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育實習課程,乃正式、合格、專業之幼稚園教師職前教育之必修課程。為增進中小學暨幼稚園師資培育半年教育實習課程之品質,師資培育之大學及教育實習機構密切合作,以增進師資生教育實習輔導之效能。本書乃針對幼稚園教育實習輔導之理念與實務,提出探究和討論,深具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頗值教育研究者、幼教工作者及師資生之參考。
作者簡介:
黃文樹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榮譽事蹟:
1993年榮獲臺灣省教育廳第三屆教育學術論文優等獎
1994年榮獲臺灣省教育廳第四屆教育學術論文優等獎
1996年榮獲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成果報告甲等獎
1998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
1999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
2000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
2001年榮獲樹德科技大學研究績優獎
2005年榮獲樹德科技大學研究卓越獎
章節試閱
張雪門的幼師生實習觀
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黃文樹
一、前言
我國近現代,出現了一批幼兒教育家,他們都是教育工作上的有識之士。他們在政治環境不穩定,社會經濟條件欠缺保障的窘況下,從事刻苦的幼教研究和實踐活動,探索建立本土化、科學化、普及化的幼兒教育的道路。在內憂外犯疊起的時空背景,他們的主張雖然難以廣泛地推行,但是也有相當的影響,促進了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這些幼兒教育家當中,張雪門(1891-1973)是極重要而傑出者之一。他從1918年起即投入幼教工作,至1973逝於臺北為止,凡五十五年之久,約略前後各半在兩岸獻身幼教,無論在幼兒園與幼稚師範學校的實踐,或是幼教學理的探討,都有豐碩而可貴的成果。
論者謂:「張雪門對教育工作盡心盡力,對幼稚教育鞠躬盡瘁,不虧為中國幼教之父。」(林靜子,1985:73);「張雪門先生對幼兒教育有深厚的研究,貢獻良多。其一生淡泊名利,有理想、有遠見,譽為我國『幼兒教育之父』,該當之無愧。」(王靜珠,1992:217);「張雪門是樹立『中國的』幼兒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意識到幼教師資重要性的教育家。」(翁麗芳,1993:99)
另有學者將「最早開始學前教育的實踐探索」、提出「行為課程」的張雪門,同「從家庭幼稚園起步」、揭櫫「活教育」理論的陳鶴琴(1892-1982)及「從中國第一位男性幼兒教師起步」、標舉「幼兒社會教育」的張宗麟(1899-1976),並列為「中國現代學前教育史上的浙江學派的三座豐碑」(朱宗順,2007:18)。這些評價,勾勒出張雪門一生行誼、貢獻與歷史地位的輪廓。
此處依時間順序列舉張雪門重要的幼教行誼於後:
1. 1918年,在浙江寧波創辦星蔭幼稚園。
2. 1920年,在浙江寧波與友人共同創辦二年制的星蔭幼稚師範學校,並任校長。
3. 1926年,發表《幼稚園的研究》(北新書局出版)。
4. 1927年,在北平創辦藝文幼稚園;主持孔德學校的幼稚師範部。
5. 1930年,在北平香山創辦北平幼稚師範學校(又稱香山幼稚師範學校);完成《幼稚園的學理與實施》(北平香山慈幼院出版)、《幼稚園研究集》(北新書局出版)。
6. 1931年,在北平創立中心幼稚園;付梓《幼稚園教育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7. 1933年,殺青《新幼稚教育》(上海兒童書局出版)。
8. 1934年,撰就《幼稚教育新論》(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9. 1937年,「七七事變」後,將北平幼稚師範學校遷到廣西桂林,任校長;創辦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任院長。
10. 1943年,主持遷到重慶的北平幼稚師範學校。
11. 1946年,赴臺灣,主持、開辦臺灣省兒童保育院(後稱臺灣省立臺北育幼院),任院長。
12. 1947年,受聘到臺北女子師範學校開授「幼稚園實習」等課程。
13. 1959年,完稿《幼稚園教材教法》(新潮出版社出版)。
14. 1960年,撰成《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童年書店出版)。
15. 1961年,發表《幼稚園科學教育集》(兒童書店出版);出版《實習三年》(兒童書店出版)。
16. 1966年,付梓《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臺灣書店出版)。
17. 1969年,殺青《幼稚教育五十年》(臺灣書店出版)。
18. 1973年,完成《幼稚教育論叢》(臺灣開明書店出版)。
由上面的列舉可見,張雪門畢生所致力者,一是幼稚園教育,二是幼兒師資職前教育。這也是張氏從事幼教志業的兩翼。衡諸我國近現代教育史,《師範學校法》公佈於1932年,第一所公立幼稚師範學校─江西「實驗幼稚師範學校」於1940年成立,而張雪門早在1927年,1930年便前後創辦、主持孔德與北平兩所幼稚師範學校,故稱張氏是我國幼教師資培育的「領航者」,應不為過。他在《實習三年》一書開宗明義指出:「幼教的良窳,由於主持幼教者的師資;而師資的由來,實由於師範教育的培植。」(張雪門,2009 b:392)在其眼中,幼兒園教育與幼教師資培育,是密切分不開的。他同時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指導原則,強調「實習」在師資培育的關鍵地位。
學界研究張雪門的文獻,並不算多,而針對其在幼教師資培育及幼師實習課程方面之專題探討尤屬鮮見。其中,翁麗芳(1993)探論張氏的幼教師資課程的主張,兼涉他的實習觀,可資參考。而中國大陸學者朱良(2004)、李莉和于開蓮(2009)、曾娟(2009)等亦先後發表過關於此一主題的小文,惟篇幅皆極少,無法呈現較完整的討論,實有待進一步條理。
本文旨在運用文本分析法,闡述張雪門在幼稚園師資培育的實習課程之觀點,並藉由觀點之延展,提出其對當前幼教師資培育實習課程的啟示。
二、論實習的重要性
張雪門的教育思想有一明顯特徵,即是重視直接經驗。他說:「一種真實知識的獲得,是應該以直接經驗作基礎,再來擴充間接的經驗(就是書本的知識),才能夠融合貫通。」(張雪門,2009 b:394)基於此一教育觀,他辦理幼稚師範學校的重要措施,便是加重「實習」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中的份量和地位。
早在1928年,張雪門主持北平孔德學校的幼稚師範部時,他即認識到「騎馬者應從馬背上學」的道理,採取半日授課半日實習的措施。除孔德幼師自辦的幼稚園外,還借了一個蒙養園作為幼師學生的實習場所。二年後,張雪門又應熊希齡之聘,創辦北平幼稚師範學校;隔年(1931),他還創辦一所中心幼稚園,作為北平幼師學生的實習場所。為了貫徹他重視實習的主張,還借用了北平市的幾個幼稚園(那時均為半日制,下午不上課)辦了幾個「平民幼稚園」,一切由師範生自主自理,以培養師範生全面辦理幼稚園的本領和技能(張雪門,2009 c:379-380)。
1930年至1937年間北平幼稚師範學校的實習課程即由張雪門親自授課。依學者的考察,其實施概況是:實習是從一年級第一學期到畢業為止都有的課程。第一學年第一學期每週有6節實習課,幼師生到各幼稚園、蒙養園去參觀;第二學期則每週有兩天上午到幼稚園進行部分參與和試教活動。第二學年開始便實行「完全支配」的實習,幼師為學生準備好幼稚園的場地及設備,剩下的從招生到課程與教學的安排、實施的所有事物都由幼師生負責。第三學年實習的場地更由幼稚園向前延伸到托兒所(嬰兒教保園)及向後延伸到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近以香山慈幼院的嬰兒教保園、隸屬香山慈幼院的第二校的小學及天津南開小學為實習場地;第二學期則幼師生全體移往北平西郊經營三個「鄉村幼稚園」(即前述「平民幼稚園」),從農忙托兒所、幼稚園到稍大兒童的補習教育、農民的成人教育,完全由幼師生視需求自己設計,自己執行(翁麗芳,1993:105)。
根據翁麗芳的量化統計,張雪門1927年起主持孔德學校的幼稚師範部,其實習課程佔總課程的一半。而他1930年起創辦的北平幼稚師範學校三年制的課程,每學年的上課時數均為48小時,其中實習所占的時數,三年依序是9、15、18小時。對照1935年教育部頒行的同一學制幼稚師範學校的課程規定,三個學年之時數分別是72、70、70小時,其中實習所占時間是0、6、36小時(翁麗芳,1993:112-113)。兩相比較可知,先就時數看,張雪門的實習課程在幼師三年中皆有安排,且逐年增加時數,而部頒的只安排於後二年,並集中於最後一年。再就比例看,張氏北平幼師的實習課總數是42小時,約占總課程96時數的44%;部頒的實習課共42小時,約占總時數212小時的19%。這充分彰顯張雪門重視實習的教育思想。
翁麗芳研究張雪門的幼教師資課程發現,張氏的幼教師資課程論,體現出以「實習」為中心的主張。她說:
張雪門一生的教育實踐印證其強調「實習」、「經驗」的「行動第一」的幼教師資教育原則。他以「騎馬要在馬背上學」比喻師範教育中實習的重要性,認為與其依賴書本不如實地在幼教機構裡學習來得合宜。……其所創辦的各種長短期幼教師資培養機構,「實習」課程必然占所有課程中最大比例,且必然全期間開設。……可顯現張雪門實習中心課程論之特色(翁麗芳,1993:113)。
這個論點,是信而可徵的。
張雪門一則為了呼籲幼教界及師校界重視實習課程,一則為了提供幼稚師範學校師生實施實習課程之參考,他在大病前後投下心力與時間,於1961年完成《實習三年》,此書可說是我國第一本有系統探討幼稚園實習課程的專著。該書凡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實習,第三章參觀,第四章見習,第五章試教,第六章輔導。其中二、三、四、五各章皆係病前舊稿,一、六兩章為病後所續成。他在書末卷尾語引唐儒柳宗元(773-819)〈南澗〉詩作結,其中「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一句,象徵了他對幼教師資培育的夥伴之期許,這也反映了他重視實習的一面。
三、論實習的功能
張雪門認為,實習對幼稚園師資生而言,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可歸納如下四項:
(一)實習是幼師生獲得教育學理的重要途徑
教育上有諸多原理,諸如「教育即內在理性的啟發與開展」、「教育即充實經驗與建設心靈」、「教育即刺激與反應的連結」、「教育即社會化」、「教育即文化的傳遞與創新」、「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與重組」等。師資生修習教育專業課程,或和師友進行研討活動,或憑著自己大腦運思做種種的思考,再加例證,反覆推敲,諒可充實和提昇專業知能,但所得的印象,終究不能十分明白透徹,無法組織在自己的經驗裡。
欲將理論性的教育原理納入師資生的經驗裡,依張雪門的觀察和體悟,必須透過實習。他說:
在實習中常會體驗到學理的意義,使你不但可以印證學理,有時還可以找到新學理。人類把經驗移到了書本上,已經成了抽象的凝固體,其自身實不能再有所演進。除非在具體的行動中,才能發現其弱點,才能找出更進步的途徑,而實習正能使我們得到這種機會(張雪門,2009 b:396)。
這段話同前面他所言「真知識的獲得,是應該以直接經驗做基礎」,是前後同揆的。
(二)實習是解決兒童教育問題的實驗機會
幼稚園兒童的教育問題相當繁複,包括學童行為適應問題、課程設計與教材選擇問題、教學方法與評量方式問題、工作中的人際互動問題、兒童保護與安全問題、家長親職教育問題等,可謂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對於任何一位幼教師和幼師生而言,都是鉅大的疑惑和挑戰。
幼師生職前的實習,即在提供一個實戰的現場,讓他們得以親臨實境去磨練、解決兒童教育上的各種問題,提昇其專業知能。張雪門說:
注意兒童教育問題而求其解決,自是教育者最重要的責任,但在書本上碰到問題,大家總抱著「不求其解」的態度。這種態度在實習上是萬難應付過去的。……況且書本上所寫的原理,終不免是抽象的空泛的理論,似乎什麼都包括了,但應用到實際方面,就覺得什麼都不真切。這並不是說實習不需有理論作根據,卻是說在實習中始能切實注意到兒童教育問題而求其解決(張雪門,2009 b:396)。
張雪門以幼童哭的行為為例道:
譬如一個兒童哭了,如果不能探得哭的真實原因,就沒法解決這哭的行為。你不論在口頭或紙上研究哭的問題,像煞有介事地能提出許多理由來,但在實際上,你即使能解決這問題,那啼哭的容貌便仍然呈現在你的眼前,啼哭的聲浪依然傳播到你的耳朵裡,決不容許你「馬馬虎虎」過去的(張雪門,2009b;396)。
要解決兒童教育問題,光有書面研究或口頭討論,如同紙上談兵,並不能獲得解決,只有在實習中始能面對問題,實事求是地加以克服。
(三)實習是歷練幼稚園各項工作的唯一道路
幼稚園的運作,有教保工作,有行政事宜,前者又包括教學活動、教材研究、學籍管理、成績評量、親職教育、衛生安全、公共關係等﹔後者又包括事務、文書、會計、出納等業務,在在都需要教師同仁的分工合作,方能有效運作。幼師生畢業後便要進入職場任教,確需透過實習課程參與幼稚園各項實務工作,實地歷練,以強化未來之工作能力。
幼稚園各項工作能力之培養,僅靠師校課堂上的講述與研討是不足的。張雪門指出:
會騎馬的人是從馬背上學會的;離開了馬背,儘管念一輩子的騎馬術,如果跨上馬去,還是會從馬背上翻下來。……專從書本討經驗的人,無論對教材或教法的研究下過多深的工夫,一但實際與兒童對面,那幾十雙小眼睛,就可以使你「喪魂落魄」、「手足無措」了。這不但教學上的技術如是,即是智慧測驗、體格檢查、編造預決算、拜訪家訪、輔導社會建設等一切的一切,在平時想像中都覺得最簡單最容易,但一和事實相接觸,正不知有多少困難(張雪門,2009 b:395-396)。
上面這席話,當不是危言聳聽。張氏凱切地勉勵道:「要想克服這些教學上、教師業務上以及行政處哩、社會輔導上種種的困難,沒有別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實地上實習。」(張雪門,2009 b:396)意味幼師生不必因此打退堂鼓,而是好好利用實習課程,以學生身分虛心學習,厚植將來正式擔任教師之各項能力。
(四)實習是培養幼師生教育興趣與熱忱的開端
凡對教育工作稍有經驗的人,大都承認要做一個富有教育熱忱的教師並不容易。教育工作實在是一種「良心」工作,自己是不是一個負責盡職的教師,只有自己知道(劉真,1979:284)。今日所謂教師專業精神的培養,主要的即在如何激發做教師者一種良心的自覺,始能自動自發地去做一個富有教育熱忱的教師。依張雪門的觀點,對於有意進入教師志業的幼師生來說,實習是培養幼師生對幼兒發生興趣,進而激發教育熱忱的開端。
張雪門在《實習三年》對此作了析解:
兒童,他們好像散佈幸福的天使,一天到晚,帶跳帶奔,遊戲著,工作著,永遠含著甜蜜的微笑。你,如果不是擺起老師神聖不可侵犯的莊嚴姿態,而是誠懇地付出幾分真摯的情誼到兒童身上,他們也自然有真摯的情緒給你,而且這種報酬只有多不會少!切記一個實際擔任兒童教育的人,最重要的條件,是對兒童發生興趣!發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是從兒童隊伍中來的,而實習卻是加入兒童隊伍唯一的機會(張雪門,2009 b:397)。
非但如此,許多正價的人格、任事的積極態度,也可在實習中鍛鍊出來。他接著說: 此外,一切處事待人必須具備的習慣態度,如忠實負責、詳於計畫、坦率和平、謹慎有恆、勇敢果斷,都非書本所能包辦,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才能鍛鍊出來,而實習卻正是培養這些習性的開端(張雪門,2009 b:397)。
在張雪門看來,一位幼教師徒有熟練的教學技巧,而缺乏對幼兒的興趣與教學熱忱,很容易走上機械的道路,不僅自己工作無趣,而且要阻礙下一代的進步。
四、論實習的原理
張雪門從「騎馬者應從馬背上學」的理論,推衍出實習「教學做合一」原理。此外,他還強調應該由各領域專家來擔任幼師生的實習導師,本文徑稱之為「導師多元化」原理。還有,張氏也提出實習內容應將幼稚園一切的工作全面概括在內,可界定之為「內容概括化」原理。此下分別說明張氏這三項教育實習的原理。
(一)「教學做合一」原理
1920、1930年代,中國新式幼兒教育尚在摸索、起步階段,幼稚師範學校的實習課程,也是如此。依張雪門的觀察,當時的師校實習課,有兩個「畸形發展」的「病態」:一是「教科書包辦實習」,即「教的是實習教科書,考的也是實習教科書」,將教科書看做實習課程唯一的活動,很少想到這僅是實習的參考;二是「一味活動的實習」,「對實習既沒有準備也沒有計畫,一味從活動入手。」(張雪門,2009 b:395-397)為了改善這兩大缺失,他在1930年掌理北平幼稚師範學校時,即提出「教學做合一」的原理。此一原理一方面強調「做」以革除「教科書包辦實習」之弊,另一方面注重實習的準備和計畫以改進「一味活動的實習」。
「教學做合一」,在張雪門的表述中,另名「做學教合一」;進一步說即「教的是根據學的,學的是根據做的。」(張雪門,2009 c:241)又可換一句話言即:「學本於做,教本於學」(張雪門,2009 c:148)。他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張雪門,2009 b:397)依張氏在《幼稚教育五十年》書中所述,他最早提出這個「顛撲不破」的原理,應在1937年私擬一份幼稚師範課程時正式揭櫫出來;這個觀點及其實踐到他歿世為止,未曾改變。
在當年張雪門為幼稚園課程的規劃中,強調「實習」一科內容需以行動為重心。他說: 因為以行動為重心,所以在行動中遇到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在行動中所得的經驗,才是真實的知識;在行動中所克服的困難而獲得了成功,才是真正的駕馭環境的力量。又因重視行動,自然是事應怎樣做便得怎樣學,怎樣學便得怎樣做。這樣,一切的「學本於做,教本於學」的原則已在無形中貫徹了(張雪門,2009 c:148)。
據此,他針對「幼稚園實習」課程,要求達到的標準是:(1)參觀時能調查記錄設備、教具、表冊、教學實況及兒童特殊情況;(2)見習時能供給適當的工具、材料及一部分參與活動;(3)試教時能布置環境、編制課程、支配經費及兒童一切之活動(張雪門,2009 c:147)。「教學做合一」原理已然是「實習」課程的核心。
「教學做合一」的真諦乃「教」、「學」、「做」是「一體的三面」,並非三件可以單獨分開而能存在的東西。張雪門道:「一個人做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若在狹義教育的範圍內說,教師要在做上去教,兒童要在做上去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張雪門,2009 b:398-399)又說:「既沒有準備又沒有計劃的蠢動,要想在盲目摸索的途徑中,找到實習的經驗,實在是一種最不經濟最不適宜的辦法。」(張雪門,2009 b:298)教、學、做若脫節,實習課程終將事倍功半。
張雪門提倡「教學做合一」的原理,這與他同時代的陳鶴琴的教育觀幾近。1940年,陳氏在江西省泰和縣創辦全國第一所公立的「實驗幼稚師範學校」,標舉「活教育」旗幟辦學(黃文樹、黃慧莉,2006:232)。陳鶴琴強調幼稚師範學校的指導原則是:「做中教,做中學,隨做隨習。活教材,活學生,活的教師。大自然、大社會是工作室。」(陳鶴琴,1987:4)他們同樣倡導實做實習在幼稚園師資培育上的關鍵意義和價值性。
(二)「導師多元化」原理
張雪門的幼教實習觀,還特別提出應該由廣泛的人來擔任幼師生的實習導師,諸如幼稚園教師、教導主任、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會計等,都可以成為幼師生不同實習階段(參後)的指導教師。他說:
擔任實習的導師(由幼稚師範學校指派)、幼稚園教師、教導主任,及擔任教育科的導師以及……醫生、看護士、社會工作者、演說家、會計、統計、庶務等等,似乎都可以在某一時間擔任某一種實習工作的指導(張雪門,2009 b:400)。
張雪門所謂不同實習階段可安排不同的實習導師,其規劃是:實習的第一階段「參觀」時期(一個學期),實習指導教師「應以擔任實習的導師為主,幼稚園教師為副。」第二階段「見習」時期(一個學期),實習指導教師「應以幼稚園教師及擔任實習的導師為主,而以實習主任及擔任教育科的導師為副。」第三階段「試教」時期(一個學年),「擔任實習導師者反退居於顧問地位,最多也不過是一位參議罷了。」第四階段「輔導」時期(一個學年),「實習導師必要時予以指點」之外,實習事務須向各領域專家請教、學習,這些專家也「擔任某一種實習工作的指導」(張雪門,2009 b:399-400)。
茲以醫生擔任實習的指導為例。1934年至1937年間,張雪門領導一群幼師生在北平核桃園一帶進行鄉村幼稚教育實驗,實驗區內設有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成人班、婦女班等普及教育措施,作為幼稚師範學校學生面向農村、面向社會的實習園地(張雪門,2009 c:380)。當時核桃園一帶是相當偏僻的農村,沒有醫療人才;「莊稼人的孩子整天在田野裡討生活,不是誰的腿跌破了皮,就是誰的手指被割破了,更有人讓蟲兒進入了耳朵嗡嗡作響。」於是幼師生「向校醫學習了打針、灌腸、紮繃帶、種牛痘等技術。」後來村中農婦的「大脖子」(脖子腫痛)、老人的氣喘等也都前來幼稚園向幼師實習生要藥治療(張雪門,2009 c:136)。
那時幼師實習生為了應付這些醫療工作需要,「向醫學院附屬醫院訂做了一個保健箱,箱中備有鑷子、剪刀、紗布、藥棉、酒精、紅藥水、碘酒等等,另外還有如意油、瑙砂膏等中藥。」(張雪門,2009 b:472)「疾病治療」成為幼師生實習活動的項目之一(張雪門,2009 b:481)。這也印證了張氏所謂「一切學習都是從做上出發,做什麼,就學什麼;學什麼,就教什麼。」(張雪門,2009 b:477) 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訓練下,張雪門調教的幼師實習生很多人成為「郎中兼護士」,沈秀梅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摘述如下:
有一天,一位婦人帶了一個小男孩到(幼稚園)辦公室來要藥,看小孩的頭上長滿了大小不同的熱癤。……師範生沈秀梅性情最溫柔,做事也最細心,她把瑙砂膏放在開水壺的蓋上等到熱透了一個一個攤開來,有的剪成兩塊,有的只剪了一角,一個一個都貼在熱癤上並且告訴他的母親,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小心。第二天,這個孩子又來了,熱癤的頭已經破了,用藥棉花蘸上硼酸水擦乾淨(張雪門,2009 b:472)。
這些活動,實是「婦幼保健」工作,在當時是張雪門教導幼師生進行「實習」課程的一部分。
(三)「內容概括化」原理
張雪門認為,實習之內容應將幼稚園教育所有相關的工作全面概括在內。就項目言,舉凡幼稚園的行政、建築、設備、人事、課程、教學、保育、饍食、衛生、安全、親職教育等,皆應加以實習;就範圍言,托兒所、小學等教育機構,也有必要納入實習場所。如此才能培養幼師生獨立工作的能力,才能使幼師生從實習中獲得真知識,並解決幼師生與兒童和社會的隔膜。
在實習的「試教」階段中,張雪門「要求幼稚園中的招生、編輯、選材、組織課程、指導活動、編製預決算,以及一切教學上、教師業務上、幼稚園行政上的處理,都由二年級的師範生擔任。」(張雪門,2009 b:400)以「招生」為例,張雪門的學生許德英負責「水口寺幼稚園」的招生工作,有下面記述:
水口寺是偏在鄉下。……在(城市)街上,招生起來比較順利,但是在鄉村裡可不然了。在開始時他們(家長)看我們辦幼兒園,把我們當拉夫抽壯丁一樣看得,怕死了。有的立刻把小孩子藏起來,不給小孩子出門,怕給我們拉走了,不回來似的。當我們招生廣告出來兩天,只兩三個小朋友是自來報名的,以後就沒有了。我們這次開辦幼兒園,主要是為地方服務,另是為我們的實習。……鄉下的狗真多,主人若不來趕,真要咬人。有一天,我們一行出來三人(招生),……有幾家很順利地答應使他們的小孩到我們這裡來求學。後來又到了一家,狗特別凶,請主人趕,他不但不趕,反而叫狗來咬我們。狗原是仗勢,就很凶地撲過來。……一個同學在前面,狗在他身後追上了,看看!看看!要咬到我們了。幸而還好是寒冬了,我們都穿著大衣,只好把大衣脫下掩住了全身,因大衣很大。……主人這時發現自己是不應該的,又趕忙把狗叫回了。……還好,進行訪問了四天,找來了十八個小朋友,連自動來報名的有二十一人(張雪門,2009 b:491)。
這段記錄,反映出當時實習生負責招生事宜的辛苦,甚至危險的情形,同時也彰顯了1930年代新式幼兒教育初萌時期,鄉下農村一般人教育觀念的水平。 另外,幼師生在幼稚師範學校的時候,終日除了上課下課外,很少接觸社會的機會。因此,他們對於社會便有隔閡、距離。畢業後,進入幼稚園任教,面對各式各樣家長及其層出不窮的要求和意見,便常常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能在師校課程中增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學、社會與文化等有關社會的課程,借以促進幼師生對社會的認識,固然有益。然而,學校內授課,與實際仍有落差。為此,張雪門提出幼稚教育實驗區計畫,並加以實踐,前述他在核桃園地區辦理的幼稚園,輔導幼師生利用實習後期從事包含家庭訪問、親職教育、社會工作等在內的「輔導」,即箇中典範。
張雪門關於「輔導」的作法,有如下敘述:
輔導在縱的方面是由兒童的隊伍出發,向兒童家庭推進的是家庭訪問、親職教育;同時更由個案工作求得整體的聯絡,向學校單位前後延伸至托兒所和小學低年級。橫的方面,是向廣大的社會聯繫,包括社區調查、營養站、衛生站、輔導會、導生班。這些工作,一律由三年級的師範生負責,他們要自己計畫,自己分配工作,自己檢討並改進,實習導師必要時予以指點(張雪門,2009 b:400)。
由上可知,張雪門的實習計畫在內容上,從教學到行政;在空間上,從校內到校外;在層級上,從幼稚園向下延伸到托兒所、向上擴展到小學低年級,「概括性」色彩濃厚。
張雪門的幼師生實習觀 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黃文樹 一、前言 我國近現代,出現了一批幼兒教育家,他們都是教育工作上的有識之士。他們在政治環境不穩定,社會經濟條件欠缺保障的窘況下,從事刻苦的幼教研究和實踐活動,探索建立本土化、科學化、普及化的幼兒教育的道路。在內憂外犯疊起的時空背景,他們的主張雖然難以廣泛地推行,但是也有相當的影響,促進了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這些幼兒教育家當中,張雪門(1891-1973)是極重要而傑出者之一。他從1918年起即投入幼教工作,至1973逝於臺北為止,凡五十五年之久,約略前後各半...
目錄
編著者序/黃文樹
各篇作者簡介/黃文樹
張雪門的幼師生實習觀/黃文樹
我國師資培育法制之教育實習事務相關規範評析/周俊良
從教育實習目標探討教育實習機構的能為/陳建銘
幼保系實習指導教師的角色扮演/潘世尊、趙蕙鈴、廖瑞琳
實習生實習過程面對的挑戰與適應問題之探究和反思/張雅晴、李鴻章
科技大學幼教實習生的實習困擾─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94學年度到98學年度幼教實習生為例/許美華
幼教學程教育實習實習生實習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鄭進丁
學前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之探討/張麗芬9 職前幼教師專業學科態度之探討─以數學為例/陳埩淑、陳義汶
運用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促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歐舜蘭
編著者序/黃文樹
各篇作者簡介/黃文樹
張雪門的幼師生實習觀/黃文樹
我國師資培育法制之教育實習事務相關規範評析/周俊良
從教育實習目標探討教育實習機構的能為/陳建銘
幼保系實習指導教師的角色扮演/潘世尊、趙蕙鈴、廖瑞琳
實習生實習過程面對的挑戰與適應問題之探究和反思/張雅晴、李鴻章
科技大學幼教實習生的實習困擾─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94學年度到98學年度幼教實習生為例/許美華
幼教學程教育實習實習生實習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鄭進丁
學前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之探討/張麗芬9 職前幼教師專業學科態度...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1-08-01ISBN/ISSN:978986221803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