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章狂歡研究與對話理論
第一節狂歡生活與文化的理性整合
……
第二章狂歡的發生學研究與狂歡化
第一節對幾種狂歡發生學相關理論的考察
……
第三章狂歡化文學與狂歡化世界感受
第一節加冕脫冕:藝術思維的狂歡化
……
第四章狂歡化文學的體裁與風格特徵
第一節莊諧:關於蘇格拉底對話與梅尼普諷刺
……
第五章狂歡詩學:關於長篇小說的修辭理論
第一節長遠時間與狂歡詩學
……
第六章狂歡詩學的理論品格與現實關懷
第一節狂歡詩學的基本特徵
……
後記
書摘:
書摘
正是在學界對狂歡普遍失語時,巴赫金出現了。困惑世人的巴赫金現像也隨之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巴赫金是一個狂歡化人物。在白銀時代的俄羅斯,這類人物並不罕見,比如,赫列勃尼柯夫、馬雅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甚至包括高爾基等。巴赫金對狂歡本身的闡釋似乎就是對他的本人生活的理論鋪陳。他對狂歡的考察立足於“長遠時間”觀念,即將狂歡置於人類統一的文化語境中,甚至將它置於人類文化的源頭。巴赫金不承認官方文化的優勢立場。在他看來,狂歡是一種未被認知的、激越的生命意識,是民間的底層文化的地核,而官方文化不過是民間文化浮出海面的一角冰山。作為一種既能創生也能毀滅的力量,狂歡在文明即階級與國家形成的條件下被迫轉入地下或民間,以弱化的形式存在於各種儀式或表演形式中,存在於各種詼諧的語言作品及不拘形蹟的廣場語言中。狂歡的被貶斥與放逐意味著狂歡本身的文化功能發生了變異,從此它被視為一種對官方文化具有離心作用的異己力量。
但是,狂歡文化的被放逐與功能的變異並不等於其文化本質的改變。它仍能在本質這一層面與官方文化共處在統一的文化整體中。本質上,文化是關於人類及其存在的話語。不同之處是,官方文化是獨白的單聲的話語,狂歡則是複調的多聲部的話語。話語不僅具有語音等物質屬性,它還寓有一定的社會評價。是社會評價使話語獲得了價值分量。話語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不僅指具體的言語行為,還指人類創造的因而具有屬人特徵的其他的物質的、精神的活動、行為、過程與產物。總之,一切寓有社會評價的事物都屬於話語的範疇,都在文化這一概念的指涉範圍內。話語的內在結構都是對話式的,獨白話語也不例外。對話的最直觀層面是二人間的對白。但更多的時候,對話是以具象的方式來表現的,如體態語、技術性或物質性的符號、意識形態材料等。它們實質上是對“二人對白”這種狹義對話的脫冕,即將話語還原為生活本身,使其回到現實的物質的甚至肉體的層面。脫冕之後的對話可以使整個世界處於一種無隔的親暱狀態,使世界變得可視、可聽、可觸、可摸,使冰冷的界限消暝,等級瓦解,一切都可率性而動,從而形成一種近於狂歡的生活氛圍。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狂歡是對話的塵俗化、肉身化,是對話語的所指能指結構的脫冕,它能將人的生活重新導人物質的感性的世界。
巴赫金對對話的脫冕是建立在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民間文化重新審視的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對拉伯雷創作的怪誕現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