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一定要看醫生嗎?
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難免讓人質疑醫生一定是對的嗎?
頭痛,腦神經外科醫師說去照腦波;
家醫科醫生說是小感冒,吃點藥就好;
身心科醫師說是壓力大,要放鬆心情;
你該聽哪一位醫師的話呢?
我們的身體結構就跟醫療體系一樣複雜,
究竟生什麼病該看哪一科、找哪位醫師,永遠讓人搞不懂!
本書詳細解析看醫師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教你如何選對醫院看對科、找對好醫師,
是一本居家必備的基礎醫療書。
【內容介紹】
你看對科,找對醫師了嗎?
1.暈眩應該看 □耳鼻喉科 □腸胃內科 □新陳代謝科 ?
2.四肢麻痺應該看 □ 海底高壓氧科 □腦神經內科 □放射腫瘤科 ?
3.骨折應該看 □核子醫學科 □骨科 □復建科?
4.腰痛應該看 □婦科 □整形外科 □復建科?
5.關節疼痛應該看 □ 放射診斷科 □疼痛科 □風濕免疫科?
6.身體異常發冷或發熱 應該看 □ 皮膚科 □腸胃內科 □ 感染科 ?
7.持續的口乾舌燥應該看 □泌尿科 □耳鼻喉科 □牙科 ?
8.頭痛應該看 □職業病科 □家醫科 □腦神經外科 ?
9.氣喘應該看 □呼吸科 □耳鼻喉科 □胸腔外科?
10.心悸應該看 □肥胖科 □血液腫瘤科 □心臟外科?
答得出7題以上者,具備基礎醫療知識,建議參考此書,了解更多正確就醫資訊!
答出6題以下者,強烈建議先看本書,才不會看錯科別和醫師!!
答不出5題的朋友,請勿拿生命開玩笑,沒看過本書,千萬別找醫生!!!!
------------------------------------------------------------------------------------------------------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症狀,很有可能伴隨各種疾病而來,你是否懂得觀察症狀的變化過程?能否辨別是否具有威脅生命的危險性?需要去看醫生嗎?要掛哪一科別呢?
美國醫療學者曾說:「你找誰看,就等於你會得到什麼診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也曾經指出:「有些病是去看那一科的醫生,就會被診斷成那一科的病。即使有同樣的病癥,但因看不同科,會得到不同的治療,這很危險!」
在台灣跑錯科、看錯醫生的情形屢見不鮮,而是不是該去看醫生了,也困擾很多人。
本書由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資深醫師執筆,將30多種任何人幾乎都有可能經驗到的症狀和病痛,用口語化的詞彙詳細解說,關於病痛的類型、發生原因,並輔以圖表與生動插圖加以說明,彙集所有看醫師之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讓你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小病痛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
身體是自己的,在醫療資訊不對等的現代(通常是賣方「醫生」市場,不是買方「病人」市場),擁有本書加強自己的醫療知識,是每個人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一件事。
作者簡介:
山田修
1975年,新潟大學醫學部畢業。1985~1987年,法國政府公費留學。
目前是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血液內科準教授、研究部長;日本內科學會綜合內科專門醫師暨指導醫師;血液學會專門醫師暨指導醫師;東洋醫學會專門醫師。
吉良有二
1974年,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畢業。1980~1982年留學美國,就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部。
目前是公立昭和醫院循環器內科部長暨臨床研修部長,為日本內科學會認證之內科醫師、循環器專門醫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蒐集日常生活最容易碰到的身體狀況,如頭痛、暈眩、發熱、咳嗽、腹痛等等,詳細將其類型、發生原因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清楚解說,並佐以插圖和照片,就危險狀況逐一分析、提醒,不但讓讀者一目瞭然,也有助於理解醫護人員所告知的診斷結果與日後復健。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透過書中的觀念,分辨身體發出的警訊,究竟是單純的生活作息所引起的不適,抑或是疾病的徵兆,還可獲知生活中常見症狀的醫學常識及照護方式,並判斷該如何尋求醫生協助。是一本居家必備的健康照護的工具書。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連瑞猛理事長
這是一本相當用心而值得一讀的好書,提供學習自己能處理的醫療知識,並說明各種原因的危險性、處理原則及需要轉診的科別。補足了讀者醫學知識上最困惑及最需要被教育的部分。
──台大預防學博士 陳皇光醫師
名人推薦:本書蒐集日常生活最容易碰到的身體狀況,如頭痛、暈眩、發熱、咳嗽、腹痛等等,詳細將其類型、發生原因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清楚解說,並佐以插圖和照片,就危險狀況逐一分析、提醒,不但讓讀者一目瞭然,也有助於理解醫護人員所告知的診斷結果與日後復健。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透過書中的觀念,分辨身體發出的警訊,究竟是單純的生活作息所引起的不適,抑或是疾病的徵兆,還可獲知生活中常見症狀的醫學常識及照護方式,並判斷該如何尋求醫生協助。是一本居家必備的健康照護的工具書。
─...
章節試閱
頭痛與對症照護
頭痛是十分常見的症狀,它可能伴隨著各種疾病而來,因此患者有必要觀察自己的頭痛過程變化,明辨其是否具有威脅生命的危險性。
12頁
頭痛可大致分為三大類型。患者應明確分辨別自己的頭痛屬於其中的哪一類型,而後進行對症的處理。
平日最常見的頭痛,不外乎由宿醉、食用冰涼飲食、吹到冷風、壓力大、睡眠不足、疲倦等因素引起,並不需要太過擔心。而如果頭痛是因為腦腫瘤、腦膜炎或是蜘蛛膜下出血等腦部病變造成,就要接受緊急的醫療處理。
反覆發生的慢性頭痛,又分為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和陣發性頭痛,可依照症狀的程度不同,分別做對症治療。
如果頭痛已經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困擾,或是定期的反覆發作,就要強烈懷疑罹患了慢性頭痛。為慢性頭痛所苦的人口,出乎意料的多。以日本全國16歲以上的人為對象所進行的調查顯示,慢性頭痛的人口竟然超過25%。
依據最新的國際頭痛醫學會所認定的分類標準,慢性頭痛分為以下三大類。
頭痛的判斷重點與因應
認識頭痛的類型
↓
日常的暫時性頭痛
因為腦部或全身性的疾病引發的頭痛
反覆的慢性頭痛
↓
針對頭痛的類型加以處理
日常的頭痛
原因 飲食(冰淇淋、酒精等)
天候(寒冷、陰雨、低氣壓等)
環境(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等)
光線(反射光或逆光等的刺激)
運動(尤其是激烈運動等) →觀察狀況即可
睡眠(睡眠不足或過度、午睡被打斷等)
緊張、疲倦、工作、人際關係
藥物(特別是血管擴張劑、低血壓治療藥物)
月經、生理痛
定期發生的頭痛(慢性頭痛)
類型˙偏頭痛 偏頭痛
˙緊縮型頭痛 慢性頭痛
˙陣發性頭痛 緊縮型頭痛 陣發性頭痛
13頁
˙偏頭痛 ˙緊縮型頭痛(混合性頭痛)˙陣發性頭痛
此外,三叉神經痛和慢性頭痛經常容易被混為一談。其實它的發病原因和表現症狀都和慢性頭痛不相同,請加以留意。
偏頭痛
偏頭痛的症狀有如下特性。
偏頭痛的族群以女性為多,一個月可發作一至二回,頻繁的人甚至一周發作二至三回。頭痛一旦發作,需要數個小時才止,時間長的可以持續三天左右。
頭痛部位可發生在單側,甚至是雙側,劇烈的疼痛會跟隨著脈搏的跳動頻率而一陣一陣的緊抽,其疼痛的程度已經造成患者無法正常作息,躺臥休息可以緩解疼痛。
偏頭痛發作時,會對聲音或光線變得敏感,周邊環境吵雜,或是突然來到光亮之處,還會加重疼痛症狀。
偏頭痛的診斷一般沿用國際頭痛分類的診斷基準,詳細內容請見相關醫學專門書籍記載。
偏頭痛的誘因
藥物(口服避孕藥、血管擴張劑等)→ ←劇烈運動
生理期→ ←壓力(釋放之後發作)
煙霧、噪音→ ←睡眠不足
抽菸、人多→ ←巧克力、起司、紅酒、堅果類
以下物質會擴張血管,可能誘發偏頭痛。雖然不是絕對禁食,但是仍要把握適度的原則。
谷氨酸(化學調味料):尤其是中國菜或是拉麵,可能引發偏頭痛。
亞硝酸鹽(添加在火腿、臘腸等肉類加工食品當中)
酒精(特別是紅酒或啤酒)?
其他像是巧克力當中含有苯乙胺,可能誘發頭痛。還有起司、堅果類(含有酪胺酸,會刺激交感神經終端釋放血管收縮物質正腎上腺素,血管收縮之後再度擴張,就會引發頭痛)、柑橘中的奧克巴胺,都可能誘發偏頭痛。
14頁
緊縮型頭痛
日本人常見的慢性頭痛類型,患者也常見於中高齡人口,不像偏頭痛多發生於女性,緊縮型頭痛並沒有明顯的男女性別差異。
緊縮型頭痛是一種幾乎天天發作、發作時有如頭戴緊箍似的緊縮疼痛。疼痛可能持續終日,也可能在幾個鐘頭內消失。其疼痛強度是可以忍受的,較少造成日常生活的障礙。和偏頭痛不同,緊縮型頭痛並不會因為改變身體姿勢而加重疼痛,也不會引發噁心嘔吐,或受到聲光的刺激而加重症狀。但患者不時會感到頭重腳輕、眼前昏花,所以眼睛容易疲累。
這類型頭痛患者都有肩頸僵硬問題,舒緩僵硬可以減輕頭痛症狀。有的患者會因為頭疼而全身無力。
緊縮型頭痛的原因
緊縮型頭痛是因為壓力所引起。壓力可分為兩大類別。
1.精神性的壓力:精神壓力的累積會造成神經和肌肉緊張,這一緊張會影響腦部的功能,使其無法適度調節對疼痛的反應,造成持續性的頭痛。
2.肉體上的壓力:不自然的姿勢等會造成肌肉負擔,成為身體的壓力來源,進而引發頭痛。典型案例就是終日坐在電腦螢幕前的上班族。
治療緊縮型頭痛有以下三種途徑,最大的訣竅就在於舒緩緊張。與其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不如從事柔軟操或散步為佳。
壓力管理:令人意外的是,許多患者並未自覺到壓力上身。
姿勢管理: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藥物治療:在進行前述兩種治療的同時,如果有必要,可以配合使用藥物。
緊縮型頭痛與偏頭痛症狀交錯的混合型頭痛
緊縮型頭痛當中還包含一種症狀表現複雜的慢性混合型頭痛,這一類型頭痛兼俱了緊縮型頭痛與偏頭痛的症狀,患者每天都承受頭部緊箍的痛苦,時而必須忍受劇烈的疼痛,到了噁心嘔吐的地步,這時候應該趕緊送醫,並建議接受內科的診治。
之所以建議接受內科治療,是因為雖然同為慢性頭痛,但是緊縮型頭痛與偏頭痛的用藥是不相同的。治療緊縮型頭痛基本上使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而治療偏頭痛則相反,必須使用血管收縮藥物來鎮痛。
15頁
陣發性頭痛
陣發性頭痛是發生在單側眼球後方的劇烈疼痛,患者會感到眼球深處遭到刨挖,或像是遭到鐵鎚敲擊般的痛苦。
患者大約每年會遭受一到兩次強烈的疼痛襲擊,它的發作方式有如陣發性地震一般。為期一到兩個月,期間幾乎天天發生,發作時間持續一到兩個小時,因此被稱為「陣發性頭痛」。陣發期結束後,症狀會完全消失。發作疼痛的單側眼球或者因充血而一片血紅,或者淚水撲簌而下,而另一側正常的眼睛則沒有以上症狀發生。
陣發性頭痛幾乎都在黎明時分的固定時間發作,患者在睡夢中突然遭受劇烈疼痛的襲擊,從此陷入頭痛不知何時將要發作的莫大恐懼中,更加深了患者的困擾。
和偏頭痛相反,陣發性頭痛幾乎以男性佔壓倒性多數,而且是一種早在20、30歲便開始發病的慢性頭痛。
陣發性頭痛的治療與注意事項
由於陣發性頭痛的疼痛主要來自腦血管的擴張,因此在疼痛一開始發作時便服用具有防止血管擴張的預防性投藥,也就是以麥角胺鹼為主成分的咖啡因藥物。固定在清晨發作頭痛的人,可以在就寢前預先服藥。
陣發性頭痛發作期間,一旦接觸酒精飲料,必定會誘發劇烈頭痛,因此患者應禁絕一切酒精飲料。而狹心症患者服用硝化甘油一類的血管擴張藥物,同樣會誘發陣發性頭痛,因此這樣的病人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此外,還有不少人每逢搭飛機,必定發作陣發性頭痛。一般認為,這和氣壓的變化或調節生理時鐘的退黑激素有關。
危險的頭痛:發生以下症狀時要留意
疑似蜘蛛網膜下出血症狀。
疑似髓膜炎症狀。
疑似腦出血症狀。
疑似腦腫瘤症狀。
疑似慢性硬膜下血腫。
疑似側頭動脈炎。
疑似發生危險頭痛時,應盡速尋求醫師診斷,求診科別以內科、神經內科、腦神經外科為適當。
(1)在蜘蛛膜下 出血:
發作劇烈頭痛前,有部分患者曾遭逢從未經驗過的頭痛。由於蜘蛛膜下出血的頭痛來襲之後一小時,其症狀的變化將會左右往後的病情發展,因此一旦發生如此強烈的疼痛時,患者務必要爭取時間,搭乘救護車等,以最快速度前往腦神經外科就醫。過去普遍認為「不可移動傷者」,但即使不移動病患,其實預後結果仍然相同,因此與其保持病患靜止,不如盡快就醫為宜。
根據目前統計,以救護車運送就醫的病患當中,有三分之一能復原到重新回歸社會的良好狀態。
頭蓋骨 硬膜
頭皮 蜘蛛膜
動脈瘤 軟膜
血管
17頁
(2)髓膜炎:
引發的頭痛與緊縮型頭痛類似,但是會伴隨發熱症狀,從頸部蔓延到後頭部的疼痛感強烈,部分患者的頸部後側(頸項)變得僵硬。髓膜發炎會令人變得極端敏感,晃動頭部、使勁或是活動身體都會加重疼痛。
髓膜炎是因為腦的髓膜感染病毒或細菌,引起發炎症狀。病毒性髓膜炎的頭痛程度輕微,患者若非免疫力低下,即使不接受治療,也能自然痊癒。但是細菌性髓膜炎一旦延誤治療,將會在腦部留下後遺症,甚至危及性命,因此必須盡早就醫。
(3)腦出血:
腦血管破裂造成的血腫會造成突然頭痛,出血數分鐘之內,患者就會變得口齒不清,還會出現半身無法隨意活動、手足麻痺、影像複視等症狀。
隨著頭痛程度愈強,患者會開始噁心、嘔吐,甚至意識模糊。臨床上,有些腦血腫在數小時之間範圍持續擴大,症狀惡化加遽,患者千萬不可輕忽。
腦出血多半在日常作息活動當中發作,而病因幾乎都可歸咎於高血壓。本症的治療固然可用腦部外科手術吸引出腦內的血塊,不過多數臨床個案仍以內科治療化解血腫為有效手段。
(4)腦腫瘤:
當頭部全體或一部分持續感到沉重或頓痛,並且因為這樣的慢性頭痛引發嘔吐或痙攣,就要懷疑是腦腫瘤。嘔吐與痙攣的發生,是因為腫瘤造成腦中壓力升高所引起。
18頁
腦腫瘤誘發的頭痛多半在早晨發作,咳嗽或使力的時候也會引發頭痛。因腫瘤在腦內發生的部位不同,患者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包括手腳無力或不能動彈、言語障礙、視野狹窄、視力障礙、身體失去平衡感的平衡障礙等。和其他頭痛不同的是,患者會因為整個頭部沉重所苦,而並非感受到頭部某一特定區域的疼痛,而且這樣的沉重感終日揮之不去,特徵是「每到晨間頭痛加劇」。
腦腫瘤造成的頭痛一旦發作,除非送醫治療,否則無法停止。如果頭痛持續一至二週,始終無法緩和,就要及早接受腦神經外科診療。
(5)慢性硬膜下血腫:
頭部遭受撞擊,經過相當時日之後出現慢性頭痛,並出現半身不遂或痴呆等意識障礙,就要懷疑是慢性硬膜下血腫。有些患者是因為酒醉跌倒,在意識不清的狀況下傷及頭部而不自覺,因此無法確定受傷出血的明確時間,針對這一點必須要留意。
慢性硬膜下出血是從腦部通往硬膜的靜脈遭受外部的撞擊而斷裂,在硬膜與蜘蛛膜之間發生出血,導致血塊凝集。因為靜脈的出血量少,遭到撞擊後不會立刻出現症狀,往往在一兩個月之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即使發生了本人不自覺的輕微撞擊,也可能造成慢性硬膜下血腫,這時容易和老人失智症混淆。
由於這是一種難以早期發現的病痛,因此一旦出現症狀,就要立刻尋求腦神經外科的診察。治療方法採取所謂的「穿頭術」,方法是在頭蓋骨打開小孔,吸引出血塊,是一種局部麻醉即可施行的手術。
頭蓋內出血的種類
頭蓋骨折 硬膜外出血 頭蓋骨 硬膜 蜘蛛膜 軟膜
硬膜下出血 蜘蛛膜下出血
腦出血 大腦 那時候有過……
19頁
(6)側頭動脈炎:
側頭動脈炎的患者能自覺單側或雙側頭部有搏動性的強烈頭痛,有的患者在啃咬或咀嚼時,肌肉的咬合也會牽動頭痛。側頭動脈炎發病的原因是分佈在側頭部皮下的淺側頭動脈發生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患者可見側頭部發紅,並且能夠觸摸到細線一般細長而又腫大的淺側頭動脈。類似的血管炎症狀也會發生在眼動脈,大約四至五成的患者因而發生視力障礙,約有一成失明。本症常見於50歲以上人口,以高齡者居多。
患者應盡早至神經內科或腦外科的專門醫院就醫,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我應該找哪一位醫生呢?
認真看待頭痛的醫生、能夠用淺顯易懂的話語說明病情的醫生、不會不懂裝懂的正直醫生。
拒絕不聽患者陳述的醫生
拒絕與你的基本認知相牴觸的醫生
誠如上述,頭痛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誘發,也可能是無特定疾病的慢性偏頭痛。
前者從腦腫瘤、蜘蛛膜下出血等重症,到蛀牙、慢性副鼻腔炎等的輕症不等,後者則是偏頭痛或緊縮型頭痛。
因為頭痛而求診的病人,求診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三點:
希望排除疼痛。
不明白疼痛的原因而感到不安。
想要拿到醫生的診斷書。
初步可以考慮前往交通便利的內科求診,能節省時間。而長時間疼痛或疼痛逐漸增強,還是伴隨有其他症狀出現時,則要直接求助神經內科或腦神經外科。
患者若能自行記錄疼痛的性質與特徵,將有助於和醫師的溝通。
當「火燒心」、消化不良時
胸口灼熱
打嗝
胸痛
溢酸水
進食後,你有過以上不舒服的症狀嗎?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是胃食道逆流了。
206頁
「火燒心」的原因
必須矯正生活習慣者 必需積極接受治療者
暴飲暴食 逆流性食道炎、胃食道逆流
攝取刺激性食物 食道裂孔疝氣
攝取易導致消化不良的食物 食道癌
腹壓上升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壓力 膽結石
胃、十二指腸潰瘍
心臟、呼吸系統疾病
因為生活習慣不良而引起的胸口灼熱,有以下幾種主要原因:
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後,胃的內容物變多,被迫分泌大量胃酸,酸性增強便容易導致胃的內容物逆流。站立或坐著時,由於受到重力作用,逆流比較輕微,然而一旦躺下,就會感到胸口灼熱。
攝取刺激性食物:抽菸,或食用巧克力等特定食物,會讓食道下部括約肌活動力下降。此外,酒精或咖啡等會刺激胃酸分泌,易導致胃酸逆流,也成為胸口灼熱的原因。
攝取易導致消化不良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需要的消化時間較長,易導致胃的內容物逆流。
腹壓上升:肥胖或懷孕造成腹壓上升,部分的胃遭受橫膈膜擠壓而突出,造成胃的內容物逆流。
過度的壓力 :太大的精神壓力會誘發胃酸過度分泌,成為胸口灼熱的原因。
胸口灼熱也可能潛伏了某些疾病的徵兆,若是以下狀況,就有必要加以治療。
逆流性食道炎、胃食道逆流,是引發火燒心最常見的疾病。誠如病名的字面所呈現的意義,這是胃液往食道逆流,所引發的胸口灼燒、胸悶、胸痛。
食道裂孔疝氣則是食道下部的括約肌老化而鬆弛無力所造成,隨著高齡化而愈常見。
胸口灼熱是食道癌的典型初期症狀之一。特別是食用熱食的時候,胸口(食道)周邊會感到刺痛,就要留意了。
其他包括狹心症、膽結石、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同樣會表現出胸口灼熱的症狀。臨床上也不乏因為胸口灼熱而發現胃癌的個案。另外還有一種沒有胃酸逆流的功能性胸口灼熱,屬於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的一種(稍後將有說明)。
還有的胸口灼熱其實是狹心症的症狀表現,因此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如果排除胃部和食道問題,就有必要懷疑胸口灼熱可能是狹心症所引起。
207頁
逆流性食道炎的自覺症狀
胸口灼熱(火燒心的感覺)
反酸水(酸味或苦味的物質湧上喉頭)
嗳氣
無論是否吃過東西,都感到食物堵塞在胃裡。
喉頭有異物感
久咳不癒
(闕漏一個)
背痛
胸痛(應考慮多種可能性)
種種自覺症狀同時發生,且多半還有症狀轉移的現象。典型的變化有胃悶、胃脹,繼之是分泌過多的胃酸破壞了胃和食道的黏膜,造成胃痛、火燒心,接著是食物在未消化的狀態下被輸送到小腸,造成腹瀉。
此外,受到壓力等的影響,胃的運動或功能發生障礙,也會出現噁心、嗳氣、食慾不振、便祕等症狀。
胸口灼熱發生的機轉與逆流性食道炎
a食道
b胃液、胃內容物逆流
c十二指腸
d發炎
e食道下部括約肌
f胃
g胃液分泌
胸口灼熱是逆流性食道炎的典型自覺症狀。病如其名,這是胃液逆流進食道,造成火燒心、胃脹、胸痛。根據醫學上的診斷,如果食道發炎,就是逆流性食道炎(GERD),若是沒有發炎症狀,則稱為胃食道逆流(NERD)。
那麼,火燒心是如何發生的呢?當食道將食物送進胃以後,身體有一些功能結構可以預防胃酸等逆流,那就是從食道連結到胃部的「食道下部括約肌(LES)」。
這個「防逆流閥」萬一失去防逆流的功能,胃酸就會往上衝入食道。酸性的胃液一旦刺激食道黏膜,就會引發火燒心的不適症狀。LES的作用不佳,胃液經常逆流,當然會讓人時時感到難過。
208頁
逆流性食道炎的原因
食道裂孔疝氣
食道 橫膈膜 食道 橫膈膜
胃 胃酸逆流
正常 胃
食道裂孔疝氣
脂肪攝取量增加
↓
中高年齡肥胖男性暴飲暴食的狀況下
蠕動功能低下
↓
高齡者,特別是骨質疏鬆症而駝背的女性居多
逆流性食道炎是多重原因造成的結果。
防止胃的內容物向食道逆流的食道下部括約肌功能低下(肌肉鬆弛),這也是大多數食道裂孔疝氣發生的原因。
胃酸過多。胃酸之所以過多,和飲食生活西化,尤其是脂肪攝取量增加等生活型態的改變有莫大關係。
在高齡者身上經常可見的食道蠕動機能(將食物從食道輸送到胃部)不良,造成逆流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食道內。
所謂食道裂孔,是橫膈膜開給食道通過的洞口,食道下部括約肌本來位在橫膈膜之下,做為防止逆流的閥門,然而一旦胃向上方擠出(疝氣,譯注),胃裡的內容物就容易向食道逆流。肥胖和上年紀往往是疝氣的原因。
【譯注】:腹腔裡的臟器由正常位置進入不正常的位置,並卡在其中,即稱為疝氣。
「火燒心」的時候該怎麼辦?
火燒心的緊急處理,首先是喝1杯牛奶。如果沒有牛奶,或是不能喝牛奶的人,也可以喝水應急。如果喝1杯無效,再喝1杯也無妨。通常1至2杯下肚,就可以止住逆流。此方的重點在於沖洗逆流的物體,保持食道清潔。
牛奶之所以比白開水有效,是因為牛奶形成的薄膜能夠保護食道不受胃酸攻擊。這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容易做到的方法,因為效果奇佳,值得一試。
209頁
火燒心時的日常生活注意要點
飲食後,間隔二至三小時再就寢。
而在飲食方面,一般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高滲透壓食物(巧克力、可可等)。此外,還要避免一次吃太多,或是檸檬等強酸食物,也要少用刺激性的香辛料。還有一說,是少吃蕃茄。
酒精會讓連接胃部與食道的食道下部括約肌(LES)功能遲緩,特別是啤酒會在胃裡產生碳酸氣體,造成胃部膨脹,因此飲用上要節制。
香菸則會減少唾液分泌,也要避免。
而會引發腹壓上升的姿勢,即使只是暫時性的動作,都要留意。
a食道
b逆流
c胃
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A飯後腹部悶脹,感到痛苦不堪
B食物一下肚,便覺胃膨脹
C心窩痛
D心窩灼熱感
以上只要有1項以上症狀發生超過六個月以上,最近三個月症狀持續,又無器質性病變,即可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以內視鏡檢查,並無器質性疾病,但患者主訴有胃脹等消化器官症狀,這便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本症過去一直與胃弛張、胃下垂、慢性胃炎等混唯一談。
包括腸道功能性疾病的過敏性腸道症候群(IBS)在內,胃食道逆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過敏性腸道症候群都被歸屬於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症候群。症狀的起因在於消化道內運動異常、內臟的知覺異常等。
它們雖然都出現症狀,卻不是器質上的疾病,這一點,醫生應該對患者做充分說明。藥物療法則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劑、消化道運動機能調節劑、中藥方、抗焦慮等藥物。
210頁
造成火燒心的食道癌
吞嚥阻塞感:可以吞嚥液體,但無法嚥下固體
吞嚥困難(無法順利吞嚥)
胸口不適、胸痛、噁心、嘔吐
食慾減退
體重減輕
聲音沙啞
火燒心
舌
上咽頭
中咽頭
下咽頭
食道
氣管
食道癌最明顯的自覺症狀,就是吞嚥時有阻塞感。至於其他症狀,若不是病情進展到相當程度,本人並不會感覺有異。和胃癌、大腸癌相比,食道癌惡性化程度高,不但發展快,也容易自初期便轉移,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負擔又比其他消化器官癌症更大,所以事先預防與早期發現就顯得特別重要。食道癌罹患人口以男性為多,是女性的5倍。抽菸、喝酒、蔬果攝取不足等,都會提高罹患的風險。
容易發生食道癌的部位與危險因子
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各式各樣,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種。
●抽菸:香菸所含的有害物質會刺激食道黏膜,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嗜菸又嗜酒的人,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是兩者都不沾的人的9倍。
●飲酒:酒精攝取過量可能傷害食道黏膜,因而提高罹患食道癌的危險。而對酒精忍受度低的人,又比對酒精忍受度高的人更容易因為飲酒而罹患食道癌。
●熱食、鹽分:熱食也容易灼傷食道。而喜歡清淡口味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較低。
●巴瑞特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由於胃液逆流損傷食道黏膜,黏膜細胞歷經長時期受損與修復的反覆過程中,原本和胃黏膜構造不相同的食道黏膜,竟變得和胃黏膜相似,這就是「巴瑞特氏食道症」,可視為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的癌前病變。
211頁
造成火燒心的胃癌症狀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由於食物不易通過食道,導致胃沉重、食慾不振,並可能引發嘔吐。
˙瘦弱、全身倦怠:癌細胞吸取養分,加上病變造成的出血,使患者瘦弱、虛脫。
˙吐血、便血:吐血或糞便中混雜血跡,即使只是少量,只要是持續性的出血就會造成貧血。
˙腹痛:肚臍以上疼痛,有時則是腰痛。
˙可觸摸感知腫瘤:仰躺,全身放鬆,輕輕按壓肚臍周圍,可觸摸到硬塊。
火燒心等不快感
食道下部括約肌(LES)
胃液逆流
有的患者並沒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特異症狀,但是會感到胃部有過食、過飲的飽脹感。當病情繼續惡化,就會出現癌病變出血所引發的貧血,又因為癌細胞吸取養分,致使病人瘦弱、虛脫。當癌細胞繼續茁壯,就可以觸摸到腫瘤形成的硬塊。
經鼻型內視鏡檢查
近來,胃部檢查已經從傳統的鋇劑攝影檢查,進展到經鼻型內視鏡的檢查。經鼻法有以下的特徵與優點:
管徑只有傳統的一半。(5mm前後)
因為是經鼻進入,不易引發咽頭反射,也較少造成噁心,因此可進行組織檢查。
只需要鼻腔麻醉,而不必進行咽頭麻醉,檢查終了後,若不須再取組織做檢查,便可立即飲食。
檢查中,因為嘴巴可自由活動,因此能夠一面說話,一面接受檢查。
另一方面,經鼻型內視鏡檢查也有其缺點,包括:
由於鼻腔空間狹窄,因此插入時會造成出血。
由於導管細小,操作性差,不適合從事內視鏡治療。
和一般內視鏡相比,經鼻型內視鏡呈現畫面通常較暗、解析度低、視野狹窄。
就診斷力而言,經鼻型內視鏡比傳統的鋇劑攝影檢查更佳,但是不如經口的內視鏡檢查。
212頁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的英文名稱為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是「螺旋」的意思,與直升機(helicopter)的英文字首是一樣的意思。「bacter」是細菌,「pylori」是胃的幽門,意指常見於胃部幽門的細菌。
aHelicobacter pylori(幽門螺旋桿菌),長4微米(4/1000mm)
幽門螺旋桿菌近年來已經被證實是引發胃潰瘍的螺旋狀細菌。發現者貝利˙馬歇爾(Barry Marshall)以自己做人體實驗加以證明,也因為這一發現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喜居住在胃部黏膜,潛伏在黏液下躲避胃酸的侵蝕。它不只是誘發胃部與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原因,也和胃癌有關。
據估計,日本40歲以上人口,70%都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雖然這並非意味著被檢出為陽性的人都罹患胃癌,或全部都有必要成為接受除菌的對象;不過現階段醫學報告中,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呈陰性者幾乎未有罹患胃癌的病例,也是事實。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的病人,或是早期的胃癌患者,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呈陽性反應,則除菌對於罹癌的預防或抑制癌症的發展都有效果。
213頁
幽門螺旋桿菌為何在強酸性的胃部也能夠生存?
胃酸的酸鹼值為pH1〜2,而最適合幽門螺旋桿菌活動的環境是pH6〜7,它在4以下就無法生存。
那麼,幽門螺旋桿菌何以能夠在胃部活動呢?祕密就在幽門螺旋桿菌所具有的尿素酶。藉由這一酵素,幽門螺旋桿菌得以和胃中的尿素合成阿摩尼亞。阿摩尼亞是鹼性,能夠和胃酸中和,這麼一來,它便能夠在自己的周遭營造接近中性的環境,即使在強酸的胃裡也能夠存活。
a.尿素尿素酶3.阿摩尼亞(有問題)
幽門螺旋桿菌有這麼「神通廣大」嗎?
雖然尚未有定論,不過全球針對幽門螺旋桿菌所進行的以下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當中。
˙是否與胃癌有關?
˙是否可以預防食道癌?
˙是否引發慢性蕁麻疹?
˙是否與上消化道的不定愁訴有關?
˙是否自寵物感染?
˙是否為易導致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
˙是否存在自來水中?(日本國外報告)
據稱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食品
許多報告指出某些食品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本文將其放在單元的最後,提供讀者參考。
梅子:梅子所含的多酚類可以對幽門螺旋桿菌發揮殺菌作用,一天一顆梅乾具有保健功效。
可可亞:可可亞所含可可亞FFA脂肪酸能對抗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一成分也被日本的大型食品公司以強化配方推出市場。
優格:乳酸菌裡含有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強效成分。坊間已出現標榜效果的相關保健食品,宣稱一天一個,連續食用二十四週便能見效。
褐藻醣膠(Fucoidan):海蘊(譯注)、昆布、海帶等海藻類所含成分,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功能。
蜂蜜:取自紐西蘭原生的麥蘆卡樹(Manuka),稱為麥蘆卡蜂蜜,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青花菜:青花菜裡的萊菔硫烷(sulforaphane)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殺菌作用。特別是多嫩芽的青花菜,效果更佳。
注:以上無論何者,建議一日至少分2回、空腹時食用。但因為屬於食品,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殺菌效果。
【譯注】海蘊又稱水雲,是類似髮菜的褐色海藻,主要產於日本沖繩的珊瑚礁。
頭痛與對症照護
頭痛是十分常見的症狀,它可能伴隨著各種疾病而來,因此患者有必要觀察自己的頭痛過程變化,明辨其是否具有威脅生命的危險性。
12頁
頭痛可大致分為三大類型。患者應明確分辨別自己的頭痛屬於其中的哪一類型,而後進行對症的處理。
平日最常見的頭痛,不外乎由宿醉、食用冰涼飲食、吹到冷風、壓力大、睡眠不足、疲倦等因素引起,並不需要太過擔心。而如果頭痛是因為腦腫瘤、腦膜炎或是蜘蛛膜下出血等腦部病變造成,就要接受緊急的醫療處理。
反覆發生的慢性頭痛,又分為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和陣發性頭痛,可依照症狀的...
作者序
【前言】
我該看醫生了嗎?
碌碌奔忙的現代上班族,有時難免要強忍身心的不適「戮力從公」。你是否也面臨這樣的難題──無法分辨身體發出的訊息,究竟是單純的疲勞引起?還是疾病造成?抑或是大家都曾經驗過的暫時現象?到底該不該為了它去看醫生呢?想要在事業上專心衝刺,上班族首先要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列為所有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及早對症處理,也能減少醫療費用的開銷。
而另一方面,當我們感到身心違和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要尋求哪一科醫生的協助。
萬一不幸罹患疾病,很多時候,主治醫生的熱忱及判斷都會決定診斷和預後的結果。還有不少疾病,需要與其他科別一同會診,充分掌握全身的病況,才能加以治療。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努力充實最新的醫學常識,明白應該向哪一科醫生求助。
站在醫療第一線,直接面對患者最早求助的「基層醫療(Primary care)醫師」,其重要性在今天已經受到正視;而本書的目標,就是成為大家所能夠倚重的「基層醫療書」。本書網羅了任何人幾乎都曾經驗過的症狀和症候,用簡明易懂的解釋,從身心發生的各種徵象,說明健康相關的應有常識,並建議讀者應該在何時、看哪一科醫生。另一方面,書中也大量引用了的插圖和照片,進行專門解說,因此當讀者因為生病而接受醫生的診療時,本書也有助於理解醫生的診斷和說明。
本書是由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臨床醫師執筆,然而他們並不自限於專門的範疇,舉凡身為醫生所應該具備的最新醫療資訊,他們都網羅進來。
有人說「善選醫生就能延壽」,本書也將談到「如何選擇值得信賴的醫生」和「如何成為明智的病人」。感謝讀者對本書的信賴,若能得各方賢達不吝批評指教,則甚感榮幸之至。
【前言】
我該看醫生了嗎?
碌碌奔忙的現代上班族,有時難免要強忍身心的不適「戮力從公」。你是否也面臨這樣的難題──無法分辨身體發出的訊息,究竟是單純的疲勞引起?還是疾病造成?抑或是大家都曾經驗過的暫時現象?到底該不該為了它去看醫生呢?想要在事業上專心衝刺,上班族首先要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列為所有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及早對症處理,也能減少醫療費用的開銷。
而另一方面,當我們感到身心違和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要尋求哪一科醫生的協助。
萬一不幸罹患疾病,...
目錄
<推薦序>有病找醫生,健康絕對要靠自己/潘懷宗博士
<推薦序>健康誰都想要,但它不會平白掉下來/連瑞猛理事長
<推薦序>熟悉身體的危險訊號及看病方法,才是預防重大疾病的根基/陳皇光醫師
<前言>我該看醫生了嗎?
● 頭痛與對症照護
● 眩暈的對症照護
● 視力、視野、眼睛異常與其對症照護
● 關節與其周邊疼痛時
● 腰痛與其對症照護
● 當肌肉疼痛時
● 當肢體麻痺、無力時
● 手足或身體顫抖時
● 感到身體浮腫時的照護
● 感到肢體發冷、頭暈、烘熱時
● 皮膚或指甲異常與其照護
● 發生口臭、體臭、老年臭時
● 口腔、喉嚨、鼻腔異常與其照護
● 心悸時的處置
● 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的應變方法
● 胸痛的應變
● 咳嗽與多痰經久不癒的照護
● 感到不正常發汗時
● 發燒時的處置
● 當醫生判定你罹患高血壓時
● 當「火燒心」、消化不良時
● 腹痛
● 肝機能異常的原因與對症照護
● 當醫生判定你脂肪異常時
● 血糖值異常與其對症照護
● B型肝炎與病毒
● C型肝炎
● 健康的量尺與如廁
● 尿液的異常與其對症照護
● 當體重增加或減少時
● 憂鬱症的基礎知識
<推薦序>有病找醫生,健康絕對要靠自己/潘懷宗博士
<推薦序>健康誰都想要,但它不會平白掉下來/連瑞猛理事長
<推薦序>熟悉身體的危險訊號及看病方法,才是預防重大疾病的根基/陳皇光醫師
<前言>我該看醫生了嗎?
● 頭痛與對症照護
● 眩暈的對症照護
● 視力、視野、眼睛異常與其對症照護
● 關節與其周邊疼痛時
● 腰痛與其對症照護
● 當肌肉疼痛時
● 當肢體麻痺、無力時
● 手足或身體顫抖時
● 感到身體浮腫時的照護
● 感到肢體發冷、頭暈、烘熱時
● 皮膚或指甲異常與其照護
● 發生口臭、體臭、老年臭...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人本自然出版日期:2010-10-01ISBN/ISSN:986808523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