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故事理解《三字經》,讓古人教你什麼是真本事!
古人的聰明,不只靠天分,更懂得把才智用在對的地方!
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毅力,走到哪都能閃閃發光!
七歲項橐妙語如珠,連孔子都甘拜下風!
小小劉晏才華出眾,深獲唐玄宗器重!
謝道韞才思敏捷,一句詩贏得滿堂喝采!
梁灝八十二歲考上狀元,證明「學習永遠不嫌晚」!
李密把牛角當移動書架,走到哪,讀到哪!
收錄14篇精采故事,讓孩子認識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古人;有人天賦異稟,有人努力不懈,有人大器晚起,他們全靠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有令人羨慕的成就!
【適合對象】
• 對歷史人物、民間故事感興趣的孩子。
• 希望孩子透過故事學習品格和智慧的師長。
• 適合低年級親子共讀或中年級孩子獨立閱讀。
※有注音
書籍特色
✅短篇故事,10分鐘學一個道理!
每篇短短1000字,專為低中年級孩子設計,從故事中學到機智、誠實、面對和堅持。
✅可愛插圖,讓閱讀更有趣!
搭配活潑可愛圖象,讓歷史人物變得生動有趣,讀完還想看一遍!
✅故事+原典,輕鬆吸取《三字經》智慧!
每篇故事都可對應上《三字經》原文和解釋,幫助孩子理解《三字經》含義!
✅分冊輕鬆讀,深入古人智慧!
第一冊:道德教養篇,收錄晏嬰、孟母、朱元璋、周處、黃香、曾參、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人的故事。
第二冊:帝王風雲篇,包含黃帝戰蚩尤、堯舜禪讓、武王伐紂、秦併六國、楚漢相爭、趙匡胤等歷史故事。
第三冊:才智聰穎篇,介紹把孔子難倒的孩子、用螢火蟲讀書、八十二歲老秀才、音樂才女蔡文姬、謝道韞詠詩等典故。
作者簡介:
李炳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結業。
曾任國高中教師,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國文科輔導員,國立編譯館國中國文編審委員,北市青年編輯委員,並曾獲頒中國語文獎章。
繪者簡介
粉紅瑞比斯
專職插畫工作者,與夥伴創立粉紅瑞比斯,喜歡創作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插畫,期待大家用輕鬆愉悅的心情去看待每件創作,並能在心中開出溫暖又喜悅的花朵。
合作經驗:南一、國語日報社、小行星、吉得堡等教育機構與出版社。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家齊推荐,讓經典滋養孩子的成長之路──
吳在媖 古典文學講師|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高詩佳 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孫慶國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兼社長|陳麗雲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人|廖淑霞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名家齊推荐,讓經典滋養孩子的成長之路──
吳在媖 古典文學講師|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高詩佳 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孫慶國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兼社長|陳麗雲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人|廖淑霞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一、小小項橐難倒孔子
(項橐小檔案:機智小童,孔子也甘拜下風。)
項橐天資聰穎,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神童。他不但愛學習,也善於提問。根據史書記載,他七歲的時候,曾經問倒孔子,還被孔子視為老師來看待呢!
相傳,項橐和他的兩個玩伴在路上玩築城的遊戲,他們用泥巴堆出一座小小的土城。城築好之後,項橐就坐進去玩耍。
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路過那裡,看到路中央坐著一個孩子,便停下馬車問:「孩子,馬車來了,大家都讓開了,你為什麼不讓呢?萬一撞到怎麼辦?」
項橐抬頭看看孔子,理直氣壯的說:「我曾經聽人說過,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來,我只聽過車子要繞開城行走,從沒聽過為了讓車子通過,把城移開的。」
孔子覺得這個孩子真是機靈,講得很有道理,就叫學生駕著馬車繞過土城,並對項橐說:「你小小年紀,懂得不少道理呀!」
項橐不服孔子說他小,又說:「我聽說小魚出生三天後,就能在江海中自由自在的游;兔子生下來三天,也會蹦蹦跳跳的跳一段距離;小嬰兒出生三個月,就能分辨誰是他的爸爸媽媽。我天生就有這些能力,怎麼可以只用年紀來看人呢?」
孔子覺得這個小孩子很有意思,又問項橐一些問題:「你既然這樣說,我倒要考考你。你知道不知道,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水沒有魚?什麼門不用關?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小牛?什麼馬不生小馬?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樹枝?」
項橐不假思索的回答:「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裡沒有魚。空門沒有門板所以不用關。風車沒有輪子。泥牛不會生小牛。木馬不能生小馬。砍柴刀沒有刀環。螢火不會冒煙。枯樹沒有枝芽。」
孔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稱讚:「答得好呀!答得好呀!」
項橐聽了很得意,也出題問孔子:「老先生,您知不知道,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游泳?雁和鶴為什麼能發出鳴叫聲?松樹和柏樹為什麼一年四季長青?」
孔子回答:「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牠們腳上有蹼。雁和鶴能鳴叫,是因為牠們脖子長。松樹和柏樹一年四季長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很結實。」
項橐搖著小腦袋說:「不對,不對!癩蝦蟆會叫,難道是因為牠們脖子長嗎?烏龜和鱉會游泳,難道是因為牠們腳上有蹼嗎?竹子一年四季長青,但是它的竹心是空的呀!」
這下子換孔子答不上來了,他不禁感嘆的對著身旁的學生說:「真不簡單哪!這個孩子的常識居然這麼豐富,真是後生可畏!看來,我還得向他多學習學習呢!」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語譯:從前孔子曾經向七歲的神童項橐虛心請教過。像他這種聖人賢者,都這樣的勤於學習,我們更應該認真讀書啊!
二、路溫舒用蒲葉抄書
(路溫舒小檔案:努力上進,不屈服現狀。)
西漢時,有一名叫路溫舒的孩子,非常喜歡讀書。可惜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只是一名守門的小差役,薪水相當微薄。
有一天,父親皺著眉頭對他說:「家裡實在沒錢供你讀書了,你去替人放羊吧!賺取一些費用,幫忙減輕家裡的負擔。」
路溫舒點點頭,心裡雖然難過,但一想到可以減少家中開銷,還能為自己賺點零用錢,這樣也不錯。
雖然他遵照父親的意思去放羊,卻從沒忘記讀書的感覺。當時紙張還沒有發明,供寫字用的,不是竹簡或木簡,就是絹帛,所以書都很昂貴。只有做官的家庭或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買得起書。路溫舒買不起,自然沒有辦法讀到書。
不過,一個肯努力,知道上進的人,是不會被環境打敗的。有一天,他在放羊的地方看到水澤邊長滿了蒲草,突然靈機一動,心想:「不如就用這些蒲葉來寫字吧!」
他每天利用放羊的時間,摘下許多蒲草的葉子,一片一片的編訂起來,再去向人借書,一筆一畫的將書上文字抄寫在蒲葉上面。就這樣,一本一本的完成,一本一本的讀,幾年以後,竟然也抄寫出幾十本書。
路溫舒苦學的結果,讓他在學問上大有進步。後來,他當上監獄的小吏,又因熟悉法律,加上會寫文章,職位越升越高,最後當上了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長),成為大家敬佩的人。
西漢還有一位不因環境困乏而放棄求學的人物,他叫公孫弘。
公孫弘小時候家境貧窮,沒有機會讀書。年輕時曾經當過獄吏,但是不小心犯了錯,遭到辭退。後來為了生活,他做過苦工,一直到四十幾歲,還在替人家牧豬。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年紀也不小了,低聲嘆氣的說:「唉,我都這個年紀了,難道一輩子只能餵豬,只能過著與豬為伍的日子嗎?」
他想要有一番大作為,開創自己的事業,可是書讀得太少,學識能力都不夠,怎麼會有成就呢?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用功讀書。
無奈,當時的書都非常貴,他沒錢買書。想讀書卻沒有書,讓他非常煩悶。
有一次,他在竹林裡牧豬,突然有了靈感,「眼前的這些竹子不就是寫字的最佳材料嗎?」
隔天一早,他帶著一把刀去牧豬,在竹林裡砍了許多竹子,削去竹皮,削成竹片,再用繩子串起來,製成竹簡。他借來一本《春秋》,將書中文字抄在竹簡上,然後串成冊。有空時,就把那手抄的《春秋》拿出來讀,邊讀邊研究。
日子一久,他靠自己手抄的竹簡,每天默讀苦練,學識大大進步。靠著這股毅力和才智,公孫弘終於脫胎換骨,不僅學問淵博,後來更是漢武帝重用的大臣。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語譯:西漢的路溫舒採摘蒲草葉編訂成冊,抄寫書籍以供閱讀;公孫弘削竹子製成竹簡,借來《春秋》抄寫。他們兩個人都是沒有書的人,卻想盡辦法努力向學。
三、車胤用螢火蟲照明讀書
(車胤小檔案:書不離身、頭腦靈光。)
東晉有一個人叫車胤,他非常喜歡讀書,手裡總是拿著書,走到哪就讀到哪。對他來說,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不感到厭倦。由於他書讀得多,所以學問很好、見多識廣。
車胤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沒有錢買油點燈。因此他非常困擾,他只能在白天讀書,晚上就無法看書了。
某個夏天的夜晚,車胤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嘆了口氣:「唉,要是晚上也能讀書就好了……」
於是,他起身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窗前,一邊欣賞窗外的月色,一邊思考白天在書中遇到的難題。突然,他看見有微微的光在眼前忽高忽低、忽遠忽近的閃爍。仔細一看,原來是螢火蟲啊!
這些小小的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在朦朧夜色中更顯得耀眼。
車胤突然眼睛一亮,腦海中冒出一個想法:「對呀!如果我把這些螢火蟲收集起來,不就有光可以讀書了嗎?」
他跑出屋外,用扇子將螢火蟲集中起來,不到一會兒就捉到幾十隻。他先把螢火蟲裝進一個罐子裡,等捉到足夠的數量,再小心翼翼的把牠們倒進一個薄薄的半透明白色紗袋。
「哇,真棒!」車胤高興極了,裝著螢火蟲的袋子果然發出光芒。他把書挪近一看,竟然真的可以看出書中文字,這下子他終於不用再擔憂晚上不能讀書的問題啦!
從此以後,他每天夜以繼日的讀書。後來成為一位有學問、有名氣,成就很大的學者。而「車胤囊螢」這句成語,就是從車胤的故事來的,用來形容勤學苦讀的精神。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語譯:像車胤用紗袋裝螢火蟲,藉著螢火蟲的光來讀書;像孫康在冬天的晚上,利用雪地反射的月光來讀書。雖然他們家境困窮,卻非常用功,從來不停止學習。
一、小小項橐難倒孔子
(項橐小檔案:機智小童,孔子也甘拜下風。)
項橐天資聰穎,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神童。他不但愛學習,也善於提問。根據史書記載,他七歲的時候,曾經問倒孔子,還被孔子視為老師來看待呢!
相傳,項橐和他的兩個玩伴在路上玩築城的遊戲,他們用泥巴堆出一座小小的土城。城築好之後,項橐就坐進去玩耍。
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路過那裡,看到路中央坐著一個孩子,便停下馬車問:「孩子,馬車來了,大家都讓開了,你為什麼不讓呢?萬一撞到怎麼辦?」
項橐抬頭看看孔子,理直氣壯的說:「我曾經聽人說過,人要...
推薦序
書讀進去了,才是真的本事:那些古人教我的事
綠君麻麻(作家、閱讀推廣人)
當我們提起古代文人,總容易自動腦補出天資聰穎、從小神童、出口成章這類標籤。其實,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常常是萬年落榜生、或是被朝廷排擠、被君主貶謫等,完全不是我們想像的人生勝利組。
《三字經小學堂3:古人也有煩惱嗎?(才智聰穎篇)》就是一本從孩子的眼光出發,重新梳理讀書人之路的溫暖勵志故事。偉大的成就不是本書的重點,而是講「卡關」,重現那些在考場跌倒、寫作挫敗、貧困不得志的年歲,以及那些想放棄、也懷疑過自己的瞬間。
就說蘇洵的故事好了。你可能聽過「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是響噹噹的文壇巨擘。但你知道嗎?這位父親蘇洵,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認真讀書。換成現代語境,大概是「都快三十了,才決定考國考」的那種心境。
他非常聰明,但頓悟得晚,甚至還經歷了幾次落榜,一度信心全失。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默默寫下數百篇文章,反覆練筆、反覆推敲。日子久了,竟也寫出名堂來,連歐陽修與韓琦這些大人物都對他刮目相看。
這種「大器晚成」的故事,正是我最想讓孩子閱讀的。
因為現代的孩子,活在太多焦慮裡。補習、考試、檢定、排名等,幾乎每個人都被課業壓力追著跑。身為母親,我深知他們內心的壓力,而正因為如此,我更想讓他們知道:沒有誰是一路順風的天選之人,比起追求世俗的成功,真正關鍵是能不能撐過迷惘,熬過低谷,願意為自己多走幾步。
《三字經小學堂3》裡的每個故事,都是這樣的提醒。
比如那個點著蟲光讀書的車胤;比如八十二歲才考上的深澗老狀元;比如被大家看不起,卻從未自暴自棄的朱買臣。讓他們成功的並非天資聰穎,而是一次次再試一次的決心和毅力。這才是真本事。
這本書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更搭配輕鬆的圖文與白話導讀,讓古文不再高冷遙遠,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就連我家兩個孩子,一個國中的理科腦弟弟,一個熱愛寫作的文學少女,都能從不同角度找到共鳴。
《三字經》原文琅琅上口,便於記誦,但若只是停留在背誦,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涵,就容易錯過那些蘊藏在字裡行間、生動有趣的人物和故事。
《三字經小學堂》這套書,透過重新演繹與溫暖改寫,讓孩子更容易讀懂、也讀進心裡。他們會驚喜的發現:原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代名人,也曾經像自己一樣,會偷懶、會失敗、也會偷偷掉淚。但最後,他們選擇了堅持,將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上,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書讀進去了,才是真的本事:那些古人教我的事
綠君麻麻(作家、閱讀推廣人)
當我們提起古代文人,總容易自動腦補出天資聰穎、從小神童、出口成章這類標籤。其實,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常常是萬年落榜生、或是被朝廷排擠、被君主貶謫等,完全不是我們想像的人生勝利組。
《三字經小學堂3:古人也有煩惱嗎?(才智聰穎篇)》就是一本從孩子的眼光出發,重新梳理讀書人之路的溫暖勵志故事。偉大的成就不是本書的重點,而是講「卡關」,重現那些在考場跌倒、寫作挫敗、貧困不得志的年歲,以及那些想放棄、也懷疑過自己的瞬間。
就說蘇...
目錄
推荐序 書讀進去了,才是真的本事:那些古人教我的事 綠君麻麻
1小小項橐難倒孔子
2路溫舒用蒲葉抄書
3車胤用螢火蟲照明讀書
4沒燈也要讀書的孫康
5朱買臣挑柴挑出大學問
6李密把牛角當書架
7蘇洵用寫作走出自己的路
8梁灝八十二歲老狀元
9祖瑩的假睡覺計畫
10七歲李泌解棋語祕密
11音樂才女蔡文姬
12謝道韞敏捷文思驚全場
13聰慧過人的神童劉晏
14韋賢的傳家寶貝書
索引 讀一讀,你學了哪些三字經?
推荐序 書讀進去了,才是真的本事:那些古人教我的事 綠君麻麻
1小小項橐難倒孔子
2路溫舒用蒲葉抄書
3車胤用螢火蟲照明讀書
4沒燈也要讀書的孫康
5朱買臣挑柴挑出大學問
6李密把牛角當書架
7蘇洵用寫作走出自己的路
8梁灝八十二歲老狀元
9祖瑩的假睡覺計畫
10七歲李泌解棋語祕密
11音樂才女蔡文姬
12謝道韞敏捷文思驚全場
13聰慧過人的神童劉晏
14韋賢的傳家寶貝書
索引 讀一讀,你學了哪些三字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