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的企畫與執行,特具一種歷史的宏觀性。對於詩潮之生、詩人群之崛起、詩風格之形成等,分析其內外成因,探索其質性,使之和當代人文活動、政經情勢之變遷等相互對應,則這樣的研討會,已經不只是詩的,同時也是政治、文化的。
一、恰如其分的歷史解釋
台灣的現代新詩起源於日據下台灣詩人從根本上對於表現語言的反省,從整個大潮流來說,當時祖國大陸風起雲湧的新詩運動、殖民政府本國的詩壇狀況,乃至世界詩之趨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由於台灣獨特的歷史情境,使得這個艱困誕生的新生兒一開始就形成多種面貌,中文的、台灣話文的、日文的都有,而且紛擾爭議,一方面要面對舊詩的寫作傳統,一方面要面對殖民政府意識管制以及漢(中)和(日)兩個文化傳統的潛在衝突,於今看來像似繁富多姿,在當時卻是相互抵觸。如何給與恰如其分的歷史解釋與文學評價,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嚴肅的時代課題。
從日據下到光復,從政府遷台以迄於今,台灣歷史一路迤邐而來,政府和民同樣坎坷而行。詩之脈流,時或澎湃洶湧,時或清清淺淺如一彎小溪,複雜多變。但不管如何,詩運與文化脈動自有其呼應的關係,主題總也在人心人性以及社會情境中轉動變化。這總體的詩之經驗,不只是屬於詩人的,讀者、詩評論者、各種大小眾傳媒乃至於出版機構等,都曾參與創造經營,則這方面的研索探析,當然就不純是詩的了。
二、新的學術整合行動
詩的歷史解釋及評價是「詩學」的一部分。而詩之有學,由來久矣。先秦孔門詩教及有關詩的言論,有體有用,充分顯示詩已經是一個學科,一門藝術。其後在綿延流長的歷史之河中,詩的論說,或波瀾壯闊,或淺淺低唱,詩之成學早已有其豐實多姿的傳統了。
現代新詩既已獨自發展成體系內部自足的新詩傳統,因此而有所論述,有所激辯,則台灣的新詩之學亦隨之而建立起來。其後,歷經台灣光復、政府遷台等歷史階段,隨著詩之創作、文化思潮、社會脈動乃至政經情勢的變遷,詩學亦同步發展,日趨昌明。
然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詩之論評好像只是詩人之事,偶有一些學院門牆內的文學研究者探出頭來關切一下,喧嘩幾聲,然而常常是,聲音猶在,而人跡已杳。根據我的觀察,現代詩學真正被標舉出來,應該是八十年代前期由文訊舉辦的兩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中有詩論的建立,有詩史的探索,有詩人詩作的實際批評,初步架構起台灣現代新詩學的範疇與方向。
終於我們有一個更寬闊的論述空間了,諸多詩社與詩刊、大眾傳媒與大學校園也都陸續關愛起詩這個弱勢的小文類。十餘年來我們又累積了更多更好的論詩經驗了,於是一種新的學術整合行動必須展開,這正是我們規畫六場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的主因。
三、新詩研究人力的大集合
對我們來說,以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公開辯論台灣現代詩史的重大議題,是基於一種迫切感所選擇的權宜策略,我們最終的目的在於為詩寫史,在尊重客觀歷史事實的前提底下,以斷代為考量,從新詩出現到現在,大概分成六期:日據時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原來的計畫書上曾提到:這樣的區分,「其實無意對歷史發展做機械性一刀兩斷式的分割,在上承和下啟之間,我們尊重跨代的論述,不過也希望能真正找出所謂的時代文體。」
在基本的設計上,我們採取論文發表與主題座談雙軌進行,也就是說,我們把整體研討會區分為六場次,每次一天,論文五篇,發表與討論分上、下午場,上三篇下二篇;至於座談的題目,則大體與詩史有關,都安排有引言人。於是,在三個月內所舉辦的六場研討會中,總計發表三十篇論文及十八篇引言稿,含主持人及講評者在內,有七十餘位詩人、學者、詩評論家參與其事。我們覺得,這是台灣現代新詩研究人力的大集合。
四、永不忘此佛光之緣
每一場研討會的舉行都獲得詩壇與學界很大的關心,媒體的報導更使得熱烈的現場研討產生較大的社會效應。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特別感到欣慰的是,有許多來自各大學的青年學子參與了這一場又一場的盛會。
這個計畫是文建會的一個委託案,我們敬謹執行。文訊同仁懷抱著使命感, 無怨無尤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其成功之主因。而因著佛光大學籌備處的協辦,我們有了一個極雅緻的會場,三個月期間,凡六次刁擾台北道場,我們將永不忘此佛光緣。
座談研討之記錄整理是一大工程,幸得素芬、芳玲、桂苑之協助;編輯過程亦極煩瑣,有惠琳、芝萱、淑清的細心編校,有德屏之總其成,終於而有這本實錄的誕生。於此,謹向所有為此事為此書而付出心力者致上最崇高的謝忱與敬意。
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的企畫與執行,特具一種歷史的宏觀性。對於詩潮之生、詩人群之崛起、詩風格之形成等,分析其內外成因,探索其質性,使之和當代人文活動、政經情勢之變遷等相互對應,則這樣的研討會,已經不只是詩的,同時也是政治、文化的。
一、恰如其分的歷史解釋
台灣的現代新詩起源於日據下台灣詩人從根本上對於表現語言的反省,從整個大潮流來說,當時祖國大陸風起雲湧的新詩運動、殖民政府本國的詩壇狀況,乃至世界詩之趨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由於台灣獨特的歷史情境,使得這個艱困誕生的新生兒一開始就形...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