。只有這樣的關係,他竟然說我從小看他長大(他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嬉戲Who-Ga- Sha-Ga》),邀我為這部劇本集寫序。接到邀請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已經年紀大到可以為人寫序了嗎?只是,他在發出邀請的時候,沒有問我一個關鍵的問題:「敢問熙哥,你看過《K24》(第一季)的完整版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答案:「沒有!」
我倒是看過《K24》第一/二集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演出(2006年)。並且,身為美國電視影集《The West Wing》和《24》的粉絲,我非常喜歡《K24》,當時看完之後,就頗期待續集的發展,只是,2008年《K24》第一季的完整演出,忘了是為何錯過,當然更不會想到之後要為劇本的出版寫序,這算是…造化弄人?
這是怎麼個一回事?沒看過完整的演出,竟敢為劇本集寫序?這就好像沒看完演出,卻可以洋洋灑灑寫出一篇評論一樣,說不上是欺世盜名,但也太不負責任了吧?不是因為蔡柏璋沒問,所以我沒有據實以告,但我確實也無隱瞞的意思,更不是因為第一次受邀寫序,得意的昏了頭,而是…
我真正要推薦的不(僅)是《K24》這部作品,而是蔡柏璋這個創作者。
為了這篇序,我回頭再看了為蔡柏璋近期兩部作品:《Q&A首部曲》和《Re/turn》,所寫的評論。即便我對兩部作品都有不錯的評價,但我還是頗不客氣地提出了對創作者的挑戰:「真正讓我不安的,就是《Q&A首部曲》給人太舒服的感覺」,「《Re/turn》對許多觀眾說了許多心底的事,但並沒有真正對這個社會說些什麼,如果我有時間說說愁緒,我會選擇《Re/turn》,但如果我的時間有限,那我比較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
從這兩段摘錄當中,其實可以看出我對蔡柏璋的作品的根本看法:他的作品太容易讓觀眾感覺舒服,而忘了劇場應該是一個危險的、讓人不安的場域。當然,我也必須承認:這樣的差異是我(對劇場、對蔡柏璋)的偏見,而不是關於劇場本質對錯是非的論證。
作為一個評論者,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作品,我總是選擇站在創作者的對立面,對作品一再挑剔,不願輕易接受創作者的體貼善意。在多數的情況下,這樣的選擇並不困難,或者是作品本身就有無法忽略的問題,或者是創作者只聽得到如雷的掌聲,聽不到不滿的嘆息,我的任何批評就停留在它應該在的位置:紙上或風中。
但在面對蔡柏璋的情況下,我卻發現這樣的選擇並不那麼容易,一方面是因為他的作品,無論是文本或劇場的表現,無論是在大小劇場,都有非常不錯的質感,讓人不好說三道四;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觀眾,你不僅會被他說的故事所吸引,更會被他對創作、對劇場的態度所吸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聆聽者:聆聽角色人物的內在,聆聽創作者自我的內在。因為是好的聆聽者,所以他能得到觀眾的共鳴同感。因為是好的聆聽者,所以他聽得到我在咄咄逼人的質問底下,那隱隱流動者的不安:其實我也不排斥那種舒服的感覺,其實我也想只是說說心底的愁緒就好。
因此,我推薦蔡柏璋,是因為他的善於和願意聆聽。
最後,還是回到《K24》。
看完《K24》的第一/二集的時候,我就想:「要想在劇場中寫影集,真不簡單,真要繼續寫下去,更不簡單!」我甚至想:「為何不也寫成電視影集?」
無論是劇場或者電視,《K24》其實都有被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主要人物一旦被創造成形,情節的基本架構和節奏感一旦被建立起來,一個案件的解決,其實是引發更大危機的觸媒,也就是更大格局的前奏。
更大的格局,就是我對《K24》未來發展的想像,第一季結束之後,從國內政局的紛擾到國際政經舞台的鬥爭,或許是「K24」真正揚名立萬的關鍵轉折。
這個10月,《K24》重演的時候,我一定會排除萬難從頭看到尾,把多年前看過首集的緣接續起來,也讓這一篇序文「名正言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