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姆‧瑞奇曼
定價:NT$ 300
優惠價:88 折,NT$ 26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湯姆‧瑞克曼(Tom Rachman)
前美聯社駐羅馬特派員,《國際先鋒論壇報》巴黎辦公室編輯。目前為專職的文字創作者。他於1974年出生於倫敦,在加拿大溫哥華長大。大學時在多倫多大學念電影,後來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拿到新聞碩士學位。自1998年起在紐約的美聯社負責海外新聞編輯,期間曾經到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和埃及等地採訪。2006年起開始提筆寫小說。
譯者簡介:
張思婷
台大外文系學士,目前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博士班,並於師大英語中心開授筆譯能力培訓課程。熱愛翻譯。
名人推薦:
推薦序1: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人
文/夏珍,時報周刊社長
記者,追逐的是別人的故事,在他人的悲歡離合中,品嘗人生。是別人的世界太精采或太荒誕,以致於張眼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已經無可避免地捲入全球新聞風暴之 中?曾經呼風喚雨的記者奮力追逐旁人輝煌起落的同時,其實,一字一句刻畫的是對紙媒黃金歲月的濃濃情意,和報社終究走入歷史的深深哀傷。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小說,也是真實的人生。誠如《紐約時報》的評論:這是給報業一封書寫不盡的情書,也是墓誌銘。
二○○八年夏天,雷曼兄弟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一年之內全美有一百零五家報社倒閉,裁員上萬人,廿五家報紙有廿三家閱讀閱下滑百分之七到廿;即使出 刊歷史上百年的《基督教箴言報》、《西雅圖郵報》都停止紙本印行,改為網路發行。英國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型報紙吹響熄燈號,八十多家報紙裁員瘦身……在這 個紙媒衰世、網媒盛世的年代裡,猶身處這行的每一個人,都無可倖免地在海嘯中浮沈,而且,身不由己。
故事從巴黎公寓裡,孤獨甚至乖僻的老特派員開始,他如此用力地執守老派的報導,拒絕以電子檔傳送文稿,當他費盡力氣想從任職於外交部的兒子處挖新聞,卻發現兒子不過只是個工讀生,年逾七十,他終於接受退休養老是他唯一的選擇。
風暴的核心卻在羅馬的一家老牌英文報紙。拒絕採用老特派員文稿的總編輯,飽受失婚的折磨,想與前男友重燃舊情卻發覺男人早已不愛她;即將步入前中年期的 財經記者,完全不符成本地撿回一個流浪漢兼小偷,填補她感情生活的空虛;計較經營成本的財務長,面對她親手開除的屬下,意亂情迷卻換來一場羞辱;備受輕視 的訃聞編輯,卻在女兒死後發憤圖強,以精彩報導完成甜蜜的復仇。
老報館裡十一個人生,徐徐開展,他們面對的世界是打不完的伊拉克戰爭、全球暖化下的氣候災難、莫名其妙的校園槍擊案等等數不盡的頭條新聞。轉過身,卻不能不面對自己說不出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生活。
在這麼多瑣碎平凡生活背後的舞台,則是報業家族由盛而衰終而凋零,億萬富翁到老拋下妻小,遠赴羅馬辦報,只為一圓老友夫妻的夢想,也圓了他自年輕開始就 沒放下過的愛戀。他的兒子不懂,第三代的孫子更無意了解父祖沒頭沒腦為什麼辦了這份報紙?當愛戀已成往事,曾經容納全世界的老報館,一夕之間,只剩下滿地 垃圾。
他們,多麼像我廿多年記者生涯中,曾經錯身而過的同事、老闆,還有,我自己。
我所屬的報館,就像同受其難 的全球同業,就在這一年,先是宣告裁員,旋即移轉經營權。災難,其實早在十年前就一點一滴漸次發生。數不清的同事和同業,在愈見緊縮的壓力下,主動或被迫 地轉換跑道,我們就在風暴核心,但是,我們的人生無一是新聞,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凡人。
《我們不完美》的作者湯姆.瑞克曼曾經是 記者,現在則是專職的文字創作者,他或許不完美,卻是幸運的,在他十年不到的新聞生涯中,曾遠赴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埃及等地採訪,轉換 跑道後,這本小說讓他賺進千萬台幣權利金,大明星布萊德彼特的製作公司也買下版權,準備拍成電影。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故事,也是真實的人生。而當我掩卷之際,沒有嘆息,只是迷惘:我自己、以及無數仍死守這個艱困戰場的同業們的人生,何時該轉彎?
推薦序2:一份英文報紙的非正常死亡
文/譚光磊
故事的背景是一家位於羅馬的英文報紙,「苦主」則是報社成員。在這網路崛起的後現代,傳統報業面對了前所未有的嚴苛考驗。過去呼風喚雨的撰稿人,如今不僅要和二十四小時的電視新聞頻道競爭,還得應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新聞部落格。「今天截稿、明日出刊」已成了過時的落伍制度,而網路上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更把平面媒體打得抬不起頭。
可是相較於大環境的每下愈況、報紙文字的前途堪慮,小說裡的「我們不完美」更關切自己的日常生活。拉克曼用謔而不虐的辛辣筆法,把報社裡上至總編下至訃聞作者的喜怒哀樂,全都毫不留情地呈現出來:
年邁的巴黎特派員江郎才盡,面對妻離子散,連房租都要交不出來的窘境,想透過在外交部工作的兒子挖新聞,到頭來發現兒子只是工讀生。
即將步入四十的商業線女記者恐懼寂寞,因為公寓遭竊認識遊手好閒的鄰居男子,心甘情願供他養他,怎料他就是當初闖空門的主謀。
以挑剔聞名的校對組長多年來崇拜自己的大學室友,覺得他比自己才華洋溢無數倍早該出人頭地,沒想到只是一場自我投射的虛妄。
發現丈夫外遇的總編輯巧遇婚姻美滿的前任男友,想要重燃舊情,央求前男友理性分析自己的優缺點,越聽越刺耳,最後才明白對方早已不愛她。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對新聞工作報著浪漫遐想,為爭取開羅特派員的職缺千里迢迢跑去埃及,結果被資深記者擺了一道。
訃聞編輯在公司受盡文化版主編羞辱,結果在女兒意外死後發憤圖強,用精彩報導和失敗的婚姻完成甜蜜的復仇。
綽號「應付帳款」的財務長搭機回美國總部會報,誰知坐在她親手開除的下屬隔壁,意亂情迷換來羞辱一場。
在這些人世剪影的背後,是半個世紀前報社成立,而後歷經家族改朝換代,經過榮盛而終告凋零的故事。當年奧特家族的賽洛斯白手起家,改造糖廠賺進第一桶金,進而跨足其他領域,終成億萬富翁,卻在晚年拋下妻小,獨自遷居羅馬,慷慨解囊助一對記者夫妻圓他們辦報的夢。
如今接手的是第三代孩子裡最沒出息的業餘藝術史愛好者奧利佛,他對報業一竅不通,無心也無力整頓不斷滑落的訂戶人數和節節高昇的赤字。他躲在祖父的義大利豪宅,任由電話答錄機的留言爆滿,唯一興趣是與巴吉度獵犬「叔本華」作伴。
在拉克曼的巧筆描繪之下,《我們不完美》有如一幅小人物構成的報業群像,在荒謬與幽默之中埋藏的是深深的哀傷與嘆息。全書共分十一章,每章寫一個報社職員(還包括某忠實讀者),皆自成一完整且驚奇不斷的短篇小說,彼此又巧妙連貫,帶出報社走向關門結局的主線。在每章後頭,拉克曼則簡述報紙的成立過程,從半個世紀前創報時一路寫到現在,雙線做出完美銜接。
推薦序3:不追求完美,而是找尋一個獨特的新聲音
文/埃內斯特
我們可以知道英美或者台灣,每年書市有多少出版品,出版業內業外,許多關心出版的朋友,甚至還會以此關心著出版的景氣,畫出漲跌起伏的圖表。 但關於之中出版首本作品新人作家,其景氣程度與數量漲跌的把握,就比較少人關心了。
而這該是個有意思的題目,無論你對作者本身看得多重(就我所知不少人對作者甚至比作品本身更為關心),也得承認這是我們作選擇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即使只把他當作一種參考也好。
尤其小說讀者往往更多追著作者作品來讀:題材怎麼轉換,那些說故事的腔調與方式都有其共同性;反過來說,題材如何相近,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依舊大大決定了我們閱讀的興味與喜惡。
也如同認識一個新歌手那般,我們偶而會心生感觸:還是最喜歡首張專輯,因為之中有種飽滿的力氣,幾乎怕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那種力道。對於小說家來說,首本作品同樣很難臻於完美,但那往往也是豁出全力,轉化全部的眼界與寫作修煉,並不保留的一擊。
我們今年挑選了一本小說,除了推薦一個最注意的新人作家,當然,更因為這本書值得推薦。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我們不完美》的閱讀感受,可以是「有趣」,而且無論裡外都有趣。
全書的結構,看起來是11個短篇,篇目是11則新聞標題。裡面的人物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都是同一個報社的員工,從社長、財務長到開羅特派員,從總編輯、商業線記者到訃聞撰稿員。每一篇都是行進幽默有趣,篇幅與文筆節制,但帶著各自不同的荒謬,或者荒涼。讀著一篇一篇,也才發現這些故事分享著同一個背景:一個矗立半世紀的報業小帝國:總部設於羅馬的英文報紙,曾經風光,有些影響力,但在網路崛起,新聞媒體版塊移轉的大浪潮,這座曾經完足堅固的城堡,要進行日落前的拔高舉拳怒號頑抗。
關於作者湯姆‧瑞克曼,之前確實就是記者。也所以作為一個報業裡的職場人,他能將之中荒唐與幽默的諷刺妥切地表答出來,讓無論任何背景的讀者都會心一笑。但作為一個小說家,他的說故事方式,帶著冷調幽默的精確簡潔,在書中能特別注意到的對話經營裡,十分明顯,這般的熟練,除了記者的觀察力之外,可就還得加上說故事的技術與品味。這故事進行裡所呈現的幽默趣味,與結構上的設計明確呼應,直到讀者迎接整本小說整體背景的結局。
聽來這本書的故事進行是部喜劇,但卻有著悲劇的大背景;結構聰明但盡寫無奈。報紙被電子媒體的擠壓擊敗,像是個時代事件,但任何大時代作為主題,能夠好笑與悲傷的,或許也都只是那些日常細節而已,我們跟著這個新的聲音,經過這一個個短篇故事,無論是觀看喜劇的冷然警醒、給悲劇的放手同情。總是和大時代主題之間有著一層瘠薄,但無法穿透的距離。
那正是作家的眼界與才情,也或許是作品在我們的生活與想像之中,得以委身的空間。也就是屬於故事,與之中諷刺與深情能夠發揮力量的空間。
而我們作為讀者,也認為自己對世界與生活是有些看法與認識的,不是嗎?
作為首本作品,出版後書的命運也往往與作者無關了。但此書就著寫作的風格與巧思,居然也因為閱讀樂趣而廣受一般讀者歡迎,這本小說入選了不少書評選書,而電影版權也已經被買下,看來湯姆‧瑞克曼之後還會持續出現在我們的閱讀視野之中,與其等待從書評介紹或者改編電影裡來認識一個新的小說家,對於認識一個說故事的人,還是從故事裡去遇見一個新的聲音。
而我們對於增加一個可能會想追著讀作品的新作者,總是歡迎的,是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4 |
4折 | 4 |
5折 | 1 |
6折 | 2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湯姆‧瑞奇曼
優惠價: 88 折, NT$ 264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個事件很重大,但那是你家的事
文/Anderson
《社群網戰》導演大衛芬奇有部電影叫《索命黃道帶》,表面上講連續殺人犯的故事,實則將整個重心放在兇手與媒體、警方之間的勾心鬥角。隨著故事的演進,觀眾慢慢恍然大悟,電影主軸不是那個殺人魔,而是那個執著於要解謎、自己人生再也無法與報社工作切割的日報編輯。
那電影中令人大開眼界的,不是犯案手法或兇手眼神有多猙獰,而是主角在報社裡日復一日的生活,那許多憂鬱的日子、複雜的人際關係、不為外人道也的無奈。這裡頭的人,卡在他們所報導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故事,以及工時過長、壓力太大,以致於哪裡都不能、什麼都沒空的,在地日常。
每天,我們讀著那些聳動的標題、淋漓多汁的追蹤、媲美好萊塢電影的直擊,很難想像,在這背後,只是一些如同你我一樣瑣碎、困頓、呆板的生活。《我們不完美》講的也正是這樣的故事,而且以一種更「在席者」的角度。
作者湯姆.瑞克曼(Tom Rachman)曾擔任前美聯社駐羅馬特派員、《國際先鋒論壇報》巴黎辦公室編輯,擔任記者期間曾到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和埃及等地採訪。湯姆.瑞克曼的第一本小說創作,就獻給那結合了極端現實與極端非現實的報業人生。
《我們不完美》的展開,每章節以一段新聞標題起頭,這標題及其隨之而來的報導,是如此「大」、如此「總體」、如此「國際」,但即將說出的幕後故事,卻非常小、非常個人、非常在地(在一棟辦公樓、一處家屋!)。章節間,穿插了另一落文本,那是依時序交代的該報社的演進,而標題就是報社的唯一所在地。
光聽到這個形式的設計,讀者大概已經倒抽一口冷氣地想像到那透露的反差了。「全世界發生的事 vs. 某一城某一處」、「全人類vs.個人」,這兩造的,是怎麼結合起來的?
位在義大利羅馬的老報社中,有一批記者、編輯、職員、撰稿人,生產著關於這個世界在每一日的「重大事件」,然而他們各自所面臨的「重大事件」,卻永遠是另一些事。
不管是報紙上或報社裡,所有的「人的一切」都是這樣現實而寫實,不容我們否定其組成與存在,但另一方面,我們卻找不到把它們牽連在一起的乾脆路徑。《我們不完美》逼我們認識的,就是這種生存的真實卻也荒謬。
作者簡介:
湯姆‧瑞克曼(Tom Rachman)
前美聯社駐羅馬特派員,《國際先鋒論壇報》巴黎辦公室編輯。目前為專職的文字創作者。他於1974年出生於倫敦,在加拿大溫哥華長大。大學時在多倫多大學念電影,後來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拿到新聞碩士學位。自1998年起在紐約的美聯社負責海外新聞編輯,期間曾經到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和埃及等地採訪。2006年起開始提筆寫小說。
譯者簡介:
張思婷
台大外文系學士,目前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博士班,並於師大英語中心開授筆譯能力培訓課程。熱愛翻譯。
名人推薦:
推薦序1: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人
文/夏珍,時報周刊社長
記者,追逐的是別人的故事,在他人的悲歡離合中,品嘗人生。是別人的世界太精采或太荒誕,以致於張眼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已經無可避免地捲入全球新聞風暴之 中?曾經呼風喚雨的記者奮力追逐旁人輝煌起落的同時,其實,一字一句刻畫的是對紙媒黃金歲月的濃濃情意,和報社終究走入歷史的深深哀傷。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小說,也是真實的人生。誠如《紐約時報》的評論:這是給報業一封書寫不盡的情書,也是墓誌銘。
二○○八年夏天,雷曼兄弟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一年之內全美有一百零五家報社倒閉,裁員上萬人,廿五家報紙有廿三家閱讀閱下滑百分之七到廿;即使出 刊歷史上百年的《基督教箴言報》、《西雅圖郵報》都停止紙本印行,改為網路發行。英國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型報紙吹響熄燈號,八十多家報紙裁員瘦身……在這 個紙媒衰世、網媒盛世的年代裡,猶身處這行的每一個人,都無可倖免地在海嘯中浮沈,而且,身不由己。
故事從巴黎公寓裡,孤獨甚至乖僻的老特派員開始,他如此用力地執守老派的報導,拒絕以電子檔傳送文稿,當他費盡力氣想從任職於外交部的兒子處挖新聞,卻發現兒子不過只是個工讀生,年逾七十,他終於接受退休養老是他唯一的選擇。
風暴的核心卻在羅馬的一家老牌英文報紙。拒絕採用老特派員文稿的總編輯,飽受失婚的折磨,想與前男友重燃舊情卻發覺男人早已不愛她;即將步入前中年期的 財經記者,完全不符成本地撿回一個流浪漢兼小偷,填補她感情生活的空虛;計較經營成本的財務長,面對她親手開除的屬下,意亂情迷卻換來一場羞辱;備受輕視 的訃聞編輯,卻在女兒死後發憤圖強,以精彩報導完成甜蜜的復仇。
老報館裡十一個人生,徐徐開展,他們面對的世界是打不完的伊拉克戰爭、全球暖化下的氣候災難、莫名其妙的校園槍擊案等等數不盡的頭條新聞。轉過身,卻不能不面對自己說不出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生活。
在這麼多瑣碎平凡生活背後的舞台,則是報業家族由盛而衰終而凋零,億萬富翁到老拋下妻小,遠赴羅馬辦報,只為一圓老友夫妻的夢想,也圓了他自年輕開始就 沒放下過的愛戀。他的兒子不懂,第三代的孫子更無意了解父祖沒頭沒腦為什麼辦了這份報紙?當愛戀已成往事,曾經容納全世界的老報館,一夕之間,只剩下滿地 垃圾。
他們,多麼像我廿多年記者生涯中,曾經錯身而過的同事、老闆,還有,我自己。
我所屬的報館,就像同受其難 的全球同業,就在這一年,先是宣告裁員,旋即移轉經營權。災難,其實早在十年前就一點一滴漸次發生。數不清的同事和同業,在愈見緊縮的壓力下,主動或被迫 地轉換跑道,我們就在風暴核心,但是,我們的人生無一是新聞,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凡人。
《我們不完美》的作者湯姆.瑞克曼曾經是 記者,現在則是專職的文字創作者,他或許不完美,卻是幸運的,在他十年不到的新聞生涯中,曾遠赴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埃及等地採訪,轉換 跑道後,這本小說讓他賺進千萬台幣權利金,大明星布萊德彼特的製作公司也買下版權,準備拍成電影。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故事,也是真實的人生。而當我掩卷之際,沒有嘆息,只是迷惘:我自己、以及無數仍死守這個艱困戰場的同業們的人生,何時該轉彎?
推薦序2:一份英文報紙的非正常死亡
文/譚光磊
故事的背景是一家位於羅馬的英文報紙,「苦主」則是報社成員。在這網路崛起的後現代,傳統報業面對了前所未有的嚴苛考驗。過去呼風喚雨的撰稿人,如今不僅要和二十四小時的電視新聞頻道競爭,還得應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新聞部落格。「今天截稿、明日出刊」已成了過時的落伍制度,而網路上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更把平面媒體打得抬不起頭。
可是相較於大環境的每下愈況、報紙文字的前途堪慮,小說裡的「我們不完美」更關切自己的日常生活。拉克曼用謔而不虐的辛辣筆法,把報社裡上至總編下至訃聞作者的喜怒哀樂,全都毫不留情地呈現出來:
年邁的巴黎特派員江郎才盡,面對妻離子散,連房租都要交不出來的窘境,想透過在外交部工作的兒子挖新聞,到頭來發現兒子只是工讀生。
即將步入四十的商業線女記者恐懼寂寞,因為公寓遭竊認識遊手好閒的鄰居男子,心甘情願供他養他,怎料他就是當初闖空門的主謀。
以挑剔聞名的校對組長多年來崇拜自己的大學室友,覺得他比自己才華洋溢無數倍早該出人頭地,沒想到只是一場自我投射的虛妄。
發現丈夫外遇的總編輯巧遇婚姻美滿的前任男友,想要重燃舊情,央求前男友理性分析自己的優缺點,越聽越刺耳,最後才明白對方早已不愛她。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對新聞工作報著浪漫遐想,為爭取開羅特派員的職缺千里迢迢跑去埃及,結果被資深記者擺了一道。
訃聞編輯在公司受盡文化版主編羞辱,結果在女兒意外死後發憤圖強,用精彩報導和失敗的婚姻完成甜蜜的復仇。
綽號「應付帳款」的財務長搭機回美國總部會報,誰知坐在她親手開除的下屬隔壁,意亂情迷換來羞辱一場。
在這些人世剪影的背後,是半個世紀前報社成立,而後歷經家族改朝換代,經過榮盛而終告凋零的故事。當年奧特家族的賽洛斯白手起家,改造糖廠賺進第一桶金,進而跨足其他領域,終成億萬富翁,卻在晚年拋下妻小,獨自遷居羅馬,慷慨解囊助一對記者夫妻圓他們辦報的夢。
如今接手的是第三代孩子裡最沒出息的業餘藝術史愛好者奧利佛,他對報業一竅不通,無心也無力整頓不斷滑落的訂戶人數和節節高昇的赤字。他躲在祖父的義大利豪宅,任由電話答錄機的留言爆滿,唯一興趣是與巴吉度獵犬「叔本華」作伴。
在拉克曼的巧筆描繪之下,《我們不完美》有如一幅小人物構成的報業群像,在荒謬與幽默之中埋藏的是深深的哀傷與嘆息。全書共分十一章,每章寫一個報社職員(還包括某忠實讀者),皆自成一完整且驚奇不斷的短篇小說,彼此又巧妙連貫,帶出報社走向關門結局的主線。在每章後頭,拉克曼則簡述報紙的成立過程,從半個世紀前創報時一路寫到現在,雙線做出完美銜接。
推薦序3:不追求完美,而是找尋一個獨特的新聲音
文/埃內斯特
我們可以知道英美或者台灣,每年書市有多少出版品,出版業內業外,許多關心出版的朋友,甚至還會以此關心著出版的景氣,畫出漲跌起伏的圖表。 但關於之中出版首本作品新人作家,其景氣程度與數量漲跌的把握,就比較少人關心了。
而這該是個有意思的題目,無論你對作者本身看得多重(就我所知不少人對作者甚至比作品本身更為關心),也得承認這是我們作選擇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即使只把他當作一種參考也好。
尤其小說讀者往往更多追著作者作品來讀:題材怎麼轉換,那些說故事的腔調與方式都有其共同性;反過來說,題材如何相近,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依舊大大決定了我們閱讀的興味與喜惡。
也如同認識一個新歌手那般,我們偶而會心生感觸:還是最喜歡首張專輯,因為之中有種飽滿的力氣,幾乎怕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那種力道。對於小說家來說,首本作品同樣很難臻於完美,但那往往也是豁出全力,轉化全部的眼界與寫作修煉,並不保留的一擊。
我們今年挑選了一本小說,除了推薦一個最注意的新人作家,當然,更因為這本書值得推薦。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我們不完美》的閱讀感受,可以是「有趣」,而且無論裡外都有趣。
全書的結構,看起來是11個短篇,篇目是11則新聞標題。裡面的人物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都是同一個報社的員工,從社長、財務長到開羅特派員,從總編輯、商業線記者到訃聞撰稿員。每一篇都是行進幽默有趣,篇幅與文筆節制,但帶著各自不同的荒謬,或者荒涼。讀著一篇一篇,也才發現這些故事分享著同一個背景:一個矗立半世紀的報業小帝國:總部設於羅馬的英文報紙,曾經風光,有些影響力,但在網路崛起,新聞媒體版塊移轉的大浪潮,這座曾經完足堅固的城堡,要進行日落前的拔高舉拳怒號頑抗。
關於作者湯姆‧瑞克曼,之前確實就是記者。也所以作為一個報業裡的職場人,他能將之中荒唐與幽默的諷刺妥切地表答出來,讓無論任何背景的讀者都會心一笑。但作為一個小說家,他的說故事方式,帶著冷調幽默的精確簡潔,在書中能特別注意到的對話經營裡,十分明顯,這般的熟練,除了記者的觀察力之外,可就還得加上說故事的技術與品味。這故事進行裡所呈現的幽默趣味,與結構上的設計明確呼應,直到讀者迎接整本小說整體背景的結局。
聽來這本書的故事進行是部喜劇,但卻有著悲劇的大背景;結構聰明但盡寫無奈。報紙被電子媒體的擠壓擊敗,像是個時代事件,但任何大時代作為主題,能夠好笑與悲傷的,或許也都只是那些日常細節而已,我們跟著這個新的聲音,經過這一個個短篇故事,無論是觀看喜劇的冷然警醒、給悲劇的放手同情。總是和大時代主題之間有著一層瘠薄,但無法穿透的距離。
那正是作家的眼界與才情,也或許是作品在我們的生活與想像之中,得以委身的空間。也就是屬於故事,與之中諷刺與深情能夠發揮力量的空間。
而我們作為讀者,也認為自己對世界與生活是有些看法與認識的,不是嗎?
作為首本作品,出版後書的命運也往往與作者無關了。但此書就著寫作的風格與巧思,居然也因為閱讀樂趣而廣受一般讀者歡迎,這本小說入選了不少書評選書,而電影版權也已經被買下,看來湯姆‧瑞克曼之後還會持續出現在我們的閱讀視野之中,與其等待從書評介紹或者改編電影裡來認識一個新的小說家,對於認識一個說故事的人,還是從故事裡去遇見一個新的聲音。
而我們對於增加一個可能會想追著讀作品的新作者,總是歡迎的,是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4 |
4折 | 4 |
5折 | 1 |
6折 | 2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