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與王曙芳首部共筆之作
跨越時空、東西合璧的雙聲旅行書寫
她在異國的靈光中寫下靈魂的震盪
他在島嶼的霧氣裡記述山色的蒼茫
文字作為生命座標,標示永恆的愛情海拔
他們在人生暮色中相遇,在書頁裡永遠同行
在跨過生死之交的瞬間,
浩一是否曾經腳步踟躕、有所眷戀,
這一切,只有等我們再相聚時,才能問他。
——王曙芳
看著我們擁有的,不要想像我們失去的。
我們彼此交換了,以為絕不會交託的自己。
我很喜歡你住進我生命裡,我知道你也是。
——王浩一
雙作者 x 雙封面 x 雙敘事,風景軌跡交錯,
經緯交織的東西方經歷,添上深邃幽遠的山水底色。
《她從遠方來,他向山色去》是王浩一與王曙芳在人生中後段相遇相戀後,首部共筆之作,記錄兩人截然不同的旅行風格與生命經歷。各自獨立書寫,展現兩種節奏、風景與視角,一人從遠方雲遊歸來,一人向山色瀟灑而去,他們透過文字與對方並行,填補未能共同經歷的時光,在書中深刻且真摯地交會。
本書採雙封面(雙頭書)設計,內文編排既能左看,也能右閱,象徵一對靈魂伴侶向左走、向右走的生命與性格,既能各自精采,也能合作無間。遺憾書稿完成、即將付梓之際,作者王浩一猝然離世,交錯的風景軌跡,成為生命珍貴的見證,與最後深情的凝望。
***
王曙芳「她從遠方來」——
以長年旅居歐陸、異國的「漫遊者」視角,透過樂音、藝術與神祕學的帶領,寫下遠方的生活細節、風土人文、情感流動與靈性探索。她的文字靈動、神祕、詩意且溫柔,彷彿遊牧者的漂流筆記,自由不羈。
行經歐洲城鎮、峽灣與草原;非洲叢林與沙漠;紐西蘭山川與湖泊⋯⋯,她在古堡摺下新月,感受大地的湧動與召喚,受音樂與靈性領路而建構內在地景,也在文化邊界的縫隙中細膩地書寫奇遇、歷史、旅行見聞與哲思感悟。
王浩一「他向山色去」——
以多年深耕地方書寫的「慢遊者」之姿,步入島嶼山林與村落,時而揉入浪漫情懷的筆觸,時而謹慎梳理旅遊資訊、人文知識與史料,在湖光流轉與山色蒼茫之際,湧現對土地的熱愛與思索。
以嶙峋壯麗的山景為敘事主軸,輔以動人質樸的土地故事,從山城失落的礦業或林業、原民部落興衰與文學地景,寫到曠闊山巒、飄渺霧氣、植被或農產⋯⋯,他聽見山林每一處心跳與聲息,細數在地變遷、記憶、飲食、風景、語言與人煙。
作者簡介: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著有《當老樹在說話》、《小吃研究所》、《著時》、《旅食小鎮》、《孤獨管理》、《哲學樹之旅》、《向夕陽敬酒》、《無照心理師的沙發》、《原來如此》、《暖綠之旅》與《量子糾纏的雨季》等多部著作。
***
王曙芳
早年狂熱的是音樂、劇場和電影;近二十年來醉心的是能量、療癒、冥想,以及生命中所有不可思議的神祕事物。一旦愛上什麼,就會全神貫注,日思夜想,只能做自己著迷的事。
台大中文系畢業,英國市立大學藝術評論碩士。在英國旅居逾二十年,經營獨立音樂唱片公司,曾獲得台灣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製作人。受教於多位能量心理療法的原創者,深入研習呼吸與冥想,並成為多種療法的訓練師和執行師。
二〇〇八年開始在台灣推廣能量心理學的理論和實作,促使更多人擁有系統化自我療癒的觀念和能力,踏上自我覺察和蛻變的旅程。在靈性心理學的領域,引介奠基於哈茲若・音那雅・康教導的「心律轉化法」相關著作與冥想,多年帶領工作坊,個人及團體僻靜。
著有《音樂河》、《滑翔梯》、《原能量:穿梭時空的身心療法》、《認同創傷:拆解自我認同迷思,成為真我的深練習》與《別忘了飛:為心裝上翅膀的366天》。
作者序
自序|他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王曙芳)
兩個生命經歷、旅行軌跡、行走方式截然不同的人,要合出一本書,可行嗎?一開始我對於浩一的提議有這樣的疑惑。他的旅行是攻略縝密,目標清楚的行動,每到一處都羅織歷史與地理的經緯為背景,再安置風景。我的旅行則是沒有目標的流浪,過境異地,隨興隨遇,捕捉交會時的火花。
我的札記橫跨三十年的歲月,猶如我的生命行腳。從美國到英國,從摩洛哥到辛巴威,從校園到小酒館⋯⋯。我在人間行走,像一只自行鬆開的螺絲釘,從體制脫落,看看會落在哪裡。
我喜歡單獨旅行。旅行中常被陌生人「撿回家」,聊天、家族聚餐,甚至盤桓幾日。我自忖被旅行之神眷顧著,這些不期而遇是我的驚喜與冒險。不論因公或因私的旅行,我很少閱讀旅行指南,甚至可以說是刻意「迴避」,對於前往的地方,想要保留一些神祕好奇。就好比認識一朵花之前,我想要單純欣賞它,感受它,不想知道它的用途或科屬,那是很後來才會發生的事。
我渴望在旅途中保有很大的即興空間,否則會窒息。
在旅行札記,我很少寫風景,偶爾著墨,如一抹水彩不經意地掃過畫布,又如飛鳥,突然入鏡旋即飛走。我多描寫與我互動的人或境遇,留下印象的一瞬,觸動心弦的一刻。
很慶幸自己當年記錄了這些生命片刻,讓我還可以回首看一眼來時星軌。
或許那個地區、那個酒吧、那個小鎮的音樂節⋯⋯,此刻已經消失。然而,從量子糾纏的原理來說,我和那些人、那些地方,在交會時分,已經滲透彼此。
我們讓世界縮小,也讓世界變大
我與浩一相識於二〇一九年,在大連的心理學研討會。之後,因為台南是我的故鄉,我們有了機會慢慢靠近彼此。
一開始,浩一帶我在台南走訪廟宇老街,做私人導覽。我常覺得我是他的採訪對象,他總不斷問我問題,而我傻傻地全盤托出。浩一是個厲害的採訪者,很會設陷阱題,果然是得過兩次金鐘獎的節目主持人,幾次下來,我覺得自己對他一無所知,而他已經摸透了我的戀愛史、家庭關係,以及我這個人。
後來我才知道,浩一表面上瀟灑,其實非常謹慎。採訪是他獲得安全感的方式,也是他決定進入關係前的準備功課,一如他的行前準備。
我們常說,我們是「愛在瘟疫蔓延時」,疫情導致兩人的工作全面停頓,於是有了談戀愛的餘裕。
記得在二〇二〇年初,浩一帶我造訪當時台南才興建的水交社文創園區,我們走在空曠的斜坡上,有一座突兀的房子矗立在那裡。那個房子被拆除到剩下半個廚房,留下殘破的窗和牆,以及一半的屋頂。
我說:「這房子只拆了一半,市政府錢花完了是吧?」
浩一沒好氣地說:「妳真的有唸大學嗎?這是裝置藝術。」
我笑到彎腰岔氣,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可能愛上這個魁梧的男人了。
別人的第一次約會多半是去優雅的咖啡廳談心,我們第一次約會是去吃阿文豬心。浩一點了菜單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麻油腰花、豬心、豬肝湯⋯⋯。完全痛快,沒在怕膽固醇或油脂。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吃飯可以這樣任性。他把所有他愛吃的一次全點給我,這是他炫耀台南的方式,也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
後來正式交往,浩一搬到都蘭和我一起生活,有了實地演練的機會。我們一起種下許多樹,他很認真地每天澆水、報告樹木的狀態,我家的苦楝樹林在浩一費心照料下,從此每個春天,滿院子紫霧瀰漫,暗香浮動。
浩一會想一些怪怪的方法解決生活的難題。有一次我抱怨他的車子有死蟾蜍的氣味(在鄉下這是稀鬆平常的事),隔天早上,我一坐進車裡,就聞到濃郁的咖啡香。他露出得意的笑容,原來他為了解決臭味,早早泡了一壺咖啡,放在車裡,想掩飾蟾蜍臭氣,更奇怪的是,死蟾蜍加上咖啡,竟然聞起來像肉鬆。他的「芳香療法」還差一點。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不能出國,我們兩人依然造訪了許多台灣的角落。
世界縮小了,因為有浩一,哪裡都不算遠,我們常開車去採購食材,探訪新的樹林。世界也變大了,我們的生活版圖在這個島嶼擴展開來,他引領我探訪許多小鎮和在地老店。他開車,我負責音樂,在旅途中,浩一喜歡騰出一隻手握住我。在十指交扣的溫度中,傳遞他的深情浪漫。
然後,他去了我還到不了的地方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浩一因心肌梗塞,登出地球。他跨入另一個維度,那是我還到不了的地方。
這一次的旅行,他單獨前往。鬆開了我的手。
真的如他書上所寫:「死亡通知書的日期自己填。」我知道那是他的靈魂填寫的日期。雖然我的意識不能理解,靈魂的神祕意圖。
從感官的現實層面,眼耳鼻舌身意,浩一似乎剎那「不存在」了。然而,在我心裡,浩一卻是無所不在,他在我的血液裡,在我的呼吸中。在每一個眼角餘光,我還能看見他在澆水、喚貓、遛狗、除草⋯⋯。有時候,我以為,他只是出去買一瓶牛奶,等會就會回家煮拿鐵。
然而,夜幕低垂,他不再回家了。這時候傷悲與不捨便鋪天蓋地而來。我一點也不想節哀,我讓自己好好地悼念,感受哀傷。
浩一四十歲才開始寫書,就作家而言,起步算是挺晚。然而,看看《黑瓦與老樹》、《慢食府城》,這些他當初自己自費出版、寫作編輯和畫圖的書,在當年展現的前瞻性、完整性、和驚人的魄力真是不可思議。他的願力帶動了台南的文創風潮,也賦予許多老店、廟宇,和老樹新的生命。
然而,浩一說,「是台南成就了我」。
浩一在短短二十九年,出版了三十本書。後面幾年,他的創作力如日中天,好像在趕進度,可以同時寫兩、三本書。他這一生完成了別人可能要好幾輩子才能成就的事。
最後一次,我們一起旅行,是今年(二〇二五年)六月去北海道,最後住在札幌三天。浩一很快便把札幌他想去造訪的地方,標示出來,自己畫了一張清楚的平面圖。他腦子裡的空間整理術太厲害。和他出門,我只要跟隨就不會迷路。
如今,我的領路人告別了。我得自己重新摸索我在地球繼續前進的地圖。
我感激我們曾經擁有的這美好的五年。雖然我貪心,想要更多。
在死亡面前,許多瑣碎被篩落,承諾都瓦解,不重要的東西都被捨下,唯有最最真實的能夠留下。我深信,浩一在身後留下了一些誠摯的、紮實的東西,譬如這本書,以及他的許多著作,這是他給世界豐厚的禮物,這是他和土地與人的真誠對話。
不知道,在跨過那生死之交的瞬間,浩一是否曾經腳步踟躕、有所眷戀,這一切,只有等我們再相聚時,才能問他。
***
自序|她的橫七,我的豎八(王浩一)
邀請曙芳合作《她從遠方來,他向山色去》是我的主意,兩人完全不同的旅行風格,一個是「山色有雲」,一個是「人間行者」。我的「山色有雲」像是織布機上的經紗,綿延青山的旅行主調;曙芳的「人間行者」則是緯紗,可以隨時調整花紗變動花色,靈動創新、任性自由。我們的合作,如同經緯縱橫交織,有了東西方的美學生活經驗,有了平行時空的山水哲學底色。
關於「閱讀他人與旅行」,曙芳從藝術評論觀點,秉著無可救藥的浪漫,創作出許多上窮碧落的奇遇機緣,一路透著音樂的領路,認識了神祕學、蘇非哲學、能量醫療、古典醫學、精油愛好⋯⋯。
關於「閱讀他人與旅行」,我是雜學與歷史「橫向思考」的理工腦,再揉入浪漫情懷的筆尖,書本裡總以「理性邏輯」梳理著生活與資訊,於是三十年的寫作經歷,身分從城市作家進化到農夫大叔。
如同,書本編輯的左看右閱,這邊看看,那邊翻頁,我倆的專業領域與生命經歷,迥然各異,靈魂向右轉,個性向左轉。說來好笑,一位思想很東方,卻怪怪地學了西方數學;一位思維很西方,偏偏讀了中文科系。
曙芳的文字,年輕時已經屢屢出現在報章,多是音樂評論與遠走旅記。近年,我「重新」看到她私藏多年的報紙剪貼舊文章,歷久彌新。當年(報禁之前)的報紙標題斗大、文章字體卻非常小,攤開整頁副刊顯得擁擠密實,像是「字磚」堆疊,但是排版得又是段落有致,疏密有節,恰當的手繪插畫,讓副刊全版的平面設計「看起來非常文學,很高級」。副刊上曙芳的長篇旅記,排版結構著迷人的靈魅氣質,她文字裡的詩魂,沒有歲月的枯萎,依然熠熠發光。
在我四十歲尚未動筆寫作之前,是一位純讀者,曾經迷戀著每天各報的副刊餵食,貪看那些副刊作家的大小作品⋯⋯。曙芳當年的年輕文字,我一定看過!也曾想像過她的「遠走旅記」心思。當年不記得她的名字,只依稀知道有人在三毛之後,流浪著遠方,更多的遠方。我像是宅男的上班族,僅能讚嘆羨慕:好厲害的女生!
曙芳的「橫七」小資料
學中文的曙芳,旅行時,多是西方壯遊的跌宕遠方凝視。
書本的文字排列:橫向,左手翻頁。
對音樂敏感的她說,應該有多世輪迴,她是中世紀被迫害的女巫。
一,台南人
二,得過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二〇〇四年
三,台灣大學中文系
四,第一本書《音樂河》,一九九三年
五,旅行心事,穿梭時空的身心探索,旅行足跡多是歐洲平原
六,靈動調製,英倫風的沙拉醬汁
七,都蘭女巫,近年專注能量心理學療癒
浩一的「豎八」小資料
學數學的我,旅行時,多是走訪唐宋文學的清淡悠遠山水。
書本的文字排列:直向,右手掀頁。
靈魂多次論的我說,曾經有一世,我是大唐長安的老派學子。
一,南投人
二,得過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二〇一七年、二〇二三年
三,成功大學數學系
四,第一本書《慢食府城》,二〇〇七年
五,旅行心事,中年後的唐風宋雨,獨行心情多是青山一脈
六,橫向思考,雜學裡的歷史香料
七,府城一哥,近年梳理聰明慢老的生命主題
八,退休後說,寫作是我的勞動,我在追趕書寫創作進度
我笑著說,兩人「橫七豎八」的東西組合,卻是暗藏深意。
起風了,我帶著詩集去旅行
年輕求學時,喜歡捧閱著那些騷人墨客的旅行文字,有五言七言的詩作,有錯落多變的長短句。拍攝《浩克慢遊》前後八季了,歷經十一年,導演總要求我與克襄在幾個特定的動人景點,補上幾句內心話,精煉一些心情,以供定格畫面的潤飾,久之,竟也成了我的書寫習慣。於是,我說「旅行,總是令人釀著詩興。」
多年來《浩克慢遊》每次小鎮之行、部落暢遊,或是在遠遊農村,湖光流轉之間,都有薰然文字悄悄現身;山色蒼茫之際,也有不刻意講求韻腳的情緒。我珍惜這樣的詩意習慣,也將慢遊情懷置入了小詩膠囊,像是中藥鋪子裡,掌櫃背後那一格格不同藥材的抽屜,妥善收藏。
學習,是讓我對「旅行」保持前進的無限動力。在台灣角落,《浩克慢遊》遇見恆春半島的茶農、西螺釀製老蔭油的職人、玉井溽熱芒果樹下的達人、宜蘭水田晴耕雨讀的碩士農人⋯⋯,旗山、美濃、北港、溪州、苑里、通霄、貢寮、大溪⋯⋯,這些遍及台灣角落的勤奮人們,是我們在旅行之中,雀躍拜訪,也是學習的對象。訪談他們對這片土地的堅持,觀察他們為這座島嶼的付出⋯⋯。
十一年八季了,每一集的《浩克慢遊》節目,露臉的是克襄與我,也得獎兩次,但是大量的幕後人員更是功不可沒,謝謝他們。故事鋪陳、節目剪接、畫面質感、受訪者訪談、音樂搭配⋯⋯受到許多觀眾喜愛,更是謝謝大家肯定。但是一些慢遊景點,我有更私密、更多文學的感受要寫出來,於是「山色有雲」就綜合了過去與當下的散文思考,因為我相信,有時候心中的情愫是畫面無法比擬的,有時候文字是更雋永的。
福山的華崗眷村,老榮民殞落之後黑瓦上的厚厚青苔
說一段山色有雲的小旅行。
那天又濕又冷,《浩克慢遊》從梨山到了福壽山農場附近的華崗眷村。那裡是台灣海拔最高的眷村(海拔兩千五百七十五公尺),過去因為鄰近天池的蔣公避暑行館而列入管制,一般人要申請入山證才可通行,直到二〇〇一年解除管制,檢查哨改為派出所。海拔高,夏年冷爽,冬天酷寒,是一處山之巔的祕境,算是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自有山色一脈環繞著。
農作物的灌溉水,引自溫度不超過八度C的合歡溪的冰泉,水冷與生長期更長的條件,加上清淨空氣與高山長年的雲霧繚繞,高麗菜、蒜苗等更加清脆香甜。寒意中,我們張望著菜園的球球綠菜,想像這是何種滋味。
眷村的榮民是一九七三年分發到此駐紮,直到蔣中正總統去世,駐紮國軍解散,一百六十八名榮民選擇留在山上,遂定名退輔會「華崗農墾區」。
然而這座早期眷村的榮民多已離世,剩下寥寥幾位。我們抵達此地,眼前荒涼、沒落,寥寂是我的初印象。老榮民們不敵歲月,逐漸凋零,第二、三代也都早早外移發展。人去屋寂,黑瓦上因長年雲霧潮溼所滋長的厚厚青苔,鮮綠偎翠,成了我相機捕捉的美麗鏡頭。眷村人去樓空,可是我知道每座房子都是故事。
生活在如此眷村,如掃葉老僧
那些遠去不歸的戰伴
山嵐靜定在黑瓦的青苔上
我囊囊咄咄:偶而也曬一下戰後的舊軍衣!
在台灣的山色旅行,我總多了瞭望。旅行,是會上癮的。大叔的旅行,隨天氣流轉。烏雲中,有時陽光乍現。晴了,可能一下子風雨又來了。多年來,我總是這麼想著:在旅行中遇見的這些人,如果他們能飛,那麼他們休息的時候,一定睡在風中。
員山的神風特攻機堡,記憶太痛的〈紀念自己〉
再說一段山色有雲的小旅行。
二〇一三年《浩克慢遊》的宜蘭行,我們去了員山鄉與冬山鄉。冬山鄉是宜蘭平原東南端,員山鄉則位於宜蘭縣西部,西臨雪山山脈,是海拔有些高度的山丘地。眾多景點,我們去了「員山機堡」,這個地方又稱「神風特攻機堡」,日治時期的軍事基地,現在「不太會被遊客列為必遊景點」。
簡單樸實的空間,一些太平洋戰爭尾聲掙扎的歷史現場,建築物後方設計了像是隧道的長廊,幽暗少光,斑駁、不修飾的水泥牆,掛上一些老照片,或是直接噴字在灰牆。牆上一段段文字,都是即將在明天登機的年輕神風飛行員的生命紀錄,有的是飛行前的遺書低語,有的是當地耆老的哀嘆紀錄。沉重的生命在那個時代,悲壯與悽苦,在現場讀來,依然不忍。《浩克慢遊》導演要求詩四行,但是感慨太深,幾個月後詩作〈紀念自己〉多寫了許多:
我是十七歲的神風少年
祖國的榮光只剩下灰燼和嘆息
沒有經過愛情的青春,太短
高喊萬歲三次,太愴
脖子上白色圍巾,太長
耳邊的引擎悸動著,太嘹亮
櫻花飄落,我起飛
飛機盤繞著我的中學校,三圈
像是曹操短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伸出手揮動,依依告別師長
也告別昨晚酒後第一次的女性溫存
我所有的夢已經睡著
半醒的日初,是僅僅的最後記憶
青山太高了,任務卻太重
這次我的離去
只有思念與必死
晴空裡只剩白雲和年輕的生命
我用轟然狙擊的火焰紀念自己
自序|他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王曙芳)
兩個生命經歷、旅行軌跡、行走方式截然不同的人,要合出一本書,可行嗎?一開始我對於浩一的提議有這樣的疑惑。他的旅行是攻略縝密,目標清楚的行動,每到一處都羅織歷史與地理的經緯為背景,再安置風景。我的旅行則是沒有目標的流浪,過境異地,隨興隨遇,捕捉交會時的火花。
我的札記橫跨三十年的歲月,猶如我的生命行腳。從美國到英國,從摩洛哥到辛巴威,從校園到小酒館⋯⋯。我在人間行走,像一只自行鬆開的螺絲釘,從體制脫落,看看會落在哪裡。
我喜歡單獨旅行。旅行中常被陌生人「撿回...
目錄
【王曙芳・她從遠方來】
自序|他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
輯一,人間行者
像一隻貓躡足走過冬天
到威爾斯買頭羊
看不見的國家
關於摩洛哥七段不斷修改的筆記
叢林裡的槍聲
一人露營車開進紐西蘭
輯二,內在地景
在古堡摺一枚新月
詩人與禪師
這個字,你認識嗎?
來自星星的訪客
瓦拉米手記
輯三,音樂領路
雪落在挪威藍的鋼琴上
聲音的畫廊
和七個芬蘭人在路上
狂與狷,兩個朋友
霧鹿之霧
後記|無常與明天
***
【王浩一・他向山色去】
自序|她的橫七,我的豎八
慢遊,抹茶山色的小車站
有魚,前往羅葉尾溪
曾經,山色空濛的日月潭
彎路,暮靄蒼茫層巒疊翠
問梅,還沒離開新武部落
走楓,縱谷平原的秋色
晴夏,大甲溪兩岸的流霞
樹影,貪霧的拉拉山
部落,家家櫻花戶戶梅
檜木,太平山的哇哇哇之旅
【王曙芳・她從遠方來】
自序|他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
輯一,人間行者
像一隻貓躡足走過冬天
到威爾斯買頭羊
看不見的國家
關於摩洛哥七段不斷修改的筆記
叢林裡的槍聲
一人露營車開進紐西蘭
輯二,內在地景
在古堡摺一枚新月
詩人與禪師
這個字,你認識嗎?
來自星星的訪客
瓦拉米手記
輯三,音樂領路
雪落在挪威藍的鋼琴上
聲音的畫廊
和七個芬蘭人在路上
狂與狷,兩個朋友
霧鹿之霧
後記|無常與明天
***
【王浩一・他向山色去】
自序|她的橫七,我的豎八
慢遊,抹茶山色的小車站
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