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文先生認為「後唐宋體」代表的舊體詩在二十世紀不但參與了歷史,同時也構建了自身。這並不是簡單地以詩見證歷史,而是以詩創造歷史,構建新的人性、新的歷史靈魂。
後唐宋體在這方面確乎與唐宋體迥異。我以為,後唐宋體這一概念不但從認識論上改變了二十世紀舊體詩的格局,同時也改變了整個現代文學的內涵。讀罷王先生這本詩話,回頭再看現代舊體詩史,確有給人「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之感。同時,它也把現代和當代文學史如何處理舊詩這一課題推到了學術前臺。
這本詩話或以詩,或以詞為專節論及的每位詩人作結,且能切當懇妥,體貼入微,尤可見出王先生駕馭舊體詩詞的能力。
——西渡(詩人)
作者簡介:
王尚文
一九三九年三月生,浙江遂昌人。一九五六年畢業於浙江衢州師範,一九六○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先後在金華師範、金華一中任教語文二十八年。一九八八年調入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語文教學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至二○○八年。曾出版《語感論》、《走進語文教學之門》(與人合著)、《語文教育學導論》、《人文‧語感‧對話——王尚文語文教育論集》等著作;參與主編《浙江師大版初中語文課本(實驗本)》、《新語文讀本》、《現語文(初中讀本)》《大學語文》等教材。
章節試閱
緒言
這本小小的詩話,所談論的主要是新詩興起以來的所謂舊詩,管窺筐舉,難免淺薄,甚至還有謬誤。所以寫者,全?興趣;所以付梓者,只?求教於讀者。否定了淺薄,深刻就出來了;橫掃了謬誤,真理就出來了,我願意當這個靶子。
魯迅曾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動手」 ,說得似乎並不確,因?宋人走出了新路,取得了幾可與唐比肩的巨大成就。聞一多的見解就和魯迅略有區別,把下限定在北宋。他在〈文學的歷史動向〉一文中說:「……詩的發展到北宋實際也就完了,南宋的詞已經是?弩之末。就詩本身說,連尤楊范陸和稍後的元遺山似乎都是多餘的,重複的,以後的更不必提了。我只覺得明清兩代關於詩的那許多運動和爭論,都是無謂的掙扎。每一度掙扎的失敗,無非重新證實一遍那掙扎的徒勞無益而已。這段話關於南宋詞的評價我們姑置勿論,關於明清兩代詩的論斷,我以?是基本正確的。
如果說詩到「唐宋」已被做完,則大體近於事實。於此,清初葉燮在其《原詩》中就曾指出:「譬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則其根,蘇李詩則其萌芽由?,建安詩則生長至於拱把,六朝詩則有枝葉,唐詩則枝葉垂蔭,宋詩則能開花,而木之能事方畢。自宋以後之詩,不過花開而謝,花謝而復開。」 ?功也說:「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唐人詩是嚷出來的,宋人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後詩是仿出來的。」 仿者,我想就是模仿的意思吧。初學寫詩,難免模仿,也可以模仿,甚至應該模仿;但詩人寫詩,模仿就沒出息了。所謂嚷、想、仿,只是就其大端而言,自然不能總括唐、宋、元明清詩風的全部,他自己也說「不可理解得太絕對」。比如就唐詩而言,稱得上「嚷」的主要是盛唐李白和邊塞詩派。老杜「語不驚人死不休」,他作詩是深思熟慮的,他是唐人,但已開宋詩之先河。就宋人而言,兩宋之交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江西詩派提倡點鐵使事用典,「想」著作詩,但也有不遑「想」、不屑「想」的,如楊萬里的性靈詩、陸游的時事詩等。?功想必不會以?宋以後的詩全是出自模仿,只是就其基本傾向而言;宋以後詩肯定也有長出來、嚷出來、想出來的,只是少數而已;即使是長、嚷、想出來的,其中也難免有仿的成分。好比生物的基因沒變,其生長的形態就也基本不變。宋以後詩,唐音宋調已經?它提供了基因,「不過花開而謝,花謝而復開」罷了。
「唐」「宋」兩詞,既是朝代名稱,從詩看,也是風格的標誌。唐人有宋調,宋人有唐音,但唐音宋調作?舊詩又有更多共同的特質,形成了完備、豐富、精緻且有極?自我繁衍能力的題材系統、意象系統、語言系統、格律系統、技法系統、風格系統等。宋後之元、明、清不是沒有拓展,不是沒有創新,更不是沒有優秀的詩人詩作;但其創新、拓展基本上是局部的、個人的;也就是說,唐宋所形成的整體特質,並沒有在整體上、群體中被被超越,大體上走的還是唐宋的路子,即沒能翻出如來的掌心。元詩、明詩甚至成就更高的清詩,元、明、清只有朝代的意義,而沒有風格的標誌含義。從整體看,元、明、清和民國及以後的詩人只是豐富了唐宋,未能真正走出唐宋的樊籬,突破唐宋的窠臼。我稱之?「唐宋體」。這裡我特別要?調「唐宋詩」與「唐宋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唐宋體」並不覆蓋「唐宋詩」,而專指唐宋之後模仿唐宋的一種詩體。
新詩興起之後,一直在活躍著的唐宋體似乎出現了難以逆轉的?勢,儘管仍有不少可讀甚至堪稱優秀的作品,但終究沒能形成氣候。葉聖陶曾經慨嘆說:「舊詩精神上的壞處在於模仿,在於酸腐,在於虛假,少數的真詩人固然能跳出這個範圍,但是屈指算來,真是少了。」 可喜的是,以聶紺弩?代表,包括胡風、?功、李銳、楊憲益、邵燕祥、何滿子、黃苗子等詩人,在胡適、周作人、陳獨秀、魯迅、陳寅恪等前輩長期探索的基礎上,於唐宋體之外另闢新境,另創新風,形成了一個氣質、風格幾乎全新的流派,「唐宋體」的基因才發生了變異。我稱之?「後唐宋體」。唐音宋調庶幾已經覆蓋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幾乎無境不到,創新?難,無怪唐宋之後的唐宋體詩往往只有量的增加,而少有質的突破。如前所說,元明尤其是清,詩人還在掙扎,不時寫出一些好詩來,兩三百年之間畢竟有那?多的詩作者。但更多的是偷境、偷格、偷句的克隆之作,充其量是改頭換面得比較巧妙而已。在清之後,由於唐宋體經過了元明清的加固、修補、完善工程,詩作者往往只要一張口、一下筆,幾乎就是唐宋體。縱有許許多多新的內容,也只能裝進唐宋體的舊瓶。這是說清以後的舊體詩作者沒有才華,不想沖出圍城,實乃歷史的宿命。聶紺弩等詩人之所以重要,就是他們敢於抓住歷史的機遇,挑戰歷史的宿命,創造了嶄新的後唐宋體。由詩經而楚辭而漢樂府詩而魏晉南北朝詩而唐詩、宋詩而唐宋體詩,再到後唐宋體詩,我以?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如果說在後唐宋體出現之前,現代文學史尚有理由將舊體詩拒之門外,那?在後唐宋體出現之後的現代文學史再採取鴕鳥政策,無視其作?「現代文學」的存在,就只能目之?無知或蠻橫了。
做人要寬容,讀詩亦復如此。在白話文運動中,胡適和章士釗立場對立,最後卻握手言歡,胡送了一首舊體詩給章,而章也送了一首新詩給胡。他們的態度值得學習。新詩和舊體詩之間,舊體詩宗唐者和宗宋者之間,唐宋體和後唐宋體之間,不要相互否定、相互攻擊,而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進而相互切磋、相互吸取。只要是真詩人、真讀者,都會在它們中間發現詩,真正的好詩。當然應當提倡、尊重個人愛好的空間,你可以不喜歡舊詩,但不要一概視同垃圾;你也許不喜歡新詩,但不要全都看成兒戲。不過,本詩話的主旨在於?「後唐宋體」鼓與呼。
全書共分總說、唐宋體例談、後唐宋體源流、後唐宋體舉要等四個部分。所談及的近三十位詩人,有關部分並不是想要對他們的詩歌創作作出全面評價和論述,往往只是取一瓢飲,寫的是一得之見,點點滴滴,既無系統,更不全面。這是我特別要鄭重加以說明的。
緒言
這本小小的詩話,所談論的主要是新詩興起以來的所謂舊詩,管窺筐舉,難免淺薄,甚至還有謬誤。所以寫者,全?興趣;所以付梓者,只?求教於讀者。否定了淺薄,深刻就出來了;橫掃了謬誤,真理就出來了,我願意當這個靶子。
魯迅曾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動手」 ,說得似乎並不確,因?宋人走出了新路,取得了幾可與唐比肩的巨大成就。聞一多的見解就和魯迅略有區別,把下限定在北宋。他在〈文學的歷史動向〉一文中說:「……詩的發展到北宋實際也就完了,南宋的詞已經是?弩之末。...
目錄
序:二十世紀舊體詩史的建構╱西渡
緒言
一、總說
(一)關於詩
(二)新詩與舊體詩
(三)「唐宋體」概說
(四)「後唐宋體」概說
二、「唐宋體」例談
(一)柳亞子
(二)郭沫若
(三)郁達夫
(四)田漢
(五)蘇淵雷及其詩友
(六)牟宜之
(七)錢鍾書
(八)何其芳
(九)鄧拓
(十)釋敬安
三、「後唐宋體」源流
求變的嘗試
(一)黃遵憲
(二)康有?、梁?超
(三)譚嗣同
前輩的探索
(一)胡適
(二)魯迅
(三)周作人
(四)陳獨秀
(五)陳寅恪
(六)老舍
(七)沈祖棻
四、「後唐宋體」舉要
(一)聶紺弩
(二)胡風
(三)?功
(四)黃苗子
(五)楊憲益
(六)李銳
(七)何滿子
(八)邵燕祥
(九)柏楊
後記
序:二十世紀舊體詩史的建構╱西渡
緒言
一、總說
(一)關於詩
(二)新詩與舊體詩
(三)「唐宋體」概說
(四)「後唐宋體」概說
二、「唐宋體」例談
(一)柳亞子
(二)郭沫若
(三)郁達夫
(四)田漢
(五)蘇淵雷及其詩友
(六)牟宜之
(七)錢鍾書
(八)何其芳
(九)鄧拓
(十)釋敬安
三、「後唐宋體」源流
求變的嘗試
(一)黃遵憲
(二)康有?、梁?超
(三)譚嗣同
前輩的探索
(一)胡適
(二)魯迅
(三)周作人
(四)陳獨秀
(五)陳寅恪
(六)老舍
(七)沈祖棻
四、「後唐宋...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1-05-01ISBN/ISSN:978986221710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0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