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生於銀行界、藉此支持他從事非全職藝術工作及持續創作
問道獅子山下,則為他提供了一個中西合相的無疆域世界視野
一位與香港現代藝術同步成長的視覺藝術家的跌宕人生,交織出這城市綿綿無盡的故事
在藝術家平生首部著述《如是我也:獅山問道五十載》中,呂豐雅先生從「如是我聞」、「如是我活」、「如是我行」、「如是我觀」四個方面,回顧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下、孜孜於藝術「求道」的一生。其文筆觸細膩,貫穿於全書、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命運轉折讀來令人欲罷不能,實是時代真實寫照,相信可引起讀者共鳴。
作為與香港現代藝術同步成長的視覺藝術家的口述歷史,本書如同時代發展、以及香港藝術前進的萬花筒,玲瑯滿目、目不暇接。既是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過程中的一朵浪花,更是城市進步的一個鮮活註腳。
作者簡介:
呂豐雅,1947年出生於香港。小時候隨家人遷回祖籍地廣東省海豐縣鹿境鄉生活,至1956年返港接受小一教育,就此在這個亦中亦西、中英並用的城市中紮根。1968年在中環開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1969年至1972年兼讀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即今專業進修學院)由城規師百自覺先生(1925-1994)主理的三年制藝術與設計文憑課程。1972年至1973年在同一學院修讀由呂壽琨 (1919-1975)、王無邪及譚志成(1933-2013)諸先生主持的現代水墨研習班,得以參與香港當代水墨藝術的興起及多元化藝術展現進程、乃至共同塑造其環境生態。其時香港商貿、航運及金融等行業發展迅速,呂氏謀生於銀行界、藉此支援他從事非全職藝術工作及持續創作的發展模式;其金融業管理經歷,亦為他提供了一個中西合相的無疆域世界視野。
1973年,呂氏獲香港藝術中心贊助,在歌德學院舉辦首次個展;1981年獲「香港藝術館市政局藝術獎」,1998年獲香港視覺藝術協會首頒之「銀禧紀念創作無間大獎」。現今依然生活於獅子山下,從事繪畫、立體設計及視藝顧問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香港是一座傳奇城市,百多年來匯聚無數精彩人物,以跌宕人生,交織出這城市綿綿無盡的故事。豐雅兄是藝術大家,自成一格。看呂兄的文章,除了看到藝術歷程,也看見城市的歷史點滴,彌足珍貴。
——茹國烈
資深藝術行政管理人,被譽為「香港表演藝術界的靈魂人物」
呂兄是少數擁有商界背景的香港藝術家,由他出任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首任行政總裁可謂相得益彰。他的新書用了「聞、活、行、觀」四個關鍵字貫穿其五十年的創作歷程和意念,手法新穎,具體而微地反映了他的成長階段和思考模式。
——許焯權
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主任,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
我一向有個願望,就是把香港的藝術發展歷程,從第一身的角度,記錄下來。在各方友好的鼓勵下,終於將個人藝術、人生裏的一點一滴,一筆一劃地寫下來,成為獅山守護的「東方之珠」在這個大時代的小小註腳。
——呂豐雅
與香港現代藝術同步成長的視覺藝術家
名人推薦:香港是一座傳奇城市,百多年來匯聚無數精彩人物,以跌宕人生,交織出這城市綿綿無盡的故事。豐雅兄是藝術大家,自成一格。看呂兄的文章,除了看到藝術歷程,也看見城市的歷史點滴,彌足珍貴。
——茹國烈
資深藝術行政管理人,被譽為「香港表演藝術界的靈魂人物」
呂兄是少數擁有商界背景的香港藝術家,由他出任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首任行政總裁可謂相得益彰。他的新書用了「聞、活、行、觀」四個關鍵字貫穿其五十年的創作歷程和意念,手法新穎,具體而微地反映了他的成長階段和思考模式。
——許焯權
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
推薦序
許焯權序
感謝呂豐雅兄邀請我為其大作《如是我也—— 獅山問道五十載》作序。我與呂兄認識,始於他就任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首任行政總裁,負責打造香港第一間由政府主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翻新及部分啟動費用的創意藝術中心。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提出活化閒置的石硤尾工廠大廈,並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協議,作為中心的營運機構,本人有幸獲邀參與此活化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數年來與呂兄及他的團隊陸續在會
議上切磋,最終成為朋友。
呂兄是少數擁有商界背景的香港藝術家,這對他出任創意藝術中心行政總裁可謂相得益彰,亦令他的籌備工作得心應手。而這一經歷對我多年後應香港恒生大學邀請加盟,為院校設立文化及創意產業文學士課程,以至創立藝術設計系也有所影響,因為這是香港少數結合創意藝術和商業理念的課程。其後我在課程加設藝術設計公開講座,特別邀請呂兄主講,同時在校內舉辦他的個展,藉此啟發同學了解他的創作過程。
呂豐雅兄今次大作的出版,用了「聞、活、行、觀」四個主題貫穿他五十年的創作歷程和意念。這是個嶄新的寫作手法,很具體地反映了他的成長階段和思考模式。其中第一篇談及他出生於香港第一間婦產科醫院那打素醫院,筆者作為新任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今年三月負責審議通過的第一座法定古蹟便是前那打素醫院;而呂兄的新作,選取獅子山為主題,與恒大校園恰建於山下可謂相映成趣。筆者與呂兄人生結緣,當中冥遇巧妙莫過於此!
許焯權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主任
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
香港博物館諮詢委員會藝術專責委員會主席
前香港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
2025 年5 月
自序
出生於香港首間產科醫院「那打素」的呂豐雅,自小學生年代已生活於自古至今一直守護着「東方明珠」的獅子山下,乘着香港從輕工業城市轉型為轉口貿易航運港、世界金融中心,以至今天走向文化大都會的浪潮,在社會大學及藝術文化領域善巧精進、中西問道、馳騁人生並思考未來。
可能是在官立小學那位美術老師的潛移默化之下,我的右腦自此埋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在其後的歲月,經歷了華資銀行由全人手操作至電腦化時代的歷史進程,亦從英資銀行以數據及制度管理手法達致業務優勢的工作中感悟良多。打從1968 年入行至1995 年脫離金融管理業崗位為止,豐雅對藝術創作的熱忱一直持續不綴。自1994 年至今,更是將藝術作為畢生之志業。
生活在獅子山下的香港人,經受了近兩個世紀的時代變幻,克服了不知幾許的困難,在磨礪中慢慢滋長出一種獨特的胼手胝足、守望相助、永不言敗的「獅子山精神」。
透過《如是我也—— 獅山問道五十載》所記述的點滴,豐雅極之祈盼,可以與讀者諸君分享漫長人生旅途中感受到的生活藝術及創作所得。
是為序。
呂豐雅謹誌
2025 年4 月18 日
許焯權序
感謝呂豐雅兄邀請我為其大作《如是我也—— 獅山問道五十載》作序。我與呂兄認識,始於他就任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首任行政總裁,負責打造香港第一間由政府主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翻新及部分啟動費用的創意藝術中心。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提出活化閒置的石硤尾工廠大廈,並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協議,作為中心的營運機構,本人有幸獲邀參與此活化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數年來與呂兄及他的團隊陸續在會
議上切磋,最終成為朋友。
呂兄是少數擁有商界背景的香港藝術家,這對他出任創意藝術中心行政總裁可謂相得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