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寫的,是十六年間,洪箱與書中人物,追求土地正義的故事。有些已經結束、有些持續發展中。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要反對徵收?台灣的徵收制度,又出了什麼問題?未來又該如何改變……
2009年,一場掠奪家園的「後龍科技園區」,開啟洪箱土地正義之路,十六年來她走遍全國,聲援土地正義、環境正義行動。因為這些無私的付出,2022年,獲得全國NGO團體授與「環保終身成就獎」。
洪箱的好客,以流水席展開,她用親手種的蘿蔔、地瓜、西瓜、稻米,告訴我們,為什麼應該愛惜農地。
「農地會使種遮爾濟物件,是按怎一直欲共伊毀掉?」
於是我們知道,對土地的愛,不需要崇高的理由,只需要味覺。
她不引經據典,而是用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農地對農民的意義。
「日本時代阮阿公、阿爸欲食一碗米就足困難,這馬咱已經是民主社會,但是政府的做法,欲愛你的土地,就欲共你徵收。農民的生命來源就是土地,政府官員坐佇辦公室吹冷氣,從來袂了解作穡人,欲挃的是啥物?」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勤儉、刻苦、樂觀、善良的台灣精神。而一旦遇到不公不義,又義無反顧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她在抗爭過程中,更展現無私的精神,拒絕苗栗縣政府用排除她家不必徵收,意圖使她退出抗爭。抗爭成功後,她又走遍台灣各地,聲援其他迫遷戶,把溫暖給予眾人。
她對這些價值觀,深信不疑,而且,力行不懈。
※本書為卓越新聞獎書系。
作者簡介:
朱淑娟
台灣獨立記者的先驅。在主流媒體十年,2009年成為獨立記者。創立《環境報導》部落格,專注於環境及土地正義報導,以推動更美好的社會為使命。
曾獲得多個重要新聞獎:卓越新聞獎(2010-中科四期、2015-大旱望雨),曾虛白公共服務報導獎(2010-中科三期),台達能源氣候獎(2018-800根煙囪的家)。2024年擔任卓越新聞獎評審。
書籍代表作:《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走一條人少的路》、《做為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本書除了是撰寫洪箱大姊非凡的行誼之外,也藉由她四處協助全台各地土地遭掠奪、及家園遭迫遷自救會朋友的直接行動,串起了這一個時代,共同遭受到政府迫害的悲慘歷史。要將每個個案都做到詳細及正確的紀錄,實在是一項長期的浩大工程,這非常的不容易,但淑娟做到了,這不得不讓人深感佩服。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兼任特聘教授)
你完全可將本書當武俠小說來讀。武林四大魔頭「一般徵收」賈公益、「區段徵收」童吃、「市地重劃」冠人頭,及「另類徵收」由他說,各自盤據一方,羽翼豐厚,倉稟富庶。魔鬼藏在細節裡,民主沒有在細節中落實,公僕就不會是為人民服務的「僕」,而是護魔殃民、每幾年輪值一次的「王」。
──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名人推薦:這本書除了是撰寫洪箱大姊非凡的行誼之外,也藉由她四處協助全台各地土地遭掠奪、及家園遭迫遷自救會朋友的直接行動,串起了這一個時代,共同遭受到政府迫害的悲慘歷史。要將每個個案都做到詳細及正確的紀錄,實在是一項長期的浩大工程,這非常的不容易,但淑娟做到了,這不得不讓人深感佩服。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兼任特聘教授)
你完全可將本書當武俠小說來讀。武林四大魔頭「一般徵收」賈公益、「區段徵收」童吃、「市地重劃」冠人頭,及「另類徵收」由他說,各自盤據一方,羽翼豐厚,倉稟富庶。魔鬼藏在細節裡...
章節試閱
前言
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稍稍擺脫炙熱氣息的初秋時節,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即將收割的稻穀隨風搖擺。不同季節來到這裡,都有不同景色,尤其初夏時節,田地裡錯落的西瓜,最能展現灣寶農地的風華。
後龍鎮位於苗栗縣西部沿海,是少數縣內閩南人,多於客家人的鄉鎮,以種西瓜、地瓜聞名。二○一五年十二月一日,位於後龍鎮的高鐵苗栗站通車,台北到後龍只要四十多分鐘,大幅縮短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從高鐵苗栗站搭車約十五分鐘就進入灣寶里,大片農地隨即在眼前展開,從灣寶里七鄰轉進一條農水路,就是洪箱的家。她家不會上鎖,她不在,就自己打開門坐下來等她。她在,才剛踏進屋前空地,就看到她笑著跟你揮手。
洪箱的好客,以流水席展開,她用親手種的蘿蔔、地瓜、西瓜、稻米,告訴我們,為什麼應該愛惜農地。
「農地會使種遮爾濟物件,是按怎一直欲共伊毀掉?」
於是我們知道,對土地的愛,不需要崇高的理由,只需要味覺。
她不引經據典,而是用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農地對農民的意義。
「日本時代阮阿公、阿爸欲食一碗米就足困難,這馬咱已經是民主社會,但是政府的做法,欲愛你的土地,就欲共你徵收。農民的生命來源就是土地,政府官員坐佇辦公室吹冷氣,從來袂了解作穡人,欲挃的是啥物?」
她的語言獨特又有魅力,批評政府直接又深得人心。
「行政院、農委會毋知樣遮是特定農業區嗎?是按怎阮遮的人行兩年外,農委會遮講,遮是特定農業區袂使徵收?阮里長叫農委會愛切腹,農委會是農民的爸母官,毋敢講實在話,你有啥物臉,面對遮的農民、遮的土地?」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勤儉、刻苦、樂觀、善良的台灣精神。而一旦遇到不公不義,又義無反顧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她在抗爭過程中,更展現無私的精神,拒絕苗栗縣政府用排除她家不必徵收,意圖使她退出抗爭。抗爭成功後,她又走遍台灣各地,聲援其他迫遷戶,把溫暖給予眾人。
她對這些價值觀,深信不疑,而且,力行不懈。
這天,洪箱家門前那塊空地,架起一個大帳篷,四周滿滿的人潮、鮮花,正中央一張她笑容滿面的照片,一如往昔親切問候大家。
人潮散去後,我獨自站在她家旁邊那塊農地前,看著遠方的白雲,聽著空氣中流動的風聲,想著,該把洪箱與土地正義的故事,好好寫下來了。
***
這本書的主軸,是以洪箱為中心,貫穿全國各地知名的土地徵收事件,這些事件,她全部參與過,給予當事人許多支持、友愛、以及力量。
她不只參與土地徵收事件,也為許多不公義的事挺身而出。她聲援桃園在地環保人士潘忠政,反對政府為了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破壞大潭藻礁。衛福部進口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告人權醫師蘇偉碩散播不實訊息。二○二一年九月二十二日,高雄地檢署傳喚蘇偉碩,洪箱到場聲援他。
「民進黨以前定定講民主,提著政權了後,是按怎對付人民?想欲做啥就做啥,毋免和人民溝通。提毒予咱食,有人講出事實,就欲共伊起訴,這是啥物政府?」她總是能用最中肯的語言,說出許多人的心聲。
她參加秋鬥遊行,帶著蒸熟的地瓜到現場義賣。她獨自發起記者會,為農民的用水權發聲,抗議政府枯旱時,總是犧牲農業用水。因為這些對土地的付出,二○二二年四月七日,她獲得全國NGO 團體授與「環保終身成就獎」。
那天致詞時,洪箱說出反對徵收農民的心聲。
「當初阮土地欲予徵收,我有二甲外地,連厝可能有規千萬,徵收了後,一寡錢可能到我死攏會使用著。毋過我干焦會曉作田,逐工閒閒等死,這種人生毋是我欲挃的。而且,恁講的阮攏愛接受,這對阮無公平,所以我抗爭。我真幸運,有足濟人來共阮鬥相共,阮的土地遮會使保留落來。」
這本書記錄的時間,從二○○九年洪箱反「後龍科技園區」徵收,到二○二五年本書出版,總計十六年。洪箱的部分,則到二○二二年九月「坤輿掩埋場」事件結束為止。書中案例,除了坤輿掩埋場,其餘都是土地徵收事件。
經濟學大師彼德‧杜拉克,在他的回憶錄《旁觀者》中說:
社會終究是由許許多多的個人、和他們的故事組成。他們之所以重要,原因在於,他們將社會真相折射或反射出來。
這本書寫的,就是這十六年間,洪箱與書中人物,追求土地正義的故事。有些已經結束、有些持續發展中。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要反對徵收?台灣的徵收制度,又出了什麼問題?未來又該如何改變?
這些案例,依徵收類別分為四部:一般徵收、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另類徵收。第一部「一般徵收」,有後龍灣寶、屏東鐵路、南鐵東移三個案例。
一般徵收,是指徵收有明確用途,例如蓋科學園區、滯洪池、開路等等。爭議在於,是否選了合適的地點、以及徵收程序是否合法。
例如後龍科技園區,最終在內政部區委會被駁回,理由就是「區位選擇不適宜」,因為這裡的特定農業區比例很高,很多農民也反對徵收。但並不是所有評估都這麼理性、科學,屏東鐵路、南鐵東移這兩個案例,就看到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只由政府片面定義,徵收正當性,受到很大的挑戰。
第二部「區段徵收」,有大埔張藥房、機場捷運 A7、社子島三個案例。有別於一般徵收有明確用途,區段徵收卻沒有,只要政府畫一個區域,就會以「整體開發」名義,變更都市計畫,指定以「區段徵收」開發。
被畫進範圍內的土地所有人,除非有特殊情況可以排除,否則一律強迫徵收。徵收後,政府發還四成土地給地主,如果配回土地達不到最小建築面積,就只能拿補償金離開。另外六成土地,三成做公共設施,三成政府拍賣獲利,這種形同搶劫人民土地的制度,被許多學者點名應該廢止。
第三部「市地重劃」,有黎明幼兒園、大寮與大樹、鳳山鐵路四個案例。市地重劃分公辦、自辦兩種,公辦是政府辦理,自辦是依據《獎勵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市地重劃辦法》,其中又以自辦重劃爭議最大。
因為,雖名為自辦,但法令卻規定,只要一半地主、擁有土地面積一半以上,政府就會核准重劃,不同意者也要被迫參加。二○二四年十月十六日,監察院一份報告指出:「名為獎勵人民自辦,實由開發公司主導,自辦已淪為話術,甚至成為財團圈地,掠奪私人財產的工具。」
第四部「另類徵收」,是指非屬於前三類的事件,但同樣面臨失去家園的危機。包括:許素華與賴碧珍、大林蒲遷村、坤輿掩埋場四個案例。
許素華與賴碧珍,是台灣土地制度在政治、社會改變後,造成她們與建商之間的產權爭訟。以現行法律來看,她們的勝算很低,情況最令人同情。而這兩個案例,正可以檢視《兩公約》的適足居住權,在台灣是否獲得保障。
有別於反對徵收,位於高雄小港區的大林蒲居民,卻期待早日遷村。這個因一九七○年代政府推動十大建設,土地被徵收作工業區,失去土地、海洋、被八百根煙囪包圍的村落,因為二○一五年前總統蔡英文,提出在這裡蓋循環園區的政見,政府才有遷村想法。但直到今日,遷村依然遙遙無期。
最後一章坤輿掩埋場,是洪箱人生最後的戰役,她對這個案子的付出,最能展
現人性的光輝,最後在龍昇村民誓死抗爭下,守護成功。
***
看到這裡,一定有讀者質疑,難道政府為了建設,都不能徵收人民的土地嗎?過程中都沒有地主贊成被徵收嗎?
的確,政府基於公共利益,有時需要徵收人民土地。但公共利益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必須明確,而且要由多數人參與定義,不是政府片面決定。但實務上,都市計畫在規畫過程不公開,形同黑箱。規畫完成後才舉辦說明會,但到了這個階段,居民表達的意見,通常不被接受,才會引發抗爭。
另外,徵收是一種強制剝奪人民財產的行為,跟《憲法》賦予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抵觸。因此,政府應窮盡一切努力避免徵收,尋求其他取得土地的方法,包括:優先使用公有地、購買、以地易地等等。
也就是說,徵收必須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即使最後不得已要徵收人民土地,也要給予充分補償。不能讓人民因土地徵收失去他的家,或領取的補償金,無法買回相同條件的住家,導致徵收實質上變成掠奪。
至於是否有人民贊成被徵收?當然有,每個人對土地的感情、使用方式不同,應給予不同價值觀的人,有自由選擇處分財產的權利。
[…]
前言
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稍稍擺脫炙熱氣息的初秋時節,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即將收割的稻穀隨風搖擺。不同季節來到這裡,都有不同景色,尤其初夏時節,田地裡錯落的西瓜,最能展現灣寶農地的風華。
後龍鎮位於苗栗縣西部沿海,是少數縣內閩南人,多於客家人的鄉鎮,以種西瓜、地瓜聞名。二○一五年十二月一日,位於後龍鎮的高鐵苗栗站通車,台北到後龍只要四十多分鐘,大幅縮短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從高鐵苗栗站搭車約十五分鐘就進入灣寶里,大片農地隨即在眼前展開,從灣寶里七鄰轉進一條農水路,就是洪箱的家。她家不會...
推薦序
反迫遷:需要民主的細節,以及細節的民主
朱增宏
你完全可將本書當武俠小說來讀。
武林四大魔頭「一般徵收」賈公益、「區段徵收」童吃、「市地重劃」冠人頭,及「另類徵收」由他說,各自盤據一方,羽翼豐厚,倉稟富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上江湖無常,在民主王朝,魔道四年一輪常常腳色互換,翻臉跟翻書一樣。更慘的是,就因為是王朝民主,選票跟鈔票可以互換,魔跟道也就常常一人分飾兩角,甚至多角。老百姓傻傻分不清,一旦禍到臨頭往往天地不應。
魔之內功既深且厚,第一招是「目中無人」。一出手,方圓百里無一倖免,乾淨俐落。
例如,機場捷運A7 站周圍有較多農業區、保護區適合開發。彷彿那是一塊荒地。……計畫書談的都是城市發展、可獲得多少開發利益等等,至於有多少人住在這裡、他們的生活如何、徵收對他們有什麼影響等等,隻字未提。(P.164)
第二招是「以多吃少」。他永遠是多數,你永遠是少數。
第三招「聲公擊私」。沒錯,這招是從「聲東擊西」變化而來。用在殺人不見血的土地掠奪戰,威力無窮,所向披靡。他永遠是公益(因為你選他當「公僕」),你永遠是私利(為了你自己的家、你自己的土地,誰能說不是呢?)
以上三招,書中不勝枚舉,這裡不再舉例。
魔的外功,招數不多,但辨識度高,可都走陰狠路線,幾乎招招見效。
例如,台中市二○一○年黎明幼兒園土地重劃會,開始告地主「拆屋還地」,很多人受不了恐嚇、折磨,最後都被迫妥協。
一位老農,不願意重劃,因為他只能種田維生。於是,「水源斷掉」、「土倒在農地上」、「怪手載大石頭倒在田裡」,他沒辦法移開,只好含恨投降。(P.206)
最後,還有絕招,叫做「程序正義」。最絕,因為程序都是由魔安排,走過一遍正義就「到位」了。環評、都計、區委、重劃等等,都將這招發揮得淋漓盡致—家、土地都沒了,「死」老百姓還不知道有這個程序。
有一本書,記全了魔頭的內外功夫,名叫《罄竹難書》。
所幸,武林有洪箱,以及許多從「死」老百姓蛻變成反迫遷、護家護土的鬥士。
女俠洪箱本是一介農婦,內功當然很難跟魔頭抗衡。但她天生土長的口語駕馭能力超強,不斷土法煉鋼,成就少有的獅子吼,拳打腳踢,竟也三番兩次擊退來犯的魔兵魔將,維護了一塊武林淨土—能夠繼續種番薯。行有餘力,則四處援助其他正在對抗魔界的戰場。
小說世界有兩種。一種希望自己是主角,另一種希望自己永遠不會是其中一角。但是誰能保證呢?洪箱或是本書每一章節中的主角、合角、支持角,也從來不曾想到自己一輩子守護、依靠的家園,有一天會被四大魔頭入侵。
但我相信,當夜深人靜,卸下總統、市長、里長、議員的面具,每個人心中都應該還會有一塊柔軟的地方。戴著面具流淚,跟鱷魚一點關係都沒有。
問題在於民主王朝本身就有內在矛盾:人民本來是選「公僕」,但選完後公僕就變成了王,王決定了大小官員,官員決定遊戲規則,這規則保障的卻是—「多可以吃少,大可以欺小,強可以凌弱」。
***
因此,細節很重要,民主不能只有選票。遊戲規則、程序正義這件事,這件事的細節,也必須民主。
不只《都市計畫法》、《土地徵收條例》等等這些魔頭依靠的祕笈,應該有足以克魔治邪的資訊公開、聽證制度。
迫遷、搶地,毀家、滅村,這些都是以各種「計畫」為名。《行政程序法》第一六四條有關行政計畫之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與聽證之程序,必須盡早問世、落實。
反迫遷—護家護土運動,還可以向海洋保育與勞動人權學習。
《行政程序法》第六節(第三十六∼四十三條)標題是「調查事實及證據」,但內容不痛不癢,負責「調查」的行為人、單位主管、機關首長、委辦機構,需負的責任,也就不明不白。針對行政調查,應該學習國際勞工與環保運動,推動歐盟訂定的《企業永續盡職調查義務指令》(CSDDD, 2024)。
針對各種徵收計畫需要掌握的事實及證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也好,審查監督機關也好,不只是調查而已,而是要「盡職調查」。意即須以風險為前提、預警為原則,有行政、政治、資源的支持,採有效措施、方法來調查,使得辨識、評估、預防、減緩,甚至避免其對環境與人權造成侵害的可能性。
至於有關事實與證據的資訊,也可以向漁業永續、海洋保育運動學習,建構每一個徵收計畫中各個關鍵追蹤事件(critical tracking events, CTEs)的各個關鍵資訊項目(key data elements, KDEs)。每個資訊項目都應清楚定義、電子化,透過資安技術(例如區塊鏈)避免竄改。並且標準化,可以跨縣市、部會、跨公私部門、跨行政與司法部門流通。為避免「垃圾進,垃圾出」的資訊盲點,還應有第三公正單位稽核制度,驗證資訊的信度與效度。
如果民主不能只有選票,那麼比照選舉委員會,應設置中央聽證委員會,主管各種土地徵收、迫遷、環評等等重大計畫、爭議的資訊公開、聽證制度。也可以為辦理聽證業務,得於直轄市及縣(市)設「聽證委員會」。相信這將可以大大減少法條殺人、程序殺人的犯罪率,減輕現行獄政、矯正機關的負擔。
責任倫理的基礎是行政聽證、計畫聽證,聽證的基礎是資訊公開,資訊奠基於盡職調查,而資訊的範疇、呈現,應予明確化、電子化、標準化。
魔鬼藏在細節裡,民主沒有在細節中落實,公僕就不會是為人民服務的「僕」,而是護魔殃民、每幾年輪值一次的「王」。
僅以此文向洪箱、鍾丁茂老師,及許許多多反威權運動的前輩致敬。
向本全問安。
(本文作者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反迫遷:需要民主的細節,以及細節的民主
朱增宏
你完全可將本書當武俠小說來讀。
武林四大魔頭「一般徵收」賈公益、「區段徵收」童吃、「市地重劃」冠人頭,及「另類徵收」由他說,各自盤據一方,羽翼豐厚,倉稟富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上江湖無常,在民主王朝,魔道四年一輪常常腳色互換,翻臉跟翻書一樣。更慘的是,就因為是王朝民主,選票跟鈔票可以互換,魔跟道也就常常一人分飾兩角,甚至多角。老百姓傻傻分不清,一旦禍到臨頭往往天地不應。
魔之內功既深且厚,第一招是「目中無人」。一出手,方圓百里無一倖免...
目錄
推薦序
反迫遷:需要民主的細節,以及細節的民主─朱增宏
推薦序
祈願這道光永不滅,能夠永恆的照射!─徐世榮
前言
第一部│一般徵收
第一章 後龍灣寶
第二章 屏東鐵路
第三章 南鐵東移
第二部│區段徵收
第四章 大埔張藥房
第五章 機場捷運A7
第六章 社子島
第三部│市地重劃
第七章 黎明幼兒園
第八章 大寮與大樹
第九章 鳳山鐵路
第四部│另類徵收
第十章 許素華與賴碧珍
第十一章 大林蒲遷村
第十二章 坤輿掩埋場
後記
致謝
推薦序
反迫遷:需要民主的細節,以及細節的民主─朱增宏
推薦序
祈願這道光永不滅,能夠永恆的照射!─徐世榮
前言
第一部│一般徵收
第一章 後龍灣寶
第二章 屏東鐵路
第三章 南鐵東移
第二部│區段徵收
第四章 大埔張藥房
第五章 機場捷運A7
第六章 社子島
第三部│市地重劃
第七章 黎明幼兒園
第八章 大寮與大樹
第九章 鳳山鐵路
第四部│另類徵收
第十章 許素華與賴碧珍
第十一章 大林蒲遷村
第十二章 坤輿掩埋場
後記
致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