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個公共媒體人的三年工作實錄,有開創新猷的欣慰,也有原地踏步的沉吟,字裡行間滿溢浪漫的公共想像。這本書也是一個學術研究者反身實踐下的理念論述,冀以具體案例展現公共媒體的存在價值,從爭議問題闡明公共媒體的運作理則。
作者深信:開展公共對話、追求公共利益的公共媒體,是國家邁向理想未來的重要助力及必要投資。因此,他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般人理解公共媒體的媒體素養讀物,拉近大眾與公共媒體的距離。而如果讀者也能在閱讀本書時聽到一點拒絕現狀、追求夢想的樂音,他於願已足。
本書為卓越新聞獎書系。
作者簡介:
胡元輝
現任公廣集團董事長,於傳播實務界工作近30年,經歷始於基層記者,後歷任公視與台視總經理、中央通訊社社長、自立晚報社長、澳洲自立快報社長等職,跨越報紙、電視、通訊社與數位新媒體。實務工作之外,於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任教近13年,並歷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
胡元輝曾參與創辦《新頭殼》、《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網站或新聞計畫,持續關注公民社會與媒體改造議題,並積極投入新聞業的重建行動。
編著書籍包括:《堅持:一個媒體人的真摯省思》、《媒體與改造:重建台灣的關鍵工程》、《新聞革命進行式: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新聞業的危機與重建:全球經驗與台灣省思》、《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台的意義與展望》、《在地翻轉:台灣社區媒體新浪潮》、《破解假訊息的數位素養》等。
章節試閱
1.1改變就從董事長選舉開始! 參選公視董事長公開聲明
新一屆公視董監事提名人選完成審查之後,不少友人鼓勵我參選董事長,也有一些媒體就此問題詢問我。經過慎重評估,個人要在這裡向大家報告:我已決定參選!
對我而言,決定參選公視董事長並不是隨興之舉,畢竟這項工作有其重要的任務必須實踐,有其重要的價值必須護持,必得認真考量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是否能夠不負此項職務的職責所在與社會期待?
特別是公廣集團目前遭遇不少問題,備受各界關注或質疑。找出問題,進行改革,不僅是項挑戰,亦必須承受隨之而來的壓力。但事業體若不能面對問題,主事者若不願有所承擔,必被社會所淘汰。何況,我相信公廣集團的同仁與我一樣,都希望所服務的事業能夠得到社會肯定,也都認為公廣集團的治理應遵循專業原則,彰顯公共精神。
從許多角度來看,我國的公共媒體正面臨關鍵的發展階段,需要重拾社會的信賴,並開展時代的任務。公廣集團未來的挑戰必多,社會對董事長職務的期待必高,參選的決定代表自己已在一定程度上做好準備,並願做出許諾,希望一己之力能夠有助於我國公共媒體的發展與提升。
十餘年前,曾經在公視擔任總經理職務,深知公共媒體在台灣傳播生態發展上的重要性。近十餘年來在大學任教,並持續開設公共媒體課程,更有感於公共媒體在台灣與時俱進的必要性。但公共媒體之所以為公共媒體,就在於它的公開與透明,基於上述體認,我因此決定:改變就從董事長選舉開始,要將個人的參選決定事先公告,並接受社會檢驗。
向大家報告,我已開始拜訪董事,說明個人對公廣集團治理的基本想法,並交流彼此的看法。公視法賦予董事會決定公視營運方針等職掌,我也會在互選董事長的會議上,向董事們進一步提出個人經營理念的報告,以尋求支持,並接受指教。當然,在選舉投票之前,尤須認真傾聽各方的意見,因為以公共服務為宗旨的公視乃國民的公視,非公視人的公視,更非董事長的公視。
公視屬於「國民全體」,所有董監事都是承受社會的付託而來,董事長雖綜理董事會會務,實則係執行董事會務的服務工作,必得尊重異見,凝聚眾志,方能實現法律對公視的規範及社會對公視的期待。這是個人對董事長職務的體認,也是個人參選心志的宣示。
秉持初心,全力以赴。請大家不吝給我指教。
(二○二二年五月十七日)
1.1改變就從董事長選舉開始! 參選公視董事長公開聲明
新一屆公視董監事提名人選完成審查之後,不少友人鼓勵我參選董事長,也有一些媒體就此問題詢問我。經過慎重評估,個人要在這裡向大家報告:我已決定參選!
對我而言,決定參選公視董事長並不是隨興之舉,畢竟這項工作有其重要的任務必須實踐,有其重要的價值必須護持,必得認真考量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是否能夠不負此項職務的職責所在與社會期待?
特別是公廣集團目前遭遇不少問題,備受各界關注或質疑。找出問題,進行改革,不僅是項挑戰,亦必須承受隨之而來的壓力。但事業體若...
目錄
出版緣起:為優質新聞與傑出記者而努力
自序:公廣集團與大眾的距離有多大?
導言:公視必須成為數位公地的深根植物
輯 ❶ 公視創新
1.1改變就從董事長選舉開始!――參選公視董事長公開聲明
1.2感動國民、躍動國際――公視董事長競選政見
1.3那美好的仗!――公視使命、三年目標及策略方針
1.4透明治理 向公眾問責――二○二二至二○二四公視年報的董事長報告
1.5公共媒體從未如此重要!――BBC 開播一百週年感言
1.6以持續變革面對外部挑戰――從國外公共媒體的財務壓力談起
1.7不僅關乎公廣,而且深繫社會!――公視法修正的意涵與價值
1.8為在地文化鼓動新潮――公廣集團南部中心啟用典禮致詞
1.9以社會對話超越兩難困局――《人選之人》的播映爭議與處理原則
1.10承擔公共論壇的民主功能――二○二四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主辦及主持感言
1.11族群傳播是公共媒體不可推卸的責任――客家電視智慧財產權捐贈儀式致詞
1.12大大的世界,從小小的開始――小公視XS開播記者會致詞
1.13永恆課題的探索――《深淵的回望》紀錄片首映會觀後感
1.14建構公共價值夥伴關係――《聽海湧》特展的深層意涵
1.15培育耳聰目明的數位公民――公視協辦首屆全國性媒體素養週活動
1.16挺進AI 時代的公民新聞――PeoPo公民新聞獎頒獎典禮手冊短文
1.17每一筆捐助都是成就美好的力量!
輯 ❷ 戲劇造流
2.1造浪者的雙面刃效應――公共媒體與串流平台的競合
2.2立足當代、重塑歷史――從《聽海湧》思索時代劇的製播與意義
2.3無盡黑夜的星空,依然閃閃動人!――《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幕後紀實書序
2.4社會議題劇觸動觀眾改革心弦――《化外之醫》首映會觀後感
2.5多元與創新的戲劇製作風貌――公廣集團持續扮演台劇火車頭角色
輯 ❸ 新聞引航
3.1謹防「沒有事實的世界」――公視宣布投入事實查核的行列
3.2是商業邏輯操控,不是文化出現轉折――Meta事實查核政策翻轉幕後
3.3以事實查核建立新聞品牌信任度――赴英交流記行之一
3.4法令與準則協力規範下的公正報導――赴英交流紀行之二
3.5公共媒體是媒體素養教育的要角――赴英交流記行之三
3.6陰謀論飛舞下的公共媒體自處之道
3.7向政治傾斜?――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媒體背書」
3.8堅持初心、相信自己――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畢業典禮致詞
輯 ❹ 數位轉型
4.1別再叫我公共電視!――公廣集團全面加速數位轉型
4.2興奮之外,更須警惕!――媒體業急需制訂AI倫理規約
4.3倡導負責任、可信賴的AI――公視基金會公布AI使用準則
4.4數位科技結合人性關懷的里程碑――公視與工研院共同推動「AI手語 幸福台灣」計劃
4.5AI科技應成為可信資訊的推手――公廣集團建置AI 聊天機器人芻議
4.6勇敢離開安樂窩――三次參加公視VTuber「不正經」演出的心情記事
輯 ❺ 華視維新
5.1邁向華視的最後一哩路――公共化商業電視的困局與解方
5.2事業再造的光榮戰役――華視董事長當選聲明
5.3追求華視的光榮再生――董事長當選後首次董事會經營策略報告
5.4突破經營痛點 注入創新DNA――公廣集團新創公司計劃的背景、方向與策略
5.5公共新聞是值得信賴的嚮導――華視新聞台普及率擴大感言
5.6公廣集團攜手轉播巴黎奧運――華視呈現力與美的極致饗宴
5.7看見華視的好看!――「多元活力 華視二○二五發布會」致詞
輯 ❻ 國際連結
6.1讓世界走入台灣,讓台灣走向國際――從國際媒體生態看TaiwanPlus的定位與發展
6.2挑戰公視既有節目格局――INPUT歡迎詞
6.3以赤子之心揮舞想像力的翅膀――「台灣國際兒童影展」的規劃與做法
6.4台灣文化魅力放送國際――《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首映會致詞
附 錄
我們需要一場公共想像運動!
公視基金會第七屆董事會營運成果報告表
出版緣起:為優質新聞與傑出記者而努力
自序:公廣集團與大眾的距離有多大?
導言:公視必須成為數位公地的深根植物
輯 ❶ 公視創新
1.1改變就從董事長選舉開始!――參選公視董事長公開聲明
1.2感動國民、躍動國際――公視董事長競選政見
1.3那美好的仗!――公視使命、三年目標及策略方針
1.4透明治理 向公眾問責――二○二二至二○二四公視年報的董事長報告
1.5公共媒體從未如此重要!――BBC 開播一百週年感言
1.6以持續變革面對外部挑戰――從國外公共媒體的財務壓力談起
1.7不僅關乎公廣,而且深繫社會!――公視法修正的意涵與價值
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