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次,日本人「徒步」全台的華語/日語雙語刊物
★紀錄日本作家田中佑典親身以180天、走遍全台22個直轄縣市、超過3000公里的微遍路體驗
★全新型態出版計畫,一套三本在手:雜誌、文庫本、寫真書,通通包辦
★百萬募資,笑中帶淚,感動無數台日讀者的台灣A級人情故事
★阿公阿嬤、鄰居叔叔阿姨,到隔壁小孩都愛不釋手的B級台灣風景
★比小籠包、珍珠奶茶更貼近「真台灣」的在地C級文化觀察
台日編輯聯手,帶你重新看見「台灣深度B級旅遊」!
專研深度台日交流台灣在地雜誌品牌《秋刀魚》,與日本編輯暨作家田中佑典聯手出擊,以完全徒步的全新旅行型態—「微遍路」,用雙腳走完全台。穿過都會與農村,在人盡皆知的A級景點與景點之間展開的、如漸層般的風景,以及切實扎根在生活中的風土、文化和歷史,以日本人的視角看待台灣,提出8大主題、18條路線的超新台灣旅遊路線,並致敬台灣公路「台1線」、「台9線」,推出《超新台線》出版計畫。
「微遍路」旅行的規則很簡單:
① 一秒鐘也不搭車
② 不帶睡袋,靠自己找住宿或依靠他人
③ 比起走了多遠,更希望多繞路,以創造更多機遇
這是一趟用自己的雙腳、雙眼、身體,所進行宛如身心實驗般的旅程。現在是個能輕易看到「遠方」的時代,但是要看到「深處」,則需要另一種方法,那個答案就是「走路」。
文化共鳴正在路上。
作者簡介:
關於《超新台線》計畫
由生活藝人田中佑典與黑潮文化共同發起的出版系列。透過日本人的局外人視角,結合微觀而具體的徒步方式,將台灣土地上發生的真實故事集結成雜誌、文庫本和攝影集。我們所追求的嶄新台日文化共鳴,正在這條名為「超新台線」的道路之間開始被發現。
田中佑典
福井出身的生活藝人,著眼於台灣在亞洲的重要性,推動著田中式「台日系文化」。
自2011年起往返於日本與台灣之間,從事台日間的企劃、製作、寫作以及創意計畫。曾創辦台日系雜誌《LIP》、台灣華語教室「カルチャーゴガク」、全新的在地旅行形式「微住®︎」。著有《LIP的台湾案内》、《カルチャーゴガク~台湾旅を楽しむための田中式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術~》。自2023年至2024年,展開徒步全台的「台灣微遍路」,並將沿途遇見的人事物集結成書。
章節試閱
▪︎文庫本〈台灣千里日記〉試閱
關於走路這件事
「走路」這件事,究竟有沒有意義?或許是在浪費時間,或許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即便如此,為何要展開這趟旅程不斷追尋「意義」呢?回想起來,從小學校就要求我們學習「意義」,這個幾乎被稱為「常識」的東西;到了中高年級,又被迫要對未來懷抱「意志」,在不斷地被提問、被鼓勵、被動搖的日子裡成長;直到踏入社會後,就被要求察言觀色、揣摩他人與社會的「意圖」。我們就這樣被「三個意」—意義、意志、意圖所包圍著生活,不知不覺已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因為有了這三個「意」,世間萬物彷彿看起來更清晰,甚至讓人感到安心。
有意義,還是沒意義;意志堅強,還是軟弱;能看透意圖,還是讀不懂。
我們試圖用二元標準來衡量事物。但是,真的只能憑藉它們來衡量嗎?現實中,許多事情都更加模糊、搖擺不定,輪廓也並不清晰,有太多的事情是「三個意」無法捕捉的。一旦硬要去度量就會產生偏差,雖然大致吻合,卻總有些地方不對勁,就在那些「有點不對」的地方,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正是因為在那曖昧的搖擺之中,自己的輪廓才得以顯現,這就是我接下來會一直提到的「微」的概念。
旅途中,我多次被問起這趟旅程的意義,自己也在路上反覆思考著這個問題,而走路的情緒搖擺,我想就是這趟旅程的價值所在。因為哪怕依賴交通工具一秒鐘,我就會懷疑走路本身的意義,從而摧毀這趟旅程的意志,因此我決定一秒鐘也不搭車或騎自行車。
另外,我也一直在思考現在很流行的「深度旅行」的「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深左邊的「三點水」是水、右上像是雙手撥開什麼的形狀、而右下則是「木」,這個字給人的感覺就如同在海中用手探索,意外地找到了木。那麼,在出發前就都決定好目的地的「深度旅行」或許就與我想像中的「深」有所不同。
平時人們的生活就往返於目的地之間,偶爾偏離時還會感到不爽,甚至對繞路抱持負面態度,因此去旅行時,也都是直接前往目的地,就如同現代人使用網路的習慣般,想要什麼資訊都能立即獲得,沒有中間游移的過程。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下,「深」這個字裡用雙手去探索的意象,可能正逐漸淡去。而想要在這個時代重新「安裝」這種精神,或許也是我選擇「走路」的原因之一。
微遍路的啟程
2020年冬天以後,受新冠疫情影響,無法持續像這十年來自由往返台灣,以兩地為生活重心、理所當然的日常就此停擺,我幾乎迷失了自我。受困在這樣的日子中,我想起曾經參加過的台灣宗教活動—「媽祖遶境」,於是,腦中突然浮現徒步橫越自己故鄉福井縣的企劃。
在台灣有宗教活動的「遶境」,在日本則有追求個人精神修行的「遍路」,而我將徒步旅行的歷程命名為「微遍路」,其概念是「負荷價值」:在便利和效率優先的時代,故意選擇「走路」來深度接觸人和土地,我相信這種「負荷」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並將這份信念融入這個詞語中。
旅行的規則很簡單:
① 一秒鐘也不搭車
② 不帶睡袋,靠自己找住宿或依靠他人
③ 比起走了多遠,更希望多繞路,以創造更多機遇
這是一趟用自己的雙腳、雙眼、身體,所進行宛如身心實驗般的旅程,是對這個效率至上世界的一種反思。近年來經常看到CP值(cost performance)、TP值(日本年輕用語中指 time performance)等詞語,不久之後或許連BP值(body performance)都會被拿來檢視。繼金錢與時間之後,我們的「身體」似乎也將被效率化的浪潮所吞噬,我感受到了這樣的不安。
這趟旅程是向台灣的求婚大作戰!?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在疫情期間的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的兩個半月,我進行了橫跨福井縣17個市町的微遍路,共計950公里的旅程。
直到2022年11月,重新開放了飛航旅行,時隔三年才再會台灣,就像談了一場三年的遠距戀愛一樣。在徒步福井時,我就決心要走遍台灣。終於,從2023年7月到2024年3月,我分三次環台,進行了一場長達約半年的「台灣微遍路」。
這趟旅程也是我對台灣的「求婚」。約十五年前,初次造訪台灣的我,便對她一見鍾情。託台灣的福,至今才能活出自我,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而我從台灣獲得的成長也不計其數。重新回顧這一切,「想與台灣直到永遠」的想法湧上心頭。懷著這樣的心情和覺悟,無論將面臨什麼困難,我都要用這雙腳走遍台灣各地。
我不打算用「台日友好」這個詞來敷衍,媒體上充斥著那個討喜又易懂的台灣,就像剛開始交往時只看到對方的優點一樣,每個人都異口同聲地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雖然我自己也時常不自覺地依賴這句話,但正因如此,我才想在這趟旅程中,尋找那句話之後的言語。
實際上在這趟旅程中,越走,台灣那份「容易理解的魅力」就越淡薄,越是深入,就越樸實平淡,也越難理解。我才發現,對於那個我自以為瞭解的台灣,其實有太多不知道的事,也漸漸走偏了原先預定的目的地。
現在是個能輕易看到「遠方」的時代,但是要看到「深處」,則需要另一種方法。對我來說,那個答案就是「走路」。
好了,一場漫長的旅程,即將開始。
▪︎文庫本〈台灣千里日記〉試閱
關於走路這件事
「走路」這件事,究竟有沒有意義?或許是在浪費時間,或許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即便如此,為何要展開這趟旅程不斷追尋「意義」呢?回想起來,從小學校就要求我們學習「意義」,這個幾乎被稱為「常識」的東西;到了中高年級,又被迫要對未來懷抱「意志」,在不斷地被提問、被鼓勵、被動搖的日子裡成長;直到踏入社會後,就被要求察言觀色、揣摩他人與社會的「意圖」。我們就這樣被「三個意」—意義、意志、意圖所包圍著生活,不知不覺已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因為有了這三個「意」,世間萬...
作者序
2021年疫情期間,我先在故鄉福井縣開始了完全徒步的旅行「微遍路」。作為第二彈,2023年7月開始的「台灣微遍路」,是為了更深入認識這個照顧我約15年的台灣,下定決心發起的徒步計畫。
「遍路」原本是指在四國前往與弘法大師空海有關的八十八個靈場的朝聖之旅。不過我的微遍路並非以參拜寺廟為目的,是作為一種旅行的方式而使用了這個名稱。在最前面加上「微」這個字,不是「一點點/稍微」的意思,而是基於「世上沒有事物完全吻合」,以及「我們總是存在於滑落、不斷變動而無法達到完全一致的誤差之中」的想法。換句話說,「微」可說是「原創」的詞彙,也是之後經常會出現的關鍵字。至於記錄這次台灣微遍路的雜誌《超新台線》,則是致敬台灣公路「台1線」、「台9線」等名稱所命名的。
穿過都會與農村,在人盡皆知的A級景點與景點之間展開的、如漸層般的風景,以及切實扎根在生活中的風土、文化和歷史,以日本人的視角看待台灣這些存在,提出了8大主題、18條路線的超新台灣旅遊路線。
不過,同樣的路線在不同旅人的眼中大概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理解吧。或者說,就是這種不同的「偏差」才讓旅行如此有趣。我正是將這樣的心情寄託在「微」這個字之中,想透過這本雜誌傳達給更多人。
——生活藝人、微遍路提倡者 田中佑典
2021年疫情期間,我先在故鄉福井縣開始了完全徒步的旅行「微遍路」。作為第二彈,2023年7月開始的「台灣微遍路」,是為了更深入認識這個照顧我約15年的台灣,下定決心發起的徒步計畫。
「遍路」原本是指在四國前往與弘法大師空海有關的八十八個靈場的朝聖之旅。不過我的微遍路並非以參拜寺廟為目的,是作為一種旅行的方式而使用了這個名稱。在最前面加上「微」這個字,不是「一點點/稍微」的意思,而是基於「世上沒有事物完全吻合」,以及「我們總是存在於滑落、不斷變動而無法達到完全一致的誤差之中」的想法。換句話說,「微」可說是「...
目錄
① 旅遊誌〈好想出發的台灣B级旅遊指南〉
由日本生活藝人田中佑典與台日交流雜誌《秋刀魚》編輯部共同撰寫。介於「觀光」和「移動」中間,用一期三會的概念,打開不同於主客視角的旅行體驗
Theme 1 旅途|台灣微遍路
Theme 2 信仰|拜請眾神明保庇一路順風
Theme 3 職人|身懷絕技的路邊國寶
Theme 4 幽默|台式幽默
Theme 5 朋友|微遍路上的朋友
Theme 6 食物|來!下面一「味」
Theme 7 知識|知識採集紀行
Theme 8 緣分|緣分的模樣
On foot|徒步全台的基本法則
Equipment|徒步裝備
Tips|熟門熟路的路上訣竅
Essentials|隨身必備物
Keywords|田中關鍵字
Observations|台日旅遊微觀察
Special Feature|特別收錄
(台北:B級台北番外篇/高雄:鹽埕微住/台日聯姻:台式流水席婚宴全記錄)
② 文庫本〈台灣千里日記〉
日本作家田中佑典寫下180天、走遍全台22個直轄縣市、超過3000公里的遠征日記,紀錄屬於台灣人情故事
001 第一段:高雄 — 宜蘭(64 DAYS / 1,351 km / 1,776,794步)
002 第二段:宜蘭 — 台中(54 DAYS / 1,234 km / 1,623,342步)
003 第三段:台中 — 高雄(56 DAYS / 1,271 km / 1,671,391步)
終:Life is 微遍路
③ 寫真ZINE〈台感寫真:NEO TAIWAN STYLE〉
以攝影集型態紀錄全島各地的小人物與B級風景
① 旅遊誌〈好想出發的台灣B级旅遊指南〉
由日本生活藝人田中佑典與台日交流雜誌《秋刀魚》編輯部共同撰寫。介於「觀光」和「移動」中間,用一期三會的概念,打開不同於主客視角的旅行體驗
Theme 1 旅途|台灣微遍路
Theme 2 信仰|拜請眾神明保庇一路順風
Theme 3 職人|身懷絕技的路邊國寶
Theme 4 幽默|台式幽默
Theme 5 朋友|微遍路上的朋友
Theme 6 食物|來!下面一「味」
Theme 7 知識|知識採集紀行
Theme 8 緣分|緣分的模樣
On foot|徒步全台的基本法則
Equipment|徒步裝備
Tips|熟門熟路的路上訣竅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