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我最陌生的字眼,是我最想隱匿的黑洞。
但這麼多年來,我卻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
獻給在成長中受過傷的大人!
如果我夠好,我怎麼可能沒有愛我的父母與家庭?
我一直都不確定父親是否愛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理會我的感覺而常遺棄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知道他這麼做我有多傷心?
蘇絢慧是知名心理諮商師,也是悲傷療癒專家,曾經出版多本金鼎獎好書的她,總是能夠站在悲傷者身旁,給予溫柔傾聽、接納與支持。
1999年,在心理專業協助下,她對已逝的父親痛哭呼喊:「沒有用了,不管我說什麼,他都聽不到了……但我還沒告訴他,我很愛他,我還沒告訴她,我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
那是多麼震人心弦的吶喊,卻像是在她心裡開了一道口,也打開她療癒自己的序幕。
本書是蘇絢慧最獨特、最內心,也最煎熬的書寫,她希望藉由這段自我療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無論你的出身是什麼,那不是你的錯;無論你經歷過什麼,你都值得愛與被愛,但請先接納你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父母可能無法給予完整或正常的愛;接納生命的某些遺憾;接納愛可能有多重的面貌,並回頭照顧當年自己內心裡的小小孩。
作者簡介:
蘇絢慧
具備了三種專業技能:美工設計、社會工作以及心理諮商,仍相信生命還有不同的可能性。在助人工作中摸索了十年,最後歸屬在失落悲傷療癒工作的世界。而在心靈療癒中,她期盼讓人生命深切的苦痛被懂、被傾聽、被接納,然後給予溫柔的支持與無條件的愛。
藉著助人的機會,她重新審視自己曾經撕裂化膿的傷口,看見內在深處那受傷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在重新得到撫慰與照顧後,已逐日長成一個堅定、成熟並富有愛的靈魂,活在世人面前。
目前在醫院擔任諮商心理師,除了個人諮商服務之外,樂愛帶領工作坊、成長團體。已出版:《於是,我可以說再見》、《喪慟夢》(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推薦優良好書)、《生命河流》、《這人生》、《請容許我悲傷》(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推薦優良好書)、《死亡如此靠近》(金鼎獎文學類推薦優良好書)
章節試閱
楔子 因愛誕生
你有沒有得到這輩子最想要的東西呢?我得到了。
說我在人間愛過,同時也被愛了。
──瑞蒙‧卡佛
一九七三年七月三十日我來到這世上。
我一出生,原生家庭就已注定破碎。我的父母親沒有婚姻關係,我是俗稱的「私生子」,我藉著這樣的家庭來到這世界上。而我出生後不久,我的母親就離開我的生命,從此斷了音訊。我的父親因為某些原因,不常在我身邊,我的童年必須仰賴父親的親友們照顧,才能活下來。
誕生在這樣破碎的家庭中,是因為愛嗎?
大半輩子,我深信我是一個不被愛的孩子;大半輩子,我相信我的生命是一個失敗與錯誤的記號。我有太多不值得被愛的證據:沒有父母與健全的家庭、沒有資優的聰明才智、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說得出口的家世背景,還有,一連串被拋棄與被背叛、被傷害的情事。
這樣的我,深信自己是不被愛的生命。
曾經,我聽人說我是垃圾;曾經,我聽人說我是誰都不要的小孩;曾經,我聽人說我是受詛咒的命;曾經,我聽人說我是不幸的人,或是不值得被愛的人。但現在,人生走過半輩子,我領會到許多深刻的愛,也在人間看見許多感人的愛,我發現,原來,我是因愛來到這世界上的。
為了尋愛,為了學習愛與體會愛,我來到這世上,學習這一門特別的功課;原本貧乏無愛的心靈,一點一滴因為愛而豐富起來。
我這樣一個失去父母親愛的孩子,要能存活下來,需要許多有形無形的愛,這一路,我漸漸的發現這些愛的存在,已超越一個孩子所依賴的父母之愛。
在成長的過程,因著發現愛,我獲得力量往前走,因著感受到愛,我完整成長,改變了宿命下原本想毀滅自己的念頭,我獲得真實的生命,並堅持成為一個信仰愛的門徒,與立志成為愛的療癒者。
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人來世上最重要的學習,成為一個愛的使者,回到光中,然後,為這世界帶來更多光與良善力量。使原本看似不全缺乏的生命,都有機會成為完整、美好的生命。
第一章 愛的練習
試著長大,試著理解,
即使愛讓你淚流滿面,
也要繼續相信。
──珍‧維查奇瓦
一切從這裡開始
一九九九年五月某天的午後,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日子,我的生命從那刻起變得不同,我清楚的看見自己生命的巨慟,卻也因此拯救了我日後的生命。
這一天是我走進臨終病房工作的第一天。我遇見了一個十七歲的男孩,他才剛剛被接到病房,背在背後的書包甚至還沒放下,他就哭倒在他剛離世的母親身上,他來不及見他母親最後一面,他只能哭喊著:「媽媽、媽媽……」
他的父親與其他人站在床尾,默默流著淚,卻沒有人走向前靠近他。
我很訝異,怎麼一個孩子如此悲慟卻沒有人能靠近一步?我雖然鼻酸也心疼,卻仍走靠近他,把他扶起來後,坐在一旁。我一同陪他注視著他母親的臉,他仍流著淚,神情有說不出的哀傷。在靜默片刻後,他轉頭對我說:「妳說,媽媽等一下會不會醒過來告訴我,她是開玩笑的。」
我心裡感受到一陣心疼,鼻子與眼眶也瞬間感覺到酸痛,但我沒因此迴避他的問話,我回答他:「不會的,媽媽她不會再醒過來了,她是真的離開你了,離開這個世界。」
男孩聽了,淚水更是流不止。
然後,我告訴他,母親剛過世,耳力聽覺尚未完全消失,我問他是否願意把最後想對母親說的話告訴她。
男孩想了一下,點點頭,然後起身走到母親耳邊,彎下腰來,輕聲的說:「媽媽,我知道妳要走了,我很捨不得妳。但如果妳一定要離開,請好好的走。我會學會照顧自己和爸爸。」
在這一刻,病房內的冷空氣瞬間凝結,不再流動,一切都靜止住,整個空間變得好安靜好安靜,好像全世界都凍結在這一刻。我清楚的聽見自己的心被撞擊的聲響,男孩與母親道別的這一幕,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倒轉,回到十四歲時,我在殯儀館見父親最後一面時的記憶。心痛的感覺突然變得清晰可觸摸,不再只是說不清楚的巨大黑影。
我掉入時間的漩渦,瞬間我的腦海浮現了當年的自己,充滿了哀傷在告別父親。在此刻,我明白了對十四歲的我來說,那是巨慟,和永恆的失落。我也意識到了,我失去了一個對父親親口表達不捨與道別的機會。父親就在某一天,徹徹底底的消逝在這世界上,也在那一天,我成為一個沒有父親的小孩。就因如此遺憾,我才會在這一刻引導了男孩好好與母親道別,好好的為這一刻哀悼。即使,我知道那有多麼的心痛與多麼難承受。
但或許不全然是我在幫助這個男孩好好的與母親告別,而是這男孩出現在我生命中,告訴了我,我的生命有個巨大的黑洞,黑洞裡是滿滿的悲慟與我不敢面對的生命缺憾。
他的生命失去了母親,我的生命失去了父親,我和他因著這份失去,有了連結。我對他每說一句話,都好像在對十四歲的我說話。我對他說,失去母親後,是條很孤單的路,會有失落,會有思念,也會有無法讓別人懂的心情。但不要忘記,母親曾經好愛你。如果可以的話,她會願意陪你成長,但即使現在她離開你了,她的愛還是伴著你。
男孩點點頭。
那是一個很短暫的相遇,在我和他的生命地圖中。
男孩後來和父親離開病房,送母親至殯儀館,於是,我告別了他們。離開病房後,我的眼淚開始無法抑制的從眼角落下。我那壓抑許久的傷痛,假裝不存在的失落,像觸電般的驚醒過來,它們像無助受傷的小孩等著我回應,等著我安撫,等著我有所表示。
那男孩的現身,像是深埋在我內心暗處的喪父小女孩借體還魂,哭喊著自己有多心痛,還有道不盡的失落,與被遺棄的哀傷。
我並不知道該怎麼辦,複雜的感覺糊成一團,讓人分不清楚究竟是什麼。但至少我知道一件事,這傷痛與失落既然被掀開來了,就無法再撇過頭去,用蠻力掩蓋住,假裝不存在。我清楚的知道,如果我無法回應我的失落,也無法與我的悲傷相處,我又怎麼有可能去與他人的悲傷共處,我又怎麼有可能有力量關懷他人的悲傷。我該去面對也該去處理這長久忽略的傷痛,不僅為了我自己,也為了在工作中我所陪伴的病人與家屬們。
我再也不能以忽視與冷漠來對待自己,也做不到再以堅硬剛強的壓抑方式來處理傷痛。如果我再對自己殘忍,對自己無情,對自己不理不睬,我怎麼可能對他人仁慈、對他人有情,對他人的傷痛有所回應?
雖然一時之間,我不知道如何能有不同的力量與慈悲之心來撫慰我內在受傷的心靈,但隱約中,我感受到我將領受一份生命的禮物。這是生命意外的安排,領我到生離死別的交界處,讓我好好的正視這份失落,也好好的學習這門生死智慧的奧祕。雖然,我知道自己的無知與無能,但我亦明瞭,生命既已甦醒,就沒有再昏睡的道理。
我的內在,因著傷痛被揭開,而感受到巨大的裂縫與空洞。那裂縫與空洞是由於長期的不要感受、不要回顧、不要碰觸所造成的生命創裂。我的生命像被剖開似的,斷裂成兩半,不,或許是更多段,零零散散的,不成一體。
清楚的感受到這巨慟,讓我心驚膽跳。生活本來習以為常的軌道都變得扭曲,極不穩定,過去與此刻形成了左派與右派的極端意見,讓人無法決定要憑著過去的習性過日子,還是要勇敢的探尋新的。
我也不確定碰觸悲傷後的自己是否能就此不同,事實上,在這一刻,我對失落與悲傷的概念十分模糊,似懂非懂。但無論如何,我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心碎,像是心被挖掉了一大塊,好疼好痛。
帶著這痛的感覺,我決心參加了一個生命重整的工作坊,希望在心理專業工作者的協助下,讓我有勇氣碰觸內在深沉的失落。
但要勇敢的碰觸傷痛沒那麼容易。三天的工作坊,大部分的時間我都處在掙扎中。即使,我清楚的知道我來的目的就是碰觸塵封已久的傷痛,但是,我無法有把握這麼做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塵封的傷痛打開之後,負面的情緒是淹滅了我,那麼我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生活世界,可能會因此崩毀。如果我再也無法運轉下去,我怕我會發現,其實我一點兒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
碰觸傷痛與迴避碰觸變成兩個強大的拉力,拉扯著我往不同的方向去。
一直到第三天的最後一個時段,工作坊的帶領老師問了在場唯一還未成為主角的我,內在是否發生什麼事,以至於我一直到工作坊最後一個時段仍還猶豫。我點頭,表示自己確實很害怕,想處理生命未竟之事的動力,與害怕處理的恐懼感在我內在嚴重拉扯與搏鬥。
後來,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我一層層靠近自己內在的恐懼,那恐懼包裹著深層與沉重的悲傷,而那悲傷是我長期否認,不敢承認的失落──我失去了我的父親,他再也不會回來,他已經死了。
我聽到自己在痛哭中呼喊著:「他已死了,他已死了,沒有用了,不管我說什麼,他都聽不到了,他已死了……」
接著我又聽到自己說:「我還沒告訴他我很愛他,我還沒告訴他我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
我哭得激動,幾乎是暈眩在地上,啜泣不止,整個臉上盡是淚水。我閉著眼睛,整個人處在黑暗中,卻清楚的看見躺臥在棺材裡的父親,與他慘白的臉,和那一動也不動的身軀。在這一刻,我又再度回到父親離世的時刻,我的心奇痛無比,痛的感覺淹沒了我,我胸悶到幾乎快沒了呼吸。在老師的協助下,我才得以帶著傷痕累累的心一步步的向父親告別,慢慢的從痛苦深淵回到現實的世界。
即使回到了現實世界,我的淚水並沒有因此停止。那淤積在心的悲傷,像是洩洪般,把長期壓抑住的感覺狂洩出來。
我雖然沒有在工作坊得到完全的傷痛療癒,卻因此打開療癒之旅的序幕。我想要為自己的苦痛負起責任,而不只是怪罪命運或是埋怨自己福薄命薄才會得不到完整的愛。
那時,父親已消逝在我的生命十二年,但因為傷痛的記憶被開啟,父親以巨大的身影現身,佔據了我所有的思緒與感覺,於是自此,父親猶如無時無刻的存在,我不停的與他對話,也不斷的與過去的自己對話,我才發現,我和父親十四年的父女關係,到他死亡那刻,都像是零散的拚圖,始終看不出圖像全貌。記憶東一塊西一塊,有許多部分甚至是空白。這份空白讓我更加失落,更加感到悲傷,好似再次證實了自己生命的缺乏與空洞。
面對這些空白,我不停回想究竟父親在世的生命,和我有什麼連結;也不斷的搜尋那些封鎖在內心深處的早年記憶。我強烈的渴望,我想要找回父親的影像,我想要找回他和我共同的生活經驗,我想要把失落的感受找回來。
當我轉頭看見自己長達十二年的時間拒絕提起父親、拒絕回想過往、拒絕碰觸內在的脆弱,我好訝異自己怎能在空洞與麻木中活下來?這樣的活,不是感受不到任何的愛與熱情嗎?這樣的活,不是一種自我分裂嗎?
我終於明白,拒絕經驗悲傷的我,也把愛的體會與愛的記憶拒絕了。久了以後,這些空白蔓延到我的其他部分,情緒、記憶、想法,漸漸都遭空白佔滿,使我的生命更顯空洞,毫無意義感。雖然我還是會「過日子」,雖然我還是能隨著社會的安排走,但了無生趣的感覺一直盤據我心頭,始終無法快樂。
當我可以悲傷,當我可以流淚,當我可以痛苦時,「我」終於像飄散在雲氣中的魂,找到了附體,被注入生命該有的那一口氣,得以重生了。
從這刻開始,我感覺到,我是真的從「死」裡活過來了。
楔子 因愛誕生
你有沒有得到這輩子最想要的東西呢?我得到了。
說我在人間愛過,同時也被愛了。
──瑞蒙‧卡佛
一九七三年七月三十日我來到這世上。
我一出生,原生家庭就已注定破碎。我的父母親沒有婚姻關係,我是俗稱的「私生子」,我藉著這樣的家庭來到這世界上。而我出生後不久,我的母親就離開我的生命,從此斷了音訊。我的父親因為某些原因,不常在我身邊,我的童年必須仰賴父親的親友們照顧,才能活下來。
誕生在這樣破碎的家庭中,是因為愛嗎?
大半輩子,我深信我是一個不被愛的孩子;大半輩子,我相信我的生命...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我和「我愛羅」的相逢
【自序】以愛縫補
楔子
第一章 愛的練習
一切從這裡開始
愛的面貌
愛開始深刻
學習以心接觸生命
與生命重新連結
意識傷痛的存在
第二章 走向療癒
進入陰影
只有我一個人
就讓羞愧停止
面對黑洞──沒有家
渴望 愛
與生命和好
第三章 活出完整,活出愛
因為愛,有了力量
回應苦難
走回光中
不逃避自由
為愛勇敢
只有愛能療癒
結語
附錄
心理諮詢專線
專業心理諮商機構
作者簡介
【推薦序】我和「我愛羅」的相逢
【自序】以愛縫補
楔子
第一章 愛的練習
一切從這裡開始
愛的面貌
愛開始深刻
學習以心接觸生命
與生命重新連結
意識傷痛的存在
第二章 走向療癒
進入陰影
只有我一個人
就讓羞愧停止
面對黑洞──沒有家
渴望 愛
與生命和好
第三章 活出完整,活出愛
因為愛,有了力量
回應苦難
走回光中
不逃避自由
為愛勇敢
只有愛能療癒
結語
附錄
心理諮詢專線
專業心理諮商機構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