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第一本最適合老人保健的健康養生書
※10大章、80個養生法則,從細微處照顧父母
※書中包含食、衣、住、行的照顧,以及如何關照老人的心靈
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會遇到父母變老的事實。但如何關心老人?該從何處著手?面對老小孩該怎麼辦?
父母的健康是子女一生的福分。
本書是為如何養老、如何侍奉雙親而寫,主要的內容為老年人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書中對人的身體機能和健康先作說明,指出生活中各個環節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同時還談到了穿著、住處居室與養生的關繫,對老年人一年四季的養生保健作一完整的介紹。
作者以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做為基礎,並帶入現代的醫學生理及養生法則,把單純的養生服氣擴展到衣食住行等廣泛而日常的生活內容,囑咐人們養生並不是只在一個地方重視,而是要在日常小事上時時注意,唯有這樣,才可真正貫徹落實養生保健的目的。
書中精選特點:
【老人要注意保持體形】
人到中年特別容易發胖,健步走是老人控制體重的好方法,書中對於速度、步數、休息時間、動作、服裝都有提醒。
【帶老人上館子,先要杯白開水】
對於油炸或炒的東西,可以先用白開水將菜稍微過一下,減少油脂的攝取。
【溫平、順治是老人用藥的最高原則】
老年人應慎用清熱類藥。進入老年期的人大多氣虛血弱,各種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所以歷代醫家提出老年人應擁陽固氣,以頤養天年。
【不怕病,才能少得病、不得病】
老年人生病很正常,所以只有對戰勝疾病有信心的人,才能有效的調動身體內部的免疫力量,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不會睡覺就不會養生】
對於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好壞是評量健康狀況的一項準則。書中有教導簡單的睡前體操,讓老人家可以睡個好眠。
【坐享清福不是福】
健康老人有三個特點:1.生活有規律;2.大多早起早睡;3.堅持活動。也要經常用腦,腦神經細胞才不會萎縮。
【秋天到,防秋燥】
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所以秋季飲食要以「清潤」為宜,平常可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作者簡介:
王耀堂(原名王慶華)
青島育仁醫院院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健康管理學院特約講師,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教材編委,全國高科技健康產業抗衰老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青島市中醫學會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在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政府機關、節界500強企業等進行健康講座百餘場。擁有7項國家專利,主編、參編醫學專著6部,發表論文及科普文章40餘篇,國際國內創新性醫學理念20餘項,有些觀點被500家網站報刊轉載。
閏燕秋
筆名紫檀,山東人。一生崇尚清淡,樂於養生,曾任全國婦聯《婚姻與家庭》家庭醫生、健康寶典特邀編輯,自幼受到中西醫結合理念的醫師父親所薰陶,擅長於從日常中去發現健康的要點。曾出版多部生活保健叢書。
章節試閱
生命的吉祥三寶:精氣神
健康導讀
中醫認為,精、氣、神乃人體三寶。精充、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誌,精虧、氣虛、神怯是疾病與衰老的先兆。唐代醫家孫思邈曾指出:「精、氣、神不可損也,損之則傷生。」因此,保養好精、氣、神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這麼做最養生
長壽法寶:心不老,春常在,精氣神好
曹鵬是知名的指揮家,曾率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樂團出訪世界許多國家,在中國音樂界享有極高聲譽。
曹鵬雖已退休幾十年,但仍從早忙到晚。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何以有這樣旺盛的精力?曹鵬的回答是:「心不老,春常在。」凡是接觸過曹鵬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沒有一點暮氣沉沉的感覺。他常年與樂團中的年輕人接觸,被他們善於接受新奇事物、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所感染。在家中,他喜歡與年幼的外孫一起玩耍,與他下棋、比腕力。
曹鵬說:「一個人的心態對生理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心態年輕,充滿活力與朝氣,那麼人體各器官機能就能有效運轉,就能推遲衰老的過程。如果心情壓抑,暮氣沉沉,老想著行將就木,那麼生理上的衰老就會『江河日下』。人們說我是80歲的年齡,30歲的心態,心永不老,我感到很高興。」
精氣神比年齡更重要
中醫把人體最重要的物質與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它們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陳直在他的《孝親書》開篇就強調「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不少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家為了闡述精、氣、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特殊作用,往往把它與自然界萬物賴以生存的一些基本物質共同比喻為「三寶」,也就是所謂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風、火、水;人有三寶:精、氣、神」。
精: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之於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精主要由腎來管理,常常有「腎精」之稱。「人始生,先成精」,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生殖、衰老過程。
氣: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小物質,是推動人體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機能的表現。氣在人體有推陳出新、溫煦臟腑、防禦外邪、固攝精血、轉化營養等重要功能。「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能周流不息,如環無端,人體則健康無病,故古人說:「氣是溺年藥。」現代研究亦顯示,「氣」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質基礎,故氣不可耗,不可滯,滯耗則多病。
神:指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大腦)所主。心為人體的最高指揮官,神則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則神氣充足,神氣充足則身強,神氣渙散則身弱,故《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捨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因此,清心寡慾以養神,人體就能保持健康,益壽延年。白居易詩云:「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到三十生白髮。」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實寫照。經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寬廣,是養神的首務。
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氣、神雖各具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則俱存,亡則俱亡。
精氣神是人體的生理時鐘
精氣神是中醫發現的人體三寶,它組成了人的生理時鐘。人體生理時鐘用「精氣」作為鐘擺,用「神」作為指針。「精」在晚上從腦運動到丹田,經由丹田氣化變成「氣」後,在白天「氣」又返回腦,它的週期是一天。神的狀態可以顯示年齡大小,一般人都可以從外貌看出年齡,那就是神的作用;神也可以顯示白天和晚上,精向下運動是在晚上睡覺時,所以顯示「無神」;「氣」由丹田向腦運動是在白天,所以它顯示「有神」。
精氣全靠飲食養
健康導讀
精氣神從何而來呢?陳直說:「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穀氣充,穀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
這麼做最養生
長壽法寶:能吃能睡,養生不貴
在江蘇省海門市有一位黃貴清老人家,雖然已是103歲高齡,但身體相當好,能吃能睡,耳不聾、眼不花,反應也快。她的精氣神也非常好,最大的特點就是胃口好,什麼都愛吃,而且每頓都能吃下一碗飯,不比年輕人少。除了一日三餐外,老人還愛吃零食。在她的枕邊堆滿了桂圓、餅乾等各類零食,睡醒了就伸手抓東西吃,嘴巴一天到晚嚼個不停。
胃口好,一切都好
中醫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說法,可見「精氣神」三者,是人體生命存亡的關鍵。只要能保持精足、氣充、神全,自然會祛病延年。《靈樞•本藏》云:「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養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體血氣精神的相互為用,是奉養形體,維護生命的根本。)可見古人對這三方面的調護、攝養極為重視,甚至有人說,「養生」主要養的就是人的精氣神。中國古代養生家認為「精」、「氣」,主要就是從良好的飲食中獲取。
「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為基礎,以後天的精氣為補養培育而成。根據「精」的來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為「先天精」和「後天精」。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精、血,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黃帝內經》稱:「人始生,先成精。」指的就是這種先天之精;「後天精」又稱「臟腑之精」,它主要來源於後天五穀飲食之營養,透過肺的呼吸調節、脾胃的消化吸收,從而將營養物質轉化到人體的各個臟腑而構成。「精」儘管存在先天、後天之別,但二者都和飲食有關。
所以「神」的盛衰與精、氣的盈虧密不可分。只有作為生命物質要素的精氣充足,作為生命活動機能外在表現的「神」才可能旺盛。
老年人自我提神三法
子女不在的時候,老人們如何保持良好的精氣神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常打電話:研究顯示,打電話與老朋友愉快交流能讓血壓小幅降低,並對維持心情愉快和身體健康大有好處。此外,每週至少參加一次社交活動的老年人,思考會更敏銳,記憶力更好,並能有效緩解和預防心臟病與老年痴呆等症。
2.記錄快樂的事:研究顯示,寫下所有值得欣慰和感激之事的人在未來一週會更樂觀,對今後的生活態度也會更積極。此外,隔一段時間讀一下自己的愉快記錄,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
3.多做好事:研究顯示,一天做5件好事能使人變得幸福和安寧。當然,做善事不必事先計畫,一些舉手之勞和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讓人感到意外的回報。老年人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可以使自己常存自豪和成熟的感受,能增加做事的信心。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健康導讀
中國有句俗話:「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當面對生活中的小病時,哪怕只是上火喉嚨痛,有些人首先就會想到吃藥。然而,是藥三分毒,如陳直所說:「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這麼做最養生
長壽法寶:飲食有規律
享年103歲的新加坡長壽老人陳君禮臨終前,用毛筆寫下自己的長壽祕訣,留給子孫們借鑑。
一九○○年出生的陳君禮是一位中醫,早年從中國潮州移居新加坡。雖然已是百歲高齡,但神采奕奕,即使是臨終前幾年,除了走路需要拐杖外,看報紙連眼鏡都不用戴,且思路異常清晰,說起自己和家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仍然記憶猶新,孫子們都自嘆不如。
陳君禮寫的養生祕訣將近20頁,他透露自己的養生之道其實非常簡單,不外乎就是規律的生活、少量多餐、多菜少肉等等。他每天吃6頓飯,但每頓都是半飽。7點起床,做簡單的體操後,喝一碗白米粥;看過報紙後,10點左右喝一杯加奶的咖啡;寫一個半小時的毛筆字後,12點吃頓清淡的午飯;下午3點喝中國的功夫茶,吃點小點心;傍晚5點半吃簡單的晚餐,來一小杯白蘭地;晚上10點喝碗稀粥,然後上床睡覺。
會吃藥不如會吃飯
營養來源於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維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營養素和熱量。營養狀況的優劣直接影響健康和壽命。
只有食物才能確保人體攝取每日所需營養,藥物所含的營養成分遠遠不及食物充分而全面。事實上,大部分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病態體質,可以透過食物有效改善。「故萬物皆稟陰陽五行而生,有五色焉,有五味焉,有寒熱焉,有良毒焉。聖人取其色味冷熱良毒之性,歸之五行,處以為藥,以治諸疾。」(《孝親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有食慾不振、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狀的氣虛體質者,就可以透過食補來達到補氣的效果,適量食用羊肉、牛肉、豬肉、蛋類、乳製品、花生、核桃、松子等具有補氣效果的食物,就能有效改善氣虛體質。只要不是非常嚴重或長期存在的氣虛證,在經過「食補」之後,氣虛症狀就可以很快得到緩解。此時如果盲目服用藥物進行補益,則很可能產生副作用,對人體並無益處。如果是年紀較輕或實熱證者,盲目服用人參、冬蟲夏草等助熱生火的補氣藥物,反而會加重體內的機能失調狀況,造成血熱妄行、內火上炎,從而引發心神不寧、頭暈、目痛等症狀。即便是年老體弱的老人,如果不適當地進補藥物,也會因為「虛不受補」而出現不適反應。陳直在《孝親書》中之所以把「飲食調治」列為第一,而把「醫藥扶持」列為第三,正是這個道理。
藥補並不是適合任何人的進補方式,相對來說,老人養生祛病,食補能更加有效而安全地發揮補益人體的作用。「大體用藥之法,以冷治熱,以熱治冷。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用藥之大要也。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藥也。緣老人之性,皆厭於藥而喜於食,以食治疾,勝於用藥。況是老人之疾,慎於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孝親書》)
另外,陳直主張,在選擇「食補」或「藥補」進行調理的時候,還應掌握正確辨證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先食補再藥補的先後順序,如果食補無效,才可進行藥補。其次,對於不同病症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以藥、食相結合,對症施用,才能安全有效地起到補益效用。
涼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所謂涼白開水,就是把水燒開之後,盛放在有蓋的乾淨容器中,冷卻到25℃∼30℃。
據資料顯示,日本醫學家在一次老年病防治調查中發現,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每天清晨喝涼白開水,持續5年後,其中有82%的老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牙齒堅固,每天還能步行10公里。
中國的營養學家提出,飲料的首選是涼白開水。研究顯示,涼白開水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有利於較快降低累積於肌肉中的乳酸,從而消除疲勞,煥發精神。
所以,一個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約2.5公升),運動量大或天氣炎熱時,飲水量就要隨之增多。老年人外出旅遊或到浴室洗澡時帶上一大瓶涼白開水,休息時喝上幾口,又解渴又舒服。
膳食結構要均衡
健康導讀
逢年過節,兒女們都會互相轉告「買點好吃的帶回去給父母」,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這一片孝心破壞了老人家原本的膳食營養均衡。
這麼做最養生
長壽法寶:粗茶淡飯,營養齊全
78歲的劉韻遠是北京兒童醫院中醫教授,他的飲食非常簡單:
吃什麼:「因年事已高,產熱能力低下,故吃些辛溫食品,如蔥、薑、蒜等。五穀雜糧最養人,家常便飯尤適口,營養全面,不會生病。菸酒對我都很陌生,即使有客造訪,唯抽一根菸、飲一杯酒,表示禮儀而已。從不喝濃茶,更不喝飲料,喜飲白開水。以素為主,以葷為輔,不喜歡食油膩厚味。早晚喝小米湯以養胃氣;午餐米飯必加小豆,可提高營養。」劉韻遠特別注意保護牙齒,除了一定會刷牙外,還早、晚叩齒,適時清理牙垢,至今無一枚損落,還可吃堅硬食物。
吃多少:「我的飲食量一般,每天總量6兩左右,以八成飽為度,一年四季如此。」
生病怎麼吃:「余大半生中,曾患過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急性肺炎,有一次大便出血,出血量多,經服中西藥不效,後用祖父驗方鮮椿皮一斤,蜜炒切碎泡茶飲而癒。目前呼吸平穩,脈搏正常,唯血壓有時偏高,自覺全身狀況良好,仍繼續工作。由於平時生活規律,很少感冒,即使偶有外感,也不必服藥,用生薑5∼10片,加紅糖適量,煎水一大碗,趁熱飲下,蓋上棉被,全身汗出而癒。」
只吃對的,不吃貴的
很多人把能吃能喝作為健康長壽的標準,認為吃得越好就越長壽、越健康,因此「送禮送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潮流,不論是公司或個人,逢年過節,只要是探親訪友、慰問員工、看望病人、孝敬老人或大擺宴席,無不挑「營養」的東西買、挑貴重的東西送,以為越高級、越珍稀、越出名、越「補」,越能帶來健康。
其實,這是對健康的誤解。陳直說:「《經》曰:天地,萬物之盜;人,萬物之盜。人,所以盜萬物為資養之法。其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啻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稟於陰陽五行,與藥無殊。」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哪一位皇帝吃得不好?山珍海味,無所不有,可以說他們吃盡人間精華。但是,到頭來真正健康長壽的皇帝寥寥無幾。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專家們終於揭開了疾病、健康和長壽的奧祕。
根據人體「元素平衡醫學」的觀點,健康長壽祕訣即「體內元素平衡」,生病即「體內元素失衡」,治病即「補充和調節體內元素平衡」。
過去皇帝吃得那麼好,為什麼還短命甚至夭折呢?其實,只要用上述微量元素平衡保健的理論分析,就不難發現原因在於他們偏食、精食。各種食物都含有不同成分的微量元素,如果長期吃同一種食物,這種食物含有的微量元素在體內越積越多,造成過剩,而他不喜歡吃的五穀雜糧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在體內就越來越少,造成體內元素失衡,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經研究發現,人體微量元素過多或過少所引發的疾病都有一定的規律,例如人體缺鈣容易引起骨質疏鬆、抽筋、腰腿痛、骨折等;缺鋅容易引起生長發育遲緩、個子矮小、智力差、免疫力低下、性器官發育不良等;缺錳容易引起高血壓、肝炎、肝癌、衰老等;鉛過多容易引起智力低下、反應遲鈍、死胎、流產、不孕等;鎳過多容易引起鼻咽癌、肺癌等;鉀過多容易引起子宮癌、乳腺癌等。
因此,必須根據自己身體的需求和微量元素的高低,挑選適合自己身體需要的食品或保健品,不能盲目亂吃,否則適得其反,弄不好還會致命。
教父母學唱「健康三字歌」
三字歌不僅容易上口,而且還容易理解,容易記住。不妨教父母背誦以下這首健康飲食三字歌,讓他們更加瞭解怎樣才是健康飲食。
粗細配,粗為貴;果蔬類,要齊全;鮮蔬菜,餐餐派;水果類,天天配;魚和蝦,常吃它;鮮牛奶,喝不改;隔一天,把蛋添;魚肉蛋,合理拌;動物肝,週一餐;動物血,治貧血;食海藻,營養好;豆製品,不能停;各食物,都有用;葷與素,搭配做;薑蔥蒜,適量摻;喝烈酒,肝發愁;甜糖果,少少可;吃清淡,疾病散;食過飽,病來找!
時刻牢記健康淡滋味
健康導讀
食鹽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質,具有調節人體內水分的均衡和分布、維持體液平衡的作用,適量攝取食鹽有益健康。可是,近年來,它卻悄悄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專家呼籲,每人每日的食鹽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不但能降血壓,還可以減少四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
這麼做最養生
長壽法寶:清淡飲食
兩位九旬老人丁福根和朱春滿退休前分別為酒店的高階服務人員和行政主廚,這天在他們曾經工作的地方一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180歲」大壽。
除了耳朵稍有些背,丁福根身體硬朗,面色紅潤,腿腳俐落;朱春滿老人家身體同樣非常健康,走路穩健,精神矍鑠。
說到健康長壽祕訣,兩位九旬老人異口同聲說出一句令在場所有人吃驚的話:「平平淡淡就能長壽。」一輩子做接待工作的丁老表示,他長年按時作息,早睡早起,從不熬夜,多運動,不做自身難以企及的事,不思前憂後,不患得患失。而在運動這方面,從年輕時直到87歲高齡,丁老都是踩著自行車到處走,在家人勸說下,3年前才放棄騎自行車改坐公車。而朱老呢,儘管廚藝爐火純青,儘管得過多項廚師大獎,自己對於吃卻要求不高,喜歡吃豆製品,並偶爾吃一些紅燒肉。
時刻牢記健康淡滋味
在追求長壽的過程中,「飲食清淡」應該算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畢竟,高血壓、高血脂這類慢性病大多和「吃」脫不了關係。
研究顯示,常食清淡之味及水果、蔬菜對老年人的健康有益。素食營養豐富,可以使血液呈微鹼性,可以提高大腦活力,還能防癌,防治多種疾病,屬於健康膳食。
清淡飲食能夠降低血中葡萄糖含量,抑制了大分子物質在體內的非酵素性糖化作用(nonenzymatic glycation);減少了脂肪沉積和蛋白質的分解,降低了代謝率,延緩了動脈硬化的發生時間;使下視丘和腦下垂體減少分泌衰老激素;延緩了具有免疫效能的T細胞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過程,推遲了自身抗體的出現。上述機能調理的綜合效果是清淡飲食延緩了生命的衰老。
說到清淡飲食,自然不能不提食鹽。有些老年人口味重,喜吃重鹹,殊不知食鹽過度是老年慢性病的幕後黑手。醫師建議,健康人每日食鹽量應控制在4∼5克,並認為遠離高血壓應該從限鹽開始。
其實少吃鹽,在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血管病的同時,還有諸多妙用:
1.少吃鹽能補鈣:少吃鹽能補鈣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研究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取量是鈣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取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營養學專家說,鈉通常會使女性的骨質每年流失約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壓的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比血壓正常的婦女快許多。這就是說,少吃鹽等於補鈣,少吃鹽對鈣實際上產生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2.鹽多皺紋多:食鹽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於人體血液和體液中,對於保持人體滲透壓、酸鹼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鹽過多,體內鈉離子增加,就會導致臉部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了就會使皺紋增多。因此,想要皮膚好就要多喝水,幫助皮膚排毒。
3.口味重易患胃病:在消化食物時,胃黏膜會分泌一層黏液來保護自己,但黏液怕鹽,如果吃得太鹹,日積月累,胃黏膜的保護層就沒有了,酸甜苦辣長驅直入,會引起胃潰瘍、胃炎,甚至胃癌。
生命的吉祥三寶:精氣神健康導讀中醫認為,精、氣、神乃人體三寶。精充、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誌,精虧、氣虛、神怯是疾病與衰老的先兆。唐代醫家孫思邈曾指出:「精、氣、神不可損也,損之則傷生。」因此,保養好精、氣、神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這麼做最養生長壽法寶:心不老,春常在,精氣神好曹鵬是知名的指揮家,曾率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樂團出訪世界許多國家,在中國音樂界享有極高聲譽。曹鵬雖已退休幾十年,但仍從早忙到晚。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何以有這樣旺盛的精力?曹鵬的回答是:「心不老,春常在。」凡是接觸過曹...
目錄
第一章 良醫在己.老年人身心機能運動
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唯一標志:虛陽氣存
脂肪習慣性堆積
血脂動輒偏高
骨質密度低
蛋白質合成速度慢
第二章 真正的養老祕方在餐桌上
生命的吉祥三寶:精氣神
精氣全靠飲食養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扶正膳食結構失衡的天平
時刻牢記健康淡滋味
要質量不要數量
要營養不要脂肪
陳直和他的牛初乳
第三章 合理用藥
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
給老人用藥,葛朗臺是個好大夫
替老人治病,劉翔和鮑威爾都得靠邊站
溫平、順治是根本
求醫問藥需劃清貧富界限
定期清理家庭小藥箱
第四章調理臟腑,臟腑順方可安度晚年
人類健康長壽的基本理念
第五章 怡情養性,心情好身體自然無大礙
尊年之人,情緒宜穩
有聲有色,貪玩的老人身體棒
沒心沒肺,心寬的老人體格好
學佛學道學養生
安然地帶病延年
引領老人走進新結婚時代
當心更年期
第六章 起居有度,生活細節出壽星
生活方式決定生命的長度
眉壽之人,形衰心壯
慢下來纔可以步行去天堂
動起來纔能離疾病遠一點
一覺閑眠百病消
老年居室貼心裝修白皮書
盡量遠離風寒,無限擁抱溫暖
老人穿衣指南
年老色衰是定律
第七章 做自然之子,順四時而生
依四時,順五行,百病不生
陰陽四時,萬物終始
春季養生要點及食藥方
夏季養生要點及食藥方
秋季養生要點及食藥方
冬季養生要點及食藥方
第八章 常見老年病的食治養老方
食治補虛益氣方
食治五勞七傷方
食治明目方
食治耳聾耳鳴方
食治老人虛損贏瘦方
食治老人脾胃氣弱方
食治老人腹瀉方
食治老人煩渴口干方
食治哮喘諸方
食治腳氣良方
食治老人畏寒方
食治老人中風方
食治老人便秘方
第九章 老年突發病的家庭應急策略
身上一下子長了好多斑
外傷出血如何消腫止痛
突然扭腰了
突然腿抽筋
突然噎食怎麼辦
突然失聲了
心肌梗塞家庭急救方
腦溢血家庭急救策略
突發性胸痛、胸悶
缺血性腹痛
第十章 養生問答集
一日三餐還是兩餐
老人瘦了好還是胖了好
既要吃粗糧又要防消化不良,真矛盾
鍛煉趁早還是晚
老人喝茶好還是不好
人老就要掉牙嗎
人老一定腿先老嗎
氣短是異常還是正常
老人起床快了好還是慢了好
老人爬山好還是不好
第一章 良醫在己.老年人身心機能運動
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唯一標志:虛陽氣存
脂肪習慣性堆積
血脂動輒偏高
骨質密度低
蛋白質合成速度慢
第二章 真正的養老祕方在餐桌上
生命的吉祥三寶:精氣神
精氣全靠飲食養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扶正膳食結構失衡的天平
時刻牢記健康淡滋味
要質量不要數量
要營養不要脂肪
陳直和他的牛初乳
第三章 合理用藥
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
給老人用藥,葛朗臺是個好大夫
替老人治病,劉翔和鮑威爾都得靠邊站
溫平、順治是根本...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