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洗馬,
用秋日海上的
落日
「俳句,就是寫生。」
明治時代的文學巨匠,現代俳句奠基者
正岡子規獨一無二的俳句精選集
正岡子規是日本近代俳句與短歌的革新者、俳句的命名者,成就直追古典俳句三大家──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和小林一茶。正岡子規一反陳舊的俳句套路,提倡根植於現實、以真誠情感描繪生活的新俳句。他善於捕捉事物的本質及美感,鮮活地採用新名詞,語言極為簡潔當代,舉凡棒球、高樓大廈、火車、葡萄酒皆可入詩。
正岡子規同時培養了高濱虛子、河東碧梧桐等弟子,開創「子規派」,為俳句與短歌的現代化奠定基礎。他的風格不僅讓俳句與短歌重獲生機,連現代詩等全然不同的詩歌類型也都受其啟發,影響深遠。
本書從正岡子規所寫下的上萬首俳句中,精選翻譯500首,按年代先後編排,並附上原文、讀音及註解,供讀者品味鑒賞。
「子規作為人,又作為文學家,在他的身上,很難發現『拙』的痕跡。」——夏目漱石(作家)
「正岡子規是真正現代日本詩歌的奠基者。」——唐納德・基恩(美裔日本文學專家)
作者簡介:
正岡子規(1867-1902)
本名正岡常規,日本明治時代的文學巨人,兼擅俳句、短歌、新體詩、漢詩、小說、評論、隨筆。生於今愛媛縣松山市花園町。自7歲起便開始修習漢文,19歲時習短歌,並開始創作俳句。正岡子規打破傳統的束縛,認為詩人應該因應時代所需來創作,大力倡導「俳句寫生主義」,並透過積極舉辦俳句會,發行俳句刊物等,致力於俳句的革新與推廣,對日本現代詩歌的進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譯者簡介:
陳黎
詩人,翻譯家。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張芬齡
詩評家,翻譯家。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精靈:普拉絲詩集》,《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古今和歌集:300首四季與愛戀交織的唯美和歌》,《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俳句500首》等三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2017年與陳黎同獲「胡適翻譯獎」。
章節試閱
熟睡於石上之蝶啊
你夢見的是
我這個薄命人嗎?
☆石に寝る蝶薄命の我を夢むらん(1893)
幽暗春夜中
手提
小燈籠急行
☆春の夜やくらがり走る小提灯(1893)
俯看
四千屋,月色中
各涼
☆見下せば月にすずしや四千軒(1893)
山中溫泉——
裸體之上:
銀河
☆山の温泉や裸の上の天の河(1893)
他洗馬,
用秋日海上的
落日
☆夕陽に馬洗ひけり秋の海(1893)
兩腳踏出
禪寺門,千萬星光
在頭頂
☆禪寺の門を出づれば星月夜(1894)
荷蘭人的商船,
帆很多——
啊,彷彿雲峰
☆帆の多き阿蘭陀船や雲の峯(1895)
我去,
你留——
兩個秋天
☆行く我にとどまる汝に秋二つ(1895)
夜雪紛飛——
金殿
燈火細
☆金殿のともし火細し夜の雪(1895)
薄雪靜靜
落於
鴛鴦彩羽上
☆鴛鴦の羽に薄雪つもる靜さよ(1896)
傷感啊,
煙火結束後,一顆
流星飛過
☆淋しさや花火のあとを星の飛ぶ(1897)
櫻葉餅與
草味年糕——平分了
春天的味覺
☆桜餅草餅春も半かな(1901)
一個旅人行過
夏日原野
身揹天狗面具
☆夏野行ク人や天狗ノ面ヲ負フ(1902)
熟睡於石上之蝶啊
你夢見的是
我這個薄命人嗎?
☆石に寝る蝶薄命の我を夢むらん(1893)
幽暗春夜中
手提
小燈籠急行
☆春の夜やくらがり走る小提灯(1893)
俯看
四千屋,月色中
各涼
☆見下せば月にすずしや四千軒(1893)
山中溫泉——
裸體之上:
銀河
☆山の温泉や裸の上の天の河(1893)
他洗馬,
用秋日海上的
落日
☆夕陽に馬洗ひけり秋の海(1893)
兩腳踏出
禪寺門,千萬星光
在頭頂
☆禪寺の門を出づれば星月夜(1894)
荷蘭人的商船,
帆很多——
啊,彷彿雲峰
☆帆の多き...
作者序
譯序:小庭天地寬,六尺病床巨墨滴(選摘)
文/陳黎、張芬齡
一、「俳句」命名者正岡子規
「俳句」可說是日本5-7-5-7-7、三十一音節「短歌」(tanka)前面十七音節(5-7-5)獨立出的詩型,又因它是「連歌」(renga)或「俳諧連歌」(haikai renga)的首句,所以稱之為「發句」(hokku)。江戶時代,「俳聖」芭蕉(1644-1694)將之提升為具有豐厚洞察力與精神內涵、可以從俳諧連歌(江戶時代稱「連句」[rengu])抽離出的自身具足的藝術形式。此一時期每以「俳諧」(haikai)泛指發句、連句或俳文(haibun)等創作。到了明治二十年代(1890年代),正岡子規(1867-1902)以「俳諧之句」(俳諧の句:haikai no ku)的簡稱「俳句」(haiku)命名獨立出來的「發句」,俳句就成為世人所知、所愛——不獨屬於日本,也屬於全世界——的文學類型了。正岡子規在1894年3月9日發表於報刊《小日本》上的一篇文章《雛之俳句》(雛の俳句)中,用「俳句」一詞指稱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單一詩人所寫、非附屬於「連句」的此獨立詩型。單就為「俳句」定名且流播世界一事,正岡子規就足以在日本或世界詩歌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一生只活了三十四年又十一個月的正岡子規,是明治時代的文學巨人,俳句、短歌、新體詩、漢詩、小說、評論、隨筆兼擅。正岡子規是日本近代俳句與短歌的重要改革者,對日本現代詩歌的進展有巨大的貢獻。他的俳句、短歌一反傳統寫法,認為詩人應該因應時代所需,以簡潔、當代的語言如實反映事物,讓傳統形式獲得新生命。以短歌為例,大量創作俳句之餘,他一生寫了逾二千四百首短歌,推崇真摯質樸的《萬葉集》,貶抑優雅柔和的《古今和歌集》,提倡基於萬葉風的「寫生」主義。在子規1898年發表《與歌人書》(歌よみに與ふる書)系列歌論,以此論點著手短歌革新運動前,他已在所推動的俳句革新運動中,寫了《俳諧大要》、《俳人蕪村》等俳論,彰顯與謝蕪村(1716-1787)的「繪畫式俳句」,確立了子規自己參考西洋美術寫生理論而成的「俳句寫生主義」。子規一生所寫俳句數量,或說一萬八千多首,或說二萬三千多首(講談社版《子規全集》,1975~1978)。搜尋子規家鄉松山市立「子規記念博物館」中的子規俳句檢索庫,我們可以找到二萬五千多首子規的俳句——裡頭有些俳句只有一兩字之差,可視為同首俳句的異體。日本詩歌史上,像正岡子規這樣跨俳句、短歌兩大日本傳統詩歌類型,左右開弓、品質均豐的巨匠,是絕無僅有的。江戶時代(1603-1867)的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1763-1827)是舉世公認最偉大的三位日本俳句詩人。「三聖」之後,排名第四的,就是明治時代(1868-1912)的正岡子規了。
●
正岡子規本名正岡常規,慶應3年(1867)9月17日生於今愛媛縣松山市花園町,幼名處之助(ところのすけ)、升(のぼる),是家中長男。父親正岡常尚,於子規六歲時過世。母親八重(本姓大原)小父親十二歲。子規七歲時在外祖父漢學家大原觀山的私塾修習漢文,並進入寺子屋(私學館)式的小學「末廣學校」。明治8年(1875)1月轉入新開辦的勝山學校,4月外祖父去世,改隨土屋久明習漢學。明治11年(1878)夏,土屋久明導引十二歲的子規入漢詩之門,子規有一首絕句〈聞子規〉(「一聲孤月下,啼血不堪聞,半夜空欹枕,故鄉萬里雲」)即寫於此際,是目前所見其最早的漢詩。翌年12月自勝山學校畢業,於明治13年(1880)3月入松山中學校,得到漢學家河東安靜溪(子規後來的弟子河東碧梧桐之父)的指導。此階段的子規持續寫詩、為文,並與同好集稿成冊傳覽交流,受自由民權運動演說影響,逐漸關心政治,期盼能去東京遊學。明治16年(1883)5月,子規從松山中學校退學。6月,獲在東京的叔父加藤拓川同意,啟程前往東京,先入須田學舍,10月時入共立學校(現開成中學校・高等學校)。不甘當池中魚,離開松山游向大都會、大時代的子規,當時有一漢詩頗能明其志:「松山中學只虛名,地少良師從孰聽,言道何須講章句,染人不敢若丹靑。喚牛呼馬世應毀,今是昨非吾獨醒,忽悟天真存萬象,起披蛛網救蜻蜓。」
明治17年(1884)9月,18歲的正岡子規考上「東京大學預備門」,同級生包括日後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國學家芳賀矢一(1867-1927)等。1885年7月,子規暑假回松山探親,經小他一歲的秋山真之(後為海軍中將)介紹,隨歌人井手真棹習短歌,也開始俳句的創作。1886年,東京大學預備門改稱「第一高等中學校」,此後兩三年子規頗熱衷於棒球運動。1887年暑假子規回松山,拜訪俳人大原其戎(1812-1889)請其指點自己所作俳句,8月大原其戎在其所編俳誌《真砂志良邊》上刊出子規作品「穿過野地/蟲鳴聲,我踏出/一條小路」(虫の音を踏み分け行くや野の小道),這是子規第一首鉛印發表的俳句。1888年7月子規從第一高等中學校預科畢業,暑假期間寄宿於向島長命寺境內的櫻餅屋「山本屋」(子規名之為「月香樓」),寫作以秋之七草為名,包含「蘭之卷」(漢文)、「萩之卷」(漢詩)、「女郎花之卷」(短歌)、「芒之卷」(俳句)、「蕣之卷」(謠曲)、「葛之卷」(地誌)、「瞿麥之卷」(小說)等七卷作品的《七草集》。8月,與友人們出遊鎌倉江之島,途中初次咯血。9月入第一高等中學校本科,從月香樓搬進常盤會寄宿舍。1889年1月,因為對單口相聲「落語」同感興趣,23歲的子規與夏目漱石開始交往,由此締結了兩人間終生的友情。2月,子規讀到叔父加藤拓川之友陸羯南(1857-1907)新創辦的報紙《日本》。5月9日晚,子規突然咳血,持續一周,當晚他寫了四、五十首以「時鳥」(即布穀鳥、杜鵑鳥或子規)為題的俳句,並以「杜鵑啼血」之典取「子規」為號。12月,與朋友們成立了「棒球會」,在上野公園的空地打了兩次棒球。
明治23年(1890)4月,24歲的子規為河東碧梧桐(1873-1937)修改俳句,開始與其書信往來,並勸其到東京來。7月,子規從第一高等中學校本科畢業,9月入東京大學哲學系就讀。翌年(1891)2月,子規轉入國文系,3月底到4月初出遊房總半島,寫成遊記《隱蓑》(かくれみの)。5月時通過碧梧桐認識其同學高濱虛子(1874-1959),開始和其通信——碧梧桐與虛子後來成為子規門下雙璧,也是其一生摯友。6月,子規回松山省親。12月,從常盤會搬到駒込追分町住,著手寫作小說《月之都》,想要成為小說家。1892年2月,子規帶著《月之都》完稿拜訪小說家幸田露伴(1867-1947)請其指教,但未獲好評,從此斷了寫小說之念。月底,經陸羯南介紹,子規搬至下谷區上根岸町88號租住,在羯南家西側。5月,紀行文《浮橋記》(かけはしの記)在羯南的報紙《日本》上連載。6月26日,子規在 《日本》上開始連載《獺祭書屋俳話》(共38回,至10月20日),致力於俳句革新。子規在東京大學學期考試不及格後放棄補考,決意退學。7月,子規回松山省親,夏目漱石也到松山一遊。11月,子規將母親八重與妹妹正岡律接到東京,一家三口同住。12月,子規進入《日本》新聞社工作。
明治26年(1893)2月,27歲的子規在報紙《日本》「文苑」版上辟俳句欄,推廣俳句。3月,從東京大學正式退學。7月19日,子規出發前往奧羽地區(日本東北地區)旅行,前後一個月,遍訪各地俳諧宗匠,於8月20日回到東京。這一年恰為芭蕉二百年忌(逝世滿199年忌),此行可視為子規踵繼芭蕉《奧之細道》行腳的詩歌朝聖之旅。11月13日,子規開始在《日本》上發表其《芭蕉雜談》(共25回,至翌年1月22日)以及奧羽紀行文《莫知其終之記》(はて知らずの記)。此年子規寫了四千多首俳句,是生命中產量最多的一年,有許多是旅途上即興、寫景之作,子規謙稱「濫作」,有些的確是。子規提倡「寫生」, 但也明白要有所選擇,且化「景」為「境」,才能成佳句。
明治27年(1894)2月,子規一家搬到羯南家東側的上根岸町82號——此屋即至今猶在的「子規庵」。2月11日,報社另外發行了家庭取向的報紙《小日本》,由子規負責編輯。創刊號上推出了子規小說《月之都》連載。2月23日,子規以「竹里人」筆名發表短歌。4月15日,在子規庵舉行了有四人與會的俳句會。7月,《小日本》因經濟理由廢刊,子規回任報紙《日本》編輯,在報上發表《上野紀行》一作。7月底,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翌年(1895)年3月,子規獲准以近衛師團隨軍記者身分前往遼東半島戰場,他3月3日從東京出發,輾轉等候,直到4月10日才從廣島宇品港乘「海上丸」出帆,15日早晨於大連柳樹屯登陸。有趣的是,子規本抱著男兒「攜」筆從戎、為國馳騁疆場的胸懷,但還沒到達戰地,戰爭基本上已結束。3月21日李鴻章與日本總理伊藤博文在馬關進行停戰談判,3月30日簽訂停戰協定,4月17日簽署了《日清媾和條約》,即《馬關條約》。子規雖未能親眼轉播戰爭實況,但還是隨近衛師團到金州(遼寧)、旅順等地兜了一圈,寫作《陣中日記》在報紙《日本》連載,他還採訪了在金州當軍醫的小說家森鷗外(1862-1922)。
明治28年(1895)5月14日,正岡子規從大連搭「佐渡國丸」回日本,17日在船上咯血,病況嚴重,5月23日入神戶醫院,子規母親及河東碧梧桐、高濱虛子都趕來照料,經兩個月治療,於7月23日轉至須磨療養院繼續療治,後於8月20日出院回家鄉松山療養。夏目漱石當時任教於松山中學校,子規借住其寓所「愚陀佛書齋」一樓,從8月27日至10月17日共52日。當地俳社「松風會」會員頻頻至子規處請益,舉行詩會,漱石後來也加入。10月辭別漱石回東京之際,子規寫下名作「我去,/你留——/兩個秋天」。10月19日,子規於松山三津濱登船,經廣島、須磨、大阪、奈良等地,在奈良時順路參訪了東大寺周邊、藥師寺、法隆寺等處,寫下另一首名句「柿子/入我口,鐘鳴/法隆寺……」,於10月31日回到東京。他滯留松山期間所寫,系統論述俳句寫作與美的標準、不時強調「寫生」(寫實)之必要的《俳諧大要》,從10日22日至12月31日,分27回刊載於報紙《日本》上。此年誠然是子規生命中劇烈變動的一年。(未完)
譯序:小庭天地寬,六尺病床巨墨滴(選摘)
文/陳黎、張芬齡
一、「俳句」命名者正岡子規
「俳句」可說是日本5-7-5-7-7、三十一音節「短歌」(tanka)前面十七音節(5-7-5)獨立出的詩型,又因它是「連歌」(renga)或「俳諧連歌」(haikai renga)的首句,所以稱之為「發句」(hokku)。江戶時代,「俳聖」芭蕉(1644-1694)將之提升為具有豐厚洞察力與精神內涵、可以從俳諧連歌(江戶時代稱「連句」[rengu])抽離出的自身具足的藝術形式。此一時期每以「俳諧」(haikai)泛指發句、連句或俳文(haibun)等創作。到了明治二十年...
目錄
譯序:小庭天地寬,六尺病床巨墨滴
——文學「小巨人」正岡子規
正岡子規俳句選(500首)
陳黎、張芬齡中譯和歌俳句書目
譯序:小庭天地寬,六尺病床巨墨滴
——文學「小巨人」正岡子規
正岡子規俳句選(500首)
陳黎、張芬齡中譯和歌俳句書目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