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西洋老師白晉在《康熙皇帝》書中,有一段話描述了康熙帝學習科學的認真情況:皇上認真聽講,反覆練習,親手繪圖,對不懂的地方,立刻提出問題,就這樣整整幾個小時和我們在一起學習。然後把文稿留在身邊,在內室裡反覆閱讀。同時,皇上還經常練習運算和儀器的用法,復習歐幾里得的主要定律,並努力記住其推理過程……有一天皇上說,他打算把這些定律從頭到尾閱讀十二遍以上……皇上使用這些儀器,有時測量某座山的高度,有時測量某個顯眼地方的距離。這些測量都是在隨駕朝臣面前進行的。
康熙帝又是如何養生?
他注重飲水,經常喝玉泉山的泉水,不喜歡飲酒,但為治病喝葡萄酒;每日吃兩餐,愛吃蔬菜水果,而且認為應季節的蔬果有益養生。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他的保健方法之一是洗溫泉浴;反對用補品、補藥,尤其是人參,但贊成病人用食補,認為「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兩千年皇朝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的主要三大貢獻是:奠定中國版圖、協和民族關係、傳承中華文化。他的主要三個缺憾是:八旗制度未能徹底改革、文化差異未能深入彌合、學習西學未能形成國策。但是,這些缺憾有其歷史、民族、文化、地理的局限,不可苛責。
從總體上說,無論就中國歷史作縱向比較,或就世界歷史作橫向比較,康熙大帝都可謂是中國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千年名君。他同當時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法國君主路易十四,同列世界偉大的君主。
作者簡介:
閻崇年,著名清史學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崇煥研究會會長、北京滿學會會長。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皇帝列傳》等25部。論文集有《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滿學論集》共4部。主編有《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到七輯等14部。先後發表明史、清史、滿學論文200餘篇。聯經已出版有:《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上、下)、《努爾哈赤》、《清宮十大疑案正解》等書。
章節試閱
第四講
智擒鼇拜
一謙則四益,一驕必四損。古人訓誡:「滿招損,謙受益。」這條古訓,顛撲不破,百試百驗。鼇拜又是一個驕必損、傲必折的例證。
康熙帝說:「天下大權,當統於一。」(《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康熙帝為強化皇權,上演了一場智擒鼇拜的歷史大戲。他智擒鼇拜的原因、經過和智慧,分作三個題目,一個一個來講。
一、皇權旁落
有人問:康熙大帝為什麼要擒拿輔政大臣鼇拜呢?是因為鼇拜想篡位嗎?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康熙大帝》中第八回「鼇公府初議劫宮闈」、第十二回「逆種各起屠龍心」,說鼇拜有「劫宮」、「屠龍」的政治野心。昭梿也說「鼇拜藏刀」,似欲對康熙帝不利。鼇拜如真有篡位野心,真要搞政變,他可以在府宅設伏兵,何必在床前刺殺康熙帝呢!康熙帝到鼇拜府邸,必然帶著侍衛,鼇拜一把匕首怎能將康熙帝殺死呢!況且,鼇拜已經年邁,康熙帝卻風華正茂,身邊還有貼身侍衛。到現在為止,沒有史料證明鼇拜想搞宮廷政變。那麼,康熙與鼇拜的矛盾是怎樣激化的呢?
事情發展,總有原委。上一講我講過,順治帝臨終前同孝莊皇太后商定,由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鼇拜(鑲黃旗)四大臣輔政。康熙初期,四大臣尚能協力忠誠,輔佐政務,不結黨羽,和衷共濟,實踐他們在順治皇帝靈位前的誓言。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四個輔政大臣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索尼雖位居四輔臣之首,但他年老多病,隨之過世;蘇克薩哈以子為額駙、入侍禁廷,雖攝政睿親王多爾袞死後率先舉發,但畢竟受到牽連;遏必隆雖與鼇拜都屬滿洲鑲黃旗,但性格軟弱,依賴鼇拜。鼇拜這個人,雖立過大功,卻居功驕傲、專橫跋扈;雖久經歷練,卻個性張揚、鋒芒外露。於是,四臣輔政,失去平衡。
康熙四年(1665年),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典禮,索尼之子、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宮。皇后的叔父索額圖為宮廷侍衛。
康熙五年(1666年),發生改撥圈地的重大事件。鼇拜專權的突出例子,是圈換土地事件。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玄燁14歲,輔臣索尼援引先帝福臨14歲親政的祖制,疏請康熙帝親政。康熙帝征得祖母太皇太后同意,允索尼所奏,同年七月初七日,御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當日在乾清門御門聽政。
鼇拜以首輔索尼已死、次輔蘇克薩哈已誅,自己又與遏必隆同屬鑲黃旗,從而形成鑲黃旗獨掌朝政的局面。「班行章奏,鼇拜列首」。鼇拜自我膨脹,逐漸專權。康熙與鼇拜的衝突是怎樣引起的呢?我講兩個歷史故事:
第一,圈換旗地的故事。先是,順治初實行圈地時,攝政王多爾袞利用權勢,將永平府一帶原定圈給鑲黃旗的好地讓給正白旗,而另撥河間府一帶次地給鑲黃旗。這件事當時曾引起一場風波,但事過二十多年,旗、民各安生業,舊怨也已淡忘。康熙五年(1666年),鼇拜重新提起此事,讓正白旗與鑲黃旗互換土地,目的是討好自己與遏必隆所在的鑲黃旗,而打擊蘇克薩哈及其所在的正白旗。這也是鑲黃旗對正白旗的一個報復。此事朝野普遍反對,正白旗人訴告到戶部。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滿洲正白旗)認為不可,直隸、山東、河南總督朱昌祚(漢軍鑲白旗)以此舉造成萬民失業、顛沛流離而抗疏。時士紳百姓,告門訴求:「號泣之聲,聞於數里」;「哀號乞免,一字一淚」。保定巡撫王登聯(漢軍鑲紅旗)以圈撥擾民而疏請停止。鼇拜以蘇納海、朱昌祚「與蘇克薩哈系一體之人,將他滅戮,壞去蘇克薩哈一手一足」(《明清史料》丁編第八本),矯詔誅殺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行刑之日,旗民哀之」(《八旗通志》卷一八九《朱昌祚傳》)。
第二,蘇克薩哈的故事。康熙帝親政後的第六天,蘇克薩哈請求到孝陵(順治帝陵)守靈,以保全晚年。鼇拜借機給蘇克薩哈羅織罪名:皇上新親政,你要去守靈,這是對皇上親政的不滿等等,共擬蘇克薩哈二十四條大罪,請求將其凌遲處死。康熙帝「堅執不允所請」。鼇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清聖祖實錄》卷二三),揮臂咆哮,橫行朝廷,脅迫十四歲的皇上同意。鼇拜一連七日強奏,矯旨將蘇克薩哈及其子孫全部處死,斬的、絞的、發配的,抄家滅門,一族殆盡。
在這裡插一句:電視劇《康熙王朝》說太皇太后下旨斬殺蘇克薩哈,而史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孝莊太皇太后沒有垂簾聽政,她沒有權力、也沒有先例可以當廷宣布懿旨。蘇克薩哈被殺後,隨之索尼病故,鼇拜因與遏必隆同屬鑲黃旗,更加驕縱,肆無忌憚。康熙帝內心雖對鼇拜極為不滿,卻在表面上同其周旋。
這兩起事件、兩個故事,折射出朝廷五個關係,矛盾突出。
第一,皇權與旗權的矛盾。八旗在建立初期,實行八王分理國政,早年曾「分月輪值」。康熙帝強調:「天下大權,當統於一。」四輔政大臣,都是關外老臣,他們掌握朝廷實權、大權,一個有作為的君主,是不能容忍皇權旁落的。尤其是鼇拜目無君主,一個有作為的君主,豈能容納?因此,康熙大帝期待君主大權,統歸於一。
第二,新銳與舊勳的矛盾。康熙帝身邊的大臣,如索額圖、明珠等,都是一批年輕有為、朝氣蓬勃的新銳,他們不滿意滿洲舊臣的保守。要前進,就要朝廷大員的更新——排除保守勳舊,起用先進新銳。任用先進新銳是康熙帝親政後採取的一項重要的舉措,而鼇拜等排斥新銳。
第三,滿洲與漢人的矛盾。清初推行「首崇滿洲」的國策,出現滿漢的嚴重矛盾。在滿與漢的天平上,如何擺平滿漢關係,這是一個領導藝術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多爾袞攝政時期,因為清軍剛入關,八旗大員是清朝入關的勳臣,給予優待。多爾袞死後,順治帝作了一定調整。順治帝死後,滿洲勢力抬頭,以「罪已詔」的形式讓順治帝作了自我否定:「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漸習漢俗。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以致國治未臻,民生未遂。」四大臣來了一個反題,撤銷內閣、翰林院,恢復內三院,排擠漢族官員,任用滿洲老臣,將權力集中到輔政大臣手中。
第四,文臣與武將的矛盾。順治帝「罪已詔」又說:「明季失國,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為戒,而委任漢官,即部院印信,間亦令漢官掌管,以致滿臣無心任事,精力懈弛。」其實,這主要是那些開國武將、滿洲勳舊的意見。遷都北京之初,需要漢官「引路」,需要重用文臣,所以在一個時期重用漢官、文臣為勢所必然。但鼇拜等人片面重滿官、用武臣,這同太平發展的局勢不相符合。
第五,兩黃與正白的矛盾。在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的上三旗內部也存在矛盾。在多爾袞時期,因多爾袞親管正白旗,在用人、行政、圈地、特權等方面,關照正白旗的利益過多,引起兩黃旗不滿,鼇拜曾要求調換土地,就是這種不滿的一個突出表現。
所以,在調整皇權與旗權、新銳與舊勳、滿洲與漢人、文臣與武將以及上三旗的關係中,康熙帝同鼇拜等的矛盾日漸激化,雙方衝突,必不可免。
康熙帝皇權旁落,更甚者,還有三事:一是鼇拜常在御前「呵斥部院大臣,攔截章奏」;二是又對册立索尼孫女為皇后不滿,「阻攔啟奏」;三是朝政大事常在鼇拜家裡商定後再到朝議。鼇拜目無君主,舉朝大臣震驚。皇帝大權旁落怎麼辦?康熙帝同太皇太后秘商之後,決定:擒捕權臣鼇拜,剷除鼇拜集團。
二、擒撲鼇拜
康熙帝怎樣擒撲鼇拜呢?我先介紹一種說法。《嘯亭雜錄》記載:鼇拜「嘗託病不朝,要上親往問疾。上幸其第,入其寢。御前侍衛和公託見其貌變色,乃急趨至榻前,揭席刃見。上笑曰:『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也。』因即返駕」。然後就上演一場康熙帝智擒鼇拜的故事。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二十一回,用半回《除大憝沖人定計》,大約2300字,描述康熙帝智擒鼇拜的故事。二月河先生《康熙大帝》第一部《奪宮初政》共四十二回,從第一回鼇拜登場,到第四十一回事件結案,穿插在其間,凡四十一回,總計花筆墨近30萬字,已為空前,可能絕後。如第十六回「御花園鼇拜演武」、第十七回「眾侍衛伴君玩耍」、第三十五回「少主用謀入虎穴」、第三十九回「老太師落入法網」等,被歷史小說、影視劇演繹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當然,小說、戲劇、影視、評書可以憑藉這段記載,想像演繹,添枝加葉,生動有趣,煞是好看,卻並不是歷史真實。
鼇拜為四朝勳臣,是老辣的政治人物,握有重兵,遍置黨羽,不易剪滅,而康熙帝年僅16歲,還是稚嫩的少年天子。如何取得這場博弈的勝利?康熙帝同侍衛索額圖,在宮中召集滿洲少年,組成宮廷衛隊,天天演習「布庫」(摔跤)。鼇拜以為康熙帝是少年戲耍,並不在意。一日,鼇拜奉召到內廷觀看「布庫」遊戲。康熙帝不露聲色,命滿洲「布庫」少年,將鼇拜擒撲,並公布其三十大罪。鼇拜集團,宣告覆滅。
康熙帝擒撲鼇拜,《清聖祖實錄》只有13個字的記載: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戊申(十六日):「命議政王等拏問輔臣公鼇拜等。」這13個字正史記載,說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皇帝命令的;第二層是議政王去辦的;第三層的確是把鼇拜捉拿了。但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方式、經過什麼過程、由什麼人捉拿鼇拜的?都沒有記載。記載康熙帝擒撲鼇拜的筆記《嘯亭雜錄》相關內容為212字,《竹葉亭雜記》為169字,兩書合計為381字。這種記述的簡略,反而給了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那麼,康熙帝是怎樣智擒鼇拜的呢?
歷史的記載,有五種版本:
第一,「羽林士卒」擒撲說。康熙帝指揮羽林軍智擒鼇拜。《嘯亭雜錄》記載:「數日後,伺鼇拜入見日,召諸羽林士卒入,因面問曰:『汝等皆朕股肱耆舊,然則畏朕歟,抑畏拜也?』眾曰:『獨畏皇上。』帝因諭鼇拜諸過惡,立命擒之。聲色不動而除巨慝,信難能也。」(昭槤,《嘯亭雜錄》卷一)
第二,「選小內監」擒撲說。康熙帝統率小內監戲擒鼇拜。《竹葉亭雜記》載述:「帝在內,日選小內監強有力者,令之習布庫以為戲(布庫,國語也,相鬥賭力)。鼇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內,帝令布庫擒之,十數小兒立執鼇拜,遂伏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一)
第三,「親王子弟」擒撲說。康熙帝統率親王子弟擒鼇拜。《清史通俗演義》敍述得活龍活現:康熙帝「到慈寧宮內去見太后,泣述鼇拜不法情狀。太后女流,無計可施,只用好言撫慰。究竟聖明天子,別有心思,他向各王邸中,選了百名親王子弟,年紀多與康熙帝彷彿,一班兒練習武藝,研究拳術,將門之子,骨種不同,不到一年,都學得拳術精通,武藝高強,連康熙帝也得了一點本領。於是康熙帝不動聲色,先封鼇拜為一等公,歇了數日,單召鼇拜入內議事。鼇拜欣然前往,到了內廷,見康熙帝端坐上面,兩旁站立的,便是一班少年貴胄。鼇拜昂著頭,走至康熙帝前……」(《清史通俗演義》第二十一回)。於是,鼇拜就被擒撲了。
第四,「侍衛拜唐阿」擒撲說。由宮廷侍衛和拜唐阿在「布庫」遊戲中擒撲了鼇拜。史書記載:「上久悉鼇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鼇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於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清史稿》卷六《聖祖本紀一》)這裡的侍衛,就是宮廷侍衛;拜唐阿,是滿語音譯,滿文作baitangga,是沒有品級、聽差服役的人。
第五,「內侍健童」擒撲說。康熙帝在南齋(後為南書房),召鼇拜入。內侍請鼇拜坐在三條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內侍在其後扶著椅子。命賜茶,先把茶碗煮於熱水,上茶時,鼇拜接茶,茶碗燙手,砰然墜地。靠椅子的內侍乘勢一推,鼇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鼇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撲鼇拜,交部論罪(《南亭筆記》)。這段筆記所載,透露一個細節,就是康熙帝擒撲鼇拜在內廷的書齋裡,即後來的南書房。但有學者指出:這種「三條腿椅子」的說法純屬訛傳(朱家溍,《故宮退食錄》)。
康熙帝這支「布庫兵」,各書記載相同,但其成分不同——他們是羽林軍、是宮內太監、是親王子弟,還是宮廷侍衛與拜唐阿,已經很難考證。但分析起來:其一,清朝沒有羽林軍;其二,清朝不許太監習武;其三,不會組織親王子弟;那麼,《清史稿•聖祖本紀》記載的由宮廷侍衛和拜唐阿組成的「布庫兵」,趁鼇拜受召,獨入內廷,毫無戒備,加以擒撲,既合乎情理,也比較可信。
康熙大帝智擒鼇拜,初展其超人睿智,傑出風範;但歷史往往無獨有偶,驚人相似。
三、無獨有偶
在清朝有康熙大帝智擒鼇拜的故事,在俄國有彼得大帝「擒索菲婭公主」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或許不大熟悉,我簡單介紹一下。
驚人相似彼得大帝的父親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彼得有5個同父異母哥哥,其中3個幼年夭折,另兩個——大的叫費多爾,兩腿臃腫,寸步難行;小的叫伊凡,弱智,弱視,說話辭不達意。彼得的童年,由奶媽、保姆、女僕照看。彼得5歲時,父親故去。兄長費多爾繼位沙皇。彼得12歲時,費多爾死,宣布伊凡和彼得同時為沙皇。三天後,公布由姊姊索菲婭公主攝政。彼得在這段少年天子時期,沒有實權,只是學習——讀書,寫字,背誦(聖書)。但他表現出天賦、好學。彼得最喜歡的是建立遊戲兵,耍刀弄槍。聽政時,伊凡和彼得坐在雙人寶座上,攝政索菲婭公主則隱蔽在寶座背後,發號施令。這很像晚清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攝政索菲婭公主權力愈來愈大,貪欲也愈來愈大,稱「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公主和大公」,有大臣甚至慫恿索菲婭公主加冕登極。彼得日漸長大,17歲成親。他越來越不能容忍索菲婭的貪權張狂,二人矛盾,日益激化。一次,攝政索菲婭同兩位沙皇弟弟——伊凡、彼得一道參加宗教遊行,這是有違當時禮制的。彼得憤怒地對索菲婭說:「你是女人,應當立即退出這個遊行隊伍!」可是索菲婭公主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索菲婭公主攝政八年,她與彼得的矛盾變得越來越無法調和。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8月7日深夜的一個偶然事件,直接導致了攝政索菲婭公主的倒臺。這天夜裡,克里姆林宮裡忽然響起了警報聲,負責護衛的射擊軍立刻拿起了武器。有人放出謠言說,住在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行宮的彼得已經派出「遊戲兵」向莫斯科進發。射擊軍中擁護彼得的一派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以為射擊軍不是去保衛克林姆林宮,而是去討伐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他們立刻飛馬向彼得報告了莫斯科發生的這一緊急情況。17歲的彼得以為發生了軍事政變,在慌亂中逃跑,有人給他帶來衣服、馬鞍,牽來了馬。他翻身上馬,帶著三個僕從,急奔「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8月8日清晨到達之後,人困馬乏,身陷險境,淚如雨下,請求大司祭保護。接著,「遊戲兵」開到,射擊軍部分倒戈,來到彼得身邊。攝政索菲婭公主作了一些調解的嘗試。她先是派大主教約基姆到三聖修道院調解這場衝突,但大主教同情彼得,一去不返。她又親身前往,但在半路上接到彼得要她返回克里姆林宮的命令。同時,射擊軍官兵不斷離開索菲婭,來到彼得身邊,而且將索菲婭公主曾委託親信沙克洛維蒂召開秘密會議企圖發動宮廷政變的罪狀報告了彼得。索菲婭見大勢已去,不得已交出權臣、寵臣瓦西裡•瓦西裡耶維奇•戈利津公爵。最後,攝政索菲婭公主被監禁在新聖母修道院(參見尼•伊•帕甫連科著,斯庸譯,《彼得大帝傳》)。這表明索菲婭公主失敗。
彼得大帝宣布弱智皇兄伊凡實際退位。俄國國家權力完全掌控在彼得大帝手裡。這一年,彼得大帝18歲(虛歲)。
在中國,康熙大帝智擒輔政大臣鼇拜,親掌朝綱;在俄國,彼得大帝囚禁攝政索菲婭公主,親理國政——二人都在少年時代,上演了一出宮廷政變戲,幾乎是一場戲劇的重演,一本著作的翻版,一份檔的拷貝——不過,戲中悲劇角色一個是俄國攝政索菲婭公主,另一個是大清一等公、輔政大臣鼇拜。而康熙大帝比彼得大帝更表現出驚人的智慧。
五條智慧康熙帝智擒鼇拜的智慧、特點及其經驗是什麼?
其一,欲擒故縱。兵法云:「欲擒之,先縱之。」他先封鼇拜為一等公,又說「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也」,放出長線,麻痹鼇拜,再釣大魚。
其二,機發內廷。鼇拜權勢大,機謀多,難以控制,如在外朝抓捕,恐怕事態擴大,抓捕不成,反添麻煩。設在內廷,不在外朝,突然襲擊,加以智取。
其三,用布庫兵。康熙帝沒有動用禁軍,而用布庫少年,就是布庫遊戲兵,鼇拜獨入龍庭,毫無防備,束手就擒。
其四,先發制人。整個事件的過程,出其不意,先發制人,事出迅速,乾淨俐落,果斷堅決,未生事端。
其五,有理有節。康熙帝擒撲鼇拜後,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鼇拜露出「搭救清太宗御駕時,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傷疤」(白晉,《康熙皇帝》),求免一死。康熙帝令免於斬首,終身監禁,後鼇拜死於監所;康熙帝又命只懲治鼇拜死黨,沒有擴大化。後追封鼇拜為一等男爵,雍正帝又複賜一等公。對遏必隆僅革其太師,後還公爵,他的女兒被册立為皇后。這些措施穩住了鑲黃旗。
康熙帝智擒鼇拜,年僅16歲(15周歲),部署周密,沉著機智,一舉清除鼇拜及其同黨。康熙大帝對整個事件的處理,表現出博大胸懷、精細謀略、超凡智慧、高明手腕、仁愛態度,初露其政治家的風範。
康熙帝擒鼇之後,更加關注御門聽政。
附錄:康熙帝智擒鼇拜四則資料
余嘗聞參領成文言,國初鼇拜輔政時,凡一時威福,盡出其門。因正白旗圈地事,以直隸總督朱公昌祚、巡撫王公聯登、戶部尚書蘇公納海與之齟齬,乃將三公立加誅夷,聖祖不預知也。嘗託病不朝,要上親往問疾。上幸其第,入其寢,御前侍衛和公託見其貌變色,乃急趨至榻前,揭席刃見。上笑曰:「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也。」因即返駕。以弈棋故,召索相國額圖入謀畫。數日後,伺鼇拜入見日,召諸羽林士卒入,因面問曰:「汝等皆朕股肱耆舊,然則畏朕歟,抑畏拜也?」眾曰:「獨畏皇上。」帝因諭鼇拜諸過惡,立命擒之。聲色不動而除巨慝,信難能也。(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聖祖拏鼇拜》)
聖祖仁皇帝之登極也,甫八齡。其時大臣鼇拜當國,勢焰甚張,且以帝幼,肆行無忌。帝在內,日選小內監強有力者,令之習布庫以為戲(布庫,國語也,相鬥賭力)。鼇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內,帝令布庫擒之,十數小兒立執鼇拜,遂伏誅。以權勢熏灼之鼇拜,乃執於十數小兒之手,始知帝之用心,特使權奸不覺耳。使當日令外廷拿問,恐不免激生事端。如此除之,行所無事。神明天縱,固非凡人所能測也。(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一)
康熙帝在南書房召鼇拜進講。鼇入,內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內侍持其後。命賜茶,先以碗煮於水,令極熱,持之炙手,砰然墜地,持椅之內侍乘其勢而推之,乃仆於地。康熙帝呼曰:「鼇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論如律。(《南亭筆記》,見《清宮述聞》)
上早洞悉其奸,在內日選小內監,令之習布庫以為戲。鼇拜或入奏事,並不之避。且以朝廷弱而好弄,心益恬然,無所顧忌。一日入內,忽為習布庫者所擒,十數小兒立執鼇拜,付外廷,遂伏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
第四講智擒鼇拜一謙則四益,一驕必四損。古人訓誡:「滿招損,謙受益。」這條古訓,顛撲不破,百試百驗。鼇拜又是一個驕必損、傲必折的例證。康熙帝說:「天下大權,當統於一。」(《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康熙帝為強化皇權,上演了一場智擒鼇拜的歷史大戲。他智擒鼇拜的原因、經過和智慧,分作三個題目,一個一個來講。一、皇權旁落有人問:康熙大帝為什麼要擒拿輔政大臣鼇拜呢?是因為鼇拜想篡位嗎?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康熙大帝》中第八回「鼇公府初議劫宮闈」、第十二回「逆種各起屠龍心」,說鼇拜有「劫宮」、「屠龍」的政治野心。昭...
目錄
目 次
推薦序
自序
引言
第一講 偉大時代
一、西方崛起
二、百廢待興
三、繼往開來
第二講 生於憂患
一、三種血緣
二、八個不幸
三、因禍得福
第三講 少年天子
一、八歲繼位
二、四臣輔政
三、勤學勵志
第四講 智擒鼇拜
一、皇權旁落
二、擒捕鼇拜
三、無獨有偶
第五講 御門聽政
一、御門聽政
二、怎樣聽政
三、歷史啟示
第六講 削平三藩
一、變局堅定
二、危局鎮定
三、勝局淡定
第七講 收攬士心
一、
目 次
推薦序
自序
引言
第一講 偉大時代
一、西方崛起
二、百廢待興
三、繼往開來
第二講 生於憂患
一、三種血緣
二、八個不幸
三、因禍得福
第三講 少年天子
一、八歲繼位
二、四臣輔政
三、勤學勵志
第四講 智擒鼇拜
一、皇權旁落
二、擒捕鼇拜
三、無獨有偶
第五講 御門聽政
一、御門聽政
二、怎樣聽政
三、歷史啟示
第六講 削平三藩
一、變局堅定
二、危局鎮定
三、勝局淡定
第七講 收攬士心
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