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重返本土製造 去全球化的逆轉策略
歷經疫情與貿易戰衝突,多年來在國際產業分工合作形態下,所建立的全球化供應鏈體制,隨著中美貿易衝突、地緣政治紛擾,最終在保護主義崛起的關稅制度下,走向瓦解一途。
疫情傳染病蔓延,帶給全球公共衛生環境危機,因此各國經濟體不得不採以「區域隔離」或「邊境封鎖」方式來應對。如此一來,也埋下長年依賴全球分工合作的產業鏈,出現許多難以彌補的斷層現象,直到美國川普總統的關稅制度,最終破壞並瓦解多年以來所辛苦建立的全球分工合作產業鏈體系。
新興經濟體也同步遭受到資本市場衰退,帶來許多無法預期的經貿挑戰,如韓國、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國家產業,因為疫情封港與經濟危機影響下,產業投資遞減與關廠外移現象比比皆是,貧富差距在這兩年也不斷地失序擴大,最終中產階級逐漸萎縮,經濟也陷於低迷不振。中美貿易戰下,反全球化熱潮波濤洶湧,保護主義聲勢高漲,關廠潮隨之而起,對於全球產業鏈的衝擊影響,更是令人難以評估,長期以來所依賴的分工合作,也逐漸出現逆襲瓦解之路,無論是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都面臨極大傷害,為全球化體系帶來嚴峻影響。
主筆台
召開全國財政會議 導正預算制度的失序
政府財政與預算制度正逐步失序,財政結構的脆弱正一一浮現。挑戰已不只是年度稅收波動或單一政策籌資,而是多重壓力交織:中央與地方財源分配失衡、特別預算常態化且大幅依賴舉債、人口老化與結構性支出飆升、勞保與能源補貼沉重、國防支出快速攀升。以二○二六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行政院長卓榮泰直言編列困難,首因《財劃法》導致中央財源大幅流失,再加上立法院朝野對立,特別條例審查動輒加碼,行政部門主導權被架空,為求過關被迫讓步。結果是財政責任不清、制度快速崩解,財政逐漸失控。
《財劃法》原初衷在於矯正中央肥大、地方貧弱,賦予地方更多財源,但修法忽略「事權與財源相符」的基本原則。修法後,中央每年須額外釋出三七五三億元,約佔歲入九%。若再加上維持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二五○一億元,中央對地方挹注突破一兆元,嚴重削弱中央財政能量。結果是全國一致性的社福、國防、住宅以及少子化與高齡化政策出現排擠效應,侵蝕中央的治理能力。
熱門話題
上半年亮眼數據隱藏大隱憂
二○二五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交出令人稱羨的成績單:第一季GDP年增率五.四八%,第二季更躍升至七.九六%,經季節調整後年率更高達十二.八九%。這份表現看似風光,實則暗藏結構性脆弱。
民間消費增幅不到一%,國內消費幾近停滯,消費者將可支配所得大量用於海外旅遊而非本地商品與服務。這意味著,一旦外部需求降溫,台灣經濟將暴露在內需孱弱的現實中。所謂「榮景」,若缺乏廣泛且穩固的消費支撐,只是依附在國際訂單上的暫時繁華。政策若仍沉浸於數據表面的光彩,而忽視結構性補強,後果將不堪設想。
上半年資本形成維持高增,第一季年增十五.九八%,第二季雖降至五.五六%仍屬高位,企業積極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AI伺服器、雲端基礎設施等領域。資本設備進口增幅第一季達七三.五一%,第二季仍有五十%以上。然而,這股熱潮高度集中於特定科技產業鏈,缺乏產業多元化佈局,讓經濟暴露在單一產業周期與地緣政治衝擊下。一旦美中科技戰火延燒或供應鏈被迫重組,投資報酬恐瞬間化為泡影。台灣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偏向「順勢加碼強項」,卻忽略了「預防性分散風險」,這種策略短期或許能衝高數據,長期卻可能釀成經濟硬著陸的陷阱。
聚焦觀點
歐洲安全再洗牌 美中競合未止:台灣能承受多少戰略不確定?
身處於全球地緣政治板塊劇烈變動的時代,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特別是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獨特的「交易式」外交手腕,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世界秩序。近期他針對俄烏戰爭所採取的斡旋態度,以及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歐洲領袖的一系列會談,不僅揭示了國際關係中大國政治的殘酷現實,也為身處於中美博弈夾縫中的台灣,投下了未來極大的變數。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歐洲國家,共同組成了支援烏克蘭的防衛陣線。然而,當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成為鎂光燈焦點,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後,川普直白表示「你看看,俄羅斯是個很大的強權,而烏克蘭不是(Russia is a very big power, and they're not)。」此言一出,讓這份與歐洲看似牢不可破的團結產生了裂痕。川普的態度轉變並非出於對和平的單純渴望,而是其「美國優先」理念下的精打細算。本文將以國際關係中的「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與「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理論為基礎,深入淺出地剖析當前的國際局勢,並回過頭來,反思台灣在變局中應當如何自處。
專題報導
台灣未來電力來源及能源政策的思考與建言
七月初,罕見的西南颱風丹娜絲在嘉義登陸,肆虐了雲嘉南地區。受其影響最嚴重的嘉義,時過多日,超過上萬用戶仍然生活在沒有電力供應的狀態,部分地區還影響居民的用水,苦不堪言。台灣電力的供應問題,再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過去一段時間,對於台灣未來能源政策走向何去何從,朝野意見相左,也是莫衷一是。國發會訂下二○五○年零碳排的時間一直在流逝,半導體、電子業、精密機械等出口產業需要綠電的時機越加緊迫。不同的意見方卻堅持己見,非常用力地在各種媒體試圖說服對方,而這些努力對於國家的經濟和產業前途卻於事無補。
關於電力的屬性,本來就屬於一項公共財產,因此電力的建設,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角色不容置疑已經弱化。各國的電力來源,也從石化能源為主力,轉向新能源為主力,包括中東地區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大國。因此國家的綠電政策,是符合全球節能減碳的大戰略,對錯應無需各界再費口水爭論。
產業亮點
娃娃機進化論 陳明瑩用「小確幸」翻轉大市場
從台北北投的夜市小巷,到廣州珠江的繁華商圈,台灣女孩陳明瑩(美美),正以她獨特的創業視野,在看似傳統的娃娃機產業中,夾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這不僅是一場跨越海峽的創業冒險,更是她將台灣的精緻文化與大陸的務實高效完美結合,為娃娃機賦予全新意義的過程。
求學時期,陳明瑩做過服裝模特兒、活動主持人,也曾在百貨公司擔任節慶促銷員,這些多元經驗為她日後的創業打下基礎。從小對夜市和娃娃機情有獨鍾的她,在大學室友的引薦下,幾度造訪廣州。她發現,這座城市不僅天氣、生活與飲食習慣與台北相似,更擁有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特別重要的是,廣州充滿活力的年輕消費族群與繁華的夜生活,讓她堅信,娃娃機這種能帶來「小確幸」的輕娛樂,在此地將大有可為。
聖石金業打造新世代的避險資產
聖石金業打造亞洲最懂實體黃金的精品投資品牌,做黃金的「知識系統」與「服務體驗」,從商品選擇、價格透明、保管配送到回售,建立一套可以學會、可以理解、可以放心的購買黃金條塊流程,建構屬於自己的資產堡壘。
長久以來,台灣的黃金市場被銀樓文化主導,消費者買黃金,多數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佩戴。一條項鍊、一對耳環,看的是造型、算的是工錢,真正黃金的價值反而被掩蓋在「飾金導向」的傳統觀念裡,更不用說一旦需要變現,買價與賣價間的巨大落差,讓許多消費者吃過虧卻無處申訴。
其實黃金的真正價值,從來不在於外型,而在於「重量」與「純度」。全球市場上,黃金以盎司計價,是最古老、也是最穩定的避險資產之一,聖石金業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讓民眾從購買、儲存、回售,把黃金從「首飾」帶回它該有的資產配置。
從「小女巫」到企業家 Miya打造「先知命局」重塑命理信任
在傳統命理與數位科技碰撞的時代,一位80後的創業者Miya,以全新的思維,為古老的占卜文化注入新生命。從20多年前與一副塔羅牌的偶然相遇,到如今創立百萬用戶信賴的命理平台「先知命局」,她的故事不僅是一趟個人的探索之旅,更是對整個命理產業的創新與變革。
Miya回憶,高中時期的她,因一副塔羅牌而開啟了占卜的世界,一度成為同學口中的「小女巫」,這份緣分延續至今,那副塔羅牌仍被她珍藏著。在創立「先知命局」後,她對命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東方命理如同一幅宏觀的藍圖,闡述命運的先天根基,可藉由風水磁場來優化;而西方占卜則更像微觀的指引,透過個人行為來扭轉事件走向。這兩者各有其精髓,而她個人更偏愛用塔羅來預測事件,為客戶提供實用的指引。
永豐銀行啟動「永豐iWish」智能服務 首家創新應用金融科技
順應AI科技發展的潮流,也為了提供客戶最便捷的金融服務,一直走在時代尖端的永豐銀行,發揮金融素養及科技專業積極研發,創新應用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引領金融科技發展,率先於分行啟動「永豐iWish」智能服務,貼近生活的金融服務引發各界關注。
在銀行的金融服務中,存款、提款、匯款與轉帳是最主要的四大類服務,永豐銀行表示,雖然網銀已漸漸普及,但仍有客戶習慣到銀行做交易,因為有一些人不習慣使用網路,或者在網路上可能沒有辦法做大金額或是比較複雜的金融服務,永豐銀行為了滿足多元化客戶的需求,開始著手積極研發「永豐iWish」,它是利用GAI的生成式技術,以直覺式對話方式表達存款、提款、匯款及轉帳等需求,引導客戶透過語音、文字或上傳圖片等資訊,用比較輕鬆和簡單的方式來辦理銀行業務,例如轉帳可以透過「永豐iWish」,輔以GAI的引導,讓客戶用說的、用寫的或用截圖的方式,完成預填表單作業,在確認資訊正確後,系統會產生一組交易條碼,只要將條碼交由櫃檯人員掃描後即可完成交易,如此可縮短客戶等待的時間,大幅提升櫃員作業效率,將複雜流程簡化為自然互動,而「永豐iWish」極具人性化的功能,讓金融服務更加親近客戶,落實永豐銀行以客為尊的理念。
房市議題
銀髮浪潮與去化壓力雙重壓力 房市進入結構性轉折
全台待售新成屋突破十一萬宅,建商承受前所未有壓力;同時,銀髮族購屋需求加速浮現,淡水、大安成為兩極代表,揭示台灣房市新風貌。
台灣房市正走在轉折點。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第四季全台待售新成屋住宅數量高達一一一○八五宅,首次突破十一萬宅大關,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這個數字不僅代表市場供給量的飽和,也透露出建商在資金與去化上的沉重壓力。
仔細觀察六都各行政區待售新成屋的分布,桃園市龜山區以四七三七宅居冠,其次依序是台中市北屯區四四四六宅、桃園市中壢區三九三○宅、新北市板橋區三五二六宅與桃園市桃園區三三七○宅。這些區域有一個共通點:近年大量重劃區推案集中,短期內供給暴增。
卓越ESG特別企劃
引領綠色轉型與創新的企業未來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企業的角色與責任愈發重要。卓越媒體集團將舉辦第一屆ESG企業頒獎典禮,正是這一轉型的重要契機。
此次活動主題為「企業轉型~綠色轉型與創新的新時代」,旨在表彰在氣候變化應對、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及透明治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激勵更多企業採取相應措施。尤其重視在資源有效利用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創新做法和顯著成果的實體,以推動環保理念的實踐。此次典禮也將促進企業間的對話與合作,提升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與參與度。
人物專訪
農信保基金董事長賴坤成:用「更智慧」與「更溫暖」的服務成為臺灣農民最強後盾
從臺東的山海田園、中央的國會殿堂,再到金融輔導的專業領域,賴坤成董事長的人生軌跡,如同他口中的農業版圖,既有著腳踏實地的泥土芬芳,也充滿著宏觀策略的遠見。在今年三月接下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一職後,這位「最懂農漁民語言」的公僕,正用他獨特的人情味與跨領域專業,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描繪一幅更具溫度與韌性的新藍圖。
成立於一九八三年的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以下簡稱農信保),是我國政策性農業金融體系中負責信用保證的重要機構,該基金由政府、農業行庫與農漁會共同捐助,隸屬農業部農業金融署。其宗旨在於幫助擔保能力不足之農漁民,提升其授信門檻,順利取得資金經營農業,並促進金融機構支持農業貸款的意願,四十餘年來,農信保為農漁民朋友提供信用保證之案件超過八十一萬件,融資保證金額超過新臺幣六千五百億元。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農漁民朋友的家庭及事業的延續,也是賴坤成董事長承載的目標及努力。
封面故事-重返本土製造 去全球化的逆轉策略
歷經疫情與貿易戰衝突,多年來在國際產業分工合作形態下,所建立的全球化供應鏈體制,隨著中美貿易衝突、地緣政治紛擾,最終在保護主義崛起的關稅制度下,走向瓦解一途。
疫情傳染病蔓延,帶給全球公共衛生環境危機,因此各國經濟體不得不採以「區域隔離」或「邊境封鎖」方式來應對。如此一來,也埋下長年依賴全球分工合作的產業鏈,出現許多難以彌補的斷層現象,直到美國川普總統的關稅制度,最終破壞並瓦解多年以來所辛苦建立的全球分工合作產業鏈體系。
新興經濟體也同步遭受到資本市場衰退,帶來許多無法預期的經貿挑戰,如韓國、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國家產業,因為疫情封港與經濟危機影響下,產業投資遞減與關廠外移現象比比皆是,貧富差距在這兩年也不斷地失序擴大,最終中產階級逐漸萎縮,經濟也陷於低迷不振。中美貿易戰下,反全球化熱潮波濤洶湧,保護主義聲勢高漲,關廠潮隨之而起,對於全球產業鏈的衝擊影響,更是令人難以評估,長期以來所依賴的分工合作,也逐漸出現逆襲瓦解之路,無論是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都面臨極大傷害,為全球化體系帶來嚴峻影響。
主筆台
召開全國財政會議 導正預算制度的失序
政府財政與預算制度正逐步失序,財政結構的脆弱正一一浮現。挑戰已不只是年度稅收波動或單一政策籌資,而是多重壓力交織:中央與地方財源分配失衡、特別預算常態化且大幅依賴舉債、人口老化與結構性支出飆升、勞保與能源補貼沉重、國防支出快速攀升。以二○二六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行政院長卓榮泰直言編列困難,首因《財劃法》導致中央財源大幅流失,再加上立法院朝野對立,特別條例審查動輒加碼,行政部門主導權被架空,為求過關被迫讓步。結果是財政責任不清、制度快速崩解,財政逐漸失控。
《財劃法》原初衷在於矯正中央肥大、地方貧弱,賦予地方更多財源,但修法忽略「事權與財源相符」的基本原則。修法後,中央每年須額外釋出三七五三億元,約佔歲入九%。若再加上維持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二五○一億元,中央對地方挹注突破一兆元,嚴重削弱中央財政能量。結果是全國一致性的社福、國防、住宅以及少子化與高齡化政策出現排擠效應,侵蝕中央的治理能力。
熱門話題
上半年亮眼數據隱藏大隱憂
二○二五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交出令人稱羨的成績單:第一季GDP年增率五.四八%,第二季更躍升至七.九六%,經季節調整後年率更高達十二.八九%。這份表現看似風光,實則暗藏結構性脆弱。
民間消費增幅不到一%,國內消費幾近停滯,消費者將可支配所得大量用於海外旅遊而非本地商品與服務。這意味著,一旦外部需求降溫,台灣經濟將暴露在內需孱弱的現實中。所謂「榮景」,若缺乏廣泛且穩固的消費支撐,只是依附在國際訂單上的暫時繁華。政策若仍沉浸於數據表面的光彩,而忽視結構性補強,後果將不堪設想。
上半年資本形成維持高增,第一季年增十五.九八%,第二季雖降至五.五六%仍屬高位,企業積極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AI伺服器、雲端基礎設施等領域。資本設備進口增幅第一季達七三.五一%,第二季仍有五十%以上。然而,這股熱潮高度集中於特定科技產業鏈,缺乏產業多元化佈局,讓經濟暴露在單一產業周期與地緣政治衝擊下。一旦美中科技戰火延燒或供應鏈被迫重組,投資報酬恐瞬間化為泡影。台灣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偏向「順勢加碼強項」,卻忽略了「預防性分散風險」,這種策略短期或許能衝高數據,長期卻可能釀成經濟硬著陸的陷阱。
聚焦觀點
歐洲安全再洗牌 美中競合未止:台灣能承受多少戰略不確定?
身處於全球地緣政治板塊劇烈變動的時代,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特別是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獨特的「交易式」外交手腕,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世界秩序。近期他針對俄烏戰爭所採取的斡旋態度,以及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歐洲領袖的一系列會談,不僅揭示了國際關係中大國政治的殘酷現實,也為身處於中美博弈夾縫中的台灣,投下了未來極大的變數。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歐洲國家,共同組成了支援烏克蘭的防衛陣線。然而,當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成為鎂光燈焦點,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後,川普直白表示「你看看,俄羅斯是個很大的強權,而烏克蘭不是(Russia is a very big power, and they're not)。」此言一出,讓這份與歐洲看似牢不可破的團結產生了裂痕。川普的態度轉變並非出於對和平的單純渴望,而是其「美國優先」理念下的精打細算。本文將以國際關係中的「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與「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理論為基礎,深入淺出地剖析當前的國際局勢,並回過頭來,反思台灣在變局中應當如何自處。
專題報導
台灣未來電力來源及能源政策的思考與建言
七月初,罕見的西南颱風丹娜絲在嘉義登陸,肆虐了雲嘉南地區。受其影響最嚴重的嘉義,時過多日,超過上萬用戶仍然生活在沒有電力供應的狀態,部分地區還影響居民的用水,苦不堪言。台灣電力的供應問題,再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過去一段時間,對於台灣未來能源政策走向何去何從,朝野意見相左,也是莫衷一是。國發會訂下二○五○年零碳排的時間一直在流逝,半導體、電子業、精密機械等出口產業需要綠電的時機越加緊迫。不同的意見方卻堅持己見,非常用力地在各種媒體試圖說服對方,而這些努力對於國家的經濟和產業前途卻於事無補。
關於電力的屬性,本來就屬於一項公共財產,因此電力的建設,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角色不容置疑已經弱化。各國的電力來源,也從石化能源為主力,轉向新能源為主力,包括中東地區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大國。因此國家的綠電政策,是符合全球節能減碳的大戰略,對錯應無需各界再費口水爭論。
產業亮點
娃娃機進化論 陳明瑩用「小確幸」翻轉大市場
從台北北投的夜市小巷,到廣州珠江的繁華商圈,台灣女孩陳明瑩(美美),正以她獨特的創業視野,在看似傳統的娃娃機產業中,夾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這不僅是一場跨越海峽的創業冒險,更是她將台灣的精緻文化與大陸的務實高效完美結合,為娃娃機賦予全新意義的過程。
求學時期,陳明瑩做過服裝模特兒、活動主持人,也曾在百貨公司擔任節慶促銷員,這些多元經驗為她日後的創業打下基礎。從小對夜市和娃娃機情有獨鍾的她,在大學室友的引薦下,幾度造訪廣州。她發現,這座城市不僅天氣、生活與飲食習慣與台北相似,更擁有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特別重要的是,廣州充滿活力的年輕消費族群與繁華的夜生活,讓她堅信,娃娃機這種能帶來「小確幸」的輕娛樂,在此地將大有可為。
聖石金業打造新世代的避險資產
聖石金業打造亞洲最懂實體黃金的精品投資品牌,做黃金的「知識系統」與「服務體驗」,從商品選擇、價格透明、保管配送到回售,建立一套可以學會、可以理解、可以放心的購買黃金條塊流程,建構屬於自己的資產堡壘。
長久以來,台灣的黃金市場被銀樓文化主導,消費者買黃金,多數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佩戴。一條項鍊、一對耳環,看的是造型、算的是工錢,真正黃金的價值反而被掩蓋在「飾金導向」的傳統觀念裡,更不用說一旦需要變現,買價與賣價間的巨大落差,讓許多消費者吃過虧卻無處申訴。
其實黃金的真正價值,從來不在於外型,而在於「重量」與「純度」。全球市場上,黃金以盎司計價,是最古老、也是最穩定的避險資產之一,聖石金業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讓民眾從購買、儲存、回售,把黃金從「首飾」帶回它該有的資產配置。
從「小女巫」到企業家 Miya打造「先知命局」重塑命理信任
在傳統命理與數位科技碰撞的時代,一位80後的創業者Miya,以全新的思維,為古老的占卜文化注入新生命。從20多年前與一副塔羅牌的偶然相遇,到如今創立百萬用戶信賴的命理平台「先知命局」,她的故事不僅是一趟個人的探索之旅,更是對整個命理產業的創新與變革。
Miya回憶,高中時期的她,因一副塔羅牌而開啟了占卜的世界,一度成為同學口中的「小女巫」,這份緣分延續至今,那副塔羅牌仍被她珍藏著。在創立「先知命局」後,她對命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東方命理如同一幅宏觀的藍圖,闡述命運的先天根基,可藉由風水磁場來優化;而西方占卜則更像微觀的指引,透過個人行為來扭轉事件走向。這兩者各有其精髓,而她個人更偏愛用塔羅來預測事件,為客戶提供實用的指引。
永豐銀行啟動「永豐iWish」智能服務 首家創新應用金融科技
順應AI科技發展的潮流,也為了提供客戶最便捷的金融服務,一直走在時代尖端的永豐銀行,發揮金融素養及科技專業積極研發,創新應用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引領金融科技發展,率先於分行啟動「永豐iWish」智能服務,貼近生活的金融服務引發各界關注。
在銀行的金融服務中,存款、提款、匯款與轉帳是最主要的四大類服務,永豐銀行表示,雖然網銀已漸漸普及,但仍有客戶習慣到銀行做交易,因為有一些人不習慣使用網路,或者在網路上可能沒有辦法做大金額或是比較複雜的金融服務,永豐銀行為了滿足多元化客戶的需求,開始著手積極研發「永豐iWish」,它是利用GAI的生成式技術,以直覺式對話方式表達存款、提款、匯款及轉帳等需求,引導客戶透過語音、文字或上傳圖片等資訊,用比較輕鬆和簡單的方式來辦理銀行業務,例如轉帳可以透過「永豐iWish」,輔以GAI的引導,讓客戶用說的、用寫的或用截圖的方式,完成預填表單作業,在確認資訊正確後,系統會產生一組交易條碼,只要將條碼交由櫃檯人員掃描後即可完成交易,如此可縮短客戶等待的時間,大幅提升櫃員作業效率,將複雜流程簡化為自然互動,而「永豐iWish」極具人性化的功能,讓金融服務更加親近客戶,落實永豐銀行以客為尊的理念。
房市議題
銀髮浪潮與去化壓力雙重壓力 房市進入結構性轉折
全台待售新成屋突破十一萬宅,建商承受前所未有壓力;同時,銀髮族購屋需求加速浮現,淡水、大安成為兩極代表,揭示台灣房市新風貌。
台灣房市正走在轉折點。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第四季全台待售新成屋住宅數量高達一一一○八五宅,首次突破十一萬宅大關,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這個數字不僅代表市場供給量的飽和,也透露出建商在資金與去化上的沉重壓力。
仔細觀察六都各行政區待售新成屋的分布,桃園市龜山區以四七三七宅居冠,其次依序是台中市北屯區四四四六宅、桃園市中壢區三九三○宅、新北市板橋區三五二六宅與桃園市桃園區三三七○宅。這些區域有一個共通點:近年大量重劃區推案集中,短期內供給暴增。
卓越ESG特別企劃
引領綠色轉型與創新的企業未來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企業的角色與責任愈發重要。卓越媒體集團將舉辦第一屆ESG企業頒獎典禮,正是這一轉型的重要契機。
此次活動主題為「企業轉型~綠色轉型與創新的新時代」,旨在表彰在氣候變化應對、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及透明治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激勵更多企業採取相應措施。尤其重視在資源有效利用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創新做法和顯著成果的實體,以推動環保理念的實踐。此次典禮也將促進企業間的對話與合作,提升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與參與度。
人物專訪
農信保基金董事長賴坤成:用「更智慧」與「更溫暖」的服務成為臺灣農民最強後盾
從臺東的山海田園、中央的國會殿堂,再到金融輔導的專業領域,賴坤成董事長的人生軌跡,如同他口中的農業版圖,既有著腳踏實地的泥土芬芳,也充滿著宏觀策略的遠見。在今年三月接下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一職後,這位「最懂農漁民語言」的公僕,正用他獨特的人情味與跨領域專業,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描繪一幅更具溫度與韌性的新藍圖。
成立於一九八三年的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以下簡稱農信保),是我國政策性農業金融體系中負責信用保證的重要機構,該基金由政府、農業行庫與農漁會共同捐助,隸屬農業部農業金融署。其宗旨在於幫助擔保能力不足之農漁民,提升其授信門檻,順利取得資金經營農業,並促進金融機構支持農業貸款的意願,四十餘年來,農信保為農漁民朋友提供信用保證之案件超過八十一萬件,融資保證金額超過新臺幣六千五百億元。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農漁民朋友的家庭及事業的延續,也是賴坤成董事長承載的目標及努力。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